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和研究进展

    作者:宋正己;杨晋辉

    肝脏是人体内大的实质器官结构和功能复杂,易受多种病原体、毒物及免疫病理累及.急性肝衰竭(ALF)病程凶险病死率极高,慢性肝病则是困绕众多患者的常见多发病.实验性肝损伤模型是实验和临床假说的基础,它的建立为探知肝脏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疗效判断、疫苗开发提供有用的工具.

  • 黄芪与肝纤维化的研究

    作者:周贤;戴立里

    黄芪是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h)Bge.var.mongho licus(Bge)的干燥根,主要含三萜皂甙、黄酮类化合物以及黄芪多糖,是一种扶正补气的中药,20世纪80年代对黄芪免疫功能研究较多,常用于与免疫有关疾病的治疗,90年代开始黄芪各成分的研究,发现黄芪的三种提取成分具有抗氧自由基和膜脂质过氧化作用[1],黄芪总皂甙对病毒性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可提高心肌肌浆网钙泵的活力,减少细胞内钙超载等[2],90年代后期王宝恩等研究了中药861合剂(以黄芪为主药成分之一的中药合剂)以及单味黄芪对肝纤维化的作用,在动物体内和体外细胞实验发现黄芪有抗肝纤维化作用,黄芪总提物、水提物对于与肝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的细胞--肝星状细胞的作用也有报道[3,4],现就黄芪抗肝纤维化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 黄芪 肝纤维化 治疗
  • 自身免疫性肝病研究进展

    作者:刘燕敏;阎惠平;汪俊韬

    自身免疫性肝病为自身免疫反应超越生理限度或持续时间过久引起肝组织损伤,肝功能异常及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这组疾病通常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其可见于世界各民族,呈世界性分布.近年来,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有了较大进展.早期诊断及治疗对这些疾病发展及预后至关重要.

  • 炎症性肠病治疗的研究

    作者:高晶;王迪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这两种肠道炎症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明确.发病率在我国乃至亚洲地区呈增高趋势[1].现就IBD治疗的研究综述如下.

  • EB病毒与淋巴瘤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福明;李凡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DNA疱疹病毒,EBV在正常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约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V抗体阳性.国内外众多研究结果表明,EBV与多种人类肿瘤有关,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鼻咽癌等疾病;其中Burkitt's淋巴瘤和鼻咽癌的密切相关性已被公认[1];EBV与霍奇金淋巴瘤及T、B细胞淋巴瘤均有关,现仅就不同的细胞属性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淋巴瘤与EBV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 透析患者耐药菌感染及其防治对策

    作者:戴勇;徐卓佳

    近20年来,各科耐药菌感染病例数迅速增加,以门诊透析为突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是常见的耐药菌株[1].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引起的菌血症和腹膜透析(简称腹透)腹膜炎患者,常可分离到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由于在透析患者中广泛使用万古霉素,造成了近年来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普遍感染,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降低.在腹透患者中,由于在腹透管出口处局部应用莫匹罗星,因而对莫匹罗星的耐药性也在增加.抗生素的滥用和患者之间耐药菌交叉感染是耐抗生素微生物感染增加两大主要因素.新药linezolid和奎奴普汀/达福普汀能有效地杀灭VRE和MRSA,但对这些新抗生素有抗药性的菌株也开始出现.因而,防止包括门诊透析的各种医疗场所中耐药菌的传播,是控制耐药病源微生物感染扩散的重要环节.

  • 溶瘤病毒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燕;李明远

    20世纪初,当给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接种狂犬病疫苗后肿瘤消退,使人们首次认识到可以用病毒治疗肿瘤.到了20年代,动物实验证实了病毒的感染能力及溶解小鼠的实体肿瘤的能力.

  • 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南琼;周曾芬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因此借助实验方法确定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发明了许多诊断HP感染的方法,主要包括侵入性(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涂片、切片染色、细菌分离培养、PCR等)和非侵入性(血清免疫学检查,13C、14C-尿素呼气试验,15N-尿素排出试验,大便抗原检测等).非侵入检查方法无需借助胃镜,检查方便快捷,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已被广大医务人员广泛采用,其中引人瞩目的要属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它无放射性,能准确地反映全胃HP现症感染情况,特别适合孕妇、儿童HP感染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及药物疗效的评价.现就13C-UBT检测HP感染及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 念珠菌病的防治研究

    作者:黄忠奎;陈平;陈德宇

    白色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正常人皮肤、口腔、肠道、肛门、阴道中都可分离出本菌,以消化道带菌率高,约占50%.近20年来,白色念珠菌在临床真菌感染中已跃居第1位,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的临床表现,如在白血病患者发生的慢性念珠菌病综合征(肝脾念珠菌病).目前,白色念珠菌已成为医院感染中常见的病源菌之一.白色念珠菌属条件致病性真菌,也是烧伤、肿瘤、器官移植、艾滋病等免疫低下的主要感染性微生物.因此,对于念珠菌的防治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念珠菌病的防治取得明显进展.

