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一氧化氮与衰老的研究

    作者:王怀颖;张秋燕;肖锋

    随着老年人口日益增多,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老年性疾病发病率升高,如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如何延缓衰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就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1956年Harman提出的自由基学说是较为公认的用来解释衰老机制的学说,该学说认为自由基在体内的增多与积累导致机体衰老.体内存在多种自由基如·OH-、O2-、NO,现仅就NO与衰老的关系简要综述.

  • 环氧合酶-2抑制剂与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研究

    作者:叶林书;刘守莲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卒中和外周血管病,是人类心血管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有可能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一个新途径[1,2],现就此方面的研究做简要介绍.

  • 胱硫醚合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卓;单可人;任锡麟

    目前人们已认识到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导致心血管、神经等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1].而胱硫醚合酶(cystathione beta synthase,CBS)是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当其基因发生变异时,CBS活性就可能降低或丧失,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从而导致或参与了全身各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有关CBS变异的研究备受重视.

  • 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新进展

    作者:陈晓建;谷彦霞;王学谦

    造血干细胞(hematepoietic stem cell,HSC)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始祖,具有极重要的生理功能.脐带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单份脐血中造血干细胞理论上不少,但实际上数量往往不足以支持成人的造血重建,需要体外加以扩增.影响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因素有很多,现就几种关键因素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作用的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 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CD+34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韩晓雁;蔡真

    Surviv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凋亡蛋白抑制因子,是凋亡抑制因子(IAPs)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通过抑制caspase 3和caspase 7的活性而阻断细胞凋亡过程.目前已知的人类IAP蛋白有7种,分别为:XIAP、cIAP-1、cIAP-2、NAIP、survivin、Apollon和livin[1].Survivin常表达于增殖旺盛的细胞,如胚胎细胞和癌细胞[2],但目前研究发现survivin不是肿瘤特异性的,它在正常人的造血干/祖细胞(CD+34细胞)上也有表达.Fukuda等检测IAPs家族各成员在CD+34细胞上的表达,发现除survivin表达外,XIAP、cIAP-1、cIAP-2和Apollon在新鲜分离的CD+34细胞上均有表达,livin和NAIP未发现表达,经细胞因子TPO、SCF(干细胞因子)和FL(flt3配体)刺激后只有survivin-mRNA表达上调[3].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李霞;李丽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涉及许多过程,包括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从中层迁移到内膜并增殖,泡沫细胞的形成,细胞的坏死和脂质沉积等.这些过程包括了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均受到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调节.目前的研究已证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促使平滑肌细胞从动脉中膜迁移到内膜并增殖的重要因素,它也能从转录水平上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合成,从而通过此过程加速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现将近年来有关PDGF与AS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 硫化氢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静;项如莲

    继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这两种气体信号分子被发现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又发现半胱氨酸代谢生成气体分子硫化氢(H2S),对神经系统特别是海马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并可以调节消化道和血管平滑肌的张力,而其作用特点有别于NO及CO这两种气体信号分子,H2S的信号转导途径一直未能阐明,直到近研究证实,内源性H2S直接作用于K(ATP)通道实现对血管的调节作用;并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源性H2S是一种新的气体信号分子,对其研究是当前生物学领域的崭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本文将就其代谢、生物学特性及与气体信号分子NO的关系简明阐述如下.

  • RNA干涉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承伟;刘芳;刘新光;梁念慈

    Dicer酶、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RNA干涉(transitive RNAi)信号的扩增及迁移RNAi等的发现,初步搭建了RNAi机制的框架.原来小RNA(此应称为小干涉RNA)是长的双链RNA或发夹结构RNA经Dicer酶切割而成,进入RISC后降解与其同源的靶mRNA或阻断蛋白质的翻译,小干涉RNA的扩增使RNAi的作用大大增强.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进展

    作者:肖骏;佘强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脏重塑,而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长期过度增强则导致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逆转心脏重塑,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和发病率已为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2,3],是心力衰竭联合药物治疗的基石.具口服活性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阻滞剂(ARBs)为一类新的RAS调节剂,较ACEI具有更好的耐受性.现就ARBs逆转心脏重构、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进展简述如下.

  • 血尿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作者:周英;贺平;胡世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血尿酸增高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预后.本文就血尿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相互联系的机制综述如下.

  • 肝硬化凝血功能的改变

    作者:邓鹏;邓美海

    肝脏对凝血系统的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合成多数凝血因子,而且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肝素以及纤溶系统的重要物质如纤溶酶原、纤溶酶抑制剂、纤溶酶活化物抑制物等也在肝脏合成.同时肝脏网织内皮细胞在活化的凝血因子及组织纤溶酶原活化物的清除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由于肝脏蛋白合成的减少,凝血及纤溶系统因子活性降低是肝硬化常见的异常之一[1],其他改变如血小板数量及功能[2]、纤溶的活化也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现仅就肝硬化凝血功能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模拟失重对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郝从均;刘长庭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我国的航天飞机进入载人飞行阶段.航天员在长期的失重环境中,重力缺失将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的显著变化,其中心血管功能失调为常见.失重引起航天员心血管功能失调典型的表现就是立位耐力(orthostatic intolerance)下降[1].航天医学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航天员在飞行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立位耐力降低,轻者立位时出现头晕、心律增快、血压升高等心血管指标变化,重者在返回后几天不能站立,立位时发生晕厥[2].

