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慧霄;代荫梅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一类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分子,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表观遗传学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同源盒基因转录反义RNA(HOTAIR)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反义转录长链非编码RNA,因其在多种恶性实体肿瘤中高表达,且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引起人们重视.HOTAIR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对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亦提供参考.

  • 髓核细胞表型对干细胞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意义

    作者:刘玉端;于占革

    椎间盘退变导致的下腰痛是社会的主要负担之一,而卧床休息、理疗、抗炎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传统治疗方法仅能在短期或一定程度上缓解椎间盘退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不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目前,细胞移植对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前景,且能更好地衡量功能恢复的效果.其中,了解移植细胞能否产生健康髓核组织至关重要.髓核细胞的表型是独特的,它由一组能反映其生理功能的特征性标志物的表达构成.未来,髓核细胞及其祖细胞的独特生理功能的表型标记将对干细胞治疗椎间盘退变具有重要意义.

  • PRMT5与JAKs/STATs通路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慧;申徐良;左烨

    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属于Ⅱ型甲基转移酶,主要催化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物质的精氨酸残基的对称二甲基化修饰.PRMT5通过表观遗传学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或信号分子的翻译后修饰,从而参与多种细胞进程.PRMT5可能是一种癌基因,并且通过多种肿瘤抑制基因或者信号分子的修饰导致肿瘤的发生.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普遍存在JAK2基因的突变并且导致Janus激酶(JAKs)/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s)信号通路的激活,JAKs/STATs在MPN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有证据表明PRMT5在MPN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 BK通道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凌冬云;王联发;王艳;黄猛珣

    大电导钙离子激活钾通道(BK通道)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体内多种细胞上的离子通道,结构复杂,能与多种其他亚基和离子通道相结合形成复合体产生新的功能,兼有电压依赖性和机械刺激依赖性,承担着细胞绝大多数钾离子的运输功能,能够调控多种细胞的生物功能.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可以调节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介导细胞间的信号转导,减弱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能力,参与慢性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过程,参与高血压及梗死后心肌的重构过程等.BK通道在心血管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并且机制复杂,需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 JNK/c-Jun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脂性凋亡的影响

    作者:马燕花;邱晓青;师霞;徐三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个重要病理阶段,其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疾病的进展起决定性作用.对NASH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普遍接受"二次打击"学说.其中,肝细胞脂毒性凋亡是NASH的一个重要病理组织学特征.c-Jun氨基端激酶(JN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的成员.JNK/应激活化蛋白激酶应激信号通路与NASH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在NASH中多种应激刺激都能激活肝脏内的JNK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 果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侍洪斌;顾叶青;孟革;张卿;刘莉;牛凯军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成人和儿童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日常膳食中的糖,尤其是果糖,促进了NAFLD的发生、发展.由于饮料和加工食品中的糖添加(通常是蔗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不断增加,导致现代人饮食中果糖的含量增加.果糖加剧了NAFLD的发展和恶化.对脂肪肝患者进行膳食指导时,注重的不仅仅是膳食成分的数量,而且应该注意膳食的质量.临床医师建议通过在食物和饮料中少添加糖(含果糖)来限制果糖摄入.

  • 组蛋白甲基化在肝脏脂肪沉积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洋;张冰;黄时顺;李欣;王志刚

    近年来随着脂肪肝患者的增多,对脂肪沉积发生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现已发现在肝脏脂肪沉积时组蛋白甲基化会发生改变,并且一些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和脱甲基酶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脂肪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终导致脂肪沉积.大量脂肪沉积导致脂肪肝并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脂肪肝阶段病程可逆是介入干预治疗的佳时机.因此,探讨组蛋白甲基化在引起脂肪沉积中的相关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脂肪肝具有深远意义.

  •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丹宇;赵迎春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一类能水解细胞外基质的金属蛋白酶,具有降解血管基膜、激活细胞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它参与了血脑屏障的破坏、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脑卒中后恢复等病理过程,被认为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故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针对MMP-9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其不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进展程度相关,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出血性转化相关.因此,对脑卒中早期及病程中的MMP-9水平进行监测,可以为脑卒中的预测及预后开辟新途径.

