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早产儿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路;杨琍琦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与胰岛素类似的多肽激素,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调解物质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IGF-1能抑制神经元凋亡,减轻缺血缺氧对神经组织造成的损伤,在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发挥保护作用;低血清 IGF-1水平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指标和潜在治疗靶点;血清 IGF-1水平和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呈负相关,而肺组织中的水平则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IGF-1水平或可预测早产儿黄疸的类型及病理性黄疸的严重程度。

  • 激肽与凝血纤溶的交汇--接触系统的迷思及应用

    作者:王倩怡(综述);于靖(审校)

    接触系统是由高分子量激肽原、血浆型激肽原酶前体和因子Ⅻ组成的,因此可以作为激肽系统与凝血纤溶系统的交汇。接触系统的研究不仅能为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而且其可以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预防的标志物。该文就接触系统与激肽系统/凝血纤溶系统的关系,以及接触系统参与临床疾病的进展进行综述。

  • 腹膜透析血液高凝状态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作者:刘丹;王明奡;解汝娟

    腹膜透析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且较血液透析及慢性肾衰竭保守治疗更为严重,其原因与内皮细胞、血小板等诸多因素相关。心血管并发症为腹膜透析患者主要的死因,而血液高凝状态是腹透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病因,明确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的原因及机制,掌握预防血液高凝状态的形成的方法,对于控制腹透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血栓性疾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晓霞;康娅;刘聪;倪艳;岳永花(综述);郝旭亮(审校)

    血栓性疾病是目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以致病死率居高不下。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高通量地对比健康、疾病及给药后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有效地进行疾病标志物及药物靶点的筛选和鉴定。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的建立和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动脉血栓、静脉血栓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就血栓性疾病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Toll样受体4介导急性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国菊;李立志

    心肌坏死后持续的炎症反应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VR)的关键病理环节,其中Toll样受体(TLR)4介导的炎症信号途径在AMI后 VR中的关键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关于TLR4介导的自身炎症反应特点研究的比较多,关于TLR4介导的AMI后炎症反应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仍在进行中。其介导的炎症信号途径在 AMI后的启动时间、高表达时间、维持时间及佳药物干预时间等尚不明确,需要今后不断的深入研究将其一一阐释。

  • 寻找受体分子研究方法的进展

    作者:张勇;张君;雒真龙;姜毅楠;杨超;杜潇潇;陈忠华;周鸿敏

    配体与受体间的识别及相互作用是分子发挥其功能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是,寻找某一分子的受体并不容易,往往成为研究的瓶颈所在。目前寻找及验证某一对配体/受体分子及其对应关系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免疫共沉淀、噬菌体展示、酵母双杂交、分子模拟、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pull-down、串联亲和纯化等。该文对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简要步骤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 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3与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磷异常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其锋;李莎莎(综述);叶建明(审校)

    磷代谢紊乱是慢性肾脏病( CKD)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也是药物治疗的靶点。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3是新发现的调节血磷代谢的激素,它通过抑制肾脏对磷的重吸收,促进尿磷排泄,从而降低血磷。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不仅参与维持生理状态下血磷的调节,也与CKD患者的磷代谢异常有关。 CKD患者的高血磷会导致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的明显升高,不仅反映CKD患者的血磷聚集,也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及 CKD的进展、预后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并可能成为治疗CKD患者磷代谢紊乱的新靶点。

  • 干细胞治疗神经性疾病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李韩;何家才

    临床上大量神经损伤患者亟待行之有效的功能性修复重建,但神经的再生及修复一直是临床医学面临的一大挑战。自发现适合移植的神经元可以通过干细胞培养得到,利用干细胞治疗神经性疾病成为神经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前期的研究证明,通过特定生长因子可诱导干细胞神经向分化,或直接利用神经干细胞对神经进行有效修复,但目前干细胞治疗神经性疾病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许多根本性问题有待解决。该文就干细胞治疗神经性疾病的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希望为将来的神经缺损修复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

  • 肥胖者骨代谢与糖脂代谢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王静文(综述);李梅(审校)

    肥胖一直被认为对骨骼发育有保护作用,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肥胖会影响骨骼的代谢与发育,肥胖者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大量研究表明,肥胖会导致骨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以及血总Ⅰ型胶原羧基端延长肽和Ⅰ型胶原蛋白羧基端肽等骨代谢相关激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这几种激素的变化也会影响糖脂的代谢。骨代谢与糖脂代谢之间的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张跃其;王培昌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引起老年人痴呆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基因突变、激素水平、环境影响、年龄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均可导致 AD的发生。目前研究发现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 AD 的发病机制。各通路之间可相互影响,加速 AD的病程。新信号转导通路的发现不仅加深了AD发病过程的认识,还使发现新的 AD治疗靶点成为可能。

