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轮状病毒结构蛋白的研究进展

    作者:汤璘珊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由6个结构蛋白和6个非结构蛋白组成.6个非结构蛋白仅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作用,而6个结构蛋白架构了整个病毒颗粒,在病毒复制转录及细胞侵入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现对核心蛋白VP1、VP2、VP3在病毒复制和转录中的作用、内壳蛋白VP6在免疫保护中的作用以及外壳蛋白VP4、VP7在细胞侵入及流行病学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雅琼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由谷胱甘肽与亲电子物组成,大多数可与蛋白质或DNA发生反应.某些情况下(如在卤化物溶剂中),谷胱甘肽的结合物可以导致毒性及突变物增加.GSTs属于Ⅱ相抗氧化酶家族,是一种具有细胞解毒作用的蛋白质.目前大多采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GSTs亚基N末端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考虑到各种GSTs的底物特异性、免疫反应性和对不同抑制剂的敏感性,将哺乳动物的GSTs分为GSTM1、GSTM3、GSTP1和GSTT1.现就GSTs基因多态性与其涉及的疾病予以概述.

  •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雷秋成;郑楚发

    131 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具有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廉和极少复发等优点,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应用越来越广.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同时会影响一些甲状腺组织产生的激素的分泌,主要包括甲状腺激素、降钙素和甲状旁腺激素等,这些激素与骨代谢紧密相关.131I治疗破坏甲状腺组织的同时对骨代谢造成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现就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后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 胆汁淤积与胆汁酸转运蛋白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安红;刘路

    胆汁不仅能够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还能将某些代谢产物从肝脏排出体外,对正常的代谢活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机体内的胆汁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处于肠肝循环的动态平衡之中,当胆汁的生成或是流动受到影响时就会引起胆汁淤积.胆汁酸作为胆汁主要成分之一,它的合成、转运、分泌以及重吸收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胆汁的肝肠循环都会受到影响.

  • McAb制备及其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瀛;汤仁仙

    现介绍5种常用的单克隆抗体(McAb)制备技术,即杂交瘤技术、嵌合抗体制备技术、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转基因小鼠制备抗体技术和核糖体展示技术,并对这5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阐述并比较了McAb制备所依赖的表达系统,其中包括细菌表达系统、酵母和丝状真菌表达系统、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植物表达系统和哺乳动物表达系统.后,展望了McAb未来的发展前景及其在生物技术和疾病诊断方面上的应用.

  • ADAM33基因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桑珂

    定位于人类等20号染色体短臂(20p13)上的ADAM33基因是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超家族中的一员.因ADAM33基因同样具有解整合素结构域和金属蛋白酶结构域,故称为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自ADAM33基因被确定为哮喘的候选基因以来,ADAM33基因与不同种族及区域人群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成为研究热点.现就ADAM33基因的几个重要位点在不同区域或种族中与哮喘的关联性研究予以综述.

  •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通过改变糖皮质激素活性参与机体多个病理环节

    作者:崔同军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是糖皮质激素的代谢酶,该酶分为11β-HSD1与11β-HSD2两种亚型.11β-HSD1使无活性的可的松转化为有活性的氢化可的松,参与了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另外,高水平的糖皮质激素暴露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及年龄相关性认知功能障碍有关.11β-HSD2通过使糖皮质激素失活起到保护盐皮质激素受体的作用.反之,11β-HSD2基因缺陷或突变会导致高盐皮质激素综合征,表现为水钠潴留、高血压、低血钾.通过对11β-HSD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为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 促红细胞生成素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璐;刘超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含唾液酸的酸性糖蛋白,具有促进红细胞生成、释放、调节和维持血液中红细胞水平稳定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EPO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现综述EPO对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如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炎性反应、抗氧化作用、维持循环、增强内源性保护作用及促进修复等,并对EPO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老年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世敬;雷小明

    老年抑郁症(LLD)发病率高,危害严重,是老年人群中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LLD的发病与年龄、性别、疾病和营养、人格特质及社会因素等有关,其病理机制与血管损害、脑白质病变、情感中枢神经元丢失、情感神经递质变化、神经内分泌、炎性介质、神经元可塑性、神经生物化学、电生理学改变等有关.上述认识有益于LLD的早期预防、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

  •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相关研究

    作者:祝福贵

    椎间盘退变(IDD)是由诸多因素作用而导致的脊柱疾病,目前尚无高效的治疗方法.然而,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治疗IDD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与髓核细胞的相互作用及细胞本身增殖使外基质合成增加来修复退变椎间盘,但也可能是通过分化为其他细胞来修复退变椎间盘.现就近年来国内外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治疗IDD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予以综述.

