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内皮功能异常与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新认识

    作者:胡慧英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组以肺血管阻力持续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PAH的发生、发展涉及肺动脉内皮功能异常,一氧化氮、依前列醇、内皮素1等分泌失衡,炎症发生,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重构,以及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基因突变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现从这几方面的新观点进行综述,相信这些研究将为更新的靶向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 5α-还原酶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潘继升

    5α-还原酶是雄激素代谢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酶,此酶可将睾酮转化为活性更强的二氢睾酮,在体内广泛参与雄激素的代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该酶的缺陷可以导致局部组织或周身雄激素水平的异常,从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痤疮、雄激素源性脱发、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性假两性畸形等.对该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乳酸杆菌及其体外表达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作者:王青元;周颖

    乳酸杆菌是人体中重要的益生菌,被公认为食品级的微生物,在疾病预防、治疗、抗衰老和抗肿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乳酸杆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因治疗、功能蛋白表达及作为新型疫苗载体等方面.以乳酸杆菌为载体的疫苗主要有避孕疫苗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等,工程化改造的乳酸杆菌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 表观遗传学与临床肾病

    作者:蔡旭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变化,表型却发生可遗传改变的一门不同于遗传学的学科,其异常可能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慢性肾脏疾病受到遗传因素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双重影响.在一些临床肾脏疾病中,特别是一些特定基因的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异常可影响该基因的表达与失活,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通过对表观遗传学与临床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可为进一步认识和治疗某些临床肾脏疾病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作者:汤翠菊;田有勇

    将体细胞或成体干细胞重编程转变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技术是近年来再生医学领域的重大进展.它是通过人工方法将适当的外源性转录因子导入体细胞或成体干细胞,使体细胞或成体干细胞转化为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和定向分化能力、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一类"人造干细胞".来源于特定患者体细胞的iPSCs为医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并有可能为损伤修复的替代治疗提供细胞来源.现重点讨论iPSCs在重编程过程中新研究进展并概述了iPSCs的临床应用前景.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T淋巴细胞损伤

    作者:王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是具有包膜的正链RNA病毒,以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CD4 +T淋巴细胞为感染和攻击目标,通过损伤细胞膜、干扰细胞自身蛋白合成直接杀伤CD4 +T细胞,诱导感染细胞生成某些细胞因子间接杀伤CD4 +T细胞,gp120与CD4分子交联,诱导CD4 +T细胞凋亡.在HIV感染及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下,T淋巴细胞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和清除病毒感染的细胞;分化为调节性T细胞,发挥免疫抑制功能,防止免疫过激;分化为记忆性T细胞,介导再次免疫应答.

  • 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胰岛β细胞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禹亚彬;储建;章世海

    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MSC与胚胎干细胞相比,具有免疫调节优势,并且没有伦理学和免疫排斥问题,也不会导致肿瘤产生.MSC在体外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脂肪、骨、软骨、肌肉、神经、肝脏、心肌等多种组织,同样它也可以成为胰岛β细胞理想的来源.MSC体外分化为胰岛β细胞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细胞间接触、葡萄糖浓度、pH、细胞因子、基因等.

  • 利钠肽系统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军华

    利钠肽系统主要包括ANP、BNP、CNP及其受体NPRA、NPRB、NPRC,利钠肽通过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一系列生理作用如利钠、利尿、扩张血管而起降压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改变某一利钠肽或利钠肽受体成分表达,血压将出现不同程度改变(升高或下降);注射利钠肽可使血压下降.利钠肽系统在高血压诊治方面有可能在临床上受到日益重视.

  • 暴发性心肌炎的治疗进展

    作者:郑慧芬

    暴发性心肌炎(FM)是临床急症,进展迅速,常很快出现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脏骤停表现.但该病具有自限性,如患者能度过急性期常预后良好.FM的常用治疗措施包括一般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抑制治疗及机械循环支持治疗.了解FM的治疗进展对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期、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 乙醇与肺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世彬

    慢性酗酒可以引起多器官和系统的功能障碍.近年来,乙醇性肺损害逐步被重视,乙醇的代谢特点及挥发性使呼吸道上皮处于高乙醇浓度下.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可以造成呼吸道和肺组织发生相应的变化,包括呼吸道的防御机制及肺功能,导致一系列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病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 脑电双频指数联合靶控输注在ICU的应用

    作者:牛思萌

    多种因素(疾病本身、麻醉、手术、治疗环境、治疗手段等)可导致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出现不适或躁动,从而影响治疗及恢复.对ICU患者实施有效的镇静成为临床上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脑电双频指数及靶控输注在ICU的临床应用为解决镇静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镇静水平过深或过浅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尝试和手段.现综述脑电双频指数及靶控输注在ICU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 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进展

