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炎性因子与免疫性血栓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顾蔚(综述);张鲁勤(审校)

    免疫调节紊乱使得自身免疫性疾病频发免疫性血栓,进而损伤重要脏器功能,甚至导致死亡,从而增加了临床治疗的复杂性。且免疫性血栓与炎症反应呈高度相关性,免疫性炎症反应不仅可以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凝血反应,还能诱导凝血系统表达炎性因子,从而扩大炎症反应和增强凝血过程,所以炎症反应越严重,凝血系统就越活跃。因炎性因子对免疫性血栓的形成影响明显,故以此为靶点进行干细胞治疗可能会成为新的临床治疗方法。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昌建鈞(综述);聂宏光(审校)

    间充质干细胞( MSCs)是一种具有多项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可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并通过分化和旁分泌效应发挥组织修复、免疫调节、抗菌和抗凋亡等作用。目前,许多肺部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MSCs可对诸多肺部疾病产生治疗作用。因此,研究MSCs对肺部疾病的影响,从细胞和分子层面揭示其作用机制,将为肺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奠定临床前基础。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作者:左淑飞(综述);赵阴环(审校)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尽管传统免疫抑制和靶向生物治疗一直在进步,但对于难治性、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来说,仍然具有潜在的致命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过程中,造血干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干扰,因此,近年来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均作为难治性、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型治疗方法而出现。虽然在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 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星(综述);许瑞环(审校)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变异性很大的精神病性障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神经发育异常的结果。遗传因素中风险基因单个核苷酸多态性( SNPs)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引起了重视。目前,SNPs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神经发育异常相关的领域,涵盖了与神经营养、神经递质、代谢酶类等基因的研究。除此之外,在免疫学等其他领域的相关基因也有类似的报道。

  • 肺组织巨噬细胞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涛;陈毅斐(综述);杨炯(审校)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多种细胞及其组分参与哮喘发病。肺组织巨噬细胞是呼吸道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在不同疾病环境下具有不同的表型与生物学功能。目前针对肺组织中巨噬细胞不同表型及其功能分析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发生哮喘时肺组织巨噬细胞会发生表型改变。 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介质调节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数条信号通路与这一过程相关。

  • 环状RNA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永华;杨柳青;张娟娟(综述);邹晓平(审校)

    环状RNA是区别于传统线性 RNA 的一类新型 RNA,在细胞中高度稳定,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随着近年对环状RNA研究的日益增多,已发现其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全身多脏器恶性肿瘤、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环状RNA在多种人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 微RNA-146 a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阳洋;谢文光(综述);青玉凤;周京国(审校)

    微RNA(miRNA)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 RNA,主要在转录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免疫应答等重要生命过程。 miR-146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哺乳动物先天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调制器,miR-146a表达失调与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及免疫调节异常密切相关。 miR-146a作为miR-146家族中的一员,在风湿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研究 miR-146 a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慢性炎症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系

    作者:韩兴发;张弘弘(综述);胡吉(审校)

    糖尿病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相关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慢性炎症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密切相关,控制机体的慢性炎症可能会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而进一步地了解炎性介质及通路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发现潜在的抗炎方法,以更好地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展。

  • 促甲状腺激素与冠心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煦(综述);魏军平(审校)

    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引起血压、血脂等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的异常,但目前其间的具体关系尚未明确。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异常降低的甲状腺激素及升高的促甲状腺激素( TSH)可能引起血脂、血压的异常升高,而这些因素的密切关系还可能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因此,探究控制TSH水平对于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 成人单孔法与传统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何苗;范晶;王子卫;陈刚

    目的:比较成人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数据库 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文献资料,利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对资料中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中转率、术后疼痛、术后切口美观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筛选纳入20篇文献共计2629例患者,成人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传统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时间长( MD =4.18,95%CI 2.62~5.74,P <0.05),手术中转率高(OR=3.09,95%CI 1.42~6.71,P<0.05)。视觉模拟评分分析显示单孔法术后主观疼痛感更明显(MD =1.14,95%CI 0.82~1.45,P <0.05)。但两者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OR=0.88,95%CI 0.66~1.18,P =0.39)及住院时间(MD =-0.08,95%CI -0.16~0.00,P =0.06)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单孔法术后美观程度评分优于传统法( MD =0.70,95%CI 0.53~0.87,P<0.05)。结论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各具优势。

  • 成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谭红梅;李万达;张伟;冯小丽;谭春梅

    目的:探讨成人血清25-羟维生素 D3[25(OH)D3]水平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部收治的哮喘患者151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49例作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所有受试者25(OH)D3水平,通过自制改良表格评价患者哮喘控制情况。结果试验组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2.4±20.1) nmol/L 比(105.4±22.8) nmol/L,P <0.01];Ⅰ级、Ⅱ级和Ⅲ级哮喘程度患者25(OH)D3水平分别为(58.5±5.1) nmol/L、(43.6±4.9) nmol/L、(20.5±4.3) nmol/L。Ⅰ级哮喘程度25(OH)D3水平显著高于Ⅱ级、Ⅲ级哮喘程度患者,Ⅱ级哮喘程度患者25(OH)D3水平显著高于Ⅲ级哮喘程度患者(P<0.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5(OH)D3水平与哮喘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672,P<0.05)。结论成人哮喘越严重,其血清中25(OH)D3水平越低。