  • Micro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凤卿;孙婷婷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进化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在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人类全部基因的1/3都受到miRNA的调控.目前的研究表明,miRNA广泛调控机体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在生物体发育、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脑梗死后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及其作用

    作者:陈淼

    脑梗死是一类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的疾病,细胞信号转导是机体完成生理功能的关键,同时也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脑梗死后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与否及其活性强弱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通过通路的调控可以改善预后.现对脑梗死后主要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及其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脑梗死提供理论基础及救治新思路.

  • 针刺麻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雪

    针灸在我国具有2500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其应用记载.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针刺辅助麻醉能够降低恶心呕吐、改善术后镇痛、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是手术创伤和麻醉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往研究大多仅重视手术而忽略了麻醉的影响.针刺辅助麻醉能够通过内源性阿片肽、细胞因子、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机制发挥其免疫功能调节作用,在围术期应用意义深远.

  • 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庞子燕;滕耀存

    根管治疗是目前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有效的方法,但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对引起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机制及其防治措施作分析表明,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机制有微生物损害、机械、化学损害、炎性介质作用等,可通过熟悉髓腔解剖及根管形态、规范操作、四手操作、开放引流等措施进行防治.

  • 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龙小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典的"切与缝" 考克斯迷宫Ⅲ手术是外科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金标准,但因其操作复杂而未能被广泛推广.21世纪以来,外科射频消融手术极大促进了房颤的外科治疗,但适应证仍以合并器质性心脏疾患的房颤患者为主,在心脏直视手术同期施行消融治疗.随着微创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目前外科治疗房颤的范围正突破原有的适应证,向孤立性房颤的治疗领域扩展.

  • 常见感染与风湿病表现

    作者:齐海宇

    感染可以通过激发遗传易患人群个体的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引发风湿病表现.感染病原体与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深入认识并理解感染相关的风湿病表现有重要意义.现从介绍风湿病学感染相关领域新的临床、基础和流行病学研究出发,对常见的细菌(链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和结核杆菌)和病毒(风疹病毒、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风湿病表现进行综述.

    关键词: 感染 风湿病 细菌 病毒
  • 椎间盘退变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凯

    目前国内外关于椎间盘退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无定论,构建能模拟人退变椎间盘的动物模型是研究的关键.常用于研究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模型可分为体内、体外模型.目前已成功建立的椎间盘动物模型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尚无公认的能够完全模拟人类椎间盘退变的标准模型.随着大型动物与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建立,动物椎间盘退变模型与人类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和可比性逐渐明确,其在椎间盘退变疾病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 脊柱结核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会军

    近年来,因为耐药结核菌株的产生等诸多因素,占全身骨关节结核发病率首位的脊柱结核成了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随着对脊柱结核认识的不断深入,脊柱结核微创治疗在我国已取得较大发展,内容涵括脊柱结核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冲洗、脊柱结核的腔镜手术治疗等.现从脊柱结核微创治疗的发展概况、微创治疗的手术机制、微创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阐述,并介绍微创治疗的手术方式、微创治疗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新发展.

  • 股骨头坏死保头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蒋玮

    股骨头坏死(ONFH)一直是骨科常见且治疗困难的疾病.此病多见于中青年,晚期患者目前只能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加之伴随翻修的风险,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在疾病早期采取积极的保头治疗,可有效阻止和限制坏死的进展,是中青年患者首选治疗方式.近10余年来,ONFH保头治疗日趋多样,各具特色.关键在于如何修复和重建骨质,重建并改善股骨头内的血运,保留股骨头的完整性,保持股骨头的解剖承重力学关系,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 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达强

    对于肱骨干骨折,尤其是合并有神经损伤的肱骨干骨折,多数学者主张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法.钢板螺钉内固定是近年来临床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的金标准,但目前肱骨干骨折的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仍存在不少缺陷,如术区切口较大、常需要剥离三角肌、引起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等.现对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对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展望.

