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急性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媛;赵敏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可继发于感染、休克、手术及药物损伤等情况,目前临床常用的肌酐及尿量等反映肾功能的指标能够提示肾功能的基本变化情况,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对于早期肾损伤评价的敏感性较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白细胞介素18、尿肾损伤因子、L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等指标被证实能够更敏感地反映早期AKI.因此,为AKI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和依据,针对近年来主要研究的反映AKI的指标进行探讨.

  • PGC-1α的生理作用与临床疾病

    作者:李琳琳;曹正宇;田野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是调节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的辅助活化因子,其在线粒体的生物合成、骨骼肌纤维类型转换、机体适应性产热、糖代谢以及脂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调节内皮细胞的稳态.PGC-1α在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和神经性退行性疾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不同,其有可能成为以上疾病治疗的新靶点,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以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肾近端小管损伤标志物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安常娟;刘建华;程桂雪;秦晓松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以一种以肾小球病变为主的疾病.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与肾小球本身的损害、近端肾小管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已经应用于临床的常见近端肾小管损伤分子有β2-微球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视黄醇结合蛋白等,这些分子能较好地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近几年来,肾损伤分子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等新兴的近端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开始出现,它们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研究较少,表达特点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的很多研究所纳入的病例数相对较少,缺乏大型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关于近端肾小管损伤分子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中应用的对比研究也相对缺乏.近端肾小管损伤分子的检测是无创性的,其水平能较好地反映肾小管间质损伤情况,有的近端肾小管损伤分子可以在判断患者预后方面能起到一定作用,因此在临床诊疗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路永珩;郑轶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一种纤维化改变的过程,也是视网膜复位手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复杂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参与这一过程.一系列因素刺激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由上皮表型向间质表型转变,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从而引起玻璃体视网膜纤维化改变.目前PVR的主流治疗方法仍为外科手术,通过术前危险因素的控制,及根据病变发展的不同时期采用适当的手术,同时辅助药物治疗通常可以改善疾病预后.已有证据证实,维生素D能够通过抑制上皮细胞EMT来减轻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促纤维化作用.其所具有的抗纤维化作用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临床疾病的研究与治疗,然而维生素D在眼疾病中的研究仍很局限,值得进一步开发.

  • 缺氧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及其防治研究

    作者:杨颖;景临林;马慧萍;贾正平

    脑作为人体耗氧量大的器官之一,极易受到缺氧伤害.缺氧会影响脑信息加工过程,进而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是指认知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困难、注意力缺陷等,机体在不同缺氧条件下产生的活性氮和活性氧类,会对大脑皮质和海马区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诱发机体不同机制的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与全身多系统疾病关系密切,但缺氧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研究缺氧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具有广阔的前景,未来研发相关防治药物也将成为研究热点.

  • 线粒体动力学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思妤;罗俊一;杨毅宁

    线粒体稳态是机体在代谢或者环境应激反应中维持心脏功能的关键.线粒体动力学(分裂、融合)在维持线粒体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过程主要由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活性氧类大量产生及Ca2+超载,导致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终导致细胞凋亡.研究表明活性氧类和Ca2+超载会通过介导线粒体动力学蛋白从而调控线粒体融合和分裂.该文综述了线粒体动力学相关分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 类风湿关节炎与关节滑膜异位生发中心形成的机制

    作者:聂智兴;顾玉彪;韩大鹏;肖连波;欧阳桂林

    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靶器官中均有异位生发中心(ELS)出现,ELS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主要存在于关节的滑膜中,ELS的特点是在滤泡树突状细胞的网状结构支撑下形成有规律的T/B细胞的聚合体,从而支撑ELS反应.ELS的功能通过产生特异性自身抗体来维持免疫应答,并且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药物治疗敏感性相关.ELS发挥功能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ELS是否为RA的一种表型或疾病炎症的进一步进化仍不清楚,但可能成为RA的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 时钟基因与昼夜节律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雅枫;夏中元;雷少青;赵博

