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人体成分分析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作者:胡景敏;边姗姗(综述);张志广(审校)

    人体成分分析是将机体分为脂肪组织和去脂组织,其结果包括肌肉、脂肪、无机盐、蛋白质等在人体中的分布情况。人体成分分析不仅用于描述机体各组分的构成比例,还能反映机体生长发育、衰老以及疾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和对机体功能造成的重大影响,这对个人和群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不但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人体的能量代谢,评估全面营养,而且能为多种疾病的诊疗提供更有价值的数据。

  • 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边志颖(综述);王君;孙倩(审校)

    血小板反应蛋白( TSP)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包括 TSP-1、TSP-2、TSP-3、TSP-4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TSP-5五种类型。其中TSP-1由血小板α颗粒、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分泌,在病理及生理情况下可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血小板激活和聚集等),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TSP-1在多种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李凤英(综述);都健(审校)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是一种主要在肝脏内产生用于转运性激素的糖蛋白,具有类激素样作用,能调整血液和靶组织中类固醇性激素的生物利用度;还可以与SHBG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系统来调节组织细胞的功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以“二次打击”为经典,同时其过程涉及很多细胞因子,NAFLD多伴随血清 SHBG的降低,低SHBG亦能增加NAFLD的发病风险,很多数据支持血清SHBG参与NAFLD的发病过程。

  • 炎性因子参与心房电重构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昕(综述);饶芳;吴书林(审校)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负担。明确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机制,有利于指导临床进行综合防治。心房颤动心房电重构是心房颤动时心房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改变,然而其机制尚未明确。炎症与心房颤动密切相关,高敏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等炎性因子以及他汀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均参与心房电重构的过程。

  • Ghrelin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琴;费何(综述);张丽文(审校)

    食欲刺激素(Ghrelin)是一种主要由胃产生的含有28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是与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 GHSR)相结合的天然配体。 Ghrelin与其受体结合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可促进生长激素释放,增加摄食,调节能量代谢;此外,Ghrelin还具有调节生殖激素分泌、延迟青春期启动、影响性腺发育等多种生殖方面的功能。作为一种神经内分泌因子,Ghrelin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 与多巴胺受体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作者:甘平(综述);钱小娟(审校)

    多巴胺受体广泛分布于大脑的各个区域,目前对多巴胺受体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多巴胺受体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密切的关系,但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确切的机制至今尚未研究透彻。对新出现的一种磷脂酰肌醇连接的D1样受体以及经典的多巴胺受体进行深入的研究可能会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做出一定的贡献。

  • 糖化白蛋白的临床意义

    作者:董亚君(综述);苏志强(审校)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糖化白蛋白是血液中葡萄糖与白蛋白N端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形成的,可有效反映糖尿病患者2~3周平均血糖水平。糖化白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脑梗死疾病密切相关。糖化白蛋白可通过促进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以及影响胆固醇逆向转运,导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从而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糖化白蛋白不仅是血糖控制指标,还可能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重要的新的临床检测指标。

  • 应激时中枢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闻卿(综述);姜雅秋(审校)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 -1)在神经元中表达,在应激中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有重要调节作用。在大脑,GLP-1主要产生于尾部孤束核和后脑腹外侧髓质,其反应纤维直接支配室旁核调节垂体功能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神经元。中枢性给予 GLP-1激活HPA轴的反应可被GLP-1受体拮抗剂阻断,因此GLP-1在糖皮质激素分泌中具有兴奋作用。外源或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可降低胰高血糖素原(PPG)信使 RNA 和 GLP-1的生物利用度,表明存在一种反馈机制可限制应激引发的HPA轴过度反应。

  • 减毒沙门菌载体在应激性溃疡基因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白燕青;王娟(综述);哈小琴(审校)

