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甲状腺相关疾病中IGF-1及其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春慧;宋光耀(综述);魏立民(审校)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是一种具有促进物质代谢和细胞分裂等功能的细胞增殖调控因子,主要由肝脏产生,通过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 IGF-1参与了正常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器官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且与肿瘤的形成、发展、侵入和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来有研究表明, IGF-1与其受体(IGF-1R)在甲状腺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可能成为临床治疗新的靶点。

  • 神经营养因子在糖尿病心脏神经病变中的研究概述

    作者:马度芳(综述);李晓(审校)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神经营养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 NGF)、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等异常表达可造成心脏支配神经的营养和功能障碍,也是糖尿病心脏神经病变的病理机制之一。 NGF或CNTF的表达异常可造成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和感觉神经对心脏的支配功能异常,并与糖尿病时心脏自主神经重构有关。而 GAP-43表达增加表明心脏神经损伤后出现再生。研究糖尿病时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趋势,并对其进行有效干预可以防治糖尿病心脏神经病变,为开发治疗糖尿病心脏神经病变的药物或技术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

  • 冠心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秋霞(综述);姜醒华(审校)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壁炎症性疾病,导致血管损伤或斑块的形成,其特征是炎性细胞浸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目前有很多研究证实,冠心病与炎性因子和免疫有关,而与炎症和免疫有关的因子很多。目前有一些新的生物指标如:组织蛋白酶K、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肽素等。这些因子对冠心病的预后和危险分层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 盲肠结扎穿孔术-脓毒症模型研究的金标准

    作者:黄鑫(综述);张敏州(审校)

    脓毒症是一个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疾病。其发病特点是全身炎性反应失调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因此如何选择佳动物模型对研究脓毒症至关重要。盲肠结扎穿孔模型( CLP)是目前研究脓毒症应用广泛、具代表意义的一种模型,更类似于人类脓毒症的进展和特点。尽管 CLP 不能完全复制临床的脓毒症,但其仍为脓毒症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提供了大量有意义的基础数据。该文对盲肠结扎穿孔术模型的研究应用予以综述,以促进实验研究与临床试验间的转化。

  • EBV逃避宿主免疫的机制

    作者:张军华(综述);田兴德(审校)

    EB病毒(EBV)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宿主免疫系统的防御,因此衍生了一系列干扰人体免疫的策略。 EBV感染后会长期潜伏在宿主B细胞中,并对宿主MHC分子的表达进行干扰,影响宿主的抗病毒免疫。 EBV表达的BCRF1蛋白可刺激Th2细胞的产生,BARF1蛋白可诱发α型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多种病毒蛋白均可干扰细胞因子网络。同时 EBV 编码的 BHRF1等蛋白可发挥抗凋亡作用。该文就EBV免疫逃避的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EBV防控、新型疫苗设计等提供参考。

  • CD147与恶性肿瘤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鑫(综述);易为民;彭创(审校)

    CD147在人体各种肿瘤组织中广泛表达。大量研究表明,其能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产生,并且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浸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对 CD147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浸润等作用机制的研究,学者们试图在肿瘤的诊断、辅助治疗及判定肿瘤治疗预后等方面为临床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并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CD147与肿瘤的关系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该文就CD147与恶性肿瘤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作者:陈桂清(综述);李成志(审校)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包括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和子宫内膜局部微环境异常两个方面。功血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后者包括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诊断性刮宫术、子宫内膜去除术、介入治疗及子宫切除术。其中高强度聚焦超声子宫内膜去除术是一种新兴技术,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 CA125、HE4、AngⅡ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吕佳楠(综述);杨清(审校)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造成的,故对其的检测研究也是多方面的。近年来,随着研究越来越系统,越来越多的肿瘤标志物被发现,每个肿瘤标志物均有其特异之处。如CA125对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较敏感;附睾蛋白4的敏感性高,但高龄却是一大影响因素;而血管紧张素Ⅱ侧重于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判定。该文就以上三种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肿瘤标志物优劣进行分析,对三者联合检测进行一预测。

  • 药物性骨骼肌损伤的发生机制

    作者:李生浩(综述);喻卓(审校)

    药物性肌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以调脂药物为首的多种药物能导致骨骼肌损伤,严重者发生横纹肌溶解,进而引发急性肾衰竭,危及患者生命。有效防治药物性肌损伤的关键在于明确其发病机制。诸多研究认为,药物可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干扰细胞能量代谢及分子遗传等途径导致骨骼肌损伤,而某些疾病、不适当运动、联合使用其他药物等也可引起骨骼肌损伤。

