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自噬与脂质沉积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燕

    自噬是真核细胞内一种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器降解途径,在非脂肪组织,激活自噬可保护组织免于脂质沉积的损伤,在脂肪组织,抑制自噬可阻止肥胖的发展.自噬参与细胞脂质沉积的调节,与脂肪肝、2型糖尿病(T2DM)、代谢综合征(MS)等脂质沉积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现就自噬与脂质沉积的关系予以综述.

  • 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园园

    肝纤维化是对慢性肝损伤的一种可逆修复反应.肝纤维化的特征性改变是肝激活脏内的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肝星形细胞的激活被认为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它的激活受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内信号调节系统的调节.氧化应激相关的分子能调节组织和细胞事件,促进肝纤维化的进展.

  •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石磊

    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传染病之一.结核分枝杆菌抗原遗传背景较复杂,且个体差异较大,应用单一抗原和单一的诊断方法无法对结核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了一些新的结核分枝杆菌菌属抗原和特异性抗原,并逐渐完善了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现就这些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结核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异体输血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峰

    临床输血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支持手段之一.输血对肿瘤患者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可纠正患者的贫血状况,提高血氧含量;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受者免疫抑制,导致肿瘤复发和术后感染.其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作用机制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在此就输血与肿瘤预后、输血与肿瘤免疫、肿瘤患者的输血等相关问题予以综述.

    关键词: 异体输血 肿瘤 免疫
  • 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巨噬细胞分化

    作者:马兴义;王海鸥

    动脉粥样硬化(AS)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将成为老龄化社会主要的卫生和社会经济问题.近文献报道,AS的发生、发展与分化的不同巨噬细胞亚型相关.理解巨噬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不同亚型巨噬细胞在AS过程中的功能,可能对寻找新的治疗方案,限制AS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治疗骨缺损研究进展

    作者:许锋

    因创伤、肿瘤切除等原因造成的骨缺损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自体骨移植或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仍然是临床上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目前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结合骨组织工程的方法治疗修复骨缺损是新的研究热点.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结合人工合成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和自体组织移植是新的研究解决方法,并取得一定的骨缺损修复效果.

  • 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作者:刘文广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医院内感染条件致病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日趋严重.目前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为: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点结构,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作用;主动泵出系统使药物排出细菌体外.有关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现就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转化生长因子β在心室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中的作用

    作者:付明鹏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组细胞外分泌型信号多肽.TGF-β信号主要通过膜上的受体和膜内Smad分子进行转导.近研究证实,TGF-β与心室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密切相关.TGF-β对心室结构重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心肌细胞肥大,同时使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和阻碍基质的降解而导致组织纤维化改变.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TGF-β可能通过调节肌浆网钙容量及其发生改变的频率和幅度从而减慢一过性Ca2+流到达峰值的时间和衰减的速度等途径影响心室电重构.

  • 凝血和纤溶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

    作者:张霖

    纤维蛋白原为重要的凝血因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导致高凝状态,诱发血管疾病造成缺血性损伤.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是血浆纤溶活性的主要决定因素.异常升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阻碍纤维蛋白分解,从而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导致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参与多种代谢性疾病血栓前状态的形成,造成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纤维蛋白原不仅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与冠心病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昌怡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抗肿瘤治疗中重要的分子靶点,两类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anti-EGFR)药物:单克隆抗体及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但其原发和继发耐药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肿瘤对anti-EGFR药物耐药的可能机制包括:EGFR、K-ras、Braf突变;配体的自分泌或旁分泌;原癌基因MET扩增;下游通路持续活化;激活替代通路;肿瘤诱导不依赖于EGFR活化的血管生成等.

  • 手性药物体外代谢的研究方法

    作者:王彬;杨雷琼

    手性药物体外代谢的研究是通过建立体外代谢模型对手性药物的代谢行为进行评价.随着大量手性药物的开发,出现了多种与体外代谢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来评价对映体之间的分子以及代谢动力学方面的差异,从而选择出对映体.现对已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从而提供更系统化的手性药物的评选方法,更快速有效地为手性药物提供技术支持.

  • 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与糖尿病心肌纤维化

    作者:张晓敏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细胞外基质重要的调节因子,也是目前已知的与组织纤维化关系密切的细胞因子,它通过Smad信号途径、蛋白激酶C途径、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发挥生物学作用.近年研究发现,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与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深入研究有助于为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现就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与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关系进行综述.

