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哺乳期乳腺炎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陶颖娜;万华

    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已从感染性疾病向炎症性疾病过渡.Toll样受体(TLR)介导的核因子κB(NF-κB)免疫信号通路在哺乳期乳腺炎的局部和全身性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或危机相关分子模式分别与模式识别受体结合,激活TLR信号通路,继而激活下游的NF-κB信号通路.一些化合物和单体亦表现出了对此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哺乳期乳腺炎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能更好地认识疾病的发病本质,为后期的治疗以及预防带来新思路.

  • Progranulin在糖脂代谢及肾脏疾病调控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廖梓安;余慧;孙宏志;武淑芳

    颗粒体上皮蛋白前体(PGRN)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免疫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细胞中,具有多种功能.完整形式的PGRN可通过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合,进而抑制TNF-α/TNF受体通路来发挥抗炎作用,而经蛋白酶加工后的PGRN通过增加促炎因子的产生而具有促炎效应.PGRN可作为抗炎因子参与早期胚胎发育和组织重塑,还可通过抑制炎症、促进自噬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PGRN也可作为脂肪细胞因子参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过程,参与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

  • RLRs介导的抗病毒免疫效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洋;陈颂;葛金文;朱惠斌

    视黄酸诱导基因1样受体家族(RLRs)是天然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病原模式识别受体,在抗病毒免疫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识别并结合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活化下游信号分子,扩大级联反应,诱导机体天然免疫发生,控制病毒的早期复制与传播,构建机体免疫防御城墙.同时,RLRs及其信号产物还可以参与机体对适应性免疫的调控,影响病毒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形成,以及在机体对抗持续性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脂肪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守信;孙成铭;杨军

    脂肪因子由脂肪组织分泌,其不仅参与维持机体能量稳态和调控糖、脂代谢平衡,还直接或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行,从基因水平阐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而探讨不同种族和地区人群中脂联素、抵抗素、内脂素、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脂肪因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情况,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对冠心病高风险人群和患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故未来应积极开展脂肪因子相关基因型检测,分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易患性的相关性,可能为冠心病的预防和诊疗提供新手段.

  •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合并妊娠的诊治与管理

    作者:姜艳;刘晓巍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FIB)缺乏症是一种少见的血浆FIB数量或质量异常疾病;数量异常型包括遗传性无FIB血症和遗传性低FIB血症,质量异常型包括遗传性异常FIB血症和遗传性低异常FIB血症.无FIB血症表现为循环FIB完全缺失,血浆FIB≤0.1 g/L且功能性和抗原分析均不能检测到FIB;低FIB血症表现为循环中FIB水平下降,FIB 0.1~1.5 g/L;质量异常型疾病表现为FIB抗原和功能缺失,FIB分子功能性的改变,伴有凝血指标不同程度延长,其中异常FIB血症特点为血浆FIB水平正常,而低异常FIB血症血浆FIB水平降低.妊娠合并遗传性FIB缺乏症者常表现为复发性流产、胎盘早剥、产时及产后出血.孕期需监测FIB水平及凝血功能,必要时给予FIB替代治疗,根据血栓发生风险给予抗凝治疗.

  • MicroRNA、缺氧与子痫前期关系的研究

    作者:雷帝;范翠芳

    子痫前期是一种多因素诱发的血管性疾病,在发达国家的诊断率较高,在发展中国家是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滋养细胞缺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系统性炎症反应等影响子痫前期发病的因素,其中缺氧是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微RNA(miRNA)是一种具有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RNA,多种miRNA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了解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相关的miRNA和部分与缺氧相关的miRNA及其靶基因和作用机制将为诊断和治疗子痫前期提供帮助.

  • 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义山;丛超;杨宁;王东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急危重症,其发病迅速,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误治.其发病因素众多,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因素、炎症机制、氧化应激以及外伤等方面.我国主动脉夹层的诊疗特点是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病年龄趋于年轻,病死率较高,临床并发症多.该病的主要致死原因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至胸、腹腔或者心包腔,进行性纵隔、腹膜后出血,以及急性心力衰竭或者肾衰竭.该文就主动脉夹层领域内的现状、问题及新进展进行综述,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为主动脉夹层的诊治提供依据.