  • 偏头痛的神经科共病及相关机制探讨

    作者:赵华;刘智舒

    偏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研究发现许多疾病与偏头痛同时发生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是偏头痛的共病.研究表明有先兆的偏头痛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特别是后循环的脑梗死;不宁腿综合征是无先兆的偏头痛的共病;癫痫与偏头痛不仅是共病关系,且两种疾病有共同的治疗方法.研究共病机制可以进一步理解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为偏头痛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 心电监护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补钾中的意义

    作者:何山

    目的 分析心电监护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OPP)患者补钾中的意义.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87例HOP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行心电监护,对照组(37例)行心肌监护,给予积极补钾治疗,每小时测定血钾和肌力一次.观察两组患者补钾后的血钾浓度及高钾T波例数.结果 补钾1 h后,室性心律失常均消失.补钾2 h后,患者血钾水平普遍上升,补钾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电监护T波正常时血钾水平低于肌力恢复达到4级时血钾水平(P<0.05).结论 心电监护在HOPP患者补钾的监护中高效安全,T波改变的识别是监护技术的关键.

  • 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生存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志科

    目的 探讨影响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PHC)的生存风险因素,为PH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76例手术切除的PH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患者生存时间,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采用COX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 肝癌切除患者术后生存中位时间为1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手术方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卫星灶、门静脉癌栓、清蛋白水平及切缘状况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COX分析显示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及切缘状况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的进展及手术切除的程度是影响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

  • B族维生素、叶酸对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干预

    作者:薛忠元;宋洋;王加中

    目的 探讨年龄≤45岁的青年脑梗死和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给予叶酸、B族维生素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对42例脑梗死患者、42例TIA患者及42例健康人进行血浆HCY检测,同时测定其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后,脑梗死组和TIA组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给予叶酸5 mg,维生素B12 500μg,维生素B610 mg,均每日1次,6个月后复查上述各指标.结果 治疗前三组血浆HCY水平各不相同,脑梗死组、TI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各治疗组血浆HCY水平均有下降(P<0.05).结论 高HCY血症是急性脑梗死和TIA的独立危险因素,叶酸和B族维生素水平随着HCY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血浆HCY水平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HCY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增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

  • 藿香正气散联合美洛西林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珍;邢彩虹

    目的 观察藿香正气散联合美洛西林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腹泻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口服收敛止泻药及补液的相同治疗,对照组静脉应用抗生素美洛西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藿香正气散.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藿香正气散联合美洛西林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脑梗死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韦涛;庞洪波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24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脑梗死诊断标准分为试验组(132例)和对照组(108例),运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脑梗死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8.6% vs 23.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病史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两者具有相关性.

  • 马杜拉足外科诊治原则探讨(附76例报告)

    作者:田恒;董雪芹

    目的 探讨马杜拉足的临床发病机制、诊断、手术及药物联合治疗.方法 对76例不同种属病原菌感染的马杜拉足患者分类治疗.7例局限病变采取完整切除,27例截肢,42例扩大清创术、术后创面开放性或局部封闭负压持续冲洗,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3 ~6个月.同时结合文献对该病难治性、高复发、高致残的现状和问题予以讨论.结果真菌感染者占58.9%,其余为放线菌感染.随访57例,时间4 ~16个月不等,复发率为18.4%,其中绝大多数为真菌感染者,其余未见发病.结论 早期诊治,手术与药物联合治疗是原则.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疾病晚期治疗困难,截肢和致残率高,组织缺损修复难度大.

  • 加温输液复合术中镇静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寒战反应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远珍;梁永涛

    目的 探讨加温输液复合术中镇静对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术中寒战反应的影响.方法将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健康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3 组,各30例.Ⅰ组术中输注未经特殊处理的液体,Ⅱ、Ⅲ组术中输注预先加温至37 ℃的液体;胎儿娩出断脐后即刻Ⅰ、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Ⅲ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观察三组产妇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 Ⅱ、Ⅲ组寒战总发生率和2级寒战发生率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温输液和加温输液复合术中镇静均能减轻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中产妇寒战的发生率,但加温输液复合术中镇静更为有效.

  • 拉莫三嗪治疗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作者:焦凤有

    目的 探讨拉莫三嗪治疗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试验组采用拉莫三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不良反应及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拉莫三嗪具有广谱、安全及高效抗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作用.