    作者:王翠红

    对于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及各种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尤其是危重的住院患儿,侵袭性真菌感染逐年增多,病死率很高.所以应该重视感染的高危因素,尽早作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扫描),并且结合各种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检测:标本的直接镜检,真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血清抗原测定(如1,3-β-D-葡聚糖、曲霉半乳甘露聚糖、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等),综合分析,早期诊断.针对感染的不同部位和种属,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预防性治疗、经验性治疗及目标性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

  •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静

    心力衰竭(CHF)是儿科常见急症,常危及生命.目前研究认为系统炎性反应是CHF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各种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可以影响心肌细胞的收缩性,并诱导心肌细胞的纤维化.各种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的大量产生可进一步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心肌重塑.利钠肽类激素的激活是CHF的代偿因素,所以CHF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 未破裂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研究

    作者:谢桂珍

    异位妊娠(EP)是女性常见的病理妊娠,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殖功能.对EP的早期诊断可以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殖功能的影响及避免严重的并发症.B型超声检查及妊娠相关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是主要的早期诊断手段,近年来很多学者为此进行了较多的临床研究及探索.现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Forsus矫治器临床应用的研究

    作者:张瑾

    Forsus矫治器是一种新型的引导下颌前伸的固定型功能矫治器,对安式Ⅱ类错牙 合有很好的矫治效果.该装置可与固定矫治器联合应用,不依赖患者合作,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对上下颌骨均产生作用,主要是抑制上颌生长,有效地促进下颌骨的适应性改建,促进下颌骨在垂直和矢状方向的生长发育,对下颌后缩的安式Ⅱ类错牙 合畸形患者的矫治效果尤为明显.现就Forsus矫治器在临床上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 冠状动脉钙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程度较冠状动脉狭窄对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更高,冠状动脉钙化(CAC)可以定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因此,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相比,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一个独立的预测因素.现就CA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CAC的测定与影响因素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 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治研究进展

    作者:李娟

    亚急性甲状腺炎在甲状腺疾病中发病率为0.5% ~2.0%,典型表现为甲状腺疼痛,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促甲状腺素水平降低、甲状腺摄碘率降低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等.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超声、CT、甲状腺体外显像等影像学检查可为临床确诊进一步提供依据,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可确诊.目前治疗上主要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必要时甲状腺激素治疗.

  •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赵满芝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与铜代谢障碍有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儿童及青少年发病者较常见.WD的致病基因(ATP7B)位于染色体13q14.3,突变致使铜转运体功能缺陷,使得胆系排铜障碍致使铜在体内的各个器官堆积,从而出现一系列的酮中毒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肝脏和大脑.WD是少有的可用药物治疗的遗传病,但未经合理的治疗后果往往是致命性的.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终可能使患者错过了好的治疗时机以及适宜的治疗方法,故在此总结国内及国外的相关研究进展.

  •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作者:邹默;邓璐;张赫男

    汉坦病毒主要引起两种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前者在我国流行广泛.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特征是发热、出血、肾脏损伤,但它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也没有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特异性的治疗药物.了解汉坦病毒干扰正常细胞功能、激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机制有助于今后特异性治疗方法和疫苗的研发.

  • 广西壮族地区地中海贫血干预研究进展

    作者:李颖丰

    广西壮族地区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区,重型地中海贫血是广西壮族地区主要出生缺陷之一,已成为目前广西壮族地区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该病目前缺少有效治疗方法,因而,大力宣传预防知识,让人们认识到其危害性,广泛实施婚前、产前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产前诊断,及早让妊娠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孕妇终止妊娠,是降低出生缺陷的有效干预措施.

  • 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杨荣文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不仅有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其认知功能障碍也很突出,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就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损害的机制,PD患者在视空间、执行功能、记忆、语言等认知方面损害的主要表现,P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评定量表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 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顾剑玲;王婷;马薇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患者随机分成布地奈德治疗组和甲泼尼龙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分级及临床有效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肺功能指标及呼吸困难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分级和临床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延缓肺功能的下降.

  • 三维CT扫描颅骨凹陷粉碎型骨折96例诊治体会

    作者:张国栋;刘维田;黄春刚;郑建辉;周晋;常久魁

    目的 探讨三维CT扫描对颅骨凹陷性粉碎型骨折诊断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96例颅骨凹陷粉碎型骨折患者,根据三维CT扫描资料,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9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87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其中29例先行颅骨碎骨片清除术,术后4 ~6个月择期行颅骨修补术.58例患者行一次性手术治疗.结论 三维CT扫描对颅骨凹陷粉碎型骨折患者诊断及治疗方法提供了确切的依据,患者可得到较好的疗效.

