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通路在线虫寿命和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宇沛;周满红

    线虫的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IIS)通路与其生长、发育、寿命及代谢息息相关。该通路由许多组件构成,在适当的条件下,它的上游组件被激活或抑制,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影响下游组件的活性及定位,进而发挥调节线虫寿命和发育的作用。 IIS 通路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从简单的无脊椎动物到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它都有调节发育和寿命的作用。因此,研究 IIS 通路在线虫这种模式生物中的作用,可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人类中的作用提供线索。

  • 轴突蛋白与神经精神性疾病

    作者:姚万军;史若诗;柯昌斌;刘菊英

    轴突蛋白特异性表达于哺乳动物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其与突触后膜上的配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参与机体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的分化及突触间信息传递,在神经系统的活动中有重要作用。因此,NRXN 基因及 neurexin 蛋白异常会导致突触发育和功能障碍,引起神经元功能失调,该异常被发现与阿尔茨海默病、孤独症等神经精神疾病有关,会增加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深入研究 neurexin 与疾病的关系,探索特异性的基因药物有望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 类风湿关节炎易患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潘宝龙;张园园;巫玲;潘丽

    类风湿关节炎(RA)病因至今未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随着对 RA 遗传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发现部分与 RA 相关的易患基因,这些易患基因存在地域、种族、民族等多态性差异,但一些基因多态性与 RA 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寻找新的易患基因及位点,对于 RA 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预后评估,以及探讨 RA 的发病机制和为 RA 基因靶向治疗策略提供线索具有重要意义。

  • 瘦素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林;乔永霞;李红艳;刘爱京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多关节的慢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RA 发病机制、治疗策略以及并发症的防治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焦点。瘦素(Leptin)是一种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维持能量平衡、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以及骨代谢等。 Leptin 被认为是一种炎性细胞因子,参与 RA的发病,并可能成为 RA 疾病活动和关节破坏指标以及潜在治疗靶点。

  • 米色脂肪细胞来源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周娴;朱惠娟;潘慧;龚凤英

    机体中存在两类脂肪细胞,白脂肪细胞和棕脂肪细胞。在寒冷和肾上腺素等的刺激下,白脂肪组织中出现一种与经典棕脂肪细胞显著不同的新型脂肪细胞———米色脂肪细胞,其形态、表型和基因表达均介于白脂肪细胞和棕脂肪细胞之间。但米色脂肪细胞与另两种脂肪细胞的发育起源不同,其起源具有多样性,且平滑肌细胞是其可能的前体细胞之一。棕色化过程中米色细胞的来源尚有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其由前体细胞从头分化而来,而另一派学者支持它由白脂肪细胞转分化而来。米色脂肪细胞在治疗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美玲;崔建国;张清潭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为人体条件性必需氨基酸精氨酸的类似物,可竞争性抑制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减少一氧化氮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合成,从而引起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而内皮功能失调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 ADMA 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多种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与肿瘤血管新生

    作者:张东梅;卿晨

    血管新生在肿瘤的生长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重要的促进因子,其能够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刺激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进而促进肿瘤血管新生。阻断 VEGF 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目前研究以 VEGF 及其受体为靶点的血管新生抑制剂如单克隆抗体、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小干扰 RNA 等给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 胸腔镜早期周围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状态分析

    作者:欧杨;石帅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早期周围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炎症反应状态。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于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胸腔镜辅助下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观察所有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 d、3 d 及7 d 时的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112.2±26.3) min 比(128.1±31.8) min,(59.3±39.2) mL 比(137.3±45.2) mL,(1.9±0.3)分比(3.4±0.3)分](P <0.05)。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介素(IL)-1、IL-6、C 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术前趋于正常,但观察组患者 IL-1、IL-6、CRP 和 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3/30)比30.0%(9/30)](P <0.05)。结论胸腔镜辅助早期周围型肺癌根治术患者较开胸手术的炎性因子水平低,提示其可降低患者机体的炎性状态,对机体损伤小于传统术式,适用于临床应用。

