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树突状细胞与上下呼吸道炎性反应一致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婷;王海洋;马莹;冯杨

    上下呼吸道炎性反应一致性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能够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诱导初始型T细胞向不同细胞亚型分化的作用与上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而对树突状细胞与上下呼吸道症发病关系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加强对整个呼吸道炎性疾病的认识.

  • 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胡国超

    核因子κB(NF-κB)是一个可诱导转录因子,紧密地调节着大群基因的表达.NF-κB的激活在细胞质及细胞核内被紧密地调控着,其异常激活与感染、炎症性肠病、风湿性关节炎及肿瘤等疾病相关.NF-κB可能在椎间盘退变中起重要作用.新近研究显示退变椎间盘中有NF-κB的表达,其在椎间盘中的激活,能调节许多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炎性介质和基质降解酶的表达,从而诱发椎间盘的退变.

  • 高迁移率族蛋白1及其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

    作者:李鸿昌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的一种非组蛋白核蛋白,在胞外HMGB1可作为警报素在固有与适应性免疫反应中起"预警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影响多个器官功能的典型的自身免疫病,SLE患者的血清HMGB1水平提高,并且狼疮患者的皮损组织中也检测到HMGB1的表达增加.现就HMGB1的基本特征、胞外的生物学活性及在SLE免疫病理机制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郝刚;孙天胜

    间充质干细胞(MSC)广泛存在于胎儿、成人骨髓、脂肪等不同组织中,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祖细胞,且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在组织工程和免疫调节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MSC介导的免疫调节主要表现为免疫抑制,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2,发挥对各型免疫细胞非特异性的抗增殖及功能抑制效应.目前,对MSC免疫抑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地诺前列酮、一氧化氮等可溶性细胞因子以及调节性T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靶细胞.现就MSC免疫调节机制的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噬菌体的定性及定量检测技术

    作者:张红梅

    随着细菌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噬菌体疗法显得尤为重要,检测噬菌体的方法 也层出不穷.通过电子显微镜、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等方法 检测噬菌体,以及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 定量检测噬菌体已经广为应用.但是,检测噬菌体的方法 很多,在此对噬菌体的定性及定量检测方法 进行综述,希望能为研究者的选择提供帮助.

    关键词: 噬菌体 定性 定量
  • 抗内皮细胞抗体与相关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于阅尽

    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抗体,其抗原为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或吸附于其上的一组异质性抗原.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AECA广泛出现在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或)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外周血中,并且与部分疾病的活动或预后相关.AECA可能作为一种有用的血清学指标用于诊断和(或)预后判断.在此对近年来AECA与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及目前AECA检测方法 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 Toll样受体在角膜上的表达及在单疱病毒角膜炎中的作用

    作者:程芳

    Toll样受体(TLR)是新近发现的一类具有高度保守性的蛋白家族受体,它能识别各种病原体及内生配体,并对其作出应答,从而引起一系列炎性反应并开始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反应.至今在人类角膜细胞中已发现10种功能性TLR,分别识别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微生物的病原相关分子结构,并经过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启动先天免疫.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中Toll样受体的发现为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 载脂蛋白H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郭新玲;闫春华

    载脂蛋白H作为一种载脂蛋白参与脂蛋白酶的体外激活.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载脂蛋白H及其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和体内血栓形成有较大的相关性,不论在原发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或者是一些血栓性疾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中,抗载脂蛋白H抗体浓度都有明显的增加.现对载脂蛋白H与各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总结.

  • 心脏介入诊治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干预

    作者:敬锐;白墨青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增高,而通过介入方式诊断、治疗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目前较为常用、有效的途径.介入诊疗术作为一种有创检查治疗手段,除改善患者的躯体健康外,同时也对患者的社会心理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的介入诊疗手段实施前后均可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而不同的介入方式所引起的心理影响又各有特点,应对措施也各有不同.目前随着介入诊疗术的广泛开展,相关心理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效的干预手段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 小儿癫痫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倩

    癫痫是多种病因参与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脑部神经元高度放电,导致癫痫的发作.其临床表现多样,随着对癫痫研究的不断深入,癫痫发病机制理论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促进了临床进一步治疗和诊断的准确性.现就癫痫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抗癫痫药物的更新和非药物治疗手段的开展奠定基础.