  • S100 B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鹏林(综述);张强(审校)

    S100B是中枢神经系统特异性生物蛋白,正常情况下极少存在于血液、脑脊液或尿液中;病理情况下(如颅脑损伤、儿童缺氧等)神经细胞的损伤或凋亡可以使细胞内的S100B释放出来,血液、脑脊液或尿液中 S100B水平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尽管 S100B水平可以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就目前大部分研究来看,通过检测一定时间段内S100 B水平的变化,可以使临床工作者预测颅脑损伤病情变化、预后及其继发性损伤。该文就S100B近几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心理应激与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现状

    作者:安黎云;汤菲(综述);王缚鲲(审校)

    应激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刺激时所发生的一种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应激能够影响动物和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人类导致许多传染性疾病、肿瘤及其他恶性疾病的发生。当今社会人们长期面临着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生活压力逐渐增大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应激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其与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该文就近年来心理应激与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肌球蛋白在生物力学效应中的调控作用

    作者:胡鸣(综述);洪莉(审校)

    细胞骨架是细胞内机械力传递链的一个组分,肌球蛋白作为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蛋白,对细胞受到外界力作用时产生的效应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当细胞内的肌球蛋白的表达、结构以及活性发生改变时,细胞的力学效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以及组织结构的改变。肌球蛋白轻链的磷酸化、重链各亚型间的转化以及Rho GTP酶信号通路在对细胞生物力学效应的调控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 SIRT3与线粒体适应

    作者:马路(综述);杨晔(审校)

    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3(SIRT3)是Sirtuins脱乙酰基酶家族中的一员,是酵母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的同源物,是一种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Ⅲ类去乙酰化酶,它调节许多线粒体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关系到代谢、氧化应激及细胞存活。 SIRT3是线粒体适应性反应的调节因子,调节线粒体对应激等的适应性反应,包括代谢程序重排、加强抗氧化剂的防御机制等。另外,调控SIRT3可能是治疗线粒体功能障碍疾病的一个有希望的靶点。

  • 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金明(综述);陈光明;任榕娜(审校)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HMD)是早产儿呼吸困难和死亡常见的原因,由于其病死率高、后遗症多,救治此类患儿仍是新生儿科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HMD 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宫内感染与HMD发病密切相关,孕妇妊娠期间发生感染,胎儿暴露于炎性环境,引起胎儿炎症反应,导致大量炎性细胞聚集,并释放多种炎性介质,炎性介质彼此之间在不同环节上相互作用,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炎症网络,感染后多种效应细胞及炎症介质可能是造成HMD发病的“中心环节”,一方面过度的炎症刺激可能阻碍肺泡化进程和肺微血管发育,导致肺损伤和HMD,另一方面适度的炎症反应可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促进肺成熟。

  • 反复输血的不完全抗体阳性的研究

    作者:符芳玲;伍燕;李应明

    目的:探讨反复输血后不完全抗体的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来海口市人民医院的1498例反复申请输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1500例首次输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DiaMcd微柱凝胶免疫技术( IgG卡)对申请输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同时对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标本进行抗体鉴定。结果反复输血者的不完全抗体阳性率为3.07%(46/1498),而首次输血者的不完全抗体阳性率为0.27%(4/14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反复输血者以抗-E抗体阳性多,为22例,占47.8%。结论重视受血者不完全抗体的检测对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保证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 急进高原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机制及其干预研究进展

    作者:刘德科(综述);陈嘉屿(审校)

    过去人们把高原反应的关注焦点集中在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并且严重影响新入高原者的工作和生活,这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胃肠道运动受到中枢神经、自主神经、肠神经及各种神经递质和胃肠激素复杂而多层次的调控,高原环境低压、缺氧、寒冷,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神经递质和胃肠激素分泌异常而出现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

  • 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的临床应用与混合感染

    作者:王梅(综述);岳惠芬(审校)

    阴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与宿主、环境构成了动态协调的平衡关系,这种阴道的微生态平衡对维持机体的健康是必要的。许多临床上常见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均存在的明显的阴道微生态系统失衡,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可以快速诊断临床常见的阴道炎症,全面评价阴道感染及治疗前后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对阴道混合感染的治疗及降低复发率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 脑-肠肽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莉丽(综述);卜平(审校)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脑-肠肽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脑-肠肽通过各种不同的机制,对于食管下段括约肌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参与了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对于各种脑-肠肽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可能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将脑-肠肽作为一个新的靶点,也必将给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缺铁性贫血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浩(综述);付美兰(审校)

