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白细胞介素2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功能调控

    作者:陈毅斐;高亚东;胡家豪;何绍俊;杨炯

    白细胞介素(IL)27是近年来发现的IL-6/IL-12家族因子的新成员.IL-27与其受体结合后能通过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发挥免疫调控功能.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是IL-27调控的主要对象.IL-27促进Th1细胞增殖,但抑制Th2、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分化,其特殊的差异性调控使IL-27在不同疾病环境中具有促炎或抑炎的双向调节功能.虽然IL-27参与临床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和炎症性肠病)的炎症反应,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阐明IL-27的免疫调控作用不仅有助于认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还为IL-27相关的临床治疗与药物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 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赵江博;田佳宁;程萌旗;陈德胜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目前,国内外关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中作用机制的研究颇多.这些研究表明,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增殖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促进破骨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进而使骨代谢平衡被打破,终导致骨吸收作用增强,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组织丢失,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的发生.

  • 核心蛋白聚糖在组织器官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耀东;陈鸿杰

    核心蛋白聚糖(DCN)是富含亮氨酸的蛋白聚糖基因家族中一种小分子成员之一,是天然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抑制剂和天然调节物.DCN与组织器官的纤维化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TGF-β1是致组织器官纤维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在多种组织器官纤维化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DCN通过抑制TGF-β1的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组织器官的纤维化,是目前治疗组织器官纤维化有效和合理的策略,也是组织器官纤维化防治的研究热点,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和临床价值.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白细胞介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建梅;刘发盛;陈欣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生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疾病,患儿通常因缺氧、缺血原因导致其多个器官的损伤或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目前HIE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对HIE疾病的研究成为当前围生医学专家研究的热点.患儿免疫系统的改变在HIE发病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尤其是白细胞介素在HIE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深入开展新生儿HIE的免疫机制研究,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预防HIE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

  • 手术干预式肝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作者:黄高;文明波;畅庚云

    肝衰竭是肝脏的各项功能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机体代谢功能发生严重紊乱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肝衰竭发生于许多严重的肝脏疾病过程中,预后不良.而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局限性较大,需不断对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进行探索.但探索过程中离不开合适的动物模型,目前肝衰竭动物模型通过制作方式大致可分为手术干预式动物模型和非手术干预式动物模型.非手术干预式动物模型多采用肝损害药物等导致实验动物出现肝衰竭.该文主要讨论通过手术干预导致实验动物出现肝衰竭的动物模型.

  • 无创技术在肝纤维化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鑫;王俊峰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的必然阶段.肝脏穿刺活检过去一直作为评价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性检查方式,具有高风险、操作复杂、对穿刺者要求高、费用高等缺点.因此近年来,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的方法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目前,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检查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查及影像学弹性成像技术两种.而影像学成像技术包括核磁弹性成像技术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它们因具有无创、定量、可重复性强的优势,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其中,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新兴的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日益成熟,未来有望成为替代肝脏穿刺活检的新方法.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春年;吴小军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是一种非特异性、非肿瘤性、自限性疾病.其发病率低,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临床常表现为亚洲年轻女性不明原因发热,伴浅表淋巴结肿大及一过性白细胞减少,容易误诊.HNL诊断主要依靠淋巴结活检,病理改变以凝固性坏死及组织细胞增生为主,但由于其病理组织学多样性,仍存在误诊风险,故需要与多种疾病相鉴别.常规抗感染及抗结核治疗效果差,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大多数预后佳.然而,部分患者可进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成人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高敏;韩小彤;文辉;袁霞;尹丽;宁凤玲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是指通过鼻导管将可调节氧浓度的高流量氧气、空气及等温饱和水蒸气混合气体输送给患者的一种氧疗方式.HFNC可有效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轻中度低氧性呼吸衰竭,但对于重度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HFNC的应用是否会导致气管插管延迟尚存在争议;HFNC应用于免疫缺陷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降低气管插管率;HFNC还可用于气管插管前预充氧、拔管后和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预防.此外,HFNC用于成人急性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可降低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呼吸频率,且患者耐受性较好.

