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连建伟运用地黄饮子经验撷菁

    作者:陈建斌

    “地黄饮子”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主治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脉沉细弱者.文章整理了连建伟教授运用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遗症、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经验.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连教授临床运用地黄饮子之精髓,具有较好的临床实践及中医教学指导意义.

  • 椎动脉发育异常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

    作者:陈莉;吕发金;罗天友;蔡昌平;李琦;姚开情;刘筱霜

    目的 探讨椎动脉发育异常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与后循环缺血(PCI)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头颅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检查的218例PCI患者(PCI组)和110名无前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于VR图上观察有无孤立性椎动脉(IVH)、椎动脉发育不良(HVA)及FTP,并测量双侧椎动脉颅内段起始处管径.对椎动脉发育异常合并FTP与PC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中,IVH占1.82%(2/110),HVA占17.27% (19/110),FTP占7.27% (8/110);其中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占0.91% (1/110);②PCI组中,IVH占10.55%(23/218),HVA占49.08%(107/218);FTP占28.90%(63/218);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占25.23%(55/218);③对照组与PCI组间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56,P<0.001);④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与PCI具有相关性(r=0.31,P<0.001).结论 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可能引起PCI.

  • 血管内栓塞治疗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P1段缺如合并一侧P2段动脉瘤样改变一例

    作者:贺建雄;李桂林

    患儿男,10岁,因头痛于2014年12月1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语言障碍,肢体活动正常,无饮水呛咳,在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提示左侧床突旁病变,行全脑DSA检查,发现左侧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样改变。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正常,无发热。无手术外伤史,按国家法定预防接种,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毒物、粉尘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足月顺产,无特殊嗜好。无家族性遗传病史。体格检查:意识清楚,查体合作,生命体征正常,无眼睑下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辐辏反射灵敏,眼球运动正常,颈项无抵抗,视力正常,无视野缺损。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行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检查,均未见异常。2014年12月1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全脑DSA,示双侧大脑后动脉P1缺如(图1),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左侧后交通动脉远端及大脑后动脉P2段动脉瘤样改变(图2,3)。2014年12月3日在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6 F动脉鞘,实施全身肝素化(075 mg/kg体质量)后,将6 F Enovy导引导管头端置入左颈内动脉约颈椎C2上缘水平。先行造影,确认左侧大脑后动脉病变,与之前造影比较,形态大小无明显变化。在路图下将球囊导管在微导丝的导引下,经过左侧颈内动脉到达左侧大脑后动脉。球囊到达目标位置后,路图下充盈球囊,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比较球囊闭塞前后动脉期、毛细血管期、静脉期血管显影情况。球囊闭塞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有代偿供血(图4)。撤出球囊,在微导丝导引下微导管到位,在左侧大脑后动脉病变起始部填塞弹簧圈(Axium,EV3公司,美国)2枚后,左侧颈内动脉造影,血流速度明显减缓,数分钟后造影不显影,左侧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有代偿供血(图5)。术后患者仍有头痛,检查视力、视野正常,四肢活动及肌力正常,1周后头痛逐渐消失。3个月后患者返院复诊,视力、视野正常,四肢活动及肌力正常,复查脑血管造影,左侧大脑后动脉不显影(图6),未见复发病灶,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显影正常。

  • 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闫亚洲;吴一娜;唐海双;曾张伟;赵开军;洪波;许奕;刘建民;黄清海

    目的 评价血管内治疗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后交通动脉(PCoA)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合并fPCA的PCoA动脉瘤患者55例(共57个动脉瘤),所有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其中27个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30个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术后即刻栓塞程度.影像学随访采用DSA或MR血管成像,临床预后采用门诊和(或)电话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55例患者中,41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即刻造影显示,21个(36.8%)动脉瘤RaymondⅠ级,11个(19.3%)Ⅱ级,25个(43.9%)Ⅲ级;所有PCoA保持通畅.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5.5%),为手术相关出血,无缺血事件发生;死亡3例.对39例患者包含41个动脉瘤进行影像学随访,其中26个(63.4%)动脉瘤治愈,1个(2.4%)改善,8个(19.5%)稳定,6个(14.6%)复发(均为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随访中所有合并fPCA的PCoA保持通畅.临床随访52例患者,死亡2例,1例患者术后1年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随访mRS评分为:0~2分47例(90.4%),3分1例,4分1例,5分1例,6分2例.结论 血管内治疗合并fPCA的PCoA动脉瘤可行和有效.