    缺铁性贫血( IDA)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引起的贫血。 IDA为常见的贫血,目前临床上主要以外周血常规参数、铁代谢参数作为诊断指标,但以上指标敏感性差,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给IDA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目前,IDA的诊断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如通过对铁调素、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低血红蛋白浓度的检测,给IDA带来了具有敏感性高、方便、有效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医师注意。

  • 膝骨性关节炎治疗进展

    作者:刘强(综述);洪加源;胡维界(审校)

    膝骨性关节炎( KOA)是退行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KOA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治疗观念也由对症治疗转变为对因治疗,注重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提出了不少新的治疗方法。该文旨在对 KOA 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供临床治疗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治疗
  • 硬化疗法治疗临床难治性瘘的应用现状

    作者:范金强;李振军;江剑华;韦良(综述);郑鹏超(审校)

    瘘管是外科常见的临床并发症。目前,硬化剂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内痔、食管静脉曲张、囊肿、血管瘤等;同时硬化剂可使局部组织发生急性无菌性炎性反应,黏膜水肿、组织纤维化从而达到使瘘口闭合的目的。因此,硬化剂也被用于临床上一些难治性瘘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文就硬化剂用于难治性瘘的临床治疗予以综述。

    关键词: 瘘管 硬化剂 治疗
  • 动脉僵硬度与继发性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淼(综述);王小飞(审校)

    动脉硬化已被公认为是心脑肾血管疾病的共同基础。因此,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及时、有效地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严重致死性相关疾病发生的根本措施之一。动脉硬化的检测方式有很多种,其中脉搏波传导速度在国际上被认为是反映动脉僵硬度的“金标准”。近年来,糖尿病、高血压引起的慢性肾病,造影剂引起的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在逐年攀升。动脉僵硬度与继发性肾损害早期诊断指标的相关性已成为国内外研究者探究的问题。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作者:曹清涛;张春亮(综述);王怀新(审校)

    发作性胸痛是临床常见病症,由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普及,部分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主要冠状动脉分支无明显狭窄病变,而是表现为前向血流速度缓慢,这一现象被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虽然其确切的病理机制及真实的临床意义迄今尚不十分明确,但近几年来许多临床工作者为此作了较多的临床研究,在基础和临床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使这一现象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治疗特点等逐渐明确。

  • 儿童肥胖症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张亚茹(综述);杨琍琦(审校)

    肥胖的成因十分复杂,目前认为除饮食因素外,儿童肥胖还与遗传因素、宫内生长发育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儿童肥胖发病率的持续上升和不断的低龄化,其所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其他高发病已严重地危及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深入研究儿童肥胖的病因,明确儿童肥胖的危害,科学的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显得尤为重要。

  • 心脏再同步治疗应答反应探讨

    作者:伍婷(综述);饶莉(审校)

    心脏再同步治疗( CRT)在心力衰竭治疗方面的效果已被广泛证实。随着指南的更新,其治疗的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更多患者将从中受益。但研究证明,仍有近30%的患者表现为 CRT无应答。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被普遍认可的 CRT 应答评估标准,CRT治疗效果的评价仍较为混乱。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提高CRT应答率,以更好地预测患者的预后,帮助临床决策。该文试图通过分析总结目前有关CRT无应答的原因,探寻优的应答评估标准和更好的引导程控优化的方法,为提高CRT应答率提供参考依据。

  • 儿童肺不张的病因研究进展

    作者:单玉霞(综述);黄燕;崔振泽(审校)

    肺不张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肺部并发症。儿童因其自身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呼吸道内阻塞或外在压迫更易导致肺不张的发生,故与成人比较,其发病率更高。儿童肺不张病因复杂,其中以感染为常见,其次是异物、肺发育异常。不同年龄组儿童肺不张的主要病因不同,肺发育异常是婴儿期的主要病因,支气管异物在幼儿期肺不张病因中占有较高比例;不同原因的肺不张,其临床表现、发生部位及发病机制又各不相同;发达国家儿童肺不张病因与我国又有明显差异。

  • MUC1在宫颈病变和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丽娟(综述);孔祥(审校)

