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脓毒症微循环障碍的红细胞流变性改变

    作者:钟庆

    脓毒症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微循环、血液主要成分的生理生化改变.红细胞流变性的恶化可损害微循环和组织氧供需平衡,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红细胞的流变性受多因素影响,包括细胞内的Ca2+浓度、ATP、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的改变、一氧化氮和温度的作用以及白细胞的相互影响等.现主要就脓毒症的红细胞流变性改变和可能的影响机制予以综述.

  • 5-羟色胺与睡眠的研究进展

    作者:钟静瑜

    5-羟色胺(5-HT)是脑内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5-HT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影响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动物脑内5-HT水平的减少可引起失眠,5-HT也能够引起睡眠的发生而用于失眠的治疗.中缝核是脑内5-HT能神经元细胞体的主要集中部位,它的头部和尾部分别影响了不同类型睡眠的发生.不同类型的5-HT受体,对睡眠-觉醒周期具有不同的作用.夜班工人、动物冬眠等睡眠状态的研究表明,睡眠与5-HT的基因多态性也呈相关性.

  • 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项协隆

    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是研究腹膜纤维化的重要工具.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按照造模方法不同主要分为细菌性腹膜炎致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化学性腹膜炎致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非生物相容性腹膜透析液致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和转基因动物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4类.各个研究组所采用的腹膜纤维化模型在诱导方法、腹膜功能评价及取材部位等方面均各不相同,因此建立稳定、可靠、符合临床的大鼠模型有重要意义.

  • 5-脂氧

    作者:许琳

    花生四烯酸经由5-脂氧合酶(5-LO)通路转化为白三烯类代谢产物.研究表明,5-LO参与了脑血管病、脑肿瘤、阿尔茨海默病和癫痫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演变过程,尤其是5-LO与脑血管疾病的脑水肿、炎性反应等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5-L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亦发挥重要作用,现主要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氧自由基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康义华

    肠缺血/再灌注时会引发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而氧自由基在肠道中可引起肠道细胞的脂质过氧化、DNA损伤、蛋白质变性、钙超载、信号转导异常、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损伤、细胞凋亡等一系列变化.氧自由基清除剂可缓解氧自由基对肠的损伤.通过对氧自由基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的了解,医师能够更充分地对肠缺血疾病进行系统性的治疗,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 白细胞介素18在妊娠中的作用及相关病理妊娠

    作者:王虹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妊娠早期可通过调节子宫局部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影响蜕膜血管重建和胎盘形成,参与胚泡的植入;妊娠是一种特殊的Th2占优势的现象,IL-18可通过影响Th1/Th2平衡,导致早产、自然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病理妊娠.

  • EB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金蕊;马雪梅

    EB病毒是一种感染人类B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现综述EB病毒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甲状腺病;自身免疫性肝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并尝试用Pender的假说,解释这一现象.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莉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胃肠道罕见疾病,病变可累及从食管到直肠的全胃肠道壁各层.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和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的,易造成临床误诊误治.现对EC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综述,希望对临床医师认识此病有所帮助.

  • 新生期疼痛对儿童痛觉敏感性的远期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作者:黄意坚

    新生期是儿童疼痛功能及其通路发育的关键时期.新生期接受任何伤害性刺激均影响个体疼痛功能及其通路的发育,进而影响到痛觉敏感性,而且,这种影响可持续至成年后.业已证实,新生期炎性刺激、机械刺激、结直肠扩张、神经损伤等均可造成儿童痛觉敏感性增高;其相关机制可能与新生期疼痛刺激后神经解剖、神经发育及神经递质改变有关.

  • 复合皮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作者:王洪瑾

    复合皮由自体皮和异体真皮/异种真皮或人工真皮组合成,可以用于深度烧伤创面、烧伤晚期残余创面及瘢痕整形等领域的治疗,效果较理想.因为目前还没有皮肤附属器和良好的渗透性,以致不能达到自体全厚皮的功能和要求.复合皮将会在重建表皮、皮肤附属器和三维真皮支架几个方面发展,成为良好的皮肤替代物.

    关键词: 烧伤 复合皮 应用
  • 异位妊娠期待疗法的现状

    作者:刘海涛

    近年来,期待疗法治疗异位妊娠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效果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目前,主要的期待疗法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各种期待方法都有其各自的适应证和优缺点.其中,药物治疗仍然是主要的期待治疗方法,且以甲氨蝶呤为主要用药.

  • 脂肪移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彭青和

    脂肪移植技术的开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因其手术操作方便、充盈外形好、无排异反应等优点而深受整形外科医师的重视,然而较低的成活率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广泛应用.为此,众学者在脂肪细胞成活理论、脂肪干细胞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改变移植方式、添加血管活性因子等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研究,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脂肪移植的成活率,并得出共识:提高脂肪移植成活的关键是加速移植体的血管重建和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分化.

