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家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伍立夫(综述);林春龙(审校)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 Mterf)是线粒体DNA转录、翻译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调控因子,主要在转录终止方面发挥相关作用,同时也可参与线粒体起始的调控。随着线粒体基因转录调控机制以及人类线粒体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Mterf的功能及特点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热点,获得了一些新的发现。 Mterf家族是一种多功能的蛋白家族,根据其结构特征的不同可分为4类,分别命名为Mterf1~4。

  • 树突状细胞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怡(综述);杨莉;戴二黑(审校)

    树突状细胞(DC)作为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APC),在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日益受到重视。机体感染MTB后,DC能够有效摄取加工抗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激活免疫应答,在机体的抗结核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详细介绍MTB感染后 DC表面分子的变化、定向迁移及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血浆脑钠肽及N端脑钠肽前体与心力衰竭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阿米娜?马合木提(综述);马建军(审校)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伴发猝死、心律失常等其他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血浆脑钠肽(BNP)及 N 端 BNP 前体(NT-proBNP)目前可作为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以及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多肽类激素,能够通过心脏的容量、负荷以及室壁张力而发挥利尿、排钠、扩管的作用。 BNP/NT-proBNP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检测指标。

  • 催产素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洪新彩(综述);闫爽(审校)

    催产素-骨轴是目前骨代谢的研究热点。骨髓成骨细胞能分泌催产素,而催产素可结合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上的催产素受体,从而调节骨骼平衡代谢,促进骨形成,双向调节骨吸收。催产素-催产素受体系统与骨代谢间的功能独特性,已超出了人类对其固有的生理学功能的认识范畴,这不仅丰富了“垂体-骨轴”系统,催产素也因此成为当下骨代谢的研究热点,同时也反映出催产素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卵泡液成分与卵母细胞质量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那晶(综述);汤小晗;卢美松(审校)

    在辅助生殖治疗过程中,正确评估卵母细胞的质量对于治疗结局具有重要意义。对卵母细胞质量的评估方法有许多种,卵泡液获取方便,是目前对卵母细胞质量评估的理想非侵入性指标。所以,卵泡液因子在评估卵母细胞质量中备受关注。大量研究表明,卵泡液中的甾体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水平及卵泡液中一些细胞因子均与卵母细胞质量具有相关性。近年来,卵泡液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的研究成为主要趋势,也有望成为卵母细胞评估的重要工具。

  • mtSSBP1与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龙盘;常淞(综述);黄小军(审校)

    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mtSSBP1)是定位于线粒体基质和拟核的同源四聚体,在线粒体DNA的复制、转录以及损伤后修复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 mtSSBP1表达失调时,mtDNA发生基因突变,尤其是处于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如高氧化应激、水解脱氨基反应、烷基化作用,DNA损伤将大量积累,终导致多种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关于mtSSBP1的分子机制及其与疾病相关分子通路的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该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的分子水平研究新进展

    作者:贺亚楠(综述);张广美(审校)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疾病,具有侵袭性强、种植广泛和易复发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阶段对内异症发病机制的探究已向分子水平方向延伸,主要表现在酶系统因素、血管因子因素以及干细胞因素基因表达异常。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是妇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对内异症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以及对病因的靶向治疗领域技术的发展,有望为内异症诊断和治疗找到新的切入点。

  • 线粒体与细胞调控的研究进展

    作者:汤浩(综述);林春龙(审校)

    线粒体是一种细胞器,广泛存在于除红细胞以外的大多数细胞体内,同时也是细胞进行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及氧化呼吸链的主要场所,产生 ATP,提供细胞活动所需能量,同时线粒体也参与细胞代谢的多个环节,如细胞增殖、凋亡等。近年来,线粒体与细胞调控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成为潜在的研究热点。因此,明确线粒体在细胞调控中的作用机制,以便更好地认识及指导对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锌离子对细胞信号转导调控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康(综述);刘海鹏;马家骧;陈晓(审校)

    锌元素能够以自由离子的形式在细胞内作为一种信号分子,通过对多个关键环节的影响,从而对细胞信号转导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些环节包括细胞外信号识别、第二信使的代谢、蛋白激酶和磷酸酶活性以及转录因子活性等,并且能通过此途径在多种生理和病理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细胞免疫、增殖、凋亡、分化及侵袭等。因此,该文就锌离子作为信号分子对细胞信号转导调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促进锌离子在细胞生理、病理事件中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高原土生动物低氧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申健(综述);牛廷献(审校);史智勇

