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自然杀伤T细胞配基的研究进展

    作者:陆田田;黄震;陈章权

    自然杀伤T细胞(NKT)在抗感染、抗肿瘤及自身免疫病中起保护作用,NKT细胞配基对NKT细胞的激活起关键作用.近年来NKT细胞配基的分离、鉴定、结构与功能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已鉴定的内源性和外源性NKT细胞配基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横向分化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覃小华;尚希福

    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它不仅可分化为中胚层的骨、软骨、肌肉、肌腱、脂肪和血管内皮细胞,还可跨胚层横向分化为如外胚层的神经细胞,被认为是有前途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之一.

  • 机体对金属脊柱内置物反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广学;路奎元

    采用器械的脊柱融合已成为治疗脊柱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包括特发性脊柱侧弯、椎体滑脱、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在体内,电化学作用、机械作用或两种作用一起引起的磨损和腐蚀,导致了金属的释放,从而引起局部和全身的反应.在脊柱旁的软组织内发现了金属颗粒碎片,主要为含铁的铁锈色颗粒,含铬的黑色颗粒和含钛的超细碎屑,这些碎片可导致一系列临床不良反应,如迟发性手术部位疼痛、骨质溶解.各种脊柱内置物置入机体以后,金属离子浓度显著升高,但金属离子浓度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STAT3介导的IL-10抗炎性反应研究进展

    作者:王珺平;唐国都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目前研究热门且了解较多的抗炎性因子,能发挥抗炎性反应作用.IL-10受体(IL-10R)存在于单核吞噬细胞膜上,能与IL-10结合后发挥抗炎作用,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是该过程的关键因素,通过与IL-10R上的暂时锚靠位点结合而活化.活化的STAT3激活某些控制炎症靶点转录的基因,发挥抗炎症作用.

  • Toll样受体与脓毒症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作者:祝小茜

    虽然已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脓毒症仍然是目前严重的临床问题,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很高.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使人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大大提高.大量的证据显示,Toll样受体家族可识别病原体的各种模式分子,启动细胞免疫及炎性反应,在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因素

    作者:潘廷明;徐皓;陈建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干细胞的一般特性,主要存在于骨髓基质中,具有横向分化潜能,可以向3个胚层细胞进行分化.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B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机制.体外培养、扩增BMSCs分别采用化学诱导剂或生物诱导剂可诱导BMSCs分化神经样细胞,并表达神经元标志物.本文就对BMSCs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因素予以综述.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级联反应研究进展

    作者:甘照儒;桑栎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快速级联反应过程,包括许多环节,如能量/三羧酸循环基因表达上调、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过量释放、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炎性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释放增加、凋亡基因激活等.这些环节紧密联系,互为因果,彼此重叠,形成恶性循环,终导致脑细胞凋亡或坏死.本文就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级联反应的研究进行综述.

  • 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飞;吴凤卿;梁智

    增生性瘢痕(HS)一直是整形和烧伤外科的难题,其发生于真皮深层受损后的创面,常造成患者美学及功能的毁损,严重影响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过半个世纪多的研究,人们对增生性瘢痕的病因学认知仍然很少,主要原因是缺少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在研究中,人们主要建立了3种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裸鼠模型、兔耳模型及雌性杜洛克猪模型.目前,建立在皮肤圆锥体结构受损致HS基础上的雌性杜洛克猪模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给这一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方向和希望.

  • 国内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钱振福;崔芳囡

    气道重塑是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特征之一,成功复制支气管哮喘的动物模型是研究支气管哮喘反复难愈的关键.大鼠、小鼠、豚鼠是国内试验中常选用的实验动物.本文筛选了发表于国内杂志上25篇可信度较高的关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出国内复制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的特点,为研究人员对实验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

  •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应用进展

    作者:杨忠思;许雷;陈同华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是鉴别、评价和控制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的危害的一种体系,具有科学、高效、经济、可靠的特点.随着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性的关注日益高涨,以科学为基础的HACCP系统已成为目前国际社会公认的减少食源性疾病、保证食品安全有效的途径.鉴于HACCP在控制潜在危害实践中的明显效果,近年来HACCP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也不断扩大.