  • 恶性胸腔积液的腔内灌注治疗进展

    作者:叶盛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进展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合并有MPE的患者临床常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肺不张、胸痛以及发热等不适症状,往往难以承受系统性的全身化疗.因此,对于顽固或者复发的MPE患者,及时予以胸腔局部姑息性治疗以改善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就尤为必要.MPE患者胸腔内局部灌注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随着对MPE形成机制的研究深入,MPE的腔内灌注治疗措施不断得以改进,现就胸膜硬化剂及药物在MPE患者腔内灌注治疗的进展及相关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 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李萌

    流行病学提示,近50%的男性一生中可能患有前列腺炎,其发病机制不明,但临床治疗一般以抗生素为主,辅以扩血管、镇痛、热疗、中药内服或坐浴等对症支持.为了探讨前列腺炎的病因和筛选药物,国内外学者对动物进行了广泛的模型研究:细菌、化学物质、自身或外来免疫原皆可导致急性或慢性前列腺炎.现对其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及病理表现予以综述.

  • 亚健康人群易发疾病体质基因检测标准化研究设想与展望

    作者:孙涛

    从亚健康状态界定和亚健康人群筛查的研究思路入手,提出"三步法"研究亚健康人群易发疾病体质基因检测标准化方案,研发中医体质基因分析软件和基于疾病发生的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基因芯片.建立重点亚健康人群预警监测平台,为中医药综合调理亚健康状态提供科学、可靠的评价依据.建立全国示范性亚健康研究与技术推广应用基地,深化学科的内涵建设,带动相关产品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下的亚健康服务模式.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诊治现状

    作者:范丽霞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和产褥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症状表现为局部持续性腹痛,部分伴发热,白细胞增高;有规律或不规律子宫收缩,肿瘤局部有明显压痛;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回声强弱不等,瘤内血流信号稀少.诊断需要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蒂扭转及子宫扭转急腹症相鉴别.主要采取卧床休息、支持疗法、镇静止痛、抑制宫缩、预防应用抗生素及小剂量肝素等保守治疗为主.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应行手术治疗.

  • 脓毒症患者心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作者:陶飞

    脓毒症患者易并发心功能障碍,其确切机制仍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以及脓毒症时机体过度产生的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内皮素-1)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此外,一氧化氮的调节,氧自由基的破坏,Toll 样受体,细胞凋亡等可能参与心功能障碍的发病过程.现就上述发病机制予以综述.

  • 窦性心率震荡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王艳惠

    窦性心率震荡(HRT)是指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先加速随后减速的现象,反映了自主神经在单个室性期前收缩后快速调节功能.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种心电现象是心血管疾病预测心源性猝死的独立指标.近年来,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源性心脏病的应用研究也不断呈现.尽管HRT 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检测方法 简单、无创,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预防

    作者:黄昊;牛颖;鲍贤豪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其病程中常会出现急性加重的情况,有时需要入院治疗,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稳定期COPD患者实施佳的治疗有着重要作用.现已证实,单独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或联合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有效降低COPD患者急性发作的频率.此外,长期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可预防由于支气管细菌移位而致的急性发作,非药物干预措施,也可以有效阻止COPD患者的急性发作,这些均可应用于常规的临床治疗中去.

  • 肺栓塞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墨洁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诊断方法 复杂,误诊率及漏诊率较高,使其越来越多地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及时正确的诊断是降低肺栓塞病死率的重要手段.诊断肺栓塞的手段各有利弊,单用诊断率低.认识不同方法 的优势和互补性,合理选择、联合应用检查手段并结合临床综合应用分析可大大提高诊断率.因此,需要正确地选择检查手段以尽早发现或排除肺栓塞.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现状

    作者:陈振婷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常见的疾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和婴儿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的研究一直是妇产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血液流变学检验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对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发病机制的判断有重要价值,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治疗效果的评估等也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 预防心脏老龄化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作者:唐艳;龙良;苏晓君

    冠心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引起患者病死率和发病率大幅增加的首要原因.据估计,75岁以上老年人当中超过1/3的男性和1/4的女性患有冠心病.流行病学研究的证据表明,中年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增加与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是有关的.临床试验表明,改变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在中年人及老年人中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危险.饮食上低脂肪、富含碳水化合物、多食水果和蔬菜和鱼类及低盐可以有效预防心脏病.这样的饮食习惯,加上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避免吸烟、合理饮酒和保持健康的体质量,可阻止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康复运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作者:师颖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以及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多,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迅速增长.由于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再入院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特点,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健康问题.慢性心力衰竭导致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因此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现就康复运动治疗的意义、运动方案的制订进行综述.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马明