    高原低氧适应是高原医学研究的核心,高原低氧适应的机制主要是围绕缺氧而建立起的一系列复杂的代偿。高原土生动物是研究高原低氧适应的理想模型,以藏猪、高原鼠兔、藏羚羊和蕨麻小型猪为例,研究者们多以其血液学特征、肺血管结构和功能及低氧适应相关基因等方面作为基础研究,但目前在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不够深入,研究土生动物低氧适应机制,可以为高原实验动物的开发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女童肥胖相关性高雄激素血症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妤琴(综述);熊丰(审校)

    儿童肥胖症呈世界流行,近一些研究表明青春期前及青春期女孩肥胖与高雄激素血症( HA)有关,而HA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先兆,肥胖相关性 HA已逐渐引起学者和临床医师的重视。肥胖女孩雄激素水平增高的原因复杂而多样,目前该领域研究甚少,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黄体生成素异常分泌、瘦素抵抗等机制有关,正确而全面地认识肥胖相关性 HA 的发生机制,对于早期采取药物治疗或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

  • 人类博卡病毒的研究进展

    作者:全瑶;张素红(综述);黄婷(审校)

    人类博卡病毒( HBo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的博卡病毒属,是迄今发现的继细小病毒B19之后能感染人的第二类细小病毒。现已发现的 HBoV 可分为 HBoV-1、HBoV-2、HBoV-3和HBoV-4四型。研究显示,HBoV在不同类型的标本中均有检出,检出率差异较大,且较多合并其他病原体的检出。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HBoV不仅可能是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原,也有可能是胃肠道疾病的致病原。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致病基因PCSK9的研究进展

    作者:颜丽;杨兰生(综述);何津春;车团结(审校)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FH)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明显升高、肌腱或皮肤黄色瘤、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人类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 PCSK9)基因是 FH 的致病基因之一。PCSK9通过调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肝脏降解,从而间接调节LDL-C水平。 PCSK9基因突变可分为失功能性突变和功能获得性突变,是目前降脂药物的研究热点。

  • 甘露聚糖肽预防手术术后并发感染的荟萃分析

    作者:莫亚东;张朕华;陈兵

    目的:系统评价甘露聚糖肽预防手术后并发感染的效果。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NKI、CBM,检索日期至2013年2月。纳入甘露聚糖肽预防手术术后感染的临床试验,制订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纳入试验研究、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并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甘露聚糖肽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82.9%比77.4%,OR=1.47,95%CI 1.06~2.04,P=0.02),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均数差为1.37,95%CI -1.68~-1.06, P <0.01),减少患者并发感染的可能(7.6%比20.6%,OR=0.31,95%CI 0.22~0.43,P<0.01)。结论甘露聚糖肽可减少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其机制可能与提高人体免疫有关。

  • 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斌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PAF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26例高血压合并PA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电脑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69例)和对照组(57例)。患者入院均给予胺碘酮24 h内复律,对照组给予口服厄贝沙坦降压,每日1次,每次1片;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每日2片,疗程12周。疗程结束后复测血压与超声心动图,判定PAF疗效,比较两组血压值与PAF复发率。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血压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8±8) mmHg (1 mmHg =0.133 kPa )比(132±8) mmHg;(86±6) mmHg 比(89±7) mmHg](P<0.01)。两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研究组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治疗后 LVDD、LAD、LV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8±3) mm 比(49±3) mm;(37.0±1.3) mm比(37.6±1.8) mm;(138±5) g/m2比(141±6) g/m2],LVEF 显著高于对照组[(56±6)%比(54±5)%](P <0.01)。治疗12周后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4.6%(17/69)比42.1%(2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PAF能进一步改善心脏重构与心功能,降低血压值,减少 PAF 发作频率,预防持续性或永久性PAF的发生。

  • 双源CT在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及左心功能指数中的评价价值

    作者:张建东;柏根基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价情况,分析双源CT在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及左心功能指数中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8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入院后3 d内完成冠状动脉 CT造影( CTA)检查,观察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根据 Gensini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 Gensini评分<6分为G1组30例,Gensini评分6~<26分为 G2组25例,Gensini 评分26~<60分为 G3组17例,Gensini评分≥60分为G4组15例,比较各组左心功能的差异,并分析Gensini评分与左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显示346处冠状动脉狭窄,其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发病率高,其次为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轻度和中度多见,闭塞少。随着冠状动脉 Gensini 评分升高,G1~G4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逐渐降低,分别为(65±11)%、(57±9)%、(45±8)%、(3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状动脉 Gensini 评分升高,G1~G4组患者左心室心肌质量[分别为(136±15) g、(152±18) g、(166±20) g、(183±23) g]、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分别为(111±32) mL、(121±39) mL、(139±41) mL、(165±56) mL]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分别为(42±11) mL、(52±13) mL、(74±21) mL、(95±32) mL]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心室心肌质量呈显著正相关( r=0.624,0.867,0.785,均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r=-0.793,P<0.01)。结论双源CT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并能够对左心功能进行评价。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心室心肌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