    近年来基因疗法发展迅速,减毒沙门菌介导的真核表达载体防治应激性溃疡的基因治疗方法已经逐步从实验及基础研究过渡到临床试用阶段,理论和技术层次上日趋成熟。而基于低氧诱导因子1α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防治应激性溃疡的研究现状一直缺乏整理与总结,该文整理了携带双基因的重组减毒沙门菌的实现情况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在神经系统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志刚(综述);吕蓓蓓;李加美(审校)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DAC)作为表观遗传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诱导染色质重构而调控基因表达。 HDAC2不仅在大脑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还参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性疾病及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发病过程。因此,HDAC2在神经系统的形成、功能及疾病等领域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这为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德义;罗莉;熊萍;余雪芹;刘莉;池祥波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CAS患者280例,其中脑卒中患者133例,非脑卒中患者14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A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CAS患者中脑卒中患者收缩压≥140 mmHg (1 mmHg =0.133 kPa )、糖化血红蛋白≥6.5%、血清总胆固醇≥5.7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 mmol/L、有脑卒中家族史、总胆红素≥20.5μmol/L、直接胆红素≥7μmol/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2 mm比例显著高于非脑卒中患者[76.7(102/133)比24.5%(36/147),90.2%(120/133)比15.6%(23/147),73.7%(98/133)比26.5%(39/147),73.7%(98/133)比31.3%(46/147),72.9%(97/133)比26.5%(39/147),80.5%(107/133)比23.8%(35/147),88.0%(117/133)比17.7%(26/147),58.6%(78/133)比42.2%(62/14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收缩压≥140 mmHg(OR=21.854,95%CI 8.978~53.196)、糖化血红蛋白≥6.5%(OR =24.247,95%CI 7.681~76.54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 mmol/L(OR =13.671,95%CI 5.097~36.668)、总胆红素≥20.5μmol/L(OR=7.831,95%CI 1.231~49.817)、直接胆红素≥7μmol/L(OR=4.104,95%CI 3.129~5.383)、IMT≥1.2 mm(OR=2.984,95%CI 1.781~5.000)是CA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IMT是CA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在社区建立脑卒中干预体系中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 少腹逐瘀胶囊对慢性盆腔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桂梅;刘冬梅;平伟;张莉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胶囊对慢性盆腔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泰安市中医二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2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拉定(每次0.5 g,每日4次)+甲硝唑片(每次0.1 g,每日4次)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少腹逐瘀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两组均7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记录两组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60/62),高于对照组的80.65%(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下腹痛[(0.92±0.10)分]、白带异常[(0.98±0.14)分]、带下气味[(0.97±0.13)分]、腰骶痛评分[(0.97±0.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8±0.29)分、(2.92±0.27)分、(2.56±0.22)分、(2.86±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为(5.11±0.45)%,低于对照组的(7.25±0.89)%(P<0.01),而血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率为(6.88±1.22)%,高于对照组的(4.8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少腹逐瘀胶囊能有效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治疗机制可能通过调控红细胞免疫功能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 序列脱细胞异种皮覆盖非功能部位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

    作者:贺兴;李冬梅

    目的:观察序列脱细胞异种皮覆盖非功能部位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收治的88例深度烧伤创面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异种皮组(44例)和传统组(44例)。传统组给予传统换药治疗,异种皮组采用序列脱细胞异种皮覆盖非功能部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及治疗后的疼痛感和感染率,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瘢痕程度。结果异种皮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显著少于传统组[(4.2±1.4)次比(10.2±2.1)次],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14.5±5.1) d比(22.2±5.2) d],疼痛程度明显低于传统组[(3.1±1.0)分比(5.0±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深度烧伤患者治疗前后瘢痕评估量表( VSS)评分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治疗时间的延长,VSS评分均降低,且异种皮组评分低于传统组;异种皮组患者的感染率(2.27%,1/44)低于传统组(13.64%,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深度烧伤创面患者给予序列脱细胞异种皮覆盖非功能部位治疗,换药次数少,愈合时间短,可改善愈合后的瘢痕程度,感染率较低,值得推广使用。

  • 外周血与胸腔积液ELISPOT联合ADA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比较

    作者:袁君

    目的:比较经外周血与胸腔积液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联合腺苷脱氢酶(ADA)检测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8例胸膜炎患者。对所有患者的外周血、胸腔积液标本分别进行 ELISPOT检测、ADA检测。以胸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胸膜活检或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证实为金标准。记录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标本中斑点形成细胞数(SFC)的计数情况,比较不同途径 ELISPOT联合 ADA 检测的相关诊断指标。结果外周血与胸腔积液在ELISPOT联合ADA检测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结果显示,胸腔积液中SFC高于外周血,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0%、94.3%、96.3%,均高于外周血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90.0%、88.6%、89.4%)。结论胸腔积液在 ELISPOT 与ADA联合检测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价值较外周血高。