  • 关节镜下诊治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痛性弹晌3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闵红巍;李子荣;马奔;王兵兵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痛性弹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伴有弹响的患者中,选择没有明显骨质破坏、假体没有松动的患者3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关节镜检查,镜下发现膝关节内有增生的纤维结节及纤维束带,动态检查发现关节痛性弹响系增生的纤维束和纤维结节受到卡压所致,行关节镜下清理术.结果 3例患者手术后关节疼痛及弹响症状消失,随访O.5~2年无复发,手术前患者的HSS评分为64分(62~70分),手术后增加到86分(84~88分).结论 关节镜下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痛性弹响的患者进行关节清理术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创伤小、风险小、治疗效果满意的诊治方法.

  • 高血压脑出血降血压治疗效果分析(附61例报道)

    作者:谢才兰;漆松涛;潘军;卢家璋;杨灵;林宽;王建军;张锐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与高血压脑病的关系.方法 分析61例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不多,且血肿无明显扩大的患者,早期行降血压治疗,未用脱水药,观察其病情变化.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 d内病情好转,意识障碍减轻者49例,病情稳定者12例,无病情恶化者.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能同时伴发高血压脑病,及早和快速降低过高的血压,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 急诊结肠镜诊治下消化道出血56例临床体会

    作者:王多军

    目的 探讨紧急结肠镜检查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结肠镜检查和相应止血治疗,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结肠镜检查阳性率为93.85%,成功率为100%.止血成功率为94.29%,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急诊结肠镜检查是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

  • 糖尿病足患者微循环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余清;孙美华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单纯糖尿病患者(47例)和糖尿病足患者(39例)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 糖尿病足组患者存在着更为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管襻模糊、迂曲、畸形、管径异常、血流缓慢,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襻积分及总积分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糖尿病足患者甲襞徽循环变化并及时予以处理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蜈黛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作者:林利虹;曾山鹰;万慧;杨松

    目的 观察中药蜈黛软膏对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非对照性临床实验方法对60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观察.结果 60例患者中痊愈16例,显效27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95%.结论 蜈黛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明显.使用安全.

  • 前列腺癌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志明;李泽惠;李志鹏

    目前,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但前列腺特异抗原的特异性低.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各种肿瘤标志物,试图寻找敏感性、特异性更高的生物标志物.现就近年研究中较新、较有前景的几种肿瘤生物标志物(α-甲基-辅酶A消旋酶、Survivln蛋白、胸腺素β15、核基质蛋白)予以综述.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卵巢癌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陈凤;徐斌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一组能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溶解酶家族,与多种病理过程尤其是肿瘤侵袭和转移有密切关系,因此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生物学作用,与卵巢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MMP合成抑制剂的开发研究情况等予以以综述.

  • 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治疗后复发及再处理

    作者:李立;弋文娟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病率逐渐提高,且呈年轻化趋势.CIN用leep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已广泛应用.但近年发现,leep治疗后因各种原因仍有病变残留或复发.研究发现与切缘阳性、HR-HPV感染、宫颈管腺体累及和年龄有关.Leep治疗后定期复查及正确及时的处理是必须的.

  • 肿瘤血管标志物CD105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者:张英辉;陈素琴

    CD105是一个特异表达于新生血管内皮的糖蛋白,主要标记具有增殖活性的内皮细胞.肿瘤生长和浸润有赖于血管生成,新生的血管提供给肿瘤组织营养及氧分,为肿瘤组织增殖提供了基础.CDl05是肿瘤新生血管的标志物,其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优于其他标志物,更能反映肿瘤的增殖状态和预后,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推动力,以CD105为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治疗肿瘤的方法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 缺氧诱导因子1与胃癌

    作者:王鑫;高志星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一类介导缺氧适应性反应的转录因子,能调节许多缺氧反应基因的表达.HIF-1在维持氧稳定、细胞能量代谢、肿瘤血管形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等很多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HIF-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治疗、预后的关系予以综述.

  • 大肠癌的治疗进展

    作者:秦光远;黄桂林;邵建强;郭清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发病率近来有上升的趋势.目前有许多治疗大肠癌的方法,但是仍以手术为主,辅助其他的治疗.目前主要的术武有右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直肠癌根治术等.目前辅助治疗包括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放射治疗、温热治疗、介入治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中医治疗等.

  • 糜酶途径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细胞内ERK1/2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昭;刘洪梅

    目的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糜酶途径对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刺激SMC的生长,并通过卡托普利、糜酶抑素及氯沙坦分别阻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途径、糜酶途径及ATI受体,用MTT法检测各组SMC的增殖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MC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表达变化.结果 Ang Ⅰ组、卡托普利组、糜酶抑素组、氯沙坦组与对照组相比SMC均增殖活跃(P<0.05),糜酶抑素组、氯沙坦组与Ang Ⅰ组相比明显抑制SMC的增殖(P<0.05).各组SMC内ERK1/2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糜酶对SMC的增殖起重要作用.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活动平板试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志强;曹东来;杨磊

    目的 了解活动平板试验在无明显器质性心脏患者群中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78例患者接受运动平板试验,按亚级量Bruce方案进行.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在运动试验阳性组中检出率高于阴性组,运动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心血管病死率增加.结论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并对预测心源性死亡有一定意义.