  • 影响桩核冠修复效果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艳丽

    桩核冠修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残根残冠的修复方法之一.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的广泛应用及修复材料的发展,桩核冠修复后修复体及剩余牙体组织的应力分布研究较多,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备受关注,尤其是新修复材料的发展、牙体剩余组织的多少方面.就修复材料的种类、牙本质肩领的制备、黏结剂等影响桩核冠修复效果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关键词: 桩核 修复 生物力学
  • 尿毒清防治慢性肾功能不全机制研究现状

    作者:丁瑞恒

    随着对尿毒清的深入研究,发现尿毒清除了具有清除体内毒素,缓解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症状作用外,还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研究显示,尿毒清有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作用.它对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也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些发现为今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 去B细胞治疗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锋

    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的去B细胞生物治疗包括抗CD20单抗、抗CD22单抗、抗B细胞活化因子单抗.多数研究显示去B细胞治疗可以改善常规治疗无效的SLE患者的病情,对狼疮肾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治疗作用,多数患者酎受性较好,治疗失败的原因与实验设计、抗体产生等有关.

  • 肠源性脓毒症诊治新进展

    作者:杨海波

    肠源性脓毒症是内外科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已成为危重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肠源性脓毒症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一般脓毒症症状.治疗应重视早期复苏和基础疾病的处理.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营养支持、选择性肠道去污染疗法、调节胃肠菌群和中医药治疗是目前应用较多的疗法.

  • 磨痂治疗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周宁

    目的 探讨治疗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新手术方法.方法 将82例大面积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磨痂组(42例),削痂组(40例),磨痂组首次手术时问为伤后(15.2±11.4)h,削痂组为(52.6±12.5)h.以患者的尿量、心率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作为主要监测指标.结果 磨痂组患者平均磨痂面积为(45.2±21.6)%TBSA,削痂组平均削痂面积为(42.1±18.7)%TSSA,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尿量、心率和SaO2水平均处于相对平稳状态.磨痂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20.8±3.6)d,削痂组为(27.6±4.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创性磨擦的方法治疗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具有操作简便、损伤轻、感染率低、并发症少、创面愈合快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早期处理创面的方法.

    关键词: 烧伤 休克期 磨痂术
  • 胸部DR湿式与CR干式激光图像密度对比研究

    作者:孙延善;孟粉华;刘广月;施健;费强

    目的 探讨优质胸部湿武DR与干式CR激光图像密度有无差别.方法 采用DR摄取患者X线影像,再用湿式激光打印机图像,获得胸部DR涩式激光图像150张.采用CR摄取患者X线影像,再用于式激光打印机图像,获得胸部干式激光图像110张.按感蓝片标准评出142张优级胸部DR湿式激光图像和103张优级胸部CR干式激光图像.在每张图片相同的人体部位上分别选取12个密度测量点.再用德国产密度测量仪测量图像上每个点的密度,并求每个点的平均值.再将两种图像各点密度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 第1、7、8、9和10测量点,DR湿式激光图像和CR干式激光图像的平均密度值有显著性差异.其余7个点二者的平均密度值无差异.结论 该组DR湿式与CR干式激光图像密度值对比结果可供评片时参考.

  •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StarClose血管闭合器的应用

    作者:李慧敏;陈兵阳;沈东

    目的 探讨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使用SturCiose血管闭合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50例患者应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的止血效果、失败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成功止血(成功率92%),平均压迫止血时间为2 h,卧床制动时间为4 h,4例止血失败(其中2例为初学者操作失败),只有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需要外科血管缝合,无术后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末后使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安全有效,明显缩短了患者的卧床制动时间.

  • 血塞通对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作者:李国军;余再新

    目的 探讨血塞通对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另选择6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均参照标准的冠心病二级预防,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另加用血塞通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3组受检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塞通能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IL-6水平,而对hs-CRP无影响.

  • 胃肠间质瘤诊治进展

    作者:孙旭东

    胃肠间质瘤(GIST)发生的关键因素是c-KIT原癌基因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的突变.GIST确诊要根据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结果.手术切除仍然是局限性GIST的主要治疗手段.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是治疗转移和复发GIST的一线药物.但随着伊马替尼治疗时间的延长,绝大多数GIST患者会对伊马替尼产生耐药性.而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问世已经成为耐药和不能耐受伊马替尼治疗的GIST患者的二线用药.

