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必需脂肪酸在干眼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孙冰(综述);傅少颖(审校)

    必需脂肪酸( EFAs)在人体中担任重要角色,它们构成细胞的脂质双分子层,影响其流动性,组成受体,进行信号转导和细胞膜的再生循环。研究发现,EFAs有抗炎作用,可能构成不同疾病病理过程的潜在联系。在眼科研究中发现,EFAs对干眼的治疗有一定作用。该文就EFAs的来源、生化、作用等方面论述对干眼的作用。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作者:武绍梅(综述);马岚青(校审)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组成部分,是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慢性肝病。胰岛素抵抗( IR)可引起肝脏糖脂代谢紊乱,导致脂肪变。脂肪因子和炎性因子相互作用可导致IR,引起脂肪肝炎性改变,使NAFLD患者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肝纤维化甚至肝细胞癌。鉴于此,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有效地治疗NAFLD。该文就NAFLD的发病机制与胰岛素增敏剂抗病机制及疗效予以综述。

  • 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艳(综述);徐琳(审校)

    子宫肌瘤是育龄女性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容易诊断,但需个体化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技术为子宫肌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选择。目前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原理明确,临床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及经验。但HIFU治疗是微无创的新技术,仍有许多问题存在。其中,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就是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对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更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研究进行综述。

  • 肺水通道蛋白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毅(综述);史振伟(审校)

    调节细胞膜的水渗透性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要求,水通道蛋白是细胞膜上一组与水通透性有关的转运蛋白。目前研究表明,水通道蛋白表达或功能的改变,可以改变细胞膜转运水的速度。水通道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临床上各种形式的水肿形成相关,通过改变体内水的平衡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水通道蛋白在维持肺脏的液体平衡中同样起重要的作用。

  •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苗苗;刘怡希(综述);李为民(审校)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快速诊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高敏心肌肌钙蛋白( hs-cTn)检测较常规心肌肌钙蛋白检测诊断敏感性和分析精密度均较高,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快速诊断、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其在参考范围和诊断界值确定、检测结果判读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争议。该文阐述了近年来hs-cTn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人β防御素2评价肺部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甘玉英(综述);崔学范(审校)

    人β防御素2(HBD2)是一类在肺部上皮呈可诱导性表达的抗菌肽。由于其抗菌活性和免疫调节功能,HBD2在肺部感染和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参与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故检测肺组织或体液中HBD2的水平对临床上指导肺部疾病的诊疗有积极的作用。该文就HBD2的结构、功能及其作为一个炎性因子在评价肺部疾病中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 甘草甜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器官的保护机制及研究进展

    作者:曲德海(综述);刘冰(审校)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现象,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作为一种早期炎性因子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抗HMGB1治疗可以减轻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甘草甜素可以与HMBG1结合并抑制其炎性因子作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该文综述了HMGB1的结构、释放、受体及转导通路、功能及甘草甜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器官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和研究进展。

  • 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作者:范宇(综述);石炳毅;钱叶勇(审校)

    BK病毒是一种隶属于多瘤病毒种属的DNA病毒,在正常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90%。然而,仅在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中引发相关疾病,以接受移植手术后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为显著。 BK病毒的持续复制被认为是导致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功能受损的重要因素,而由其引发的BK病毒性肾病( BKVN)则已成为肾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用尿细胞学染色和检测尿液或血液中BK病毒DNA载量等方法可对BK病毒感染和BKVN进行监测并早期诊断,增加了早期治疗的成功率。然而,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BKVN的治疗仍然是非常困难。该文即针对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测方法以及治疗策略的研究予以综述。

  • RhoA/Rho激酶信号途径在门静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庆红(综述);韩琳;李卫红(审校)

    门静脉高压( PHT)是肝硬化后期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其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脾大、腹腔积液、侧支循环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PHT发病机制复杂、肝内和肝外存在诸多矛盾,导致临床上缺乏有效治疗PHT的药物,这也是目前PHT治疗的瓶颈问题之一。因此,深入研究PHT的形成机制,开发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药物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调节血管收缩的RhoA/Rho激酶信号途径异常可能是PHT形成的关键机制之一。该文总结了近年来RhoA/Rho激酶信号途径在PHT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开发治疗PHT的药物提供新思路。

  • Wnt信号通路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义辉(综述);周杰;荔志云(审校)

    Wnt信号通路作为多细胞真核生物中的重要信号通路,不仅参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轴突形成等过程,还调控突触发生、突触囊泡循环等生理过程。近的研究还证实,Wnt信号通路在血管再生、血管重塑和血脑屏障的形成等生理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证实, Wnt信号通路在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Wnt信号通路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 颗粒蛋白前体在免疫、感染与炎症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霞(综述);韩世愈(审校)

    颗粒蛋白前体是一个多功能生长因子,其对调节和维护机体正常组织的发展、增殖、再生及防御稳态发挥重要作用。颗粒蛋白前体与感染、免疫、炎症这三个紧密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近,颗粒蛋白前体对免疫信号转导通路,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影响而倍受瞩目。预期颗粒蛋白前体对临床上种类繁多的炎症性疾病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

  • 线粒体DNA拷贝数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素素(综述);孙嘉(审校)

