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MicroRNAs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

    作者:张珠

    MicroRNA(miRNA)是一类新近发现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心脏生理病理过程中异常表达.信号转导通路在各种生命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干扰信号通路可能影响细胞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研究发现miRNA的靶基因有许多作用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现综述miRNA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基因水平上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 炎症与癫痫

    作者:刘国军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所发生的防御为主的反应.癫痫是一种脑部疾病,由癫痫发作所引起的脑内炎性反应是导致癫痫发作后脑组织病理改变,特别是海马结构损伤(包括海马内神经元脱失、神经元凋亡、胶质细胞增生、纤维发芽、海马硬化等)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就炎性反应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 细胞免疫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作者:江胜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间的病原微生物,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重要病原体之一.MP感染除可引起肺炎外,还可引起肺外多系统的并发症.近年来,关于MP感染并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国内外临床报道较多,同时也得出了细胞免疫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的结论,但对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就MP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的研究予以综述.

  • 瘢痕疙瘩相关基因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卢玲

    在一定程度上,瘢痕疙瘩在临床表现和组织学上具有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学者借鉴肿瘤的研究成果将其引入瘢痕疙瘩的研究中.现已发现许多肿瘤相关基因及细胞因子在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基因或者细胞因子能影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或细胞外沉积、降解,从而对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产生影响.

  • 核因子κB在急性肺损伤/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及治疗进展

    作者:魏海东;张甲翠

    急性肺损伤(ALI)/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多种病因所致的一种急性呼吸衰竭.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核因子κB(NF-κB)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调控多种炎性介质的表达,进而调节ALI/ARDS肺内炎性反应.现就NF-κB的结构、活化调节及其在ALI激活后的瀑布效应方面予以综述,探讨不同的干预治疗方法,以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 树突状细胞与妊娠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蕊丽

    正常妊娠胚胎作为半同种移植物之所以能够维持取决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的形成,树突状细胞(DCs)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能力,既能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又能诱导免疫抑制,通过调节妊娠期间母体内Th1/Th2平衡向Th2偏移,有利于受精卵着床和胎儿发育,维持正常妊娠.DCs不同的亚型及成熟度对妊娠免疫耐受的影响也不同.DCs还可与自然杀伤细胞及类固醇激素协同作用,共同维系妊娠免疫耐受状态.

  • 偏头痛的诊断和综合治疗

    作者:尹绍雅

    偏头痛是常见头痛类型,其典型临床特征为单侧头部跳痛和中重度致残性,伴恶心呕吐、畏光、声响恐惧,有时在身体活动时加重.其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方法,止痛剂和预防性用药.对于顽固性偏头痛往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1999年,Dr.Guyuron发现切除皱眉肌可使偏头痛患者症状得到缓解,进一步研究证实,额、颞、顶枕部和鼻腔扳机点神经减压后可使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在其随后进行的双盲试验中,也得到了相同的治疗效果.目前,Dr.Guyuron正致力于在全球范围推广该手术.

  • 子痫前期血管内皮损伤与其相关物理检查预测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朝曦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众多学者致力于子痫前期预测的研究,以期早期预测、早期干预,降低母婴的患病率及病死率.目前的研究表明,孕妇全身血管内皮损伤是子痫前期发病的中心环节.现就近年来针对子痫前期血管内皮损伤与相关物理检查预测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光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多种机制参与的一种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主要与自由基过度形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内钙超载、炎性反应等多种机制有关,多种环节因素之间又互相作用,进一步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破坏、脑梗死灶形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通常出现神经细胞死亡和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两种形式,后者是一种细胞主动性死亡,称之为凋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形式,受基因调控影响,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

    作者:门楠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的发生隐匿,早期不易被发现,且病程呈渐进性发展,其典型临床症状的产生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诸多问题.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继心脏病、肿瘤和脑卒中之后的第四大死亡原因,其早期诊断及防治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现就AD的药物治疗及非药物干预治疗手段的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IgA肾病与牙周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阿孜古丽

    IgA肾病(IgAN)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大量证据表明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感染与IgA肾病密切相关,而牙周炎与IgA肾病可能存在相关性,此研究结果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可以为IgAN的防治指出方向、提供依据.