  • 血糖波动对重症患者预后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丹;丁阿亮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9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评分≥15分、住ICU时间≥3 d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入住 ICU 72 h内血糖值,记录初始血糖( GluAdm)、72 h内平均血糖( GluAve)、血糖标准差( GluSD)、血糖变异率( GluCV)。根据入住ICU后28 d 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 n =50)与死亡组( n =29)。比较两组间APACHE-Ⅱ评分、GluAdm、GluAve、GluSD、GluCV 的差异。结果死亡组患者 APACHE-Ⅱ评分、GluSD和GluCV均显著高于存活组[(28±10)分比(20±8)分,(2.8±1.7) mmol/L 比(1.9±0.7) mmol/L,(0.34±0.13)%比(0.23±0.07)%,P<0.01],GluAdm、GluAve在存活组和死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 GluSD 与 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 r =0.583,P<0.01)。结论危重患者血糖波动与28 d 病死率密切相关,降低血糖波动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APC、p53、K-ras在结直肠肿瘤检测中的研究价值

    作者:肖丹;钟选芳;许岸高

    目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SSCP)银染法检测腺瘤多发性息肉病( APC)、p53、K-ras三个基因在结直肠肿瘤筛查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门诊收治的14例结直肠癌( CRC 组),60例结直肠腺瘤( CRA组),30例正常组粪便标本,提取DNA,PCR-SSCP银染法检测基因突变。结果 APC、p53、K-ras三个基因联合检测在CRC组、CRA 组、正常组突变率分别为57.1%(8/14)、30.0%(18/60)、3.3%(1/30);在结直肠肿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5.1%(26/74)、96.7%(29/30),粪便 DNA 联合检测CRC组、CRA组的检出率高于正常组(均P<0.05)。结论粪便DNA联合检测在无创性筛查结直肠肿瘤中具有可行性,可能是一种适合于结直肠肿瘤筛查的无创性方法和筛查模式。

  • 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建东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结合奥美拉唑对幽门螺杆菌( Hp )相关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其随机分成中药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对照组行奥美拉唑治疗,中药组在奥美拉唑基础上辅以半夏泻心汤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①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1个疗程后,中药组Hp尿素酶检测转阴率为76.2%(16/2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5.0%(9/21)(P<0.05);③中药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中药组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Hp相关胃炎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疗效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胃黏膜分泌情况,提高 Hp治愈率,经济安全,几乎无不良反应,对提升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痛苦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Ⅱ、Ⅲ期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潘宜双;李向国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女性Ⅱ、Ⅲ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62例行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联合治疗的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年的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77.4%(48/62),其中完全缓解20例(32.3%),部分缓解28例(45.2%),稳定14例(22.6%)。通过对术后2~3年的随访观察,局部复发2例,复发率为3.2%;本组的患者术后3年中均无死亡病例发生,生存状况良好。结论临床中对于女性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是可行的,能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

  •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联合椎弓根钉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孔祥瑞;杨计策;孔祥云;刘海峰;郭元凯;张佳丽;陈贺;张福明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9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实施 TLIF 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经后路腰椎间融合手术。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和X线平片复查,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进行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种手术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9.9±1.1) d 比(12.2±0.9) d;(302±30) mL比(338±44) mL;(2.6±0.7) cm比(6.3±2.5) cm;(87±13) mL比(119±20) mL],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34±20) min比(109±2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改良MacNab标准的疗效评定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均较高,融合情况好,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ODI评分、VAS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8.9%(22/45)比64.3%(2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疗效显著,远期预后效果良好。较传统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失血量少、并发症少的优点,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输血患者1337例行意外抗体筛检临床研究

