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病的细胞遗传学进展

    作者:李丹

    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CLPD)是一组在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上具有成熟淋巴细胞特征的克隆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正确诊断BCLPD必须要结合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受累组织的病理学等方面综合考虑.随着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的应用,认识BCLPD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新成果,可进一步认识研究BCLPD的发病机制,以及协助诊断、鉴别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 膜联蛋白A2和波形蛋白在子宫腺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静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的具有恶性肿瘤行为的良性病,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膜联蛋白A2及波形蛋白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呈现高表达状态.近又发现两者在子宫腺肌病中表达异常,均与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相关.因此,初步探讨两者与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对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 FGFs及其受体与后囊膜混浊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芝祥;陈阳

    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生的主要生物学基础是术后前囊膜周边部和赤道部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移行并化生为成纤维样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及其受体(FGFRs)通过参与调节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移行和转化过程,而在PCO的形成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该文就FGFs及FGFRs的分子生物学、PCO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等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足细胞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玉镜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主要以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患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并逐步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FSGS早期已存在足突广泛融合、凋亡、脱落及损伤,表明足细胞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目标细胞.该文将近年来关于足细胞与FSGS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血清免疫相关性炎性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作者:成臣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腹腔镜检查依然是EMS诊断的金标准,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发病过程复杂,近年来众多学者通过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发现,免疫功能异常和多种细胞因子分泌紊乱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些理论的日益发展为寻找此类生物标志物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依据,将为进一步寻找诊断EMS的特异性标志物以及今后的疾病监测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二硫键氧化还原酶类似蛋白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文静

    二硫键氧化还原酶类似蛋白(DsbA-L)是一个近发现的与脂联素相互作用的关键蛋白,它具有明显上调高相对分子质量脂联素水平及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重要功能.DsbA-L水平与肥胖症以及内质网应激呈负相关,并能缓解由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脂联素水平下降.因此,DsbA-L是一个具有广泛前途的药物新靶点,而有效地调节DsbA-L的表达可能为治疗各种代谢疾病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 性激素受体及其靶向治疗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万昕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病与慢性肝炎相关且男性患者比例较大,说明HCC的发生具有性别差异性,显示了性激素类物质对HCC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关于性激素及其受体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仍然比较贫乏,使得临床上HCC激素治疗法广受争议.该文对目前可认知的雄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对HCC的相关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性分析,同时对性激素类及其受体靶向治疗HCC的前景进行探讨.

  • 软骨调节素Ⅰ的研究进展

    作者:冉祥根

    软骨调节素Ⅰ(ChM-Ⅰ)是软骨调节素家族中效应强的一种软骨特异性生长因子,早期对ChM-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软骨组织,之后研究显示在其他的无血管组织,如眼、心脏瓣膜、椎间盘中也存在ChM-Ⅰ的表达.由于ChM-Ⅰ具有抑制血管生长的特性,很多以血管异常生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会出现ChM-Ⅰ的表达变化,提示其参与了众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体外环境下,ChM-Ⅰ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和管状结构的形成,提示ChM-Ⅰ作为一种血管生长抑制因子以及软骨细胞生长刺激因子,参与了软骨的生长、发育以及成熟、老化的过程.

  • 5-羟色胺受体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永超

    单胺类神经递质受体学说是抑郁症发病的核心学说之一.为深入探讨5-羟色胺受体(5-HTR)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密切联系,该文通过检索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着重从5-HTR过度表达及其对神经发生的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抑制等方面揭示5-HTR对抑郁症发病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归类研究5-HTR及其与抑郁症相关性和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

  • 子宫切口憩室的诊治新进展

    作者:唐佳华

    随着剖宫产术率的增高,子宫切口憩室在剖宫产术后的发生率也日益增高,该病严重损害女性的身体健康.传统多采用经验与B超诊断,常规采用短效口服避孕药进行治疗.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认识的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磁共振成像等先进的诊断手段与腹腔镜、宫腔镜等微创的手术治疗方式也逐渐应用于临床.该文即针对子宫切口憩室的诊治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 神经纤维离断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

