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JAM-A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刚强;仵敏娟

    连接黏附分子A(JAM-A)的功能,特别是在肿瘤形成、肿瘤转移以及胚胎发生中的作用是大家关注的热点.JAM-A 在肾癌等癌症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及预后呈负相关,而在乳腺癌中则呈正相关.JAM-A通过整合素αVβ3调控内皮细胞迁移和重排,影响血管新生.JAM-A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使细胞停留在不同时期.JAM-A调控细胞周期的特性在胚胎发育以及肿瘤发生中具有影响细胞增殖的重要作用.JAM-A与细胞紧密连接处的蛋白(ZO-2等)联合激活下游的Rap蛋白,进而调控上皮细胞细胞的屏障功能.由此推测,JAM-A的研究将在肿瘤精准治疗以及胚胎发育调控中发挥作用.

  • 肠道菌群与肝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志钧;宋怀宇

    正常肠道菌群具有生物屏障、刺激胃肠道运动、营养消化吸收、免疫调节、促进生长发育等作用,与机体维持动态平衡.一旦平衡打破,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引发和加重各类疾病.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而肠道菌群失衡在肝硬化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组成改变、细菌代谢活性变化或菌群在局部分布变化,表现为肠道菌群在种类、数量、比例、移位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变化,故改善肠道菌群失衡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未来,纠正肠道菌群失衡将成为肝硬化治疗的主要方向之一.

  • 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及其比值在炎症相关性疾病中的进展

    作者:叶宗伟;杨毅宁

    血清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常用的炎症指标,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炎症反应相关性疾病的诊断及评估.血清白蛋白(ALB)作为临床生化检测的重要项目,通常被直接用来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也可间接反映疾病所致机体的消耗程度,而炎症相关性疾病患者大多存在急慢性消耗.目前,关于CRP、ALB及其比值的研究多集中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炎症性肠病、急性肾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急性主动脉夹层等方面,且研究结果均表明三者与此类疾病的预后相关,可以作为疾病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

  • 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苑;张伟伟;陈磊磊

    Sonic Hedgehog(Shh)在Hedgehog家族中表达为广泛,Shh信号通路存在于多种动物体内,Shh信号通路对调节心肌细胞发育、心血管系统形成、细胞分化、组织损伤后修复、组织再生等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其异常激活参与多种肿瘤细胞的发生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Shh信号通路不仅参与胚胎时期的心肌细胞发育、心血管系统形成,也可促进心肌细胞/血管再生、招募内皮祖细胞移位至损伤区域、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对缺血缺氧后心肌细胞的保护起关键作用.总结Shh信号通路转导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发挥的作用,有望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修复以及缺血性心脏病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 P2X7受体在肾脏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秀英;张源明;戴晨;王梦如;郭小亚;董建

    P2X7受体作为离子通道型嘌呤能受体,主要由各种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表达,并在大脑、骨骼肌、肺等组织中均有表达.P2X7受体在炎症的调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其激活后可导致白细胞介素1β、18等炎性因子的释放,这些炎性因子促使组织变性、损伤及细胞的死亡.P2X7受体在正常肾脏中也有表达,但出现肾脏疾病时其表达会显著升高,影响肾脏的多种功能,从而导致肾纤维化、产生蛋白尿,并影响肌酐清除率等,故P2X7受体在肾脏疾病的进展中亦发挥重要作用.

  •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建淑;姚亚丽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然而,目前HFpEF的病理生理机制、评价指标、治疗方法均尚未明确或统一,且临床医师对HFpEF的认识亦存在一定局限性,故对于其临床治疗仍然是具挑战的病症之一.此外,由于老龄化、肥胖、超重、心房颤动及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HFpEF在心力衰竭中的比例亦逐年增长.因此,针对HFpEF患者的高发病率和病死率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诊断、确定疾病状态、评估个体风险概况以及建立个人的治疗策略.

  • 几种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吕铁铭;楚德国

    上颌后牙缺失,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不足是该区域种植手术需要解决的难题.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剩余牙槽骨高度不足的主要方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包括两种术式,即上颌窦底外提升术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上颌窦底外提升术创伤大、术后反应重、需要使用抗生素、患者不易接受,但其提升幅度较大.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肿胀轻,但提升高度有限.目前,许多学者致力于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器械和手术方案的研究.动物实验研究是口腔种植新材料、新技术开发和应用过程中重要的临床前参考资料.开发和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对人体组织进行模拟实验十分重要.