  • ADP-核糖聚合酶、补体C3及调节性T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活动度的关系

    作者:赵琳

    目的:探讨ADP-核糖聚合酶(PARP)、补体C3及调节性T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84例SLE 患者为 SLE 组,另选取同期8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蛋白印迹法测定 PARP水平,散射比浊法测定补体C3水平,免疫荧光法测定外周血 CD4+CD25+调节 T细胞百分率、叉头蛋白P3抗体( FoxP3+)调节性T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白细胞介素10( 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结果 SLE 组患者 FoxP3+调节性 T 细胞、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1.09±1.24)%比(6.23±1.01)%、(21.77±2.36) mg/L比(12.98±2.02) mg/L],而PARP、补体C3、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24±1.02) mg/L 比(7.84±2.11) mg/L、(0.84±0.22) g/L比(1.26±0.36) g/L、(3.21±0.34)%比(5.83±0.58)%、(3.62±0.52) ng/L比(4.89±1.56) ng/L,P<0.05]。重度活动性SLE组患者FoxP3+调节性 T细胞、IL-10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组及稳定组,而PARP、补体 C3、CD4+CD25+调节性 T细胞、TGF-β1水平显著低于轻中度组及稳定组(P<0.05)。 SLE合并肾功能损害者 FoxP3+调节性 T细胞高于 SLE 肾功能正常者[(12.60±0.48)%比(10.08±0.50)%],而补体C3水平、PARP、CD4+CD25+调节性 T细胞显著低于SLE肾功能正常者[(0.72±0.24) g/L比(0.94±0.32) g/L、(4.22±0.78) mg/L 比(5.94±0.82) mg/L、(2.48±0.34)%比(3.69±0.26)%,P<0.05]。 FoxP3+调节性T细胞、IL-10与SLE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458,0.725,P<0.05),而PARP、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补体C3、 TGF-β1水平与SLEDAI呈负相关(r=-0.412,-0.522,-0.623,-0.522,P <0.05)。结论 PARP、补体 C3及调节性T细胞与SLE活动度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SLE病情发生及进展的评价指标。

  • 锌剂对婴幼儿重症肺炎的辅助治疗效果

    作者:邓文;黄苑辉;周真;林健瑶;赵慧;谭艳芳

    目的:探究锌制剂辅助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重症肺炎患儿108例,依据抽签法将患儿分为补锌组和对照组,各54例。根据药物敏感试验两组患儿均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补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口服葡萄糖酸锌片(70~105 mg/次,每日2次);对照组患儿给予同等剂量的淀粉片。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 ESR)、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锌水平,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喘息率、呻吟样呼吸率、中心性发绀率、进食困难率、餐后呕吐率以及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补锌组患儿呼吸频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7.4±3.0)次/min比(29.5±3.5)次/min]、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97±0.02比0.96±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锌组患儿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158±24) g/L比(147±26) g/L,(18.3±4.2)μmol/L比(11.0±1.8)μmol/L], ESR、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3.8±2.6) mm/1 h 比(17.6±3.5) mm/1 h、(16±5) mg/L 比(19±6) mg/L、(1.7±0.4)μg/L比(2.0±0.7)μg/L]。补锌组患儿喘息率、呻吟样呼吸率、中心性发绀率、进食困难率、餐后呕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26%(5/54)比29.63%(16/54)、1.85%(1/54)比12.96%(7/54)、0.00%(0)比7.41%(4/54)、1.85%(1/54)比12.96%(7/54)、3.70%(2/54)比14.81%(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锌组患儿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8±0.9) d 比(4.3±0.9) d、(4.6±1.1) d 比(5.2±1.1) d、(16.9±2.5) h比(23.8±4.9) h、(6.9±2.0) d比(8.4±2.8) d](P<0.01),补锌组患儿的总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44%(51/54)比81.48%(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疗效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锌剂辅助常规治疗可明显改善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在缩短治疗时间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总治愈率。

  • LEEP刀宫颈电切术后对宫颈癌患者生育能力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刘传伟;江道龙;朱琳