    作者:尹绍雅

    对于单侧大脑半球病变引起的难治性癫痫,可以用大脑半球神经纤维离断术进行治疗,神经纤维离断术包括胼胝体切开术、大脑半球切开术以及后象限(顶枕颞)切开术等.该文对癫痫外科中神经纤维离断术从半球切除术到半球切开术直到后象限切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相应手术的适应证和可能的后遗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海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将成为危害全人类健康的头号致死杀手,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全世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展很普遍,发展很快.然而PCI相关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并不少见,对PCI相关性心肌梗死研究是当下冠状动脉介入研究的热点,其定义、发生率、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预后、预防及处理对策等仍存在许多争议.该文旨在对当前PCI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孕期妇女营养评估及干预现状

    作者:贾玉敏

    孕期妇女的营养状况关系着自身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备受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了有关孕妇营养研究的工作,本文就目前孕妇营养保健中存在的问题及营养评估干预现状进行综述,提倡加强孕妇营养评估工具及筛查工具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评估标准,同时广泛开展多样化的营养知识健康教育活动,旨在为临床孕妇营养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阳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导致痴呆常见的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以情景记忆为主的记忆障碍,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加重并出现其他认知功能障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AD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早期诊断AD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该文就近几年AD的早期诊断方法,包括神经心理学测试、实验室生物标志物检测、神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基因检测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医用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钟萍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材料作为生命科学研究重要的一个领域,已引起越来越多的材料科学工作者和临床医师的兴趣.碳/碳复合材料由碳组成,该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强度高,耐疲劳,细胞能长入,弹性模量和人体骨骼相仿,优良的影像学表现等一系列的优点.而碳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有广阔的前景,但其自身也存在缺点,如表面颗粒易脱落,存在生物惰性等,因此其表面改性的一系列研究仍需进一步开展,以便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建立及研究现状

    作者:陈一平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不可逆性的气道重塑、神经反应、变态反应、遗传等等,多种机制之间相互关联、错综复杂,建立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啮齿类动物模型是常使用的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该文主要通过对近年来不同种系的啮齿类实验动物在哮喘动物模型方面新研究的总结,为进一步开展哮喘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 血液透析患者凝血状态变化的研究

    作者:李胜;阎敏娜;李伟;马朋朋;李双霞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对患者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于万全县中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4例患者透析前、后血液标本,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应用间接酶链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可溶性P-选择素、sCD40L、凝血酶-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内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血液透析后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可溶性P-选择素、sCD40L、凝血酶-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内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性增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尽管透析过程合并应用肝素,但单节血液透析患者仍处于高凝状态,需要寻找更多有效的降低高凝状态的方法.

  • 视黄醇结合蛋白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丁海娟;欧映伟;刘春香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血清视黄素结合蛋白4(RBP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2月在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体检的人员中随机选取68例NAFLD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中非NAFLD者6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生化指标、血压以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RBP4与收缩压、舒张压、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胆固醇(HDL-C)等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对RBP4与NAFL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BMI、TC、TG、LDL-C、ALT、GGT、RBP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间收缩压、舒张压,FBG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可知,RBP4水平与BMI、TC、LDL-C、GGT、ALT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且与GGT、TC、ALT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经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发现,RBP4与NAFLD呈正相关且是NAFLD唯一的独立变量因子.结论 血清RBP4与NAFLD具有密切相关性,可作为检测、判断NAFLD的重要指标.