  • CD1a和上皮型钙黏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杨慧

    CD1a是朗格汉斯细胞重要的细胞表面标志物,它的数目减少可以导致局部免疫缺陷;上皮型钙黏蛋白是一种钙离子依赖的细胞间黏附分子,参与细胞之间的黏附、浸润和转移.通过探讨它们在宫颈癌前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RNA干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慧

    RNA干扰(RNAj)是利用同源性双链RNA诱发序列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过度表达,且EGFR信号通路的启动后可促进细胞增殖、转移、血管生成及阻断细胞凋亡,因此被作为开发肿瘤治疗方法的新靶点.现将对RNA干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治疗作用予以综述.

  • 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智显

    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原发灶的检出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目前颈部转移癌原发灶的检测以传统检查方法为主,近年来全内镜检查随机活检、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激光介导荧光内镜和基因检测等技术提高了原发灶的检口率.根据淋巴结转移部位、病理类型、N分期等对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现重点对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的传统和新近发展的诊治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 卵巢去势在乳腺癌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张燕

    乳腺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其他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乳腺癌辅助治疗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内分泌治疗等.卵巢去势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手段.卵巢去势与放化疗相结合的辅助治疗,对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但是,如何筛选合适的患者以及具体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归纳总结近年来几个重要的临床试验,探讨卵巢去势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 肿瘤疼痛的基因治疗

    作者:夏辉;张登文

    肿瘤通常会引起疼痛,而目前的常规药物止痛常不能满意地缓解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肿瘤疼痛动物模型的不断建立,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肿瘤痛机制的深入研究,在上调抗痛基因表达与下调疼痛基因表达的基本策略的基础上,肿瘤疼痛基因治疗也获得很大的进展.这给临床治疗肿瘤疼痛带来新的希望.现就肿瘤疼痛的基因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肿瘤 疼痛 基因治疗
  • p63与上皮性肿瘤的相关性

    作者:范少君

    p53是研究较为广泛的抑癌基因,p53家族的其他成员P63、p73陆续被发现后,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由于在结构上与p53具有较大的同源性,所以被认为可能是候选的肿瘤抑制基因.但是,由于p63比p53结构复杂得多,所以在生物学上表现出多样性,同样在肿瘤组织中也存在多样性.如今,p63在肿瘤中的作用存在很大争议.为此,就P63的功能及与上皮性肿瘤的关系予以综述.

    关键词: 肿瘤 P53 P63
  • 膳食纤维在结肠癌防治中的作用

    作者:杨杨;陶陶;姬诺

    膳食纤维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谷类、豆类及其他水生植物中的一种物质.近年来研究发现膳食纤维与结肠癌的预防密切相关.现主要阐述膳食纤维的多种生理功能,结肠癌的发生机制中饮食因素的影响以及膳食纤维在结肠癌防治中的机制.也许在不久之后,通过人们以及医学工作者对膳食纤维的充分利用,结肠癌的防治甚至治疗将取得重大突破.

  • Has-miR-10b与肿瘤侵袭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钟玉祥

    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是肿瘤治疗的一大难点.近些年来,小分子RNA(miRNA)的出现为研究肿瘤的发生及侵袭转移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微小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保守、稳定的非编码短单链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表达.miRNA在机体发育,细胞增殖、凋亡及肿瘤发生发展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iR-10b作为微小RNA家族中的一员,在肝癌、乳腺癌、胰腺癌、胶质瘤、垂体瘤、急性髓性白血病等肿瘤组织中都有异常表达,并且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远处转移有密切关系.

  • 天津大港油田在职职工高血压现况调查

    作者:王媛媛;李广平;魏健;李立丰;宋世英;贾辉

    目的 了解天津大港油田在职职工的高血压流行现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抽样,随机选取在职职工(年龄20~60岁)3269例,对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该地区在职职工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4.75%,男性高于女性(P=0.000),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步上升趋势(P<0.01).性别、超重、过量饮酒、高三酰甘油血症、年龄、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天津大港油田在职职工的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达到防治目的.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

    作者:白旭鹏;姚依群;武云涛;阎晨霞;褚亮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焦磷酸测序法分析57例冠心病患者ALDH2基因G487A多态性.并根据基因型分为两组:ALDH2基因GG型纽(n=43)和GA/AA型组(n=14),比较两组阁高血压的发病率、心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及治疗状态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ALDH2基因GA/AA型组高血压的发病率(85.7%)明显高于GG型组(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脉压GA/AA组明显大于G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LDH2基因G487A多态性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内源性一氧化氪生成有关.其对硝酸甘油作用的影响可能增大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脉压.

  • 乳酸清除率联合碱剩余对严重脓毒症目标性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估

    作者:赵华杰;刘毅

    目的 探讨乳酸清除率联合碱剩余对严重脓毒症目标性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ICU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临床资料完整的6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根据28 d转归分为生存组38例,死亡组22例,比较目标性治疗6 h后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乳酸、碱剩余、乳酸清除率、6 h和48 h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将目标性治疗6 h后碱剩余及乳酸清除率与48 h 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经目标性治疗6 h后生存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碱剩余亦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而血乳酸和入院6 h APACHE Ⅱ评分生存组与死亡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的碱剩余及乳酸清除率与48 h APACHE Ⅱ评分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乳酸清除率联合碱剩余可以评估严重脓毒症目标性治疗的疗效和判断预后.

