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分子生物学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英(综述);魏枫(审校)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相对增加,而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仍较困难。术前行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可鉴别大多数结节的良、恶性,但仍有15%~30%的甲状腺结节不能明确诊断,且这部分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较高。为了避免过度诊断和治疗,研究者将一些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与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相结合来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其中,基因突变、免疫细胞化学及微 RNA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提高了甲状腺结节的术前诊断率。

  • 铁蛋白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向璟;陈虹亮;滕文友(综述);代国知(审校)

    铁蛋白是一种由多个亚基组成的储铁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微生物细胞中,它能够清除自由铁并消耗氧气,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血清铁蛋白可反映体内铁存储量及机体的营养状态,是判定体内铁代谢异常的可靠指标。此外,铁蛋白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肝脏疾病诊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因此,研究铁蛋白结构、功能,不仅有助于揭示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对其特异性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王贤进(综述);赵艳芳(审校)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是主要由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分泌并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炎症过程。 Lp-PLA2的活性受遗传和外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它是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中、高危患者)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 Lp-PLA2与颈动脉斑块及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相关性。他汀类药物降低心血管事件与其降低Lp-PLA2活性呈正相关,Lp-PLA2抑制剂( darapladib)的Ⅲ期临床试验也未达主要临床终点。

  • 癫痫主要病理机制及其相关微RNA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婷婷;尹明康;黄鹏如;蔡玉洁;崔理立(综述);赵斌(审校)

    微 RNA( miRNA)广泛参与癫痫病理机制中的炎症反应、神经细胞凋亡、胶质细胞功能异常、突触重构等过程。 miRNA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α、肿瘤坏死因子α等参与癫痫炎症反应;机体通过上调促凋亡miRNA和下调抗凋亡miRNA的表达影响细胞凋亡,促使癫痫发作;miRNA调节胶质细胞发育,引起胶质细胞功能异常,引起癫痫发作;miRNA也可以通过合成蛋白质、共价修饰已有蛋白质及再利用膜受体等方式影响突触重构而促发癫痫。

  • 胶质瘤相关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邓春娥(综述);李荣清(审校)

    胶质瘤在原发性脑肿瘤中发病率高且总体预后不良。目前胶质瘤的分级主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基于形态学的分类方法,但在临床中,组织学类型相同的个体其预后及对治疗的反应却不尽相同。分子标志物的出现可在WHO分类系统的基础上为胶质瘤定义新的亚型,且分子标志物的状态在某些胶质瘤亚型中具有良好的预后及预测价值,故分子分类方案表现出指导临床决策的潜力。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心肌肥厚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鄢雯;李囡;刘立新(综述);王红霞;李汇华(审校)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UPS)是真核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 UPS参与真核细胞的许多生物学功能(如炎症、细胞信号转导、转录调控以及细胞凋亡等)。心肌肥厚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心肌肥厚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蛋白酶体可在心肌肥厚模型中被激活,而蛋白酶体抑制剂能阻止或逆转心肌肥厚。

  •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红细胞的流变学行为

    作者:曾颖(综述);陈仲巍;曾臻(审校)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地贫),临床上为常见的是其β分型。近年来随着血液流变学发展,关于β-地贫红细胞流变学行为的研究也愈发受到关注,其变形性、聚集性和细胞膜稳定性则是较为重要的三种流变学性质。目前对β-地贫红细胞的研究已证实,其变形能力下降、聚集性上升、细胞膜稳定性明显降低,三者性质同时发生改变提示其红细胞流变学行为异常。而通过对该方面更加深入的研究,将会指引一个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新方向。

  • 激活素A与心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娟;王晞;周芹;唐艳红(综述);黄从新(审校)

    激活素A与急性及慢性炎症有关并可用于预测疾病的严重性,激活素 A也参与纤维化和凋亡等疾病的病理过程。在不同的疾病模型中,抑制激活素A能够减弱机体的炎症反应、逆转纤维化及降低病死率。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炎症、纤维化和凋亡有密切关系,同时激活素A在很多心脏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激活素A已经成为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的一种工具。

  • 青蒿琥酯对肝纤维化相关分子机制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白瑞丹(综述);张洪;黄萃园(审校)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必经的病理阶段,同时也是向肝癌发展的中间环节。肝星状细胞( HSC)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细胞,抑制 HSC 的活化与增殖是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主要策略之一。青蒿琥酯是青蒿素的衍生物,其具有抗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作用,能够使活化的HSC发生凋亡,促凋亡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外基质的产生以及激活或抑制一些信号通路从而发生一定的级联效应。目前青蒿琥酯可作用于 HSC中的信号通路有: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核因子κB、Wnt/β-caten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信号通路等。