  • 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液黏稠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雪明;陈健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液黏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曲美他嗪口服治疗,每次20 m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每次0.5 g,每日3次。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液黏稠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6%(41/42)比78.6%(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值、全血黏度高切值低于对照组[(1.1±0.28) mPa· s比(1.52±0.31) mPa· s,(7.02±1.22) mPa· s比(7.92±1.15) mPa· s,(4.02±0.82) mPa· s比(4.72±0.39) mPa·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低于对照组[(78±5)%比(98±5)%,(50±8) ng/L 比(67±7) ng/L],一氧化氮高于对照组[(57±4)μmol/L 比(44±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液黏稠度及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效果

    作者:王鹏;石玉琴;郭翠;张睿锐;张卫东;刘海平;江娜;李楠;王光明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利尿、强心、镇静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时间持续在5~20 d。比较治疗前和治疗5 d后的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气指标[pH 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咳嗽改善时间、心率减慢时间及水肿消失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Cr、BUN显著低于对照组[(178±15)μmol/L比(278±20)μmol/L,(14.9±2.4) mmol/L比(22.6±3.8) mmol/L],pH值、PaO2、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7.9±0.9)比(7.3±0.9)、(89±12) mmHg(1 mmHg=0.133 kPa)比(71±10) mmHg、0.95±0.03比0.82±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低于对照组[(18±3)次/min 比(25±4)次/min、(89±8)次/min 比(96±10)次/min],平均动脉压和24 h 尿量高于对照组[(83.8±14.2) mmHg 比(73.4±12.3) mmHg、(1346±64) mL比(835±5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的疗效率高于对照组[88.24%(30/34)比67.65%(23/34)](P<0.05)。观察组患者的咳嗽改善时间、心率减慢时间及水肿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3.0±0.6) d 比(5.6±1.3) d、(7.3±1.2) d 比(10.2±1.7) d、(4.5±0.4) d比(6.9±1.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动脉血气指标、生命体征等情况,可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良好。

  • 连续内镜随访对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癌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作用研究

    作者:王蕊

    目的:探讨连续内镜随访对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癌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02年5月至2010年1月于开封市陇海医院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并能定期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126例作为胃镜检查组,选取因重度不典型增生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患者65例作为治疗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内镜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病变逆转和癌变发生情况。选取同期73例未行定期内镜随访的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个月后胃镜检查组及对照组早期胃癌检出情况。结果胃镜检查组早期胃癌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12/126)比1.4%(1/73),P<0.05]。治疗组检出逆转33例,逆转率50.8%;检出胃癌2例,癌变率3.1%,与胃镜检查组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比较,逆转率和癌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进行连续内镜随访是早期发现胃癌的有效手段,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治疗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的有效方法。

  • 普林格尔治疗仪产后康复治疗对剖宫产产妇机体功能恢复及乳汁分泌的影响

    作者:赵春锋;张启林

    目的:探讨普林格尔治疗仪产后康复治疗对剖宫产产妇机体功能恢复及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济南医院剖宫产的76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产后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普林格尔治疗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子宫复旧情况、疼痛情况,比较两组产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乳汁始动时间以及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治疗后12 h、24 h、48 h,两组产妇的子宫宫底高度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观察组各个时间段的子宫宫底高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率低于对照组[10.5%(4/38)比50.0%(1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产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乳汁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35±3) h比(43±4) h,(34±3) h比(48±4) h,(27.5±2.0) h比(36.0±4.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情况优于对照组,5 d母乳的喂养率高于对照组[84.2%(32/38)比44.7%(1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采取普林格尔治疗仪进行产后康复治疗,有利于子宫复旧,缓解产妇产后疼痛感,缩短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乳汁始动时间,均有利于产妇机体功能的恢复,增加乳汁的分泌量。

  • 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春丽;张铭晖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 CSF)患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5例CS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7例)和阿托伐他汀组(3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每日100 mg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每日20 mg口服,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给予降脂和降糖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每日10 mg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内皮功能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3±0.4) mmol/L比(3.3±0.5) mmol/L、(4.0±0.5) mmol/L 比(4.9±0.6) mmol/L、(1.78±0.18) mmol/L 比(2.38±0.29) mmol/L、(0.89±0.08) g/L 比(1.22±0.18) g/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Ⅰ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1.89±0.22) mmol/L 比(1.33±0.16) mmol/L,(1.55±0.22) g/L比(1.23±0.14) g/L](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均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34.0±4.2)比(42.6±4.4)、(36.1±4.4)比(45.7±4.7)、(33.5±3.7)比(40.1±4.2)](P<0.01);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68.1±7.3) ng/L 比(105.3±12.5) ng/L],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6.8±6.7)μmol/L比(41.5±4.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血脂代谢,加快血流速度,保护内皮功能,是治疗CSF的理想药物。