    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心肌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坏死,进而产生心脏泵血功能以及循环障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在一日中呈周期性节律振荡,并在早晨至上午这一时段达到高峰.时钟基因与昼夜节律参与缺血性心脏病病程的机制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大量研究表明,时钟基因与昼夜节律的紊乱通过调节代谢、自噬与氧化应激水平,介导血管损伤,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炎性肠病肠外表现发生机制及治疗

    作者:木克热木·依明尼亚孜;高峰

    炎性肠病(IBD)是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目前IBD不能治愈,只能缓解,目前普遍认为病因可能与免疫、遗传、环境因素有关.除了胃肠道以外,IBD常常涉及胃肠以外的器官,称之为肠外表现,可能在IBD诊断之前或之后发生.肠外表现几乎累及所有的器官系统,发病率呈升高趋势,有些肠外表现严重影响IBD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这一现象使研究IBD以及IBD肠外表现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与IBD相关的肠外表现,其病理生理学和治疗.

  • 急性胰腺炎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监测手段的研究进展

    作者:裴颖皓;谭欣圆;蒋华;王醒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以急性腹痛和血清淀粉酶的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AP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在AP的各个阶段,表现为高心脏指数、显著的肺分流、外周血管阻力以及心肌收缩力降低,这些改变可能与AP患者低血容量、电解质紊乱以及失调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监测患者的容量状态对于治疗有指导价值,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常用的监测手段有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床旁超声等,反映微循环灌注状态的指标也可用于监测.

  • 幽门螺杆菌与IgAN、MN、HSPN、DN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永哲;刘大军;李德天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gA肾病、膜性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肾小球疾病密切相关.因各种类型的肾小球疾病病因和病理基础不同,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肾病患者的发病率、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损伤及预后可能与非感染者存在差异.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可以对某些类型的肾小球疾病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部分患者给予根治幽门螺杆菌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 重症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诊疗进展

    作者:王金荣;崔朝勃;杨晓亚;郭淑芬;邵立业;郭伟

    重症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左心室松弛功能恶化和顺应性下降.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其诊断的主要工具.其中,高血压危象相关的急性肺水肿是严重舒张功能不全的常见表现.且心肌缺血、脓毒症和机械通气撤机失败也与舒张功能不全有关.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则主要为减少肺充血和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同时治疗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和非心血管疾病.目前,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舒张功能不全预测价值的研究较少,未来需进一步进行流行病学研究,以明确其与预后的关系.

  •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高磊;赵宇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临床常见的运动神经元病,其被认为是具破坏性的成年发病的神经变性疾病.ALS特征在于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临床表现为肌无力和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大部分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4年.ALS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和基因突变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1是常见的突变基因.目前有3种关于ALS发病机制的假说,但其均不能单独解释ALS的整个发病过程.ALS的确诊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而利鲁唑是唯一一种国际承认的对ALS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 ACEI联合ARB类药物在顽固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曲文博;李学奇

    顽固性高血压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临床治疗过程中,需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降压药物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两大主要降压药物,作用机制及作用位点并不相同,临床获益存在差异.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的作用机制,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协同效应,分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为联合用药提供借鉴.

  • 角膜交联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子扬;胡艳红

    角膜交联术是目前治疗圆锥角膜等角膜疾病的重要手术方法,其治疗效果受核黄素浓度、照射能量、照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角膜交联术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通过改变核黄素的导入方式、提高紫外线照射能量、改变光敏剂及照射源等,从经典的去上皮角膜交联术逐渐发展到经上皮角膜交联术、快速角膜交联术、脉冲式角膜交联术,其安全性、有效性不断提高,并逐渐被临床医师认可和应用.相信随着对角膜交联术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角膜交联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

  • 开放性肝癌切除术中控制出血与止血

    作者:刘奇;杨针;窦科峰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肝切除.术中控制出血与止血是决定肝癌切除术成败的关键.临床上常见的肝门血流阻断方法主要有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术、选择性半肝入肝血流阻断以及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法;在肝切除术中可通过解剖性肝切除、合理降低门静脉压力、正确使用止血材料等方式来减少术中出血以及止血;此外,也可通过使用辅助性器械减少术中出血及止血,目前常用的辅助性器械有超声刀、超声吸引刀、水射刀、水媒射频切割闭合器Tissue-Link、高频电刀等.