  •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及术后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黎艳萍

    早期乳腺癌治疗手段已经由传统的根治手术发展到现在的保乳术结合术后治疗.保乳术后的四种治疗方式分别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综合治疗.保乳术后进行放射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部分照射技术手段有组织插植,三维适形体外照射,腔内照射,术中放射治疗.研究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及术后治疗的现状可积极合理地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 DC-CIK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立香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功能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杀伤肿瘤活性具有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故对多种肿瘤均具有杀伤活性.近年来大量体内外研究表明,共培养的DC和CIK(DC-CIK)细胞具有高效的抗肿瘤活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因此成为肿瘤生物免疫疗法中的研究热点.现就DC-CIK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miR-203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郭岩;王琳

    微小RNA(miRNA)是由长为18 ~25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通过与特定的靶mRNA结合来抑制mRNA翻译过程而调节基因的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miR-203是一类来源于上皮基底细胞且特异性高表达于上皮细胞的非编码小RNA,由于其与恶性肿瘤的高度相关性及表达矛盾性,近年来已经成为miRNA领域的研究热点.现就miRNA-203在不同恶性肿瘤中表达及其甲基化、靶基因等热点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在肾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赵龙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发展迅速,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已成为肾癌根治的标准术式,但对于直径<4 cm的早期肾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逐渐被认可与应用,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了患侧残肾肾单位及功能.虽然存在缝合困难及肾脏热缺血时间较长等问题,但是随着腹腔镜技术与器械的发展及术者操作水平的提高,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将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胶质瘤治疗中基因或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牛健

    胶质瘤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第一位,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但其疗效及预后较差,因而基因治疗或靶向性药物治疗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用于胶质瘤治疗的基因或药物载体被大量发现和研究.目前,所使用的载体大致分为病毒性载体和非病毒性载体两大类.病毒性载体是早被应用,也是应用多的基因载体,然而大部分的病毒性载体在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使得纳米载体和干细胞等非病毒性载体研究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 新型微管结合蛋白在肿瘤发生与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敢

    新型微管结合蛋白(NuSAP)是一种重要的有丝分裂调节蛋白,在细胞分裂间期定位于核仁,在有丝分裂期与纺锤体的微管共同定位于胞质.NuSAP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可动态调节其在细胞内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uSAP选择性地在增殖性细胞中表达,其不仅参与纺锤体的稳定组装,而且与肿瘤组织的血管形成、增殖和侵袭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NuSAP有望成为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和临床治疗的靶点,为肿瘤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方向.

  • 胃癌中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乐天;鲍祖友

    目的 探讨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胃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CD147和MMP9的表达情况.对所有数据应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 CD147及MMP9在20例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和10%;CD147、MMP9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6%和72.9%(均P<0.01).CD147和MMP9的表达均与胃癌患者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与组织学分型及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均P>0.05).CD147和MMP9在胃癌中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28).结论 CD147和MMP9在胃癌中高表达,两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CD44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雷燕;吴绪峰

    目的 探讨CD44v6在人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D44v6在50例卵巢癌组织、1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1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CD44v6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45%,高于在交界性卵巢肿瘤(60%)的表达(P<0.05),显著高于在良性卵巢肿瘤(20%)及正常卵巢组织中(0%)的表达(P<0.01);②CD44v6 mRNA的相对含量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分化程度呈反比,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分期呈正比;③CD44v6 mRNA的相对含量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呈反比;④Cox多因素分析表明CD44v6相对含量的高低是影响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①卵巢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高;②CD44v6 mRNA相对含量的高低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③CD44v6 mRNA相对含量的高低有可能成为预测卵巢癌预后的指标.

  • 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行为特征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本山;李婉丽;郑敏翠;杨海霞;蒋小梅;旷文勇;吴攀;顾艳艳

    目的 分析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学龄期白血病患儿20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体检的205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儿童生活质量量表PedsQLTM4.0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心理行为进行分析,并对患儿心理行为产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心理行为调查显示,观察组男童在社会退缩、体诉和攻击性因子得分和女童在抑郁、社会退缩、体诉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元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儿心理行为的关键因素依次为社会活动影响程度,疼痛程度和疾病稳定程度.结论 学龄期白血病患儿生活质量较低,心理行为存在问题.