    线粒体DNA拷贝数是线粒体DNA在线粒体基因组中的个数,目前存在几种线粒体DNA拷贝数调控模式假说。线粒体DNA拷贝数受线粒体转录因子A、同源重组修复蛋白Rad51、DNA聚合酶γ等的调控。氧化应激对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影响与其对线粒体DNA的损伤程度有关,呈双向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化与骨质疏松、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在不同疾病或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变化不同。

  • 心肌营养因子1的研究进展

    作者:付珊;张翠丽(综述);富路(审校)

    心肌营养因子1(CT -1)是影响胚胎时期心脏发育的重要因素,具有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促进细胞肥大等多种生物学效应,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影响因子。经过近30年的研究,发现其不仅在心血管领域发挥显著的作用,还对呼吸、神经、血液等多个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

  •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唐红;陈旭;付玉华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80例患感染性疾病儿童临床资料,对细菌培养情况、PC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结果进行分析。依据细菌培养结果分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即为细菌感染组(100例),细菌培养结果阴性为非细菌感染组(80例)。结果180例患儿中,非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和WBC阳性率分别为5.0%(4/80)、72.5%(58/80)和7.5%(6/80),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和WBC 阳性率分别为90.0%(90/100)、84.0%(84/100)和36.0%(36/100),显示细菌感染组血清PC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而CRP阳性率在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中差异不显著,细菌感染组WBC阳性率明显低于PCT阳性率。 PCT阳性率与细菌感染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作为区分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患儿血清PCT检测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明显优于CRP和WBC检测,PCT与患儿感染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疗效和预后评估指标。

  • 血清降钙素原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凌卫滨;谢淑霞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 PCT)及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高州市人民卫生院就诊的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纳入败血症组,同期分娩的100例健康新生儿纳入健康组,采集外周血检测PCT及IL-6水平,并通过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 SOFA)评分、危重评分系统( PCIS)评分判断全身情况。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败血症组患儿PCT、IL-6水平及SOFA评分均高于健康组[(13.8±2.5)μg/L vs (2.8±0.1)μg/L,(272.9±43.6) ng/L vs (58.5±8.2) ng/L,(8.8±1.3)分vs (2.3±0.5)分],PCIS评分低于健康组[(72.1±11.4)分 vs(95.8±1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OFA评分与PCT、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PCIS评分与PCT、IL-6水平呈负相关(P<0.05);PCT、IL-6两项指标联合检查灵敏度为94%、特异度为96%,均高于两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的PCT及IL-6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 甲状腺毒症大鼠心肌重构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关系

    作者:王文锋

    目的:探索甲状腺毒症大鼠心肌重构与心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关系。方法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①对照组:给予盐水5 mL/kg灌胃;②甲状腺毒症模型组: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0.5 mg/kg灌胃。每日1次,4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心肌bFGF、心/体质量比、心肌细胞直径及胶原容积。结果甲状腺毒症模型组心/体质量比[(335±21) vs (260±32)]、心肌细胞直径[(15.0±1.6)μm vs (11.7±1.5)μm]、心肌胶原容积[(8.9±0.7)% vs (3.0±1.1)%]、心肌bFGF[(18.3±1.4) vs (5.6±1.1)]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bFGF与甲状腺毒症心肌重构有关。

  • 老年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钟锦荣;张园凤;邓微微

    目的:研究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14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分为抵抗组和敏感组,均使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因素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女性(OR=3.462,95%CI 1.415~7.962),吸烟史(OR=4.941,95%CI 1.245~21.762),糖尿病史(OR=3.253,95%CI1.374~7.592),空腹血糖≥11.1 mmol/L(OR=2.176,95%CI1.073~4.632),糖化血红蛋白≥7%(OR=3.715,95%CI1.826~7.472),肌钙蛋白≥0.13 mkg/L(OR=5.642,95%CI2.934~9.758),三酰甘油≥2.26 mmol/L(OR=2.694,95%CI1.634~4.938)。结论性别因素、行为因素、以及生化因素是造成氯吡格雷抵抗的主要原因,需要采取差异化抗凝治疗。

  • 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h1细胞平衡失调与As病情活动度的关系

    作者:张海龙;张俊英;晋学英;牛敬宪;黎珍娟;张凤兰

    目的:探讨效应CD4+T细胞分泌的Th1细胞、Th17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 Treg)免疫平衡失调与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 ASDAS)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AS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CD4+ Th17、CD4+ Th1及CD4+ CD25+ Treg细胞的比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6、IL-8、IL-17、IL-23以及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 TNFα)等水平。分析不同AS患者Th1、Th17以及Treg细胞免疫失衡情况及与ASDAS相关性。结果 AS组患者CD4+ Th17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D4+ Th1及CD4+CD25+ Treg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S组IL-6、IL-17、IL-23及TNFα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病情稳定(ASDAS<1.3)患者、病情中度活动患者(1.3≤ASDAS<2.1)相比,重度患者(ASDAS≥2.1)CD4+ Th17细胞水平、IL-6、IL-17、IL-23及TNF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CD4+ Th1、CD4+CD25+ Treg细胞显著下降(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ASDAS与IL-6(r=0.412,P=0.000), IL-17(r=0.396,P=0.000), IL-23(r=0.384,P=0.000)及TNFα(r=0.318,P=0.004)呈正相关。结论 AS患者中存在Th1细胞、Th17细胞及Treg细胞免疫平衡失调,且与AS患者ASDAS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为AS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鼻息肉中的表达