  • 青光眼视神经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文捷;曲超

    青光眼是目前继白内障后全球第2位致盲性眼病,总人群发病率为1%,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视觉健康.关于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近年来各国学者在该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许多学说都证实其终的共同通路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然而每一种学说都不能完全解释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具体机制.到目前为止,其确切机制尚未阐明,因此,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合理的理论框架下,探索特异性阻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新方法,从而更有效地保护视功能.

  • 慢性扁桃体炎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高玮;刘鸣

    慢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慢性炎症,亦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之一,常见于7~14岁的儿童,成年人亦可发生.慢性扁桃体炎能够引起患者咽痛、咽部异物感等症状,甚至可引起其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慢性扁桃体炎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人们对该病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目前对慢性扁桃体炎病因的研究逐渐增多,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每种治疗方法均有其独特的优缺点,故根据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 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病变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诊疗现状

    作者:李海燕;杨有莲

    异常子宫出血(AUB)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女性,而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就诊的女性患者中以围绝经期妇女居多,其中大部分就诊患者的主要病因为阴道不规则出血.AUB可以引起女性患者不同程度的贫血,长时间的子宫出血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不仅影响女性的健康,还可引起大量的经济消耗,这对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引起围绝经期出血的病因比较复杂,不同病因引起的AUB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因此,应充分掌握围绝经期AUB的诊断方法,从而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 临床药师医嘱优化干预手段研究进展

    作者:王肇辉;解红霞

    临床医师对患者开展药物治疗时,因病情复杂以及患者群体数量庞大等因素影响,会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及用药差错的现象,由此造成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并降低临床治疗效果.为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国内外医疗机构借助临床药师并结合医疗机构自身情况特点开展了多种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介入手段、不同科室、不同患者人群以及不同疾病的干预措施探索,取得了明显效果.此外,临床药师在医嘱优化干预工作中了解了更多的临床医疗知识,使干预工作能更加准确的开展.

  • 医务人员频繁夜班对血糖、血脂及皮质醇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叶媛;刘德生;鲁晓红

    医护人员由于其特殊的职业性质,不可避免地需要轮班工作,且极易出现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现象,快节奏的夜班轮换使医护人员的睡眠节律、饮食以及作息,使机体长期处于睡眠剥夺、生物钟紊乱状态,明显干扰了身体功能,降低工作效率.频繁的夜班轮转,亦可导致肠道应激综合征,血压的昼夜值及节律改变,甚至代谢紊乱、功能性肠胃失调,血糖、三酰甘油和胆固醇亦明显增高,从而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及胰岛素抵抗的风险,这些疾病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单独发生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这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应得到医院管理人员及全社会的关注.

  •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疗研究进展

    作者:田璐;王天成

    自身免疫性脑炎(AE)泛指一大类由于免疫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抗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而导致的疾病,以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癫痫、认知障碍及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特点.目前发现AE年轻女性患者多并发良性畸胎瘤,起初以神经精神症状或者癫痫发病,患者服用抗癫痫药物疗效较差,随着脑脊液相关抗体,如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等检测技术的发展,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帮助,亦提高了患者的早期检出率.早期进行激素冲击或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可降低该病的复发率,因此,对于AE,应早诊断、早治疗,并进行深入了解,对于该病的治疗及预防有重大意义.

  • 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预防及治疗进展

    作者:宋丹;梅花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先天性感染,与先天性CMV有关的疾病负担很重,因为它是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主要非遗传原因,也是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先天性CMV感染具有临床意义,但往往未被发现,因为大多数感染婴儿在出生时无症状,筛查计划尚未得到实质性实施.除行为措施外,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防止母婴感染和母婴传播.由于先天性CMV感染婴儿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近期有新的进展,这些领域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迅速发生变化.