  • 伴有错1324079畸形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冲;李新月

    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因牙周组织丧失,在力的影响下牙齿伸长或移位,终出现错畸形,进而加重牙周病患者的病情,对于该类患者牙周治疗中的第三阶段正畸治疗尤为重要.对于伴有错畸形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因牙周组织丧失,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存在较高风险,而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作为加快正畸治疗以及牙槽骨改建的一种临床技术,对于上述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如何将上述技术与牙周治疗、正畸治疗合理应用需要更多的相关临床及实验研究来证实.

  • 儿童乳糜泻的肝脏损害

    作者:雷小雨;陈海明;贺美玲;孙玉婵

    乳糜泻(CD)是由遗传因素(易患基因)和环境因素(摄入麸质蛋白)共同作用而引发的自身免疫性肠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而肝脏损害是儿童CD常见的肠外表现之一.部分患儿缺乏胃肠道症状,仅表现为肝脏损害,且其表现可以从轻到重.大多数患儿坚持终身无麸质饮食可使病情得到有效缓解.然而延误诊治可使肝脏损害加重,严重时需要进行肝移植治疗.因此,未来对不明原因的肝脏损害患儿应常规进行CD的相关检测,这对早期诊断和改善CD相关的慢性和严重肝病的预后起重要作用.

  • 小化心房起搏研究进展

    作者:初蕙君;李永东

    起搏器的常见植入部位是右心室心尖部及右心耳,但长期植入会引起心脏机械活动和电活动等多方面的问题,且心房起搏比例的增加会增加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概率.高比例的心房起搏会增加心脏负荷,对心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临床常用希氏束起搏来降低不必要的心房起搏比例,而具有休息功能的起搏器同样也可有效减少心房起搏,这些小化心房起搏措施不仅能减慢患者心功能恶化的速度,还可以延长起搏器的寿命.现有研究对于小化心室起搏研究甚广,但对于小化心房起搏的研究及实验尚不完全,故未来需进行更多的大型研究以填补小化心房起搏领域的研究空白.

  • 颧骨上颌复合体骨折的诊疗

    作者:张量;陈文利

    颧骨上颌复合体(ZMC)在维持面部结构和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因其呈凸形特殊解剖结构常受颌面部外伤累及,其外伤骨折是颌面部常见的骨折之一,骨折后不仅引起局部凹陷畸形,甚至导致开口受限、复视等功能障碍,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ZMC骨折研究更加关注其治疗方面,而忽略ZMC骨折的诊断,在临床工作中ZMC骨折诊断同治疗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关注ZMC骨折诊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 表层屈光手术的新进展

    作者:张巧思;邹吉新;靳琳;张蕊;于春晶;牟亚男;崔中华;张立军

    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因术后疼痛度高、视力恢复及用药时间长等原因在临床上应用远少于角膜基质层手术.但随着现代激光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发展,表层屈光手术不断完善,并重新在屈光手术中占领主导地位,且其安全性、有效性也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和患者的认可.目前,新的表层手术为德国阿玛仕准分子激光独有的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其因独特的优势已成为越来越多屈光不正或伴不规则角膜眼患者的首选,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增效手术.但表层手术存在的视力恢复慢、容易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术后疼痛度高等固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 严重多发伤救治模式研究进展

    作者:蒋世荣;王瑜;黄发贵;李建国

    严重多发伤病情严重、伤情复杂,早期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因而如何实施对于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对于多发伤救治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多发伤患者特别是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采取可靠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死率以及致残率的主要途径.目前国内严重多发伤救治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严重多发伤的有效救治,急诊科为救治的关键,但同时还需要各部门的联合协作,而传统专科救治需不同科室会诊,费时费力,而且无法保证救治效果,因此如何提高救治效率、建立完整的救治体系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

  • 肥厚性硬脊膜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竹林;黄光;徐斌;唐煜;刘尖尖

    目的 探讨肥厚性硬脊膜炎(HSP)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HSP的诊治过程,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该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本例患者以后背疼痛为首发表现,逐渐出现下肢无力、行走困难、二便障碍、反应迟钝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血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升高、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显示:胸段脊膜明显强化,椎管变窄、脊髓受压.外院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效果不理想.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1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辅助下可步行,二便正常.结论 对于出现神经根及脊髓受压的患者,应考虑到有无HSP的可能.注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变化及免疫学相关抗体检查,明确有无继发性因素.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治疗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为主.激素减量过程中,应警惕病情复发.脊髓压迫症状明显时,需及时行手术治疗.