    作者:佘腊枝;鲁海涛;谢琼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 Eos)活化和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接受鼻息肉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35例鼻外伤及慢性鼻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鼻内镜下摘取观察组患者鼻内息肉组织和对照组患者鼻下甲鼻黏膜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观察Eotaxin和MMP-9的表达及Eos浸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7.32±4.62)μg/L vs (3.28±1.2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Eotaxin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47.25±13.18)个 vs (12.48±10.1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MMP-9在非鼻息肉的正常损伤鼻内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而在观察组患者中MMP-9均呈强阳性表达,两组平均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息肉组织中,Eotaxin和MMP-9可通过增加Eos浸润,引发组织的异常重塑,在鼻息肉存在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水平及对子代的影响

    作者:周丽荣;马艳;郭昆全;杨坤;叶林秀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 GDM)患者脂质代谢水平及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肾功能的影响,为促进产妇健康、提高新生儿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GDM孕妇39例,正常妊娠期孕妇47例,测定两组孕妇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两组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浓度,并记录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结果 GDM组孕妇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3.1±1.4) mmol/L vs (2.0±0.9) mmol/L、(5.9±2.1) mmol/L vs (4.6±1.7) mmol/L,P<0.05],且新生儿体质量及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较正常妊娠组显著升高(P<0.05)。 GDM组巨大儿出生率升高,新生儿发生早期肾功能损害。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与正常妊娠妇女比较,GDM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严重,并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肾脏功能产生影响。应对妊娠期孕妇进行饮食指导和血脂监测有重要意义。

  •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替罗非班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作者:于永波;王玉奎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替罗非班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剂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90例。其中小剂量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350 mg+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大剂量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600 mg+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指标, ST段下降幅度,缺血导联个数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血浆sCD40L、PDGF-BB水平,ST段下降幅度及缺血导联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sCD40 L、PDGF-BB水平,ST段下降幅度及缺血导联个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大剂量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小剂量组[(150.3±26.9)μg/L vs (194.5±33.4)μg/L,(2071.7±577.8)μg/L vs (2564.2±623.6)μg/L,(0.33±0.09) mm vs (0.65±0.14) mm,(1.74±0.48)个 vs(2.86±0.87)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大剂量组患者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及病死率均低于小剂量组(8.9% vs 23.3%,1.1% vs 11.1%,1.1% vs 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氯吡格雷与替罗非班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相较于常规剂量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风险。

  • 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的影响

    作者:侯朝斐;马金霞;张盼盼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在东光县医院住院的19O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随机抽样法分为曲美他嗪组100和常规组90例。常规组给予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观察患者6个月、1年和2年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6个月、1年和2年再住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能降低患者再住院率,但对病死率无影响。

  • 心肌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和NT-proBNP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周保卫

    目的:探讨血浆中肌钙蛋白I( cTnI)、肌钙蛋白T( cTnT)、N端前B型脑钠肽( NT-proBNP)的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以急性胸闷胸痛为主要症状就诊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AMI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 WHO)为金标准将这34例患者分为AMI组20例和非AMI组14例,所有患者在就诊时即抽取血样,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中的cTnI、cTnT、NT-proBNP水平,并分析cT-nI、cTnT和NT-proBNP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AMI的价值。结果 AMI组血浆cTnI、cTnT、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NT-proBNP单独检测(χ2=6.23,P<0.05),特异度高于cTnT单独检测(χ2=9.38,P<0.05)。结论 NT-proBNP、cTnI、cTnT联合检测可以提高AMI检测的敏感性,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

  • 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对颈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

    作者:郑仲萍;贾淑兰;于敏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 GFR)对颈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深圳市盐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2型糖尿病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GFR不同分为两组:GFR≥60 mL/(min·1.73 m2)为A组38例,GFR<60 mL/(min·1.73 m2)为B组35例;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受试者颈动脉血管总面积,计算重构指数( RI)。结果 B组血管重构的发生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以无重构为主。 B组负性重构的发生率41.67%(25/60)与C组7.14%(1/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以准确、快捷地监测2型糖尿病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血管重构情况。

  • 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

    作者:舒本林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安岳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65例高龄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半髋关节置换组(n=32)及髓内钉固定组(n=33),半髋关节置换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髓内钉固定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内科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为(94.9±14.6) min,髓内钉固定组手术时间为(106.2±18.7) min,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短于髓内钉固定组( 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为(436.4±37.6) mL,髓内钉固定组术中出血量(419.6±40.2) mL,两组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为9.4%,髓内钉固定组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为21.1%,半髋关节置换组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髓内钉固定组(P<0.05)。术后12个月半髋关节置换组髋关节功能分级优于髓内钉固定组(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夏朝晖

    目的:研究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3年2月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进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并在术后留置双J管的患者15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导致留置双J管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3例患者留置双J管后发生并发症106例,发生率为69.3%。多危险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反复血尿的危险因素为双J管长度≥26 cm、留置时间≥4周和每日饮水量≤1200 mL;膀胱刺激征的危险因素为双J管长度≥26 cm、每日饮水量≤1200 mL和未有药物干预;双J管异位的危险因素为双J管长度<26 cm和留置时间≥4周;腰痛的危险因素为双J管长度≥26 cm。结论双J管长度选择不当是大的危险因素,而双J管留置时间过久、患者饮水不足、未有药物干预也是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分析