    MUC1是早发现的一种多功能大分子黏蛋白,正常情况下表达于多种上皮细胞和造血细胞,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预后。在生殖系统中,MUC1的表达可能与月经周期中类固醇激素的变化有关。通过对 MUC1在正常宫颈及其相关病变和宫颈癌中表达的研究,提示MUC1可作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单独或联合其他生物学指标,用于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该文就 MUC1的生物学功能、在宫颈病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 MUC1 宫颈病变 宫颈癌
  • 调节性T细胞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凌博凡;侯茜;陈玉超(综述);邹玺;王瑞平(审校)

    调节性T细胞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类功能独特的 T淋巴细胞亚群,其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免疫、肿瘤免疫等免疫活动。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的过度表达帮助了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过调节其表达水平以达到控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一大热点。该文就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近况以及其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肿瘤多学科会诊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华长江(综述);郝虹(审校)

    肿瘤研究、医学理念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催生了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模式的形成,其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已成为当今肿瘤医学资源整合的平台。该文分析了目前国内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方式的现状,评述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了国内外多学科联合会诊模式的评价意见。有效的多学科会诊( MDT)的主要特征包括:主持人和领导能力、团队协作文化、临床决策程序、会议的组织和实施。 MDT的多元化、标准化和数字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对大鼠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作者:罗魁;王知非;廖达光

    目的:探讨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 TIMP)对大鼠脑外伤后海马区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以了解TIMP在大鼠脑外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90只体质量为250~350 g的SD大鼠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三组,各30只。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生理盐水组:制作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前0.5 h 向侧脑室注入0.9%氯化钠溶液10μL;TIMP组:制作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前0.5 h向侧脑室注入TIMP 10μL。将生理盐水组及TIMP组大鼠利用颅脑瞬间旋转模型致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每组分别于制作脑损伤模型后1、3、6、24、72、168 h共6个时间点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随机选取大鼠5只,取三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标本,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神经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MP-9、caspase-3表达,并比较分析同一时间点三组间的差异。结果①正常对照组中少见凋亡神经细胞,受损伤两组中凋亡神经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TIMP组各时间点凋亡神经细胞数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受损伤两组中 MMP-9、caspase-3有明显表达(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TIMP组中在各时间点 MMP-9、caspase-3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脑外伤后大鼠海马区脑组织中存在神经细胞凋亡及MMP-9、caspase-3表达的变化,而TIMP能抑制MMP-9表达及caspase-3的激活,使抗凋亡作用增强,减少脑外伤后大鼠海马区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表明其对脑外伤后大鼠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 白细胞介素21受体mRNA的表达与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探讨

    作者:杨晓东;卢建明;饶丽华;吴大富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受体信使RNA的表达与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进行检验和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另外根据一般资料相近原则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相关体检资料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关节功能分为三个等级,分别采样后比较白细胞介素21受体信使 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IL-21水平为(510.4±66.2) 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32.8±30.1) ng/L (t=13.80,P<0.05);三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 IL-21水平分别为,Ⅰ级(410.5±57.1) ng/L,Ⅱ级(435.8±60.5) ng/L,Ⅲ级及以上(600.8±78.9) ng/L,三个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4.01,P<0.05),其中Ⅱ级与Ⅰ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P>0.05),Ⅱ级与Ⅲ级及以上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P<0.05)。结论 IL-21物质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故该物质的水平可用于疾病的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尼莫地平口服与静脉给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的系统评价

    作者:陆富泉;梅育嘉;罗杰峰

    目的:系统评价尼莫地平口服和静脉给药治疗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Database、Ovid、CBM、VIP、CKMB,收集尼莫地平口服和静脉给药治疗aSAH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两项RCT研究,277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口服组与静脉组相比,治疗aSAH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迟发性脑梗死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系统评价表明尼莫地平口服与静脉给药治疗aSHA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尿脂质运载蛋白2在狼疮性肾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晖云;于磊;曹赛霞;杨书彦;刘国平;龚莉

    目的:探讨尿脂质运载蛋白2(uLn-2)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07例L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液中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分为Ⅰ组(mAlb <20 mg/L,n =33例)、Ⅱ组(mAlb 20~200 mg/L,n=35例)和Ⅲ组( mAlb>200 mg/L,n=39例),同期选取门诊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uLn-2、血肌酐、血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结果 uLn-2水平在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逐渐增高,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5±0.72)μg/L vs (9.72±0.81)μg/L vs(12.24±0.93)μg/L vs (15.05±1.03)μg/L,P<0.05];Ⅲ组血肌酐[(80.32±13.14)μmol/L]、BUN[(12.20±4.12) mmol/L]、Cys-C[(1.55±0.54) mg/L]明显高于Ⅱ组[(70.20±13.11)μmol/L、(7.10±3.04) mmol/L、(1.02±0.30) mg/L]、Ⅰ组[(65.47±12.50)μmol/L、(6.48±2.42)mmol/L、(0.90±0.22) mg/L]和对照组[(66.60±11.19)μmol/L、(6.31±2.71)mmol/L、(0.87±0.20)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对照组、Ⅰ组、Ⅱ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患者的 uLn-2与 mAlb 之间呈正相关性(r =0.854,P <0.05)。结论uLn-2水平是检测LN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有效的指标,且随着肾脏损伤程度的加重持续增高。