    目的:探讨LEEP刀宫颈电切术后对宫颈癌患者生育能力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接诊的60例曾行LEEP刀宫颈电切术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电切术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宫颈锥切术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锥切术组。对两组患者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分娩方式、分娩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新生儿结局以及产程、出血量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结果电切术组患者的妊娠率和顺产率明显高于锥切术组[98.33%(59/60)比86.67%(52/60),91.53%(54/59)比60.00%(30/50)],剖宫产率明显低于锥切术组[3.39%(2/59)比20.00%(1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术组不良分娩的总发生率为23.73%(14/59),低于锥切术组的68.00%(34/50),电切术组患者的产程短于锥切术组、出血量少于锥切术组[(3.3±0.6) h比(4.8±0.9) h]、[(72±21) mL比(113±3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LEEP刀宫颈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显著,其保留了患者的正常生育能力,改善了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透明质酸钠联合塞来昔布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TNF-α、IL-1β、PGE2的影响

    作者:段大波;张树鹰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塞来昔布治疗骨性关节炎( OA)的疗效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前列腺素 E2( PGE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锦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透明质酸钠组和塞来昔布组,每组30例。选择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患者行透明质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每次2 mL,每周1次,连续5次;塞来昔布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片25 mg,每日1次,共治疗5周。联合治疗组患者联合以上两种治疗方法。比较治疗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90 d三组患者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四组研究对象体内 TNF-α、IL-1β和PGE-2水平的变化,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的近期有效率及优良率、远期有效率和优良率优于透明质酸钠组和塞来昔布组[近期有效率为100.0%(30/30)比80.0%(24/30)比76.6%(23/30);优良率90.0%(27/30)比43.0%(13/30)比36.6%(11/30);远期有效率100.0%(30/30)比76.7%(23/30),76.7%(23/30);优良率为73.3%(23/30)比40.0%(12/30)比36.6%(11/30)](P<0.05),但透明质酸钠组组与塞来昔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透明质酸钠组和塞来昔布组患者 TNF-α、IL-1β及 PGE-2[(20.7±3.8) ng/L、(26.4±6.0) ng/L、(25.0±6.3) ng/L),(57.4±7.8) ng/L、(69.3±9.0) ng/L、(74.9±10.4) ng/L,(178.3±28.2)μg/L、(259.1±30.2)μg/L、(273.0±30.9)μg/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仍然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TNF-α(16.3±4.3) ng/L、IL-1β(48.0±8.3) ng/L、PGE2(134.8±18.0)μg/L)](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TNF-α、IL-1β及 PGE2水平低于透明质酸钠组和塞来昔布组( P<0.05);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塞来昔布组、透明质酸钠组[10.0%(3/30)比6.7%(2/30),6.7%(2/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塞来昔布能显著降低OA患者体内TNF-α、IL-1β及PGE-2水平,且疗效优于单独用药,因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SP600125+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研究

    作者:刘绍群;陈义;王建法;曹奕鸥

    目的:探讨 c-Jun 氨基端激酶( JNK )信号转导通路在胃癌细胞增殖中的参与作用及SP600125+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的抑制增殖机制,为抗肿瘤新药开发和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胃癌细胞 SGC7901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SP600125组( SP60012510μmol/L)、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10μmol/L+卡培他滨50μmol/L)、SP600125+奥沙利铂组( SP60012510μmol/L +奥沙利铂25μmol/L )和 SP600125+卡培他滨组+奥沙利铂( SP60012510μmol/L+卡培他滨50μmol/L+奥沙利铂25μmol/L)。噻唑蓝法分析药物对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及JNK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2、24、48及72 h后各组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抑制率均呈上升趋势,不同时点间 SP600125+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组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 SP600125+奥沙利铂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P600125+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组的 caspase-3、caspase-9、Bax 信使 RNA 水平较SP600125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升高,抑制凋亡蛋白Bcl-2信使RNA水平较SP600125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降低( P<0.05);SP600125+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组的caspase-3、caspase-9、Bax信使 RNA水平较对照组、SP600125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升高,Bcl-2信使 RNA水平较对照组、SP600125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降低,SP600125+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组的 caspase-3、Bax蛋白水平较对照组、SP600125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升高,Bcl-2蛋白水平较对照组、SP600125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降低( P <0.05)。药物处理后, SP600125+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组的 JNK1和 JNK2较对照组、SP600125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无明显变化( P>0.05);SP600125+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组的 pJNK1蛋白水平较对照组、SP600125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降低,pJNK2蛋白水平较SP600125组升高而较对照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降低( P<0.05)。SP600125+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组的 PERK、IRE1、Bip、CHOP 蛋白水平较对照组、SP600125组、SP600125+卡培他滨组、SP600125+奥沙利铂组升高( P<0.05)。结论 SP600125+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可能通过抑制胃癌细胞 SGC7901中的 JNK 通路 JNK 蛋白的磷酸化过程而发挥抑制肿瘤增殖、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功能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