    作者:梁立伟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保定市恒兴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锁定钢板内固定组(19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内固定+CPM组(16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并伴有关节恢复器(CPM)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6个月。锁定钢板内固定+CPM组在进行手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81.25% vs 63.16%)(P<0.05);锁定钢板内固定+CPM组胫骨平台后倾角为(5.6±0.8)°,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为(4.7±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手术效果好、术后恢复快以及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可以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再结合CPM康复训练,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靳松

    目的:分析与探讨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断价值与意义,为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方法。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医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共88例,采取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腹部超声进行检查,所有结果均与患者病理学或手术结果相对比,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88例患者采用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9.7%,而通过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60.2%,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真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腺肌症患者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像学特点主要为子宫增大、肌层内部存在稍强回声并伴有增强回声光斑、病灶内存在短条或短枝状血流信号等。结论对于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检查安全无创,患者耐受性强,因此在临床上更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 泪道内窥镜与Nd-YAG泪道激光机对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钱江

    目的:探究并分析泪道内窥镜与Nd-YAG泪道激光机对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成都铁路分局医院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90例(100眼)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泪道内窥镜组和Nd-YAG泪道激光机组,每组45例(50眼)。泪道内窥镜组患者采用内窥镜下泪道钻通联合置管术进行治疗,Nd-YAG泪道激光机组患者采用激光联合环形置管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泪道内窥镜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Nd-YAG泪道激光机组(86.0% vs 58.0%)(P<0.05);泪道内窥镜组患者伤口影响外观率显著低于Nd-YAG泪道激光机组(10.0% vs 36.0%),泪道内窥镜组患者疗效以及伤口愈合情况显著优于Nd-YAG泪道激光机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Nd-YAG泪道激光机组(8.0% vs 34.0%)(P<0.05)。结论内窥镜下泪道钻通联合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相对于激光联合置管术治疗而言,具有显著优势,不仅提高了治愈率,还减少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患者外观的损伤。

  • 地中海贫血高危胎儿的产前超声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陆燕飞;宋海国;陆胤

    目的:观察地中海贫血高危胎儿的二维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在地中海贫血高危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行胎儿产前超声检查有异常表现,且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查诊断为地中海贫血的孕20~28周单胎儿82例为地中海贫血组,选择同时期行孕期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及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查正常的孕20~28周单胎儿86例为正常胎儿组。记录两组胎儿超声检查的表现,如胎儿心脏横径、胸腔横径、心胸比值、脐动脉内径、脐静脉内径及脐动静脉内径比值等指标,比较两组胎儿超声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地中海贫血胎儿组的心脏横径、胸腔横径、心胸比值、脐静脉内径均显著大于正常胎儿组[(22.30±3.10)mmvs(16.70±3.01)mm,(43.50±5.70)mmvs(35.10±6.30)mm,(0.51±0.02)vs (0.46±0.02),(4.98±0.58) mm vs (3.82±0.64) mm,P<0.01];脐动静脉内径比值显著小于正常胎儿组[(0.52±0.03) vs (0.66±0.06),P<0.01]。产前超声检查对地中海贫血组胎儿的正确诊断率为92.3%,对正常组胎儿组的正确诊断率为69.4%,地中海贫血组胎儿的诊断率显著高于正常组胎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提高地中海贫血高危胎儿的筛查率,检查方法安全、有效,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 依折麦布在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临床探究

    作者:刘俊伏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内科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每次20 mg,每日1次,晚上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依折麦布,每次10 mg,每日1次,晚上服用。两组均服用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敏C反应蛋白、斑块Crouse积分、血脂水平、颈动脉内径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较疗前降低[(4.38±1.24)mg/Lvs(7.07±2.59)mg/L;(2.12±0.46)mmol/Lvs(3.18±0.45)mmol/L,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Crouse积分对比治疗前好转[(1.02±0.11) mm vs (1.27±0.22) mm;(3.81±1.23)分vs(4.29±1.6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Crouse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应用依折麦布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伟;耿达伟;曹沪春;孙云;章良庆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 TURP)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引起临床重视。方法收集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09年1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接受TURP的BPH患者570例,对影响TURP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70例BPH患者TUR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者86例,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5.1%。年龄>65岁、术者年资较低、术前有尿潴留而行导尿术,BPH合并糖尿病、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1 h及术后留置导管时间>6 d是导致术后尿路感染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BPH患者合并糖尿病( OR 2.71,95%CI 1.26~3.58)、术前因尿潴留行导尿术(OR 3.30,95%CI 2.92~11.54)、留置导管时间>6 d (OR 2.96,95%CI 1.38~10.52)是TUR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 1.82,95%CI 1.05~19.78)是保护因素。结论术前合并糖尿病、尿潴留、留置导管时间>6 d是导致TURP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合理控制患者血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尽早拔除导尿管以降低TURP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

  • 单侧与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期脊柱侧凸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俊泽;王维;林淮;杨靖凡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 E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附属157医院收治的34例EO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采用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观察组(17例)采用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EOS患儿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OS患儿治疗后冠状位Cobb角和矢状位Cobb角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小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冠状位矫正率、矢状位矫正率及C7-S1增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棒治疗EOS疗效显著,双侧生长棒疗效显著优于单侧生长棒,冠状位与矢状位的矫正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吸烟对COPD患者肺功能、IL-8及TNF-α的影响