  • AQP在人胃肠道不同部位表达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丛靓;刘冠男;刘艳春;李东复

    胃肠道水通道蛋白(AQP)是一类特异性转运水分子的蛋白质家族,通过其特殊性的漏斗形三级蛋白结构,可以帮助水分子快速的通过胃肠道细胞膜,从而参与胃肠道水分的分泌、吸收及细胞内外水平衡的调节.研究AQP的异常表达对研究胃肠道水分泌吸收异常相关疾病有重大的意义.AQP在胃、小肠、大肠中的种类及表达量不同,研究AQP时所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也不同.因此,探索消化道不同部位AQP的生理、病理特点,可以为消化道水分泌相关疾病开辟新途径.

  • 脑侧支循环与急性脑梗死

    作者:程艳伟;张菲菲;于敏敏;石向群

    急性脑梗死是世界上病死率、致残率高的疾病之一,而脑侧支循环及其相关评估分别在维持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和指导临床治疗方面起重要作用.脑动脉侧支循环与急性脑梗死病情轻重、血管再通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脑侧支循环形成的重要性.但脑侧支循环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可干预和不可干预因素.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促进脑侧支循环形成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 肺笛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杨春红;张纳新

    肺笛是一种新型的振荡呼气末正压装置,其能产生一个低频率声波和强有力的呼气,增加痰液的清除,并可导致诱导痰咳出.对慢性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有黏液分泌物增多的患者有治疗作用;肺笛还可用于获取痰液标本,用于快速诊断肺结核、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此外,肺笛还可用于如肺囊性纤维化等疾病痰液的获取,以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肺笛因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

    作者:靳娜;张国华

    脑水肿是脑出血后必然要发生的病理过程.脑水肿的形成可以加重脑的继发性损伤,是脑出血后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出血后,血肿占位效应、凝血级联反应、红细胞降解产物、炎症反应、各种类型的分子介质等均参与了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促进、调节,终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一步恶化,使脑细胞产生不可逆性损伤.如果在此不可逆性损伤发生前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并防治后续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则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并减少复发.目前针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机制及相应的治疗对策均有了新的进展.

  • 肾动脉栓塞术在不同原因肾出血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曾亿勇;吴安乐;黄求理

    肾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症,通常因医源性、外伤及肾脏肿瘤自发性破裂等原因导致,出血量大的患者一般保守治疗无效,且外科手术创伤大,患者难以接受.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已成为治疗肾出血的首选方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行介入治疗时,需根据肾出血患者的病因、造影表现、血管分级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并结合不同栓塞材料特性,选用合理的栓塞方式,才能达到精准栓塞,大程度地保留正常肾单位.

  •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现状与进展

    作者:吕慧;张锦明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颈椎病中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不断增加.CSR的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临床中大部分CSR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部分患者需采用手术治疗,对于CSR的治疗方法选择至今仍无统一标准.非手术治疗方法种类多样,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两种或以上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其中休息与制动是治疗的基础,颈椎牵引常为首选疗法;在手术治疗方法中,微创治疗逐渐获得广泛应用.故深入探究CSR的治疗方法,才能为CSR的治疗提供更有效、优化的方案.

  •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婧;公柏娟;李志民;宋子琦;鞠昊;孙宏晨

    骨组织工程可有效地解决骨组织缺损修复难题.而其支架材料是组成骨组织工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单一支架材料表现出不同的优势与缺点.目前,研究得较多的由复合材料制作的支架可有效地保留单一材料支架的优势并规避其缺点,提升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性能,诱导骨形成与血管化,达到修复骨缺损的目的.而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表面修饰可有效改善支架的机械性能,提高支架与骨组织的整合.因此,制造具有佳性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完善其表面修饰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 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

    作者:蔡磊;曲秀芬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可导致脑卒中、心功能不全,并使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增加,同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有限,长期服用并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对于药物治疗不佳及对抗心律失常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导管消融术治疗是较好的选择,其更能严格的控制心率以及维持窦性心律,并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导管消融术在肺静脉电隔离基础上治疗心房颤动,亦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血常规参数在脓毒症及感染性疾病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李峰;尹会男

    目前存在许多用于诊断或评价脓毒症及感染性疾病的新型检测指标,血常规作为"老指标",其重要性似乎有所下降,但作为一种十分成熟的指标依然难以被替代.近年来,对血常规指标进行了深入发掘,发现一些平时易为临床忽视的参数在诊断脓毒症及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包括多项血小板参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等,这些参数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脓毒症及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病情变化,进一步提高了血常规检测的价值.