  • 错配修复/微卫星不稳定性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丽;童建东

    结直肠癌是一种异质性肿瘤,它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阶段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即使病理分期相同,其临床表现、预后、个体对治疗的反应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在临床工作中,除了通过综合治疗提高恶性肿瘤疗效外,寻找有效的预后及预测指标亦很重要,这些指标能在临床工作中为判断预后、确定治疗策略、制定随访计划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艳艳;魏孝礼;白玉贤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其晚期常见转移部位依次为肝、肺、骨,而结直肠癌脑转移较少见,通常发生在疾病进展晚期.但近年来结直肠癌脑转移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且预后较差.目前,结直肠癌脑转移的治疗尚无标准方案,常根据脑转移瘤的数量、部位、大小及患者身体状态选择手术、放疗、化疗、对症支持治疗,但疗效较差.未来,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将为结直肠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辛雷;梁菁菁;高颖;赵东宝

    目的 研究托珠单抗(TCZ)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4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MTX(每次10 mg,每周1次)治疗;观察组接受TCZ(每4周静脉滴注400 mg)的同时应用MTX(每次10 mg,每周1次)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首次给药后的第4、8、12、16、20、24周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简化的疾病活动指数(SDAI)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第4、8、12、16、20、24周ESR、CRP、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下降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 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4、8、12、16、20、24周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酐、尿素氮等一般实验室检查指标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趋势,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 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情改善方面,观察组CDAI、SDAI均优于对照组(5.4±2.4比11.5±4.5、6.3±2.8比19.7±11.7,P<0.01).观察组患者DAS28<3.2、DAS28<2.6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00.0%(20/20)比30.0%(6/20)、85.0%(17/20)比10.0%(2/20),P<0.01].结论 TCZ联合MTX治疗活动性RA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在短时间内迅速缓解患者的病情,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GnRH-a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王文莉;张颖;郭银树;成九梅;王欣;段华

    目的 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3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GnRHa治疗3个月后放置LNG-IUS,观察治疗前及放置LNG-IUS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痛经程度、月经情况、血红蛋白变化及子宫体积.结果 2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完成了治疗及随访.28例患者GnRHa治疗后3个月均无月经来潮,无痛经.放置LNG-IUS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放置LNG-IUS后3个月血红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28例患者GnRHa联合LNG-IUS治疗6个月内子宫体积均明显缩小,但放置LNG-IUS后6个月子宫体积较放置LNG-IUS前稍有增大(P<0.05),放置LNG-IUS后6个月、12个月后较放置LNG-IUS 1个月后子宫体积增大(P<0.05).结论 GnRHa联合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可有效缓解患者痛经及经量增多症状,抑制子宫体积持续增大.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甲状腺功能分析

    作者:殷冬梅;阮祥燕;赵越;刘玉兰;甄洁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特征及甲状腺激素与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77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PCOS患者作为PCOS组,42例年龄和体质量都匹配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性激素水平、甲状腺激素各指标和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参数.结果 PCOS组腰臀比(WHR)、促黄体生成素(LH)、LH/卵泡刺激素(FSH)比值、总睾酮(T)高于对照组[0.87±0.06比0.84±0.05,9.91(4.95~13.96)IU/L比3.79(3.08~5.40)IU/L,1.60(0.97~1.59)比0.72(0.45~0.86),(50.50±20.30)nmol/L比(29.90±14.90)nmol/L](P<0.05或P<0.01);血清三酰甘油(TG)及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apoA)比值高于对照组[0.88(0.58~1.46)mmol/L比0.65(0.48~1.00)mmol/L,0.58(0.49~0.76)比0.51(0.45~0.64)](P<0.05),而apoA低于对照组[(1.35±0.32)g/L比(1.47±0.25)g/L](P<0.05).PCOS组的血清总甲状腺素(TT4)高于对照组[(107.72±18.53)nmol/L比(99.49±22.01)nmol/L](P=0.03).PCOS组TT4与TG呈正相关(r=0.281,P=0.013),与其他血脂参数及血清空腹胰岛素和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无相关性.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PCOS组患者除了性激素水平和脂代谢异常外,TT4增高并与TG呈正相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及揭示其中的关系及机制.