  •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在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作者:谷洪梅;刘艳;张瑞芹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高发的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致死致残率亦非常高.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对于破裂与否的动脉瘤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易发生脑血管痉挛.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不但可以在术中发挥保持脑保护的作用,还可以降低脑血管张力,改善阻滞侧脑循环、改善脑血流、缓解脑血管痉挛,进而逆转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所致的延迟性缺血性损伤,而超声引导SGB使SGB定位更加精准,用药剂量更小,术中血管和神经损伤更少,更适合临床应用,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 HELLP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作者:伊海英;李银凤

    目的 分析10例HELLP综合征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转归,探讨HELLP综合征的诊治方法,为其更好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诊治的10例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年龄23~39岁,平均(31.2±5.2)岁,中位发病孕周37+5(35+1,38+6)周,初产妇5例,经产妇5例,均为单胎,1例子痫,6例重度子痫前期,3例妊娠期高血压,7例孕期诊断HELLP综合征,3例产后诊断,9例患者正常规律产检,1例患者未产检,子痫发作入院,5例患者产检时尿蛋白异常,1例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2例血小板减少,所患者均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1例行子宫切除术,7例输血治疗,并发症:1例死胎,2例胎盘早剥,3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并发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产妇均痊愈,无死亡,围生儿死亡1例(死胎).结论 重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尤其是子痫前期患者的孕期管理和治疗,及早发现HELLP综合征,实验室检查非常重要,尤其是血小板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及时终止妊娠是关键,及早发现并重视产后发病者,积极治疗HELLP综合征的并发症,改善母儿预后.

  • 后循环可恢复性脑病综合征的MRI表现

    作者:邹颖;张敬;王旭;徐凤斌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后循环可恢复性脑病综合征(PR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PRES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24例患者的MRI资料,其中16例经积极治疗后复查.结果 所有患者病灶均累及双侧顶枕叶交界区,其中6例同时合并双侧额叶对称性受累,4例同时合并双侧小脑半球对称性受累.MRI扫描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上,24例患者受累皮质均表现为高信号,但其中21例受累皮质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低于正常皮质[(0.87±0.11)×10-3mm2/s比(1.10±0.83)×10-3mm2/s](P<0.01),另外3例受累皮质的ADC值与正常皮质无明显差别,出现ADC值"假正常化".随访16例患者积极治疗后复查MRI,所有病灶于各个序列均消失.结论 PRES好发于顶枕叶,MRI T2加权成像、DWI和ADC显示病灶较佳.PRES经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良好,但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则会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 EGFR-TKI第三代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谢倩;俞婷婷;单莉

    肺癌位居于全世界癌症发病率的首位,其中又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所占比例高(约80%),在肺癌治疗中,靶向治疗以其高效、低毒、高选择性的绝对优势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的推广应用,第一代可逆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用药后约50%的患者出现T790M耐药突变,而第二代不可逆性TKIs并未改善上述耐药问题.因此,针对EGFR基因敏感突变及T790m耐药突变的不可逆性EGFR-TKIs第三代靶向药成为研究热点.目前EGFR-TKI第三代药物AZD9291、CO1686、HM61713已进入临床研究,该文对EGFR-TKIs第三代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NSCLC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脾酪氨酸激酶在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尼贝贝;李诗

    脾酪氨酸激酶(SYK)一度被认为是造血细胞特有的信号分子,在淋巴细胞成熟和免疫细胞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很多恶性血液病中被标识为致癌驱动因子.目前认为SYK在多种实体肿瘤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肿瘤的增生及浸润转移方面有重要影响,越来越多关于SYK在实体肿瘤中的研究陆续展开.SYK在不同肿瘤中发挥着不同甚至相反的作用,在一些肿瘤中是候选抑癌基因,在另外一些肿瘤中发挥癌基因的作用.对SYK基因深入研究,有望为发现肿瘤防治的新靶点提供线索.

  • 子宫癌肉瘤的诊治进展

    作者:邓波儿;孔为民

    子宫癌肉瘤,也称恶性米勒管混合瘤或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是一种少见的子宫恶性肿瘤.绝大部分发生于绝经后女性,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且早期易发生淋巴结、血行转移,术后复发率高,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宫腔镜下活检和诊断性刮宫是子宫癌肉瘤可靠的诊断方式,影像学检查也可提供一定的帮助.手术是其治疗的基本原则,但术后多需进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辅助治疗.未来,靶向治疗有可能作为子宫癌肉瘤新的辅助治疗方法,但临床需进一步验证.