  • 肾上腺髓质素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丽萍;张丹

    肾上腺髓质素( ADM)是一个在机体的多个系统都有表达的多功能肽,属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家族。近几年研究发现ADM在脓毒症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如减少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调节炎性介质的释放等,另外ADM的血浆水平可以提高临床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率,且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可作为预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预后的指标等。

  • 临床早期肾癌治疗中保留肾单位术应用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分析

    作者:蔡浩榕

    目的:观察并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术( LNSS)对早期肾癌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肾癌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 LRN),观察组接受LNSS。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手术前后血清肌酐水平及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03±29) min、(157±56) mL 和(11.5±2.3) d,对照组分别为(81±24) min、(76±26) mL和(8.9±3.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当日、6个月和12个月的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8%(45/46)和93.5%(43/46),对照组分别为95.7%(44/46)和91.3%(4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NSS 与 LRN 治疗早期肾癌的远期疗效相当,但由于LNSS保留了患者肾功能,是临床上治疗早期肾癌的较佳选择之一。

  •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胡国智;罗萍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列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研究组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客观指标情况(包括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3%(33/35)比74.3%(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1%(6/35)比42.9%(1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循环或非体外循环条件下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在非体外循环下患者疗效更佳,既可做到创伤小、安全性高,又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

  • 伴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率分析

    作者:杨东斌;贾乐;李加美;许雅丽;徐嘉雯;王强修

    目的:观察伴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CLT)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PTM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甲状腺外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行手术切除的571例PTMC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伴有 CLT将其分为 PTMC 组(435例)和PTMC+CLT组(136例)两组,比较两组间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结果两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 PTMC +CLT 组患者的多灶性发生率高于 PTMC 组(40.4%比21.2%, P <0.05),淋巴结转移率低于PTMC组(30.9%比52.2%,P<0.05)。结论 PTMC 的发生可能与其伴发的CLT有关,尽管病灶常为多灶性发生,但其预后较好,可能与其较低的淋巴结转移率相关。

  • 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薛建峰;段鲁勤;孙海棚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SD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排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预处理组(单纯丁苯酞灌胃)、假手术组、预处理手术组(丁苯酞灌胃并双肾肾动脉夹闭手术)、手术组(单行双肾肾动脉夹闭手术),每组12只。预处理组和及预处理手术组造模前给予丁苯酞80 mg/( kg? d )灌胃2周,制备 SD 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 AKI)模型。检测各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24 h 时血肌酐、尿素氮变化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结果假手术组、预处理手术组和手术组尿素氮水平分别为(8.9±1.6)、(33.2±7.7)、(44.9±17.3)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1.2)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预处理手术组尿素氮低于手术组( P <0.05);预处理手术组和手术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246±50)μmol/L、(318±8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预处理手术组低于手术组(P<0.05)。预处理手术组和手术组病理损伤评分分别为(2.4±0.7)分、(3.0±0.6)分,其余3组数为0分,但预处理手术组肾脏损伤程度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性AKI大鼠模型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弥散加权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赵博;张雪宁;刘辉佳;李桂来;陈莉

    目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 DWI)技术评价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影像表现。方法选择2012年1~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足月 HIE患儿38例,依据HIE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轻度HIE组(24例)和中重度HIE组(14例),另外选取12例无窒息史的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 MRI)和 DWI检查,同时测量额顶叶灰、白质、放射冠、尾状核、豆状核、内囊后肢、丘脑等感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 ADC )值。结果HIE患儿在DWI检查发现深部脑白质病灶16个,基底核丘脑区病灶2个,出血性病灶1个,小脑及脑干病灶1个。感兴趣区 ADC 值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额叶灰质、额叶白质、顶叶灰质、顶叶白质、豆状核、丘脑及内囊后肢的ADC值在对照组与轻度HIE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感兴趣区的ADC值在对照组与中重度HIE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额叶灰质、顶叶灰质、放射冠、尾状核、豆状核、丘脑及内囊后肢的ADC值在轻度HIE组与中重度HIE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DWI在检测 HIE 深部脑白质病灶方面较敏感,通过 ADC 值测定可以对HIE脑损伤程度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丽荣;阎劲松;马艳;郭昆全;杨坤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 T2DM患者56例,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诺和灵R笔芯,胰岛素总剂量12~56 U/d。分别收集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患者的空腹血清样本,检测血清LDL-C、sd-LDL、极低密度脂蛋白1(VLDL1)、VLDL2水平,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载脂蛋白和脂蛋白脂酶( LPL)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降低;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 A-Ⅰ、apoC-Ⅲ、apoE以及apoB-48均显著降低,LP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显著升高,sd-LDL-C也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患者血清乳糜微粒(CM)-TG、CM-C、VLDL1-TG、VLDL1-C、VLDL1-apoCⅢ、VLDL2-TG、VLDL2-C、VLDL2-apoCⅢ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能通过增加脂解作用降低TG和sd-LDL水平,从而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微生物感染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叶菲;戴方毅;刘敏