  • 婴幼儿原发性肠套叠血浆生长抑素水平测定临床分析

    作者:李伯和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SST)与儿童原发性肠套叠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肠套叠患儿23例作为肠套叠组,同期选择正常婴幼儿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胃肠激素水平,观察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确诊时和恢复期血浆SST水平变化.结果 原发性肠套叠确诊时血浆SST水平变化更为显著,与恢复期、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6,7.086,均P<0.01).结论 原发性肠套叠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血浆SST水平的规律性变化,SST可能参与儿童原发性肠套叠的发生、发展,检测血浆SST水平可用于判断临床疗效.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价值

    作者:农美芬;凌冰;王小燕;廖明珠;韦玲华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的超声特征,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下段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本组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符合率为66.7%(16/24).8例表现为子宫瘢痕处妊娠囊,16例表现为子宫瘢痕处混合回声团块.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应用欣母沛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玉娟;朱玉莲;卢明霞

    目的 探讨欣母沛预防高危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江阴市人民医院2012年1 ~12月合并前置胎盘、羊水过多、巨大儿、双胎妊娠、子宫肌瘤等有产后出血倾向的孕妇120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宫体注射欣母沛250 μg.比较两组产后2 h、24 h内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2 h、24 h内的出血量显著小于对照组[(240.36±37.43) mL vs (332.52±48.56) mL;(312.34±46.56) mL vs (404.54±57.74) mL](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67% vs 26.67%)(P<0.05).结论 预防性使用欣母沛能有效减少高危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从而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

  • 对临床检验当中部分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探究

    作者:贾爱红

    目的 对临床检验中部分项目(包括血液、免疫以及生化)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三种不同型号的全自动生化仪(sysmex XT1800、STA compact以及Roche c6000)对血液、免疫以及生化项目进行检验,选择其中的14项指标,对其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此过程中需要质控、校准的物品以及配套试剂.结果 对于测量结果采用不确定度的平均值±不确定度的扩展值表达,通过配套检验系统对14项指标进行了不同浓度不确定度的测定,并且进行了首次评估与报告.结论 通过这些指标不确定度的测定,能够充分显示出被检验指标的测定结果的分布特征,绘制统计图,总结测量结果概率分散趋势以及分布特征,对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医学价值.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PCI治疗后脑利钠肽水平变化的研究

    作者:盘德辉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AMI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给与PCI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的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脑钠肽水平、ST抬高程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8.682、10.825,P<0.05),E/A比值、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8.321、5.623、5.103,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别结果显示,ST段抬高程度、E/A值、LVEF、LVEF是影响AMI患者脑钠肽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果 脑钠肽水平与心功能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PCI治疗后能够降低脑钠肽水平、改善心脏功能,其对于判断PCI术后的病情具有积极意义.

  •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PLF、TLIF治疗腰椎滑脱型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姜磊;宋建宽;王斌;孙明辉

    目的 探讨分析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PLF、TLIF治疗腰椎滑脱型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涟水县人民医院骨科与鼓楼医院骨科就诊的Ⅰ°与Ⅱ°腰椎滑脱型椎管狭窄症患者54例,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根据不同适应证选择PLF和TLIF治疗,各27例,采用Nakai评分及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 ~24个月,两组临床疗效分析显示,TLIF组优良率及骨性融合率高于PL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应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行PLF、TLIF治疗Ⅰ°与Ⅱ°腰椎滑脱型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用药方案以及对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作者:江丽琴;周静

    目的 分析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用药方案以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在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甲硝唑+头孢曲松钠组和单用头孢曲松钠组,各29例,观察用药方法对两组患者及新生儿的影响、出现孕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甲硝唑+头孢曲松钠组的分娩后高热持续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产后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单用头孢曲松钠组患者[(1.14±0.51) d vs (2.35±0.37) d]、[(38.75±3.16) s vs (46.61±4.27) s]、[(12.59±2.52) s vs (17.63±2.75) s]、[10.34% vs 17.24%](P<0.05);甲硝唑+头孢曲松钠组的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黄疸以及1 min Apgar评分<7的例数均显著小于单用头孢曲松钠组(P<0.05);其寒战、抽搐、麻痹性肠梗阻以及子宫复旧不良的患者例数也显著低于单用头孢曲松钠组的患者(P<0.05).结论 联合用药治疗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改善其预后.