  • 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张军铭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胶南市泊里医院确诊的15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张力修补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各75例。比较两种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张力修补术组患者的痊愈率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出院时间等均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其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无张力修补术提高了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体部伽玛刀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杜海峰;魏长宏;王作志;武贵存;卞晓山

    目的:观察体部伽玛刀(SBRT)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肿瘤科放疗中心收治的中晚期PHC 20例,均给予SBRT联合HIFU治疗,SBRT取等剂量线为50%~60%,单次周边剂量每次3~6 Gy,共8~15次,每日1次,每周5次,总剂量为30~60 Gy;同时每周进行1次HIFU 治疗,在SBRT后2~4 h实施,靶区温度控制在42℃以上,共3~5次。治疗期间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同时避免使用任何化疗药物,每周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结果治疗结束后2~3个月复查,完全缓解2例(10.0%),部分缓解15例(75.0%),无变化2例(10.0%),恶化1例(5.0%),近期总有效率85.0%。上腹不适、腹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75%,腹水患者治疗后缓解有效率为72.7%。结论 SBRT联合HIFU治疗中晚期PHC近期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毒性反应可耐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缓激肽对氧化应激反应诱导的心肌细胞衰老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琳

    目的:分析缓激肽对氧化应激反应诱导的心肌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培养的方法进行研究,将氧化应激反应诱导的衰老的心肌细胞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分为三组:正常细胞组、缓激肽组和对照组,各35个心肌细胞数。其中正常细胞组未加入过氧化氢对细胞进行诱导,单纯加入缓激肽;缓激肽组将缓激肽加入由过氧化氢氧化诱导的衰老的 H9 C2细胞;对照组单纯接受过氧化氢诱导的 H9 C2细胞,未加入缓激肽。结果随着缓激肽的浓度增加,衰老细胞的个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不同浓度缓激肽之间衰老细胞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正常细胞组细胞衰老率显著低于缓激肽组和对照组(P<0.01),缓激肽组细胞衰老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三组Oliver尾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激肽组Oliver尾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高于正常细胞组(P<0.01)。结论缓激肽能够有效保护由于氧化应激反应诱导的心肌细胞的衰老,能够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对心肌细胞DNA的损伤程度。

  • 食管心房调搏前肌注胃复安注射液对电极安放耗时和安全性的影响

    作者:朱彬;袁小蓉;贺成芳

    目的:评价食管心房调搏前肌内注射胃复安注射液对电极安放耗时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5于泸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的患者80例,依据计算机软件编制随机分配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于食管心房调搏前肌内注射药物1 mL(试验组为胃复安注射液1 mL/10 mg,对照组为0.9%氯化钠注射液1 mL,两组均为无色透明液体),观察经鼻食管电极安放平均耗时及安全性(误吸及恶心呕吐)。结果试验组电极安放平均耗时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0例出现误吸,对照组患者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评级比较,试验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食管心房调搏前肌注胃复安注射液能明显缩短电极安放耗时,提高电极安放的安全性,减轻患者痛苦。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中枢神经损害的临床特点

    作者:王春华

    目的:观察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CNS-pSS)的临床表现。方法筛选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菏泽市立医院、菏泽市牡丹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CNS)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S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1∶1配对筛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 pSS合并CNS和单纯pSS患者各22例作为CNS-pSS组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Non-CNS-pSS)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Non-CNS pSS组伴典型干燥症状病例高于CNS-pSS 组(59.09% VS 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S-pSS组高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患者比例高于 Non-CNS-pSS 组(36.36% vs 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S-pSS组有14例脑损害,8例慢性脊髓炎。结论 CNS-pSS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上呈多样性,TGAb异常可能与CNS相关。