  • 联合应用血浆肌钙蛋白I、脑钠肽和超声心动图对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凌;谭芳;王蕾;戴路明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血压正常的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血浆cTnI和BNP水平将74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PE患者分为三组:Group 1组(n=22),血浆cTnI水平≥0.1μg/L且BNP水平≥100 ng/L;Group 2组(n=20),血浆cTnI水平≥0.1 μg/L或BNP水平≥100 ng/L;Group 3组(n=32),血浆cTnI水平<0.1μg/L且BNP水平<100 ng/L.分析cTnI和(或)BNP升高和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功能不全与APE患者危险分层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三组间呼吸困难、颈静脉充盈、P2亢进、心率、动脉血PaO2、P(A-a)O2及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功能不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不良事件分别为12例(54.5%)、4例(20%)、0例(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4例APE患者中右心功能不全患者的P(A-a)O2、cTnI、BNP高于右心功能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 联合应用血浆cTnI、BNP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血压正常的APE患者中有助于筛选出高危患者,指导临床决策.

  • 口腔金属材料对PET/CT成像的影响

    作者:李广

    PET/CT技术在肿瘤的诊断和分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优势,但伪影会对结果的判读造成很大影响,而金属材料则是造成伪影的主因之一.凭借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金属材料在口腔医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对已经使用金属材料完成修复的患者来讲,为了进行PET/CT检查而拆除修复体不但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会有一定的痛苦,部分患者很难接受,如果不将其拆除直接进行扫描,则会对诊断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对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讨论.

  • 磁共振功能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研究现状

    作者:杨新焕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致力于探索一种准确、敏感及非侵入性的胰腺癌诊断方法,其中以磁共振波谱成像、磁共振弥散成像及磁共振灌注成像为代表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巳成为研究热点.它们在胰腺癌的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及其他胰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中正显示出重要价值.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在分子扩散、生化代谢、组织灌注等方面存在差异,磁共振功能成像方法能反映这些差异而用于鉴别诊断.磁共振功能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检查方法,能够提供鉴别胰腺癌与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有价值的信息.

  • 多层螺旋CT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津毅

    目前,多层螺旋CT普遍应用于临床,其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已为人们所共识.完善的检查前准备和扫描方案是胰腺多层螺旋CT检查的成功关键,大多数学者认为胰腺双期增强扫描有助于胰腺病变的检出.各种胰腺疾病均有特征性CT表现,多层螺旋CT对于胰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高价值,特别是后处理技术有助于判断胰腺恶性肿瘤的胰周侵犯情况和肿瘤的可切除性.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王丽莉

    正确评价左心室功能对于临床判断疾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一种新方法.现就RT-3DE在评价左心室质量、客积和左心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以及左心室非同步性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促进RT-3DE在临床评价左心室功能方面的广泛应用.

  • Avastin眼内用药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周丽琼

    Avast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并阻断其生物活性,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目前已逐渐应用于各种眼部新生血管性及渗出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基于VEGF及其受体在体内正常组织广泛表达,并在血管发育、神经保护及其他正常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干扰这一途径,如特异性或过度抗VEGF治疗将导致正常生理功能的缺失,继而诱导产生不良反应.因而,通过体内外基础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共用药安全性至关重要,目前已受到眼科医师及学者的广泛关注.

  • 农药阿维菌素毒理学机制及中毒治疗

    作者:李婷;龙虎;温海林;隗汶校;李坤明;刘忠俊

    阿维菌素是一种抗寄生虫类抗生素,它主要通过影响虫类的神经系统功能而起到高效的杀灭作用.随着阿维菌素的广泛应用,其引起人体的中毒反应屡见报道.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阿维菌素类农药及对其中毒的防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阿维菌素毒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昆虫的毒作用,而对哺乳动物的毒作用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及描述.现对阿维菌素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哺乳动物毒性作用机制及中毒症状与治疗予以介绍.

  • 激素对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及他汀类药物对其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挺松

    长期应用激素将对股骨头有损害作用.近年来的动物及临床实验表明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长期过量应用激素可以使骨细胞脂肪变性、坏死,股骨头血供障碍,骨质疏松,终会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而他汀类调脂药物能降低血脂、防止骨细胞变性,同时能促进股骨头血供,改善骨质疏松,从而达到预防其坏死的作用.

  • 关于作者署名的相关事项

    作者:

    关键词: 作者署名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