  • Klotho蛋白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丁浩;危志强;印荻;曹娟

    Klotho蛋白是一种单次跨膜蛋白,在临床中发挥多种重要作用.在肾脏中,Klotho蛋白参与肾脏离子通道和转运体的调节,并参与肾脏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成调节.Klotho蛋白也参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和发展,CKD是Klotho蛋白缺乏的持续状态.Klotho蛋白的缺乏使肾脏更易受到损伤、延缓肾脏修复并促进肾脏纤维化.除了直接作用于肾脏,Klotho蛋白缺乏还会导致并加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管钙化及内皮功能紊乱等CKD的并发症.对CKD患者来说,虽然Klotho蛋白替代疗法的研究还处在动物实验阶段,但补充外源性Klotho蛋白或增加内源性Klotho蛋白生成可能将来是防治CKD的有效、可行的治疗措施.

  • 皮肤扩张法外耳再造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作者:石尧;蒋海越;林琳

    皮肤扩张技术结合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再造外耳是耳再造的主要手术术式之一.该手术虽然术式已逐渐成熟,但术后并发症仍时有发生.一旦不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皮肤扩张法外耳再造一期植入扩张器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和扩张器相关,如发生血肿、扩张器外漏、切口裂开、感染等,分别可予清除血肿,取出扩张器,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进行冲洗等处理.二期肋软骨支架植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和皮瓣与软骨支架相关,如血肿、植皮部分成活不良、软骨支架外漏、感染,分别可给予血肿清除,清创后皮瓣转移,清创后颞顶筋膜瓣合并皮片移植覆盖,留置引流进行抗生素盐水冲洗等处理.

  • 儿童哮喘病情监测和控制水平评估的相关检查方法

    作者:郑伟华;欧维琳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气道炎症的长期存在可导致气道黏膜损伤、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构,故正确评估哮喘患儿气道炎症的控制水平是哮喘长期管理的核心.目前临床上通过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测、诱导痰细胞学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等方法进行气道炎症评估,旨在了解长期管理的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情况,避免哮喘急性发作,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直接前方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明;曲彦隆

    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疾病终末期的有效治疗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供骨科医师选择的手术入路及方法较多,直接前方入路(DAA)从自然肌肉解剖间隙进入不需离断髋部任何肌肉即可显露髋关节,对肌肉组织损伤小.随着近年来医学界对于新的微创技术的需求增加及快速康复外科的兴起,该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与传统的术式相比,DAA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也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术中股骨骨折、学习曲线较长、操作复杂等问题.而对于骨科医师而言如何发挥DAA微创技术的优势,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显得尤为重要.

  • 动脉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爽;李恩有

    目前主要应用袖袋式间断血压监测和有创连续血压监测两种方式于麻醉医学和重症监护学进行血压监测,并于近年来开展了无创连续血压监测系统.袖带式间断血压测量方便快捷、价格低廉;有创连续血压监测能实现实时准确的血压测量,但需要一定的操作技术,且有感染栓塞等并发症;无创血压测量也能实现实时监测,但准确性有待提高.

  • 凹陷性颅骨缺损及其颅内压变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向迅捷;黄华;秦坤明

    凹陷性颅骨缺损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以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多见.它打破了颅腔内原有的生理平衡,造成颅内压的改变.这种颅内压力变化受到大气压力、患者体位、脑组织自身的重力及颅骨缺损面积的影响.颅内压力的变化会引起脑脊液及脑血液循环动力学紊乱,造成脑血流灌注不足,导致大脑代谢紊乱及潜在的脑组织功能损害.尽早恢复颅腔的完整性,维持颅内压力的平衡至关重要.因此,缺损颅骨的重建时机选择一直是神经外科医师探索的课题.

  • 黄斑前膜的诊治进展

    作者:范丹;于旭辉

    黄斑前膜是一种以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为特点的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异常,其病因表现为多样性及复杂性.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学者们正在努力从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寻找新的突破,正确认识疾病的发展过程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医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成为较临床检查更为敏感的诊断方法,充分了解黄斑前膜的诊治过程可有助于临床医师对黄斑前膜进行早期的预防.