    目的:探讨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微生物感染的菌种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武汉市汉口医院就诊的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和正常正畸拔除者各32例(32颗)为研究对象,采集样本的牙周袋、根管标本,检测标本中微生物的感染情况及其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32例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样本中微生物感染的检出率为46.9%,以奈瑟菌属、棒状杆菌属、放线菌属、弯曲菌属、梭杆菌属以及嗜血杆菌属为主。32例正常对照样本中微生物感染的检出率为18.8%,主要为奈瑟菌属、放线菌属和弯曲菌属。奈瑟菌属、棒状杆菌属、放线菌属、梭杆菌属和嗜血杆菌属感染为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微生物感染的种类与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提高联合病变的治愈率、降低患者失牙率。

  • 甲状腺微小癌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晶锐;李荣江;高峰;邱振雄;黄振华

    目的:探究临床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微小癌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375例cN0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电话、QQ和飞信等方式完成为期3年的随访,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结果甲状腺微小癌复发率为14.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包膜侵犯(回归系数为1.95,OR=7.03)、中央区淋巴结未清除(回归系数为2.61,OR=0.07)和术后未接受放射性碘治疗(回归系数为2.01,OR=0.13)是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微小癌术后复发仍较高,其复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果条件允许,中央区淋巴结清除并让患者术后接受放射性碘治疗能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 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苏醒期的影响

    作者:毕艳;肖庆华;杨丽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8例)。两组均行瑞芬太尼快速通道麻醉下LC治疗,观察组麻醉前20 min 注射5 mL生理盐水与帕瑞昔布钠混合液,对照组注射5 mL 生理盐水。记录清醒及拔管时间,同时观察拔管前5 min ( T1)、拔管时( T2)、拔管后5 min ( T3)及拔管后15 min ( T4)的平均动脉压( MAP)、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苏醒期心率等变化情况,均行Ramsay镇静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观察躁动、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 MAP、心率仅在 T2时间段出现波动,随后趋于平缓;对照组MAP、心率均自T1后出现明显波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评分和VAS分别为(1.8±0.9)分、(2.3±1.2)分,低于对照组的(3.4±1.0)分和(4.2±1.3)分;观察组术后 Ramsay 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3.5±1.1)分比(1.7±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3%(6/58)比30.4%(1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行LC,应用帕瑞昔布钠行术前麻醉诱导,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少,有临床推广价值。

  • 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4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红霞;谢芸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1月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行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手术组)48例及单纯剖宫产的患者(单纯剖宫产组)48例。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产后42 d子宫复旧情况。结果联合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单纯剖宫产组[(58.3±8.8) min 比(30.2±4.2) min,P<0.01];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子宫复旧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减少了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也减少了产后出血量,手术是必要和可行的。

  • 绞窄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以及手术时机选择与手术效果的研究

    作者:向春华;智星;邓志刚

    目的:研究绞窄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以及手术时机选择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肠梗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绞窄性肠梗阻组(78例)和单纯性肠梗阻组(92例),分析早期诊断指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体温高(OR=2.948,95%CI 1.878~4.232)、心率快(OR=3.485,95%CI 2.482~4.785)、腹痛持续时间长(OR=2.452,95%CI 1.285~3.523)、腹膜刺激征(OR=7.875,95%CI 6.447~9.457)、C反应蛋白(OR=3.445,95%CI 2.270~4.795)、白细胞介素1(OR=11.477,95%CI 9.587~13.237)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高( OR =9.423,95%CI 7.849~10.899)、腹部手术史( OR =13.594,95%CI 3.104~5.423)是绞窄性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单纯性肠梗阻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显著低于绞窄性肠梗阻患者[(1.9±0.4) d比(3.4±0.7) d,(4.8±0.8) d比(7.4±1.1) d,P<0.05]。单纯性肠梗阻患者术后1 d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为(2.8±0.5)分、术后3 d NRS疼痛评分(1.9±0.3)分、术后5 d NRS 疼痛评分(1.2±0.2)分,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术后1 d NRS 评分(4.8±0.7)分、术后3 d NRS疼痛评分(4.1±0.6)分、术后5 d NRS疼痛评分(2.7±0.5)分,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与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治疗前后与处理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腹膜刺激征、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可作为判断和预测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指标,指导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改善患者预后。

