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T细胞亚群与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的关系

    作者:王启荣;卢祖能;毛春;肖娟;何小明

    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引起CNS的退行性病变,终导致患者瘫痪.MS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它是由遗传、环境、自身免疫和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真正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自然或获得性免疫过程对发病有重要作用,包括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的活化、促炎T细胞反应等.而T细胞各亚群,如CD4+T细胞、CD8+T细胞、辅助性T细胞(Th)1以及Th17细胞等通过调控MS患者CNS免疫应答参与MS发病机制.因而,研究T细胞各亚群在MS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转化生长因子β与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温宝伶;王晓龙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作为一种多功能肽类细胞因子,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切口愈合、血管再生及细胞周期调控等过程.百草枯作为一种高效能接触型除草剂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农业,其对人畜具有较强毒性,且中毒病死率较高,其根本原因在于中毒机制尚未明确,故临床上尚缺乏特效解毒剂.此外,百草枯中毒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及迅速进展的肺纤维化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TGF-β作为致纤维化作用强的细胞因子,在百草枯中毒后急性肺损伤及肺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 骨膜蛋白与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关系

    作者:杜晓洋;刘昊凌

    骨膜蛋白是属于成束蛋白家族成员的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可表达于人体多种组织器官,参与骨组织分化发育、肿瘤生成转移、心肌梗死后修复以及炎症性疾病等的病理生理过程.骨膜蛋白参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影响糖脂代谢以及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并发症、脂肪肝、肥胖关系密切,此外骨膜蛋白与大血管病变也相关.骨膜蛋白为一种分泌型蛋白质,有望成为疾病的治疗靶标和检测指标,用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治、早治疗,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临床进展

    作者:丁娥;谈跃

    血管周围间隙(PVS)可以存在于所有人群中,但其大小和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目前对PVS的认识主要是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在一些情况下PVS会扩张,即为PVS扩大(EPVS).在MRI上EPVS常与腔隙性梗死(LI)、白质疏松(LA)等脑小血管病共存,尤其与LI鉴别困难,导致EPVS对脑组织造成的损害被LI、LA等掩盖,长期以来被视为良性改变.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EPVS与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关系,与脑出血、LI及大动脉粥样脑梗死等脑血管病相关,是脑小血管病的一种类型.

  • 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介导的脂肪细胞分化新进展

    作者:杨艳;罗飞宏

    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超家族是由一系列多肽生长因子组成的亚家族,其成员主要包括TGF-β、活化素、骨形态发生蛋白、生长分化因子等.脂肪细胞分化受众多因子影响,各影响因素间也存在交叉作用,而TGF-β超家族是许多细胞生物过程的关键调节器,主要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与迁移,并在人类组织中参与骨形成、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等.TGF-β超家族因功能复杂,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随着对TGF-β超家族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多个成员亦可以介导脂肪细胞分化.

  •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卜文飞;龙明智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可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结合,将其运送至溶酶体进行降解,从而防止LDL受体再循环至肝细胞膜表面,增加LDL胆固醇(LDL-C).PCSK9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可明显增加血LDL-C水平,且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而功能丧失型突变可致低血LDL-C水平以及冠心病的发生率.PCSK9单克隆抗体可使LDL-C下降50%~70%,对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无明显的药物相关毒性,但对其是否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光照射疗法对创面愈合影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燕建新;谢光辉

    创面愈合是机体在损伤后自我修复的自然过程.创面愈合的过程涉及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上皮细胞增殖,成纤维细胞增殖,血管重建和伤口收缩.然而,许多内部和外部因素都会影响创面愈合的速度和质量.不适当的条件可能会延缓创面愈合过程,造成慢性创面或者瘢痕形成.光照射疗法具有促进创面愈合、改善创面愈合质量的作用.在光照射疗法中,研究较为深入、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弱激光疗法.近几年,远红外线疗法、碳光子疗法也被发现具有促进创面愈合、改善创面愈合质量的作用.

  • PVP和PKP骨水泥填充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泽雨;阮建伟;郑文标;孔劲松

    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急性或亚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办法.通过皮下经椎弓根注射骨水泥可缓解疼痛,同时防止椎体高度的进一步丢失,纠正后凸畸形,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骨水泥作为滞留于椎体内的材料,探索同时具备生物力学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的骨水泥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骨水泥主要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陶瓷骨水泥、磷酸钙骨水泥、硫酸钙骨水泥等.