    作者:鲁石;罗薛莲

    目的:研究红细胞意外抗体筛检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公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37例行意外抗体筛检的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其意外抗体的分布情况;另选取同期未行意外抗体筛检的输血患者62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输血反应。结果观察组共检出抗-c抗体2例,抗-C抗体1例,抗-D抗体4例,抗-e抗体3例,抗-E抗体5例,总阳性率为1.12%。其中男性阳性检出率低于女性(0.28%比2.04%,P<0.05),无妊娠史患者阳性检出率低于有妊娠史患者(0.06%比2.66%,P<0.05),输血1次患者阳性检出率为0.14%、输血2次阳性检出率为1.86%、输血3次阳性检出率为2.60%,输血1次患者阳性检出率低于输血2次和输血3次,观察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7%比2.02%,P<0.05)。结论多次输血和妊娠会产生意外抗体,患者于输血前行意外抗体筛检能有效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 外周血载脂蛋白E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作者:李勇;曾春莲;李慧萍

    目的:探讨外周血载脂蛋白E水平和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312例临床资料,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血压、既往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对比无糖尿病肾病组(161例)和糖尿病肾病组(151例)的各项临床资料,同时对比两组患者载脂蛋白E水平、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肾小球滤过率。结果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肾小球滤过率、载脂蛋白E为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高载脂蛋白E水平组患者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2.9±25.4和46.1±30.2)均显著高于低载脂蛋白E水平组患者(27.9±19.6)(均 P <0.05),中、高载脂蛋白 E 水平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113.7±40.1和109.6±39.8)均显著低于低载脂蛋白 E 水平组患者(119.1±37.9)(P <0.05)。患者载脂蛋白E水平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呈正相关(r=0.559,P<0.05),载脂蛋白 E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成负相关( r=-0.643,P<0.05)。结论载脂蛋白E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有关,其水平的升高可促进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进展,临床应重视对载脂蛋白E水平的监测和干预。

  •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L-17、IL-3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尹光山;王明德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IL-17、IL-35在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 A组)为研究对象。选择健康种植体患者40例为B 组。选择健康人群50例为健康对照组。统计3组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SBI)、受试者龈沟液中IL-2、IL-17、IL-35水平,并对龈沟液中IL-2、IL-17、IL-35水平与性别、年龄、探诊深度、SBI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 组探诊深度、SBI、龈沟液量显著高于B 组和对照组[(4.49±0.71) mm 比(2.59±0.62) mm,(2.54±0.59) mm;(3.45±0.89)比(0.69±0.22),(0.64±0.27);(1.96±0.82)μL 比(0.89±0.25)μL,(0.69±0.21)μL](P <0.01);B 组和对照组探诊深度、SBI、龈沟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IL-17水平高于B 组和对照组[(10.61±1.02) ng/L 比(7.58±0.98) ng/L、(5.49±0.91) ng/L](P <0.05),B 组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A 组IL-2、IL-35水平低于B 组和对照组[(3.19±0.49) ng/L 比(3.69±0.68) ng/L,(3.91±0.72) ng/L;(62.78±4.29) ng/L 比(75.82±4.63) ng/L,(82.49±4.81) ng/L](P <0.01),B 组IL-2、IL-35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IL-17与年龄、探诊深度、SBI 呈正相关(r =0.710,0.629,0.749,P <0.05),IL-2、IL-35与年龄、探诊深度、SBI 呈负相关( r =-0.698,-0.381,-0.761;r =-0.715,-0.387,-0.752,P <0.05)。结论 IL-17在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呈高表达,IL-2、IL-35在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呈低表达;龈沟液中IL-2、IL-17、IL-35的特异性表达与种植体周围炎密切相关。

  • 神经生长因子对青光眼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探讨

    作者:蒋艳华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青光眼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视神经损伤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在术后注射鼠生长因子30μg,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静脉滴注长春西汀30 mg,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治疗效果、视野恢复效果及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6%比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野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1%比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复查血浆ET-1水平低于对照组[(52±13) ng/L比(58±10) ng/L],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35±10)μmol/L 比(31±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NGF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元损伤的效果优于长春西汀,其视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血清 NO 水平下降、血浆ET-1特异性升高有关。

  •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及作用机制

    作者:陈晓华

    目的:分析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韩城市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帕罗西汀20~40 mg/d 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抑郁及神经功能评分,P物质、神经肽 Y、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水平及治疗安全性差异。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4周、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14.2±2.1)分,(13.1±1.8)分比(22.2±3.9)分;对照组:(19.4±3.0)分,(18.3±2.8)分比(23.0±3.9)分](均 P <0.05),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逐渐降低[观察组:(12.1±2.0)分,(8.3±1.8)分比(23.2±4.2)分;对照组:(19.4±3.7)分,(15.2±1.0)分比(22.2±4.1)分](均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P物质为(30±6) ng/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为(45±5) ng/L,均低于对照组的(46±8) ng/L、(58±9) ng/L,观察组神经肽Y水平为(139±23) ng/L,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09±14) ng/L(P<0.05);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帕罗西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优化神经肽水平,同时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