  • 螺内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及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史淑贤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以及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接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螺内酯治疗(每天清晨20 mg),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150 mg/次),半年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尿酸(BUA)、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血清钾以及醛固醇的比较。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80±19) mg比(158±41) mg],FBG 低于对照组[(7.02±1.16) mmol/L 比(8.26±1.67) mmol/L],TG 低于对照组[(1.60±0.05) mmol/L 比(1.74±0.26) mmol/L ]、TC 低于对照组[(5.02±0.59) mmol/L 比(5.37±0.64) mmol/L];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28.01±9.12) mmHg,比(134.78±9.64) mmHg,(77.86±7.01) mmHg比(82.69±7.53) mmHg],血肌酐、血清钾低于对照组[(0.80±0.18)μmol/L比(0.97±0.22)μmol/L,(4.20±0.21) mmol/L比(4.51±0.29) mmol/L],醛固酮水平也低于对照组[(7.46±1.31)μg/L比(8.23±1.6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可以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且对患者的肾功能起着有效的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血液灌流串连不同模式连续性血液净化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疗效

    作者:韩燕;李勇;张素丽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串连不同模式连续性血液净化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灌流组52例、血液灌流串连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CVVHDF)组31例和血液灌流串连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VVHF)组43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血液灌流组采用血液灌流治疗,CVVHF组采用血液灌流器与血滤器串联行血液净化治疗,CVVHDF组采用血液灌流器与血液透析滤过器串联行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 PaO2)、炎性因子等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PaO2显著上升,肺损伤评分(LIS)评分显著降低(P<0.05);其中CVVHDF组、CVVHF组PaO2显著高于血液灌流组[(95.1±5.8) mmHg (1 mmHg =0.133 kPa )、(95.6±5.9) mmHg比(90.4±6.3) mmHg],LIS评分显著低于血液灌流组[(1.3±0.2)分、(1.2±0.3)分比(1.8±0.3)分,P <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VVHDF 组、CVVHF 组血清 IL-6、TNF-α显著低于血液灌流组[(27.3±3.4) ng/L,(28.2±3.1) ng/L比(36.4±3.8) ng/L;(103.6±5.7) ng/L,(105.1±5.4) ng/L比(131.2±7.8) ng/L](P<0.05)。结论血液灌流串联CVVHDF、血液灌流串联CVVHF在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肺损伤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血液灌流。

  • 帕金森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特点分析

    作者:岳秉宏;范磊;刘星亮;潘妍婷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 PD)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 NMS)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PD 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非糖尿病患者54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种 PD评估量表,包括PD统一评定量表(UPDRS-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PD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分析其非运动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精神症状、睡眠障碍和感觉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发生率。结果PD 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 Hoehn-Yahr 分级显著高于 PD 非糖尿病组患者[(3.06±0.92)级比(2.74±0.59)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1)。 PD 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5项非运动症状量表评分包括 UPDRS-Ⅰ、HAMD、HAMA、PSQI、SCOPA-AUT,显著高于 PD 非糖尿病组患者[(5.07±2.18)分比(2.96±1.47)分,(14.65±4.88)分比(7.29±5.06)分,(16.43±6.11)分比(8.02±3.44)分,(9.07±3.37)分比(6.81±4.68)分,(39.52±8.65)分比(31.61±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D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PD非糖尿病组患者[(23.57±4.34)分比(21.63±6.3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PD合并糖尿病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生率显著高于PD非糖尿病组[73.33%(44/60)比55.56%(30/54)](P<0.05)。结论 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睡眠障碍和感觉症状四种非运动症状,糖尿病病史对患者的PD严重程度、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均有影响。

  • 丙泊酚和七氟烷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神经及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作者:田松;魏巍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七氟烷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神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洪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需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43例。七氟烷组给予0.8%~1.8%的七氟烷吸入麻醉;丙泊酚组患者给予静脉输注丙泊酚50~200μg/( kg· min)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心率变异性(HRV)以及患者术后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语言应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术后24 h、48 h均先缓慢升高,而术后72 h、术后1周逐渐降低,但丙泊酚患者MMSE升高较快,而降低较为缓慢,两组患者MMSE评分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低频带(LF)与高频带(HF)均在麻醉后10 min降低,术后12 h逐渐升高,术后24 h接近麻醉前水平,两组患者LF、HF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七氟烷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17.3±4.5) min]以及语言应答时间[(21.5±4.2) min]均早于丙泊酚组[(21.5±6.7) min 和(26.4±3.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七氟烷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但两者均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损伤自主神经功能。