  • 颅内动脉变异的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特征分析

    作者:薛武荣;韩宏明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变异的脑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榆林市星元医院接受颅脑磁共振成像平扫及颅内 MRA 检查者408例,观察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椎-基底动脉变异的存在、数量及形态特征,并分析大脑前动脉变异与大脑后动脉变异间的关系。结果大脑前动脉变异发育不良42例,缺如34例。一侧后交通动脉显示167例,双侧后交通动脉显示82例。共显示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22例,典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80例,双大脑后动脉20例。1例存在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变异型沟通,表现为左侧永存三叉动脉。2例存在大脑中动脉变异,分叉点距离大脑中动脉起点分别为8 mm 和10 mm。42例单侧大脑前动脉 A1段发育不良者中,同时伴有同侧后交通动脉增粗10例、同侧胚胎胚胎型大脑后动脉2例。34例单侧大脑前动脉 A1段缺如者中,同时伴有同侧后交通动脉增粗18例、同侧胚胎胚胎型大脑后动脉12例。结论脑动脉变异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其中大脑后动脉变异多,脑动脉 MRA可以对其进行清晰的显示。

  • 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急性尿道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潘来辉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急性尿道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5年10月来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就诊的男性急性尿道损伤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尿道会师术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5±8) min,出血量为(22±7) mL,24 h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3.8±1.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7±11) min、(41±12) mL、(4.5±1.3)分](P <0.05)。观察组拔除导尿管后1 d 大尿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4±1.7) mL/ s 比(10.4±2.2) mL/ s](P <0.05)。观察组术后排尿等待、残余尿、尿失禁发生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1%(2/39)比20.5%(8/39)](P <0.05)。结论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急性尿道损伤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陆群英;濮健峰;黄迅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腹部手术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44例)和丙泊酚组(44例)。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 min 静脉泵输注右美托咪定0.6μg/ kg,继以0.2μg/(kg·h)维持;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1 mg/ kg)进行麻醉诱导,诱导后以100μg/(kg·min)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切皮后(T3)、打开腹腔时(T4)、冲洗腹腔(T5)、关腹时(T6)、拔管后即刻(T7)、拔管后5 min(T8)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中心静脉压( CVP)、心排血量、心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术后1 h 和4 h 的镇静效果评分(Ramsay)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观察两组患者的苏醒情况,包括苏醒期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 MAP、心率、CVP、心排血量、心指数和 BIS 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 MAP、心率、CVP、心排血量、心指数和 BIS 等的值波动较小,手术结束后的值更接近麻醉前。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1 h、4 h 的 VAS 小于丙泊酚组[(1.2±0.3)分比(2.3±0.6)分、(1.4±0.3)分比(2.6±0.7)分],Ramsay 评分高于丙泊酚组[(3.2±0.5)分比(1.8±0.4)分、(2.5±0.5)分比(1.9±0.4)分](P <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3.6±0.4) min 比(5.8±0.6) min、(4.1±0.5) min 比(7.7±0.8) min、(5.0±0.8) min 比(9.1±0.9) min](P <0.05)。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22.73%(10/44)比68.18%(30/44)](P <0.05)。结论开腹手术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提高了临床麻醉效果与手术治疗效果。

  •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吴长明;王立山;侯福安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 =60)和对照组(n =60)。对照组给予 PFLP 治疗,观察组给予 PFNA 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术后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不同时间内 Harris 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下地负重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 <0.05);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5.0%(57/60),对照组优良率为90.0%(54/60),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6、12个月观察组的 Harri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4.18±3.82)分比(77.09±5.23)分,(91.45±2.29)分比(86.38±2.84)分,(94.97±2.71)分比(94.23±3.49)分],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3/60),对照组为16.67%(10/6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FLP 与 PFNA 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术式,但 PFNA 近期疗效优于 PFLP,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膳食脂肪对肥胖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