  • 松果腺褪黑素及其受体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堵吉

    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在生物钟、生殖、免疫、抗氧化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褪黑素及其受体通过其主要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挥全线抑制作用.在不同年龄段抑制程度可能有所差别,其可能机制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随年龄改变,对褪黑素的反应亦发生变化.研究褪黑素及其受体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其在生物、医学、社会不同领域的优势.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静

    幽门螺杆菌(Hp)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疾病致病菌,Hp感染是导致多种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Hp感染与某些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与Hp感染存在密切关系,Hp感染可导致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临床上控制Hp感染对预防和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重要意义.

  • 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并发症的研究

    作者:刘二涛

    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通过保留股骨近端骨量从而恢复髋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关节的稳定性,为年轻及活动量大的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治疗方案.与此同时,这一手术方案存在其特有的并发症,如股骨颈骨折、假体松动,特别是假体置换术后产生大量的金属离子使机体内血液尿液中金属离子水平升高,从而可能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现就金属对金属全髋假体置换术后出现的特有并发症及其对机体的影响进行综述.

  • 无创检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亭亭

    近年来,通过简便易行、无创、低成本的检测方法检测动脉硬化的程度,以评定动脉系统的功能来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预后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测定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无创评估动脉僵硬度的方法,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评估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靶器官保护情况.

  • 手足口病的皮疹及鉴别

    作者:金露

    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早诊断、早治疗对减少该病的传播有重要意义.目前该病的诊断往往根据临床表现,主要是皮疹就可以确诊,但对于一些散发病例,特别是有口腔黏膜水疱性病变,而其他症状不明显的疾病来说,往往容易误诊,因此对该病的鉴别很重要.手足口病以发热、皮肤黏膜疹为主要表现,而皮疹的好发部位为四肢关节的伸侧,这是与其他出疹性疾病所不同的显著之处,临床上应提高认识,避免误诊.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皮疹 鉴别
  • T波电交替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作者:高翔

    T波电交替(TWA)是指在规则的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T波振幅、形态极性的逐搏交替变化.目前大量研究认为,TWA是预测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有力预测指标,作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高危患者危险分层的依据之一,已写入2008年<心脏性猝死的无创性危险分层共识>.现结合文献对TWA的发展历史、机制、检测方法、研究现状、适应证及临床意义予以综述.

  •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治进展

    作者:王浩;WANG Hao

    肺动脉高压是以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导致肺血管重塑,终引起右心室肥厚及衰竭,患者死亡的恶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是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和药物学的发展,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及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 胆管结石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钊;王雪磊;储建

    胆石病是普外科常见疾病,按胆结石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一期手术治疗可选择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等不同的手术方式,但术后结石可能复发,这将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经济上的双重伤害.胆管结石复发和以下因素有关:胆汁成分异常;胆管感染;胆管动力学异常;前期手术方式的选择;饮食因素;免疫因素等.了解胆管复发与残留结石的形成相关因素对于此类结石的预防和再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 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佳兴

    腰椎间盘突出是导致下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仍有部分患者受到腰腿痛的困扰,然而对本病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相关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机制的研究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受多因素、多环节的影响,其发病主要与腰椎间盘退变、机械损伤、免疫损伤、炎性刺激等几方面因素的作用有关.现就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阿尔茨海默病流行病学和相关基因研究现状

    作者:林允信

    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病因是脑细胞丢失或凋亡引起脑组织神经元减少.大多数AD患者发生在60岁以上,其发病率正在逐渐增高.AD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与该病相关的重要基因包括凝聚素基因、磷脂酰肌醇结合网格蛋白组装蛋白、补体成分(3b/4b)受体1、载脂蛋白E等.目前对AD尚无有效的治疗,神经干细胞移植或许是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现就近年来AD流行病学和相关基因现状予以综述.