  • 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

    作者:朱妍;焦德让

    放射性脑损伤是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后产生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随着直线加速器、X刀、γ刀、光子刀、组织间近距离放疗等放射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率也逐渐提高.随着磁共振波谱(MRS),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等技术的发展,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治有了较大的飞跃,放射治疗强度的调整亦被放射治疗专家所重视,从而增强了对放射性脑损伤的认识.现仅对其发生机制、影像学改变及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 目前对房颤发病机制的认识

    作者:傅航;黄德嘉

    心房纤颤(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0多岁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5%,而在80~90岁的发病率高达10%.针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并未完全明确.本文将从电生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不同的角度对房颤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如下.

  • 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研究新进展

    作者:陈亚秋;孙长兴

    很久以来,人们即发现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具有相关性,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临床研究均从不同角度证实二者密切相关.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并发表了"变应性鼻炎的处理及其对哮喘的影响"(management of allergic rhinitit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其中也强调二者在许多方面均存在明显相关性[1].现仅对二者近年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肝素、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评价

    作者:王红梅;孙绍纲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一种严重并有潜在危险的急症,如治疗不及时,极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1].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指2个月以内新发生的或恶化劳累型心绞痛,达到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制定的劳累型心绞痛分级Ⅲ级(即日常活动明显受限,在平时一般活动或行走时可发生心绞痛)或Ⅳ级(轻微活动即可诱发)以及静息心绞痛[2].目前经临床观察和验证不稳定性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普通肝素(SH)、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已取得满意的疗效,已见文献报道.现在二级医院把不稳定性心绞痛抗凝治疗已列为常规治疗中,使不稳定心绞痛病情得到控制,减少了心脏恶性缺血事件的发生.本文以二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 新生儿硬肿症的现代治疗

    作者:韦立功;韦恒

    新生儿硬肿症(Scleredema neonatal,SN)是新生儿期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并常伴多器官功能受损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临床多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疗效有限,病死率高.为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临床医生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开展了多种药物的治疗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将近几年来国内有关SN的药物新疗法简要综述.

  • 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元鹏;李新钢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多发于老年人,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徐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病情呈缓慢进行性加重,晚期常死于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球老龄化的来临,该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治疗目前仍以药物与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为主.现仅就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外科治疗方法--脑深部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的新研究状况阐述如下.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刺激
  • 抗肿瘤药物对生精功能的损害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杜娟;王家富;黄庆玉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无特异性选择作用,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尤其是快速增殖的生殖细胞、骨髓细胞、消化道上皮细胞等也有杀伤作用,并产生不同的毒性作用.儿童和中青年多发的某些恶性肿瘤随着化疗疗效的提高,治愈率已达85%[1],长期存活者显著增多,但是,由化疗药物所导致的男性生精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 胰腺癌治疗方案的实施与胰腺癌分期的关系

    作者:胡虞乾;王福顺

    目前胰腺癌(TNM)分期依据国际抗癌协会联盟(UICC)标准(1997)分为Ⅰ、Ⅱ、Ⅲ、Ⅳ期.胰腺癌目前5年生存率仍低于5%,如何提高患者生存率一直是努力的方向[1].关注胰腺癌的分期与实施序贯性治疗方案的关系则有助于使胰腺癌治疗科学规范.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研究近况

    作者:肖世尧;傅仲学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也称为血管通透性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或促血管因子(vasculotropin,VAS),特异性地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是上调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其基因转录的mRNA以不同的剪切方式形成4种异构体,共5大成员:VEGF-A、VEGF-B、VEGF-C、VEGF-D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GF),均是糖分泌蛋白,可调节血管生成、通透性、血细胞生成、淋巴管生成.现就VEGF-C在肿瘤中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 肝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作者:杨敬春;董宝玮

    我国每年约23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患者死亡数的53%.目前对肝癌患者主要进行综合治疗,其中免疫治疗成为热点.尽管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未来发展方向,但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路需要走.虽然在动物实验中对一些短期建立的肿瘤进行疫苗治疗取得治疗效果,然而对癌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早期结果却不乐观.