    作者:赵淑玲;陈云霞;高倩

    目的:探讨膳食脂肪对肥胖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6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接诊的30例肥胖症患者作为肥胖症组,并选择同期来医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聚乙烯双腔气囊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胃容积和胃适应性变化,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进食脂肪膳食前后胃动素、瘦素、生长素以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变化情况。结果肥胖症组患者胃初始容积、大耐受容积、初始顺应性以及大耐受顺应性[(527±108) mL、(897±220) mL、(65.7±19.5) mL、(92.9±25.6) mL]均高于对照组[(263±52) mL,502±122) mL、(34.6±10.8) mL、(52.5±17.0) mL](P <0.05);进食前后肥胖症组患者胃动素、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胃动素:(284±60) ng/ L 比(126±33) ng/ L、(338±97) ng/ L 比(275±50) ng/ L,瘦素:(7.4±2.2) ng/ L 比(2.3±0.4) ng/ L、(7.5±2.1) ng/ L 比(1.5±0.3) ng/ L],生长素以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低于对照组[生长素:(3.2±0.8) ng/ L 比(9.7±2.1) ng/ L、(1.5±0.3) ng/ L 比(3.4±0.8) ng/ L,胰高血糖素样肽1:(1.7±0.4) ng/ L 比(3.6±1.4) ng/ L、(1.1±0.3) ng/ L 比(6.6±1.2) ng/ L](P <0.05),其中肥胖症组患者进食后胃动素较进食前升高,生长素以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较进食前降低(P <0.05),而瘦素进食前后变化不大(P >0.05);而对照组患者进食后胃动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较进食前升高,而瘦素、生长素较进食前降低(P <0.05)。结论膳食脂肪对肥胖患者的胃肠激素有影响,可通过调控胃肠激素的水平预防和控制肥胖症。

  • 老年肺炎患者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 反应蛋白水平变化

    作者:陈俊;何小慧;郑兆斌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 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C 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云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70例作为肺炎组,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各组受试对象肘静脉血5 mL,分别检测血浆 D-D、Fib 及 CRP 水平。结果肺炎组 D-D、Fib、CRP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61±18) mg/ L 比(105±8) mg/ L,(5.41±0.63) g/ L 比(3.24±0.23) g/ L,(84.3±7.1) mg/ L 比(4.3±0.4) mg/ L,P <0.05]。混合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肺炎患者 D-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混合感染、细菌感染患者 Fib、CRP 显著高于真菌感染患者[(6.4±0.4) g/ L、(5.3±0.4) g/ L 比(4.6±0.3) g/ L,(97.5±8.5) mg/ L、(83.8±6.9) mg/ L 比(72.2±6.1) mg/ L],混合感染患者 Fib、CRP 显著高于细菌感染患者(P <0.05)。高危、中危肺炎患者 D-D、Fib、CRP 显著高于低危患者[(642±21) mg/ L、(579±18) mg/ L 比(436±14) mg/ L;(6.7±0.7) g/ L、(5.3±0.5) g/ L 比(4.1±0.3) g/ L;(93.9±7.8) mg/ L、(88.5±6.9) mg/ L 比(65.9±5.4) mg/ L],高危患者 D-D、Fib、CRP 显著高于中危患者(P <0.05)。≥80岁年龄肺炎患者 D-D、Fib、CRP 显著高于63~79岁年龄组[(648±19) mg/ L 比(484±15) mg/ L,(6.1±0.6) g/ L 比(4.8±0.5) g/ L,(89.9±8.4) mg/ L 比(79.3±6.7) mg/ L,P <0.05]。结论老年肺炎患者体内存在的炎症反应会诱导血液高凝和纤溶亢进,从而导致血浆凝血指标发生变化;D-D、Fib、CRP 可以作为老年肺炎诊断和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之一。

  • 脑梗死超早期溶栓疗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丰;洪士聪;刘吉良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随着神经病学的发展和溶栓药物的研发,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已经成为降低梗死面积和致残率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静脉溶栓药物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再通率,新型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需大样本临床试验验证。动脉溶栓的应用受一定限制,静脉-动脉序贯溶栓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溶栓治疗有颅内出血、再闭塞、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应用需严格遵守适应证及禁忌证。