  • 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桂香;杜晓刚(综述);陈雪梅(审校)

    脓毒症是一种常见的以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危重症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但其有效治疗方案有限。基于脓毒症的本质是体内失控的炎症反应,脓毒症的免疫调理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其治疗主要包括针对过度炎症的抗炎治疗以及针对免疫抑制的增强免疫治疗。根据脓毒症患者所处免疫功能状态的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脓毒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 他达那非对感音神经性聋潜伏期的影响

    作者:梁媛;尹桂茹;马桂琴;范伟;刘春丽;张洁

    目的:探讨他达那非对感音神经性聋潜伏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阳性对照组),各20只。阴性对照组、他达那非组、盐酸氟桂利嗪组豚鼠在白噪声暴露1周后分别腹腔注射0.9%NaCl注射液4 mL/( kg· d)、他达那非2 mg/( kg· d)、盐酸氟桂利嗪0.5 mg/( kg· d),连续给药4周。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前1 d、噪声暴露后1、2、4周Ⅰ波潜伏期和听性脑干反应( ABR)阈值,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噪声暴露后4周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其Ⅰ波潜伏期较噪声暴露前基本无明显改变,阴性对照组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后较噪声暴露前和噪声暴露后ABRⅠ波潜伏期呈延长趋势,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豚鼠在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较噪声暴露后ABRⅠ波潜伏期均呈下降趋势[(1.289±0.014)、(1.747±0.020)、(1.698±0.018)、(1.628±0.018)、(1.533±0.021) ms,(1.299±0.011)、(1.760±0.016)、(1.711±0.014)、(1.640±0.015)、(1.545±0.018) ms]。正常对照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ABR阈值较噪声暴露前基本无明显改变,阴性对照组豚鼠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ABR阈值呈延长趋势,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呈延长趋势,给药2周后其 ABR 阈值均呈不同程度下降[(23.9±0.8)、(41.1±9.9)、(43.2±1.7)、(38.8±1.8)、(29.8±2.8) dB,(24.0±0.9)、(41.1±9.9)、(41.5±10.0)、(39.2±1.7)、(30.1±2.9) dB]。扫描电镜显示,阴性对照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出现听毛紊乱、融合及缺失;而他达那非组及氟桂利嗪组耳蜗病变均较轻,听毛仅有不同程度的轻微倒伏、融合现象。结论他达那非能够减轻感音神经性聋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的损害,缩短其引起的Ⅰ波潜伏期延长。

  • 参麦注射液联合地高辛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钟文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地高辛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地高辛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镇静、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地高辛组患者给予地高辛、联合组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地高辛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心功能指标、心功能分级及洋地黄中毒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地高辛组[92.5%(37/40)比67.5%(27/40),P<0.01],且联合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地高辛组(Z=5.548,P=0.024);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地高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1.8±10.3)次/min 比(74.8±8.5)次/min,(133.8±20.6) mL比(120.4±27.5) mL、(86.4±18.6) mL比(65.9±22.2) mL,P<0.01];心排血量、心排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联合组患者高于地高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4±0.9) L/min 比(5.5±0.8) L/min、(2.5±0.5) L/(min· m2)比(3.0±0.5) L/(min· m2)、(48.3±9.2)%比(60.8±8.7)%,P<0.01];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组患者改善较地高辛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联合组、地高辛组患者洋地黄中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40)比12.5%(5/40)](P >0.05)。结果参麦注射液联合地高辛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较地高辛单独应用更为显著,心功能改善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小脑扁桃体切除对恢复枕大池脑脊液循环的意义

    作者:董永军;宋飞霞;田德洲

    目的:研究小脑扁桃体切除对恢复枕大池脑脊液循环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延安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Arnold-Chiari 畸形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小脑扁桃体切除治疗,对照组给予小脑扁桃体电灼治疗,比较两组的脑脊液流速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2 d观察组脑脊液.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32/32)比87.5%(28/32)],观察组小脑扁桃体下缘水平脊髓背侧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头向流速高于对照组[(8.17±1.56) cm/s比(6.21±1.16) cm/s],尾向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9.38±1.48) cm/s比(7.10±1.52)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9%(31/32)比78.1%(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脑扁桃体切除能够更好地恢复枕大池脑脊液循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 儿童肾功能损害不同时期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莉;李君君