  • 胃动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鹿勇;关真民;吴琪;候亚莉;赵瑞萍

    目的 研究大鼠海马胃扩张神经元的特点及胃动素对胃扩张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在体观察胃动素是否对82只大鼠海马胃扩张(GD)神经元放电有影响,胃扩张神经元根据刺激后的变化可分为胃扩张兴奋性神经元和胃扩张抑制性神经元.结果 ①在82只大鼠上记录到的358个海马单位电活动,根据神经元放电模式可分为位相性、连续性和单个性.神经元放电频率可分为:高频(>10Hz)、中频(5~10Hz)和低频(0~5Hz).(2)海马内358个对GD刺激有反应的171个GD神经元中,放电频率增加的海马神经元有130个(70.5±4.8)%,为GD兴奋性神经元(GD-E);GD引起海马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少的神经元41个(-60.3±4.2)%,为GD抑制性神经元(GD-I);③海马CAI区内的66个GD-E神经元中有38个(57.6%)对胃动素呈现兴奋性效应;在18个GD-I神经元中有10个神经元(55.6%)表现为兴奋效应,6个神经元放电频率降低.结论 海马区有胃扩张反应性神经元;胃动素对海马胃扩张神经元有兴奋作用.

  • HPLC与Zeta链蛋白检测在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洁;覃西

    目的 以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为标准,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Zeta链蛋白检测对于海南地中海贫血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平均红细胞体积<80 f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6 Pg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的全血标本共159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红蛋白亚型HbA2含量;对HbA2≤2.5%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人外周血细胞中Zeta链蛋白,同时对HbA2≤2.5%和HbA2≥3.5%的标本提取全血DNA,经PCR扩增后,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常见ot.地贫缺失类型--SEA、-α3.7、-α4.2和18种β-地贫常见突变类型.结果 159例全血标本经HPLC方法测定血红蛋白亚型HbA<,2>含量,91例HbA2≤2.5%,41例HbA2≥3.5%,27例2.5%<HbA2<3.5%.91例HbA2≤2.5%标本确诊为α-地贫57例,符合率62.6%;41例HbA2≥3.5%标本经基因检测确诊为β-地贫40例,符合率97.6%,主要为CD41~42M,占62.5%,其次为β珠蛋白基因Ⅱ-654M,占12.5%.91例HbA2≤2.5%标本中zeta链蛋白阳性46例,基因检测证实均为α-地贫东南亚缺失型,zeta链蛋白阴性不含α-地贫东南亚缺失型.结论 HPLC对β-地贫筛查有很高临床价值,对α-地贫筛查亦有一定作用;zeta链蛋白检测可快速、准确检测出α-地贫东南亚缺失型.

  • 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手术治疗国内研究进展

    作者:韦日松

    高血压脑出血是在高血压病情况下发生的脑实质内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开颅手术疗法创伤大.微侵袭手术创伤小,疗效好.本文就我国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概况进行综述.

  •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免疫功能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琳娜;吴婷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肠源性感染是SAP病情加剧、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肠道免疫屏障是肠黏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黏膜免疫构成机体防止肠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SAP早期常发生肠道免疫功能损伤,使肠道的免疫防御功能受到抑制,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减弱.因此肠道免疫功能损伤与SAP的肠源性感染密切相关.本文就SAP肠道免疫功能的损伤及其可能机制简要综述.

  • 消化性溃疡穿孔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董迎;崔华雷

    消化性溃疡穿孔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高.诊断和治疗的失误可造成患者生命危险.早期确诊、及时手术、积极抗感染、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加强营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就消化性溃疡穿孔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予以综述.

  • 烟雾病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杜鹏;木依提·阿不里米提

    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对象以婴幼儿和成人为主,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脑供血不足;成人主要表现为脑出血.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直接血管重建术、间接血管重建术及直接、间接联合手术方式.早期手术解除脑缺血症状的效果明显优与延迟手术.根据临床表现及年龄差别选择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等非常重要.