    作者:王立婧;闫亮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吸烟与非吸烟患者及健康人群的肺功能以及TNF-α、IL-8水平,探讨吸烟对COPD患者肺功能、TNF-α、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5月来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50例处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吸烟分为COPD吸烟组和COPD非吸烟组,选取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6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TNF-α、IL-8的水平,同时检测受试者的肺功能。结果 COPD吸烟组及COPD非吸烟组中受试者IL-8、TNF-α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EV1%)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吸烟组血清IL-8、TNF-α水平较COPD非吸烟组显著增高(P<0.05),FEV1%显著降低(P<0.05);COPD吸烟组受试者血清中IL-8、TNF-α水平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r=0.549,0.458,P<0.001),而FEV1%与吸烟指数呈明显负相关(r=-0.516,P<0.001)。结论吸烟可引起COPD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升高,FEV1%降低。因此戒烟是预防和降低COPD的发病率的重要措施,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是改善COPD气道炎症进展的新策略。

  • 胸腺瘤患者术后生存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晓飞;杨康;苏先旭

    目的:探讨影响胸腺瘤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8年4月至2008年5月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67例胸腺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用Log-rank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胸腺瘤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5%、83.6%、67.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Masaoka分期、手术方式、WHO组织学分类对胸腺瘤患者术后的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Masaoka分期、手术方式是影响胸腺瘤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胸腺瘤患者的5年内生存率较高,患者的年龄、Masaoka分期、手术方式与其生存率有密切联系。

  • 前列地尔的长程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

    作者:王春花;高磊平;周育锋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的长程治疗对糖尿病肾病( DN)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常熟市中医院治疗的DN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完全随机化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前列地尔组(19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常规治疗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前列地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静脉注射治疗,每日1次,连续28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0、7、14、21、28 d后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在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素氮、肌酐及蛋白尿在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前列地尔组患者的尿蛋白、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显著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降低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的长程治疗可有效减少尿素氮、肌酐及蛋白尿的水平,保护肾功能,且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肾损害的疗效及炎性介质的影响

    作者:王玉珍

    目的: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相关性肾损害( KI)的疗效及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SAP相关性KI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进行CRRT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炎性介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患者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及病死患者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量均上升,观察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尿素氮、血清肌酐显著下降,对照组尿比重显著下降,尿素氮及血清肌酐显著上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脂联素均上升,观察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下降,对照组TNF-α、IL-6显著上升(P<0.05)。结论 CRRT能够有效改善SAP相关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死亡风险,且能够促进其肾功能的恢复,降低机体炎性介质水平,从而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治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意义

    作者:崔健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临床诊治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伴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经治疗,下肢功能损害评价优56例,良21例、中2例、差1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损害程度评价优40例,良27例、中10例、差3例。术后随访12~30个月,4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髂静脉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结论临床中纠正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或者联合静脉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症状,并且提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可能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基础性病变。

  • 两种三联疗法对胃溃疡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施伟

    目的:对比分析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90例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埃索美拉唑组95例和奥美拉唑组9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埃索美拉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显著高于奥美拉唑组的83.2%,P<0.05;埃索美拉唑组Hp根治率为91.6%,显著优于奥美拉唑组的74.7%,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前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总积分均改善,P<0.05,埃索美拉唑组临床症状改善总积分均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结论以埃索美拉唑肠溶片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效果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锁定加压钢板与逆行髓内钉对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军华;黄志远;李华;苏达明;欧阳林蔚;靳朝国;李大廉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与逆行髓内钉对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在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58例股骨远端骨折临床资料,根据硬币投掷法分为钢板组23例和髓内钉组35例,钢板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髓内钉组行逆行髓内钉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价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钢板组相比,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也明显缩短[(381.3±76.8) mL vs (479.5±89.3) mL,(123.2±18.6) min vs (164.7±27.4) min,(9.4±2.6)周 vs(11.4±3.9)周,P<0.05];按照膝关节Kolment评定标准,髓内钉组优良率显著高于钢板组(88.57% vs 69.57%,P<0.05)。钢板组术后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骨折不愈合,2例出现膝关节内翻畸形;髓内钉组切口感染1例,骨折不愈合1例,无膝关节内翻畸形;髓内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钢板组(14.29% vs 26.09%,P<0.05)。结论逆行髓内钉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时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 血浆catestatin、VEGF、MMP及TIMP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作者:许涛;赵楚敏;宋月霞;李莉;徐爱茹

    目的:探讨分析血浆儿茶酚抑素( catesta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龄的48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及观察组中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血浆catestatin、VEGF、MMP、TIMP水平,采用Logistic分析检测指标与疾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catestatin、VEGF、MMP-2、MMP-9及TIMP-1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心功能分级较高者的检测水平高于心功能较低者(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catestatin、VEGF、MMP-2、MMP-9及TIMP-1均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预测性因子(P<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浆 catestatin、VEGF、MMP 及TIMP水平升高的状态,且心功能分级越高者检测水平越高。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改变及与病情的关系

    作者:王先坤;王秉钧;李培武;晏波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改变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11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6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血清IL-6及TNF-α水平,探讨两者与病情的关系。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97.62±13.42)μg/L和(5.49±2.40)μg/L,显著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42.17±8.72)μg/L和(2.46±1.37)μg/L(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分别为(22.76±4.38)μg/L和(2.41±1.24)μg/L及(13.23±3.95)μg/L和(1.69±0.82)μg/L(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存活患者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死亡患者(P<0.05)。结论血清IL-6及TNF-α水平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病情、疗效及预后的指标。

