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高三酰甘油腰围表型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龚福汉

    腹型肥胖和高三酰甘油组合称为高三酰甘油腰围表型(HTGW),其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HTGW患者越来越多,对HTGW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也逐渐深入.HTGW可作为对心脏疾患风险的预测指标,是血管损伤的重要预测因子,HTGW可以作为早期识别和筛查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简单而有用工具.该文就近年来对HTGW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BNP及NT-proBNP和心肌缺血缺氧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耿旭

    脑钠肽(BNP)或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已广泛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中.近来研究表明,BNP及NT-proBNP参与心肌缺血缺氧的早期病理过程,与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较,有助于心肌缺血缺氧损伤的早期诊断,而且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BNP的合成与缺氧诱导因子(HIF)相关,人们试图通过HIF-1α类似物,诱导BNP合成以保护心肌.另外发现,排除心室室壁张力后,心肌缺氧缺血能直接诱导BNP合成,打破了传统的通过机械张力诱导或促进BNP合成的固有理论.

  • 微量白蛋白尿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剑梅;尚云霄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白蛋白在尿液中的水平超出健康正常人的参考范围,但又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检测这种微病理变化.微量白蛋白尿是反映早期肾脏疾病非常灵敏的指标,也是全身血管受若干代谢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等)影响而受损的敏感指标.近年来大量资料表明,微量白蛋白尿是全身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 钙结合蛋白S1OOP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天庆

    S100钙结合蛋白P(S100P)是钙结合蛋白家族的一员,在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膀胱移行细胞癌、非小细胞癌中都有较高表达,它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参与了细胞异常增生、细胞恶变、肿瘤细胞的运动性增强、浸润力增强等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病理过程,并与部分肿瘤的分期、预后及药物敏感性相关.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其深入的认识及研究,认为S100P有潜在肿瘤标志物的价值.

  •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丹丹;武文杰;李茜

    自1980年以来,人们认识到脐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并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各种相关疾病,得到了更好的效果,脐带血因其更容易广泛获取,又没有伦理道德的限制,而且有立即可用性、移植免疫耐受较低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利用,从此在移植医学和再生医学领域获得了一席之地.脐血的收集和移植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脐血库应运而生.该文就目前脐血库的现状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血管黏附蛋白1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易伟;姚骏

    血管黏附蛋白1(VAP-1)是一种在哺乳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多功能蛋白.VAP-1既是一种黏附分子,又是一种胞外酶,其在白细胞渗出、黏附级联反应、糖代谢调节、血管损伤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炎症性疾病、糖代谢相关疾病、肿瘤、脑卒中等众多临床疾病中,VAP-1的表达及功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使用VAP-1抗体和抑制剂已经在许多临床疾病的动物模型上显示了显著的治疗作用.

  • 一氧化碳与移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金敏;张松林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分子,由于它具有极强的干扰体内氧运输的特性而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害的废弃物.事实上,CO是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低浓度的CO除了在调节血管张力、细胞生长与应急等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还具有抗凋亡作用.目前的研究显示,外源性低浓度的CO在各种应激条件下可以弥补内源性CO的短缺,发挥调节血管张力、抗炎、抗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等作用.低浓度的外源性CO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抗炎效应、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与迁徙、抑制细胞凋亡等机制减轻器官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

  •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惠;朱蓉

    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为特征性表现,皮肌炎除了肌肉受累,还有特征性的皮肤受累表现.近年研究发现,PM和皮肌炎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包括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和肌炎相关性自身抗体,并发现多种新型的自身抗体与疾病的表现有密切联系,临床上通过对这些自身抗体的检测可帮助诊断疾病及判断预后.

  • 施万细胞培养与纯化研究进展

    作者:李陈

    施万细胞是组织工程修复损伤神经的种子细胞,获得大量且高纯度的施万细胞对组织工程学至关重要.施万细胞的培养纯化技术日趋完善,近年来出现了三维培养,纯化方法为免疫选择法、抗有丝分裂法、神经刺激因子法等,近比较新的提纯方法有磁性活细胞纯化法、条件培养基纯化法、层粘连蛋白纯化法等.施万细胞的培养和提纯方法已取得初步进展,目前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周期长、细胞活性低、在传代培养中细胞生物学特性不稳定等.