    关键词: 念珠菌病 预防 治疗
  • 超声检测胎儿心脏异常的研究

    作者:李月琴;张建迎;韩玉环

    胎儿心脏异常是影响宫内胎儿生长发育及活产新生儿生存能力的众多严重先天性疾病之一,在胎儿畸形中的发生率较高,在活产新生儿占7‰~8‰,在死婴畸形占80‰,其中1/3为严重心脏畸形.胎儿心脏异常可分为结构异常和心律异常两大类.胎儿心脏异常形成复杂、种类繁多,其中某些心脏异常可行宫内或母体治疗纠正,某些需要出生后立即予以必要的对症治疗或手术治疗,某些心脏异常为不可矫正的致死性畸形须发现后立即处理,如法乐四联征、埃伯斯坦畸形等.另外,目前研究表明,胎儿心脏异常与染色体异常有一定相关性[1],因此及早检测出胎儿心脏异常显得极为重要,对于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具有深远意义.积极探求产前及早检测胎儿心脏异常的方法,超声即是其中重要的产前无创检测方法之一,其无创性、简便性、有效性及可重复性使得超声在整个孕期对胎儿心脏进行检测已得到广泛应用.现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CT仿真结肠镜的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

    作者:赵毅凯

    仿真内镜检查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的影像学技术.1994年,Vining等首先报道了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检查的临床应用.该技术是应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与现代医学影像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新的无创伤检查手段[1].CT获得原始容积数据经重叠重建后传输到工作站,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得二维、三维图像及空腔器官内表面的仿真内镜图像,并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导航技术进行的腔内漫游,结合实时回放,达到类似光纤维镜观察的效果.现就CT仿真结肠镜的成像原理、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简述如下.

  • 小肠疾病的螺旋CT评价

    作者:许相丰

    螺旋CT已普遍应用于小肠疾病检查,其作用逐渐被临床重视,由于螺旋CT扫描速度快、容积采集,能减少运动伪影、降低容积效应及进行薄层重建,对小肠病变的定位、定性和肿瘤分期有特殊价值.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王涛;贾如意

    随着介入治疗方法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已成为一个区别于传统的内科和外科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已被誉为20世纪医学发展重要的贡献之一,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已在临床应用40年,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及判断病变的主要手段,也是指导介入治疗和进一步检查的基础,尤其是近几年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可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减少濒临死亡的心肌,降低心肌梗死的并发病,改善患者的预后.在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大约6%在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时未能证实动脉粥样硬化[1].

  •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心功能的研究

    作者:刘海峰;光雪峰;白文伟

    心脏功能的评定和研究方法,是一个广泛而重要的课题.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tissue imaging,DTI)技术,也称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DE),是一种新近开发的无创性室壁运动分析技术,它运用多普勒信号处理的原理,实时、定量检测心肌本身的运动速度,从而弥补了其他超声技术的不足,能更直接地反映心肌整体和局部功能的状态.由McDicken等于1992年首先揭示其临床应用的价值,其后逐渐应用于临床.现仅就DTI技术评价心功能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普及加碘盐对自身免疫甲状腺病和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琦

    碘缺乏疾病(IDD)在世界各个地区是较为普遍的疾病.由于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疾病的重病区之一,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正式立法在全民实行碘化食盐.

  • GSH-Px与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

    作者:杨淑芳;王玉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糖尿病和脂肪肝的发生率正在呈不断上升趋势,而脂肪肝作为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备受关注.仅就近年来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发生、发展机制及其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与一种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关系综述如下.

  • 运动与糖尿病的研究

    作者:张立立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现代生活和工作方式及饮食模式的改变,运动不足已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由于缺乏运动导致200多万人死亡.1997年赫尔辛基第16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大会报告,糖尿病已成为世界第5位死亡主因,而糖尿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体力活动.

  • 痛风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作者:于健;苏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糖尿病、痛风患病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人民健康水平,2型糖尿病与多种疾病,包括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痛风等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统称X综合征.其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与上述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或伴存,不同疾病通过影响胰岛素效应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与上述疾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现仅就近年来痛风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综述如下.

  • 一氧化氮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变化的关系

    作者:胡彩虹;倪安民

    多种细胞因子可影响骨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诱导生成高浓度一氧化氮(NO),影响破骨细胞、成骨细胞正常的功能与二者的动态平衡.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升高的一氧化氮加速骨吸收、促进骨溶解可能是糖尿病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之一.

  • CD38和VH基因对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过程的影响

    作者:张文艺;胡小梅;董作仁

    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的临床过程有很强的异质性.一些患者不需治疗或需要适当的治疗就能存活多年,而另一些患者尽管接受了积极的、多种的治疗还是很快死亡.这些差异不能用临床分型解释.以往对B-CLL的预后因素也有一些报道,主要是Rai-Binet分型、淋巴细胞倍增时间(LDT)、血清β-2M、sCD23、血清胸腺嘧啶核甙激酶水平等.这些指标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对其临床预后也不能很好地预测.近来的研究发现,CD38的表达、VH基因突变状态是B-CLL重要独立的预后因素,现就其两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苏立;陈运贞