  • 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预防

    作者:曹金英;徐江涛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术后支架内残余狭窄程度、治疗前血管直径、糖尿病及支架置入数密切相关.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主要有血小板的激活和黏附、炎性反应及炎性因子的诱导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新生内膜的增生等.近年来,随着对手术操作技术、支架材料及药物等的不断研究与应用,再狭窄率有所下降.现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预防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脑血管 支架 再狭窄
  •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丽

    帕金森病(PD)是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目前对PD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无论研究其发病机制还是探索新的治疗方法都离不开PD动物模型.利血平模型是早建立的PD模型,后来又逐渐出现了甲基苯丙胺模型、6-羟基多巴胺(6-OHDA)模型、1-甲基-4-苯基-1,2,4,6-四氢吡啶(MPTP)模型、鱼藤酮模型、除草剂模型等众多动物模型,其中以6-OHDA模型和MTPT模型应用较多.

  • 不同人群宫颈癌筛查现状

    作者:郭维婵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癌前病变具有较长的持续期,加之宫颈为易暴露器官,故对宫颈进行疾病筛查能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并阻止其发展为宫颈癌.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医师往往对育龄妇女重视有加,而对妊娠及绝经后妇女等特殊人群重视不足.现针对不同的人群,将宫颈癌筛查的必要性以及方法进行综述.

  • 导管消融持续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进展

    作者:李建美;郑甲林;陶四明

    心力衰竭(心衰)和心房颤动(房颤)是心血管病中常见的两种疾病,两者常常并存和相互促进加重,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持续性房颤合并心衰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近年已转移至非药物治疗策略,包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和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因持续性房颤合并心衰患者预后差,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导管消融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醒脑静治疗肝性脑病35例疗效观察

    作者:江文明

    目的 观察醒脑静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肝性脑病患者6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30 mL+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34例,行常规综合治疗.两组用药均为1个疗程(10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清醒时间、血氨及总胆红素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醒脑静治疗肝性脑病清醒早、疗效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龚红英;龚正福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呼吸衰竭时多见于老年患者,多表现为黏液性水肿,伴意识障碍、贫血、低钠血症.多无呼吸系统症状,病情进展中出现Ⅱ型呼吸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典型临床表现常被掩盖,易漏诊.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可改善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可有效地改善预后,亦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腺苷脱氨酶检测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史柳嫣;辛伟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氧化酶法测定56例可疑肺结核患者支气管BALF中ADA含量.结果 肺结核组BALF中的ADA浓度(29.48±7.68)U/L明显高于非结核组BALF中的ADA浓度(16.5±7.04)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ALF中ADA检测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马跃武;张丽君;杨海红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10 d后分别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见效快、疗程短、有效率高.

  • 腹腔镜、内镜联合技术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海峰;刘建军;胡国超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术中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5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治疗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取石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后通气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全性更好.结论 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关注.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邓珊;佘军红;翁保慧;阳洪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进行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住院的患者61例,检测所有患者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单核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记录患者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颈动脉管壁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两组间单因素比较显示斑块组年龄、高血压病发生率、糖代谢异常发生率、超敏C反应蛋白及吸烟水平高于非斑块组;两组间性别、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单核细胞计数、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及吸烟进入回归方程,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本研究中发现年龄、收缩压及吸烟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分析