  • 缺血性脑血管病潜在的新危险因素

    作者:郭瑞友;王彩霞;刘前

    缺血性卒中已明确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颈动脉狭窄、吸烟、糖尿病、缺血性或瓣膜性心脏病等.随着对卒中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许多潜在的新危险因素如:ApoB-ApeAI比率升高、腹部肥胖、C反应蛋白增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遗传易感性、睡眠呼吸暂停、微量白蛋白尿、感染、药物滥用等.但要确定它们是否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真正的危险因素,尚需要降低这些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循证医学的证据.本文综述国际上有关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 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作者:李红阳;谭晶;王薇

    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是胆囊切除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深刻认识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胆囊切除术时Carlot三角区解剖不清是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胆囊切除术或胆道探查术中注意规范性、轻柔操作,认真细致、谨慎的作风,熟悉解剖等能有效避免胆管损伤,胆管损伤后及时发现并处理效果良好.防重于治,胆管损伤重在预防,损伤后需及时正确处理.胆管损伤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根据术中损伤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同时早诊断,把握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修复胆管的连续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文就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病因、诊断及治疗予以综述.

  • 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许艳淑;陈琦;王英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常导致病死率增加、康复延迟、其他并发症增多、住院天数延长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等.现就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发病率、相关因素和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予以简要综述.

  •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研究

    作者:郝丽红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在多器官功能障碍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很多危重症的病程中均可出现,重度缺氧是引起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损伤参与其发病机制.但目前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诊断还缺乏统一而完善的标准,缺乏客观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亦尚无统一治疗方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诊治此类疾病将会不断取得新进展.

  • 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制探讨

    作者:张忠胜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铜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国人的基因突变热点与西方人的突变热点不同.铜蓝蛋白是肝豆状核变性重要的生化指标,目前对铜蓝蛋白与肝豆状核变性的因果关系的认识仍有误区.本病与铜的代谢密切相关,对发病机制的理解有助于准确地认识本病.

  •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赖余柱;赖润龙

    近年国内外对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均取得较大进步,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多种监测手段已应用于其基础研究,并呈不断发展的趋势,但尚未建立统一的去大骨瓣减压动物模型,在分子水平上对去大骨瓣减压术对脑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罕见.其临床应用范围日益拓展,不仅在颅脑损伤及脑卒中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而且还用于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药物难以控制的脑肿胀和颅内压升高,但是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较高的重残率及植物生存率仍然引起临床争议.

  • 枕颈部疾患经口咽前入路手术治疗的进展研究

    作者:袁波;徐荣明

    枕颈疾患手术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治疗寰枕关节的严重不稳及神经压迫的外科手术中,枕颈融合是可供选择的措施之一,后路内固定包括椎弓根螺钉、经关节螺钉及侧块螺钉技术;经前路分颌下入路和口咽入路,经口咽前入路已经被临床证实是一种治疗枕颈部疾患有效安全的手术入路.

  •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耀鑫;朱家胜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是一种内镜下胃黏膜呈特征性马赛克样改变的疾病,其组织学上无明显炎性改变.PHG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超过65%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会发展为PHG.目前PHG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PHG 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其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和组织学,治疗主要针对降低门静脉压力.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因与治疗进展

    作者:何建静;廖蕴华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发生与原发病密切相关,操作不规范是引起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重要原因.另外营养状况不好、家居环境较差、文化程度低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易发生感染性腹膜炎.近年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概率升高.真菌性腹膜炎治疗效果仍差,应尽早拔管.

  •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延广;徐禄基;许良;宋震坤;吴建民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骨科及显微外科临床中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如创伤、断肢再植术、应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筋膜间隙综合征、动脉栓塞等,都有可能造成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截肢或其他器官继发损伤.故对于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防止的研究目前备受重视.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肠道黏膜屏障改变与肠源性感染

    作者:韩海燕;吴婷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终往往死于继发的感染及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来源多数认为是肠道细菌移位所致,而肠道细菌移位始动环节是肠道黏膜屏障受损.重症胰腺炎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从而引发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的移位、全身炎性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 股骨头骨折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蒋煜青;谌业光

    股骨头骨折是髋关节较少见的一种严重损伤,多因高能量创伤所致,常合并有髋关节脱位或髋周骨折.随着高能量交通事故导致的股骨头骨折发病率逐渐增加及关节损伤研究认识的深入,股骨头骨折的诊疗日益受到重视,相关临床报道也日渐增多,现就股骨头骨折的解剖生物力学、受伤机制、诊断、分型、治疗等多方面进展进行综述.