  • 脓毒血症的诊断与预后相关指标

    作者:戢文利;周青山

    对脓毒症进行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但脓毒症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依然困难.脓毒症相关生物标志物、器官功能衰竭指标对提高脓毒症的诊断、评估和预后均有极高的临床意义,对其变化趋势进行监测可为临床早期诊断脓毒症及评估其预后提供生物学依据.此外,一些非实验室评估指标,如体温、心率、血凝、丙酮醛等均能有助于临床诊断、预后评估和对脓毒症患者的监测,然而这些潜在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存在很大挑战.

  • 阵发性心房颤动与隐源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付秀娟;袁振华;卢祖能

    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是引起隐源性脑卒中(CS)的常见心源性因素.随着心电检测技术的改善,远程动态监测、植入式心电监测、心电起搏器及电除颤仪等检测手段的出现使PAF的检出率得到显著提高,一些简单实用的临床评分也为PAF的诊断提供了辅助方法.此外,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与血栓栓塞风险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目前,CS患者的二级预防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尤其是抗栓药物的选择.

  • B族维生素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心脏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及其对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

    作者:董春凤;马青;曹小宁

    目的 探讨B族维生素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心脏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及对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唐山工人医院行心脏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常规清创后银离子抗菌敷料覆盖创面,每3天更换1次敷料;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覆盖或替换银离子抗菌敷料时创面注射维生素B1、B12.比较两组患者新鲜肉芽组织形成时间及肉芽组织与皮肤表面平齐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总换药次数、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1、3、6、9 d换药时疼痛程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 d、9 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88.9%(40/45)比71.1%(32/45)](P<0.05),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0.4±2.4) d比(12.5±2.7) d、(12.9±3.1) d比(15.6±3.6) d],总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43.7±7.1)次比(53.9±8.6)次](P<0.05).研究组新鲜肉芽组织形成时间、肉芽组织与皮肤表面平齐时间早于对照组[(2.7±0.3) d比(3.6±0.5) d,(9.8±1.3) d 比(11.9±2.1) d](P<0.01).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VAS、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研究组各时段换药时VAS以及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段换药时VAS以及血清IL-6、TNF-α、CRP水平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银离子敷料联合局部注射B族维生素能够促进肉芽组织形成,促进心脏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和缓解局部炎症反应.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

    作者:韦树长;陈文勇

    目的 观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临床产检或超声拟诊胎盘植入的妊娠晚期妇女5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腹盆腔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观察胎盘植入的MRI表现,以病理结果为准,探讨其诊断效力,并观察胎盘植入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变化及不同类型胎盘植入ADC值的差异.

  • 奥曲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袁浩壬

    目的 研究奥曲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收治的UC患者100例,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主要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方案联合奥曲肽(0.1 mg,每隔8小时注射1次),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4 d乳果糖与甘露醇之间的吸收比率(LMR)、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0%(46/50) 比76.0%(38/50)](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患者的LMR和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6±3)%比(33±5)%,(73±9)×106 EU/L比(101±14)×106 EU/L](P<0.01).治疗后14 d,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56±35) ng/L比(363±47) ng/L,(1 315±34) ng/L比(1 424±47) ng/L],白细胞介素6显著高于对照组[(312±65) ng/L 比(245±50) ng/L](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4/50)比8.0%(4/50),P>0.05].结论 奥曲肽治疗UC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属于安全有效药物.

  • 言语训练配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卒中后失语的临床效果

    作者:许光;曾科学

    目的 探讨言语训练配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卒中后失语(PSA)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院神经内科就诊的90例P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胞磷胆碱治疗(将0.5 g胞磷胆碱钠溶入到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将0.1 g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溶入到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配合言语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AB评分[失语指数(AQ)、操作性指数(PQ)及大脑皮质指数(CQ)]及WAB语言功能评分(口语表达、听理解、复述及命令),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Q、PQ以及CQ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4.0±6.5)分比(86.5±8.6)分、(32.5±5.5)分比(28.3±5.3)分、(93.3±6.5)分比(84.4±5.9)分](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WAB语言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患者WAB语言功能(口语表达、听理解、复述及命令)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6.0±3.5)分比(9.5±1.6)分、(92±24)分比(76±26)分、(63±14)分比(42±10)分、(76±13)分比(44±11)分](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42/45)比77.78%(35/45)](P<0.05),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恶心、干呕、失眠及暂时性血压下降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2%(1/45)比55.56%(25/45)](P<0.05).结论 言语训练配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PSA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提高患者WAB及WAB语言功能评分,且不良反应少.