  • RRM2对人胃癌细胞MKN-45增殖、侵袭及顺铂耐药作用的研究

    作者:侯志斌;李菊英;苟笑丹

    目的 研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2(RRM2)基因在人胃癌MKN-45细胞增殖、侵袭、耐药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设计两组靶向RRM2基因的小干扰RNA,分别转染胃癌细胞MKN-45以抑制RRM2基因的表达,并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NC组)及未转染组.转染后琼脂糖电泳检测各组细胞RRM2基因表达,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RRM2蛋白表达.CCK-8法对各组细胞增殖能力进行检测.不同浓度顺铂处理各组细胞进行耐药能力检测.采用Transwell小室对各组细胞侵袭能力进行检测.结果 琼脂糖电泳及Western-blot检测显示转染RRM2-siRNA后,RRM2在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下调.转染RRM2-siRNA的人胃癌MKN-45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均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及NC组(P<0.05),转染组顺铂IC50分别为0.081μg/mL及0.079μg/mL,明显低于未转染组(0.14μg/mL)及NC组(0.136μg/mL)(P<0.01).结论 RRM2基因具有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侵袭的作用,并与顺铂耐药相关.

  • 全身麻醉期间喉罩通气质量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越;孙建宏;王林

    喉罩是用于建立声门上气道的一种工具,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喉罩置入后位于患者口咽部,其到位率是通气质量的保证,患者咽喉部解剖、头颈位置、手术体位、气腹压力等多种因素会引起喉罩移位而降低全身麻醉期间的通气质量.麻醉过程中,将患者头颈部摆至适度前屈位可有效提高通气效果;在侧卧位及俯卧位手术麻醉中,将喉罩固定于合适的位置同样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通气;喉罩置入后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喉罩套囊的佳容积,在保证通气质量的同时可减少过度充气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和术后咽喉痛等并发症.因此,论述喉罩通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为喉罩在不同类型全身麻醉手术期间的气道管理提供新策略及方法.

  • 经肋锁间隙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作者:黎建金;虞雪融

    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上常用的区域麻醉方式之一,其经典的路径包括肌间沟、锁骨上、锁骨下和腋窝4个入路的臂丛神经阻滞.近年来,随着臂丛神经阻滞相关的研究进展,出现了很多新理论和技术.其中,肋锁间隙中的臂丛神经具有稳定的解剖学基础,神经在其间隙中变异率低.在超声引导下行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时,具有超声切面中容易辨认臂丛神经束和血管;同时有穿刺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阻滞起效快、局部麻醉药用量少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肌肉松弛药及肌肉松弛拮抗药使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帅;王彦松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一种在静脉麻醉药和肌肉松弛药作用下,通过适当的电流刺激诱发大脑皮质广泛性电发放的一种物理治疗方式,其对重症抑郁、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躁狂急性发作等药物控制不良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静脉麻醉药和肌肉松弛药不仅可明显降低骨关节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减少电刺激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放电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提高呼吸道可控性及治疗过程的安全性,使患者及家属更易于接受.目前,中国MECT肌肉松弛药的使用以去极化肌肉松弛药(琥珀胆碱)为主.随着舒更葡糖钠注射液的出现,罗库溴铵、维库溴铵等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在MECT中的适用性正逐步提高.未来,肌肉松弛拮抗药与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的配合使用将成为MECT肌肉松弛的主要研究方向.

  • 机器人手术中体位及气腹对脑的影响及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作者:赖增燕;何姗姗;陈萍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凭借其优势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其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操作精细等优点.但对于下腹部手术常需采取长时间的Trendelenburg体位和二氧化碳气腹,导致脑静脉回流受阻、血脑屏障功能障碍、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和脑氧供需失衡等,甚至引起脑水肿等,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目前机器人下腹部手术对脑功能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且术中的脑保护策略也存在争议,因此根据这些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围术期脑保护策略至关重要.