    目的:探讨儿童肾功能损害不同时期的血清胱抑素C( Cys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福州中医院收治的肾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内生肌酐清除率,按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值分为肾功能正常组( Ccr≥80 mmol/L)50例、肾功能不全组(50 mmol/L≤Ccr <80 mmol/L)50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30≤Ccr <50 mmol/L)50例和肾衰竭组(Ccr <30mmol/L)50例,并选取同期到本院体检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给予所选研究对象微粒子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同时检测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BUN)、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并将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肾衰竭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肾功能不全组CysC、Cr、BUN、β2-MG 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和对照组[(6.69±1.15) mg/L、(3.61±0.62) mg/L、(1.98±0.34) mg/L 比(0.93±0.23) mg/L、(0.81±0.11) mg/L;(572±127)μmol/L、(371±61)μmol/L、(158±32)μmol/L 比(38±7) mmol/L、(36±5)μmoI/L;(38.17±8.93) mmol/L、(25.21±3.82) mmol/L、(11.97±3.14) mmol/L 比(3.67±0.19) mmol/L、(3.49±0.15) mmol/L;(11.96±1.62) mg/L、(5.13±1.35) mg/L、(4.39±0.92) mg/L 比(2.31±0.71) mg/L、(1.87±0.42) mg/L],肾衰竭组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CysC、Cr、BUN、β2-MG 指标显著高于肾功能不全组(P <0.05),肾衰竭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肾功能正常组Cre、BUN、CysC、β2-MG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ysC 可反映出肾功能损害情况,为医师在诊断早期肾功能损害中提供了有效依据,可大力推广及应用。

  •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结肠癌患者性生活能力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晋;于海洋;王红禄;赵振生;曹双军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结肠癌患者性生活能力以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4年6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2例,采用抽签法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6例。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开腹组行常规开腹结肠根治术治疗。通过调查问卷对患者术后性功能情况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性生活能力、胃肠道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在术中失血量少于开腹组[(83.2±15.4) mL 比(133.7±16.5) mL]、住院时间、镇痛时间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开腹组[(6.5±1.9) d 比(14.8±2.2) d;(1.2±0.4) d比(3.4±0.6) d;(2.5±0.4) d 比(3.6±0.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进食普通食物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2±0.5) d 比(3.6±0.4) d;(3.5±0.9) d 比(4.7±0.8) d,(2.2±0.3) d 比(3.2±0.5) d,(2.8±0.4) d 比(3.6±0.2) d],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性欲低下评分、术后性厌恶评分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患者并发恶心呕吐、便秘、腹泻、失眠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相比于常规开放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对性生活能力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沈玉国;仝淼;王晓剑;陈茜

    目的:对比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效果与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依据抽签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治疗采用甲巯咪唑(口服,初始剂量30 mg/d,后以5~10 mg/d 的维持剂量继续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对照组治疗采用丙硫氧嘧啶(口服,初始剂量为250 mg/d,后以40~90 mg/d的维持剂量继续治疗,连续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肝功能异常率与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甲状腺功能指标(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46±0.14) nmol/L 比(2.78±0.18) nmol/L、(121.64±5.30) nmol/L比(125.73±5.32) nmol/L、(9.21±1.24) pmol/L比(10.28±1.17) pmol/L、(29.16±2.53) mol/L比(30.48±2.41)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2.18±1.16) U/L比(23.20±1.08) U/L、(37.80±4.12) U/L比(39.85±5.06) U /L、(84.46±5.24) U/L比(87.38±4.30) U /L、(14.41±1.36)μmol/L比(15.28±1.5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肝功能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5%(7/40)比75.0%(30/40)],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39/40)比85.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运用甲巯咪唑治疗的临床效果较确切,治疗效率与安全性较高,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荐运用。

  • 腹腔镜下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比较

    作者:魏鸿;王灿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采取腹腔镜结直肠全系膜切除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开腹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一般情况,并对患者免疫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 IgA、IgM、Ig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IL-6术后1 d明显升高,术后7 d相较于术后1 d明显下降,但相较于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癌胚抗原(CEA)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两组在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组间及组间·时点间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1.3%(25/80)比87.5%(70/80),P<0.05];患者术后5年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小于传统开腹手术,是临床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雪明;闵峰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5例对粉尘螨过敏的过敏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抗变态反应药物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将滴剂滴于舌下,含1~3 min后吞服,每日1次。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每次含服粉尘螨滴剂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0.76±0.25)分比(1.46±0.45)分,(0.78±0.32)分比(1.38±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呼气峰流速、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 FEV1/用力肺活量高于对照组[(90±8)%比(68±7)%,(90±7)次/min比(69±7)次/min,84.2±6.1比61.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4.7%(10/68)比29.8%(20/67),25.0%(17/68)比41.8%(2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能明显改善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哮喘病情急性发作,提高患儿肺功能,对过敏性哮喘患儿的治疗预后良好。