    作者:秦永超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功能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曲美他嗪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0例,分别服用20 mg曲美他嗪(每日3次)、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20 mg曲美他嗪(每日3次)及20 mg阿托伐他汀(每日1次)。记录三组患者心肌功能情况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33(IL-3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 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6 min步行试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曲美他嗪组、阿托伐他汀组[(386±19) m比(341±23) m,(343±20) m;(48±9)%比(38±10)%,(39±1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显著低于曲美他嗪组、阿托伐他汀组[(54.4±0.9) mm 比(58.1±3.8) mm,(57.9±3.6) mm;(162±36) mL比(179±29) mL,(187±27) mL;(87±15) mL 比(126±29) mL,(123±24) mL;(22.6±4.3)%比(25.3±4.6)%,(25.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TNF-α、IL-33和TGF-β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水平显著低于曲美他嗪组和阿托伐他汀组[(23±4) ng/L 比(28±8) ng/L,(27±8) ng/L;(10.3±1.3) pg/L 比(12.3±2.4) pg/L,(13.2±1.2) pg/L ;(135±11)μg/L比(188±13)μg/L,(190±1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后,患者心肌功能及免疫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升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不同时限分娩对胎膜早破患者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冯秀敏

    目的:探讨不同时限分娩对胎膜早破( PROM)患者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收治的足月PROM产妇200例,根据分娩时间分为12 h组和24 h组,各100例。12 h组所有产妇在破膜后12 h引产,24 h组产妇在破膜后24 h引产。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宫颈成熟情况,并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4 h组经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12 h组[78.0%(78/100)比59.0%(59/100),P<0.05];24 h组产妇引产后宫颈Bishop评分显著高于12 h组[(5.7±0.9)比(4.8±0.7),P<0.05];24 h组产妇及新生儿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12 h 组[18.0%(18/100)比7.0%(7/100)、16.0%(16/100)比6.0%(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足月 PROM 且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产妇,24 h后引产较破膜后12 h引产更能改善分娩结局,使阴道分娩率得到有效提高,但24 h后引产造成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母婴结局,临床上应根据 PROM 产妇的实际情况选择引产时间。

  • 芬太尼静脉镇痛在新生儿呼吸机辅助呼吸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何中倩;李晓东;田青;杨华露;方利娟

    目的:评估芬太尼静脉镇痛在新生儿呼吸机辅助呼吸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因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新生儿4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试验组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后静脉输入芬太尼镇静治疗,使用2μg/(kg· h),维持48 h 后,改为1μg/( kg· h),维持72 h停药。对照组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后维持静脉输入葡萄糖液5%葡萄糖12 mL 0.5 mL/h维持72 h。记录两组患儿用药前后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 PIPP)评分、呼吸机参数以及用药后治疗时间指标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24、48、72 h PIPP 评分较0 h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PIPP评分未随时间的推移有下降趋势。试验组及对照组24、48、72 h吸氧浓度均较0 h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试验组下降速度更慢;试验组及对照组24、48、72 h平均气道压、呼吸频率均较0h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但试验组下降速度更慢,两组在组间、时点间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上机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80 mL/(kg· d)肠道喂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5.0%(7/20)比70.0%(14/20)],尿潴留发生率高于对照组[90.0%(18/20)比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注射芬太尼对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新生儿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会增高呼吸机参数,未明显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芬太尼作为新生儿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镇痛治疗的安全性值得肯定。

  • 血清 Hcy及NT-proBN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

    作者:刘晓雄;郝海军;马靖华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N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体积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脑卒中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脑卒中组及对照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HISS)评分及梗死体积与Hcy、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组患者血清Hcy、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0±5)μmol/L比(12±3)μmol/L、(426±32) ng/L 比(55±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及重度损伤组患者血清 Hcy[(19±4)μmol/L、(22±6)μmol/L]、NT-proBNP [(466±69) ng/L、(524±73) ng/L]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损伤组[(15±3) mol/L、(312±60) ng/L],且重度组Hcy、NT-proBNP水平高于中度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梗死组和大梗死组患者血清Hcy[(20±4)μmol/L、(24±5)μmol/L]、NT-proBNP[(487±51) ng/L、(544±73) ng/L]水平高于小梗死组[(13±3)μmol/L、(285±43) ng/L],且大梗死组Hcy、NT-proBNP水平高于中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 Pearson分析可知,Hcy、NT-proBNP水平与患者的 NHISS 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 Hcy 和 NT-proBNP 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因此可作为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 不同时间介入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徐亚红;魏小利;张星楠;王社平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介入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取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对照采取晚期介入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变情况。结果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患者下肢、上肢Fug 1-M 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3.0±4.1)分比(18.0±4.0)分、(33.0±5.8)分比(28.1±5.3)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14.2±2.4)分比(17.9±3.2)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54.2±8.7)分比(44.3±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训练更有利于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 高龄孕产妇分娩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余志英;杨若雅