    作者:丁福万;洪兵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主要观察正常对照组、老年2型糖尿病组和老年无糖尿病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包括胰岛素基础分泌(HOMA-β)和早期分泌指标(ΔI30/ΔG30)的变化情况,进一步观察吡格列酮治疗后老年2型糖尿病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 ①老年两组的HOMA-β和ΔI30/ΔG30以及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老年2型糖尿病组的HOMA-β和ΔI30/ΔG30以及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老年无糖尿病组(P<0.05);②控制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后的偏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在老年人群中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r=-0.289,P<0.05),与HOMA-β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胰岛β细胞的ΔI30/ΔG30 呈正相关(r=0.396,P<0.05);③吡格列酮在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的同时还可以增加血浆脂联素的水平和改善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吡格列酮可以增加血浆脂联素的水平,进而改善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

  • 金纳多配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42例疗效观察

    作者:谢绍欣

    目的 观察金纳多配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8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500 mL+地塞米松10 mg+能量合剂,静脉滴注,1次/d.同时辅以高压氧治疗60 min,1次/d.口服谷维素片、西比灵各2片,3次/d,2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纳多注射液17.5 mg×5支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20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耳聋、耳鸣、眩晕好转程度及纯音测听复查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68.2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金纳多配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疗效好,患者耳聋、耳鸣、眩晕明显得到改善,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Toll样受体及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作者:胡杏池

    世界范围内,肝细胞肝癌(HCC)为恶性肿瘤的第三大致死原因.研究表明慢性炎症环境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TOLL样受体家族(TLRs)与核转录因子κB是诱导与HCC进展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关键调节物.更好地了解肝脏中TLRs与核转录因子κB及其信号通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HCC形成的分子机制,并为HCC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 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和发病机制

    作者:石建平;赵梦华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已明确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倍以上,发生VTE的风险大小根据癌症的类型而有所不同.癌症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可能有数种发病机制,放疗和化疗可增加发生VTE的风险.高龄、衰弱、长程和困难的手术、术后有并发症的肿瘤患者均可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RNA干扰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曾智华

    RNA干扰(RNAi)是一种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通过双链RNA(dsRNA)分子在mRNA水平上诱导特异性序列基因沉默的过程.随着对RNAi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作用机制的逐步阐明,RNAi技术也日趋完善和成熟,作为一种新型研究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中,尤其在恶性肿瘤的研究中作用显著,有望成为攻克肿瘤、病毒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的新手段.现就RNAi技术应用于妇科肿瘤的研究与治疗进行综述.

  • miRNA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细强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miRNA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iRNA通过参与各种肝炎病毒感染,影响各种癌基因与原癌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作用于各种细胞周期蛋白及相关激酶,调节各种凋亡因子和转录因子,生长因子及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在HCC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一些特异性表达的miRNA可以作为诊断HCC的标准,同时也是预后和治疗的靶点.

    关键词: miRNA 肝细胞癌 肿瘤
  • 诱导性血红素氧合酶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赵玲俊;刘丽娜;王丽华

    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1与多种应激相关性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细胞增殖及抗细胞凋亡作用.目前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1在各种疾病中研究颇多,且在一些癌基因及其产物诱导的转化细胞核以及许多肿瘤细胞中表达增高.血红素氧合酶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成为肿瘤筛查、诊断、评价预后及治疗的有效指标.

  • 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

    作者:陈群;赵艳芳;刘平;徐建新;宫剑滨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脉压(PP)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住院治疗的老年ISH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40例,口服氨氯地平5 mg;治疗组(B组)40例,口服氨氯地平5 mg,阿托伐他汀钙10 mg.观察20周,每2周记录1次血压.结果 治疗20周后,两组收缩压(SBP)均已达标,B组SBP和PP较A组降低更显著,B组优于A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SBP、舒张压、PP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24 h平均SBP、PP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有助于改善老年ISH患者的PP,可能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 卵巢癌术后经脐孔穿刺术式腹腔化疗与近期疗效评价