  • MMP-9和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

    作者:梁乃超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收治的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肺部良性疾病组)及6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MMP-3、VEGF水平.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清MMP-9 和VEGF水平分别为(480±45) ng/L、(204±32) ng/L,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86±12) ng/L、(95±10) ng/L]和健康对照组[(84±10) ng/L、(95±10) ng/L](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VEGF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220±26) ng/L比 (195±25) ng/L](P<0.05).TNM分期Ⅲ期患者MMP-9高于Ⅰ、Ⅱ期患者,Ⅱ期高于Ⅰ期患者(P<0.05);病理分级G3的患者MMP-9高于G2、G1患者,G2高于G1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MMP-9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MMP-9和VEGF水平显著升高,血清MMP-9和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 以阵发性青紫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1例

    作者:王新宝;崔红

    目的 探讨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mut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10日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的1例新生儿临床资料,以及患儿及其父母mut基因检测的结果.结果 男性新生儿,41周足月儿,生后第5天出现阵发性青紫、抽搐、高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确诊为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mut基因出现2个杂合突变,c.1853T>C,p.L618P;c.729_730insTT,p.D244fs.其母亲携带c.1853T>C,p.L618P杂合突变,其父亲携带c.729_730insTT,p.D244fs杂合突变.结论 mut基因的c.1853T>C,p.L618P;c.729_730insTT,p.D244fs可引起甲基丙二酸血症,其中c.1853T>C,p.L618P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 BRCA1、SIRT1与卵巢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史贵月;毕芳芳;杨清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无有效的筛查手段而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因此寻找其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成了当务之急.目前认为乳腺癌易患基因1(BRCA1)的突变是引起卵巢癌发生的主要原因,具体的致癌机制尚不明确;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RT1)的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BRCA1与SIRT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关系密切,但两者的具体相互作用机制还需一步研究.鉴于BRCA1、SIRT1与卵巢癌之间的重要关系,深入研究两者的功能及相互作用机制,亦有助于揭示卵巢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膀胱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佳伟;祝清国

    膀胱癌是目前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事件.目前膀胱镜检查和尿脱落细胞学仍是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但随着检测技术不断进步,膀胱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逐渐成为诊断膀胱癌的新标准.同时,通过对膀胱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还能给临床医师带来肿瘤发病情况的实时信息,并很有可能改变目前临床医师对膀胱癌诊治的认识.

  •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通路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丽红;王康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被干扰素及其他信号分子激活,进而移入胞核活化其靶基因的转录.STAT1通路激活主要介导抗病毒防御及肿瘤抑制功能,同时它在肿瘤调控方面也可能发挥着抑癌基因的功能.但STAT1通路激活后亦能赋予肿瘤细胞对抗DNA损伤及促进肿瘤生长、侵袭的能力,故认为它是一种具有致癌作用的基因.因此,对Janus激酶/STAT1抑制剂和特异性作用于STAT1蛋白多肽类抑制剂的研究,将提供一种新的肿瘤靶向杀伤策略.

  • 宫颈癌筛查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作者:张文晶;刘志强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其筛查及诊治过程中,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组织活检一直被称为宫颈癌诊治的"三阶梯".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则是针对病因学进行筛查的,其中宫颈活检术、冷刀锥切及宫颈环形电切术等组织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三者在宫颈病变的筛查及诊断过程中均有优点及不足,应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选择性应用,制定出相对合理的筛查流程,而不是进行简单的相互代替.