  • 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钱吉利;高倩萍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的复杂疾病.As形成的病理生理及发生和发展机制一直是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的重点.而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首则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约70%的急性心血管事件由As易损斑块的破裂及继发性血栓所致,故治疗As是防治人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As的治疗多从对抗其疾病的危险因素着手,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As治疗方法主要有血管重建术,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为调节血脂、抗炎、抗氧化剂、抗血小板、降压及其他新兴药物.

  • 血小板及其替代物输注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信彤;关秀茹

    血小板输注可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出血,血小板替代剂可替代或减少血小板输注,可能在控制出血方面比血小板输注更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到目前为止,研发的替代物有人造血小板替代物、重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生成素模拟物、抗纤溶药物等.近年来,国内外对血小板及其替代物制品、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及凋亡指标的检测、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估及影响因素、血小板输注的剂量与阈值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已取得巨大进步,但仍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 妊娠期血脂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杨怡珂;丁新

    血脂异常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世界范围内,围绕血脂异常制订的指南层出不穷,但至今尚未制订关于妊娠期血脂异常变化的相关指南.血脂异常升高作为体内氧化应激的底物将促进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子痫前期、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妊娠期并发症;同时,血脂异常还会引起体内代谢功能异常,从而诱发妊娠期糖尿病、急性胰腺炎等代谢性疾病.而降脂药物尤其是他汀类药物,以往被认为是妊娠期X类药物而禁用,但近年来其安全性得到重新认识,并已被应用于子痫前期的预防,这将为更多妊娠期疾病的预防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 重症监护室内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进展

    作者:祝各亮;李琴

    严重创伤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CU)进行集中救治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实施.ICU创伤患者以多发伤为主、头颈部损伤比例较高、大部分需要机械通气、常伴有一个或多个并发症.简明损伤定级-损伤严重度评分能够较好地进行伤情评估,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亦能够较好地评价严重创伤患者的预后.严重创伤的救治主张限制性液体复苏、早期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积极预防创伤性凝血病以及脓毒症,但如何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

  • 睡眠不足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作者:张娟;王文玉;王萌萌;曲辅政

    睡眠是人体的一个基本生理过程,由几个皮质和皮质下的神经网络激活前脑和髓神经回路形成,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人体必不可少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压力的增加,睡眠不足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因此研究睡眠不足对机体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临床上,睡眠不足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正常睡眠人群高,可见睡眠不足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未来,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髋臼盂唇损伤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庭辉;潘海乐

    髋臼盂唇是维持髋关节功能的重要解剖结构,盂唇损伤时患者会出现髋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关节弹响或绞锁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盂唇损伤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做出综合判断.随着人们对髋臼盂唇结构和功能认识的不断加深,治疗盂唇损伤的手术方法也不断发展,包括盂唇清理、盂唇修复和盂唇重建,手术原则是尽量保留盂唇组织以保证盂唇功能,盂唇修复和重建均取得了良好的短中期疗效,但长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 颈椎类风湿关节炎的外科治疗

    作者:杨瑞峰;谭俊铭

    类风湿关节炎(RA)常累及颈椎,造成颈椎不稳,主要表现为寰枢椎半脱位、垂直半脱位和下颈椎半脱位.该病临床表现各异,易造成误诊、漏诊.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有利干早期诊断和治疗,并对手术方案的选择亦有指导作用.颈椎RA的治疗给外科医师带来了巨大挑战,合适的手术方式亦存在争议,并且围术期需要多学科医师共同协助处理,但予患者早期手术,可有效阻止RA患者颈椎病变的进程和发展,明显改善预后.

  • 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孟;杨国夫

    前交叉韧带(ACL)是膝关节容易损伤的韧带结构,损伤后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远期可致膝关节退变.ACL损伤后重建可以有效地改善膝关节功能,延缓病程进展.重建材料的选择是影响重建临床效果及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同种异体肌腱是ACL重建的可选材料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射线照射和深低温冷冻等的应用使感染和免疫排斥反应得到了有效控制,同种异体肌腱是ACL重建的临床应用逐渐得到认可,但是全面的推广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精神心理障碍与胃食管反流疾病共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亚楠;费素娟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因其发病率高、病程长、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大及病因未完全明确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反复发作的特性使得长时间的GERD患者往往产生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而精神心理障碍人群容易产生胃肠道慢性疾病,如GERD.临床上,对GERD患者常辅以抗焦虑等精神疾病药物治疗,且取得了较好疗效.目前,对GERD和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明确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作用介质或途径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靶点.