  •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对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金华;杨佃玉;王彩玲

    目的:探讨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 Tg)对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首次确诊并经甲状腺全切术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7例,术后12个月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血清Tg用于判断甲状腺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价术后 Tg用于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结果术后1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 Tg 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8.5±8.4)μg/L 比(9.1±2.8)μg/L](P<0.01),有远处转移患者Tg水平高于无远处转移患者[(39.3±7.2)μg/L 比(19.0±4.8)μg/L](P<0.01)。绘制ROC曲线,血清Tg用于诊断DT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773(95% CI 0.649~0.896,P<0.05),通过佳切点值分析得到 Tg的临界值为14.5μg/L时,其诊断的灵敏度为84.8%,特异度为84.0%。 Tg水平>14.5μg/L的患者和<14.5μg/L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DTC 患者术后 Tg水平有望成为预测DTC患者转移等预后的指标。

  • 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对小儿心脏手术血压及心率的影响

    作者:任静;刘静;邵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对小儿心脏手术血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收治的30例行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修补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例。第1小时,对照组患儿给予0.2 mg/(kg· h)咪达唑仑,研究组患儿给予1μg/(kg· h)右美托咪定,待2 h后,两组患儿的药物输注剂量均减少一半。所有患儿的麻醉诱导第1小时均给予10μg/kg 芬太尼、0.2 mg/kg 维库溴铵以及0.2 mg/kg咪达唑仑。1 h后维库溴铵、芬太尼药物用量均减少一半,一直持续到手术结束。为达到控制血流动力学反应的目的,切皮手术或切胸骨手术等具有强烈性刺激时给予患儿吸入七氟烷。比较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心率、平均动脉压( MAP)、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儿的心率在T1时上升,T2时下降,T3时又上升,研究组心率平稳,T1、T2、T3优于对照组[(88.4±9.6)次/min比(98.3±9.7)次/min,(85.4±10.4)次/min比(97.7±11.2)次/min,(90.5±9.9)次/min比(127.3±12.9)次/min],两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MAP在T1、T2、T3时间点呈上升趋势,研究组 T1、T2时较平稳,T3时升高,且研究组T1、T2、T3时间点的 MAP 均低于对照组[(73.1±6.9) mmHg 比(83.7±6.5) mmHg,(72.3±7.5) mmHg 比(84.8±6.9) mmHg,(79.3±6.4) mmHg比(100.6±9.9) mmHg],两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在 T1、T2、T3时间点的 SpO2呈上升趋势,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波动较小[(98.3±0.8)%比(93.5±0.5)%,(97.4±1.2)%比(95.1±0.9)%,(97.8±1.4)%比(96.3±1.2)%],研究组 T1、T2、T3时间点 SpO2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进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可对患儿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可更好地控制患儿血流动力学反应状况,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罗艳;胡桂英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500 mg/次,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艾塞那肽(5μg/次,1次/d )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血压、血糖、血脂情况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臀围、腰围、体内脂肪比、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显著低于对照组[(93±5) cm比(95±6) cm,(80±4) cm比(84±5) cm,(23±3)%比(25±4)%,(23±2) kg/m2比(25±3) kg/m2,(8.3±1.3) mmol/L 比(10.3±1.9) mmol/L,(9.0±2.3) mmol/L 比(11.5±2.9) mmol/L,(2.45±0.24) mmol/L 比(3.02±0.37) mmol/L,(4.7±0.5) mmol/L 比(6.03±1.11) mmol/L,(2.4±0.4) mmol/L 比(3.2±0.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1.62±0.42) mmol/L 比(1.23±0.2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病患者,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安全性高,临床疗效良好。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齐伟静;刘永刚;高爱民;杨帅;张丽;马艳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均给予抗凝、调脂、营养神经以及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1袋/次,3次/d ,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测患者凝血因子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4.0%(47/50)比80.0%(40/50),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7.4±0.8)分比(10.5±1.0)分,(75.3±5.8)分比(64.5±4.2)分,P<0.01];观察组凝血因子Ⅰ水平、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3.8±0.4) g/L比(4.0±0.3) g/L,(6.12±0.62) mPa· s比(7.82±0.73) mPa· s,(1.32±0.35) mPa· s 比(2.13±0.40) mPa· s,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黏度,保护缺血神经组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尾状叶与非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疗效比较