  • 经鼻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腹泻的早期干预效果

    作者:王晶;聂莉;黎发海;侯建洪

    目的:探究经鼻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腹泻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收诊的胃癌患者7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经鼻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住院时间及切口裂开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B)水平,免疫球蛋白指标(包括IgA、IgM 及IgG)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42±5) h 比(67±6) h,(49±4) h 比(82±5) h,(17±6) d比(23±8) d],切口裂开率低于对照组[2.8%(1/36)比19.4%(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 ALB 及 PAB 水平高于对照组[(41.8±2.7) g/L 比(37.2±3.7) g/L,(295.3±26.5) mg/L比(273.5±30.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IgA 低于对照组[(2.2±0.3) g/L 比(2.4±0.4) g/L],IgM、IgG 高于对照组[(1.5±0.4) g/L比(1.3±0.4) g/L,(13.2±1.6) g/L 比(12.4±1.4)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术后腹泻的早期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中早期胆囊癌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岩;谷锋;张洪安;段文都;康明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中早期胆囊癌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胆囊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21例)和开腹组(21例)。开腹组行胆囊根治术治疗,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于术前1 h、术后24、48、72 h检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C 反应蛋白( CRP )水平。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40.7±5.3) min 比(43.8±6.1) min],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58.6±8.4) mL 比(30.4±4.9) mL],住院时间显著缩短[(5.3±0.8) d比(3.3±0.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以及CRP的水平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患者各时段血清 IL-6[(10.6±3.3)、(25.2±4.2)、(36.7±7.3) ng/L]、TNF-α[(52.7±8.9)、(96.7±10.4)、(104.2±12.6) ng/L]及 CRP[(5.4±1.1)、(21.5±6.2)、(32.1±8.7) mg/L]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时段开腹组[(12.6±4.3)、(41.6±9.3)、(58.2±10.2) ng/L,(63.2±9.4)、(115.9±11.3)、(123.8±28.57) ng/L,(6.5±1.4)、(32.5±8.3)、(46.4±9.5) mg/L](P<0.05)。两组患者的PT、TT、APTT、D-二聚体以及FIB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腹腔镜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19.05%(4/21)比95.24%(20/21)](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然而腹腔镜术后引起血栓的风险更高,因此需要在围手术期采取预防性的措施,以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

  • 葡萄糖酸锌联合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片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凌;苏秋玉;常丽媛

    目的:探究葡萄糖酸锌联合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片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来北京丰台医院就诊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12例,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应用蒙脱石散等常规止泻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口服葡萄糖酸锌(10 mL/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葡萄糖酸锌(10 mL/d)及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片(每次0.25 g,每日3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锌水平、粪检乳杆菌、双歧杆菌水平,白细胞阳性、潜血阳性、脱水率,大便次数、腹泻时间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及肌肉酸痛)情况。结果治疗24、72 h后,观察组血锌、粪便乳杆菌及双歧杆菌水平呈上升趋势,且各时点血锌、粪便乳杆菌及双歧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24 h血锌及治疗24、72 h粪便乳杆菌及双歧杆菌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 观察组白细胞阳性率、潜血阳性率低于对照组[3.6%(2/56)比17.9%(10/56),1.8%(1/56)比14.3%(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观察组脱水率低于对照组[8.9%(5/56)比25.0%(1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观察组大便次数少于对照组[(2.9±0.8)次比(3.6±1.1)次],腹泻时间短于对照组[(3.2±0.8) d 比(5.1±1.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恶心、呕吐及肌肉酸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联合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片可明显促进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肠道正常菌群比例的恢复,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少腹泻时间及腹泻次数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液特征研究