  •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进展研究

    作者:李玲玲;牛智领;唐兴江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新型抗血小板药.它通过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后共同途径,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在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与溶栓药联合应用、在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以及单独使用等方面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进展.

  • 老年性肠神经退行性变

    作者:吕健

    老年人胃肠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涉及肠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其主要特征为胆碱能神经元丢失,氮能神经纤维受损,交感神经纤维轴病,伴神经化学递质改变,这些变化影响胃肠神经肌肉传输功能.老年性脑神经退变可能与经突触逆行传输的α-突触核蛋白阳性路径有关.本文总结了老年相关性胃肠神经退行性变新文献,为合理防治此类疾病提供翔实资料.

  • 医学生对医学外语教学逆反心理的产生及克服

    作者:闫秀静;陈红;杨琳

    医学专业外语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败关系到高等医学教育的成败,不可等闲视之.学生有了逆反心理,对医学外语教学就会产生障碍意念,直接影响医学外语教学的效果.本文从学生和教学两方面分析了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信息化管理在医院建设工作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作者:吴琳

    信息化管理在目前医院的建设工作和战略管理上显得越来越重要.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中所注重的问题以及如何建设,都必须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信息化管理在为社会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兼症医学·总论·第一课兼症医学定义及关键词

    作者:

    1 定义与涵义定义是指对于一种事物本质的特性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定义是由事物本身的特有属性来规定的.其事物属性可以是某种性质,也可以是某种关系.由性质规定的定义属于绝对性概念,由关系规定的是属于相对概念.

  • 脱抗原胎牛骨治疗犬股骨头坏死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冉东;程立明;李子荣;蔡哲;闵洪巍;石少辉;刘朝辉;郭万首;潘琳;郭艳茹;舒俊;张岚

    目的 研究脱抗原胎牛松质骨(AECB)治疗犬股骨头坏死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成年杂交犬5只,在股骨头后外侧近头颈交界处造骨缺损模型.将AECB修剪后填充入一侧缺损区内;另一侧不填充材料.术后12周取材,染色观察.结果 AECB侧:交界区可见相对成熟的骨组织,周围可有编织骨形成,可见髓腔形成.对照侧:缺损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缺损区周边成骨明显,缺损区内为纤维肉芽组织.材料区周围及内部可见有多量软骨带形成,其中有较多钙化的骨组织.对照侧缺损区内只有少量软骨带形成,未见软骨或新骨形成.材料周围及内部可见多量Ⅰ型肢原及少量Ⅲ型胶原.对照侧缺损区内未见Ⅰ型胶原及Ⅲ型肢原.结论 AECB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客性,可能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合适材料.

  • 股骨头坏死的关节软骨病变研究进展

    作者:程立明;郭万首;李子荣

    股骨头坏死治疗方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关节软骨的状况.软骨、软骨下皮质骨及软骨下小梁骨在结构和功能上被看成是一个功能单元体.软骨下小梁骨坏死,既改变了关节软骨的载荷传导与分布途径,使相邻的软骨下皮质骨与软骨易于遭受机械性损伤,也破坏了软骨下区的微循环,影响软骨营养的获得及代谢产物的排出,使相邻的软骨下度质骨与软骨易于遭受代谢性损伤.股骨头骨坏死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显示,股骨头坏死的骨缺损对覆盖其上的邻近关节软骨的结构和代谢有损害作用.

  • 皮质类固醇性股骨头坏死

    作者:李子荣

    本文综述了皮质类固醇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发病时间及其与激素剂量的关系,并指出多科医师协作有望减少骨坏死的发生率,使更多的骨坏死患者获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 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作者:陈广刚;郭万首

    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膝关节突发的疼痛与压痛,病灶常为单侧,多数累计股骨内髁及胫骨内侧平台软骨下骨,晚期往往需要行膝关节置换术.该病的确切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主要有应力引起的微骨折和血管缺血两种理论,现将近年来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报道进行简要综述.

  • 正常成人股骨头的磁共振成像及变异

    作者:赵凤朝;李子荣;张念非;郭万首;刘朝晖;孙伟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股骨头的磁共振成像(MRI)及其变异,以提高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157例(293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髋关节MRI进行分析.MRI序列为冠状面Tl1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和轴位T1.结果 157例患者293髋共有1597个可分析层面,有6种图像类型.这些图像在随访时会有部分类型发生改变,但均未出现典型的股骨头坏死改变.STIR序列也无坏死改变.结论 成人无病变的股骨头MRI存在着各种变异,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应综合MRI的各个层面和各个序列表现.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