    目的:探讨高龄孕产妇分娩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高龄(≥35岁)孕产妇200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各项资料,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0例中162例发生并发症,正常组孕妇38例,正常孕产妇经济状况、家庭环境优于分娩并发症孕产妇,正常孕产妇孕周>28周、经产妇、无流产史、顺产、住院时间≥1 d比例显著低于分娩并发症孕产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状况不佳(OR=1.155,95%CI 1.023~1.304)、家庭不和谐(OR=1.647,95%CI 1.121~2.420)、孕周≤28周(OR=2.205,95%CI 1.227~3.342)、初产妇(OR=1.137,95%CI 1.027~1.259)、剖宫产(OR=1.907,95%CI 1.003~3.626)、住院时间<1 d(OR=1.247,95%CI 1.038~2.164)、流产史(OR=1.946,95%CI 1.066~3.552)为高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与众多因素相关,临床实践中应注意识别和及早处理。

  •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激素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作者:李志平;马广蕊;王玉东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外周血激素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唐山市第三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共80例作为T2DM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共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其血激素[血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4 h尿游离皮质醇(UFC)]及hs-CRP水平。比较T2DM组和健康对照组、不同体型T2DM患者的血激素及hs-CRP水平,并进行血激素水平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的血皮质醇、ACTH、UFC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16±48)μg/L 比(148±57)μg/L,(393±80) pg/L 比(173±55) pg/L,(80±13)μg比(41±9)μg,(3.8±0.8) mg/L比(1.1±0.3) mg/L, P<0.01]。 T2DM组腹型肥胖患者的血皮质醇、ACTH、UFC 和 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腹型肥胖患者[(343±53)μg/L比(256±49)μg/L,(411±82) pg/L比(356±61) pg/L,(82±15)μg比(76±10)μg,(4.3±1.8) mg/L比(2.9±0.4) mg/L,P<0.05]。 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皮质醇、ACTH、UFC 与hs-CRP无相关性(r=0.197,0.148,0.116,均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激素水平与炎症反应无关,但hs-CRP可作为判断T2DM发生发展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 正常孕妇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变化研究

    作者:车素侠;周力;何卫社;倪宏云;程连赛;刘宏敏;马志军;吴倩

    目的:分析正常孕妇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香河县人民医院产科就诊的正常孕妇妊娠早期400例为A组、妊娠中期440例为 B 组,妊娠晚期370例为C组,同期选取非妊娠妇女41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4组妇女的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自身抗体。分析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特点,测定正常孕妇妊娠期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游离甲状腺素( F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的参考范围,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结果 A 组、B 组、C 组 TSH 和 F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8±0.45) mU/L、(1.63±0.32) mU/L、(2.35±0.59) mU/L 比(3.03±0.84) mU/L;(15.6±1.6) pmol/L、(15.0±1.3) pmol/L、(12.6±1.1) pmol/L比(17.3±1.6)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FT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2±0.41) pmol/L 比(4.97±0.43) pmol/L](P >0.05)。 B 组、C 组 FT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71±0.35) pmol/L、(3.85±0.24) pmol/L 比(4.97±0.43) pmol/L](P <0.05)。正常妊娠期妇女妊娠早、中、晚期血清 TSH 的参考值分别为0.03~3.73 mU/L、0.10~3.85 mU/L、0.35~4.76 mU/L,血清 FT4的参考值分别为11.24~20.13 pmol/L、10.06~17.57 pmol/L、9.45~15.26 pmol/L,血清 FT3的参考值分别为3.62~6.01 pmol/L、3.44~5.87 pmol/L、2.85~5.04 pmol/L。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总患病率为6.78%(82/1210),显著高于对照组2.93%(12/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B组、C 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5%(33/400)、6.14%(27/440)、5.95%(22/370)比2.93%(12/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甲状腺相关激素受到内分泌变化的影响,与非妊娠期妇女存在较大的差异。

  •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

    作者:董晓娜;李欣欣;张静;张振安;张风林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5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78例)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7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N-乙酰半胱氨酸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每次100 mg,每日3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的退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免疫指标水平以及血清降钙素原、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结果 N-乙酰半胱氨酸组患者的退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3.8±0.7) d 比(4.6±1.0) d、(12.5±2.4) d 比(16.1±3.6) d、(17.2±3.5) d比(21.4±2.8) d ](P<0.01),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7.8±1.1) mg/L 比(16.2±3.0) mg/L、(71.3±15.2) ng/L 比(102.4±17.8) ng/L、(2.6±0.3)μg/L 比(3.1±0.4)μg/L、(6.1±0.7)×109/L比(7.6±0.9)×109/L、(2.0±0.5)×109/L比(2.8±0.6)×109/L、(1.2±0.3)μg/L 比(2.0±0.4)μg/L、(40.2±4.1) mmHg(1 mmHg =0.133 kPa)比(48.3±3.6) mmHg](P<0.01),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36.7±2.8)%比(32.9±2.5)%、(58.3±7.6)%比(48.9±5.1)%、(72.8±6.2) mmHg 比(66.5±7.1) mmHg](P<0.01)。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有效药物,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RP以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海伶;马春华;马骁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8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辛伐他丁(20 mg/d,每日1次)联合曲美他嗪(每次20 mg,每日3次)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辛伐他丁(40 mg/d,每日1次)联合曲美他嗪(用法同对照组)治疗。两组均连续给药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hs-CRP及血脂变化、6 min步行试验,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37/40)比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45.8±2.9) mm 比(51.2±3.2) mm、(35.7±2.5) mm比(42.0±2.8) mm],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50.0±4.2)%比(43.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 hs-CR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2.47±0.31) mg/L比(3.36±0.49) mg/L、(3.57±0.21) mmol/L比(4.45±0.56) mmol/L、(1.77±0.19) mmol/L比(2.03±0.32) mmol/L,(3.02±0.45) mmol/L比(3.65±0.56) mmol/L],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1.08±0.16) mmol/L比(0.92±0.1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大于对照组[(382±55) m 比(318±52) 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药物治疗 CHF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重构,减少心肌损伤及改善心功能。