  • 慢性主观性头晕研究进展

    作者:杨晓茹;李新毅

    慢性主观性头晕(CSD)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点包括非特异性持续性头晕感、主观不稳感、头重脚轻和(或)头胀满感。各年龄段均可罹患该病,且女性多见。大多数 CSD 的发生与精神因素有关,神经耳科学疾病也是 CSD 的病因。临床上根据 CSD 与神经耳科疾病及精神疾病之前的相互关系,将其分为三种类型。治疗 CSD 关键的第一步是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首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配合认知行为治疗及前庭和平衡康复治疗,短期内可获得满意疗效。

  • 硬脊膜缝合修补的研究现状

    作者:梁雄杰;闫景龙

    硬脊膜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位于椎管内包裹着脊髓,对脊髓有保护、支持作用。由于外伤、外科手术等原因导致硬脊膜破裂时,需要对硬脊膜破裂口进行及时的修补,以防止脑脊液漏、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更利于患者康复。硬脊膜破裂的修补方法较多,但缝合修补以其廉价、排斥反应小、粘连刺激神经反应较轻等特点仍是常用也可靠的修补方式。目前,国内外对于缝合修补的方法及所用的缝合材料尚无统一的标准。

  • 漏订2017年《医学综述》杂志的读者可以补购

    作者:

    关键词:
  • 头晕的临床诊断常见误区

    作者:刘富强;路雅宁;刘燕平

    头晕是门诊就诊的常见原因之一,其病因众多,前庭系统病变、神经系统病变、心血管系统病变以及精神性疾病病变皆可导致头晕。以往临床医师过度重视头晕分型、发病年龄、血管危险因素、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在头晕诊断中的价值,而忽视了头晕发作时间、诱发因素以及眼球震颤等对头晕的诊断价值,造成误诊率较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头晕患者要注重发作时间、诱发因素以及眼球震颤等相对简单,却非常实用的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与修复

    作者:董福;陆春;朱金荣;李云峰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是由创伤与非创伤因素引起的髌骨、股骨滑车软骨或骨软骨的不同程度的损害与退变,不同的损伤类型存在各自的临床特点与放射学表现以及炎性指标的异常升高。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后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需根据损伤部位与类型、损伤面积与深度采取不同方法进行修复;保守治疗适用于软骨面无明显缺损者,手术治疗用于软骨缺损较大者,直径<2 cm 的缺损可采取微骨折术,直径≥2 cm 的缺损可选择软骨移植等。

  • 骨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杨毅峰;黄健

    骨性关节炎(OA)是常见的一种关节炎,由于肥胖和人口老龄化,OA 的发病率不断上升,OA 对人类的威胁也正在迅速增加。原发性 OA 常无明确病因,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如遗传、高龄、肥胖、关节创伤或过度使用等。因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有效地预防 OA 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学问题。 OA 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同时,还有许多潜在的与发病和进展有关的机制需要研究。

  • 距骨缺血坏死的治疗进展

    作者:欧乙利;刘雷

    距骨缺血坏死(AVN)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缺血性疾病,疾病早期患者往往表现为局部疼痛与肿胀,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出现踝关节炎、距下关节炎及距骨关节面的塌陷,症状加重导致踝关节功能的丧失甚至出现畸形,给患者带来巨大困扰。恢复距骨的血供是治疗 AVN 的关键,但当距骨坏死面积大且出现明显解剖结构的改变而很难补救时,以牺牲踝关节功能达到减轻症状的关节融合术成为治疗距骨坏死的主要选择。

  • STAG2基因的特点及其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翰;钟建华;唐爱发

    骨髓基质细胞抗原2(STAG2)是一种早在骨髓基质细胞中发现并广泛存在于正常细胞中的基因。到目前为止,STAG2基因在膀胱癌中的突变率约为11%,且 STAG2基因表达缺失在低分期、低分级的膀胱癌中更为常见,是形成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主要原因。另外,STAG2基因的表达缺失与膀胱癌预后不良也有密切关系。深入研究 STAG2基因对了解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上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

  • CYP1A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作者:赵云;王军海

    细胞色素 P4501A1(CYP1A1)酶是 CYP 酶超家族的成员。 CYP1A1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5q22~ q24,参与致癌物亚硝胺和苯并芘的代谢活化,主要编码产物是芳烃羟化酶。目前 CYP1A1基因多态性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其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随着对食管癌易患性基因的深入研究、精准医学的发展,CYP1A1基因研究将会在预测食管癌高危人群和判断食管癌易患个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食管癌的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帮助,从而为人类战胜食管癌奠定基础。