  • 干细胞移植疗法应用于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肖小华

    目的:探讨干细胞移植应用于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56例)采用干细胞移植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和日常生活能力( ADL)改变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功能独立性测定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9.9±7.6)分比(97.2±7.4)分],Hachinski 缺血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5±1.0)分比(6.9±1.0)分], 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2.9±16.8)分比(50.0±17.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干细胞移植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改善独立功能,提高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何大伟;李占甫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确诊为急性脑出血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00 mg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及30 mg依达拉奉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联合治疗;对照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患者均予以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并在治疗结束后进行相应的复查,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比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于治疗急性脑出血来说,神经节苷脂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临床疗效改善情况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程度糖尿病肾病患者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永国;曾娇娥;宁尚侠

    目的:分析并评价不同程度糖尿病肾病患者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荆州市中心医院自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共收治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 mALB)水平按照国际糖尿病肾病 Mogensen分期标准将全部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29例( mALB<30 mg/d);微量白蛋白尿组33例( mALB 30~300 mg/d ));大量白蛋白尿组36例( mALB≥300 mg/d)。另选取本院同期体检者32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各组的血浆胱抑素 C、血肌酐定量进行测定,对比分析各组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并对各组尿 mALB、胱抑素 C、血肌酐及 Ccr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健康对照组mALB分别为(356.1±45.3)、(68.8±34.0)、(14.3±2.6)、(11.5±3.0) mg;尿胱抑素 C 分别为(2.42±0.69)、(1.91±0.78)、(1.05±0.17)、(0.88±0.22) mg/L;尿血肌酐分别为(99±32)、(70±18)、(83±16)、(76±18)μmol/L;Ccr分别为(1.9±0.4)、(2.6±0.4)、(2.8±0.6)、(2.7±0.6) mL/s。其中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浆胱抑素C与尿mAL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且大量白蛋白尿组尿 mALB和胱抑素 C水平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1)。胱抑素C与mALB 呈显著正相关(r=0.769,P =0.008),与血肌酐呈显著正相关(r=0.779,P=0.007)。胱抑素C与Ccr呈显著负相关(r=-0.749,P=0.012),血肌酐与Ccr呈显著负相关(r=-0.668,P=0.021)。结论血浆胱抑素C水平变化可指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改变,提倡将其作为糖尿病肾病的参考指标。

  • 经阴道宫颈缝合并塞纱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研究

    作者:汪洋;李雪莲;张大微;初晓丽

    目的:探讨经阴道宫颈缝合并塞纱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表现出经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的临床症状,之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处理方式,试验组接受经阴道宫颈缝合并塞纱的临床治疗方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血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且治疗结束后30 min,平均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12±38) mL比(127±26) mL,P <0.05],且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28.3%比1.6%,P<0.01)。结论经阴道宫颈缝合并塞纱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临床疗效较好,且操作简单,可大限度地保留子宫及其功能,有效抑制并发症的发生,适宜临床推广。

  • 螺旋CT与MRI对原发性胃癌病灶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张道全;周峰

    目的:比较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 MRI)对原发性胃癌病灶诊断价值。方法入选滨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符合原发性胃癌诊断的66例患者,均采用螺旋CT和MRI检查,对病灶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I法胃内病灶阳性率和胃外病灶阳性率均显著高于 CT 组[95.5%(63/66)比84.8%(56/66),69.7%(46/66)比51.5%(34/66),P <0.05];MRI诊断胃内病灶、胃外病灶、总病灶平均个数显著高于螺旋 CT[(2.7±0.3)个比(2.0±0.4)个,(2.5±0.4)个比(1.3±0.5)个,(5.0±0.4)个比(3.3±0.5)个,P<0.01]。结论 MRI检测对原发性胃癌病灶的诊断优于螺旋CT。