    低位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外科手术是低位直肠癌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对直肠解剖生理和低位直肠癌生物学特点研究的不断深入,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术式也在逐年增多,保肛术式种类繁多,各具其特有的适应范围和优缺点.如何正确选择合理术式达到佳治疗效果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叶兵;邹莉莉;陆友国;孙正平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在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CEA和CA125,采用免疫发光夹心法测定CYFRA21-1和NSE,比较分析68例肺癌患者、30例肺部感染患者和32例健康者此4项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的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及CA125在腺癌中表达显著高于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P<0.05);鳞状细胞癌及腺癌中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P<0.05);NSE 在小细胞肺癌中呈高表达,明显高于鳞癌与腺癌(P<0.05);单项检测CEA、CA125、CYFRA21-1和NSE对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45.5%、60.1%、48.5%和48.5%,4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8.9%.结论 4项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检测都有一定意义,可为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作者:林允信;王恒辉;王伯良

    目的 检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变化,并探讨其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机制.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两组均服药12周.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分别测量血压和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收缩压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NF-α和IL-6水平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和IL-6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引起TNF-α和IL-6水平显著下降,这对判断患者病情进展程度,评价预后可能有重要临床价值.

  • 宫颈妊娠4例临床分析

    作者:郑霞

    目的 探讨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 4例患者中2例采用甲氨蝶呤妊娠囊局部注射保守治疗;1例因出血多行宫颈管吸刮术;1例甲氨蝶呤局部注射后1周行宫颈管吸刮术.4例患者中2例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1000 U/L,2例>4000 U/L.术后随访2个月4例患者均治愈.结论甲氨蝶呤妊娠囊局部注射联合宫颈管吸刮术治疗宫颈妊娠,简单易行,效果值得肯定.

  • 石膏托和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猛;何向阳;郭仪林;林国叶

    目的 比较杉树皮夹板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夹板固定组和石膏固定组,其中夹板固定组48例,骨折手法复位后全部予以杉树皮夹板外固定.石膏固定组48例,手法复位后全部予以石膏托外固定.两组观察时间均为6 ~8周.结果 夹板固定组的优良率高于石膏固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杉树皮夹板外固定在提高患者骨折愈合的优良率及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方面比石膏托外固定更有优势.

  • 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16例疗效分析

    作者:王琳;朱明;诸禹平;吴绍山;陈昊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应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患者16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260 ~430 min,平均320 min;术中出血420 ~1200 mL,平均490 mL;平均淋巴结清扫数16个,淋巴结阳性率14.9%,手术切缘均阴性.术后3 ~5 d肠道蠕动功能恢复,术后2周拔出单J管,无肠漏及尿漏并发症发生.随访1 ~32个月,1例死于原发病转移,其余患者一般情况尚可,无腹壁造口狭窄发生,肾功能正常,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未见输尿管吻合口狭窄或反流.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等优点,但手术难度较大,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回肠膀胱术操作简单易行,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作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后一种较为理想的是尿流改道方式.

  • 肝癌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成芳

    生物治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 之一.目前,在肝癌生物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中,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已经显示出了潜在的疗效及良好的发展前景.与肝癌三大传统治疗方法 相比,分子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目标明确,对肿瘤细胞以外的正常细胞无影响,不良反应小.免疫治疗作用范围广泛,特别适用于多发病灶及有广泛转移的晚期肝癌.现就生物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

  • 维生素D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小燕

    骨化三醇是人体必需维生素,是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活化形式,不仅具有调节钙磷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还具有诱导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以及免疫调节作用.骨化三醇的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维生素D受体的基因组机制而发挥,在子宫内膜癌中已检测到维生素D受体的存在.现对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予以综述.

  •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

    作者:李春凤

    宫颈癌理想的早期筛查方法 应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便于普及、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宫颈癌早期筛查的方法 有多种,不同的筛查方法 均有其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虽然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早期筛查诊断的准确率得到很大提高,但目前尚无单一的方法 来真正得到广泛、有效的推广和普及.现多采取多种方法 联合检查的早期筛查方式,以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大限度地降低宫颈癌对妇女生命的威胁,保障妇女身体健康.