    干细胞(stem cell)是指具有高度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并可以分化为一种以上"专业"细胞的原始细胞.在机体的发育过程中,可存在处于不同分化等级的干细胞,如存在于囊胚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中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被认为是等级较高的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机体任何一种组织器官的能力;而存在于成熟个体各种组织器官中的干细胞,其分化等级较低,被称为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s,HSC)是先被认识的成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MSC)是骨髓中的另一类干细胞.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鹏;黄振文

    传统凝血理论认为,内、外源性止血途径在正常止血性血栓形成过程中同时启动,且以内源性凝血为主.但近10余年来对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研究,提出了止血的外源性启动、内源性维持的观点.该观点认为,血管受损后,TF立即与活化凝血因子Ⅶ结合,从而启动组织因子途径(外在途径);但由于TFPI的存在,外在途径的作用是短暂的,只能形成微量凝血酶.然后是放大阶段,由外在途径生成的微量凝血酶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V、Ⅶ、Ⅺ,通过"截短的"内在途径生成足量凝血酶,以完成正常凝血过程.许多研究表明[1-4],在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TFPI的抗原水平及活性发生改变.TFPI可能是血栓形成的一个危险因素.TFPI基因多态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TFPI的结构和功能,或许TFPI基因多态性是血栓形成的一个遗传性危险因素.

  •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卵巢癌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刘柯;王丽莉;张积仁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物科学技术随之进入后基因时代.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作为后基因时代出现的新兴研究领域,革命性的蛋白质组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对大批量的临床标本,如血清、组织等,进行高效的蛋白质组分析,寻求用于早期临床诊断的特异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成为可能[1].蛋白质组(proteome)是1994年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的Wilkins和Williams先提出,是指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及其存在方式[2].蛋白质组学旨在阐明生物体全部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及功能模式.其内容包括鉴定蛋白质的表达、存在方式(修饰方式)、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3].蛋白质组学不同于传统的蛋白质学科之处在于它的研究是在生物体或其细胞的整体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的,它从一个机体或一个细胞的蛋白质整体活动的角度来揭示和阐明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 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分子生物学因素

    作者:周涛;高亚杰

    依据生物学特点,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Ⅰ、Ⅱ期及部分ⅢA期).循证医学[1]揭示术后Ⅰ A期非小细胞肺癌(T1N0M0)5年生存率为67%; B期(T2N0M0)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为57%,ⅡA期(T1N1M0)为55%,ⅡB期(T2N1M0/T3N0M0)为39%/38%,ⅢA期(T3N1M0/T1-3N2M0)为25%/23%.临床分期、患者一般状况是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临床因素[2],但分子生物学因素也是重要预后因素[3].通过相关基因表达研究可明确与预后的关系,对有复发、转移倾向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加以筛选,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提高生存率[4].现就近年来与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因素综述如下.

  • 大肠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文利

    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血液循环或组织中异常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水平与恶性肿瘤(如大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大肠癌与IGF及IGF-1R的相关性已经为国外学者所关注,而国内对此研究很少.现仅就IGF、IGF-1R与大肠癌的相关性的研究综述如下.

  • 端粒、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及肿瘤的关系

    作者:楚玉荣;宫凌涛;楚智慧;朱影钊

    端粒、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及肿瘤的关系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等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而且近几年来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并发现端粒酶几乎在人类各种恶性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认为端粒酶可能是目前已知的为广谱的恶性肿瘤分子标记物,抑制其活性可能成为肿瘤治疗较为理想的靶点.

  • DNA甲基化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海云;许东坡

    以往的肿瘤研究认为,基因的突变、缺失,导致DNA序列改变从而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是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而渐成说机制(epigenetics mechanism)是在肿瘤研究中,检测到许多肿瘤的重要基因并未发生突变、缺失等基因组的异常,DNA序列没有改变,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变化,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机制.渐成说机制是哺乳类动物遗传外修饰的重要机制,主要通过DNA甲基化实现,这种改变具有可逆性,遗传性[1].和大多数肿瘤一样,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多种基因,如P16INK4a、14-3-3σ、ER、PR、RARβ、BRCA1、GSTP1、E-cadherin、TIMP-3等的突变,缺失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同时DNA甲基化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导致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甲基化 基因 乳腺癌
  • 血小板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宁忠华;徐爱乡;华东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多步骤多因素过程.包括肿瘤细胞酶解周围基质,从原发灶解离,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流中存活并穿出血管壁,继而形成转移灶的一系列过程.肿瘤细胞在转移灶形成之前经历与宿主血小板、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血小板、肿瘤细胞相互黏附作用形成癌栓从而有利于癌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并继而侵袭到血管内皮下基质(subendothelial metrix),然后肿瘤细胞穿出血管壁,在远隔部位形成转移灶.

  • Fas/FasL系统与肿瘤的免疫赦免

    作者:王滨;齐荣义;郑维国

    Fas/FasL系统是体内介导细胞凋亡的一对糖蛋白分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对分子在免疫自稳、免疫赦免及移植免疫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维持眼、睾丸、胎盘等生理性免疫赦免组织的正常功能及引起某些恶性肿瘤和(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病中意义显著.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