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脓毒血症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与治疗对策

    作者:杨纯

    近年研究发现脓毒血症死亡并非完全由过度炎症所致,脓毒血症患者血液中不但有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抗炎因子也显著增加,导致免疫抑制.患者的免疫状态在脓毒血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处于免疫细胞过度激活和淋巴细胞受抑制的双向异常或紊乱状态.机体发生免疫功能紊乱,有害因子大量释放,巨噬细胞抗原递呈功能受损,难以对入侵微生物发生免疫反应,终形成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所以需要对脓毒血症免疫功能紊乱进行研究,以制订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

  • IL-33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

    作者:黄鹤卿

    白细胞介素33(IL-33)是IL-1家族的一个新的细胞因子,并通过磺基转氨酶2受体介导它的生物学效应.动物实验表明,IL-33具有很强的促炎作用,且其致损伤作用有赖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和干扰素γ的存在,IL-33在许多炎性疾病中大量表达,这里主要介绍类风湿关节炎.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组织中大量表达IL-33,IL-33通过肥大细胞依赖途径促进疾病从急性到慢性的转化,从而导致疾病的迁延难愈.由于可溶性ST2有助于减轻IL-33引起的炎性效应,从而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看到了曙光.

  • 整合子-基因盒系统与细菌耐药性

    作者:陶陶;姜海洋;付建平

    细菌耐药性的获得和传播主要与整合子-基因盒系统有关.它在细菌中捕获外来耐药基因水平传递,从而在整合子中形成多种耐药基因的组合和排列,是细菌耐药性传播的机制之一.一个整合子可捕获一个或多个基因盒,组成多重耐药整合子,介导细菌的酎药性.携带重组基因盒的整合子能插入到转座子或接合性质粒中,在细菌中传播耐药性并通过位点特异的基因重组使耐药基因发生播散,它对细菌间耐药基因的扩散和多重酎药性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

  • PTEN在神经元损伤和脑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作者:吴宏日;王云超

    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是定位于10q23的具有双重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其缺失或失活常会导致肿瘤的发生.PTEN在神经系统表达广泛,它能分别以其脂质和蛋白质磷酸酶活性通过Akt信号通路及与膜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五羟色胺2c受体的相互作用,调节神经元的损伤和脑功能障碍的发生.因此,对PTEN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将使其在肿瘤和神经疾病的治疗上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TC-1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雷杰

    TC-1基因是癌基因家族的重要一员.广泛表达于脊椎动物,高度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新的研究表明,TC-1基因编码一种含有106个氨基酸的固有无序蛋白,该蛋白COOH端三个区域(D44-R53、K58-A64、D73-T88)易形成紧密的螺旋结构,增强其与目的 蛋白的结合能力,促进细胞癌变和抗脱落凋亡,调节炎性反应和热休克反应.

  • 信号调节蛋白与炎症及肿瘤的关系

    作者:王晨

    信号调节蛋白(SIRPs)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一种具有抑制作用的跨膜糖蛋白.SIRPs 在细胞与细胞的接触、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接触中发挥信号转导的作用,它对白细胞、神经细胞和各种癌症细胞的功能都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在肿瘤中可能作为一种抑癌蛋白发挥作用.SIRPs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促进凋亡,从而发挥抑制癌症发展的作用.因此,SIRPs将成为一种新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宫内发育迟缓与成年期代谢综合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作者:曾玉

    宫内发育迟缓个体成年后胰岛素抵抗是生命早期的环境因素印迹的"程序化"结果.新近研究表明,在这逐步演进的"程序化"进程中不仅存在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乙酰化和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的改变,而且这种表观遗传学改变模式是从组蛋白乙酰化至DNA甲基化逐渐累积的动态过程,从而引起基因表达的变化,终导致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 单核巨噬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文明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目前认为有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在内的多种炎性细胞的参与.单核巨噬细胞能够分泌、调节多种炎性介质和蛋白,并和其他炎性细胞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炎性网络,使COPD患者肺组织中大量炎性细胞聚集、浸润,肺内损伤与修复交替出现,引起肺泡壁破坏和肺纤维化.单核巨噬细胞在COP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 抵抗素与炎症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乔智慧

    抵抗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及代谢相关酶的转录参与机体的代谢调节.近年来研究表明抵抗素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高表达,并与多个炎性标志物相关,提示抵抗素是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可能以一种代谢信号的方式表达潜在的炎性作用,引起多系统炎性相关性疾病.但抵抗素与多种炎性因子的共同通路及其拮抗途径尚需进一步研究.