  • 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规范化治疗方案的探讨

    作者:熊高飞;江堤;刘玉杰;朱惠明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 HL-SAP)的规范化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100例HL-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数分成两组,其中常规治疗组50例实施常规治疗,规范治疗组50例实施规范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治疗组手术治疗的人数、病死率以及复发率均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χ2=6.847、6.531、5.991,P<0.05)。结论对HL-SAP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有助于减少手术治疗的人数,降低病死率以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富

    目的:分析我院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菌株类型、分布、危险因素、基础病及治疗转归等,为以后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广东新兴县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呼吸科病房收治并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的29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分离出的前三位菌株主要为念珠菌属、曲霉菌属、卡式肺孢子菌等,分别占比例为58.3%,21.7%,5.1%。白色假丝酵母菌占念珠菌属的59.3%。前三位菌属药物敏感性,念珠菌属与曲霉菌属的敏感性依次为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及伊曲康唑,卡式肺孢子菌对所有抗真菌药不敏感。肺部基础病前三位为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及肺转移癌、支气管扩张,三者占总比例的77.6%。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包括性别、高龄(≥60岁)、抗生素联用(≥2种)、抗生素疗程≥2周、住院时间(≥4周)、应用免疫抑制剂、行气管插管及切开、机械通气及创伤性诊疗操作等。结论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是多因素造成的,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相关危险因素,积极对肺部疾病进行治疗,提高真菌染的治愈率。

  • 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许德慧;易梦秋;王晶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吉林油田总医院收治的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法治疗,PFNA组(30例)采用PNFA法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5.2±9.8) min、手术出血量为(98.1±23.2) m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11.2±10.2) min、术中出血量(221.3±28.7) mL(P<0.05)。 Harris标准评分,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66.7%,PFNA组优良率为86.7%。结论 PFNA内固定法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的优点,更适用于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 腰骶移行椎的影像学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作者:吕亚萍(综述);林薇(审校)

    腰骶移行椎的存在与否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意义重大,腰骶移行椎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早期X线片为主要诊断手段,因其仅单纯从形态学变化方面评价移行椎存在,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的应用对腰骶移行椎的发现及伴随征象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该文就腰骶移行椎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等予以综述。

  • 碎裂QRS波群变化对心肌梗死诊治价值的研究进展

    作者:童雨田;王怀新(综述);胡奉环(审校)

    碎裂QRS波( fQRS 波)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心电学指标,具有简单、用途广泛等特点。fQRS波常见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fQRS波出现和消失及动态变化对AMI的诊断、心肌灌注情况判断、直接介入治疗效果的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风险评估和预后判断等都有一定价值。

  • 心肌声学造影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作者:蒲冬玉(综述);邢艳秋(审校)

    心肌声学造影( MCE)是指注射声学造影剂后应用三维或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心肌灌注的新型诊断技术。近年来,MCE已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临床应用,成为临床上实时、安全、准确评价心肌灌注的诊断技术,广泛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评价冠状动脉介入及旁路移植手术的疗效,评价心肌存活性,鉴别冬眠及顿抑心肌,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功能等,且在心脏疾病治疗中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封浑(综述);李吕力(审校)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是一种少见却可能致死的疾病。抗凝是一线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可因此获益,但抗凝后仍有部分患者病情恶化。抗凝失败时,可考虑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静脉接触溶栓、机械溶栓、经动脉溶栓及支架植入术等方法,然而其安全性仍存在争议,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治疗标准。该文对CVST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 儿童哮喘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贺海兰(综述);谢庆玲(审校)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哮喘持续控制不佳或迁延不愈可引起哮喘患儿认知功能障碍。儿童哮喘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注意力、学习记忆力、执行功能的下降。哮喘症状反复发作引起的间歇性缺氧和睡眠障碍可能与患儿认知功能障碍有关。神经心理学、神经电生理及神经影像学的应用,为哮喘患儿认知功能评估提供了客观的量化依据。合理的抗哮喘治疗可改善临床哮喘症状,对儿童哮喘认知功能障碍有积极防治作用。

  • 胎盘植入的诊断及治疗现状研究

    作者:张宁(综述);孔祥;王志学(审校)

    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和危险性也增加,易导致产后出血、子宫穿孔、继发感染、泌尿系统损伤及瘘管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致母婴死亡。 B型超声是诊断胎盘植入的常用方法,对难以诊断的病例,磁共振成像有辅助诊断作用。目前胎盘植入的治疗策略有所改变,该文就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 胎盘植入 诊断 治疗
  • 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诊疗探讨

    作者:朱允和;张永恒;周海宁;杨波

    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 AKI)是心脏术后常见且危重的并发症之一。体外循环期间往往会发生血流动力学紊乱、低流量、灌注不足等因素使得肾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而发生AKI。随着体外循环设备日趋完善以及手术质量的提高,因体外循环灌注引起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已趋于下降,但危重患者和重大手术,如大血管手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以及多瓣膜置换等手术,因长时间体外转流和主动脉血流阻断后发生肾功能损害的概率仍然较高。尽早采取预防性保护治疗措施可明显提高心脏术后AKI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牙槽裂植骨术的研究进展与初步评价

    作者:车敏(综述);李光早(审校)

    牙槽裂植骨术是一种较理想的解决牙槽裂的方法,也是唇腭裂序列化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临床工作中一些学者对此还有一些争论。该文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如牙槽裂分类、使用不同的植骨材料的进展、影响植骨术后效果的因素、牙槽裂植骨术技术的发展、手术的时机选择、对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采用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观察。