  • 舒芬太尼在儿童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作者:陈军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儿童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彭州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6例患儿,按抽签法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43例。舒芬太尼组用舒芬太尼(0.2μg/kg)快速诱导麻醉,输注速度维持在0.2μg/( kg· h);瑞芬太尼组用瑞芬太尼(2μg/kg)快速诱导麻醉,输注速度维持在6μg/( kg· h)。采取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Ramsay评分法对患儿术后2 h、5 h、10 h、24 h、48 h的疼痛程度及镇静效果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 VAS 和Ramsay评分在组间、不同时间点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舒芬太尼组患儿术后2 h、5 h、10 h、24 h、48 h 的 VAS[(3.2±0.8)、(2.9±0.5)、(2.0±0.4)、(1.8±0.3)、(1.3±0.2)分]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4.9±1.3)、(4.6±1.2)、(4.4±1.0)、(3.8±0.8)、(3.2±0.6)分](P<0.05),而 Ramsay评分[(2.8±0.6)、(2.6±0.5)、(2.5±0.5)、(2.2±0.5)、(1.7±0.3)分]高于瑞芬太尼组[(2.5±0.5)、(2.2±0.5)、(2.1±0.4)、(1.6±0.4)、(1.4±0.2)分](P<0.05)。术后48 h,舒芬太尼组患儿的脉搏氧饱和度高于瑞芬太尼组(1.06±0.16比0.98±0.14),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瑞芬太尼组[(21.5±3.2)次/min、(60.6±5.2) mmHg、(82.2±5.9)次/min比(25.4±3.9)次/min、(65.2±5.9) mmHg、(90.5±6.9)次/min](P<0.05)。舒芬太尼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20.93%(9/43)](P <0.05)。结论儿童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快速诱导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好,术后不良反应少。

  • 双源CT对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评价研究

    作者:韩冬;许立云;赫崇安

    目的:探讨双源CT( DSCT)对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心内科诊治的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1例,均于入院3 d内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 IVUS)检查。观察 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比较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IVUS的斑块成分、外弹力膜截面积、血管腔截面积、斑块负荷以及血管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 DSCT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173处,以左前降支多发,中度及重度狭窄多见。 DSCT冠状动脉成像共显示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及钙化斑块各52处、56处和46处,以IVUS为标准,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及钙化斑块的诊断准确率为86.7%、91.8%、95.8%。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IVUS的外弹力膜截面积、血管腔截面积、斑块负荷以及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斑块特征。

  • 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

    作者:刘剑平;金英姬

    目的:探究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敏感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每次2 mL,治疗周期为14 d;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3~5岁患儿每次2片,每日3次,>5岁每次4片,每日3次)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气促、憋闷、咳嗽、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6%(62/70)比75.7%(5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儿气促、憋喘、哮鸣音、啰音及咳嗽等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5) d比(2.7±0.8) d,(3.2±0.9) d比(5.1±1.2) d,(4.1±0.9) d 比(5.3±1.0) d,(5.3±1.2) d比(6.5±1.6) d,(6.2±1.9) d 比(7.1±1.7) d,P <0.01]。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试验组患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白细胞均低于对照组[(6.3±1.8) mg/L 比(7.6±2.3) mg/L,(0.19±0.05)μg/L比(0.23±0.04)μg/L,(8.4±1.2)×109/L比(8.2±1.0)×109/L,P<0.05]。结论小儿清肺化痰泡腾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显著,其能减轻患儿症状及体征,有效降低患儿的炎性指标。