  • 脓毒症合并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诊治进展

    作者:李晓燕

    脓毒症是外科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高.脓毒症继发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己广为认同,并且认为它直接影响患者的的治疗、生存时间.但多年来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因而各家报道的脓毒症合并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异.糖皮质激素作为脓毒症的辅助治疗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 选择性开放血脑屏障的相关方法研究

    作者:姜海洋

    血脑屏障(BBB)是脑内维持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结构,当然也正是由于它本身结构功能的特点,将许多治疗神经系统等疾病的药物拒之门外,难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于是,关于改变BBB通透性使药物可以顺利抵达脑组织发挥功效的研究层出不穷.包括对BBB本身蛋白基因进行调控,输注不同药物利用其不同机制增加BBB通透性,利用人工载药颗粒传递药物入脑,物理射线、超声等开放BBB以及与中医药相结合促进药物传输等方法.

  • 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进展

    作者:容勇贤

    烧伤残余创面常常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治疗进程.其主要原因有营养不良、顽固性感染、局部血运不佳等.目前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没有一种单一理想的方法,需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主要治疗方法有全身支持疗法、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局部或全身选用抗生素、冲洗或浸浴后喷洒碱性成纤维生长园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手术治疗.

  • 多种无创检测指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评价

    作者:李瑶宣

    大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主要原因之一,对ICVD或ICVD高危人群进行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在早期发现、预防及控制ICVD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早期检测动脉结构及功能的无创技术成为评价大动脉粥样硬化的热点,主要技术有: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研究肱动脉内皮损伤情况;检测大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脉压和脉压指数,评估大动脉僵硬度;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测量踝臂指数,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等.上述技术的应用有助干早期诊断ICVD及脑动脉粥样硬化.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陈岑

    心力衰竭是小儿肺炎的常见并发症及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从神经体液因子、细胞、分子、基因水平阐述.大量试验研究证实,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时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血浆尾加压素Ⅱ、利钠肽等因子可随病程进展而发生变化,同时心功能下降还与心肌细胞病理损害、心肌细胞凋亡、肌球蛋白重链成分的变化、心肌细胞钙代谢障碍及血浆纤维蛋白原Bβ-455G/A基因多态性有关.

  • 侵袭性曲霉菌病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黄星辉

    近年来,侵袭性曲霉菌病(IA)发病率逐渐增高,IA的病死率高.对于IA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显得极为重要.除了传统的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诊断方法外,新的诊断方法还有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抗真菌药物的不断研究更新,为临床上治疗LA提供了新的手段.

  • 家庭干预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魏芳;张静;王文杰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脑外科出院的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于患者出院后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和服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实施家庭干预,通过定期家庭访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的康复指导,两组患者于干预半年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和筒式Fagl-Meyer评分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干预能显著改善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璟;邢刚;郭德安;吉涛;孙庆圣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患者行CT平扫,静脉注入对比剂后行肾皮质期、实质期及延时期扫描,将原始数据后处理后获得完整的尿路影像.结果 肾孟输尿管重复畸形8例,异位肾5例,马蹄肾3例,单侧肾发育不全、腔静脉后输尿管、膀耽憩室各2例,其他5种先天畸形各1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证实.结论 CT尿路造影可以三维显示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的解剖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同时合并的其他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异位妊娠声像图分析及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谢汝林;符晓云;梁斌;谭丽莲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声像图表现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9例异位妊娠患者的声像图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4%(151/169),其中破裂型为96.4%(81/84),流产型为82.0%(41/50),未破裂型为87.9%(29/33),陈旧型为0%(0/2),误漏诊为10.7%(18/169).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确定手术时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张仲子;赵烽;柳百炼;熊鹰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胫骨骨折患儿,均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无一例发生针道感染,无延迟愈合、骨不连,无旋转畸形及下肢短缩或过度生长,膝、踝关节的功能良好.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胫骨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在淋巴瘤骨髓浸润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闫俊红;刘建亮