  • 爆震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鹏晖

    爆震性耳聋(ED)是常见的一种职业病,其发生机制主要为强噪声引起的机械力,以及其对耳蜗细胞代谢和血流影响,造成听觉器官的急性损伤,从而引起耳鸣、耳聋、耳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噪声强度、频谱和暴露时间均对损伤的程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ED与年龄、耳病因素以及有无防护措施也密切相关.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不同个体对强噪声的敏感性亦有差别,于是,对ED病因的研究逐步深入到了基因水平,越来越多的基因被发现与ED的易感性相关,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为ED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镁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解焕鑫

    近年来,镁金属由于自身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特性得到了骨科领域的广泛关注,目前的研究通过各种方法改变镁的生物学特性,治愈后不需再次手术取出,而且具有价格低廉等优点,逐渐得到了医学工作者的关注.研究包括镁合金的制备,多孔镁金属的研制,镁的表面改性,镁离子的表面灌注技术等,在此评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但镁作为生物医用植入材料还有很大的潜力需要进一步研究.

  • 高龄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

    作者:李京宴

    高龄老年高血压是高血压人群中更为特殊的人群,其临床特点鲜明:血压变异性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脉压增大明显等,伴发危险因素及并发症多,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高,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治疗也具有特殊性,用药复杂,治疗共识有待深入研究,从而提高降压治疗质量,防范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疗进展

    作者:王刚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我国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近年来随着国内HBV疫苗接种的开展,HBV-GN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仍是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确诊多依赖穿刺活检,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尚需慎重并有待进一步明确,中医药的疗效还需更多高水平的临床试验予以证实.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治疗新进展

    作者:卞斌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程较长,对髋关节功能影响较大,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发现不及时,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则非常不理想,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使得髋关节功能得到改善,随着研究的多样化,对于该疾病的手术治疗方式也是层出不穷.现对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解剖学及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永忠

    随着交通事故和运动损伤的增多,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ACL损伤可引起膝关节疼痛、关节不稳、继发关节软骨损伤,导致关节退变甚至关节功能丧失.ACL断裂必须通过重建手术才能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以及运动功能.精确的股骨隧道建立是膝关节ACL手术成功的关键.ACL股骨止点的解剖学与关节镜下定位方法成为ACL重建的热点.

  • 739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分析

    作者:陈雪;唐泓波;胡大清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为医院管理者和医师压缩术前住院天数、控制住院总费用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某心脏病医院739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总费用,并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式、不同年龄组、不同瓣膜、不同性别患者等的差异.结果 本组739例平均住院(22.5±8.8)d,瓣膜成形术患者住院时间短为(19.1±6.7)d,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住院时间长为(35.1±17.1)d;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住院总费用为(6.35±4.22)万元,进口瓣置换明显比国产瓣置换费用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总费用高是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和大血管+瓣膜置换;不同性别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较高,以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和瓣膜置换+大血管更明显;年龄对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有影响.

  • 低蛋白饮食加α酮酸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黎明;徐琴君

    目的 探讨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酮酸治疗慢性肾脏病(CKD)Ⅲ ~Ⅳ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CKD Ⅲ ~Ⅳ期患者(非透析治疗)101例,其中4例因病情加重退出实验,至实验结束时为97例,所有患者给予低蛋白饮食,控制蛋白摄入量为0.6 g/(kg·d),再加以复方α酮酸治疗.随访12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肾功能和白蛋白,并以MDRD法测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97例CKD患者治疗前后肌酐、尿素、白蛋白、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 Ⅲ ~Ⅳ期患者予以低蛋白饮食加α酮酸治疗,可防止必需氨基酸缺乏和改善代谢紊乱,且复方α酮酸可能在本质上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发挥有效延缓CKD进展的作用.

  •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谷维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作者:杨华;岳庆丽;孙红梅;周国强;常雅琴;刘纪强;刘芳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谷维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250 mL,丹参酮ⅡA磺酸钠6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谷维素20 mg,每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0%和76.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83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54%和7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996,P<0.05).结论 丹参酮ⅡA联合谷维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肾囊肿不同手术治疗方法比较分析