    关键词: 施万细胞 培养 提纯
  • 心率减速能力检测对心肌梗死后猝死的预警

    作者:吴志忍

    心肌梗死后由于迷走神经功能受到抑制,心脏负性频率调节能力下降而容易诱发心脏性猝死.通过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可预测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通过检测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定量评价迷走神经张力的大小,可对猝死风险进行分层.国内外大量研究都高度肯定心率减速能力检测对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预警价值,该文就心率减速能力检测的方法、优越性及其对心肌梗死后猝死的预警价值予以简单综述.

  • 白细胞介素6在EV71相关手足口病中的作用

    作者:李侗曾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导致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EV71感染可以导致重症手足口病和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是EV71感染后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被认为与感染者病情危重相关,大量病毒诱导的炎性因子可能是EV71感染的致病机制.静脉给予人免疫球蛋白可以起到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并改善EV71导致的肺水肿患者的预后.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在EV71感染者体内中浓度水平升高,而在动物模型中给予抗IL-6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改善动物预后.

  •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治疗进展

    作者:张奕星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目前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为主,血浆置换、光量子血疗法等较新的治疗方法也有一定临床疗效.中医治疗以辩证分型为基础,予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等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更显示出明显的临床优势.

  • 免气囊、免固定完全腹膜外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进展

    作者:李瑞斌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通过百余年的发展,逐渐从传统的开放式疝修补术向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所过渡,由于免气囊,免固定完全腹膜外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不进入腹腔、不需昂贵的气囊分离器,不需钉枪固定,极大地降低了手术费用,特别适合贫困地区及基层医院展开.该文就免气囊、免固定TEP在创伤大小、可靠程度、术后疼痛程度、复发率、恢复情况、手术费用等方面予以综述.

  • 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再骨折的研究进展

    作者:方旭;庄小强

    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椎体成形术.随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多次报道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会出现椎体再次骨折,一般发生在邻近椎骨.相关报道引起了临床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开始研究椎体再次骨折的发生与椎体成形术是否存在必然联系,但是相关研究成果的报道较少,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少数研究称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再次骨折的影响因素包括骨水泥的选择、椎体刚度和强度的变化、椎体填充剂、椎体机械力学以及维生素D的缺乏等.

  • 影响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晓惠

    目前,微种植体作为稳定的强支抗而受到广大正畸医师的喜爱.种植体的稳定性可以分为初始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影响微种植体支抗初始稳定性的因素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其能达到强支抗的效果已得到临床正畸医师的普遍认可.该文从微种植体外形设计、植入角度及深度、植入部位、植入方式、生物力学因素、口腔卫生维护等角度研究影响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因素.

  • 角膜内皮移植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萧萧

    角膜内皮移植术是用于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移植手术,因具有手术快速、安全、损伤小、更符合角膜正常解剖结构、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术后视力较好等优点,使角膜内皮移植术迅速发展成为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术式.目前,角膜内皮移植术分为4类: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剥离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及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该文对角膜内皮移植术的分类、手术过程及不同特点、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应用与进展

    作者:杨凡慧

    瘢痕疙瘩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目前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等,疗效均不理想.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瘢痕疙瘩有其独到的优势,简单、方便、易行,并且价格适中,尤其是在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时,疗效显著.当前应用于临床的放射性核素敷贴主要有发射β射线的90 Sr-90Y敷贴和32p敷贴,还有发射γ射线的192Ir敷贴,目前均已成为治疗瘢痕疙瘩的主要方法之一.

  • 门静脉动脉化的基础与临床

    作者:赵耀;王海强

    门静脉动脉化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动脉血引入门静脉,以提高门静脉血供和血氧分压或维持肝脏血供的方法.该文就其对肝脏在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功能及储备功能、再生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及对肝内血管和肝内外胆管的影响的基础研究,以及在肝移植供肝血管重建、肝门部肿瘤联合血管切除后血管重建、急性肝衰竭及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现代治疗

    作者:张德云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治疗和预后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借鉴儿童ALL成功的治疗经验,成人ALL的治疗已有了很大改善.随着对AL致病机制和各临床亚型生物学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造血干细胞的发展及个体化治疗的应用,成人ALL的疗效必将进一步提高.该文总结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并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分析.