  • 单纯性肥胖儿童hs-CRP、IL-6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立新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的单纯性肥胖(CSO)患儿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胰岛素抵抗(IR)指数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来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129例CSO患儿,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轻、中、重三组,选择同期来医院健康体检的41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儿童组,分别检测其血清hs-CRP、IL-6水平,并计算IR指数.结果 轻度CSO组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及IR指数与健康儿童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CSO组血清hs-CRP、IL-6水平及IR指数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组及轻度CS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中、重度CSO组血清hs-CRP、IL-6水平与IR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中、重度CSO组血清hs-CRP、IL-6水平高于正常健康儿童,且容易诱发IR,检测CSO患儿IL-6、hs-CRP水平可了解其炎性反应水平及IR发生情况.

  • 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相关问题及争议的探讨

    作者:姜岚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因壶腹周围肿瘤、胰头或肝门胆管肿瘤侵犯、压迫肝外胆管导致胆管内压增高,胆汁排出受阻,进而使胆红素逆流入血,引起的以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重以及陶土样大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它会引起机体多个脏器及系统功能损伤,因此对于术前减黄是否有利于患者预后的问题存在着不少争议,由于缺少有说服力的随机数据,临床指导的发展受到限制,因而也导致了治疗上的不统一性.随着研究的深入,术前减黄的观念已发生了改变,而针对术前减黄,减黄的时机、减黄的方式及部位、减黄的程度以及对应的手术时机即成为争议的焦点.

  • Delta样配体4、神经导向因子2及与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娅

    卵巢癌是威胁女性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近期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的生长与肿瘤血管形成有关.Delta样配体4(DLL4)与神经导向因子2(Slit2)分布于多种恶性肿瘤中,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与发展.有研究显示卵巢癌组织Slit2表达显著低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而DLL4的表达显著高于后两者,这与卵巢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与分期、年龄及组织学类型无关,这可能为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更好的方向.

  • AEG-1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亮

    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与血管形成,还可介导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是多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子.有大量研究表明,多系统恶性肿瘤中AEG-1的表达均显著增加,并且与其临床TNM分期及其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因此,该基因对多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就AEG-1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治进展

    作者:关燕

    妊娠期乳腺癌(PABC)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临床表现与一般乳腺癌相同.在妊娠期间,乳腺组织增生明显,肿瘤不易早期发现,因而常被延误诊断.空心针穿刺组织学检查和手术活检是PABC主要确诊方法.治疗上,临床医师需要考虑胎儿和母亲的双重因素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PABC的预后主要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疾病分期有关,而妊娠本身不影响疾病的预后.该文就PABC的临床表现、诊断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综述如下.

  • Notch信号通路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丽莹

    在全球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病死率位列癌症死亡第四位.我国胃癌发病率、病死率居首位.胃癌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众多学者致力于胃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认为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简要叙述Notch信号通路,及其相关因子与胃癌的研究进展,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Notch 信号转导 胃癌
  • 乳腺癌超声征象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韵

    新生血管生成是乳腺癌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乳腺癌超声造影能准确无创并可重复地评估乳腺癌新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相关分子生物学基因,如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部分研究表明,肿块毛刺征与ER、PR呈正相关;HER2阳性患者出现不均匀增强或灌注缺损的概率较大.探索乳腺癌超声表现与ER、PR、Ki-67、HER2的相关性,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都有指导作用.