    作者:蓝婧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缺铁性贫血( IDA )患者的血液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5例。按照肝硬化患者是否并发IDA分为观察组(并发IDA的34例)和对照组(无IDA的31例)。对两组患者的叶酸、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12、凝血功能、肝功能、血细胞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维生素B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叶酸显著高于对照组[(32±4) nmol/L比(24±3) nmol/L],血清铁蛋白(SF)显著低于对照组[(46±3)μg/L比(142±1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时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胆汁酸、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白蛋白、门冬氨酸转氨酶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氨酶(GGT)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66±11) U/L 比(54±8) U/L、(79±14) U/L比(59±10) U/L](P>0.05);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Hb)、平均血红蛋白(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著低于对照组[(80±13) g/L比(121±14) g/L、(28±3) pg比(32±4) pg、(301±21) g/L比(334±25) g/L、(81±4) fL比(92±5) f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叶酸、SF、ALT、GGT、MCH、MCHC、MCV、Hb的测定,有助于对肝硬化并发IDA的诊断。

  • 经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申;杜龙妹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邯郸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2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肾镜组(41例,患者给予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和腹腔镜组(41例,采用经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1次取石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泵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肾镜组[(65.1±12.8) min比(74.5±10.9) min、(29.8+6.4) mL比(68.9±15.5) mL、(1.9±0.3) d 比(2.4±0.2) d、(7.0±1.2) d比(10.0±1.4) d],术后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早于肾镜组[(2.2±0.4) d 比(2.8±0.5) d,(2.6±0.4)比(3.3±0.6) d,(1.4±0.2) d 比(2.0±0.2) d](P<0.01),术后高体温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肾镜组[(37.6±0.7)℃比(39.0±0.8)℃,4.9%比26.8%](P <0.05或 P <0.01),1次取石成功率明显高于肾镜组[100%(41/41)比90.2%(3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有效方法,患者恢复快,1次取石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高怡;陆娟(综述);王如兴(审校)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是医学领域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超声心动图技术,其在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基础上,自动追踪室壁感兴趣区域内心肌组织变形与形变速度,具有非侵入性和不受声束角度影响的优点,通过对心肌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和心室扭转的测定,可以客观、定量、准确地评估心肌局部和整体功能。

  • 磁共振波谱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俊(综述);盛茂(审校)

    胆红素脑病( BE)是新生儿在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时,并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使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从而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损伤。如患儿在发病初期不能尽早发现,会导致患儿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并对患儿的未来生长发育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害。随着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的普及以及磁共振波谱的出现,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早期发现新生儿 BE 并及时进行治疗提高预后带来新的希望。

  • 心脏磁共振成像对心力衰竭诊断和评估的价值

    作者:王杨(综述);刘鹏飞(审校)

    心脏磁共振成像( CMR)在诊断及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CMR不仅可评估全心功能,观察心脏结构,一些新研发的成像技术以及后处理软件还可用于评估心脏局部区域的功能、局部心脏结构异常及室壁异常运动情况等。心脏延迟增强扫描和 T1映射检查可观察坏死心肌及心肌纤维化,并且T1映射可以量化心肌纤维化。这些方法使 CMR在评估心力衰竭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速度向量成像在评价血管运动力学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丽;郭丹丹;张凯(综述);张雪君(审校)

    速度向量成像( VVI)技术是一项能够定性、定量评价血管壁功能的超声技术。 VVI基于斑点追踪成像原理,通过对血管壁不同方向的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分析,对不同位点进行精确定位,能够准确得到血管壁机械力学特性及运动功能改变的信息,全面评估血管内膜力学特点、管壁功能状态。利用像素的空间相干及追踪技术,从高帧频二维灰阶图像中能提取反映血管局部组织微观形变的结构力学参数进行功能评价和分析。客观反映不同疾病血管壁弹性及运动特征的变化,发现斑块不同部位受力及旋转运动情况,对评估血管力学特征及斑块的稳定性有重要的意义。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超声检查研究进展

    作者:薛晓蕊(综述);范春艳(审校)

    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致病原因多样,临床表现复杂,以月经不调、不孕、肥胖、双卵巢呈多囊样改变为特点。该病不仅影响生育,导致内分泌紊乱,控制不好还会并发抑郁、糖尿病及子宫内膜癌等,对女性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PCOS患者超声检查能清晰地显示卵巢形态学改变并提供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且其卵巢在多普勒超声上的改变与部分内分泌指标相关,从而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 组织工程化血管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旭倩(综述);王洁(审校)

    体外组织工程的主要限制是缺乏足够的血管系统,探索组织工程化血管支架材料,为新生血管细胞的生长提供支持和3D生长空间成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研究的关键。组织工程化血管支架材料分为天然生物支架材料,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等。其中天然生物材料与细胞的相容性强,但存在一定的免疫反应,合成高分子材料生物力学性能好,但与细胞的相容性差。利用纳米技术将多种材料交联,构建混合基质血管支架材料,即血管复合支架材料的研究成为热点。