  • 应用分子病理诊断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俊;王海峰;王剑松

    作为一种常见的肿瘤,膀胱癌不仅会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很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通过筛查患者的众多分子标志物,使用分子病理诊断膀胱癌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子标志物分为染色体 DNA 区段肿瘤标志物、功能基因相关肿瘤分子标志物、RNA 相关肿瘤分子标志物和膀胱癌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4个方面。在深入研究不同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基础上,分子病理将成为未来的诊断方向。

  • MGMT 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柴成骅;徐海荣

    肺癌是全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与 DNA 修复机制异常有关。 O-6-甲基鸟嘌呤-DNA 甲基转移酶(MGMT)是一种 DNA 修复酶,其能将 DNA 分子上的甲基转移到自身氨基酸残基上,从而修复烷化剂造成的DNA 损伤。 MGMT 蛋白的表达的缺失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 MGMT 基因的甲基化影响着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对 MGMT 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进行研究,有望为肺癌的检测、预防以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 RET 基因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晨璐;俞婷婷;单莉

    RET 原癌基因已经逐渐被证实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伴着分子靶向研究的热潮, RET 基因的融合突变在肺癌患者中被发现,提示肺癌精准治疗的新靶点出现。 RET 突变更易出现于较年轻、分化程度较低、非吸烟的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靶向治疗由于对致癌基因的特异性阻断,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 RET 抑制剂的问世,为肺癌分子治疗研究领域带来新的曙光。

  • 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特点及调控机制

    作者:龙常春;唐思伟;程忠平

    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复制潜能、凋亡抵抗、屏蔽抗生长信号、持续血管生成、组织侵袭转移等能力。而支持以上肿瘤细胞特性所需的微环境需要、能量供给和代谢通路即是肿瘤特性研究的核心,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特征性表现为有氧糖酵解,即 Warbuerg 效应。在能量代谢调控中,需要限速酶或关键酶的参与,特别是在缺氧诱导因子参与的酸性环境情况下,各个酶的促瘤作用需要引起重视。当然,在肿瘤代谢调控中的癌基因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 骨肉瘤耐药性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孙振国;张治宇;王锋

    骨肉瘤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骨肿瘤,进一步提高治愈率是骨肉瘤研究的重要方向。耐药性(尤其是多药耐药性)的发生是骨肉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骨肉瘤多药耐药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Wnt 通路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在骨肉瘤耐药性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研究信号通路在骨肉瘤耐药性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于骨肉瘤靶向药物的研发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 质子泵抑制剂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翁涵;金海;庹必光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调控过程,肿瘤细胞的酸性微环境、自噬调控和代谢的改变参与了肿瘤的形成。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一线药物,主要有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它们能抑制 H +/ K +-ATP 酶的活性来发挥抑制酸作用;然而近年来 PPI 的抗肿瘤效应逐渐被认识到并成为抗肿瘤治疗的一大热点。 PPI 能够调控肿瘤的酸性微环境,进而影响其自噬活性以及代谢,是抗肿瘤治疗的一个积极有效的方向。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研究进展

    作者:曾国祥;邬善敏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等,但合理的根治切除依然是结直肠癌治疗的基础。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的策略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其手术操作也从传统开腹手术逐渐转向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技术以其微创、安全性及有效性等优点逐渐被临床医师接受。相信随着医师手术经验的不断丰富以及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

  • 双气囊小肠镜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施琦;徐洪雨

    自双气囊小肠镜(DBE)问世后,因其具有可对整个小肠进行直视下的观察、可控性强的特点,对多种小肠相关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并可进行局部止血治疗(包括氩气凝固、电灼、止血夹夹闭等方法)、对狭窄处进行扩张治疗、镜下息肉切除术等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DBE 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治过程中更具优势,在克罗恩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的调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在直视下评估肠道黏膜的愈合程度,而且可以指导治疗方法从而使克罗恩病患者达到持续的临床缓解。在小肠肿瘤的、小肠息肉及其他小肠疾病的诊治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对小肠肿瘤进行直视下的观察以提高诊断率,而且可以取组织活检指导治疗方法,提高小肠息肉的诊断率。