  • 丙酸氟替卡松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鼻腔生理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刚;税磊

    目的 探讨丙酸氟替卡松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40例患者采用酮替芬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在给药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对患者鼻部症状评分、鼻腔通气功能、鼻腔纤毛运动速率、鼻腔总阻力及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白细胞介素(IL)-4及IL-12水平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鼻堵、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0±0.6)分比(2.8±0.9)分,(1.4±0.5)分比(2.0±0.7)分,(2.3±0.6)分比(3.1±1.2)分,(2.7±0.6)分比(3.5±0.7)分](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鼻腔生理功能各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鼻腔通气影面积、鼻腔纤毛运动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15.6±3.5) cm2比(9.5±2.8) cm2,(8.5±2.5) min/mm比(6.5±1.9) min/mm,P<0.01],两侧鼻腔总阻力显著小于对照组[(0.12±0.04) Pa/cm3比(0.19±0.05) Pa/cm3,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VCAM-1和IL-4水平显著降低,IL-12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可显著改善季节性过敏鼻炎的各项生理功能,同时显著改善过敏性鼻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和机体免疫功能,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轻中度OSAHS老年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李立群;张馨;王红阳

    目的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老年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80例轻中度OSAHS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GSPE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生活干预(饮食+运动+体位疗法)治疗;GSPE组在此基础上加用GSPE(每次2粒,每日2次).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体质指数、血脂变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微觉醒指数(MA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三酰甘油以及总胆固醇水平;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价睡眠质量.结果 治疗后,GSPE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0.0%(32/40)比55.0%(22/40)],其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IL-6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且GSPE组患者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25.0±3.3) μg/L比(30.5±2.7) μg/L、(17.8±4.4) μg/L比(27.1±5.3) μg/L](P<0.01),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HI、MAI、ESS以及FSS的评分较治疗前下降,LSaO2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GSPE组的AHI、MAI以及F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0.6±5.8)次/h 比(13.5±6.8)次/h、(7.5±3.2)比(10.4±3.4)、(3.1±0.2)分比(4.0±0.1) 分](P<0.05),而L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葡萄籽原花青素能够降低轻中度OSAHS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水平,提高睡眠质量,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CT和X线在绞窄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邸玉芹;俞维宝;曲希侠

    目的 探讨CT和X线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京东中美医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和X线进行影像学检查,对肠梗阻类型、位置、病因做出判断,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准确性.结果 70例肠梗阻患者中,肠梗阻位置的诊断:手术结果显示,小肠梗阻49例,结肠梗阻21例;CT诊断小肠梗阻48例,结肠梗阻22例;X线诊断小肠梗阻52例,结肠梗阻18例.肠梗阻病因的诊断:手术结果显示,肠粘连45例,肠套叠25例;CT诊断肠粘连47例,肠套叠23例;X线诊断肠粘连40例,肠套叠30例.手术结果显示,绞窄性肠梗阻22例,单纯性肠梗阻48例;CT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93.75%、92.86%、86.96%、70.00%,均高于X线.结论 CT诊断绞窄性肠梗阻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绞窄性肠梗阻 CT X线
  • CEA、NSE及D-二聚体在胃癌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文超;陈静伟;孙向华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D-二聚体在胃癌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3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期本院收治的60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良性疾病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EA、NSE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病例组手术前后以及有无复发患者血清CEA、NSE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 病例组血清CEA、NSE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27.80(0.52~76.32) μg/L比1.94(0.23~10.21) μg/L、1.52(0.07~11.06) μg/L,19.40(3.26~78.49) μg/L比8.71(1.02~12.58) μg/L、7.36(0.89~13.24) μg/L,4.19(0.02~5.41) mg/L比0.47(0.03~1.78) mg/L、0.47(0.03~1.78) mg/L](P<0.05);术后4周,患者血清CEA、NSE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5.87(0.71~26.75) μg/L比27.80(0.52~76.32) μg/L、10.41(2.43~34.21) μg/L比19.40(3.26~78.49) μg/L、0.52(0.02~3.09) mg/L比4.19(0.02~5.41) mg/L](P<0.05);无复发患者血清CEA、NSE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复发患者[19.62(0.80~44.30) μg/L比5.34(0.40~21.40) μg/L、8.05(1.42~30.94) μg/L比12.60(3.12~41.90) μg/L、0.39(0.04~2.09) mg/L比1.77(0.06~4.29) mg/L](P<0.05).结论 胃癌术后复发患者血清CEA、NSE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CEA、NSE及D-二聚体水平在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近期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人工全髋置换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桂向洪