  • 食管支架在恶性食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许荣学;窦恒利;闫召华(综述);许孝新(审校)

    食管狭窄包括恶性食管狭窄和良性食管狭窄。食管狭窄初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手术创伤大、消费高、有的患者无法耐受手术等缺点,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随后出现的食管扩张和食管支架弥补了这一缺憾,尤其是食管支架应用为广泛。食管支架初用于食管癌及贲门癌的姑息治疗,解决患者的饮食问题,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各型食管支架的出现,临床医师尝试将食管支架用于控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梁志刚;陶曼丽(综述);王晓民(审校)

    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帕金森病( PD)临床治疗的主流。近年来,针对多巴胺代谢过程研发新型药物以及PD治疗药物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开展,为 PD患者不同阶段临床治疗药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证据。同时,非运动症状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合理科学选择药物,既要改善运动症状,也要重视改善非运动症状,以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注重开发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将是今后PD药物治疗的方向。

  • 足踝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清泉;陈明;马续彬;高承哲(综述);曲彦隆(审校)

    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在骨科术后有很高的致残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医学界多建议在骨科大手术后运用药物方式预防VTE,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乎没有人建议在足踝术后进行VTE的预防。虽然足踝术后VTE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是一旦发生就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对于骨科医师来说如何判断患者罹患 VTE 的风险,并针对患者不同的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 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案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舜;赵伟(综述);黄家诚(审校)

    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对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实现早发现、早确诊,从而大程度上对患儿进行治疗。新生儿出生3 d时初筛,42 d后进行复筛是目前常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案,但是由于我国疆域广阔,各地贫富、医疗差距较大,部分筛查机构根据自身的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案(如院内两步筛查、三阶段筛查等)。目前,听力筛查的方法主要包括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

  • 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靶器官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方永光(综述);黄世林(审校)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病程多为慢性、反复发作并进行性加重的过程,常伴有不同脏器功能的损害。目前,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全身性治疗。然而,长期用药往往会造成不良反应的累积,加之疾病的进展,使脏器受损不断加重。对重症SLE患者而言,主要脏器受损则更加明显,不但治疗困难,而且预后较差。随着治疗观念的改变,对重症SLE患者不同靶器官受累情况进行评估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 SLE的病情活动,还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使得重症SLE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 微RNA-126介导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2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与肿瘤关系的新进展

    作者:关长群(综述);吴秀娟;普雄明(审校)

    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2(PIK3R2)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家庭成员之一,通过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参与血管的形成、维护以及改造的调控,是组织器官正常发育、损伤以及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基因调控靶目标。不同类型的肿瘤,微RNA(miRNA)126介导的PIK3R2调控水平及趋势存在差异,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存在联系,是肿瘤研究中有前景的调控靶目标之一。

  • 叶酸代谢关键限速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的关系

    作者:周新月(综述);孟元光(审校)

    宫颈癌是影响女性生活健康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除环境危险因素(如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多个性伴侣、不良生活习惯等)外,遗传易患因素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叶酸水平及其代谢关键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叶酸水平的改变、MTHFR基因多态性可通过影响体内多种甲基化过程,从而改变不同个体的癌易患性,导致肿瘤的发生。然而,这种改变存在种族、地域等差异,且受多种环境因素及其他代谢途径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

  • 3D打印技术在肝脏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嘉荣(综述);李年丰(审校)

    肝脏肿瘤治疗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切除,精准肝切除是肝脏肿瘤手术的趋势,但肝脏内部解剖结构极其复杂,亦常存在变异,因此肝切除手术难度和风险都很大。3D打印技术有助术前手术方案的制订和术中肝脏肿瘤精准切除效果的提高,借助3D打印模型还能促进术前与患者或家属的有效沟通。3D打印技术正在向制作具有生物活性的肝脏模型发展,虽然目前受到一些限制,但其在肝脏肿瘤切除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皮肤肿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雪英(综述);吴秀娟;普雄明(审校)

    肿瘤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而与肿瘤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是肿瘤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中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因子,它能刺激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生成以及外周淋巴管增生。 VEGF在皮肤肿瘤中呈现高表达,提示其与皮肤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在血管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以及黑素瘤等皮肤肿瘤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 微RNA在皮肤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莹(综述);康晓静(审校)