    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在淋巴瘤骨髓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2例霍奇金淋巴瘤(HL)和9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抽吸患者的骨髓液常规涂片作瑞特染色.用塑料包埋法制作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结果 22例HL患者中6例(27.3%)骨髓活检显示存在骨髓浸润,1例(4.5%)骨髓涂片阳性;97例NHL患者中39例(40.2%)骨髓活检存在骨髓浸润,15例(15.5%)骨髓涂片阳性,骨髓活检阳性率高于骨髓涂片(P<0.05).结论 骨髓活检更能准确反映淋巴瘤骨髓浸润,将其与骨髓涂片相结合对淋巴瘤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 前臂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作者:王茂;孙天胜

    目的 分析前臂骨折手术后引起不愈合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手术治疗前臂骨折的愈合率,减少再次手术.方法 对23例前臂骨折术后不愈合病例的手术固定方法、术后处理及二次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探寻影响前臂骨折愈合的内在及外在因素.结果 前臂骨折术后引起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内固定方法不当8例,感染6例,粉碎性骨折未能早期植骨5例,术后功能锻炼不当2例,术后再次外伤2例.所有病例第二次手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感染、内固定物折断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前臂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的众多原因中,医源性因素仍占大部分.选取合适的固定方法、及时植骨、术后正确处理等是预防前臂骨折术后不愈合、恢复前臂功能的主要手段.

  • 文拉法新缓释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

    作者:徐海春;王雪宏;高林

    目的 评价文拉法新缓释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新缓释片组30例,多塞平组30例,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及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拉法新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多塞平组.结论 文拉法新缓释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不平衡氨基酸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玉坤

    肿瘤组织比机体能更有效地夺取氨基酸,目前临床各种氨基酸液均促进肿瘤生长,利用不平衡氨基酸,可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又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大剂量精氨酸能抑制肿瘤生长;亮氨酸能增强去缬氨酸的抑瘤效应,并且能改善宿主的营养状况;蛋氨酸缺乏,将对抗肿瘤药物起着"增效剂"的作用;去缬氨酸的不平衡氨基酸抑瘤效果为显著;谷氨酰胺浓度下降则肿瘤生长受抑制;谷氨酰胺与天冬酰胺其拮抗剂由于阻碍核酸代谢而被试用于抑制癌的增殖.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制定相应的不平衡氨基酸,能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并改善机体营养.

  • 胰腺癌侵袭转移分子机制和靶向治疗

    作者:郑家平

    胰腺癌具有高度侵袭、转移特性.研究表明,人体内多种基因、分子、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胰腺癌侵袭转移相关,针对这些靶点研发的药物、疫苗或者采取靶向性基因干扰/导入技术等均能显著地抑制胰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因此,多靶点治疗将有望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现对近年来胰腺癌侵袭转移相关的分子靶标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浸润肌层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富广

    新辅助化疗在治疗浸润肌层膀胱癌中的应用目前还存在争议.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新辅助化疗被考虑作为那些浸润肌层或局限晚期,但仍是可手术患者的一种标准治疗.那些不合适或拒绝做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或不联合放疗可使保留膀胱的患者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现主要综述局限晚期膀胱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与消化道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作者:成向廷

    哺乳动物的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蛋白激酶级联系统的中心元件.作为细胞的能量感受器,AMPK调节多条代谢途径,AMPK异常导致多种代谢异常综合征,且活化状态的AMPK可通过多条途径抑制细胞生长并诱导凋亡,包括抑制在人类绝大多数肿瘤细胞中激活的mTORCI激酶.因此,它已经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症甚至肿瘤的良好药物靶.