  • T-SPOT-TB检测法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李明琴;杨红

    目的:探究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检测法(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10月甘孜州人民医院收诊的结核性脑膜炎疑似患者36例进行研究,对患者行T-SPOT-TB检测、脑脊液结核抗体、脑脊液抗酸染色及脑脊液结核杆菌培养试验(金标准)、结核菌素试验检测,观察对比各种检测方法下患者阳性检出率,计算各检测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T-SPOT-TB灵敏度为93.9%,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7.0%。脑脊液结核抗体检测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0.9%。脑脊液抗酸染色灵敏度为42.4%,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71.2%。结核菌素试验灵敏度为78.8%,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89.4%。结论 T-SPOT-TB检测法能够简便、快捷地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其临床价值高,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 超声技术在颈动脉硬化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杨虹(综述);刘轩(审校)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早常发生于颈动脉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硬化的早期体征,颈动脉位置表浅,易被体表超声检测,且超声技术简单易行、直观、无创,现已成为临床检测颈动脉硬化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近年来超声仪器的不断改进及相应软件的研发,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超声技术日趋成熟,新的超声技术也不断涌现,现在不仅可以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大小、位置、体积及血管的狭窄程度,还可判断斑块的成分及稳定性,但各种超声诊断技术均有其优势及局限性。

  •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黄巧燕(综述);罗晴霞(审校)

    常规超声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简便、常用的方法,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BI-RADS)为常规超声诊断乳腺疾病制订了指南性规范,但却不能区分组织的软硬度,而组织的软硬度对于乳腺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超声弹性成像( UE)能区分组织软硬度,为 BI-RADS的准确分类提供了无创可靠良好的补充信息。随着 UE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其在超声诊断乳腺病变中的价值越来越显著。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红(综述);刘四斌(审校)

    目前各种影像技术成为鉴别前列腺疾病的重要方法。磁共振成像( MRI)在前列腺癌早期定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MRI包括常规 MRI和功能 MRI,与常规 MRI相比,功能MRI从单一解剖学的研究发展到与功能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可弥补单独应用常规序列的不足。尤其是MRI扩散加权成像,不仅能反映前列腺癌组织水分子弥散特性,而且可以定量分析其内部微观结构,从而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 磁共振成像在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和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钟南哲(综述);姚定康(审校)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也是发展成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和评估,对该病的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肝穿刺活检现仍为肝纤维化诊断及分期的金标准,但此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磁共振成像因其无创性和易重复性在肝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和评估中受到广泛重视,具体方法包括磁共振弹力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灌注成像等。而这些检测方法各有特点,因此对其进行筛选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 扩大溶栓时间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詹珊珊;叶涛(综述);陆世建(审校)

    溶栓治疗是当前公认的可快速恢复血流、挽救可逆性损伤状态脑细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超早期(3 h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但由于国内医疗资源的限制,众多患者无法在治疗时间窗内得到有效的治疗。现就溶栓的作用机制、治疗时间窗,扩大时间窗常用的方法和疗效以及溶栓的并发症进行总结,以期有更多的患者从溶栓治疗中获益。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中的新进展

    作者:戴凯丽(综述);张薇;刘磊(审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全球第四大死因,其发病率、病死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该病的特征为气道和全身的炎症反应、不可逆的气流受限及病情的持续进展或反复急性发作。对其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以及长效抗胆碱能药物、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的临床应用,使得COPD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COPD治疗上的广泛应用,使得学界开始重视其具体疗效的研究。而上述治疗措施的联合应用、相互作用及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作者:易伟林(综述);梁斌(审校)

    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是脊柱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DVT患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静脉炎后综合征,若栓子脱落可造成肺栓塞,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病在骨科脊柱围术期至关重要。近年来,脊柱手术量逐年增多,术后 DVT时有发生。国内外关于脊柱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越来越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临床医师应熟悉脊柱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预防方案。

  • 肝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庆彬;朱磊;赵晰;李铁汉(综述);唐继红;朱洪(审校)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和难治病,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中为复杂且病死率高的疾病。肝切除是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好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腹及腹腔镜下的规则性肝切除和精准肝切除以及术中联合胆管镜及超声。近年来,肝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疗效已有明显提高,但术后仍面临结石残留、复发以及再次手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 肘关节僵硬治疗进展

    作者:王华(综述);李少华(审校)

    肘关节僵硬是肘关节创伤及手术常见的并发症。肘关节僵硬的病因可以分为内在、外在及混合型。药物及放疗可减少异位骨化生成,从而减少肘关节僵硬的发生;开放性肘关节松解术是标准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关节镜下松解术疗效肯定,且损伤小、恢复快;全肘关节置换术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手术指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辅助铰链外固定、持续被动运动、术后疼痛控制有助于术后康复。

  •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淑霞;潘晓华(综述);刘国荣;王宝军(审校)

    卒中相关性肺炎( SAP)是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和发展相对于普通肺炎有其独特之处。 SAP的发病与卒中后的免疫抑制状态、细菌定植、误吸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有关,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位、误吸、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心房颤动、糖尿病史、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鼻饲饮食、镇静剂使用、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等,国内外学者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订了SAP预测量表以预测SAP的发生。