  • 皮肤护理在蓝红光照射治疗痤疮中的临床效果评估

    作者:魏丽虹

    目的:评估皮肤护理在蓝红光照射治疗痤疮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深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确诊为痤疮的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单纯蓝红光治疗组及蓝红光联合皮肤护理治疗组,两组均给予皮肤专科常规护理,单纯蓝红光治疗组给予单纯蓝红光治疗,蓝红光联合皮肤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皮肤护理,每周2次,两周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纯蓝红光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蓝红光联合皮肤护理治疗组(58.2% vs 87.8%,P<0.05);单纯蓝红光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蓝红光联合皮肤护理治疗组(27.3% vs 7.1%,P<0.05)。结论痤疮选择皮肤护理联合蓝红光治疗,疗效明显,无创伤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免疫组织化学在乳腺癌症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先明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鉴别提供参考。方法对江油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5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进行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结果孕激素受体( PR)阳性率在低年龄组(58.77%)、肿瘤T≤2 cm(60%)、临床分期早较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 T≤2 cm,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68.35%)显著高于其他肿瘤大小组(P <0.01),不同年龄、临床分期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在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的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53和Ki-67在不同年龄组、肿瘤体积组、临床分期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中PR、ER、C-erbB-2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用于临床上鉴别诊断乳腺癌。

  • 联合用药治疗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伥

    作者:崔艳敏;孙璐;王淑敏;刘倩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结合瑞舒伐他汀联合用药治疗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于河北省保定市第四医院就诊的212例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按就诊顺序分治疗组( n =106,二甲双胍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和对照组( n=106,单纯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疗程12周。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HOMA-IR指数和 hs-CRP。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hs-CRP、体质量指数、HOMA-IR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瑞舒伐他汀疗法疗效理想,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和hs-CRP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对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 AcrySof人工晶体植入视觉质量临床分析

    作者:曾淑忍;李学喜

    目的:分析各种人工晶体植入后能达到的不同视觉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在解放军第一八零医院眼科接受白内障超声乳联合人工晶体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03例,根据患者要求选择不同的人工晶体,分为AcrySof Toric组26例,AcrySof Natural 组19例,AcrySof IQ组28例, AcrySof Single Piece组30例,以观察不同的视觉效果,包括术后矫正视力、散光、蓝视症状、对比灵敏度。结果四组患者的术后矫正视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crySof Toric组术后不同时间段散光度差值较AcrySof Single Piece 组显著降低(P<0.05);AcrySof Natural 组术后蓝视症状较AcrySof Toric组、AcrySof IQ组、AcrySof Single Piece组显著减轻(P<0.05);AcrySof IQ组在眩光状态下,空间频率为4.0~0.7,较AcrySof Toric组、AcrySof IQ组、AcrySof Single Piece组的灵敏度(CS)值均显著上升(P<0.05),空间频率在6.3上与其他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rySof Toric人工晶体能有效矫正术前角膜散光,且稳定性好;AcrySof Natural人工晶体能较好滤过蓝光,减轻蓝色症状;Acry-Sof IQ人工晶体能有效提高CS,减少白内障术后全眼像差和高阶像差,从而改善患者术后视觉质量。

  • 急诊内科抢救327例昏迷患者的急救体会

    作者:张欢;杨江涛;涂亚丽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的病因及其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急诊科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327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抢救方法。结果327例患者中,各类中毒共60例,占18.3%,代谢性疾病共72例,占22.0%,颅脑疾病共117例,占35.8%,心血管疾病过共58例,占17.7%,物理性损害20例,占6.1%。经抢救后,病情好转81例,稳定166例,恶化65例,死亡15例,病死率为4.6%。结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早期明确诊断以及有效的急救措施可提高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急诊内科 昏迷 急救
  • 两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5例

    作者:王怀明;折占飞;杨哲;杨秀峰;李咏梅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两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经验。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1年10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25例,均首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之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统计两镜联合治疗效果。结果两镜联合取石成功率为96%,随访7~20个月,未见胆总管结石残留和胆管炎发生。结论 ERCP+EST 后行 LC 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靠方法,患者恢复快,避免了胆总管切开及T管引流,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两种药物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安森亮

    目的:探讨琥珀酸亚铁和硫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山东曹县县立医院儿科收治的72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琥珀酸亚铁组(给予琥珀酸亚铁治疗)和硫酸亚铁(给予硫酸亚铁治疗)组,每组36例。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硫酸亚铁组相比,琥珀酸亚铁组的效果更好,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升高更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琥珀酸亚铁治疗缺血性贫血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近期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剑锋;林希;秦颖;倪勇