    作者:张昆鹏;李少一;任怀珍

    目的:比较手术切除尾状叶与非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尾状叶肝癌手术切除的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行非尾状叶肝癌手术切除的3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病死率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断血管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33±8) min比(22±5) min、(198±18) min比(124±16) min、(14.2±2.5) d比(10.0±2.1) d],输血量、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614±82) mL比(351±46) mL、(842±102) mL比(522±7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肝衰竭、术后出血、胸腔积液、膈下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年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70.3%(26/37)比43.2%(16/37)],3年的复发率也高于对照组[56.8%(21/37)比32.4%(1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行手术切除后的疗效相对差于非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可能与尾状叶肝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切缘不足等因素相关。

  • 来氟米特联合美洛昔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指标的影响

    作者:韩武臣;黄源

    目的:探究来氟米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病情活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12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RA患者98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三组:来氟米特组(口服来氟米特片,每日2次,20 mg/d)、美洛昔康组(口服美洛昔康分散片,每日2次,15 mg/d)、来氟米特联合美洛昔康组(来氟米特10 mg/d,每日1次;美洛昔康7.5 mg/d,每日1次)。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个月患者的病情活动指标[红细胞沉降率( ESR)、C 反应蛋白( CRP)及类风湿因子( RF)]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1、2、3、4个月后ESR、CRP与RF均呈下降趋势,但来氟米特联合美洛昔康组下降速度更快,三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在治疗1、2、3、4个月后关节疼痛程度、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等临床症状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来氟米特联合美洛昔康组下降速度更快,三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RA 能显著降低其 ESR、CRP与RF水平,是治疗RA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贫血患者血细胞形态学及血常规特点

    作者:侯淼;郭菲

    目的:研究贫血患者血细胞形态学及血常规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贫血患者63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的体检的62例人群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血细胞形态异常阳性、周围血常规情况。结果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细胞比容(HCT)均显著低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293±11) g/L 比(347±6) g/L、(72.34±2.82) fL 比(88.27±3.32) fL、(24.52±0.96)%比(43.63±1.64)%](P<0.0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显著高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23.4±0.9)%比(14.8±0.6)%](P <0.05)。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组 MCV、HCT[(71.99±2.77) fL、(25.63±0.99)%]显著低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P <0.05),MCHC、RDW-CV[(348±13) g/L、(14.9±0.6)%]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大细胞性贫血组 MCHC、RDW-CV、MCV、HCT[(441±26) g/L、(23.1±1.4)%、(134.65±8.08) fL、(91.22±5.47)%],均高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231±11)×109/L比(281±15)×109/L、(122±5) g/L比(141±3) g/L、(0.48±0.06)比(0.63±0.05),(4.2±1.1)×109/L 比(7.1±2.1)×109/L],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0.49±0.04)比(0.4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贫血患者中有着较高的MCHC、RDW-SD、MCV、HCT、淋巴细胞数量,存在较低的血小板、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数量。

  • 额肌瓣悬吊术在上睑下垂矫正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邬天刚

    目的:观察额肌瓣悬吊术在上睑下垂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汉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上睑下垂病历资料,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27例)。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术患者作为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5、10 d 泪液浸润湿长10 mm试纸所需的时间、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充血评分、睫毛角度轻微异常、障碍性睑板腺功能、测量瞬目的次数。观察近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3、5、10 d泪液浸润湿长10 mm试纸所需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结膜充血评分、轻微异常性上睑睫毛角度及异常的睑板腺眼数、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1、3、5、10 d泪膜破裂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始终高于观察组,尤其是术后10 d,对照组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观察组[(11.21±0.74) s比(8.21±0.49) s];两组术后1、3、5、10 d眼睑闭合不全距离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始终短于对照组,尤其是术后10 d,观察组的眼睑合并不全为(1.41±0.21) mm,短于对照组的(2.47±0.45) mm;两组术后1、3、5、10 d瞬目次数均呈上升趋势,观察组始终多于对照组,尤其是术后10 d,观察组的瞬目次数(15.02±1.32)次/min多于对照组(10.02±1.21)次/min,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矫正良好率[70.37%(19/27)]显著高于对照组[16.67%(6/3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85%(14/27)、50.00%(18/3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睑下垂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正,对于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而言,效果更为明确。