  • 痛风不可改变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欣(综述);成志锋(审校)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异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痛风不但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也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对于痛风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性别、年龄、种族和遗传等是痛风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是痛风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已经发现了28个基因与血清尿酸水平相关,这些基因中的大部分是痛风的高风险基因,鉴别高危人群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不同时机及力值对牙移入牵张成骨再生区的影响

    作者:凌宁(综述);李峥(审校)

    在口腔正畸领域中,牵张成骨技术为正畸牙的移动提供了新的方法。由于牵引力值与时机的不同,当正畸牙在牵张成骨再生区内移动时会对正畸牙移动的速度、频率以及牵引器的稳定性等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而此时正畸牙的组织学以及牙周组织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也会出现相应变化,这些变化为今后牙齿移动到骨再生区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 合并门静脉血栓的肝细胞癌治疗进展

    作者:刘俊国(综述);王毅军(审校)

    虽然肝细胞癌(HCC)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处理合并门静脉血栓(PVT)的HCC 仍具挑战性。在确诊的HCC患者中有10%~40%存在PVT,而其治疗方案却非常有限。目前的指南主要介绍了索拉非尼对合并PVT晚期HCC的治疗,但手术、动脉化疗栓塞、外放射治疗、放射性栓塞、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治疗仍在使用,且一些新兴的疗法(如免疫治疗剂和溶瘤病毒)也正在研究中。故对于合并PVT的HCC来说,联合索拉非尼的局部治疗仍是一个值得积极研究的领域,今后需开展和进一步验证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并将其作为临床努力的方向。

  • 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医学综述》的指标数值

    作者:

    《医学综述》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同类学科47种期刊中的总被引频次(4459)排名第6位、影响因子(0.467)排名第23位、综合评价总分(49.97)排名第8位、学科影响指标(0.94)排名第5位(5个并列),开放因子74,他引率0.94;在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总被引频次10620、影响因子1.144、他引率0.98、学科影响指标0.87、学科扩散指标9.11、扩展H指标13。

    关键词:
  • 卵巢癌靶向治疗新进展

    作者:陈珊(综述);李荣清(审校)

    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在过去30年,其诊断与治疗进展缓慢,预后差。随着精准医疗的到来,卵巢癌治疗策略也趋向个体化。通过研究癌症信号通路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各项信号通路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联系,或许能为进一步阐明肿瘤的发病机制、耐药机制以及选择多靶向联合用药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基因研究不仅使卵巢癌个体化风险评估成为可能,还为寻找抗癌新靶点、研制新型靶向抗癌药物提供了新方向。

  • 肿瘤相关性疲劳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怡;邱富娟;林燕端;刘倩倩(综述);夏旭(审校)

    肿瘤相关性疲劳( CRF)是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认为,CRF的发病机制涉及多脏器、多系统、多途径,主要与炎症标志物相关,治疗多为纠正贫血、兴奋中枢。中医则将其归于“虚劳”的范畴,病机涉及气血阴阳失衡,与脾胃肾密切联系,治疗予以补益气血、活血散瘀、健脾补肾。该文希望通过总结前人在 CRF上的研究,引起社会对 CRF治疗的重视,并关注如何提高CRF患者的生活质量。

  • 子宫肉瘤化疗进展

    作者:李霞(综述);孔为民(审校)

    子宫肉瘤是一组来源于子宫间质、结缔组织或平滑肌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复发及远处转移,预后不佳。子宫肉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其他治疗方式包括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其中,化疗在子宫肉瘤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化疗作为一种全身性的治疗,可消除早期微小转移病灶,减少肿瘤的远处转移。近年来,随着对化疗的不断认识和研究,术后辅助以化疗为主的全身治疗已日益受到重视。

  • 清开灵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马维娜(综述);孟拥军(审校)

    清开灵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注射剂,主要由栀子花、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的功效,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肝病、脑血栓及脑出血等疾病的治疗。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已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深入了解清开灵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可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银杏内酯B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芬(综述);唐金荣(审校)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发展与兴奋神经毒性、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氧化应激、炎症、凋亡密切相关。因此,寻找多靶点不良反应小的制剂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显得尤为重要。银杏萜类内酯提取自银杏叶,而银杏内酯B是萜类内酯中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能力强的单体,其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重要价值。通过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及银杏内酯B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以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 保肝药效筛选方法及中药保肝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静(综述);姚广涛(审校)

    肝损伤引发的肝脏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保肝活性模型和肝安全性模型可以对药物保肝活性及安全性进行筛选。保肝活性模型研究较多,主要归纳为化学性、免疫性、酒精性和药物性,肝损伤机制不同,可适用于筛选不同治疗机制的保肝药物。而肝安全性模型主要是通过移植外源人肝,复制人嵌合体小鼠模型,更好地模拟人肝脏的运作。近年来,保肝护肝中药提取物和复方研究很多,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保肝机制,可用不同的保肝活性模型进行筛选,为构建有效的保肝活性筛选方法及开发保肝作用的中药品种提供借鉴。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