  • 丙型肝炎病毒致癌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付囡(综述);陈茂伟(审校)

    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引起的丙型肝炎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终导致持续性肝组织损伤及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干扰素抑制HCV复制及调节免疫的作用,不仅能够稳定病情、延缓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还能预防HCV所致肝癌发生和提高肝癌术后患者的生存率。该文将针对HCV的流行趋势、及干扰素对HCV所致肝癌的防治这些问题进行综述。

  • 脑血管狭窄与分水岭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瑷琪(综述);丰宏林(审校)

    分水岭脑梗死( CWI)又称为边缘带脑梗死、交界区脑梗死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死。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其中血管狭窄性病变作为CWI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而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研究报道指出,在不同类型的CWI患者中,通过行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磁共振灌注成像等血管检查技术,均能够发现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等颅内大血管的狭窄性病变。此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亦作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参与CWI的形成。由于可以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因此CWI的预后情况通常较好。对于那些不稳定斑块或血管狭窄病变的CWI患者,及早进行血管内治疗,必要时行血管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再发风险,对改善CWI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鹏(综述);嵇武(审校)

    人体消化道存在大量细菌,肠道菌群调节着人体肠道免疫系统的成熟,其功能状态的改变与人体多种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转归密不可分,在宿主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总结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与现状,简介肠道菌群的构成以及生理功能,探讨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的之间的关系。

  • 狼疮肾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李海端(综述);李建华(审校)

    狼疮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是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近年来,随着对狼疮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肾活检的应用,狼疮肾炎的治疗已取得了可观的效果,狼疮肾炎患者的生存率已显著提高,但是由于狼疮肾炎存在复发及治疗过程中应用各种免疫抑制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狼疮肾炎的治疗仍存在挑战。该文就狼疮肾炎的药物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 小儿热性惊厥的诊治进展

    作者:张海鸥(综述);丁传刚(审校)

    热性惊厥(FS)是小儿时期为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6个月至3岁)。惊厥大多发生在发热性疾病的初期,70%的FS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但小儿FS不包括由颅内疾病引起的发热惊厥。因而,对小儿FS的诊治进行深入研究可进一步防治该病的发生、发展,进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该文就FS的病因、诊断、治疗及全面性癫痫伴FS附加症进行综述。

  • 手术中严重药物过敏反应的诊断和处理(附术中过敏性休克两例报道)

    作者:马丽;潘宁玲;马亚群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则表现为发作迅速、症状严重、可能致命。围术期过敏反应属于一个交叉学科的话题,对于其诊断与治疗均存在较大问题。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对围术期过敏反应的快速诊断方法,因此,围术期过敏反应是有待于进一步认识和重视的领域。我院手术室一日内发生两例抗生素导致的过敏性休克。现将病例发生及救治经过报道如下,并将敏反应的诊断、处理作一综述。

  • 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静(综述);燕宪亮(审校)

    百草枯是我国农村应用广泛的除草剂之一,属剧毒农药,中毒后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主要的是肺、肾损伤,早期为急性肺损伤,逐渐演变成肺纤维化。在治疗上,百草枯中毒没有特效解毒剂,治愈困难,病死率极高,目前临床上主要给予早期及时清除毒物、药物联合应用及血液净化疗法(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等治疗,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该文主要通过对百草枯的毒物代谢动力学、中毒机制及临床救治方法予以综述。

  • 椎体终板结构变化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张华峰(综述);李淳德(审校)

    营养供应障碍是椎间盘退变的原因之一。椎体终板是椎间盘营养通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的变化对椎间盘营养通路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椎体终板结构对揭示椎间盘营养供应障碍的原因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椎体终板与椎间盘营养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这方面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帮助。

  • 外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进展

    作者:朱俊杰;冯向英;李秦;尼春萍;郭明贤

    营养不良由于严重影响外科危重症患者康复,所以营养治疗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肠内营养逐渐代替肠外营养成为外科营养支持的首要途径。近年来,对于肠内营养优越性的认识、适应证、时机把握等观点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日益发挥了重要的治疗作用。然而,国内对肠内营养应用认识尚不够充分,在外科危重患者的救治中,肠外营养而非肠内营养是营养治疗的主要策略。

  • 鼻腔冲洗法在小儿常见疾病的运用进展

    作者:陈燕妮(综述);林洁(审校)

    鼻腔冲洗是一种呼吸道疾病常见的外治方法,能改善症状、清洁鼻腔、恢复鼻黏膜功能。由于该法运用有效,操作简便,对于有鼻部疾病的患儿来说,它是一种安全、易接受的治疗,故现今被广泛运用于儿科常见疾病治疗中。除了众所周知的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鼻部疾患,一线临床医师还将该法用于治疗小儿哮喘、分泌性中耳炎、支气管肺炎等疾病。该文将近年有关鼻腔冲洗在儿科临床运用治疗的相关文献,从鼻腔冲洗的作用机制、冲洗治疗的适应证等方面予以综述。

  •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鼻内镜治疗

    作者:吴素娟(综述);沈志豪(审校)

    真菌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喉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依据病理特征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临床上以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为常见,其主要治疗方法为鼻内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鼻内镜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疗效好,手术时间短,创伤较小,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为了推广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鼻内镜治疗,该文结合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就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鼻内镜治疗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常见并发症予以综述。