  •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探讨

    作者:罗明聪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96例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以及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开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6%(42/396)。感染部位主要有下呼吸道感染(35.7%),泌尿道感染(23.8%),上呼吸道感染(16.7%),胃肠道感染(9.5%)。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如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占38.1%(16/42),大肠埃希菌感染占28.6%(12/42),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占14.3%(6/42),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占11.9%(5/4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7.1%(3/42)。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引流操作、引流时间、手术时间、后颅窝手术、脑脊液漏是开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开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潘险峰;龙健

    目的:评估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荆州市中心医院收住院、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及影像学确诊的食管癌晚期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对照组联合顺铂80~100 mg/m2,研究组联合奥沙利铂135 mg/m2;每21天化疗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疾病进展时间( TTP)、中位生存期、Kamofsky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 Kamofsky评分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6.7%比43.8%, P<0.05)。研究组中位生存期为(18.2±1.3)个月,TTP为(9.3±0.4)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16.3±1.0)个月,TTP 为(8.7±0.3)个月,两组 TTP、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血小板减少、腹泻、恶心呕吐及肝损伤、肾损伤明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神经毒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临床疗效满意,且肝肾功能、胃肠道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比联用顺铂明显减少,推荐该方案在临床得到合理的应用,并在实际用药中个体化调整奥沙利铂的用药剂量。

  • 四种胰岛素注射方法治疗合并肺部感染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黄璞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注射和给药方法对合并肺部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合并肺部感染2型糖尿病患者275例,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9例)、B组(68例)、C 组71例)和 D组(67例)。A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皮下注射;B组给予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C组给予人胰岛素R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人胰岛素 N睡前皮下注射;D组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泵注射。4组患者均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给予抗生素治疗,于治疗3d 时对肺部感染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测定4组患者空腹及早餐后2h 血糖水平;记录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A、B、C、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8%、94.1%、87.3%和89.6%,B组疗效优于A组( P<0.05)。治疗前A、B、C、D 组患者空腹血糖分别为(10.9±2.4) mmol/L、(12.4±3.6) mmol/L、(11.1±3.3) mmol/L和(12.2±2.6) mmol/L,早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7.4±2.0) mmol/L、(16.5±1.8) mmol/L、(16.3±3.5) mmol/L和(16.3±2.7) mmol/L,经过1周治疗后 A、B、C、D组患者空腹血糖分别为(6.4±0.9) mmol/L、(5.2±2.0) mmol/L、(5.6±0.8) mmol/L和(5.1±1.1) mmol/L,早餐后2 h血糖分别为(8.3±1.4) mmol/L、(9.0±5.0) mmol/L、(10.0±3.8) mmol/L和(10.0±3.8) mmol/L,4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1)。 B、C、D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显著低于A组(P<0.05);4组患者治疗后早餐后2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之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皮下注射方案降低空腹血糖效果较差,不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 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桂红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阿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确诊并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每日2.5~10 mg口服,每日高剂量不超过40 mg;观察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阿伐他汀钙片治疗,贝那普利用法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日10 mg口服,每日不超过80 mg。3个月为1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压变化,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状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4周、8周、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对应时点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4%(32/35)比65.7%(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病情缓解。

  • 康艾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国红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 RCT)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接诊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RCT组,每组43例。 RCT组患者采用 RCT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RCT组基础上加静脉滴注康艾注射液治疗,治疗持续4周。治疗结束后据实体瘤评价标准评价患者近期疗效、根据卡氏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并比较治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为65.1%,RCT组为41.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69,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 RCT组(P<0.01),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白细胞下降、腹痛及恶心呕吐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RCT组( 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同步RCT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更小,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较佳的选择之一。

  • 综合医院皮肤科院内会诊疾病谱分析

    作者:朱铁山;闫言;赵娜;乔菊;张涛;李峰;王涛;曾跃平

    目的:研究综合医院皮肤科会诊疾病的疾病谱。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1138例皮肤科会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皮肤科会诊疾病中,过敏性皮肤病38.05%(433/1138)、感染性皮肤病19.68%(224/1138)和自身免疫性皮肤病9.58%(109/1138)分别占前3位。在过敏性皮肤病中,药疹病例多于荨麻疹。在感染性皮肤病中,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占的比例大,为50.45%(113/224)。结论皮肤科会诊是皮肤科工作的重要部分,皮肤科会诊疾病谱具有区别于皮肤科门诊的独特的规律,主要体现在药疹数量多于荨麻疹;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占疾病谱的比例高。