    目的:对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腹腔镜组62例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开腹组40例采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肿瘤根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61.8±21.6) min vs (139.2±16.8) min,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105.7±28.6) mL vs (158.4±35.8) mL,P<0.05],切口长度小于开腹组[(5.4±1.7) cm vs (10.1±2.6) cm,P<0.05],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4.9±1.3) d vs (5.8±1.2) d,(2.9±0.9) d vs (3.5±1.0) d,(10.2±2.8) d vs (13.1±3.2) d,P<0.05];两组患者肿瘤大小、结肠和直肠切除长度、肿瘤距下切缘距离及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出现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肠梗阻、肺部感染各1例,开腹组出现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尿潴留各1例,肠梗阻4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5例,腹腔镜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6.4% vs 37.5%,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并未缩小肿瘤根治范围,总体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可作为直肠癌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 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对中下鼻甲处理的临床意义

    作者:戴翥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手术中鼻甲处理治疗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鼻内镜手术的鼻窦炎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同时处理鼻中隔和中下鼻甲,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随访半年后鼻窦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鼻中隔粘连、中鼻道粘连和窦口粘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鼻内镜治疗鼻窦炎时同时处理鼻中隔和中下鼻甲疗效可靠,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手术粘连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雷明慧;乔有雒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 NGF)应用于临床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NGF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GF治疗,每次30μg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2周为1个周期。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为标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2周后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NGF组NIHSS评分从治疗前的(20.32±11.07)分恢复至(8.29±7.54)分;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从治疗前(19.75±10.84)分恢复至(12.33±9.09)分;NGF组临床疗效好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NGF对脑出血患者的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恢复作用,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有潜力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动脉斑块在预测冠心病发病及严重度中的价值

    作者:王志娥;张海娜;杨海燕;周英;陈华;邹亚君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 Hcy )水平及颈动脉斑块在预测冠心病发病及严重度中的价值,为临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上海浦东医院老年科收治的老年(>7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7例,根据有无高Hcy血症、颈动脉斑块分为四组:对照组(无高 Hcy血症、无颈动脉斑块)( n =76),高 Hcy组(仅伴高Hcy)(n=50),颈动脉斑块组(仅伴颈动脉斑块)(n=46),高 Hcy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组(同时伴高Hcy和颈动脉斑块)( n=85)。高Hcy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组中血脂正常患者25例,血脂异常60例。比较各组并发冠心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高 Hcy组冠心病、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发生率(16.0%)显著高于对照组(4.0%)(P<0.05),颈动脉斑块组冠心病、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及多支病变发生率(67.4%、39.1%、28.3%)均显著高于高 Hcy 组(6.6%、4.0%、2.6%)( P <0.05);高Hcy合并颈动脉斑块组冠心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83.5%、50.6%)显著高于颈动脉斑块组(67.4%、28.3%)(P<0.05)。高血Hcy合并颈动脉斑块组中血脂异常组冠心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93.3%、63.3%)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60.0%、20.0%)(P<0.05)。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时检测血清Hcy、血脂及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对预测冠心病的发生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在技术设备不足的情况下,联合观察血清 Hcy、血脂及颈动脉斑块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 循环microRNA在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中的意义

    作者:顔蕾(综述);徐梅珍;孔磊(审校)

    microRNA(miRNA)是一类普遍存在的小分子RNA,通常在转录后水平抑制靶基因的表达。 miRNA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基因调控并与糖尿病病程的发展有关。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前期是指一种异常的血糖状态,特征为糖耐量减低和(或)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前期在终进展为显性2型糖尿病之前,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目前关于循环miRNA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中的作用仍需大量研究证实。

  • 肥胖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卓笑;牛尚梅;王芸(综述);马博清;宋光耀(审校)

    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现已认识到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显著相关。肥胖与糖尿病一样,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性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多种类型的肥胖中以腹型肥胖与糖尿病的发生关系为密切。肥胖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而后者是 DN发生的始动因素。肥胖可促使多种脂肪因子、炎症因子的产生,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糖尿病肾脏的病理生理及脂质代谢,促使DN的发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翟芳龙;彭丽媛(综述);王海澜(审校)

    糖尿病神经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中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为常见。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是DPN中常见的类型,隐匿起病,缓慢发展。以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由于药物治疗的种种限制,目前国内外倾向于非药物治疗的研究逐渐增多,如电疗、磁疗、超声疗法、针灸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操作简单,疗效明显,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 糖尿病干预成本效益的再认识