  • 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比较

    作者:郑治国;杨育军;欧朝阳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武警福建省边防总队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36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行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55.2±1.2) min、术中出血量为(8.8±1.2) mL、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3±0.4) d、住院时间为(4.1±1.0) d、住院费用为(6.1±1.1)千元,对照组手术时间(60.0±2.2) min、术中出血量(12.8±3.2) mL、肠蠕动恢复时间(1.6±0.5) d、住院时间(4.2±1.0) d、住院费用(6.8±1.5)千元,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2例胆瘘、2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鼻内激素联合割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IL-4、IgE水平的影响

    作者:邹超鹏;陈颖

    目的:探讨鼻内激素联合割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4( IL-4)、IgE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接受诊治的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激素联合割治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鼻内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IL-4、IgE 水平的变化以及鼻痒、流鼻涕、喷嚏、鼻塞、鼻部体征的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4、IgE水平低于对照组[(1.27±0.16) ng/L比(1.52±0.28) ng/L,(42±11) ng/L比(52±1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鼻痒、流鼻涕、喷嚏、鼻塞、鼻部体征低于对照组[(0.34±0.10)分比(1.27±0.28)分,(0.35±0.08)分比(1.50±0.40)分,(0.44±0.11)次比(1.57±0.35)次,(0.14±0.03)分比(1.15±0.10)分,(0.34±0.10)分比(1.22±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0%(45/50)比74.0%(37/50)],复发率低于对照组[6.0%(3/50)比46.0%(2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内激素联合割治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 IL-4和 IgE 水平,并且治疗后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布地奈德喷雾剂联合脱敏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

    作者:任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喷雾剂联合脱敏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12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n=64)和布地奈德组(n=64)。布地奈德组应用布地奈德喷雾剂(每次1~2吸,每日2次,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布地奈德组的基础上应用脱敏疗法,治疗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87%(62/64),布地奈德组的总有效率为81.25%(52/64),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布地奈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流涕、鼻塞、喷嚏、鼻痒等症状评分分别为(0.8±0.1)分、(0.7±0.1)分、(0.8±0.1)分、(0.8±0.2)分,低于布地奈德组的(2.0±0.2)分、(1.6±0.4)分、(1.6±0.4)分、(1.8±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 CD4+Th17细胞比率低于布地奈德组[(1.1±0.2)%比(1.8±0.3)%],Th17/Treg、CD4+CD2+5 Treg细胞比率高于布地奈德组[(32.8±4.2)%比(10.8±0.2)%、(27.0±3.0)%比(7.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地奈德喷雾剂联合脱敏疗法能有效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对玫瑰糠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杨艳萍;薛琨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对玫瑰糠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8月渭南市中心医院接诊的90例玫瑰糠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伐昔洛韦片,每次0.3 g,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匹多莫德片,每次0.4 g,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两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73.01±5.43)%比(63.88±5.31)%,(41.58±2.43)%比(33.12±2.31)%,1.51±0.02比1.08±0.01],CD8+低于对照组[(26.12±3.02)%比(31.68±3.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8%(44/45)比48.9%(22/4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4%(2/45)比44.4%(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对玫瑰糠疹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T淋巴细胞亚群失常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 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症状的改善及安全性

    作者:沈跃莉;叶俊儒

    目的:探讨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症状的改善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阿维A 胶囊20 mg,每日3次,根据患者的承受度以及病情状况调整药物用量,维持剂量控制在15~25 mg/d;观察组口服阿维A 胶囊10 mg,每日2次,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75 mg,每日3次。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皮肤损伤面积、严重程度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38/40)比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肤损伤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8±1.5)分比(7.3±2.4)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8.6±1.2) ng/L比(13.6±2.9)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皮肤损伤面积及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效果,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展望

    作者:汪其贇(综述);张俊峰;江伟(审校)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剧烈疼痛对于骨科和麻醉医师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目前,主流的术后镇痛方式是以股神经阻滞为中心的多模式镇痛,与此同时股神经阻滞产生的股四头肌肌力阻滞也成了热议话题,因此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仍在不断探索中。隐神经是股神经的纯感觉分支,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隐神经阻滞展开了研究并将其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

  • 骶前/骶神经切除术在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江彩霞(综述);程忠平(审校)

    子宫腺肌症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过多、痛经、盆腔痛。目前,根治手段仍为经腹或腹腔镜切除子宫。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及阴道超声等影像医学技术的发展,子宫腺肌症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越来越多育龄期患者因生活质量等因素迫切希望保留子宫的完整性和生育能力,因此诸多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骶前/骶神经切除术在缓解子宫腺肌症痛经方面疗效显著。