  • 高脂血症非药物治疗研究概况

    作者:何绍芳;李依潇;何琳惠

    高脂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防治血脂异常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众多研究表明,非药物治疗对高脂血症有较好的疗效。基于近十年来高脂血症非药物治疗的研究成果,该文详细介绍了饮食疗法、运动疗法、针灸疗法、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等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及其特点和疗效。研究表明,非药物治疗可作为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方法。

  • 抑郁症患者神经形态变化机制及可塑性假说的研究进展

    作者:童萍;石元洪

    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转运体水平异常无法全面解释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抗抑郁药治疗的疗效特点说明,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转运体异常仅为抑郁症病理机制的某个方面,可能存在其他影响抑郁症发病的机制。近年来,为更全面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并更好地治疗抑郁症,抑郁症患者的神经形态学变化及神经可塑性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 骨折愈合的基因治疗进展

    作者:刘亚军;张先启;官建中

    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修复过程,目前已发现多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物质,其中研究较多的为生长因子。近年来,由于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基因技术将相关的目的基因通过载体导入靶细胞,通过表达特定的生长因子蛋白促进骨折愈合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大量实验证实基因治疗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为骨折愈合提供了新的途径。

  • 脂肪乳非营养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全意;丁洁;晏馥霞

    临床上脂肪乳除了提供人体营养和能量外,其在非营养作用方面研究越来越多。脂肪乳对布比卡因等脂溶性药物中毒导致的心功能抑制具有解毒功能,这种机制存在脂质沉积、激活电压开放的钙通道等多种理论支持。另外,脂肪乳还有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炎性因子产生、辅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抑制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和抑制肿瘤生长等多种非营养作用。

  • 根管内粪肠球菌灭菌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仙波(综述);杨永进(审校);李广(审校)

    粪肠球菌是根管持续性感染和再感染的重要微生物。目前临床常规根管预备器械及传统冲洗方法难以将定植于根管中的粪肠球菌彻底清除,根管消毒效果即成为根管治疗的关键所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及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推广,在药物消毒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些现代化的方式,如超声冲洗和激光,这些方法在根管消毒领域均有其特殊性及重要性。现阶段的各种消毒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寻找更有效的方法仍然是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感染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

    作者:胡永友;余莉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TKA)术后感染是微生物、植入物、宿主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围术期及术后等方面。其临床诊断方法多种多样,因各法单用的敏感性、特异性不够,临床多提倡综合几种检查结果来确诊。明确诊断后,治疗应以彻底根除感染、尽量保留关节功能为首要目的,Ⅱ期假体再置换被公认为是其治疗的金标准。该文就 TKA术后感染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 大学女生对人类乳头瘤病毒及其疫苗认知研究现状

    作者:陈玲(综述);谷灿;廖淑梅(审校)

    防癌疫苗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对疫苗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和教育在疫苗接种实施战略中意义重大。研究发现我国大学女生对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及疫苗的知晓率不高且缺乏正确的全面的认知。大学女生对HPV及其疫苗认知等相关研究在我国大陆地区较少报道,需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医疗机构、学校及政府部门应对大学女生加强有关 HPV 及宫颈癌等知识的宣传教育。该文就大学女生对HPV及其疫苗的认知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影响微种植体支抗初期稳定性的因素

    作者:王硕;贺娇娇;刘畅

    利用微种植体作为支抗装置进行正畸和矫形治疗是一种高效、理想的方法。微种植体支抗的应用使临床可矫治的范围大大增加。根据植入部位和局部骨组织的质量,适当选择微种植体的尺寸与植入角度和植入方式对建立足够的初期稳定性至关重要。许多学者对微种植体支抗的初期稳定性进行了临床及试验研究。该文就影响微种植体支抗初期稳定性的因素进行综述。

  • 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悬吊术式

    作者:张小红;李秉枢;洪莉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0%,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一种重要又常用的后治疗手段。目前,盆底重建术的临床治疗术式繁多,如何选择合适手术方式的问题更加受到重视。因此,该文将对盆底悬吊术的应用按盆腔前、中、后三个区域予以综述,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意见。

  • 动态血压新的参数在老年高血压中的研究

    作者:王吉;骆雷鸣

    动态血压能实际反映24 h血压的总体水平、波动状况及昼夜变化规律,较诊室血压更接近真实,有利于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动态血压主要新的参数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等靶器官的损伤高度相关。高血压治疗中应考虑合理的降压治疗方案,正确选择药物及评价药物的疗效,避免J型曲线现象。新的参数成为老年人控制血压水平的重要目标。目前临床应用动态血压还只是间断性测量血压,其测量的完整性、精确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 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患者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彩虹;丁胜福