  • 癌基因蛋白cyclinE及PCNA与肠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翠香;徐昌青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和多基因改变的过程.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转归,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其中细胞周期调控失常、细胞增殖失控被认为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肿瘤关系密切.现就cyctin E、PCNA与肠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 SELDI-TOF MS技术及其在卵巢癌和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美香;曲迅;孔北华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人们发现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的差异并没有象预期的那样显著,如人类基因组和酵母基因组的差异基因数仅占人类基因组的1/5,大大少于人类基因组和小鼠基因组的差异基因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蛋白质的高度分化和转录后修饰.因此,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研究蛋白质的方法主要有二维电泳、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这些技术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但其操作繁琐,信息量少限制了其继续发展.蛋白质芯片-飞行质谱技术是近几年新兴的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这一技术的大优点是快速、简便、易行、样本用量少和高通量分析[1].基于这一技术的蛋白质芯片系统(ProteinChip,Ciphergen,USA)在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筛选中有了大量的应用.

  • 腹部恶性肿瘤的腹腔镜治疗进展

    作者:褚光平;朱其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一种公认和成熟的手术方式,而腹腔镜手术在腹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则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如淋巴结的清扫范围、穿刺部位肿瘤种植、空气栓塞、无瘤技术、切除标本的完整性、CO2气腹对呼吸和循环等功能的影响等.即便如此,国内外许多医院依然开展了各种腹腔手术治疗腹部恶性肿瘤,其中亦取得了一些卓著的进步,尤其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更为明显,这与近年来胃肠吻合器、超声刀等设备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而在肝胆胰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的发展显得相对缓慢,其中的制约因素有:肝胆胰的解剖关系更为复杂、毗邻的重要脏器及血管较多、出血不易控制、手术操作空间狭小、手术器械尚不尽人意等.

  • 端粒酶与肺癌研究进展

    作者:宋敏利;卫建平

    自从1989年Morint[1]首次发现人癌症细胞与端粒酶激活有关以来,国内外专家对端粒酶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其结构、功能、分布、表达的情况都有更深入的认识.端粒酶除表达于正常组织细胞,如胚胎细胞、成人男性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子宫内膜细胞、活化的淋巴细胞等以及永生化细胞外,几乎在所有类型的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如乳腺癌、肺癌、胃癌等实体肿瘤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增高,端粒酶有望在肺癌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现将端粒酶与肺癌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 老年冠心病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与高频心电图比较

    作者:毕四锐

    目的探讨高频心电图诊断老年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以97例老年[(76±12)岁]冠心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DCG),超声心动图(UCG)和高频心电图(HFECG)的检查结果对比分析.HFECG导联方式是XYZ正交导联,诊断标准为XYZ三导联切迹总数≥3为阳性.结果HFECG诊断老年冠心病阳性率为隐匿型91.67%,心绞痛型90.48%,显著高于ECG和DCG(P<0.01);HFECG的敏感性高于UCG(P<0.05),特异性低于UCG(P<0.01),总符合率二者相似(P>0.05).结论HFECG诊断老年冠心病有很高的敏感性,尤其是早期冠心病,而且安全易行,无创伤,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但其特异性较差和检查方法诊断标准尚未统一的问题还值得探讨.

  • 阵发性房颤的食管电生理研究

    作者:王玲;白原;何涛;任志亮;刘晓云

    目的采用食管起搏技术揭示心房电生理特性,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房颤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食管心房调搏技术对32例阵发性房颤者及28例健康成年人进行程序刺激并做心脏电生理测定,包括:P波时限、心房有效不应期、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及房间传导时间等.结果阵发性房颤者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及房间传导时间延长与正常人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房颤组中有8例患者程序期前收缩刺激诱发房颤发作,诱发房颤率为25%.结论①房颤患者这些电生理异常有利于房颤时微小折返的形成,可能是房颤发作的重要电生理基础.②食管心房调搏对确定临床症状与房颤关系以及房颤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③食管电生理检查可部分替代心内电生理检查.

  •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认识基础与前景

    作者:李振良;郭春燕

    中药指纹图谱(TCM fingerprinting)研究作为新的中药质量控制的手段,是伴随中国传统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和全球化而提出的,是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与古老的医学科学传统的结合.它借用法医学中指纹具有"绝对唯一性(absolute uniqueness)"的特点而得名,是在中药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特别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具有很高的分离度,可以把复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而形成高低不同的峰组成的一张色谱图[1].这些峰的高度和峰面积代表了各种不同的化学成分和其含量.近年来,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已脱离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的框架,成为医药学术和企业界的研究热点.

  • 中医药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作者:柴斌英;刘家浩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围生期窒息的严重并发症,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是导致智能落后和脑性瘫痪等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HIBD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治疗措施也很多,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对HIBD显示了良好的脑保护作用.本文对于防治HIBD常用的中药及机制综述如下.

  • 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药治疗研究

    作者:吴慧轩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多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一,它是冠心病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具有进行性恶化趋势,极易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猝死.据WHO标准,其分为初发劳力型(病程≤1个月)、恶化劳力型(包括卧位型)、自发型(包括变异型)和梗死后型(病程≤1个月)[1].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