    目的 探究人工全髋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黄梅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50例)和人工全髋置换术组(50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人工全髋置换术给予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疗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短于或少于人工全髋置换术组[(78±12) min比(114±13) min、(248±18) mL比(441±13) mL、(97±10) mL比(141±19) mL](P<0.01),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全髋置换术组患者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疗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P<0.05);两组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0%(7/50)比10.0%(5/50),P>0.05];人工全髋置换术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16.0%(8/50)比4.0%(2/50),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作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的有效手段,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后者在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方面较前者更具优势,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前者.

  • 即刻种植联合上颌窦底提升术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同期种植修复的临床评估

    作者:徐必宽

    目的 评估牙列缺失和缺损患者行即刻种植联合上颌窦底提升术(MSL)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同期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在广汉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治疗的64例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即刻种植联合MSL的23例为即刻种植+MSL组,行GBR同期种植的41例为同期种植+GBR组,术后随访12~24个月,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种植体植入后骨整合良好,无种植体松动或脱落情况发生,种植体植入成功率均为100%;即刻种植+MSL组术后上颌窦低高度平均提升(4.17±1.14) mm;同期种植+GBR组所有患者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稳定,新骨能与种植体形成紧密的骨性结合,种植体稳固,未发现明显病理性骨吸收;两组术后随访显示,所有种植体均稳定,骨结构良好;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义齿3个月后,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理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遵循手术适应证,即刻种植联合MSL或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预测肿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宋旭敏;任青;程忠平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主要被用于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将CRP与白蛋白结合,即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用于评估手术、放化疗、新辅助化疗等治疗后肿瘤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对肿瘤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而改良GPS与GPS存在同样的预测意义.此外,CRP结合炎性指标预测肿瘤的转归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中.因此,探讨并建立肿瘤患者预后评估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Hedgehog信号通路与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奕晓;王艳

    Hedgehog信号通路是一条参与生物细胞胚胎生长发育的重要通路,其参与机体细胞生长、增殖及分化等过程.并且该通路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形成、进展及侵袭转移过程密切相关.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则是常见三大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均逐年升高,而目前临床诊治方法均未达到理想水平.三种恶性肿瘤中均存在Hedgehog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这些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该通路密切相关.目前该通路组分的抑制剂是研究热门,其可能作为靶向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式.

  • 腺苷信号通路在血管生成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童亮;戴英波

    当细胞或组织缺血、缺氧时,上调低氧诱导因子可以使参与腺苷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增强,终导致细胞外腺苷水平显著上升;同时,高水平的腺苷通过与细胞膜表达的4种不同腺苷受体亚型结合,可以上调促血管生成因子或下调抗血管生成因子的产生,从而促进缺血或缺氧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由于在肿瘤快速生长的微环境中缺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新血管的生成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创造重要条件.因此,在腺苷信号通路中,干预腺苷受体可能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提供一个可行性的治疗方向.

  • 烟草及职业暴露因素与膀胱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顺利;任明华

    吸烟及职业暴露因素是目前较为肯定的两大膀胱癌发病危险因素.近年来,吸烟、职业暴露及芳香胺类代谢物与膀胱癌发病的关系也越来越突出.在吸烟及职业暴露因素中芳香胺类代谢物可能通过直接或经生物转化方式引起细胞DNA损伤,形成DNA加合物;而DNA加合物可能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当今时代个人遗传易患性与癌症的关系也越发突出,尤其是对于与膀胱癌遗传易患性有关的代谢酶及基因研究,如细胞色素P450 1A2、谷胱甘肽转硫酶、 N-乙酰化转移酶、磺基转移酶等成为现如今的研究热点.