  • 转移性肝癌的综合治疗策略

    作者:丁钋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的主要靶器官,且结直肠癌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治性的肝段或肝叶切除是目前治疗肝转移的"金标准",但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37%~44%,且只有10%~20%的患者适合手术治疗.其他非手术治疗方案如局部治疗(射频消融术等)、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以及基因治疗等正日益受到关注.

  •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核因子κB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关系

    作者:淦蓓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核因子κB(NF-κB)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台酶链反应检测子痫前期和正常对照组胎盘中NF-κBp65及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子痫前期各组及对照组胎盘中NF-κBp65 mRNA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HIF-1α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且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②免疫组化:子痛前期组胎盘NF-κBp65及HIF-1α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③子痫前期各组HIF-1α表达与NF-κB活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 NF-κB与HIF-1α参与了子痫前期发病过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NF-κB活性增强,导致HIF-1α表达增多,引起机体进一步的病理生理改变.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艳彬;方勇;杜贤兰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2例,在神经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8、12、24周动态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患者各项血脂指标、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5);且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有效率为59.7%.结论 阿托伐他汀除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外,还有稳定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林惠岚

    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学的研究热点,根据CT扫描中SPN的大小、边缘情况、内部结构特征、周围征象,并结合SPN薄扫+动态增强形式的分析,仔细观察结节的密度、边缘切迹的深浅、周围毛刺的长短、钙化斑的有无及多少、增强造影后结节的强化情况等等,对SPN的良、恶性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 静态、动态磁共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李敏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指盆底支持系统因退化、损伤所致松弛而引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排便困难和盆腔器官脱垂.目前,对于盆底解剖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态解剖学,功能性解剖受到更多关注.盆底作为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系统,易并发多个盆腔脏器功能异常,而临床物理检查常常不够全面、准确,术后复发率较高.盆底功能磁共振全面评价盆底形态及功能性病变,为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临床依据,明显减低术后复发率.

  •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对肺癌介入治疗的价值

    作者:王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已经应用于对支气管动脉的显示,并可以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技术、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曲面重建等多种三维处理得到支气管动脉图像,在肺癌血供的研究和介入治疗术前评估方面有初步应用.随着CT设备及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对多层螺旋CT造影认识的提高,其临床应用日益增多.

  • 强直性脊柱炎磁共振评分系统概况

    作者:郑楠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骶髂关节炎为标记性特点,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的慢性风湿性疾病.在强直性脊柱炎药物临床试验及临床治疗中,磁共振成像是评估炎症活动的有效工具,对慢性结构性病变也有一定的检测能力.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组开发评分系统来量化治疗效果.

  • 胰岛β细胞转录因子MafA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雅静

    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系物A(MafA)是特异表达于β细胞的一种转录因子,参与调节胰岛素合成、分泌和糖代谢等相关基因的表达.MafA特异结合于胰岛素基因C1元件,与结合于A1、E1元件的转录因子胰腺和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1、β细胞E盒反式作用因子共同调节胰岛素基因的转录.MafA在葡萄糖调节胰岛素基因表达过程中具重要作用,血糖变化可通过改变MafA的表达、稳定性及其与C1元件的结合活性调节胰岛素基因的转录.MafA的变异或缺失与糖尿病发生密切相关.

  • 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时脑代谢的研究进展

    作者:栗俊

    1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胰岛素及其他降糖药物治疗时,低血糖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不同于非糖尿病人群,长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往往不能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机体血糖水平的稳定,同时也不能感知低血糖的发生,从而导致血糖进一步降低,引发低血糖脑损伤.而近期的相关研究揭示,上述现象的存在和槠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脑组织的代谢方式改变有密切联系.