  • 免气腹腹腔镜手术在妊娠期卵巢囊肿中的应用

    作者:贺红菊;陈杰

    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是利用非气腹装置,机械性的提拉或拱起前腹壁,为手术创造操作空间,从而进行腹腔镜手术操作的一种微创技术,其兼有传统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此外,免气腹可避免二氧化碳气腹及穿刺伤对妊娠的不良影响,因其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故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腹腔镜手术在心肺功能受损者中的应用。总之,在微创手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免气腹成为腹腔镜手术探索的新方向之一。

  • 漏订2017年《医学综述》杂志的读者可以补购

    作者:

    关键词:
  • 视频喉镜的临床进展

    作者:李芳;王烨;邓晓明

    气管插管是麻醉中重要的一门技术,对于某些困难气道而言,普通喉镜可能无法完成气管插管,而视频喉镜的出现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目前临床上已经有多种视频喉镜,大多数视频喉镜是在喉镜片嵌入微型芯片,插管时无需口、咽、喉三轴一线,同时使用高清晰度且微型摄像机进而提供了更好的声门视野,提高了首次插管的成功率,但是存在置管困难、口咽软组织损伤两大主要缺点。如何优化目前现有的视频喉镜的使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同时也期待更为高效、便捷、实用的新型视频喉镜的问世。

  • 股神经阻滞在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崔媛媛;刘占立;张秋丽;张中军

    不同术后镇痛模式对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恢复有不同的影响。目前人工 TKA 术后常用的镇痛方式有口服止痛药镇痛、静脉自控泵注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股神经连续阻滞镇痛及关节腔内注药镇痛等。结合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通过对比连续股神经阻滞、静脉自控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等术后镇痛效果,得出连续股神经阻滞已成为老年患者人工 TKA 术后镇痛的首选模式。

  • 盐酸氢吗啡酮在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菲菲;郑丽宏

    盐酸氢吗啡酮(HM)作为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主要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μ阿片类受体发挥镇痛作用。HM 的理化性质、临床镇痛应用以及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优于吗啡,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癌痛、急慢性疼痛等方面。而HM 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较少,加之该药具有种族差异性,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能受到种族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更全面了解 HM 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麻醉工作。

  • 肝脏手术术后镇痛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乾伟;刘功俭

    肝脏肿瘤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而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肝癌的发病人数约占全球半数以上,目前治疗肝脏肿瘤有效的方法仍然是手术切除。而肝脏手术创伤大所导致的术后疼痛对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何进行简单、有效的镇痛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超声引导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药物应用所组成的多模式镇痛是近年来国内外提出并研究较多的镇痛治疗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硬膜外镇痛,其操作简单,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更高。但如何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订具体的多模式镇痛方案仍然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 药物性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王霞红;徐先明

    剖宫产率高是产科面临的问题之一,而惧怕分娩疼痛是引起剖宫产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分娩疼痛是产妇必须要经历的痛苦的过程,分娩镇痛能够有效降低分娩疼痛,减少产妇的体力和能量消耗,降低分娩疼痛对产妇及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降低因产妇不能忍受分娩疼痛而造成的剖宫产率,因此开展分娩镇痛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临床上分娩镇痛的方法很多,药物性分娩镇痛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合并肾损伤患者肾功能和PCT、CRP、乳酸水平的影响