  • 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殷晓丽;刘兆玉

    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可以使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获取更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从而导致肿瘤的浸润、侵袭和转移.EMT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的生物过程,其发生和发展受到不同转录因子(Snail家族、E盒结构锌指蛋白家族、碱性螺旋-环-螺旋蛋白同型和异质二聚体)及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Wnt/β联蛋白信号通路)的调控,理解并运用这一机制可以增强对肿瘤侵袭和转移的认识,利于寻找控制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有效途径,并且开发出针对性的靶向治疗药物,改善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 促性腺激素释放素激动剂预防子宫腺肌症病灶剔除术后复发及疗效的研究

    作者:陈葵喜;马俊;颜为红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素激动剂(GnRHa)预防子宫腺肌症病灶剔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九〇三医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22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各110例.联合治疗组子宫腺肌症病灶剔除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后第3~4日给予亮丙瑞林腹壁注射,每次3.75 mg.手术治疗组单纯行子宫腺肌症病灶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红蛋白水平及子宫体积的变化情况,治疗后的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VAS、子宫体积均显著低于手术治疗组[(1.02±0.26)分比(1.97±0.43)分;(80±11) cm3 比(84±13) cm3],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手术治疗组[(126±15) g/L比(114±14) g/L](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手术治疗组[92.7%(102/110)比72.7%(80/110),P<0.05];联合治疗组有19例(17.3%)复发,手术治疗组有53例(48.2%)复发,手术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结论 GnRHa联合子宫腺肌症病灶剔除术对子宫腺肌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该疗法可显著降低子宫腺肌症复发率.

  •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应用于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作者:关健;曹晓瑞;王刚;康飞科;朱锦宇;朱庆生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铁剂在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患者的选择及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20例进行前瞻性试验.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在围术期接受EPO (10 000 U) 及铁剂治疗(200 mg),治疗8 d,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做安慰剂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输血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量、围术期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比容(Hct)水平、Hb及Hct大下降值、血栓疾病发生率及其他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围术期输血率低于对照组[11.7%(7/60) 比 28.3%(17/60)](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78.0±54.5) mL比(182.3±53.0) mL,(396.0±114.2) mL比(390.5±116.4) mL](P>0.05).围术期Hb与Hct的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Hb大下降值和Hct大下降值均低于对照组[(49.6±12.0) g/L比 (57.5±15.0) g/L,(15.5±4.1)%比 (18.5±5.2)%](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肌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9/60) 比11.7%(7/60)](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未发现其他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 在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联合应用EPO与铁剂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围术期Hb水平并降低患者的输血率,且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 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正平;陈萍;张露文;王凤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8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980例白内障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眼内炎分为眼内炎组(65例)和非眼内炎组(3915例),分析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为1.6%(65/3980).白蛋白<35 g/L、有基础疾病、存在玻璃体溢出及手术时间≥60 min为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的危险因素. 结论 白蛋白<35 g/L、有基础疾病、存在玻璃体溢出及手术时间≥60 min为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的危险因素,临床对于伴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要予以重视.

  • 弥散张量面神经成像技术在术前预测听神经瘤与面神经关系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兴;惠旭辉;刘文科;程健;李响

    听神经瘤是位于内听道及桥小脑角区域的颅内常见良性肿瘤,面瘫是听神经瘤手术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磁共振检查技术,DTI面神经重建技术可在术前重建出听神经瘤与面神经的空间位置关系,使术者在术前能够了解面神经的走形,以达到大限度切除肿瘤、保留患者面神经功能的目的.但目前各个研究中心得到的DTI术前重建面神经位置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定位吻合率不一样,因此术中需结合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减少面神经损伤.