    关键词: 宫颈癌 早期 筛查
  • 宫颈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婷

    长期以来,宫颈癌的治疗都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措施,但是上述治疗手段创伤较大,不良反应也比较重,甚至可能剥夺年轻患者的生育功能.多年来,各国的专家学者们一直努力寻求新的微创、不良反应小、可以根治肿瘤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宫颈癌的基因治疗已在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就近年来宫颈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30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作者:周冬翠;裴志勇;毕磊

    目的 探讨高龄(≥70岁)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 对高龄冠心病组(300例)与正常对照组(198例)的电信号进行研究,观察比较时域指标:连续24 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百分比(PNN50);频域指标: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结果 冠心病组HRV的SDNN、SDANN、RMSSD、PNN50、HF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P、L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强.

  • 高血压病不同血压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弘磊;汪平;王飞舟;滕长青;周玲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EH)不同血压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EH患者413例为EH组,根据血压分级标准分为EHA组(258例)、EHB组(108例)和EHC组(47例),同时选取对照组55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SUA),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在EH组与对照组间、EHA ~C组间进行资料对比.结果 EH组FINS、HOMA-IR及TG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HDL-C明显下降(P<0.01),FPG和SUA有增高趋势(P<0.05),HOMA-β和TC在两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EH各亚组FINS、HOMA-IR、TC、TG及SUA与血压同步升高(P<0.01),HDL-C进行性下降(P<0.01),而HOMA-β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EH患者血压、FINS、TG、TC、SUA与IR正相关,HDL-C与之负相关;EH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但HOMA-β在正常代偿范围,并使血糖在正常区间波动.

  • 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

    作者:温学红;肖继;杨龙艳;李泽民;刘娜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依据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分为3组:第1组为颈动脉狭窄正常或狭窄<50%,共34例;第2组为颈动脉狭窄50% ~69%,共33例;第3组为颈动脉狭窄>70%至接近闭塞,23例.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葡萄糖(GLU)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HCY、TC、TG和GLU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单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的增加,HCY、TC、TG、GLU水平也增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双侧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的增加,TC、TG也增高,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LU和HCY水平增加,且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TC、TG和GLU水平是颈动脉狭窄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危险因素.

  • 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关建华;陈剑颖;陈晨腾;林诗烽;王智勇;陈志斌;戴剑英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噻托溴铵+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和对照组(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各5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体质量指数、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呼吸困难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均略有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体质量指数增加值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噻托溴铵+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比单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可以更好地改善重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量、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 羟乙基淀粉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陈燕

    羟乙基淀粉(HES)是临床常用的血浆代用品之一,因过敏发生率低,无生物制品感染危险而广泛使用,属于新一代中相对分子质量的、低取代级的人工合成胶体液,根据其分子质量和取代级别的不同划分成许多类型.现已表明HES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扩充血容量、提高组织氧供、进而改变微循环、抑制炎症等作用.

  • 强化他汀治疗的种族差异——中国人适合强化他汀治疗吗?

    作者:周颖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治疗中的地位已得到广泛认可,强化他汀治疗也已得到肯定的疗效.但强化他汀治疗在不同人种间是否存在差异,对中国人是否适合尚属未知.在此从他汀类药物代谢的种族差异、他汀类药物在亚洲人群中的药动学及临床研究证据、中国人与欧美人群的血脂异常现状的比较等方面进行阐述.得出结论:他汀类药物的代谢存在种族差异,应根据中国人群的他汀类药物代谢的特点和血脂异常的特点,在血脂达标的前提下采用较小剂量的他汀治疗.

  • 地特胰岛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惠辛

    地特胰岛素是基础胰岛素类似物,有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可与血浆白蛋白可逆性结合,具有长且相对平缓的时间作用曲线,可以显著减少受试者个体内变异性,作用持续时间与甘精胰岛素没有任何差异.众多的临床试验及观察显示地特胰岛素可明显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FPG)、FPG变异性,与甘精胰岛素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无明显差异.但在减少低血糖发生和体质量控制方面显示出其优越性.地特胰岛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亲和力低,很多研究证实其和人胰岛素相比促生长效应没有变化,但是胰岛素类似物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尚有争议.

  • 调脂治疗在冠心病预防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耿婕;陈树涛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调脂治疗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仍然是治疗的首要目标.对于二级预防的患者,即患有冠心病或冠心病等位症,推荐积极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尽管它的精确目标值仍在讨论中.对于冠心病的初级预防,即具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患者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仍然是必要的.在临床实验结果 中证实,对于那些中危到高危的患者他汀类治疗获益较大,而低危的患者获益较小.