    作者:李展翔

    目的 分析比较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开放性去顶减压术和穿刺硬化术治疗肾囊肿的优点和缺点.方法 选取147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腹腔镜去顶减压术116例,开放性去顶减压术18例,穿刺硬化术13例)的临床资料,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三种手术方法的特点.结果 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和开放性去顶减压术后复发率明显小于穿刺硬化术(P<0.01);开放性去顶减压术在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劣势(P<0.01);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和开放性去顶减压术费用远远超出穿刺硬化术.结论 三种治疗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手术费用、住院时间、复发率等方面各有优缺点.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6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爱银;张勇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LM)的技术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切除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方法及疗效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0 ~140 min,平均(68.41±38.20)min,术中出血量20 ~130 mL,平均(49.2±31.6)mL,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肌壁间肌瘤较浆膜下肌瘤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单个肌瘤直径>4 cm较<4 cm者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是子宫肌瘤理想的手术方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68例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王彦成

    目的 分析研究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脱水、护脑、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葛根素250 mL静脉滴注,10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第10天进行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检测,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葛根素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发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且疗效显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2型糖尿病甲状腺激素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薛冀苏;幸思忠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住院的T2DM患者52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受试者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总量(TT3)、甲状腺素总量(TT4)、游离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空腹血糖以及血脂水平,并对影响T2DM甲状腺激素水平的高危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TT3、TT4、FT3、FT4、TS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空腹血糖水平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单因素分析获得的高危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和三酰甘油脂蛋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T2DM甲状腺激素的高危因素.结论 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对T2DM评估和控制病情以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NCOR1与泌尿系统肿瘤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夏烨

    泌尿系统肿瘤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核受体共抑制(NCOR1)基因是近些年在肿瘤研究中发现的一个新的致癌基因.NCOR1基因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相关,它在调节各种核受体以及染色体重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与膀胱癌及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的敏感性密切相关.在此主要以膀胱癌和前列腺癌为切入点探讨NCOR1基因的功能及其与泌尿生殖肿瘤发生的关系.

  • SDF-1/CXCR4生物学轴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欧阳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4广泛表达在多种组织和器官上,SDF-1/CXCR4轴可在多方面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影响机体对肿瘤的清除;调控免疫细胞对肿瘤浸润;调节肿瘤血管新生;影响肿瘤浸润、转移.其作用已在宫颈癌及多种肿瘤中被研究证实,对其的研究可能为肿瘤防治找到新的突破口.

  •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进展

    作者:孙会荣;李加美;田相国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起源于胺前体摄取与脱羧酶细胞,胃肠道是NEN常见的发病部位.其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差异很大,多数患者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及内镜和介入治疗等.另外,一些新的靶向药物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和预后,国内外学者尚缺乏统一认识.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

    作者:黄珏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是不同形式的胃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持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炎症可引起黏膜上皮反复的退化和再生,从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起了一个引导作用,现就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予以综述.

  • 缺氧诱导因子1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益文

    低氧微环境是实体肿瘤共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影响着肿瘤的进展和预后.缺氧诱导因子(HIF-1)在实体肿瘤中呈普遍高表达,肿瘤细胞在HIF-1的转录调控下适应低氧环境.HIF-1通过激活靶基因使其在肿瘤发展、侵袭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导致肿瘤常规治疗预后较差.因此,研究HIF-1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现就HIF-1的概况、靶基因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能量代谢、侵袭转移、生存增生和凋亡关系予以综述.

  • 表观遗传学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娜

    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改变,如DNA甲基化.表观遗传可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影响正常的基因表型,与包括糖尿病在内的许多人类疾病患病相关.此外,MicroRNA(miRNA)作为单链的18 ~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使本已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系统更为错综复杂.通过探讨基因表达两个关键的后续过程:DNA甲基化和miRNA表达,进一步阐述表观遗传学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相关性.

  • 慢性乙型肝炎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芳芳

    已有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与糖尿病密切相关,可引起血糖异常,甚至诱发糖尿病,其发生机制与胰岛素抵抗、肝功能受损、肝脂肪变、乙型肝炎病毒在胰腺复制、胰腺损伤及自身免疫反应、干扰素的应用等相关.反之,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亦可加速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纤维化及肝癌.现就慢性乙型肝炎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作者:桂瑞

    沙利度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谷氨酸衍生物,曾因罕见的"海豹肢症"事件,被作为一种毒性药物被迫退出国际市场.近来,沙利度胺已经被证实有镇静、抗炎、免疫调节、抗血管生成作用,被创新性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伯克肉样瘤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疾病.总结沙利度胺临床上应用的新进展,必将为进一步探讨沙利度胺的临床疗效提供新的证据.