    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包括提供合适的营养底物,是危重患者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临床研究和实践显示,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给危重患者临床结局带来了益处。与传统热量相比,其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维护组织器官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等。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过渡手段,在指导临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中将起到积极作用。

  • 复合补片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杨凯;纪艳超;姜龙;崔磊(综述);刘昶(审校)

    复合补片是由多种材料复合在一起,可以避免单一材料功能、性能的单一性,集多种材料的优点于一身。复合补片具有与组织相容性良好;其特殊结构有利于补片自然撑开展平,使补片放置更加容易,能有效防止粘连;可有效防止感染及疝复发等优势。复合补片临床应用广泛,在疝外科应用较为成熟且疗效确切,在整形美容等众多领域也得到较好应用,然而其更多性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研究。

  • 正畸治疗中支抗控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春利;肖丹娜

    正畸治疗中支抗控制至关重要,合理的支抗设计关系到治疗的成败。支抗控制可从支抗加强和支抗节省两方面考虑,并在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正畸治疗效果需以多维效果评价,为取得优质的治疗效果支抗需根据患者的垂直骨面型、牙颌畸形的类型,在矢状向、垂直向、水平向进行控制。该文就目前常用的加强支抗的方法进行简要概括,同时对新兴加强支抗的设计进行简要总结,并对支抗节省的理念、操作和矫治系统的选择进行综述。

  • 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霞琳(综述);陈金卯(审校)

    下斜肌转位术是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 DVD)的一种有效方法。改良的手术方式不一定优于传统下斜肌转位术。双眼非对称性DVD可采用不等量下斜肌转位,单眼下斜肌转位可治疗单眼DVD,但术后可能出现术眼上转受限,不伴下斜肌亢进的DVD也可采用下斜肌转位术。抑制上转综合征是下斜肌转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双眼手术以及下斜肌新的附着点不超过下直肌止点可能会减少该综合征发生。

  • 胰腺癌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付朋超;张雨洁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高的肿瘤之一,进展迅速,预后极差。胰腺癌的传统单一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因早期诊断率低、缺乏敏感性等限制性因素已达到治疗的瓶颈。近年来,胰腺癌的辅助治疗主要包括有大量数据支持的系统性全身治疗和少量数据支持的放化疗联合等。目前的研究焦点多集中于论证吉西他滨的基础上添加辅助药物(细胞毒性药或者靶向药物)的效果以及放化疗联合治疗是否能提高总生存率和怎样合理运用生物治疗。该文就胰腺癌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抗HER2靶向药物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冉文华;张敬

    胃癌是全球发病率第4位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约20%的患者胃癌组织中可以检测到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的表达。虽然 HER2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无确切定论,但曲妥珠单抗用于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胃食管结合部癌能显著延长该类患者的生存期、改善预后。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探索不同类型的抗 HER2药物单独或与其他靶向药物、不同化疗方案联合治疗HER2阳性胃癌的效果,以寻找针对HER2阳性胃癌更优、更精确的治疗方案,实现胃癌治疗的个体化。

  • HMGB1与结肠癌的相关性及其致癌机制

    作者:章文佳;夏敏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点,HMGB1是非组蛋白染色体蛋白,在血管生成、抗原呈递、细胞自噬等方面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HMGB1在结肠癌患者中高表达,血清HMGB1水平随疾病进展而明显增高,结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和转移灶均呈高表达,Dukes D期门静脉中HMGB1水平高于Dukes C期。 HMGB1在细胞内的表达部位与T淋巴细胞的浸润相关,后者可影响患者的5年生存率。因此,HMGB1可作为评估结肠癌病情发展及预后的指标。

  • 自噬与胃癌相关肿瘤基因的作用研究

    作者:王彬彬;张方信

    自噬是一个保守的依赖溶酶体的降解途径,可降解长寿命蛋白质、细胞器和部分细胞质,是细胞内的再循环系统。自噬对肿瘤的发展过程扮演双重角色,在肿瘤发生早期,自噬能抑制癌前细胞的持续生长而减少肿瘤的发生;当肿瘤进展到中晚期阶段时,肿瘤细胞可利用自噬机制对抗营养缺乏和缺氧而获得生存。自噬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但与胃癌发生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该文就自噬与胃癌相关肿瘤基因之间的作用关系予以综述,希望能对胃癌的预防和诊治提供新的策略。