  • Percheron动脉梗死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及前后循环多血管段发育异常一例

    作者:项正兵;吴凌峰;屈新辉;曹文锋;张昆南;吴晓牧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9岁,因“发作性意识障碍伴头晕、步态不稳1.5d”于2015-3-6 18:00入院.患者于2015 3-58:00左右起床后感双眼视物不清伴头晕,行走时向右侧倾斜,立刻送至当地医院就诊,约9:00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行头CT检查未见异常,予以拜阿司匹林、醒脑静、甘露醇等治疗,患者仍意识不清,一直到晚上20:00左右意识渐渐清醒,但仍有头晕,步态不稳.为求进一步诊治于第2天下午转至作者医院.起病以来,无头痛、发热及肢体抽搐.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病史.

  • 颅内动脉变异的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特征分析

    作者:薛武荣;韩宏明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变异的脑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榆林市星元医院接受颅脑磁共振成像平扫及颅内 MRA 检查者408例,观察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椎-基底动脉变异的存在、数量及形态特征,并分析大脑前动脉变异与大脑后动脉变异间的关系。结果大脑前动脉变异发育不良42例,缺如34例。一侧后交通动脉显示167例,双侧后交通动脉显示82例。共显示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22例,典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80例,双大脑后动脉20例。1例存在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变异型沟通,表现为左侧永存三叉动脉。2例存在大脑中动脉变异,分叉点距离大脑中动脉起点分别为8 mm 和10 mm。42例单侧大脑前动脉 A1段发育不良者中,同时伴有同侧后交通动脉增粗10例、同侧胚胎胚胎型大脑后动脉2例。34例单侧大脑前动脉 A1段缺如者中,同时伴有同侧后交通动脉增粗18例、同侧胚胎胚胎型大脑后动脉12例。结论脑动脉变异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其中大脑后动脉变异多,脑动脉 MRA可以对其进行清晰的显示。

  •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脑白质病之间的关系

    作者:苏敬敬;陶晓晓;舒良;潘辉;翟宇

    目的: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etal origin of th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FTP)与脑白质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患者共485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平扫及血管成像,观察脑白质病变、急性脑梗死及FTP存在与否,并分为观察组(脑白质病组)和对照组(无脑白质病组),比较FT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32例和253例,观察组共发现53例FTP患者(左侧、右侧、双侧FTP分别为15例、19例、19例),FTP总发生率为22.8%,左侧、右侧、双侧FTP发生率分别为6.5%、8.2%、8.2%;对照组98例FTP患者(左侧、右侧、双侧FTP分别为26例、44例、28例),FrP总发生率为38.7%,左侧、右侧、双侧FTP发生率分别为10.3%、17.4%、11.1%,观察组FTP总发生率及右侧FT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和P<0.01).232例观察组中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56例,无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其中急性脑梗死组有28例FTP患者(左侧、右侧、双侧FTP分别为7例、15例、6例),FTP总发生率及左侧、右侧、双侧FTP发生率分别为17.9%、4.5%、9.6%、3.8%;而无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中,有24例FTP患者(左侧、右侧、双侧FTP分别为8例、4例、12例),FTP总发生率及左侧、右侧、双侧FTP发生率分别为31.6%、10.5%、5.3%、15.8%,观察组FTP总发生率及双侧FT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FTP的存在可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脑白质病甚至脑梗死的发生.