  • 小白菊提取物的药理作用

    作者:韩琨景;丁杨;杨万山

    小白菊主要含倍半萜内酯类、黃酮类等成分,小白菊的地上部分为小白菊内酯、木香烯内酯等倍半萜内酯类,现有大量研究证实其中的小白菊内酯具有抗炎、抗肿瘤、治偏头痛等特性.另外,在小白菊的叶、花、种子中都含有黄酮类成分,经研究发现小白菊内酯和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都是相当广泛的,并且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它们的药理作用还在不断地扩大中.

  • 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者:张燕婷

    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以肺小动脉痉挛、内膜增生与重构为主要特征,终导致肺循环阻力进行性增加右心功能衰竭、功能严重受损甚至死亡的疾病.它具有药物治疗效果和预后差的特点.近年来,PH在单一药物治疗上虽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单一药物治疗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局限性.联合药物治疗则可以发挥药物间的协同效应,降低单个药物的不良反应.

  • 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融合蛋白联合柳氮磺吡啶对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诱导与维持治疗初步探讨

    作者:左正才;王贵红;陆带果;吴迪;李雪玲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受体融合蛋白联合柳氮磺吡啶对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其疗程和维持治疗的方法.方法 采用临床开放性研究,对42例首诊或规范治疗3个月仍处于活动期的AS患者给予TNF-α受体融合蛋白与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评价指标为2、8、16、24周达到AS疗效评价标准20、50、70(ASAS20)的患者百分比.结果 42例患者治疗后评价指标均较基线改善,24周达到ASAS20、ASAS50、ASAS70改善的患者分别为95.2%、78.6%、64.3%.急性期血中反应物水平在2周即出现明显改善(P<0.01).结论 TNF-α受体融合蛋白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活动性AS,2周即可改善AS患者的症状、体征及AS患者的功能和活动范围,而这些改善在24周的疗程内均处于稳定的上升趋势.

  • 化肝汤1号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症状及肝功能改变

    作者:郝彦开;贾军峰;杨玉巧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配伍治疗肝纤维化时对患者主、次症状改变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采用自制方剂化肝汤1号(醋鳖甲、黄芩、柴胡、赤芍等),对照组1采用凯西莱治疗,对照组2采用化肝汤1号和凯西莱联合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主、次症状改善情况,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变化.结果 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5897,P>0.05).三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肝汤1号可有效地降低肝细胞的损害程度,促进受损细胞修复,从而改善肝功能.

  • 右旋美托咪啶和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作者:申佳凡;王嘉争;王德明;肖继

    目的 评价右旋美托咪啶加入布比卡因对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 选择63例ASAⅠ ~Ⅱ级拟行上臂或手部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布比卡因组(B组)与布比卡因和右旋美托咪啶混合液组(BD组),B组32例,BD组31例.使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B组给予0.25%布比卡因25 mL,BD组给予含有1 μg/kg右旋美托咪啶的0.25%布比卡因混合液25 mL.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运动和感觉的阻滞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运动和感觉的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加入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延长感觉和运动的阻滞时间,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比较的荟萃分析

    作者:陈良才;郑理玲;谢纳新;陈宏伟;张志孟

    目的 使用Meta分析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 2006 ~2010国内关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后疗效分析的临床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用 RevMan 5.1 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检索并纳入本次研究的文献共16篇,合计病例2687例(OPCAB组1489例,CCAB组1198例).Meta分析结果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在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留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都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P<0.05),而两组在年龄和移植血管数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近期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比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效果更好.

  • 瓣膜类型对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早期心功能影响的分析

    作者:闫成雷;高长青;李伯君;叶卫华

    目的 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膜类型对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68例患者,年龄23 ~73(48.9±11.2)岁,其中男54例,女14例.病变类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5例,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21例,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2例.其中53例植入机械瓣,15例植入生物瓣.结果 无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超声心动图示升主动脉内径[(37.9±5.3) vs (40.5±5.7) mm,P<0.05]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6.2±9.1) vs (58.9±11.6) mm,P<0.05]较术前明显减小,生物瓣及机械瓣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升主动脉直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升主动脉直径的术前及术后的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主动脉瓣置换术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瓣膜的类型在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对心功能的改善无影响.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