  • 慢性中耳炎及慢性鼻窦炎分泌物培养分析

    作者:付健

    目的 研究天津滨海新区地区中耳炎及鼻窦炎分泌物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分别对98例鼻部,162例耳部黏性及脓性分泌物培养并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株,耳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3株.鼻部以表皮及溶血性链球菌为主,不同细菌有各自的敏感药物谱.耳部对两者敏感性高的为环丙沙星、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西丁等,鼻部多为头孢哌酮、夫西地酸钠、头孢地嗪、万古霉素等.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现为滨海新区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而鼻部则以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性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用药,准确有效地治疗.

  • 莪术醇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海燕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生物学行为,也是恶性肿瘤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故也成为当今世界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均有过度表达,MMP-2的过度表达及其活性调节的研究,有助于对肿瘤患者及早发现和治疗.现就莪术醇、MMP-2与一些恶性肿瘤的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核因子κB在HBV相关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春霞

    目前大量的研究证明,HBV感染是引起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核因子κB(NF-κB)的发现,在炎症和肿瘤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HBV通过自身直接或者间接引起NF-κB的激活,NF-κB又作用于致癌因子,从而引发肿瘤.但这种相互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级联放大的负反馈.NF-κB不仅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还与化疗药物耐药有关,NF-κB在HBV感染引起的肝癌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 靶向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新进展

    作者:唐焱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辅助进行化疗和放疗,但是这些治疗方法都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有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因子受体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及其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也有了很大进展.因此,分子靶向药物导向治疗有望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手段.

  • 125I粒子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新进展

    作者:靳文帝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等.近年来,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因其在控制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有独特的优越性,大量应用于临床,尤其是肝癌、胰腺癌、低位直肠癌等恶性肿瘤,在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 胃癌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伟;邢伟

    胃癌是我国目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微转移是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发生发展中播散在血循环、淋巴管、骨髓以及各组织器官的微小肿瘤转移灶.已发现微转移与各种恶性肿瘤的预后有关.目前对胃癌微转移的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寻找不同的检测方法、途径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以发现早期诊断胃癌的新思路,从而为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提供可能.

  • 大肠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周东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但疗效欠佳;基因治疗因其效果佳,不良反应小,现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大肠癌基因治疗的方法包括基因修正或基因置换、基因免疫治疗、RNA 干扰技术等.选择肿瘤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和靶点,提高基因治疗的安全性、靶向性、高效性和可调控性,是目前大肠癌基因治疗需要解决的问题.

  • CD40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玉龙

    CD40 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与其配体CD40 L结合,参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而且还可起到直接的治疗作用.CD40 在胃癌患者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相关,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CD40 信号的激发能增加胃癌细胞株对化疗的敏感性,甚至促进其凋亡.鉴于此,人们基于CD40 的肿瘤疫苗、单克隆抗体、小分子化合物等胃癌生物治疗手段开展了广泛研究.

    关键词: CD40 胃肿瘤 生物治疗
  • DNA甲基化与结直肠癌

    作者:文玉

    DNA甲基化是肿瘤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是一种在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常见的复制后修饰,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同时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DNA甲基化成为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一些甲基化事件可望成为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重要分子靶标,因此对结直肠癌DNA甲基化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结直肠癌的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就结直肠癌中的DNA甲基化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

    作者:董春花;李永东;刘丹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至11月收治的AMI患者60例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值分为两组,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试验组)36例(血糖≥7.0 mmol/L),AMI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对照组)24例(血糖<7.0 mmol/L),在发病后24 h行血浆BNP浓度检测.结果 发病后24 h血浆BNP水平在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明显高于AMI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671.87±631.71) ng/L vs (299.53±455.67) ng/L,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以判断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病情危重程度.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作者:刘文英;芝敏;马耘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CBP治疗的32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48、72 h血生化、血气分析、血压、呼吸、心率、氧合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的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显效27例,有效4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6.8%,CBP治疗后31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水肿明显消退、肺部湿啰音明显减少,血压偏高者有所下降,所有患者治疗后24、48、72 h心率、呼吸、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血尿素氮、血肌酐及水电酸碱失衡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BP技术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ATP-红外生物效应技术用于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宋志琴;王蔼明

    目的 探讨ATP-红外生物效应技术无创性治疗宫颈糜烂伴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妇科门诊有宫颈炎要求治疗的216例患者,其中106例患者行微波治疗(对照组),另110例于行ATP-红外生物效应治疗(观察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宫颈糜烂的愈合情况,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10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缓解,有效率为100%;宫颈轻、中、重度糜烂治愈率分别为100.00%、92.86%、90.32%;宫颈单纯型、颗粒型、乳头型糜烂治愈率分别为100.00%、98.00%、83.33%;不同程度的宫颈肥大均恢复正常.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TP-红外生物效应治疗慢性宫颈炎具有无创、无痛、无并发症等特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尤其适用于未生育患者.