  •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应用

    作者:魏戎;武军龙;崔国峰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HAVN)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X线片、CT、磁共振成像(MRI)和核医学.X线片检查可作为首选的方法,但在疾病的早期缺乏敏感性,而MRI更具备优势.MRI被认为是诊断疾病早期改变的"金标准",也可用于指导治疗和患者的随访.CT用于描述晚期的变形以及减少MRI在诊断软骨下骨折的检阳性结果.核医学成像和先进的核磁共振技术在成人FHAVN的应用方面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 超声在肌肉骨骼系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琦;吴长君

    因肌肉骨骼系统一直被视为超声检查的禁区,故使用超声检查方法诊断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在临床未能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超声分辨率的提高及其新技术的发展,超声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如骨骼肿瘤、骨关节炎、肌腱撕裂及神经病变等.其中,肌骨超声可以提供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神经等相关组织清晰的超声下解剖图像,并动态观察其在运动状态下的图像变化,同时还可以实施超声引导下的实时治疗,如超声引导下穿刺.近年,随着对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技术研究的深入,超声对肌肉骨骼系统的诊断更加精确.未来,肌骨超声的研究将侧重于治疗及疗效评估.

  • 糖尿病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汪漫;赵美姗;王伟;黄海霞

    血管平滑肌细胞上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在血管舒缩和血压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激活导致细胞膜超极化,从而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但在糖尿病或高糖状态下,BKCa功能受损,其对血管紧张性的调节作用降低,这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近年来,泛素蛋白酶途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信号通路对BKCa尤其是β1亚单位的影响越来越受关注.因此,BKCa尤其是β1亚单位及其调节途径中涉及的关键分子,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靶点.

  • 影响糖尿病患者维生素B12水平的主要因素及机制

    作者:丁虹霖;匡洪宇

    维生素B12在人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其缺乏会引起相应的症状.维生素B12水平的界定及其检测指标,对评估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维生素B12缺乏的风险.而影响糖尿病患者维生素B12水平的因素有多种,包括年龄、肾功能、糖尿病代谢异常及应用二甲双胍等,每个因素通过不同的机制对维生素B12产生影响.目前,对于糖尿病患者缺乏维生素B12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尚无定论.今后,应更加重视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B12水平监测和外源性补充.

  • ABCC8基因突变与新生儿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静;何茳萍;张光亚;张丹丹;陈凤玲

    由ABCC8基因编码的磺脲类受体1(SUR1)广泛存在于胰岛β细胞、脑和肌肉组织中,它是腺苷三磷酸(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的组成亚基之一.在胰岛β细胞中,SUR1亚基可以通过调节KATP通道的活性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ABCC8基因发生激活突变后会导致KATP通道活动发生异常,从而导致新生儿糖尿病(NDM).当磺酰脲类药物与SUR1结合后发挥KATP通道阻滞剂的作用,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因此,磺酰脲类药物在治疗NDM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进展

    作者:丛日博;贺娟;安文瑞;赵学良;王智光;宝乐日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的变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以口服药物和手术为主,但其只能短期内缓解相应症状,尚不能根除病因,达到治愈的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潜能的干细胞逐渐成为研究的主题.近年来,干细胞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干细胞在再生医学、建立疾病模型及药物筛选等领域逐渐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价值.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可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因此为从根本上治愈提供了可能.

  • 生长激素释放多肽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美静;项莹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综合征.目前PCOS的病因尚不清楚,近年来已发现PCOS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种内分泌生物因子.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elin)是新发现的一种脑-肠肽,除有刺激生长素分泌、促进摄食、引起肥胖、调节能量平衡外,尚有许多其他生物学效应.多数PCOS患者存在Ghrelin水平异常,然而两者之间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深入研究PCOS患者Ghrelin与胰岛素抵抗、肥胖、雄激素的关系,有望为PCO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危险评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马红蕊;汤辉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危险(GRACE)评分是基于1999-2003年的研究结果,集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指标为一体,应用于各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风险评估的普遍评分工具.与其他评分相比,GRACE评分有其突出特点,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GRACE评分2.0于2014年推出,是对GRACE评分1.0的更新与升级.然而,针对不同情况的ACS患者,其评分标准和精确性尚需提高.将GRACE评分与其他ACS相关评分或新型生物标志物联合,进一步提升了对ACS患者预后风险评估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对ACS患者风险评估和危险分层的准确性.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中,应将GRACE评分的指标进行适当调整与更新,以期更合理地指导临床治疗方向,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