  •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阑尾系膜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德仲;康春博;李文强;陈秀峰;郑建伟;刘金洪;李旭斌;李小伟;曲军

    目的 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hem-0-lok夹法和电凝法处理阑尾系膜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患者41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hem-0-lok组(20例)和电凝组(21例),分别按hem-0-lok夹法及电凝法处理阑尾系膜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hem-0-lok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电凝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电凝组[(57±15) min比(73±15) min,(10 405±1271)元比(8 466±873)元,P<0.01].两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处理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阑尾系膜两种方法均安全可靠,hem-0-lok夹法手术时间短,电凝法更具经济优势.

  • 贝伐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星洲;涂水平

    肿瘤的生长、侵袭和浸润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密切联系,目前已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2010年,以VEGF为靶点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在中国上市.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其主要用于结直肠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贝伐单抗虽然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仍无法避免耐药问题.其耐药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肿瘤微环境、旁路血管生成通路激活及免疫抑制有关.未来,关于贝伐单抗耐药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 胃癌差异表达基因及微RNA的研究

    作者:李越;庄丽维;刘喃喃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和转移与很多参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等生物过程的基因有关,其中,微RNA (miRNA)可以通过调控胃癌的相关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从而影响胃癌细胞的生长、代谢和凋亡,并影响胃癌的发生、转移及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和预后.对这些基因及miRNA的研究有助于为胃癌诊断、治疗、评估预后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进而针对不同患者制订个体的治疗方案.

  • 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永娟;冯(契)

    肺癌是全球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晚期肺癌生存率更低.目前对于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肺癌,标准治疗方案为化疗,但疗效欠佳,生存获益低,对于有驱动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分子靶向治疗可适当延长生存期,但终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因此目前急需新的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新生异常血管网形成、导致肿瘤微环境发生改变.目前贝伐珠单抗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在NSCLC一线治疗中与化疗药物联合提高生存获益的抗血管生成药物.近年来,一些新的抗血管生成药物被证明在NSCLC中有生存获益.

  • 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枝祥;刘国龙;吕琳

    循环肿瘤细胞(CTC)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在肿瘤复发以及药物耐药等方面亦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的技术进步使CTC检测、计数、扩增和培养方法有了新的进展,已经有多种CTC的检测方法被批准用于临床常规使用.但由于现有方法的局限性,CTC检测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对肿瘤患者实施靶向治疗时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传统的基因检查方法较为不便,而CTC采样简便,可以实时、全面地评估肿瘤特征,亦为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帮助.

  • 神经妥乐平联合医用臭氧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泓锡;姚鹏

    目的 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医用臭氧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6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物、神经妥乐平及镇痛药物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医用臭氧治疗,且所有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在10~1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质量评分、镇痛药用量、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间VAS及生命质量评分[生理总分(PCS)和心理总分(M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3个时点间VAS评分、PCS评分、M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时点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镇痛药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3个时点间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04).出院时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 (30/34),高于常规组的67.65% (23/34)(x2=4.191,P=0.041);出院1个月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 (32/34),高于常规组的76.47% (26/34)(x2 =4.221,P=0.040).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联合组患者恶心呕吐、便秘及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 <0.05).结论 神经妥乐平联合医用臭氧治疗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镇痛药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

  •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

    作者:薛峥;朱晓霞;王秀杰

    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对全血凝血功能检测的技术方法,其优点是直接观察凝血系统中血栓形成、稳定至溶解的不同阶段,并使凝血过程量化.其分析图形详细而动态地展示出凝血功能全貌,临床工作者可清晰地观察凝血因子激活、血栓形成、纤维蛋白生成及溶解等过程.除此之外,TEG的快速时效性亦赋予其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如用于检测遗传性及继发性出血性疾病、合理指导成分输血及抗凝药物的使用,同时也可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诚;陆明;夏娟;陈琳;雷涛