  • 糖尿病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莉莉;姚道阔;王萍;陈晖

    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狭窄均常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CMD可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增加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刺激介导内皮损害、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血小板功能异常,与糖尿病合并CM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方法可用于发现CMD,但不能显示其内在的发病机制.针对CMD相关发病机制的治疗方案也尚未经临床试验确证其疗效.探究糖尿病与CMD之间的关系有望为临床诊疗CMD提供新思路.

  •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郭春艳;赵树梅;陈晖

    左心室收缩功能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之一,目前临床中常用的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方法是二维Simpson方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声学造影剂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评价LVEF的准确性.然而,在一些特定疾病或左心室收缩功能存在细微变化时LVEF并不能真实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二维斑点追踪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它可以对心肌组织的斑点回声进行追踪,能够评价心肌的机械变形功能.

  • FFR、IMR及iFR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青波;陈晖

    一直以来,冠状动脉造影术评估的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都是指导冠心病血运重建与药物治疗的主要标准,然而由冠状动脉压力或血流引起的生理功能改变逐渐进入临床介入医师的视野,作为心脏介入医师,应将指导介入的策略由解剖转向生理.与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不同,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性检查必须能够帮助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定,进而影响临床结局,临床结局是评估诊断性检查的金标准.在侵入性的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完成血流储备分数检查,可以综合评估冠状动脉的解剖与生理,是目前判断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引起心肌缺血的金标准.

  •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胆固醇和胆红素水平的比较

    作者:刘思成;赵昱;陈晖

    目的 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胆固醇和胆红素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IVUS)的105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小管腔面积(MLA)将患者分为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组(重度组)(n=53):行IVUS时,左主干的MLA<6 mm2或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的MLA<4 mm2;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轻组(轻度组)(n=52):行IVUS时,左主干的MLA≥6 mm2或LAD、LCX、RCA的MLA≥4 mm2.比较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结果 重度组患者左主干和LAD、LCX、RCA的狭窄程度高于轻度组(P<0.01).重度组患者TC和LDL-C高于轻度组[(4.74±1.07)mmol/L比(4.29±0.83)mmol/L,(2.71±0.74)mmol/L比(2.38±0.59)mmol/L],TBil和DBil低于轻度组[(11.93±3.82)mmol/L比(13.57±3.95)mmol/L,(3.17±1.05)mmol/L比(3.84±1.34)mmol/L](P<0.05).结论 对于ACS患者,联合检测胆固醇和胆红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协助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

  • 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与合并结缔组织病的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力;赵昱;陈晖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与合并结缔组织病(CTD)的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06例合并CTD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CRP和Fib水平分组,平均随访3年,评估发生MACE的风险.结果 CRP>10 mg/L且Fib>4.0 g/L的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高于CRP≤10 mg/L且Fib≤4.0 g/L的患者(HR=0.260,95%CI 0.092~0.734,P<0.05);CRP>10 mg/L且Fib>4.0 g/L的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事件的风险高于CRP≤10 mg/L且Fib≤4.0 g/L的患者(HR=0.156,95%CI 0.015~1.605,P<0.05).Fib与CRP呈正相关(r=0.442,P<0.05),但在调整血脂、高血压后,CRP与Fib的相关系数下降(r=0.283,P<0.05).结论 高水平的CRP和Fib与合并CTD的冠心病患者MACE发生率有一定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可增加对合并CTD的冠心病患者MACE的预测价值.

  • 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树梅;郭春艳;陈晖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诊断技术发展快速,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能够准确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可靠性和重复性更高;同时CMR检查还能显示心肌水肿、炎症、纤维化和瘢痕等心肌状态,在心力衰竭病因诊断方面能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重要的是,CMR检查可避免电离辐射和碘对比剂的不良影响.目前CMR已经成为心脏疾病检查的重要工具;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磁共振检查技术的诊断价值已经为许多研究证实,并被国内外权威心力衰竭指南广泛推荐.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