  • 分水岭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少越(综述);丰宏林(审校)

    分水岭脑梗死( CWS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它不同于一般的脑梗死,早期学者已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其病因、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论,现在更倾向于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导致CWSI的发生。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及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医师和学者更应重视CWSI及更深入地了解CWSI。 CWSI的病因较为复杂,新的观点认为脑血流灌注量降低及微栓子栓塞是形成CWSI的重要原因,不同病因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随之不同,需做到有针对性地治疗。

  • HDACs及HDAC3与胶质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朱晋;姜涛(综述);万虹;张玉琪(审校)

    胶质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DACs)是新发现的一系列致癌因子,在很多实体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脑胶质瘤中也不例外。其中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 HDAC3)是近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很多学者发现其在人类肿瘤中起到了致癌的作用。人们应用抑制剂减弱HDAC3的表达后,人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侵袭等能力出现明显减弱。这就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头颈癌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付立伟;张小涛;田永峰;胡清源(综述);陈欢;侯宏卫(审校)

    头颈癌的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之多,居全身肿瘤之首。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检测和风险评估手段,头颈癌患者的存活率较低,早期筛选和发现是改善患者存活率的关键。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为改善头颈癌早期诊断、分级、复发及预后评估等提供了重要手段。该文主要阐述头颈癌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并讨论目前已发现的头颈癌生物标志物,包括DNA甲基化、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细胞因子等。

  • 肉桂酸衍生物抗乳腺癌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陈丽君;李远(综述);李磊(审校)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国内外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食品和植物性原料中的肉桂酸衍生物( CADs)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具体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该文就CADs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血管生成、肿瘤微环境、肿瘤干细胞特性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胃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汝童(综述);刘铁夫(审校)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难与胃良性疾病相鉴别,致使早期胃癌漏诊率及误诊率均较高,发现时多已属中晚、期,失去佳的手术时机,严重影响预后,故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该文将从传统及新型血清肿瘤标志物、内镜检查及基因水平三个方面对胃癌的诊断进展予以综述。

  • 肿瘤干细胞与肝癌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胡志伟;马宇虹(综述);董宝珠(审校)

    肿瘤干细胞学说对肿瘤起源的传统理论提出了质疑,并已获得较多的证据支持,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肿瘤干细胞学说为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原发性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近年来研究发现,肝癌细胞中存在着一群具有特异性的肿瘤细胞,称为肝癌干细胞,其发现促使人们对原有的关于肝癌形成、发展及治疗理论进行重新审视。该文试从干细胞的概念、肿瘤干细胞学说的形成及其生物学特性、肝癌干细胞的来源及表面标志物的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 前列腺慢性炎症与前列腺癌

    作者:岳亮;郝振文(综述);马志方(审校)

    前列腺癌组织中除肿瘤细胞外还存在多种大量炎性细胞,如肥大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这些炎性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炎性细胞聚集,而大量炎性细胞聚集后也可分泌蛋白溶解酶和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可刺激前列腺癌细胞生长、血管和淋巴管生成及肿瘤的浸润转移。雄激素受体在此过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将对前列腺慢性炎症与前列腺癌的关系予以介绍。

  • 不同途径注射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占景华;石鹤坤;陈素明(综述);胡永狮(审校)

    树突状细胞( DC)是机体功能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不同的注射途径可引发机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应答,决定了T细胞在淋巴组织中的分布,从而产生不同的抗肿瘤效应。该文通过查阅DC疫苗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及瘤内注射等途径治疗肿瘤的相关文献,阐述注射后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应答、对肿瘤发展的影响及DC疫苗在机体不同部位皮内注射产生免疫功能和疼痛程度的影响。

  • 特异性溶瘤腺病毒治疗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永前(综述);王志平(审校)

    溶瘤腺病毒因能够杀伤膀胱癌细胞同时对正常组织几乎没有影响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的溶瘤腺病毒是研究热点。人们通过插入单个或多个特异性启动子构建了治疗膀胱癌的组织特异性溶瘤腺病毒来提高其靶向性、特异性和安全性。现就特异性启动子调控溶瘤腺病毒治疗膀胱癌的原理、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 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中NPHS2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覃幼玲(综述);林栩(审校)

    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病情复杂,临床治疗相当棘手,大部分将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故对该疾病发病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对临床基因筛查、诊断、治疗等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足细胞突变基因NPHS2可能在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PHS2基因突变可导致肾小球足细胞裂孔隔膜结构破坏,足细胞裂隙膜蛋白( podocin)等足细胞相关蛋白表达异常,引起大量蛋白尿,终发展至终末期肾病。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治疗进展

    作者:韦晓(综述);尹瑞兴(审校)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而抗栓药物治疗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病死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及致残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抗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药。其中抗血小板药有阿司匹林、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拮抗剂等;抗凝药有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Ⅹa因子抑制药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等。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非血运重建治疗进展

    作者:董硕(综述);黄莺(审校);马依彤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目前仍然是内科疾病中急危重症之一。尽管近年来各种预防及治疗措施的不断改进使得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下降,但该类患者一旦发病仍面临较高的复发率及病死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手术治疗ACS的效果优良,但并非所有ACS患者都能实施手术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出于各种原因只能通过药物保守治疗。该文就ACS患者非血运重建治疗,即单纯药物治疗的进展予以综述。

  • 《医学综述》2014年第20卷总目次

    作者:

    关键词: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