    作者:孙永波(综述);郭继志(审校)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控制不力,过早进入中、晚期阶段,可以耗费大量的糖尿病医疗资源,故从循证医学角度再认识糖尿病发生、发展与糖尿病医疗干预成本的相关性尤为必要。糖尿病干预成本的效益类型分为节省成本型、高划算成本型、划算成本型、临界划算成本型和不划算成本型。大多数研究建议糖尿病干预措施应该是成本划算型的,同时许多有力证据表明糖尿病干预措施的理想归位是节省成本型或很划算成本型。优化设计节省成本型和很划算成本型干预方案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流行现状。

  • 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玲艳(综述);张学勤(审校)

    子痫前期是妊娠特有的疾病,由于该病对母儿的危害极大,其发病机制一直是产科研究的焦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该病主要与遗传、血管内皮受损、免疫失衡及炎性反应等因素相关,其中遗传因素是内因,血管内皮损伤因子水平异常升高、血管内皮保护因子水平降低是该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免疫失衡及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的损伤,多种机制相互作用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

  • 卒中预警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曲长海;王广田(综述);曲方(审校)

    卒中预警综合征( SW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卒中,特点是刻板、渐强、反复发作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并与即将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高风险有关。根据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所见,可分为内囊、脑桥或胼胝体预警综合征。 SWS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可能涉及脑小血管透明样变性或微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机制以及梗死周边去极化影响相邻运动感觉通路等。目前已经提出的多种治疗方法,尚缺少确凿的数据。该文就SWS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陈明鲜;肖宜超;刘启明(综述);周胜华(审校)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HS)与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近年来,有很多研究表明OSAHS与房颤有密切的联系,OSAHS在房颤新发病、进展过程和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选择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及减少房颤复发率,充分认识两者的相互关系十分必要,该文主要就OSAHS与房颤的关系、机制、治疗等方面予以阐述。

  • 雷公藤的毒性及减毒增效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递铧;何东初(综述);张勇(审校)

    雷公藤为卫矛科植物,是一种常见的有毒蜜源植物。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种常用中草药,其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20世纪60年代又将其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因其见效快、疗效确切而备受青睐,并逐渐被西方学者认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时有不良反应发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雷公藤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出其毒性成分,并不断探讨使雷公藤制剂减毒增效的方法。该文就雷公藤毒理及减毒方案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中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黄磊(综述);陈建荣(审校)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由感染、休克、创伤等不同病因导致的肺泡上皮细胞受损,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肺间质及肺泡渗出液中蛋白质增多的弥漫性非心源性肺水肿,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病死率高。中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中药治疗以作用机制广泛、疗效确实及不良反应少著称。近年来,在ARDS病理生理学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中药防治ARDS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现就中药不同制剂治疗 ARDS 的临床机制及临床疗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紫草的药理作用及单味药临床外用概述

    作者:袁慧勤(综述);胡迪(审校)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紫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生育、抗氧化、抑菌、止血等药理作用及紫草单味药物临床外用于小儿湿疹、慢性唇炎、皮炎、皮肤溃疡的情况进行简要综述;整理分析紫草的临床药用价值及优势,以冀为紫草在临床上外用治疗湿疹、烧烫等提供参考,使其药理、药效得到充分利用,突显中药外用治疗疾病的优势。

  • 中医药、维吾尔医药、西药对抑郁症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哈力旦木·吾加不都(综述);阿不都热依木·玉苏甫(审校)

    中医长期以单方用药、复方用药为主,近几年发现针药结合治疗对抑郁症有明显的疗效,同时还可以减轻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维吾尔医发现抑郁症属于异常黑胆质证型疾病,治疗上给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等异常体液成熟后再给予维吾尔医复方药物,通过无不良反应的药物从根本治疗疾病,起到治疗疾病、增强免疫、健脾养心的目的;西医近几年研发出了具有明显的抗抑郁、抗焦虑作用并且不良反应少的新型抗抑郁药。

  • 人参皂苷Rb1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陈梅卿(综述);李卫华;石桂秀(审校)

    人参皂苷Rb1是我国传统中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属于人参皂苷二醇型,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在抗肿瘤方面都具有显著改善调节作用。人参皂苷 Rb1通过对钙、钾等多种离子通道的影响而起到抗心律失常作用;其可保护心肌细胞因缺血/再灌注或其他化学物质引起的损伤,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抑制心肌肥大和心室肥厚,保护心脏收缩功能;其可通过刺激内皮细胞依赖的血管舒张,实现降压;此外,其还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而对多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起到防治作用。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