  •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徐瑾瑜;黄清海;赵文元;刘建民

    目的 结合文献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etal PCA)动脉瘤的特点及其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并分析1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治疗;Pubmed数据库检索fetal PCA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文献以及所有有关fetal PCA的文献.结果 通过支架辅助弹簧圈及支架后释放技术致密填塞动脉瘤,无瘤颈残留.Fetal PCA在患者中的总体发生率为4% ~ 29%,且有血管异常或畸形的人颅内动脉瘤的发现率比正常人高.结论 Fetal PCA较大脑后动脉动脉瘤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手术并发症,综合考虑闭塞载瘤动脉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尽量选择保留血管.采用后释放技术是保留载瘤动脉同时治疗动脉瘤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 微导管复合塑形在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术中的应用

    作者:杜世伟;李静伟;陈健;刘洋;孙力泳;李桂林;张鸿祺

    目的 探讨微导管复合塑形在单纯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AA)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微导管复合塑形、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51例伴有fPCA的中小型破裂PCoAA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术中微导管塑形准确性、微导管塑形稳定性、栓塞操作相关并发症、动脉瘤栓塞程度和后交通动脉保留程度、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1例51枚伴有fPCA的破裂PCoAA均通过微导管复合塑形技术成功完成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瘤体完全栓塞43例(84.3%),瘤颈残留8例(15.7%);后交通动脉均保留,49例血流无影响,2例部分影响.微导管塑形准确率为90.2%,其中微导管直接推送到位36例,回拉到位11例,导丝导引到位4例;栓塞中88.2%微导管位置稳定.仅1例术中发生破裂再出血.随访6~24个月显示,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48例(94.1%),3例(5.9%)预后不良,无患者死亡.术后6个月血管复查造影显示,Raymond 1级41枚(80.4%),2级8枚(15.7%),3级2枚(3.9%).结论 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伴有fPCA的急性期中小型破裂PCoAA术中应用微导管复合塑形技术,可使栓塞过程更稳定和安全,取得了满意效果.

  • MSCTA诊断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1例

    作者:周鑫;卢向彬

    患者男,48岁.因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活动失灵1天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查体:T:36.5℃,P:80次/min,R:20次/min,BP:140/100mmHg.颅脑MR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排除脑血管病变,行颅脑-颈部CTA检查.采用GE Optima 660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VR、MIP重建.颅脑CTA示:左侧大脑后交通动脉明显增粗、迂曲,经颈内动脉发出后,沿鞍上池左侧、脑桥基底动脉沟上行,至后床突水平,发出两条终支-双侧大脑后动脉(图~5).

  •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短暂性脑缺血相关性分析研究

    作者:林丽红;于寰;段凯;许梓童;韩丽萍

    目的 通过分析头颈CTA的方法进一步评价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因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来我院行头颈CTA扫描的患者100例,根据CTA结果分为完全FTP组、部分FTP组、对照组.比较入组患者临床症状、是否存在FTP、短暂性脑缺血发生情况.结果 出现FTP的患者有36例,占36%,出现头晕、头痛、癫痫发作、意识丧失、共济失调、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完全FTP患者出现双侧变异者约占15%,右侧变异者约占50%,左侧变异者约占35%,部分FTP患者出现双侧变异者约占12.5%,右侧变异者约占50%,左侧变异者约占37.5%,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FTP组出现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14例,占38.9%,完全FTP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占30%,部分FTP患者占5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P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癫痫发作、意识丧失、共济失调、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且更容易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以左侧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伴有一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percheron动脉梗死1例

    作者:苏峻峰;姚长江

    Percheron动脉属于丘脑旁正中动脉的一种少见的先天变异,伴有一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Percheron动脉梗死报道更少,我们报道1例以左侧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伴有一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percheron动脉梗死诊治经过,以提高大家对此病的认识.

  •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自保;黄显军;吕佳;刘新峰

    目的 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对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短期功能预后的影响. 方法 连续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卒中登记系统(自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以及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卒中数据库(自2017年1月至12月)中LAA性脑梗死患者689例,根据三维时间飞跃法MRI血管成像(3D-TOF-MRA)结果并结合大强度投影法(MIP)将研究对象分为fPCA组(n=185)和非fPCA组(n=504).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脑梗死严重程度,通过患者3个月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其短期功能预后.分析fPCA与LAA的相关性并明确LAA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fPCA组与非fPCA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CA不是前后循环LAA性脑梗死患者严重程度及短期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但年龄是LAA性脑梗死患者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fPCA是常见的脑血管变异类型,但对LAA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均无显著影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