  • 口腔唾液幽门螺杆菌测试板的临床筛查价值研究

    作者:张晶;徐樨巍;丁召路;于飞鸿;王国丽

    目的 探讨唾液幽门螺杆菌(HpS)测试板检测Hp感染的临床筛查价值.方法 对150例临床有消化系统症状的患儿同时行HpS检测和胃镜下胃黏膜组织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并对两者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50例患儿中HPS检出阳性65例(43.33%),胃镜RUT检出阳性41例(27.33%),阳性符合率(敏感性)为85.37%,阴性符合率(特异性)为72.48%;阳性预测值为53.85%,阴性预测值为92.94%.结论 HPS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无创、准确等优点,是临床筛查Hp感染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

  • 缺血修饰白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艾阳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常见且病死率较高的心血管急症.传统的血液中生化标志物在对ACS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等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局限.作为新兴的血液中生化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应用于ACS测定心肌损伤及危险分层.现对IMA的概述、形成、生物学特性及其与ACS的关系(包括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 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艳梅;王乃辉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以严重的健康损害为特征.该病主要内分泌紊乱为高雄激素与胰岛素抵抗,伴有不同程度的生殖和代谢异常,这皆由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炎症学说是当今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因此,对PCOS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有利于发展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 中老年男性血清睾酮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作者:康冬梅

    目前大量关于代谢综合征(MS)与男性血清睾酮水平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表明,中老年男性血清睾酮水平与M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男性血清睾酮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而MS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人体的血糖升高或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是MS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现就近年来关于男性睾酮水平变化与这些危险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PCR技术在呼吸道病毒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石晶

    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在病毒监测中的作用随着其自身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它从初的RT-PCR到与其他各项新兴技术相结合,逐渐发展成实时荧光定量RT-PCR、多重RT-PCR、多重实时荧光RT-PCR、多重PCR技术为基础的反式线点杂交、环介导的反转录等温扩增、反转录为基础的电喷雾电离质谱技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等各项技术.现对这几项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优点与不足予以综述.

  • LunX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检测意义

    作者:郝颖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高病死率多源于其转移与复发,如能在疾病早期通过临床检验明确诊断,有望改变NSCLC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免疫组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分别从分子生物水平、基因水平来研究与NSCLC关系密切的分子学标志物.其中肺组织特异性X蛋白(LunX)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检测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现对LunX与NSCLC的微转移、病理分型、分期、治疗模式及预后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液基细胞学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玉娟

    液基细胞学检测(LCT)是在传统细胞涂片的基础上,从标本收集、保存、制片、染色到诊断等各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已成功应用于宫颈细胞学诊断.用于肺癌的细胞学诊断报道并不多,液基细胞学可以检测肺癌患者不同标本(包括脱落细胞学、黏膜刷检细胞学、肺泡灌洗和针吸细胞学等)的敏感度和符合率,现就LCT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予以综述.

  • DNA定量细胞学与液基细胞学联合检测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卫华

    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细胞学技术的不足,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的检出率.DNA作为遗传物质,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是细胞恶变的分子基础,通过细胞核内DNA水平的测定,能了解正常细胞周期变化及发现恶性增殖的肿瘤细胞.液基细胞学技术结合应用DNA倍体定量分析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有更高的预测价值,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及降低患病率提供理论依据.

  • 甲基安非它明定量检测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峰;张武;宋联焕;朱建华

    近年来,甲基安非它明滥用越来越明显,在法医、竞技体育、临床相关领域,检测人类机体中甲基安非它明的含量成为越来越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相应的定量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地得到研究和优化.现综述人体甲基安非它明的定量检测技术进展,主要介绍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与质谱结合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介绍了毛细管电泳,电极传感器电化学检测甲基安非它明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比较各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机制基础上,还对其在不同样品中的检测条件、检测的精确性和灵敏度进行详细介绍.在各种检测甲基安非它明的方法中,电极传感器检测方法将会发展为实时、简便、微型化和智能化的定量检测分析技术.

  • 微栓子监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现状

    作者:刘鑫爱

    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微栓子发病机制已得到广泛研究,而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行微栓子监测也得到了一定的临床及科研支持.现从微栓子监测的应用基础、诊断标准及条件、微栓子与脑梗死亚型的相关性、临床药物的疗效评价、脑缺血事件复发的预测等方面对微栓子监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总结.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