  • 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谭娴

    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其特点为临床症状多样、病程较长等,常会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患儿死亡.近年来,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感染发病率逐渐增高,已日渐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其中,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尤其重要.国内外公认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大量试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证明,阿奇霉素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使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方法、药物的不断研究更新,为儿科医师临床用药提供了指导.

  • 腮腺肿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作者:柳锋

    目的 观察分析腮腺肿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分析及治疗.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75例.回顾性分析入选75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手术情况,对比并发症组43例和非并发症组32例两组患者的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和肿瘤类型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并发症组患者主要采用游离保留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法和非游离保留SMAS法两种手术治疗方式,而并发症组则主要是采用未保留SMAS法.未保留SMAS法的味觉出汗综合征比率高达94.4%,显著高于另外两组采用保留SMAS法,而两组采用保留SMAS法对比,则游离SMAS法的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并发率显著低于非游离保留SMAS法.采用药物治疗对比另外两种治疗方法,其复发率较高,但不良反应则较低;而采用内毒素杆菌治疗的不良反应较高;而手术治疗风险性较低,不良反应较为严重.结论 手术方式选择是影响腮腺肿瘤术后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主要影响原因.临床治疗味觉出汗综合征的效果较不满意,不同的治疗方法其并发症率以及复发率等均较高.

  •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浆B型钠尿钛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分析

    作者:蔡华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其与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院收治的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心力衰竭的78例患者分为房颤组(38例)和心律失常组(40例),另选取4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受试者BNP水平及其与心功能指标及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患者BNP、收缩末容量(ESV)、舒张末期容积(EDV)显著上升,而心脏射血分数(EF)水平显著下降,其中房颤组患者BNP、ESV、EDV水平显著高于心律失常组,而EF水平则显著低于心律失常组(P<0.05).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组患者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深,ESV、EDV水平显著上升,而EF水平显著下降(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BNP与ESV、EDV成正相关,而与EF成负相关(P<0.05).结论 心力衰竭合并房颠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深,其水平显著增加,且血浆BN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

  • 小剂量丙泊酚联合输注咪达唑仑、氟哌利多和芬太尼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镇痛效果观察

    作者:周玉旺;李杰;孟翠萍;吴为民

    目的 了解小剂量丙泊酚联合输注咪达唑仑、氟哌利多和芬太尼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86例,按入院时间顺序编号,奇数入四药物组,偶数入两药物组,每组93例.四药物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5 mg,氟哌利多1 mg,芬太尼0.075 mg,丙泊酚20mg;两药物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05mg后缓慢推注丙泊酚1.5 mg/kg.所有患者呈浅睡状态后开始置入胃镜,检查过程中根据患者反应追加芬太尼0.05 mg或丙泊酚10~20mg.记录丙泊酚应用总量、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观测检查过程中患者的血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间手术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药物组与两药物组比较,丙泊酚用量[(33.9±16.9) mg vs(93.3±20.3) mg]、清醒时间[(1.5±0.9) min vs (5.3±3.3) min]、离院时间[(21.5±5.1)min vs(24.1±3.8) min]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4例vs 56例)少于两药物组(P<0.05).结论 小剂量丙泊酚联合输注咪达唑仑、氟哌利多和芬太尼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镇痛作用,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 ICU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原因的分析

    作者:邰春;鲁厚清;汪洋

    目的 探讨ICU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铜陵市人民医院急诊ICU于2012年6~12月收治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患者,观察撤机结果,根据治疗后情况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两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血钾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26例(65.0%),撖机失败14例(35.0%).与撤机成功组相比,撤机失败组在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氧合指数上显著低于撤机成功组(P<0.05),撤机失败组在白细胞数、机械通气时间、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上高于撤机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努力寻找撤机失败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提高撤机成功率.