  • 结直肠癌奥沙利铂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褚晓晖;黄成婷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奥沙利铂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37例应用奥沙利铂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结肠癌72例、直肠癌65例;统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37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中, 112例患者发生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前三位的分别是周围神经毒性[62.8%(86/137)]、胃肠道反应[50.4%(69/137)]、静脉炎[46.0%(63/137)].年龄>65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年龄≤65岁的患者,KPS评分≤80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KPS评分>80分的患者(P<0.05),肿瘤分期为A、B期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D期的患者(P<0.05).结论 奥沙利铂在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主要以周围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不同年龄、KPS评分、肿瘤分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

  • 支气管哮喘患儿体内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分析

    作者:彭丽琨;张翠香;陈泽莹;张莹;杨巨品;马稚强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体内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前来医院参加体检的正常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总Ig、IgG、IgA、IgM、IgE检测,对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且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①观察组患儿血清中总Ig、IgG、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6.2±1.8) g/L比(28.7±5.5) g/L,(8.7±1.1) g/L比(12.3±3.2) g/L,(0.93±0.19) g/L 比(2.04±0.54) g/L],lg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89±137) g/L比(84±25) g/L](P<0.01).观察组血清IgM水平(1.85±0.47) g/L与对照组(1.73±0.41) 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儿血液中CD3、CD8、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65±7)%比(70±13)%,(26.2±2.8)%比 (29.9±6.7)%,(31.9±5.8)%比(39.7±8.4)%,(1.28±0.40)比(1.76±0.55)](P<0.01).③观察组患儿血液CD3含量与血清总Ig、IgG、IgA呈正相关(r=0.635,0.736,0.758,P<0.05),血液中CD4、CD4/CD8与血清总Ig、IgG、IgA呈显著正相关(r=0.755,0.814,0.729;r=0.717,0.841,0.790,P<0.05),CD8、CD4/CD8与血清IgE呈显著负相关(r=-0.754,-0.805,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 心房颤动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珍珍;梁兆光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脑卒中是其常见的表现类型,故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发生脑卒中风险增加的患者,合理应用抗凝药物有助于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然而,在中国大多数房颤患者并未得到有效的抗凝治疗.且很多患者在抗凝期间发生脑卒中事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及预后.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供患者选择,且短期服用NOAC抗凝治疗对于房颤患者直流电复律是安全的.未来,NOAC能否将房颤患者的抗凝周期大大缩短,从而减少患者的脑卒中事件,需要进一步研究.

  •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徐卫团;喻文立

    右美托咪定(Dex)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多种药理特性,Dex除镇静、镇痛作用外,还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稳定血流动力学,为患者带来了很大益处,但还需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使其充分发挥临床优势.Dex通过激动脑干α2受体密集的区域-蓝斑产生镇静作用,通过作用于脊髓后角α2受体,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产生镇痛效果.Dex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对于临床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等问题需要临床大量的数据得以证实,才能成为更安全可靠的临床药物.

  • 瘢痕疙瘩药物治疗的进展

    作者:胡桓;郑江红

    瘢痕疙瘩是一种特殊的病理性瘢痕,继发于各种不同原因外伤,呈现炎症反应与纤维化过度的特点,不同个体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目前,瘢痕疙瘩的病因尚不清楚,单纯手术切除术后复发率高,且手术治疗相对复杂、并发症风险较高.因此,药物治疗联合手术切除或放疗是目前治疗瘢痕疙瘩的主要方案.该文通过对瘢痕疙瘩治疗药物进行研究,对不同药物治疗瘢痕疙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瘢痕疙瘩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 围生期B族链球菌感染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曾白华;尹维;吕禄平;王豫川;杨琴

    B族链球菌(GBS)是一种革兰阳性β溶血链球菌,孕妇围生期感染GBS可造成一系列不良妊娠结局,如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等严重疾病甚至死亡.孕妇围生期GBS筛查及分娩期抗生素的预防使用是目前降低GBS感染有效的策略,可有效改善母婴的预后.目前GBS筛查的方法有多种,包括传统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测法,近年来一些新兴的方法,如基因组学法、蛋白质组学法等分子生物学法也广泛用于GBS的检测.

  • 血清PSA低水平异常患者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华;戴屹东;周懿忆;项明洁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患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早诊断和早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人群大规模筛查前列腺癌的基础实验,但PSA不具有肿瘤特异性,其血清水平受诸多因素影响,尤其是对血清PSA低水平异常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诊断困难较大.PSA密度、PSA基因3、早期前列腺癌抗原(EPCA)、EPCA-2、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等可用于评价血清PSA低水平异常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有望成为诊断前列腺癌的新型肿瘤标志物,而联合检测更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