  • HER-2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福平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一种原癌基因,其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通过下游信号的转导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浸润及转移等的调控.HER-2的过表达与肿瘤患者不良总体预后相关.作为胃癌预后指标、治疗反应预测指标、治疗靶点,其可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HER-2已成为国际肿瘤生物治疗的热点.该文就HER-2的生物学特征、作用机制、检测方法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 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3的促瘤作用研究

    作者:金婕

    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3(SRC-3)是一类与转录激活有关的蛋白辅助因子,通过与激素激活的核受体和其他一些特定的转录因子结合,参与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能量代谢、细胞增殖、存活以及迁徙等过程.近年来,SRC-3广泛的促瘤作用更成为研究热点.SRC-3 蛋白不仅与核受体相互作用,还与多种转录因子结合,通过多条信号通路促进靶基因的转录,进而调控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增殖,在一些激素相关和非激素相关的癌症中发挥促瘤作用.该文就SRC-3作为促癌因子与肿瘤的相关性及其促增殖途径予以综述.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肝脏容积超快速三维成像技术对肝癌分期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晓玲;赵梓君;陈亮;许焕才;王长杰;金龙云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肝脏容积超快速三维成像(LAVA)技术对肝癌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肝癌患者17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77例患者的磁共振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DWI序列、LAVA技术、DWI+LAVA技术三种序列的检查方法对直径<3 cm的小肝癌检出率、血管瘤栓的检出率及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结果 DWI+LAVA技术序列小肝细胞癌的检出率为73.73%、血管瘤栓的检出率为74.19%、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为77.22%,均著显高于LAVA技术、DWI两种序列(均P<0.05).结论 DWI联合LAVA技术对肝癌分期有着重要的辅助指导意义,可以在临床推广此种检查方法.

  • 大肠癌肝转移相关的间质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作者:程家乐;姚敬;彭佳远;汪昱

    目的 联合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和基因芯片技术,构建伴有肝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间质组织和不伴肝转移的大肠癌间质组织基因表达谱,从间质中筛选与大肠癌肝转移相关的基因.方法 分别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于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收集的4例伴有肝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组织和4例不伴肝转移的大肠癌组织行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获取各自的间质组织.提取微量RNA,结合安捷伦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4×44 K 2.0)技术,构建8例间质组织标本全基因组表达谱,筛选出大肠癌肝转移间质相关基因;选择显著上调及下调的前2位基因行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 在4对新鲜标本的芯片杂交检测中共筛选出1948条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其中上调的有1266条,下调的有682条.对骨膜蛋白(Perios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PGC-1)/趋化因子配体21(CCL21)这4个基因的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筛选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联合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和基因芯片技术成功筛选出大肠癌肝转移间质相关基因,为寻找大肠癌肝转移临床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和靶向治疗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黄东华;赵永翀;冯国清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广西桂东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20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各100例,同步放化疗组接受同步放化疗,单纯放疗组接受单纯放疗.放疗采取三维适形放疗,化疗采取TPF(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观察指标包括鼻咽部肿瘤及颈部肿大淋巴结完全缓解率、1年和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PFS)及总生存率(OS),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鼻咽部肿瘤及颈部肿大淋巴结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1年PFS分别为92.1%、86.2%,3年PFS分别为75.8%、51.4%;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1年OS分别为99%、90.3%,3年的0S分别为85.4%、64.3%;同步放化疗组1年和3年的PFS和OS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95%,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的6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PFS和OS,虽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所提高,但没有影响治疗的完成,值得临床推广.

  • 宝石能谱CT成像在肝转移瘤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张旭婷;刘琪;任基伟

    肝脏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之一,有效监测及早期评价肿瘤治疗的效果对肝转移瘤患者至关重要.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局限于形态学或血供情况,难以从定性、定量等层次进行分析,宝石能谱CT实现了单能量、低kev图像,从而提高了组织间的对比度,优化了图像质量,结合碘基图像的定量分析能够准确全面反映病灶的解剖及血供情况,同时显示功能信息,还可对不同组织来源的肝转移瘤作出初步判断.故能谱CT能够为监测和早期评价肝转移瘤治疗疗效提供指导.