  • 罗格列酮治疗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婧;方向明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绵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4例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在COPD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降血糖治疗,观察组在COPD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降血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COPD和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COPD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抗感染、祛痰、舒张呼吸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治疗COPD合并2型糖尿病,疗效佳,血糖控制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微血肿清除术在白血病合并脑出血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庆中

    目的 分析微血肿清除术在白血病合并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高阳县医院进行治疗的白血病合并脑出血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微血肿清除组和开颅手术组,分别采取微血肿清除术和开颅手术.治疗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观察.结果 微血肿清除组的患者血肿清除率为81.25%,开颅手术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为87.50%;微血肿清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开颅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75%,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微血肿清除组中Ⅰ+Ⅱ级患者所占比例为68.75%,开颅手术组中Ⅰ+Ⅱ级患者所占比例为43.7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血肿清除术能够更为安全、有效地治疗白血病合并脑出血.

  • 不同年龄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分析

    作者:赵安平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 将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作为试验组,其中6个月至3岁者120例、4~13岁者100例;1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6个月至3岁者101例、4~13岁者79例,检测两组不同年龄患儿的MP-IgM与MP-IgE阳性率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采用红霉素半剂量[12 mg/(kg·d)]联合罗红霉素半剂量[3.0 mg/(kg·d)]进行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与试验组6个月至3岁患儿MP-IgM、MP-IgE阳性检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IL-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3岁患儿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试验组6个月至3岁与4~13岁患儿的上述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经治疗本组22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1周内症状基本消失,部分患儿仍有刺激性咳嗽,经序贯治疗后消失.结论 年龄为6个月至3岁患儿化脓性扁桃体炎与MP感染无关,但4~ 13岁患儿化脓性扁桃体炎与MP感染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 持续冲洗低压负压引流术治疗肠道瘘的效果分析

    作者:杨凯;杨成林

    目的 探讨肠道瘘应用传统手术及持续冲洗低压负压引流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2012年1~12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暨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胃肠道术后并发肠道瘘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手术治疗组和持续冲洗低压负压引流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持续冲洗低压负压引流组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传统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治疗组患者需二次行手术修补治疗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持续冲洗低压负压引流组(P<0.05).治疗后,传统手术治疗组与持续冲洗低压负压引流组的引流量均显著下降(P =0.000),且持续冲洗低压负压引流组降低幅度较传统手术治疗组更显著(P<0.05).结论 持续冲洗低压负压引流治疗肠道瘘可减少瘘愈合时间,降低二次手术率,减少治疗后引流量,疗效优于传统手术治疗.

  • PET/CT对NSCLC临床分期的作用及其对NSCLC精确放疗的影响

    作者:李小凯;张伶;任民

    目的 探讨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及靶区勾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PET/CT和普通CT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对其靶区进行勾画,确定其临床分期及各项计划参数,并比较两种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精确放疗计划的影响.结果 与CT检查结果比较,PET/CT组1a、1b、2a、2b期人数稍少于CT组,3a、3b期的人数稍多于CT组,但各个病期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CT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PET/CT检查后临床分期改变者10例,达10%,均为分期升高.PET/CT检测NSCLC的灵敏度为93.7%,准确度为93.0%.PET/CT检查所测得的VGTV、V20、MLD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单纯CT(t=7.385、2.304、36.472,P<0.05),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0.730,P>0.05).结论 PET/CT较CT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检测更为准确,其对于靶区的勾画更为准确,可减少放疗对正常肺组织损伤,较好的起到保护作用,同时避免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 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保守治疗新进展

    作者:陈岑

    子宫内膜癌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年轻化的发病趋势,严重危害育龄期妇女健康.保守治疗越来越多地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但仍面临着肿瘤复发及耐药等问题.近年来,为避免以上问题及寻找新的保守治疗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该文将有关年轻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的新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年轻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上皮-间质转化与鼻咽癌浸润和转移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关月

    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腔内的恶性肿瘤,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由于发生在鼻咽部位置较隐蔽,早期症状不典型,常容易误诊和漏诊,而且鼻咽癌易发生早期转移,发现时多已是晚期,提高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治疗的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胚胎发育的重要过程,但是在肿瘤发生过程中也会发生EMT,使肿瘤细胞发生变形,获得迁移和运动的能力,在肿瘤发生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该文主要介绍EMT过程中标志性蛋白的变化以及转录因子、生长因子、炎症等在EMT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综述EMT在EB病毒感染所致鼻咽癌发生浸润和转移中的重要作用.