    作者:吴佳妮;向娟;唐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合并肾损伤患者肾功能和血清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合并肾损伤患者84例,根据抽签法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净化血液、机械辅助通气、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治疗,30 U 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Marshall 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及病死率。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血清胱抑素 C(CysC)、尿素氮(BUN)、PCT、CRP 和乳酸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 入住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1.3±2.4) d 比(16.4±3.2) d、(14.0±2.4) d 比(18.4±2.2) d,P <0.01],治疗后观察组 APACHEⅡ评分、Marshall 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0±2.2)分比(20.4±2.3)分、(6.0±1.2)分比(7.9±1.1)分、0.0%(0/42)比16.7%(7/42),P <0.01]。观察组治疗后血肌酐、血清 CysC、BUN、PCT、CRP 和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23.3±5.8)μmol/ L 比(34.9±6.4)μmol/ L、(3.9±0.3) mg/ L 比(6.2±0.7) mg/ L、(4.9±0.6) mmol/ L 比(6.3±0.6) mmol/ L、(8.2±2.0)μg/ L 比(15.9±3.5)μg/ L、(4.4±0.8) mg/ L 比(10.2±0.9) mg/ L、(3.9±0.5) mmol/ L 比(5.3±0.7) mmol/ L,P <0.01]。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提高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情,缩短患者 ICU 入住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 PCT、CRP 和乳酸水平有关。

  • 经尿道腔镜下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伴肾积水的疗效

    作者:邸彦橙;田河;于峰;张智慧;白吉祥

    目的:研究经尿道腔镜下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伴肾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伴肾积水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观察组采用经尿道腔镜下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输尿管损伤程度、手术时间、首次手术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观察组C 反应蛋白( CRP)、血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34.6±4.4) mg / L 比(38.9±4.6) mg / L,(4.5±1.1) d 比(5.9±1.3)d,P <0.05];中下段结石术后观察组 CRP、血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33.2±7.8) mg / L 比(37.1±3.2) mg / L,(3.9±1.2) d 比(5.5±1.7) d,P <0.05];输尿管上段手术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39±7) min 比(58±9) min,P <0.05],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尿管中下段手术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33±7) min 比(59±10) min,(6.8±1.2) d 比(8.2±1.0) d, P <0.05];对照组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首次成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100.0%(21/21)比80.8%(21/26),P <0.05];观察组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0%(4/50)比30.0%(15/50),P <0.05]。结论经尿道腔镜下取石术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伴肾积水有一定疗效,对于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伴肾积水损伤小,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值得推广使用。

  • 黄芪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及对肾损害的预防效果

    作者:林磊;古丽比亚·卡合曼;罗新辉

    目的:研究黄芪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的应用及对肾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HSP 患儿112例,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静脉滴注1 mL/(kg·d)10%葡萄糖酸钙;口服2 g/ d 维生素 C;皮下注射60~80 U/(kg·d)低分子肝素钠;口服20 mg/ d 芦丁片,分为3次进行。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黄芪颗粒,剂量标准:<6岁为3 g/次;≥6岁为4 g/次,所有患儿均是每日2次。所有患儿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肾功能、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肾损害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24 h 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9±0.3) g 比(2.8±0.6) g,(164.1±14.2)μmol/ L 比(193.2±18.5)μmol/ L,(6.2±0.6) mmol/ L比(8.9±0.8) mmol/ L],血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6.4±4.2) g/ L 比(24.5±3.1) g/ L](P <0.05)。观察组患儿的关节肿痛、消化道症状、皮疹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3.2±0.7) d 比(4.9±0.9) d、(2.1±0.4) d 比(4.6±0.7) d、(5.2±1.3) d 比(8.4±1.4) d,P <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1%(51/56)比69.6%(39/56),P <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患儿的肾损害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40±6) d 比(25±3) d],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8/56)比32.15%(18/56)](P <0.05)。结论 HSP患儿应用黄芪治疗能缩短临床症状消退时间,降低尿蛋白和血肌酐水平,对肾小管与肾小球有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肾损害。

  • 左西替利嗪联合非索非那定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 IgE 的影响

    作者:张辉;马小娜

    目的:探讨左西替利嗪联合非索非那定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 E(IgE)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每次5 mg,每日1次,每晚服用,同时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每次60 mg,每日2次,连续服药4周;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用法同观察组,连续服药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IgE 水平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IgE 水平低于对照组[(137±21) kU/ L 比(244±25) kU/ L](P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4%(38/42)比54.8%(23/42)](P <0.05)。结论左西替利嗪联合非索非那定可显著降低慢性荨麻疹血清 IgE 水平,对慢性荨麻疹有确切疗效。