    肠道菌群作为肠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机体内环境稳态起着关键作用.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变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长期的高糖高脂饮食可改变肠道内微环境,尤其是肠道菌群结构.肠道菌群能调节脂多糖含量和短链脂肪酸的生成.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可诱发机体的低度慢性炎症,导致胰岛β细胞的破坏和凋亡及胰岛素抵抗,从而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对肠道菌群的干预可能成为防治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目前有许多基于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的治疗策略,包括益生元、益生菌、肠道粪菌移植、二甲双胍和小檗碱,均对机体代谢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

  •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关系新进展

    作者:安春耀;刘德山

    世界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其中糖尿病主要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累积影响DPN的发生、发展过程.体内AGEs可以通过影响炎症信号通路、氧化应激、多元醇途径等导致DPN,治疗DPN的思路主要是减少或抑制AGEs的累积,阻断AGEs与各致病通路及途径对DM患者神经组织的交叉破坏作用.在DPN的治疗方面祖国医学中的方剂、中药及其提取物发挥了很好的治疗作用.

  • DKK1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艳萍;刘昊凌

    Dickkopf-1(DKK1)是DKK家族的重要成员,DKK1能够通过与Wnt受体复合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6结合抑制Wnt信号通路.大部分DKK家族与血糖之间有相互调节的关系,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DKK1水平升高,其水平的升高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以及血小板的激活有关,从而介导两者之间的炎症反应,作为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机制的一部分,糖代谢异常和炎症反应均与血清DKK1水平有关.血清DKK1水平又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钙化斑块形成有关,而DKK1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十分有限,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DKK1与糖尿病血管病交之间的关系.

  • 甲氨蝶呤与Th17/Treg细胞平衡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达明莲;邓肇达;鲁锦玥;王晓元;沈海丽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探讨其发病机制是RA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免疫功能紊乱、遗传、环境因素等均与RA的发病相关.免疫功能紊乱是RA发病的主要原因,而辅助性T细胞(Th) 17/调节性T细胞(Treg)的平衡、失衡及相关细胞因子均在RA的发病及病情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甲氨蝶呤作为治疗RA的一线药物,其治疗机制也与Th 17/Treg细胞的平衡及失衡有关,通过纠正Th17/Treg细胞失衡,从而改善RA的炎症反应,可为RA的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思路.

  • 子宫内膜增生的孕激素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张琪;代荫梅

    子宫内膜增生(EH)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因子宫内膜长期受外源性或内源性雌激素刺激而缺乏孕激素拮抗,失去其周期性交化,呈现出一种持续增生的状态.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针对EH的主要治疗方法.治疗方案取决于患者的病理分型、年龄及有无生育要求.随着EH发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学者对于保留EH女性的生育及生理功能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临床保守治疗中,孕激素治疗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目前常用的是醋酸甲羟孕酮及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子宫内膜因孕激素作用可发生相应的细胞学和组织学改变.而子宫内膜病变治疗缓解后的妊娠时机、妊娠方式、安全期限等问题尚存争议.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P2Y12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

    作者:刘圆圆;李悦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种心脏急性缺血性综合征,而心源性休克(CS)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泵衰竭的严重并发症.ACS合并CS患者常伴肝功能不全等多器官功能损害,影响药物的活化代谢,亦是ACS患者临床死亡的主要原因.血小板的黏附、活化和聚集是ACS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目前,P2Y12受体抑制剂是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常用药物,但部分患者用药后而表现为血小板高反应性,亦增加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

  • Th1和Th17细胞与干燥综合征

    作者:吴晓畅;赵福涛

    干燥综合征(SjS)以其外分泌腺组织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为典型特点,特别是CD4+T细胞为主.近年来,对SjS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显示CD4+T亚型细胞,如辅助性T细胞(Th)1细胞、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IL)-17+/干扰素(I,N)-γ+T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SjS发病机制中产生重要作用.Th1细胞分泌的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诱导SjS炎症起始以及决定其严重程度中起重要作用,其诱导产生的蛋白可破坏唾液腺组织细胞完整性.近年来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如IL-17,从病理形成、自身抗体产生和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影响疾病进展受到广泛关注.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