  • 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聂夏子;刘钰;曲波;王海琳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宫颈癌患者的宫旁组织及阴道的大范围切除可导致盆腔自主神经结构的损伤,引起相应器官的功能障碍。近年来多项研究对盆腔自主神经结构进行重新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该术式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但该术式开展时间短,缺乏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基于此,需进行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对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进行完善,对其根治性、远期复发率、生存率等方面进行更详尽的研究。

  • 天然药物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玮璐;徐若霆;赵明

    肿瘤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来自于天然植物的抗肿瘤药物以其低毒高效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关于天然药物抗肿瘤机制的探讨也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天然药物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诱导细胞凋亡、影响相关蛋白和酶的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增强抗氧化作用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从控制肿瘤和调节机体免疫两个方面对天然药物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 糖尿病与结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俊霖;钟宇华;梁华晟;曾云先

    糖尿病与结肠癌的关系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糖尿病患者容易引起结肠癌,且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比单纯结肠癌差。为了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合并结肠癌,很多研究关注糖尿病与结肠癌的关系。一些研究认为,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晚期糖基化产物受体及其配体是重要的机制。在细胞、动物、人体标本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这些因素与糖尿病及结肠癌的关联有关。该文就糖尿病与结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Wnt经典通路对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的调控进展

    作者:代喆;徐焱成

    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基础。多项研究发现提示,Wnt/β联蛋白经典信号通路通过直接或者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炎症通路等相互作用的方式对胰岛β细胞的新生、增殖及其功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且可能介导了外周组织与β细胞的对话机制。对该通路及其调节分子在胰岛β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有助于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硫辛酸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吕川;王冠;王秋月

    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只能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进展,或肾脏替代治疗。硫辛酸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效应,并通过下丘脑及外周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MPK)信号通路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因而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发挥保护作用。硫辛酸可通过增强组织细胞 AMPK活性进而抑制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对细胞生长和蛋白质合成发挥调节作用。该文就硫辛酸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内质网应激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机制研究

    作者:李芸;席春生

    内质网应激( ERS)是内质网腔内错误折叠蛋白聚积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RS可能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在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过程中,细胞内适宜的ERS作用可保护肾脏细胞免受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损害,而程度过强或时间过长的ERS使细胞的保护机制不能与损伤作用抗衡,细胞内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中不断聚集,扰乱内质网的正常功能,从而使多个下游的细胞信号相关通路启动,诱导细胞凋亡发生,肾脏细胞不断死亡促进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因此,ERS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脏器损害过程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减肥手术对2型糖尿病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立维(综述);吴毅平(审校)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肥胖是2型糖尿病( T2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T2DM中8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肥胖。研究发现,通过减肥手术不仅能有效减重,对于T2DM也具有确实的缓解作用,同时肥胖相关的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也有明显的改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减肥手术被认为是T2DM传统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时的一种新型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 原发性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和防治策略

    作者:吴红梅;杜焕民;宋崑;黄国伟(综述);牛凯军(审校)

    原发性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是随年龄增加出现的渐进性肌肉量减少,肌力减弱和身体活动能力衰退的状态,是失能、半失能,疾病发生、恶化乃至死亡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全身性炎症水平亢进,生长激素信号系统衰减以及激素水平的下降是本征发生的主要机制。此外,肌肉卫星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减弱,多种细胞内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内泛素蛋白酶系统也参与本征的发生。其形成机制的阐明和防治方法的开发成为老年医学领域中重要课题之一。

  •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斌(综述);缪珩(审校)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异常疾病的集簇群,包括向心性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而代谢综合征与库欣综合征的特征有诸多相似,因此认为糖皮质激素失调可能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有关。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作为细胞内皮质醇再生的关键酶,是糖皮质激素的局部放大器,可活化并增强局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从而引起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 代谢性炎症反应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费雯婕;张琳(综述);宋光耀(审校)

    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骤增、严重并发症及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2型糖尿病已成为重要的慢性病之一。肥胖、遗传和环境因素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因素,其与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和脂肪组织炎症状态的发展紧密相关。肥胖者体内的炎症反应与传统炎症反应不同,其在2型糖尿病的发展中具有双重作用。该文对代谢性炎症反应及其特征、炎症反应相关的胰岛素抵抗机制及抗炎治疗新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糖尿病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