    作者:邱慧敏;茅伟;刘卫星;王辉;沈玉萍;许青

    目的 探讨经脐孔单次穿刺行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49例卵巢癌术后患者采用经脐孔单次穿刺法行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方案:紫杉醇135 mg/m2(d1,静脉给药);顺铂60 mg/m2(d2,腹腔给药),每3周重复一次.结果 49例患者共腹腔化疗160疗程,总穿刺成功率98.75%(158/160),其中一次穿刺成功率95.63%(153/160),二次穿刺成功率3.12%(5/160).穿刺失败率1.25%(2/160);全组总并发症发生率4.38%(7/160),未发生感染、肠穿孔、粘连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随访12 ~64个月,1年生存率97.96%(48/49),2年生存率93.88%(46/49),3年生存率89.80%(44/49),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25个月.结论 卵巢癌术后一线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经脐孔单次穿刺法行腹腔化疗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石城区及周边镇慢性肾脏病现状的调查

    作者:杜胜华;张春天;张琥;汪汉东;母慧娟;张李刚;周忠荣

    目的 了解黄石城区及周边镇成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流行现状.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取黄石市城区内3个社区及黄石周边2个乡镇,对城内社区及镇中心常住居民共8923人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指标检测,并对CKD检出者行为期1年的随访,了解其对疾病认知度及依从性.结果 在资料完整的7652名居民中白蛋白尿、血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的患病率分别为8.1%、4.9%和3.0%,CKD患病率13.2%.检出存在CKD对象中,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12.3%、21.5%、28.5%、32.3%,高出总调查对象的5.1%、12.3%、18.2%、22.5%.调查初期CKD的认知率8.6%,调查后期上升到47.9%,但随访依从性与初期相比有所下降,城区下降明显(χ2=10.45,P=0.01).结论 黄石城区及周边镇成人CKD患病率为13.2%.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是CKD的相关危险因素.患者认知率逐步提高,但随访依从性较差.

  • 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与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相关研究

    作者:杜囚鹏;曹建彪;王志红;崔婷婷;郭汉斌;李浩然

    目的 研究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亚群水平在健康体检者及胃部疾病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血清中PG亚群测定对萎缩性胃炎诊断的意义.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健康体检者和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中PGⅠ、PGⅡ及PGⅠ/PGⅡ值的变化,将正常对照组与疾病组及各疾病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比值降低(q=5.97、q=6.18,P均<0.05;q=6.24、q=6.34,P均<0.01),胃溃疡患者血清PGⅠ升高(q=5.01,P<0.05)、PGⅠ/PGⅡ比值降低(q=4.72,P<0.05);②与胃溃疡组相比,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血清PGⅠ明显降低(q=7.20、q=7.03,P均<0.001),PGⅠ/PGⅡ比值也降低(q=7.20,P=0.001);③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相比,PGⅠ和PGⅠ/PGⅡ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q=1.05、q=1.36,P均>0.05).血清PGⅠ≤80 μg/L且PGⅠ/PGⅡ≤6时,检测萎缩性胃炎的灵敏度为53.3%,特异度为94.3%.结论 血清PGⅠ和PGⅠ/PGⅡ的降低,是胃癌及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筛查和辅助诊断的一项血清学指标,血清PGⅠ≤80 μg/L且PGⅠ/PGⅡ≤6对检测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 抗霉素A与H2O2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NGAL、KIM-1表达的意义

    作者:刘培;唐淑珍;李昂;张淑文;段美丽

    目的 探讨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在缺氧及氧化损伤中急性肾损伤标志物NGAL和KIM-1的表达及分泌特点,为寻找急性肾损伤特异性标志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抗霉素A和H2O2在不同时间点处理HK-2细胞24 h,及用相同浓度的抗霉素A及H2O2在不同时间点处理HK-2细胞,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ELISA法分别检测NGAL、KIM-1的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水平.结果 抗霉素A处理HK-2细胞6 ~24 h,NGAL基因呈一过性表达增加,而KIM-1基因在处理24 ~48 h内持续高水平表达;H2O2处理HK-2细胞后细胞表达分泌NGAL及KIM-1较抗霉素A干预后时间提前.H2O2给药组较抗霉素A给药组蛋白分泌程度更高.结论 两者均可作为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指标,而KIM-1可作为动态监测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指标.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NGAL KIM-1
  • 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马丽娜