  • 术前放射治疗对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刘荣强

    目的:探讨术前放射治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67例中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有无进行术前放射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非放射治疗组(79例),患者均未进行术前放射治疗仅进行单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组(88例),患者均先进行放射治疗再进行手术切除。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根治手术切除率、手术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结果放射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67.4%)、根治手术切除率(92.3%)、5年生存率(35.7%)均高于非放射治疗组的50.3%、82.0%、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4.02,4.52,均 P <0.05);放射治疗组手术病死率(2.5%)和非放射治疗组的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7.8%)和非放射治疗组的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晚期胃癌患者手术前进行放谢治疗可提高根治手术切除率、治疗有效率和5年生存率,但对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病死率影响不大。

  • 红花逍遥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对患者血清性激素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张凌云;崔英;高承香

    目的:探讨红花逍遥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对患者血清性激素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于青岛胶州中心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逍遥胶囊治疗,每次3粒,每日3次,饭后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1个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性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6%(69/70),高于对照组的81.4%(5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upperman评分低于对照组[(5.3±1.2)分比(14.0±5.0)分],雌二醇水平高于对照组[(169±12) pmol/L比(67±10) 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红花逍遥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患者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 B超、CT与MRI的影像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谢燕

    目的:探讨B型超声( B超)、CT与磁共振成像( MRI)的影像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3例接受 CT检查,54例接受MRI检查,130例患者均接受了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子宫内膜癌术前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以及Youden指数,并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关于子宫内膜肌层浸润一致性分析中, MRI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CT与B超高(κ值为0.602,0.327与0.226);关于淋巴结转移一致性分析中,CT和MRI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 B 超高(κ值分别为0.706,0.703与0.336)。结论MRI对于子宫内膜癌术前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具有明显的优势,CT与 MRI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均显示出较高的诊断价值,B超诊断价值虽然不及前两者,但是其易操作性与低廉的价格适合子宫内膜癌术前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普遍检测。

  • 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分析

    作者:李银河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TVCDS)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来湖北省新华医院妇产科就诊42例 PCOS 患者( PCOS 组)和42例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均行TVCDS 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卵巢物理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PCOS 组患者的卵泡数、卵巢间质面积(SA)、卵巢总面积(TA)以及SA/TA 均显著多于或大于对照组[(12.6±3.4)个比(5.9±1.8)个、(2.86±0.40) m2比(1.23±0.28) m2、(5.95±0.93) m2比(4.37±0.70) m2,(0.48±0.09)比(0.28±0.06),P <0.01],而大卵泡直径、卵巢体积则明显小于对照组[(6.4±1.2) mm 比(12.3±3.1) mm、(32±12) mL 比(37±13) mL,P <0.05或P <0.01];PCOS 组患者的收缩期峰值血流(PSV)、舒张期末期血流速度(ED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7±5.5) cm/s 比(17.6±4.8) cm/s,(14.7±3.9) cm/s 比(6.6±3.2) cm/s, P <0.01],而搏动指数、血流指数则显著小于对照组[(0.70±0.09)比(0.85±0.12)、(0.55±0.10)比(0.67±0.12),P <0.01]。结论 TVCDS 可较直观、准确地显示卵巢特征,对辅助诊断PCOS 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北京市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血脂、血压、血糖、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玉梅;张静波;唐健;姚浪;陈硕

    目的:分析北京市健康体检人群体质指数( BMI )与血脂、血压、血糖及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市体检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245755例健康体检者的BMI、血脂、血压、血糖和脂肪肝资料进行统计,按 BMI 不同值分为4组:体质量过低组( BMI <18.5 kg/m2)、体质量正常组(18.5 kg/m2≤BMI <24.0 kg/m2)、超重组(24.0 kg/m2≤BMI <28.0 kg/m2)和肥胖组( BMI≥28.0 kg/m2),比较不同年龄段各组血脂、血压、血糖和脂肪肝情况,分析体质量分布状况及与血脂、血压、血糖和脂肪肝等的相互关系。结果不同年龄段组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体质量过低组、超重组、肥胖组的血脂异常、血压增高、血糖升高和脂肪肝检出率与体质量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关分析显示,男性的血脂异常、血压增高、血糖升高、脂肪肝与BMI呈正相关(r=0.668,0.743,0.732,0.657,P <0.05),女性的血脂异常与BMI没有相关性(r=0.377,P>0.05)。结论北京市健康体检人群血脂异常、血压增高、血糖升高、脂肪肝检出率较高,其中BMI是此类代谢性相关疾病较理想的预警指标,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治。