  • 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韦睛霏

    糖尿病是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越来越受到重视.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除了与高血稽状态、低血糖有关外,还与胰岛素作用不足、胰岛素抵抗、血管因素及糖尿病病程有关.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障碍,早期识别糖尿病认知障碍对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商跃云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一种转录调节因子,通过其下游基因的调控,在楮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高血糖使心血管系统HIF-1α活性过高,促进心血管并发症及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加重糖尿病机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打击.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程度相关.高血糖通过对肾脏及皮肤HIF-1α的水平和活性的改变,损害肾脏对缺氧状态的适应性反应,延缓皮肤创伤愈合的过程.HIF-1α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中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 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荷珺

    瘦素与肥胖、糖尿病等多种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的疾病密切相关.血浆瘦素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进食、性别、年龄、体脂分布、游离脂肪酸、糖皮质激素、细胞园子、胰岛素等,其中胰岛素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瘦素与胰岛素互为负反馈关系,共同构成了"脂肪-胰岛素"轴.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胰岛素"轴发生紊乱有关,二者在产生机制上可能互为因果,并且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 代谢综合征内皮功能紊乱与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细娇

    代谢综合征包括一些代谢性病理状态,如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综合征常伴发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引起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关联.现对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及代谢综合征相关性进行阐述.

  • 血清胆碱酯酶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中变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钱安瑜;张茂;巴立

    目前临床上血清胆碱酯酶(ChE)主要用来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和评估肝脏功能状况.但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发现,血清ChE活性可能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有关.SIRS患者血清ChE活性降低.其降低程度可能和预后相关.血清ChE活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与肝功能损害、分解代谢增强、稀释和血管外漏及机体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下调胆碱酯酶活性有关.应用ChE抑制剂可对抗SIRS时的过度炎性反应.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作者:任玉菊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睡眠障碍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白天过度嗜睡、打鼾,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安全.临床研究证实它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密切,但由于二者之间存在较多共同危险因素,又直接影响到对二者的研究,正确、全面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并了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机制,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治,将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 干燥综合征与病毒感染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杨丽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口眼干燥为特征,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和性激素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体免疫异常,组织损伤.与该病关系较密切的病毒有EB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反转录病毒等.病毒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 软腭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黄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病因是复杂的和多因素的.大量研究表明,软腭的形态和组织病理学的很多改变都与OSAHS密切相关,软腭后移造成腭帆间隙消失,呼吸道扩张肌的肌纤维分布异常导致的肌肉活动减弱,软腭中脂肪分布增加,肌肉呈现的炎症改变及腭咽部神经纤维的损伤等一系列解剖形态及显微结构上的诸多改变,构成了OSAHS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但软腭与OSHAS发病更为确切的因果联系,有待于作大规模的临床调查,在分子水平更进一步地研究.

  • 自控镇痛模式术后镇痛治疗的利弊

    作者:刘燕

    患者术后自控镇痛较传统术后镇痛方法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等特点,成为目前术后镇痛的主要模式.近年来随着临床使用的增多,自控镇痛模式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是两种常用的模式,具有快速起效、适用范围广、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但需专业人员操作;患者自控局部镇痛、患者自控鼻内镇痛和芬太尼HCI电离子渗入疗法经皮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优点.

  • 麻醉药物对神经外科术中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

    作者:刘海洋

    神经外科术中诱发电位监测是减少神经损伤、维护神经功能完整性、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手段.麻醉药物直接影响术中神经监测的质量和成功率:吸入麻醉药对诱发电位的抑制作用较静脉麻醉药更为显著, 并且均表现出荆量依赖性;持续输注阿片类镇痛药对诱发电位的影响较小;肌松药会导致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大幅降低,在进行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时应尽量避免使用.

  •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琳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已由初的单纯运动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逐渐发展为交感神经阻滞用于增加移植术后上肢血流,直至目前以感觉神经阻滞为目的 用于缓解术后急性疼痛.常用的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方法包括非刺激导管技术、刺激导管技术和超声引导下导管技术.输注方法包括固定速率持续输注、持续输注+单次患者自控镇痛剂量和单次患者自控镇痛剂量.该方法用于围术期镇痛,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术后功能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

  • 关于作者署名的相关事项

    作者:

    关键词: 作者署名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