  • 细菌性阴道病四联快速检测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微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四联快速检测法在 BV 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因阴道分泌物增多或伴有异味来抚顺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已婚女性53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 Amsel 法、Nugent 评分法、四联快速检测法和新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法进行检测,以 Amsel 法作为金标准,评价各种检测方法对 BV 的诊断价值。结果以 Amsel 法作为金标准,四联快速检测法的灵敏度为96.5%(166/172),特异度为94.2%(344/365),准确度为95.0%(510/537),四联快速检测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 Nugent 评分法和 TCT 法;四联快速检测法阳性预测值88.8%(166/187)、阴性预测值98.3%(344/350)高。结论四联快速检测法对 BV的检测特异度、准确度较高,其操作简单,对 BV 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流动力学、血清 IL-6、CRP 水平的影响

    作者:苏运强;王杨

    目的:研究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流动力学、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 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市仁和医院泌尿科接受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 PKEP 组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PKRP)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尿流动力学[大尿流率( Qmax )、残余尿量( PV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血清 IL-6及 CRP 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 Qmax 均呈升高趋势,PVR、IPSS 及 QOL 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术后6个月 PKEP 组大尿流率高于 PKRP 组[(24.83±2.28) mL/ s 比(21.03±2.06) mL/ s],排泄后残余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低于 PKRP 组[(20.19±0.32) mL 比(26.88±5.02) mL、(2.19±0.32)分比(2.93±0.52)分、(1.01±0.13)分比(1.82±0.21)分](P <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 的 IL-6、CRP 水平均呈升高趋势,PKEP 组患者术后48 h 血清中 IL-6、CRP 水平均低于 PKRP 组[(0.65±0.11)μg/ L 比(0.96±0.23)μg/ L、(35.65±5.07) mg/ L 比(43.77±7.52) mg/ L](P <0.05)。结论 PKEP 能够在较小创伤的前提下有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 AnnexinⅡ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

    作者:白焕焕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Ⅱ(AnnexinⅡ)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榆林市中医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42例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对照样本为同一患者距肿瘤边缘>5 cm 的癌旁正常组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 AnnexinⅡ表达水平,分析 AnnexinⅡ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PCR 检测可知,肺癌组织中AnnexinⅡ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癌旁组织[(0.578±0.036)比(0.214±0.085)],(P <0.01)。 TNM 分期患者Ⅰ期、Ⅱ期、Ⅲ期 Annexin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521±0.075)、(0.580±0.069)、(0.680±0.058),TNMⅡ期和Ⅲ期患者 AnnexinⅡ表达水平高于Ⅰ期,TNM Ⅲ期高于Ⅱ期(P <0.01),肺癌患者中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患者 Annexin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670±0.104)、(0.552±0.110)、(0.450±0.086),低分化患者 AnnexinⅡ表达水平高于中、高分化,中分化高于高分化(P <0.01),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 Annexin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转移患者(0.682±0.014比0.526±0.089)(P <0.01)。对肺癌组织行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肺癌组织中 AnnexinⅡ蛋白荧光定量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癌旁组织[(7.85±1.02)分比(1.52±0.38)分](P <0.05)。结论 AnnexinⅡ在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与患者病情发生、发展及肿瘤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 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皮质醇、脑钠肽的影响

    作者:魏新考;李亚昭;崔利锋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对心功能及血浆皮质醇(COR)、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救治的86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强心剂、利尿剂、扩血管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每日清晨顿服40~60 mg),用药2周后逐渐减量直至停止。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心功能、COR 及 BNP 的变化,并结合临床症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 <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1),观察组治疗后 LVEDD、LVESD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3.28±6.23) mm 比(57.36±6.05) mm;(41.27±4.26) mm 比(44.32±4.13) mm,P <0.01],LVEF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7.17±4.85) mm 比(44.58±4.76) mm,P <0.05]。两组治疗后 COR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BNP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1),观察组治疗后 COR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79.83±55.73)μg/ L 比(146.69±57.46)μg/ L,P <0.05],BN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93.18±68.94) ng/ L 比(782.65±73.57) ng/ L, P <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及 COR、BNP 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