  • 肥胖与癌症关系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楠楠;高超;邱渝杰

    肥胖患病率已经达到流行病的程度,肥胖是多种癌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大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体质量指数作为常用的肥胖替代指标,可较好地反映肥胖癌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疗效及预后.历年研究显示,对于肥胖与癌症关系的各临床研究得到的结论并不完全趋于一致.肥胖作为大多数常见癌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尚不明晰,从肥胖到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干扰因素非常多,临床研究应根据需要适当选用,通过更有力的证据找出两者的关系,以期减少癌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癌症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 乳腺癌体积易位整形技术进展

    作者:刘晓黎

    乳腺肿瘤整形技术是治疗乳腺癌方法的一部分,乳腺体积易位技术是肿瘤整形外科的基本技术之一.切除体积比例与肿瘤位置是决定是否实施这一技术的关键因素.切除比例<20%的保乳手术,采用平行四边形乳房病灶切除术比常规术式更能保证切缘安全.对于切除比例20%~ 50%的保乳手术,根据不同的肿瘤位置采用不同的手术术式.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已创造了一系列新的术式.

  • 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治疗选择的分析

    作者:曹丽娜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即使是早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单凭手术治疗,其复发率仍较高,需要术后辅助治疗.该文综述了各类子宫内膜癌术后的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以及联合放化疗的疗效分析,报道了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通过相应辅助治疗后的生存率以及复发率的对比情况,为临床更好的选择子宫内膜癌术后的相关辅助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 食管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p53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任玉

    目的 观察分析食管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p53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盐亭县肿瘤医院收集的食管癌患者的组织石蜡标本共80例.分别收集入选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的食管黏膜组织,进行HPV和p53表达的检测.结果 癌组织样本中,HPV阳性率为22.5%,癌旁组织为47.5%,正常组织为6.25%,三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表达显示,癌组织的阳性率为91.3%,癌旁组织为51.3%,正常组织为2.5%,三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和p53表达呈正相关(r =0.382).结论 HPV感染与p53表达呈正相关性,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关.

  • 纤维胶凝蛋白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作者:谢乐静

    目的 研究外周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深圳罗湖医院收治的SLE患者30例(SLE组)、风湿关节炎(RA)患者30例(RA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采集受试者的外周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Ficolin-3水平及相关实验指标.结果 RA组和健康对照组Ficolin-3水平均低于SLE组(P<0.005);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血清内Ficolin-3水平高于血小板计数正常者(t =2.179,P<0.05),抗Sm抗体阳性、抗SSA抗体阳性Ficolin-3水平均低于抗Sm抗体阴性和抗SSA阴性患者(t=3.118,2.209,P<0.05).抗Sm抗体和抗ds-DNA分别与Ficolin-3联合检测对SLE进行性诊断时,阳性率上升为90.0%(27/30)和86.7% (26/30).结论 胶凝纤维蛋白可能参与了SLE患者的发病,胶凝纤维蛋白3联合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对诊断SLE具有一定价值.