    抑郁症在临床上很常见,近年来抗抑郁药物发展很快.目前抗抑郁药物主要有5大类,不同类型之间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不同,用药时应严密监测,新型药物与传统药物相比具有药效高、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临床上应注意合理用药.了解各类抗抑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提高抑郁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SGLT2抑制剂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丽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种能够特异性抑制肾小球近端小管,对滤过葡萄糖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直接降低血糖的药物.目前临床研究表明,SGLT2抑制剂具有良好的药效、安全性和耐受性,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增加尿液中葡萄糖的排出量,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2型糖尿病(T2DM)高血糖的方法.现就SGLT2抑制剂在T2DM治疗方面的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右美托嘧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琴

    右美托嘧啶与可乐定相比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交感神经阻滞等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其还具有改善危重症患者长期的脑保护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消除谵妄、调整睡眠结构、机械通气、减轻交感兴奋及炎性反应等诸多临床实践中.右美托嘧啶也是区域麻醉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在临床使用中的风险/效益值仍需关注.

  • 麻醉药物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影响

    作者:张援

    肿瘤术后复发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问题.临床上常用的一些麻醉药物通过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治疗、预后及复发可产生重要的影响.麻醉药物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影响不同,少用或不用吸入麻醉药,选用对免疫影响较小的静脉麻醉药及充分完善的术后镇痛,可减少由疼痛引起的免疫抑制,减少肿瘤的复发.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增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病态造血及无效造血为主要表现,作为恶性克隆标记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在MDS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认为,MDS发生往往是由于二次打击,即两个等位基因中一个由于遗传学异常导致缺失,另一个由于表观遗传学改变引起表达沉默.因此,遗传学的改变对于MDS的诊断、分型、预后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 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作者:刘琪

    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是门静脉高压症及肝移植研究领域较新的概念,可能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持续肝功能损害及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的病因之一.纠正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在此就脾动脉盗血综合征发生机制、研究现状、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等综述.

  • 小肝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蓝柳根

    小肝综合征是肝肿瘤切除、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小肝综合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移植物大小、潜在病变、再生能力、流入道、流出道情况和受者病情轻重等.其严重后果越来越受到肝胆外科专家的重视,而且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越来越深入.现就扩大移植肝体积、降低门静脉灌流、流出道重建等防治策略进行综述.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丽霞;胡倩;赵霞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以睡眠中反复呼吸停顿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是多种全身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SAHS的发生、发展与年龄、体质量、性别、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很多研究指出,OSAHS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重要的临床、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联系,其中主要影响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进而引起及加速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在此对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与OSAHS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 丙泊酚对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刘敏

    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可通过影响血小板的聚集、血黏度及脂代谢等方面影响微循环.丙泊酚的使用时机、持续静脉给药时间及用量大小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微循环,而人体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微循环变化情况也不尽相同.利用丙泊酚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将对提高围术期安全大有裨益.但是目前关于丙泊酚对微循环的影响还未得出一致结论.

  • 围术期低体温的研究进展

    作者:庞德春

    围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手术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围术期低温可导致术后伤口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增多,导致围术期低体温的因素和机制很多,围术期低温与麻醉和手术环境因素相关,麻醉期间体温调节防御机制抑制是导致围术期低体温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麻醉学家越来越多地关注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及危害.现就有关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原因、机制、不良反应、防治的研究予以综述.

    关键词: 围术期 低体温 麻醉
  • 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麻醉新进展

    作者:彭丽;朱云峰

    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合成类阿片药物,具有起效快、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稳定的心血管效应的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成人临床麻醉,但应用于小儿麻醉的研究较少.现结合相关文献,就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麻醉的药理学特点以及在麻醉诱导、维持、复苏、术后镇痛等方面进行阐述,为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提供新的思路.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