    微RNA( miRNA)是在真核生物中新近发现的一个内源性小分子RNA家族,具有调控靶信使RNA( mRNA)转录、翻译、剪切靶mRNA并促进其降解的功能,被认为在机体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miRNA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 miRNA 参与皮肤肿瘤的疾病进展,对 miRNA的深入研究能增进对皮肤肿瘤发生、发展、转归等机制的认识,促进皮肤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快速发展。

  • p53与肿瘤耐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逸铭(综述);谢琦(审校)

    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产生耐受性是肿瘤化学治疗的主要障碍。而 p53作为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能通过调控相关基因,参与肿瘤细胞的代谢、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等过程,而多种相关因子亦能作用于p53基因,对肿瘤耐药性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p53与肿瘤耐药的调控因子及可能机制研究的深入,为利用p53逆转肿瘤耐药性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 药物制剂中抗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瑞玲(综述);许明旺;苏琼(审校)

    药物的氧化给药物的使用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采用有效的抗氧化技术后,药物中容易氧化的有效成分被保护起来,可为药物制剂工艺的发展带来很大益处。但相关数据库中很少有药物制剂中抗氧化技术的研究报道。在制剂技术中,通过加入抗氧剂、加入惰性气体隔绝空气、采用新型包装材料、新剂型等方法抗氧化,这些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药物的氧化率。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鲁振华(综述);李永东(审校)

    急性心肌梗死后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是临床首选治疗措施。静脉溶栓具有简便、经济、易操作等特点,其能使闭塞冠状动脉再通,使缺血心肌及时再灌注。在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下,新型溶栓药物使血管再通速度更快,操作更方便,并发症减少。同时,新型溶栓药物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还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很多溶栓药物处于研发阶段,或期待临床试验证实其疗效,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

  • 乌司他丁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红利(综述);彭明清(审校)

    乌司他丁( UTI)在临床上作为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循环衰竭的药物已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一种广谱的蛋白酶抑制剂,UTI具有很强的水解酶抑制活性,能够稳定溶酶体膜、清除氧自由基及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细胞与组织损伤,改善休克时的循环和组织灌注状态,还可改善手术刺激对内脏器官与组织细胞的损伤,对肾、肺、肝、心、脑等多个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 痰湿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作者:于靖;叶晖;陈瑶(综述);张学智(审校)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及人群易患性关系密切,常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并发。该病在中医体质分类中以痰湿质居多,患者多肥胖,多伴有脾胃功能失调、内分泌失调等。中医药在治疗痰湿质 NAFLD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多种药物及非药物疗法对该病均具有显著疗效。深入研究痰湿质NAFLD的发病机制,并建立完善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将有助于中医药在临床的规范化应用,正确指导临床用药。

  • 雷公藤多苷在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作者:李金全;运乃茹(综述);温学红(审校)

    雷公藤多苷是从雷公藤根提取并精制而成的一种脂溶性混合物,具有抗炎、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免疫等功能,也是临床应用广泛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时有不良反应发生,涉及消化、血液和生殖等多个系统的损害,因此安全合理用药尤为重要。另外,影响药品质量的相关因素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存在差异。

  •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哮喘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克蕊(综述);高学全(审校)

    小儿哮喘是常见的肺系疾病,以喉间痰鸣、发作性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不能平卧、反复发作、甚至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小儿哮喘发作病程迁延难愈,往往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因此应尽早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治疗和调护。单纯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哮喘能够取得满意疗效,而小儿推拿配合中药、灸法、穴位贴敷、刺络、心理干预等方法效果也非常显著。

  • 通阳祛瘀化痰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琪(综述);吴限(审校)

    慢性心力衰竭( CHF)作为一种进展性临床综合征,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还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近半个世纪以来,CHF的药物治疗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中医药方面获得大发展。中医认为心阳虚衰、痰凝瘀阻、气血瘀滞是引发 CHF的主要原因,故针对病因采用通阳祛瘀化痰法治疗CHF取得满意效果。结合国内新研究报道,该文主要阐述了CHF的中医病机、通阳祛瘀化痰法治疗CHF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等。

  • 异莲心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翔(综述);宋金春(审校)

    异莲心碱是从睡莲属植物莲成熟种子的干燥幼叶及胚根(即莲子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酚性生物碱,与甲基莲心碱、莲心碱等同为莲子心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类似的化学结构。其药理作用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另外,异莲心碱在抗氧化、抗增殖、抗局部缺血、抗肿瘤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价值。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