  • ATR分子通路及其抑制剂抗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冯春来;吴文凡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Rad3相关激酶(ATR)是一种DNA损伤修复应答(DDR)机制的重要调节因子.研究发现,ATR分子通路通过多种细胞因子调控细胞DNA损伤修复,进而致使正常细胞发展为肿瘤细胞.ATR激酶也是一种能够抗肿瘤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理想靶标,其抑制剂的开发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ATR激酶抑制剂被开发出来,其中部分抑制剂展现出了显著的抑瘤效果,且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单用或与其他药物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廖冶丹;谢琳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TL)是一种极罕见的原发于睾丸的结外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其主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PTL的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侵袭能力强、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鉴于PTL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所以其在诊断及治疗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治疗方案趋于规范但尚未完全统一.未来,应对PTL研究结果中存在争议的热点问题及潜在的治疗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 细胞凋亡与肿瘤微环境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齐伟;徐扬;邱实

    细胞凋亡即程序性死亡,是一种受基因调控的自主死亡方式,在调节机体正常发育和维持自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逃避凋亡是肿瘤细胞的特征之一,肿瘤细胞运用多种方式使促凋亡蛋白和抗凋亡蛋白的活性异常起到抗凋亡作用.在肿瘤微环境中,凋亡细胞一方面可直接释放抗炎性介质或间接诱导邻近细胞抗炎症反应,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另一方面通过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加强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快速清除作用,促进免疫耐受的形成.回顾近年来细胞凋亡与肿瘤微环境及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肿瘤与其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好地为肿瘤治疗提供治疗策略,大化发挥抗肿瘤作用.

  • 谷氨酰胺代谢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雪;文国容;金海;庹必光

    肿瘤代谢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到目前为止,对于其机制的研究可以明确的是肿瘤细胞的有氧糖酵解,即Warburg效应和肿瘤细胞的谷氨酰胺代谢.谷氨酰胺是一种条件必需氨基酸,参与能量代谢和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此外,谷氨酰胺是合成谷胱甘肽的重要原料,并且其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使谷氨酰胺在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快速生长、增殖的肿瘤细胞中,谷氨酰胺的转运及代谢较正常细胞更活跃,其代谢产物与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相互作用,受多种信号通路调控,终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PCT、D-二聚体、hs-CRP、NAP及肺功能检测分析

    作者:李洁;司煜安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水平及肺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呼吸科收治的40例AECOPD患者作为AECOPD组,选择同期40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COPD稳定组,40例单纯COPD患者为单纯COPD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PCT、D-二聚体、hs-CRP、NAP积分和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结果 AECOPD组PCT、D-二聚体、hs-CRP和NAP积分分别为(3.63±0.42)μg/L、(6.22±0.96)mg/L、(7.05±1.39)mg/L、(360±38)分,COPD稳定组分别为(2.34±0.43)μg/L、(5.30±0.82)mg/L、(5.39±0.72)mg/L、(306±41)分,单纯COPD组分别为(1.96±0.40)μg/L、(4.53±0.68)mg/L、(4.74±0.85)mg/L、(286±46)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13±0.05)μg/L、(0.29±0.12)mg/L、(0.36±0.11)mg/L、(46±16)分],且AECOPD组、COPD稳定组上述各指标均高于单纯COPD组,AECOPD组高于COPD稳定组(P<0.05).AECOPD组FVC、FEV1和FEV1/FVC分别为(1.83±0.42)L、(1.17±0.35)L、(55±10)%,COPD稳定组分别为(2.05±0.38)L、(1.30±0.31)L、(60±10)%,单纯COPD组分别为(2.27±0.40)L、(1.47±0.42)L、(70±5)%,均低于健康对照组[(2.70±0.31)L、(2.57±0.31)L、(82±4)%],AECOPD组和COPD稳定组低于单纯COPD组,AECOPD组低于COPD稳定组(P<0.05).结论 AECOPD患者的PCT、D-二聚体、hs-CRP水平和NAP积分明显增加,FVC、FEV1和FEV1/FVC明显降低,其水平变化可反映COPD的病情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磁共振波谱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谭丽丽;麻增林;冯莉莉;栗金红;田晞;刘钢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磁共振波谱成像(MRS)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7年3月关于MRS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中文文献,并使用QUADAS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汇总分析,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发表偏倚的测定.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26篇,MRS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0.65(95%CI 0.62~0.68),特异度为0.83(95%CI 0.80~0.86),诊断比值比为10.98(95%CI 7.39~16.29),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5,Q'指数为0.7586.结论 MRS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一般,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术前胰岛素水平对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作者:杨永德;周焱琳;王梦远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胰岛素水平对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28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经排除后,216例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设为乳腺癌组,按1:2比例匹配年龄、血脂、体质指数的健康女性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血糖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乳腺癌组血清胰岛素的截断值,按佳节点值分为高低两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有196例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采用Cox回归模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空腹血糖、胰岛素、HOMA-IRI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确定血清胰岛素为10.3mU/L作为乳腺癌患者疾病进展的佳截断点;Kaplan-Meier分析10.3mU/L及<10.3mU/L两组无进展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胰岛素≥10.3mU/L组预后差;Cox单因素分析影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有肿瘤分级(HR=1.43,95%CI 1.05~1.95)、肿瘤分期(HR=1.52,95%CI 1.16~1.98)、空腹胰岛素(HR=1.79,95%CI 1.07~2.98)(P<0.05);Cox多因素分析影响无进展生存时间的有肿瘤分级(HR=1.38,95%CI 1.03~1.85)、肿瘤分期(HR=1.83,95%CI 1.12~2.98)、空腹胰岛素(HR=2.02,95%CI 1.90~3.78)(P<0.05).结论 术前血清胰岛素水平对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的预测有临床意义.