  • 腹膜外结肠造口在直肠癌Miles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吴金东;高志斌;江晓晖;朱汉达

    目的 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在Miles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行Miles术的直肠癌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腹膜外造口组(腹膜外组)和腹膜内造口组(腹膜内组),各53例,比较两组造口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 腹膜外组与腹膜内组造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近期并发症发生率[(22.8 ± 2.4)min比(16.4 ±1.5)min、(3.3 ±0.8)d比(3.9 ±1.4)d、(4.1 ±1.2)d比(4.4 ±1.1)d、(8.6 ±1.8)d比(10.3 ±2.3)d,15.1%(8/53)比20.8%(11/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外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腹膜内组[0%(0/53)比15.1%(8/53)],术后12个月ADL量表评分显著低于腹膜内组[(15.3 ±2.1)分比(31.8 ±3.8)分](P<0.05).结论 与腹膜内造口相比,腹膜外结肠造口能有效降低Miles术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GOLPH3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响;陈谦学

    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是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低治愈率一直困扰着广大临床医师.高尔基体磷蛋白3(GOLPH3)是定位于反式高尔基体面上的一类基质蛋白,参与高尔基体对蛋白加工、运输等一系列生物学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癌基因,其在多种实体肿瘤,如胶质瘤中存在异常高表达,并通过一些信号通路或特定的蛋白调节胶质瘤细胞的生长与凋亡.随着国内外研究者对GOLPH3在胶质瘤生长过程中作用机制的不断探索,GOLPH3有望成为治疗胶质瘤的新靶点.

  •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纳米载体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平;杜明华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成为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因素.随着生物纳米技术和分子影像学的迅速发展,多功能纳米载体系统响应了目前临床医学和医学研究的需求.将放射性核素与多功能纳米载体系统相连接,利用纳米载体粒径小、缓释性等特点,将放射性核素本身的治疗效果发挥至佳,不仅可以减少放射性核素的不良反应,还可提高放射性核素的治疗效率和靶向浓度.以多模态分子影像学为基础,与生物医学治疗相结合的诊断-治疗模式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新方向.

  • 碳离子束放射治疗肿瘤的临床进展

    作者:张雁山;王慧娟;叶延程;张红

    带电粒子放疗通常被认为是肿瘤放射治疗的前沿技术.而碳离子束放射治疗(C-ion RT)在近年来带电粒子治疗肿瘤中应用日趋广泛且治疗效果明显.世界范围内有几十家质子治疗中心,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和亚洲,但使用C-ion RT肿瘤的只有日本、德国、中国等几个国家.自1994年以来,日本一直在用碳离子束治疗癌症,且目前已有5个碳离子中心在收治患者,尚有数个中心正在建设中.总结这年来碳离子在临床应用的经验、碳离子高效低毒的治疗效果及在治疗难治性肿瘤和抗放射线肿瘤方面的优异特性,可进一步了解肿瘤放射治疗的前沿进展,以指导新的重离子治疗中心的设计和建设.

  • 自噬在膀胱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方优;程帆

    自噬的研究是目前生物医学领域的热点之一,其广泛参与机体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自噬相关基因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膀胱癌抗肿瘤药物治疗不敏感及耐药密切相关.药物治疗是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重要方式,也是晚期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而自噬与膀胱癌药物治疗的耐药性密切相关,因此调控自噬可能有助于增强现有的治疗方法的疗效,并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目前,对许多膀胱癌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仍缺乏系统认识,自噬的相关研究将给膀胱癌的防治提供新颖、可行的思路及科学有效的依据.

  • 缝隙连接蛋白43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斌;韦卉;任茜;孙蔚明;王玉平

    细胞缝隙连接通讯是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其发挥功能依靠细胞缝隙连接.缝隙连接蛋白(Cx)家族由Cx组成,而Cx43是Cx家族成员之一,其表达及功能异常涉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在胃癌、结肠癌、尤文肉瘤、卵巢癌组织中,Cx43表达呈现下调趋势;但在膀胱癌、乳腺癌、神经胶质瘤、肺癌组织中Cx43呈过表达,且在肺癌、乳腺癌神经胶质瘤中Cx43的过表达表现出抑癌和促进肿瘤转移的双向性.因此,寻求以Cx43为靶点治疗肿瘤,并深入探究Cx43与抗肿瘤药物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长链非编码RNA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夏迪;代荫梅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近年来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对lncRNA研究的深入,曾经被认为是无功能的lncRNA不仅在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异常表达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已证实,lncRNA可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参与宫颈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等多种妇科恶性肿瘤的基因调控,目前对其调控机制的阐释尚存在局限性.进一步探索lncRNA在妇科肿瘤中的作用与功能将为妇科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新策略、新思路.