  • 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云霞;蔡天燕(综述);冉春风(审校)

    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等活动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发生骨折、脱位或韧带损伤时,若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踝关节骨折术后可能伴有各种并发症(如肿胀、疼痛、关节僵硬等),将严重影响踝关节的功能。而踝关节骨折术后选择采用电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法、光疗法等物理因子疗法以及运动疗法对改善踝关节功能效果明显。近年来,踝关节损伤的康复已逐渐成为骨科及康复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 踝关节 损伤 康复
  • 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诊疗进展

    作者:刘嘉欣(综述);李汝红(审校)

    根据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及解剖特点,决定了修补手术为其唯一治愈的方法,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术后一些并发症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比如复发率逐渐下降,而术后慢性疼痛比率却相对增加,究其原因错综复杂,较为常见的慢性疼痛原因包括术前即存在的高危因素,术中神经的损伤及不同材质补片的使用,术中固定补片的方式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这已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将目光从原来的单纯手术转移到如何减轻患者术后慢性疼痛上来。除此之外,从治疗上看,现阶段主要是对症处理,关键是重在预防。

  • 不同疾病背景下慢性肾脏病的流行趋势及危险因素

    作者:李珊珊(综述);解汝娟;包宇实(审校)

    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肥胖、高尿酸血症、年龄及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贫血、营养不良、氧化应激、炎症状态等。慢性肾脏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具有相似性及重叠性,导致该人群中慢性肾脏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同时慢性肾脏病亦影响着原有疾病的进展及预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寿命。

  • 尿毒症患者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石国娟;马金荣(综述);梁真;李娟(审校)

    睡眠障碍是困扰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睡眠障碍作为独立评价预测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和高病死率的指标日益受到重视。睡眠障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日间睡眠过多、噩梦、纤维肌肉痛等),了解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学的发病机制、有效的评估方式以及治疗进展对提高患者的远期预后有重要意义。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现状

    作者:曹正珺(综述);艾星子·艾里(审校)

    子宫腺肌症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组织学上虽然是良性的,但却具有增生、浸润、转移和复发等恶性行为。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逐渐年轻化,而传统治疗方法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多、恢复慢、费用高。目前,临床上唯一的根治方法是手术切除子宫,但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或者坚决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而言,如何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无创治疗方法,临床已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 非小细胞肺癌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环加氧酶2、前列腺素E2的关系

    作者:张相民(综述);李韶今(审校)

    慢性炎症为肿瘤发生的关键促进因子,炎症相关基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MPK)、核因子κB(NF-κB)、环加氧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凋亡、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之间相互调节,启动相关信号通路,共同参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促进NSCL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研究AMPK/NF-κB/COX-2/PGE2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可能为NSCL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为 NSCLC的三级预防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 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吕蓓蓓;魏帅帅(综述);王强修(审校)

    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肿瘤包括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和上皮样血管肉瘤,三者在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方面构成了从良性、低度恶性到高度恶性的谱系,且它们的生物学行为、治疗及预后均不相同。因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也缺乏特异性,所以术前很难确诊。加之三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也存在一定的交叉,故需结合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等进行综合判断。

  • Septin9基因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刘志永(综述);徐心(审校)

    Septin9是一类具有三磷酸鸟苷酶活性的保守基因家族成员之一,与染色体分离、DNA 修复、迁移和凋亡等许多细胞功能有关。 Septin9与诸如恶性肿瘤等人类疾病发生密切相关,且 Septin9已成为现阶段肿瘤相关研究的新热点。 Septin9基因在结直肠肿瘤组织中高度甲基化,其甲基化异常是结直肠癌的重要分子特征,而其在外周血和粪便中的改变可用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

  • DNA修复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白莎莎(综述);祁小飞;陈子兴(审校)

    生物体基因组不断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威胁仍能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与机体不同类型的DNA修复功能密切相关。但是,当DNA修复功能异常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受损的DNA进行修复时,基因组的稳定性就会受到挑战,从而导致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终导致肿瘤的发生或者进展。因此,对 DNA修复功能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治疗、延缓肿瘤进展。

    关键词: 肿瘤 DNA损伤 DNA修复
  • 2-脱氧-D-葡萄糖抗肿瘤作用机制及联合应用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邵霞(综述);王婷(审校)