  • 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令狐玉双;张咏梅;杨莉;任娜娜;於凤;赵茂晶;刘汉梅;宋凌霞

    目的 评价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文献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Cochrane library 及PubMed数据库,广泛收集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有关结直肠癌根治术使用TAP阻滞镇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本分析共纳入10项研究552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78例、对照组274例.采用RevMan 5.3软件行统计学处理,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2h、4h、8h、12h、24h以及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24h内芬太尼用量,患者镇痛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2h、4h、8h、12h、24h以及48h的VAS低于对照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WMD=-2.75,95%CI -3.11~-2.39,P<0.01)和24h内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WMD=-2.53,95%CI -2.87~-2.19,P<0.01),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WMD=2.17,95%CI 1.64~2.71,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WMD=0.52,95%CI 0.29~0.95,P<0.05),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阻滞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麻醉镇痛药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且不会增加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效益.

  • 视频喉镜在挑战性气道处理中的应用

    作者:刘亚洋;薛富善;李慧娴;杨桂珍

    视频喉镜的应用已导致气道管理方法发生明显的变化,并被视为气管插管技术的革命性进步.虽然目前缺乏统一的意见,但视频喉镜在手术室内外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正在逐渐普及,并已快速成为解决潜在性和(或)意外性困难气管插管的有效工具.目前认为,对于挑战性困难气道患者,视频喉镜较直接喉镜能改善喉显露.且无论是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视频喉镜均容易使用,所需的操作技能容易掌握,故可能成为临床气道管理的一线工具.通过阐述视频喉镜在院前、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气道管理及颈椎固定患者气管插管和肥胖患者清醒气管插管时的应用,旨在确定视频喉镜在不同挑战性气道患者中的性能,并识别其可能的局限性.

  • 输尿管软镜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阔;付宜鸣

    随着医疗设备的进步,许多医学领域中,微创技术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输尿管软镜是泌尿微创腔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输尿管软镜下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的优点,因此其在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输尿管软镜术术后清石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仍是阻碍输尿管软镜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上尿路疾病的诊治上,输尿管软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肾结石的治疗方面,输尿管软镜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的泌尿外科医师倾向使用输尿管软镜技术处理上尿路结石.但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过程中肾盂压力的测定、肾盂解剖等一系列问题未来需进一步探讨.

  • 《医学综述》加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录用定稿网络首发征稿启事

    作者:

    关键词: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