  •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蛋白酶在肿瘤增殖、侵袭及转移病机中的作用

    作者:范晶炎;程忠平

    炎性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近年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现象,即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深入研究证实TANs不仅参与肿瘤炎性微环境的形成和维持,而且广泛涉及肿瘤病理过程.TANs合成分泌大量蛋白酶,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其中弹性蛋白酶主要参与肿瘤的增殖过程;组织蛋白酶与肿瘤的转移、侵袭和血管组织重塑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调控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对TANs及其蛋白酶的深入研究可为肿瘤病理机制提供新的认识,而以蛋白酶为靶点来调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可能成为干预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方法.

  • 结肠癌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俊;陈旭

    20世纪的多项临床研究确定了辅助化疗在结肠癌治疗中的作用,结肠癌辅助化疗的一线方案是在5-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上联合奥沙利铂,但这主要是针对Ⅲ期结肠癌的患者.对Ⅱ期患者来说,术后发生肿瘤复发、转移的可能性较小,与化疗的毒性作用相比,辅助化疗的作用尚存在争议.老年患者由于合并症及化疗毒性作用等,接受辅助化疗能否获益尚存在争议.

  •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11kDa蛋白皮肤试验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淑娟;李春;关永春;张悦琴;郭金红;郑素华

    目的 比较重组结核分枝杆菌11 kDa蛋白(重组11 kDa蛋白)皮肤试验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两种检测方法,探讨更适合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的筛查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9月北京市大兴区某大学新生共461名,进行重组11 kDa蛋白和PPD的同体双臂皮肤试验,分别于不同前臂皮内注射0.1 mL重组11 kDa蛋白(10 μg/L)和0.1 mL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50 U/mL),观察注射后72 h后皮肤反应.于皮肤试验前采集461名志愿者的静脉血,进行体外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检测,采用T-SPOT.TB试剂盒进行.比较重组11 kDa蛋白皮肤试验、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的差异性.结果 以注射72 h后的硬结反应进行统计,2种检测结果显示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组11 kDa蛋白皮肤试验中阳性反应者为17名,阳性率为3.68%;PPD皮肤试验中强阳性反应者为8名,强阳性率为1.74%.以T-SPOT检测结果为标准,重组11 kDa蛋白皮肤试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39.53%,100.00%,94.36%;PPD皮肤试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6.28%,99.76%,91.97%.结论 重组11 kDa蛋白皮肤试验灵敏度高,与体外T-SPOT.TB检测结果一致且简便易行,有望成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新的筛查方法.

  •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YFRA21-1、NSE和CA125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杨卫京;牛东;王辉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肺癌患者为肺癌组,同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8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肺癌组化疗前后和对照组血清CYFRA21-1、NSE和CA125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肺癌组化疗前血清CYFRA21-1、NSE及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69 ±3.57)μg/L 比(1.62 ±0.48)μg/L,(22.53 ±6.84)μg/L 比(7.31 ±2.49)μg/L, (34.91 ±10.16)U/mL比(17.29 ±3.46)U/mL](P<0.01);肺癌组患者化疗后血清CYFRA21-1、NSE及CA125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7.42 ±2.25)μg/L比(12.69 ±3.57)μg/L,(12.49 ±3.12)μg/L比(22.53 ±6.84)μg/L, (22.88 ±4.18)U/mL比(34.91 ±10.16)U/mL](P<0.01).结论 CYFRA21-1、NSE、CA125水平的变化对肺癌化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观察指标,在预测患者化疗效果上有临床参考价值.