  •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超声诊断现状

    作者:黄巧燕

    产前超声检查是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的有效方法.常规超声适合对孕妇进行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初步筛查,系统地超声检查可排除大部分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规超声的补充,能够给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提供重要信息.对高危及初筛中发现心脏异常的孕妇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使大多数胎儿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得到明确诊断.

  • 三维超声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莹

    近年来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为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社会卫生问题,也进一步促进了女性泌尿学和妇科泌尿学影像诊断的飞速发展.三维超声能多平面清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及动态观察盆底器官的形态功能的变化,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评估以及观察临床手术疗效评估,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动态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 影像学联合肿瘤标志物对卵巢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淳

    卵巢癌发病率很高,诊断方法主要为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PET-CT等,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及不足,卵巢癌肿瘤标志物主要有血清糖类抗原125和人附睾分泌蛋白4,每种标志物亦有其各自的特性,但目前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查大多是独立诊断,现有学者将两者联合检测进行研究,并应用于临床诊断,效果显著.该文将影像学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卵巢癌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产前超声诊断主动脉缩窄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桂红;张燕宏

    主动脉缩窄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但是,即使应用好的技术,产前超声诊断主动脉缩窄也颇具难度.近年来,随着对该病产前超声表现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超声新技术的涌现,已经能够从直接和间接征象以及合并的心血管畸形等方面更加准确地预测主动脉缩窄,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了罹患该病新生儿的病死率.

  • 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侯园花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中,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较高,轻度的认知功能减退即可增加几年后发生痴呆的危险.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血管、遗传等因素可能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对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逐步深入,该文就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筛查评估及治疗管理方面予以综述.

  • 同型半胱氨酸和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建蕾;陈统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甲硫氨酸的代谢中间产物,有两种代谢去路,一是在酶的催化下形成半胱氨酸;二是甲基化形成甲硫氨酸.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同型半胱氨酸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的比较多,高同型半胱氨酸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抵抗,因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和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抵抗有关.

  • C肽对糖尿病的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游志清

    糖尿病肾病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研究发现缺乏C肽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生理剂量的C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能激活细胞内多种信号途径.C肽通过调节肾小球出、入球动脉和调节细胞内信号,能减少糖尿病实验动物和1型糖尿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抑制肾小球高滤过状态、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和基膜增厚,对肾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C肽 糖尿病
  •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殷文明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由体液和细胞共同介导的单向性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疾病.由于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无特效对症治疗方法,主要以一般治疗、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中医中药等治疗为主,该文就GBS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点,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及相关机制、适应证和并发症予以综述,并展望未来治疗发展方向.

  •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红玉;梅育嘉

    吉兰-巴雷综合征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自主免疫和感染后的免疫性疾病,可以诱发急性神经肌肉疾病,也是引起急性迟缓性瘫痪的主要原因.GBS包括多种病理亚型,其中常见的是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GBS的误诊很常见,甚至致命,该文就GBS的流行病学、诱因、病理生理、诊断、临床分型、治疗、未来的展望进行系统地综述.

  • 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侯静;汤丽华

    视神经脊髓炎(NMO)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自水通道蛋白4抗体发现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NMO为一种独立疾病,且多数证据已纳入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诊断标准.近年来还提出了NMO谱系疾病的概念,拓展了此类疾病的诊断范围.该文就NMO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免疫病理特征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NMO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奠定一定的基础.

  • FH基因在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及肾癌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婷婷

    遗传性平滑肌瘤及肾细胞癌(HLRCC)综合征不同于普通家族性肾癌,其肾肿瘤比其他类型的家族性肾癌更具侵袭性.延胡索酸水化酶(FH)基因突变导致"假缺氧"驱动机制不依赖低氧环境的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的稳定表达,这可能是HLRCC的生物学发病机制.该文就FH基因突变、HIF-α表达及其肿瘤作用机制,与其相关的核转录因子Nrf2基因失活的新观点进行阐述.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