  • 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忠志;王普清

    目的:探讨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的12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展为急性脑梗死分为急性脑梗死(n=41)和非急性脑梗死组(n=7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对影响TIA发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60岁者较年龄<60岁者急性脑硬死发生率高(P<0.05);有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的患者发生率较高(P <0.05);经 COX 多元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是影响TIA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非急性脑梗死组患者首次发作距离治疗时间、血压、血糖及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脑梗死组患者( P<0.01)。结论影响TIA患者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因素为年龄、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对于年龄大,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应该注意TIA进展为脑梗死。

  • 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状态及视觉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素美;王文奇

    目的:探究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状态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洪泽县人民医院眼科收住入院的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眼。 A 组于12:00钟位做3 mm 巩膜隧道切口,B 组于12:00钟位做3 mm透明角膜切口,均经切口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8周散光度、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 SAI)、角膜敏感度、佳矫正视力( BCVA)和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 CMT)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在散光度、SAI、角膜灵敏度、BCVA、CMT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4、8周, A 组散光度分别为(1.12±0.23) DC、(0.78±0.18)DC、(0.44±0.12)DC,B组分别为(1.29±0.30)DC、(0.97±0.21)DC、(0.60±0.23)DC,较术前有所降低;A组BCVA分别为0.44±0.06、0.78±0.08、0.77±0.08,B组分别为0.34±0.04、0.65±0.07、0.66±0.07,较术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角膜灵敏度、CMT 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A组和B组的SAI均分别为0.14±0.04、0.34±0.08,高于治疗前的0.12±0.02和0.13±0.03,且治疗后A组SAI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切口条件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均可显著改善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但巩膜隧道切口对角膜内皮损伤更小,术后同期患者角膜散光度数、BCVA优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预混胰岛素对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糖控制及感染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金涛;宋琪;桂一

    目的:分析预混胰岛素对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糖控制及感染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肺部感染糖尿病患者共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预混胰岛素甘舒30R 组(72例)和二甲双胍组(74例)。其中预混胰岛素甘舒30R 组患者采用预混胰岛素治疗,患者在餐前30 min 进行皮下注射0.2~0.4 U/kg,连续治疗3个月;二甲双胍组患者采用常规口服二甲双胍500 mg/d,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感染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预混胰岛素甘舒30R 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5.2±0.7) mmol/L 比(8.5±1.8) mmol/L、(7.6±0.3) mmol/ L 比(12.0±2.0) mmol/L、(5.66±1.24)%比(12.0±2.0)%,均P <0.01],且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二甲双胍组患者高血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预混胰岛素甘舒30R 组[56.8%(42/72)比20.8%(15/74),P <0.05],而低血糖的发生率与预混胰岛素甘舒30R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4%(32/72)比37.5%(27/74),P >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预混胰岛素甘舒30R 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混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能有效降低并且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肺部感染治疗的效果。

  • 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冯淼(综述);霍建民(审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数增加等因素的影响,COPD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因此,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及时对病情的严重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对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 COPD为涉及多个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此肺功能在病情评估、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会受到生理、病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晚期早产儿相关病因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樊珏(综述);顾琴(审校)

    孕34~36+6周出生的新生儿称晚期早产儿,占早产儿的70%,临床上又称为近足月儿。近年来,我国晚期早产儿在早产儿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晚期早产儿人数逐年增加。多数研究发现,晚期早产儿的健康状况不太理想,与足月儿相比存在较多的健康问题,晚期早产儿的病死率、患病率均较高,神经发育与足月儿相比较为迟缓,晚期早产儿出生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大,如新生儿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体温不稳定、黄疸、持续肺动脉高压、呼吸困难和喂养困难等。

  • 肾小管间质损伤尿液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竹枫(综述);张碧丽(审校)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临床上判定肾小管间质损伤的金标准是肾病理检查,但其为创伤性检查,重症患者往往难以忍受。尿液生物学标志物可早期动态反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活动和进展,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详细介绍了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相关的尿液生物学标志物,如蛋白质分子标志物、尿酶类生物学标志物等。

  • 心内膜下层心肌血供及收缩特点

    作者:孙锦涛(综述);吴洪海(审校)