  • 北京市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工作中初筛转诊原因与复诊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作者:高荣轩;孙琳;曹隽;胡楠

    目的 分析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筛查工作中社区医院或医疗保健机构转诊患儿初筛转诊原因与复诊结果的一致性,以进一步提高DDH的筛查质量.方法 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通过社区医院或医疗保健机构医师检查并且开据转诊单的、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DDH筛查门诊的患儿纳入本研究,符合条件的患儿共计378例,所有病例经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并登记记录后查看开具的转诊单,并与转诊情况进行核对,评估转诊患儿中初筛转诊原因与复诊结果一致性的情况.结果 378例筛查患儿中,年龄<6个月的DDH患儿19例(28髋),6个月至1.5岁的DDH患儿11例(15髋)DDH,>1.5岁的DDH患儿4例(5髋).初筛转诊原因与复诊结果中,皮纹不对称、臀部不等宽、双髋外展受限、双髋外展不对称以及步态异常的初筛转诊原因与复诊结果存在一致性(Kappa值>0.6,P<0.05),而双下肢不等长以及高危因素初筛转诊原因与复诊结果一致性不高(Kappa值<0.4,P<0.01).结论 社区医院或医疗保健机构转诊患儿中转诊原因与患儿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但在筛查患儿有无双下肢不等长及高危因素时有待改进.

  • 外科手术与血糖管理

    作者:王津京;陈康;李雪琼;母义明

    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因手术、创伤、应激会出现血糖明显升高或异常波动.围术期血糖异常对患者危害巨大,会直接影响手术的结局以及患者的预后,因此围术期血糖管理至关重要.合理的术前评估,恰当的手术时机选择以及安全有效的糖尿病治疗药物、麻醉药物、肠内外营养乳剂的应用等均是围术期血糖管理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医务人员的综合管理、合理治疗才能使糖尿病患者安全渡过围术期,同时降低糖尿病患者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素素;孙嘉;陈宏

    遗传与环境因素是影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为探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遗传因素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近年来,GWAS在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合并心血管事件、糖尿病神经性疼痛及糖尿病足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目前已发现和鉴定出了不同并发症的部分相关基因.但GWAS的部分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更进一步地探索并将GWAS成果运用于临床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 代谢组学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作者:李思诚;方晨;王畅;胡吉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引起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因此,临床亟需寻找早期、无创、简便及准确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标志物.而代谢组学是一种新兴的能对生物体细胞、组织、体液中所有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重要组学技术.近年来,代谢组学方法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其早期诊断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未来,通过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新型生物标记,不仅能帮助诊断糖尿病肾病疑似患者,还可以对糖尿病肾病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选.

  • 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栓药物应用

    作者:李京秀;闫述钧;刘史浩;宋兆焱;宋巍;郭龙哲;韩百合;李阳;夏德军;李馨;李学奇;金恩泽

    心房颤动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亦逐年递增.心房颤动患者自身多存在血栓或出血倾向,具有较高的致残及致死率.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与细化,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心房颤动患者占有较高比例.因此,针对心房颤动并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患者如何进行出血与栓塞风险的评估,权衡利弊,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地选择抗栓药物,是心血管内科临床研究的热点.

  • 胎母输血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作者:马翠;伍绍文;郝丽英

    胎母输血综合征(FMH)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常引起胎儿水肿、严重贫血,甚至胎死宫内,从而导致不良围生期结局.FMH发生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由于胎儿脐动脉与绒毛间隙间形成压力差,进而造成胎儿血液直接进入绒毛间隙并逆流入母体血液循环所致.胎动减少或消失是FMH常见的产前临床表现.目前用于检测FMH的方法有:红细胞酸洗脱法(KB试验)、母血胎儿血红蛋白含量测定、母血清甲胎蛋白测定、流式细胞仪计数、免疫荧光技术及超声多普勒检查,其中,临床以KB试验和超声检查为常用.治疗方案应根据胎龄、病情严重程度制订.围生期的预后取决于FMH的严重程度以及输血量,但关于FMH的远期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 亲属活体肾移植麻醉管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孟文君;魏昕;疏树华;高亚利;柴小青

    肾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及相关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移植肾存活率增高、术后生存质量的改善,肾移植手术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麻醉在肾移植术中起重要作用,合理的麻醉管理是保障移植手术的安全性和提高成功率的重要环节.肾移植的麻醉管理体现在移植手术的不同阶段,包括术前评估、术中相应指标的监测、麻醉的诱导与维持、术中移植相关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该文旨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为亲属间肾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 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诗恩;胡安民;张中军

    随着麻醉和外科操作技术的进步,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可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可行性和手术效果已得到充分证实,此麻醉方法也符合当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行胸腔镜微创手术能让更多的患者快速康复,并从中获益,其优势日益凸显.由于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其手术及麻醉风险亦不容忽视,这给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有待更多的大样本临床研究进行进一步探索.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