  • 高血压颅内出血微创介入软通道治疗研究

    作者:钱维加

    目的 探讨高血压颅内出血微创介入软通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1例),试验组采用软通道微创介入颅脑出血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预后生活质量(QOL).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以及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血肿清除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软通道微创介入颅脑出血清除术进行治疗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且具有创伤小、费用低等特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永兴;彭万忠

    血管内超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能够对冠心病的血管病变进行精确的定性和定量评价,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相比,能更加可靠地指导临床决策.尤其对于冠状动脉的临界病变,可以精确地测量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评价病变的性质、斑块的易损情况,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缺血的关系,从而决定是否置入支架,以及评价支架置入的效果.总之,其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的有效补充,对临界病变的介入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防治进展

    作者:肖广远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肝胆胰疾病重要的诊治手段,尤其是治疗性ERCP在肝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因ERCP是有创技术,难免出现一些并发症,ERCP术后胰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主要与胰管显影、插管困难等诸多因素有关.虽然ERCP术后胰腺炎的防治方法很多,如术前预防用药、术中放置胰管支架、鼻胆管引流等,但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仍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大难题,随着ERCP诊治技术的广泛开展,其防治已成为热点,近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侵袭性垂体瘤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傅迎霞

    磁共振成像(MRI)因其多方位扫描成像及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在诊断垂体瘤并判断其侵袭性方面具有重大价值.由于某些部位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并不能对肿瘤的侵袭性做出明确诊断,并且部分侵袭性垂体瘤向周围侵犯累及鞍上、海绵窦、鞍底、脑实质等或是同时累及多个部位,MRI信号因肿瘤内出血、坏死等也表现复杂.现就侵袭性垂体瘤的MRI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侵袭性垂体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综合征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小芳

    非综合征性耳聋是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聋,既可表现为人群中的散发,也可表现为家族中的多发.因此,对非综合征性耳聋人群突变热点基因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有助于对其家族内的母系成员早期预防和实施干预,有效地防止新的患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现就非综合征性耳聋人群的突变热点基因与非综合征性耳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丽莎;郭琪;史佳培;郑晶晶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是近年来临床发现的一种与大脑后部白质病变相关的综合征,由多种病因引发,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见临床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抽搐、视觉障碍及精神状态改变等.特征性神经影像学异常通常见于顶-枕叶的白质,CT或MRI显示双侧大脑后部为主的对称性片状脑水肿.及时正确地治疗可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完全逆转,故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 HELLP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郝小强

    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常危及母婴生命,是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有母胎免疫失衡,血小板聚集与消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先天性固有脂肪酸氧化失调等学说,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可能是子痫前期或子痫的严重并发症,也可能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 妊娠期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苏娜

    妊娠期糖尿病(GDM)常合并肥胖、胰岛素抵抗、妊娠期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异常,与代谢综合征(MS)有共同特征.GDM孕妇合并MS时,单纯控制血糖仍有较高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有GDM史妇女产后MS高发,GDM孕妇子代MS发生率高,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亦高.因GDM与MS密切相关,故在控制GDM孕妇血糖的同时需积极控制各种代谢异常,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改善GDM孕妇及子代预后.

  • 心脏X综合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赵洋

    心脏X综合征是一组以典型劳累性心绞痛,运动激发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又称微血管性心绞痛.相关研究表明心脏X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与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关.血管内皮细胞由沿血流方向纵向排列的单层扁平鳞状上皮细胞组成,具有重要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现将心脏X综合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方法的进展

    作者:王春霞

    BCR-ABL融合基因可编码产生BCR-ABL融合蛋白,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征性标志,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有多种方法可对其进行检测,主要有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Western Blot印迹法、流式免疫磁珠(CBA)等检测方法.这些检测方法有的费时费力,有的需要专门的实验设备等,故在临床应用中受限.随着对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CBA法对BCR-ABL融合蛋白的检测具有其特有的优越性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 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与诊断的意义

    作者:郑凤娇;龚燕红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在临床检验中易被忽视.观察红细胞形态一般以外周血涂片较为可靠.由于各类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尚不具备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形态的能力,只能用作健康人血液一般检验的筛查,其结果可为是否需要进一步镜检提供筛检信息,尚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对各类血细胞的识别和分类检查.现从红细胞大小、形态、数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自身抗体引起红细胞凝集现象以及红细胞结构异常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主要介绍外周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的各种形态特征和临床意义,目的 是要重视外周血红细胞形态特点,提高诊断水平.

  • 红细胞分布宽度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作者:何磊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反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化的变异性系数,既往多用于对不同类型贫血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近年来研究发现,RDW在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病变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