    心内膜下层心肌位于心肌内层,由于血供及收缩的特点使其在心肌缺血状态下先出现损伤。无创成像技术的发展、定性定量评估心内膜下层心肌结构及功能准确性的提高,使心内膜下层心肌作为心脏疾病早期损伤指标及干预靶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干预心内膜下层心肌延缓或逆转缺血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中的心室重构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 关节镜下后侧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昭池;阳波(综述);朱志勇(审校)

    腘窝囊肿是腘窝滑液囊肿的总称,好发于腓肠肌、半膜肌。腘窝囊肿可分为继发性、原发性两种类型,继发性腘窝囊肿多伴随出现关节病损,但现阶段认为是由于单向流通的“阀门机制”。治疗方案主要有保守治疗、开放手术治疗以及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关节镜手术可有效改善腘窝囊肿以及其原发病。随着关节镜手术的发展以及成熟,该术式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膝关节置换术功能评分方法优缺点对比

    作者:韩宁(综述);姚建华(审校)

    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矫正畸形,并改善其功能状态。客观有效地评估术前、术后膝关节的功能状态,评价手术效果,指导术后康复锻炼,一直是外科医师关注的焦点。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了膝关节置换术功能评分方法在提出之初所要考虑的基本条件、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对几种目前常用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的内容、各自的优缺点以及新的几种功能评分方法进行综述。

  • 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血肿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陈俊琛(综述);赖润龙(审校)

    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血肿因其高致死率及致残率而受到重视。目前迟发性血肿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填塞效应解除及微血管功能障碍两种假说,而术前颅内压增高、中线结构偏移及颅骨骨折等则是迟发性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时对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血肿进行早期预测、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可能有帮助,但是目前尚无明确定论,有待建立前瞻性研究和实验模型进行确定。

  • 血脂水平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芳(综述);赵金波(审校)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目前发病趋势逐年上升,但是随着早期诊断和各种治疗手段的开展,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明显得到了提高。血脂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血脂代谢异常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发现血脂水平的变化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亦有研究表明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化疗、内分泌治疗、降脂药等均可影响患者的血脂水平。

  • 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的治疗现状

    作者:李莹(综述);王宁(审校)

    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是一种以分泌泌乳素为主要特点的功能性垂体腺瘤病,其是一种垂体常见病。该病不但可引起闭经、泌乳、不育等,也可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目前针对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的常用治疗方案包括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药物治疗、经蝶手术治疗以及放射治疗,该文对上述治疗方案的应用现状展开综述。

  • 微RNA-7在肿瘤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江明杰;代娟娟;付迪(综述);田聆(审校)

    微RNA-7(miR-7)是23个核苷酸长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其在多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降低,与肿瘤生长、转移等密切相关。 miR-7作为一个肿瘤抑制因子,可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等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此外,miR-7还能提高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miR-7本身也受细胞内复杂机制的调控,其表达量变化及其对肿瘤的调控可为肿瘤的诊治提供新思路,具有良好的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LIGHT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作者:邹颖(综述);王学民;顾军(审校)

    T细胞上可诱导表达的,与单纯疱疹病毒( HSV )的糖蛋白 D 竞争结合 HSV 侵入介导物(HVEM)的淋巴毒素类似物(LIGHT)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的新成员之一,其通过 HVEM、淋巴毒素β受体以及诱骗受体3结合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可阻断HVEM依赖的 HSV 感染,在 T细胞共刺激、T细胞亚群的分化增殖、树突状细胞活化、诱导和调节肿瘤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LIGHT参与肿瘤免疫、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随着对于其研究的深入,有望成为肿瘤和相关炎性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 ING4基因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兰会华(综述);黄华艺(审校)

    生长抑制因子( ING)家族是候选的抑癌基因,ING4基因是该家族的新成员。 ING4基因在正常组织中表达丰富,在胃癌、结直肠癌、肝细胞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神经胶质瘤、黑色素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 ING4基因不仅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还能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多药耐药性肿瘤动物模型的评价

    作者:刘俊勇(综述);彭芳(审校)

    多药耐药性( MDR)肿瘤动物模型是攻克肿瘤耐药性的基础,同时在逆转肿瘤耐药性的药物筛选研究中也起重要作用,因此,优越的MDR肿瘤动物模型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目前,MDR肿瘤动物模型主要通过移植、诱导和体内外联合诱导3种方法构建。该文通过对MDR肿瘤动物模型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对这3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和评价,并对MDR肿瘤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叙述。