  • 低T3综合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汪红平;邵琦

    重症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力衰竭、重度烧伤、恶性肿瘤等,患者常出现甲状腺功能紊乱,目前研究较多的是低T3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降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正常或降低,即低T3综合征.低T3综合征与重症疾病病情发展、预后及远期生存率关系密切,但其发生机制仍缺乏确定性的研究.成功建立低T3综合征动物模型,对其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其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现就低T3综合征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缺血修饰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小平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号杀手",目前临床主要根据心电图和心肌坏死标志物来确诊,由于心电图的确诊率不足50%,而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钙蛋白在心肌坏死后3 ~4 h才能测出,所以不能帮助临床医师在第一时间挽救心肌.多方面研究证明缺血修饰蛋白可敏感地反映心肌缺血状况,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指导治疗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检测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是第一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销售的心肌缺血标志物.现就近年来缺血修饰蛋白的发现、检测、临床应用及其局限性方面的研究予以综述.

  • 隐匿性鼻窦综合征

    作者:尚红坤

    隐匿性鼻窦综合征(SSS)系指在亚临床上颌窦炎的情况下,慢性上颌窦膨胀不全,导致眼眶底壁呈弓形下凹,眼球内陷并向下移位的一组综合征.SSS具有自发性、渐进性的特点,一般为单侧发病.患者无明显的鼻炎、鼻窦炎病史及眼部疾病史或外伤史.大多数学者认为上颌窦慢性膨胀不全是SSS的主要原因,而上颌窦慢性膨胀不全则是由上颌窦窦口阻塞引起的.治疗采用鼻内镜下重建上颌窦的通气和引流及行眶壁修复和重建.

  • 检测新生儿早期感染的敏感指标

    作者:张红专

    新生儿感染发病率高,尤其是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新生儿期感染症状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有效的检测手段,严重制约了临床诊疗工作.因此早期采用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诊断指标,及时发现新生儿感染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各种检测指标的研究现状,分析优缺点,旨在寻找较理想的敏感指标,为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 细菌内毒素研究与检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秀琴

    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细菌内毒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发表了大量的论著.现已证明细菌内毒素就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微量的内毒素进入机体,将会出现发热、血压降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内毒素败血症等一系列临床反应.内毒素检测对鉴别诊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早期判断感染类型及是否存在内毒素血症,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判断预后.

  • 老年人肾功能测定方法的评价

    作者:孟瑚

    对于老年人,精确地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对明确慢性肾脏病、早期实施保护肾功能的治疗、并给予正确的药物剂量至关重要.临床常用的评估肾功能的方法 有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根据CG公式或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胱抑素C和放射性核素法,还有近年出现的基于血清胱抑素C的估算公式.这些方法 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各有不足之处.临床需根据实际条件和对诊断精确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 胃癌微转移检测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凌杰

    微转移是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尚处于临床不可探测阶段的微小转移灶,播散并存活于淋巴系统、血液循环、骨髓、肝、肺等组织器官中,是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根源.微转移与胃癌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胃癌微转移检测可用于指导胃癌的分期诊断和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现就胃癌微转移检测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予以综述.

  • 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赫晓磊

    胶囊内镜(CE)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被用于不明原因的消化系出血、小肠克罗恩病、乳糜泻、家族性息肉综合征等小肠疾病的诊断和监测.CE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弥补了传统胃肠镜的一些不足,但也显露出一些弊端,如何弥补这些弊端是CE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就CE的发展过程、临床应用的利弊及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 妇科腹腔镜手术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作者:凌媚;许兆祥

    妇科医师是腹腔镜技术的早应用者之一,近10年来腹腔镜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妇科各类良恶性病变的手术中,随着手术复杂性的增加,手术并发症也相应增多,主要包括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与气腹有关的并发症、与电损伤有关的并发症等.重视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规范医师的手术操作,进一步减少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妇科医师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

  • 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作者:万江;程黎

    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和提高.运用传统的呼吸道标本采集方法,标本易受污染,且婴幼儿不能配合,而纤维支气管镜通过灌洗、刷检、活检等技术对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标本采集,可克服标本污染及患儿不能配合等困难,对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的帮助.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已得到广泛肯定,现对近年来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标本采集的临床研究加以综述.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