    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具有许多相似的细胞表型特征,因此如何增强治疗的靶向性极为重要。沃伯格效应是指肿瘤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仍依赖糖酵解,而2-脱氧-D-葡萄糖(2DG)是常用的糖酵解抑制剂,能特异性地抑制恶性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黏附并增强免疫原性。由于单独应用2DG所需剂量较大使其在临床推广受限,故现研究多着手于2DG与传统化疗药物的联用或与其他代谢抑制剂及新药合用。

  • 维生素D与炎症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卫晶晶(综述);邬月琴(审校)

    维生素D在机体钙平衡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维生素D对免疫/炎症系统也有调节作用。低维生素D水平可增加发生急性感染的风险,并加重其不良结局。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哮喘、炎症性肠病、慢性肾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的发病中具有多效性,其在炎症性疾病的炎症/免疫应答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屈昔多巴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研究进展

    作者:马文文(综述);邓辉胜(校审)

    体位性低血压( OH)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和跌倒的风险。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典型症状包括头昏、视物模糊、乏力甚至晕厥等。诊断上需通过症状及病史筛查后进行详细体格检查、测量血压等,确诊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屈昔多巴作为一种合成的儿茶酚胺,是2014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该病的新药。该文就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治进展及屈昔多巴在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在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乔燕;王光宇(综述);张庆勇(审校)

    汀类药物作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降脂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治疗指南的推荐用药。除上述作用外,它还有非调脂性的保护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等。他汀类药物在降脂、稳定斑块的基础上,结合其非调脂性的保护机制,有助于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降低心房颤动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防止心源性猝死。

  • 贝伐单抗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应用进展

    作者:秦岭(综述);刘宁;宋彩萍(审校)

    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常并发于多种眼病,是严重损害人类视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能使视力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一直以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新生血管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大量体内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拮抗剂类药物能够与VEGF相结合并阻断其活性,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

  • 5-羟甲基糠醛的研究概况

    作者:赵颖;张璐欣(综述);李越(审校)

    5-羟甲基糠醛(5-HMF)是具有呋喃环结构的醛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在制剂中存在过多时临床上可能会出现类过敏反应,因此全面了解5-HMF的现有研究成果对于降低药品中5-HMF含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背景。近年来关于5-HMF 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5-HMF 可能是一种隐藏在中药背后新的活性成分,深入研究既可提高药品安全性,也可为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提供新的思路。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研究进展

    作者:陈琪;杨德爽;李诗梦;卫利;刘晓芳;陈自佳(综述);王素梅(审校)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作为中医安神剂名方,因其立法精妙、适用范围广泛,近年来在文献理论、临床应用、实验药理等方面均有较多论述。作为近代方剂药学研究的重点,资料未免有些繁杂,其在诸多疑难杂症中的广泛应用和卓越疗效均未进行系统整理及分析归纳,缺乏系统全面的联系和总结。在现代基础研究领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相信随着对其基本作用机制的了解,将推动新药的研发,促进祖国医药的发展。

  • 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玉敏(综述);李媛(审校)

    骨质疏松症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骨流失和骨组织破坏为病理改变,以骨痛、骨质变脆为临床症状。近年来中药防治骨质疏松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中药因其不良反应小、标本兼治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的防治,并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文对骨质疏松进行辨证论治,从补阳、补气、补阴、补血等方面对骨质疏松的中药防治予以综述。

  • 近视的中医体质及防治进展

    作者:吴田英;翟晓蔚;吴咏梅(综述);何建成(审校)

    近些年我国近视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传统中医对于近视有独特的理解与防治方法。中医治疗近视以外治研究为主,主要有针刺、敷贴耳穴、推拿等方法。通过刺激穴位、通经活络、调节经气、补益气血等达到提高视力的目的,对近视患者视力改善均有不错的效果。而且中医偏颇体质为近视的易患因素,可以通过改善中医偏颇体质和防止久视伤血损伤视力来预防近视。

  • 百合抗抑郁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作者:张颖;陈宇霞;陈朝(综述);黄世敬(审校)

    百合是药食同源植物,具有抗抑郁作用。百合类复方抗抑郁疗效肯定,与西药联合应用既能增强疗效还可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百合类复方还能够改善抑郁动物的行为学变化,升高海马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水平,下调亢进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PA)轴功能。百合的有效成分百合皂苷也具有升高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的作用。对百合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发抗抑郁新药、提高抑郁诊治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 关于作者署名的相关事项

    作者:

    关键词:
  • 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作者:

    关键词:
  • 致读者

    作者:

    关键词: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