  • 急性心肌损伤后心肌修复的初步观察

    作者:廖占玲;王炳银;刘峰

    目的 评估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边缘区和右心室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增殖情况,探讨其在修复损伤心肌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2012年1月起选取苏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SD大鼠1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开胸置缝线而不结扎.于术后第10日处死大鼠,采集梗死边缘区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处死大鼠前12h和24h分别腹腔注射50 mg/kg 5-溴-2-脱氧尿苷(Brdu).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和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du阳性心肌细胞.结果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梗死边缘区及右心室非梗死区均可见Brdu阳性心肌细胞,即存在心肌细胞增殖/再生.实验组梗死边缘区Brdu阳性心肌细胞比例为对照组的5.7倍[(1.26±0.15)% vs (0.22±0.06)%](P<0.01);右心室非梗死区Brdu阳性细胞为对照组的4.2倍[(0.75±0.12)% vs (0.18±0.07)%](P<0.01);实验组梗死边缘区Brdu阳性细胞与右心室非梗死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可增殖再生,梗死边缘区及右心室非梗死区均可见心肌细胞增殖,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计数与肌钙蛋白Ⅰ峰值水平的关系

    作者:刘兆进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发作期白细胞计数(WBC)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发病<3d的AMI住院患者187例,按WBC水平将其分为三组,WBC Ⅰ组(<10.0×109L-1)67例;WBCⅡ组(10.0×109L-1~ 15.0×109L-1)65例;WBCⅢ组(>15.0×109L-1)55例.测定各组cTnI及血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结果 AMI患者的cTnI及CK-MB水平随着WBC水平的升高而增高;WBCⅢ组的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显著高于WBCⅠ组和Ⅱ组(P<0.05).WBC Ⅰ组、Ⅱ组、Ⅲ组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分别为16.4%、43.1%和100.0%,心律失常发生率随着WBC增多而升高,三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水平越高的AMI患者cTnI水平越高,心肌损伤越严重,也越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 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君梅

    目的 观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盆底肌肉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简单的盆底肌肉锻炼治疗.采用盆底康复仪评价两组患者的盆底综合肌力,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的性生活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基本恢复和完全恢复等级的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个月生活次数在5次以上的比例、性欲增加的比例、性高潮频率增加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交痛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性生活满意度、性感程度自我评分、性感程度他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产后的性生活质量.

  • 儿童慢性咳嗽119例与佝偻病治疗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瀚明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佝偻病治疗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自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119例慢性咳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咳嗽合并佝偻病54例(观察组),慢性咳嗽65例(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然后辅以维生素D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血生化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的血Ca以及25-OHD值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AK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Ca和25-OH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AK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使用维生素D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佝偻病可导致慢性咳嗽的病情迁延,是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重要影响因素.

  • 先天性巨结肠术中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戴丽娜

    先天性巨结肠(HD)是由于肠道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的肠道疾病.因肠道神经系统病变使受其支配的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因此患儿常出现反复便秘、腹胀、呕吐等症状.该病的治疗依赖于手术切除病变肠段.病变肠段切除的程度直接关系到预后,如为追求完全切除病变肠段导致切除肠管过多,常使患儿术后出现慢性腹泻、营养不良,且加大了再次手术的风险;而肠管切除过少,未完全切除病变肠段则未达手术目的,需再次手术.因此,在HD的诊治中,如有高效、快速的术中诊断方法确定切缘有无神经节细胞对处理疾病意义重大.

  • 胎儿宫内窘迫的监测及超声应用

    作者:时冬冬

    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者称为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2.7%~38.5%.胎儿宫内窘迫严重影响胎儿预后,产前预测和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缺乏单一、可靠的检测指标.临床上常见胎儿宫内窘迫的检测方法包括:胎儿电子监护、生物物理评分、羊水量检测、脐动脉血流、大脑中动脉血流等,该文针对这些常用检测方法的诊断标准、临床有效性、局限性等进行综述,并对超声在检测胎儿宫内窘迫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前景进行评价.

  • HbA1c的临床应用及检测的标准化进展

    作者:吕玉芹

    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监测中长期血耱控制和评估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而且在糖尿病预测、诊断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提高HbAlc检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加速HbA1c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成为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HbA1c标准化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不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因此,进一步规范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提高其检测标准化水平对于改善我国糖尿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早期肾损害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秀娟

    目前评估早期肾损害的金标准是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该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损害,但并不能准确地反映肾功能的变化趋势.近年来,各种更为早期、稳定、准确的诊断指标,如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等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与传统指标相比,其敏感性、特异性均大大提高.现对诊断早期肾损害的各项指标进行综述.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