  • 吸烟糖尿病患者戒烟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游涛;马丽萍;张蕾;沈司京(综述);吝战权(审校)

    吸烟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可通过影响胰岛素分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紊乱等途径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并加速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变,而戒烟可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有效的戒烟干预包括医务人员参与糖尿病吸烟患者的戒烟教育、制定合理的戒烟目标和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戒烟心理干预等。该文专门针对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探讨吸烟与糖尿病的关系及如何进行戒烟干预。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田林玉;陈晓蕾(综述);柯亭羽(审校)

    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其中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SCH)为常见。 SCH及其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近颁布的《甲状腺疾病防治指南》着重阐述了 SCH对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影响,并认为SCH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另外,SCH不仅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而且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进展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 脯氨酸肽酶活性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佳佳(综述);李全民(审校)

    胶原蛋白为人体含量丰富的蛋白,对结缔组织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多器官结缔组织改变与糖尿病及其长期并发症的发展相关。研究显示,血清脯氨酸肽酶( PLD)调控胶原合成与基质重塑,并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机制相关。回顾近年来对PLD活性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开展此领域内的基础或临床研究。

  •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作者:余翠;熊钱颖;王李卓(综述);高家林(审校)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复杂,遗传因素、高血糖、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细胞因子等参与了其发生、发展。临床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节脂代谢等基础治疗,但疗效局限;针对发病机制的特异性治疗正在不断探索中,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他汀类、维生素D类似物、内皮素拮抗剂、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等多种药物。

  •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静;段畅(综述);李丽娟(审校)

    2型糖尿病(T2DM)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的糖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高血糖反应、胰岛功能受损和(或)胰岛素分泌障碍。T2DM可引起多器官或组织功能失调。目前T2DM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已对 T2DM 的认识带来了一些全新的面貌,特别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在分子水平的认识已为T2DM的治疗开辟了一些鼓舞人心的新领域。

  • 生物电阻抗法检测内脏脂肪面积评估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涛涛(综述);俞力(审校)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近年研究表明内脏脂肪面积与代谢综合征中多个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在诊断和预测代谢综合征上发挥重要作用,可有效弥补常规指标诊断内脏型肥胖上的不足,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在关联分析、风险切点和诊断手段上均取得一定成效。生物电阻抗法已发展成为检测内脏脂肪面积的重要诊断手段,并在确定代谢综合征风险切点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雅冰(综述);史立军(审校)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有腹痛、腹胀、腹部不适并伴随排便习惯的改变。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治疗状况并不乐观。 IBS本身具有慢性、复发性的特点,且相当一部分 IBS患者并未选择前往医院进行系统治疗,这又给IBS的治疗增加了难度。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疾病模式的发展,精神心理因素对IBS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急性肾损伤研究进展

    作者:张迪(综述);周青山(审校)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是心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的一种独特而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它包括心搏骤停后脑损伤;心搏骤停后心脏功能障碍;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持续性促病理因素。急性肾损伤是住院患者非常常见和严重的一种并发症。缺血/再灌注是导致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其治疗主要包括控制体温、早期血流动力学优化、肾脏替代治疗等。

  • 癌因性凝血病Trousseau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张艳莲(综述);张彦;苏雁华(审校)

    静脉血栓栓塞( VTE)具有可变性,但是更易出现在那些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身上,患有胰腺癌且脑部或颈部有肿瘤的患者发生的比例则更高。 VTE 的风险在患有恶性腺瘤的患者中比患有细胞癌的患者高。有高级病毒肿瘤的患者风险高于低级病毒的患者。免疫调节药物,或者使用泰莫西芬的内分泌治疗均会增加患者的危险。与癌症有关的 VTE 很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的。“魏克氏三连征”,淤血导致血流量的降低,也增加了血栓出现的可能。 D-二聚体和 P-选择素能够提升 VTE的集聚概率。 VTE的预防和治疗均依赖于成熟的药物,而且阿司匹林也可以避免动脉血栓的形成并且减少主要血管事件。对于癌症患者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的一般性处理的指南已经开发,可以针对具体的医疗情况选择理性的治疗方式。

  • 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医学综述》的指标数值

    作者:

    《医学综述》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同类学科48种期刊中的总被引频次(4045)排名第7位、影响因子(0.447)排名第31位、综合评价总分(56.5)排名第8位、学科影响指标(0.96)排名第2位(5个并列),他引率0.95;在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总被引频次8755、影响因子0.978、他引率0.98、学科影响指标0.85、学科扩散指标9.33、扩展H指标11。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