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肥胖对男性精液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双勇(综述);王剑松(审校)

    肥胖对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其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目前发现肥胖通过降低男性游离睾酮水平,雌激素水平增加,抑制精子生成。同时精液中活性氧增加,导致精子DNA完整性降低,精卵结合及胚胎质量下降,终使男性生育力降低。关于肥胖对男性精液质量影响的机制以及如何改变该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肥胖 男性 精液
  • 脂质运载蛋白2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芬(综述);李伟彦(审校)

    慢性疼痛机制复杂、治疗困难,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应用的一些镇痛药物由于其作用靶点不明确,因而对疼痛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寻找治疗疼痛的有效靶点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近年来有多项研究发现,脂质运载蛋白2(LCN2)通过多种方式在胶质细胞活化和慢性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可能成为治疗慢性疼痛机制研究的新方向,并成为治疗的新靶点。该文对LCN2相关的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压应力对骨愈合过程中破骨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郑未来(综述);于大淼;廉永云(审校)

    近年来运用力学技术治疗骨不愈合成为骨科领域的重点,尤其是压应力学对骨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更是临床医师和广大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该文通过分析引起骨不连的力学因素以及骨保护素/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信号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进一步探讨压应力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内在机制,从而为更深一步拓宽医学与工程学尤其是力学领域的通力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向痴呆进展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曹颖(综述);吕洋(审校)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是认知正常和痴呆之间的过渡状态,积极研究MCI向痴呆进展的危险因素,注重识别早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以防止或延缓MCI向痴呆的进展。 MCI向痴呆发展的机制极为复杂,且与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生物学标志物、神经精神症状、慢性疾病、影像学变化均是MCI向痴呆发展的危险因素,但是对临床有指导作用的危险因素以及有效干预措施尚不完善。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揭示MCI向痴呆进展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延缓MCI向痴呆进展。

  • 突触后致密物蛋白95与疼痛

    作者:陈海军(综述);万燕杰;徐静(审校)

    突触后致密物( PSD)是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后膜的特殊结构,它是由一系列细胞骨架蛋白与受体、激酶等传递突触信号相关分子结合形成,包括N-甲基-D-天冬氨酸( NMDA)受体、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等。近年来研究发现,作为PSD中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PSD蛋白95(PSD-95)通过与NMDA受体、nNOS的相互作用参与了疼痛信息的处理过程。特异性针对PSD-95的抑制剂可表现出显著的镇痛作用。

  • 影响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娜;徐光华;李春霞(综述);尚丹鹤;吴殿磊(审校)

    众所周知,丙型肝炎易慢性化,慢性化率高达50%~80%。一旦慢性化,病毒很少发生自发清除,且极易向肝硬化、肝癌方向发展,而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环节。影响丙型肝炎抗病毒因素的研究报道提示,其与病毒、宿主、治疗方案等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能更早期、更有效、更经济地控制病程进展,提高治疗效果,该文总结了目前影响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相关因素,较为全面地阐明了这些因素对抗病毒疗效影响的原由,以利临床治疗。

  • 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郑福庆;柯文海;苏联彬;许培均(综述);罗道枢(审校)

    目前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导致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来解除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口面部剧烈疼痛。理想的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是其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基于三叉神经痛在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中的重要发现,更多新颖实用的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被相继提出。这些动物模型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并分别适用于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不同研究方向,从而有力推进了三叉神经痛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骨膜蛋白在支气管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石惠玲(综述);芦爱萍(审校)

    骨膜蛋白,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属于成束蛋白家族,已经被报道在组织器官发育或修复的重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慢性呼吸道炎症和气道重构是支气管哮喘的显著特征。研究发现,骨膜蛋白是白细胞介素(IL)4和IL-13的下游蛋白,IL-4和IL-13是Th2型免疫反应的特征细胞因子,骨膜蛋白是支气管哮喘的上皮下纤维化的组成部分,在过敏性哮喘的激活和维持阶段起重要作用。

  • 神经干细胞治疗臂丛神经根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宇策(综述);张军(审校)

    臂丛撕脱伤因其损伤位置特殊,单纯的手术治疗无法完全恢复,致残率很高,肌功能恢复欠佳,无法达到患者预期要求。已有研究报道,神经干细胞( NSCs)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胶质瘤等)方面被广泛应用,相关的实验中已证实其对相应的疾病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NSCs为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虽然NSCs移植有利于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但这是一个复杂的修复过程,有十分广阔的研究空间。

  • Smurf2对肝纤维化中TGF-β/Smad通路的影响

    作者:骆菁怡;张立婷;鲁明霞;颜小明(综述);肖萍(审校)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它作为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起始因子激活下游信号,使处于非活性状态下的肝星状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促进并维持了肝纤维化的发生。泛素化是体内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并降解的重要途径之一,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中的泛素连接酶Smurf2通过多种途径抑制TGF-β1/Smad通路表达。 Smurf2作为一种抗肝纤维化发生的酶受到广泛关注,但机制并未深入系统地被阐述。

  • 自噬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李(综述);许英霞;李振水(审校)

    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以及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进行消化降解的细胞自我消化过程。自噬普遍存在于机体细胞中,往往在营养缺乏、低氧等特定环境以及细胞内应激(损伤的细胞器、细胞内突变的蛋白、微生物入侵等)状态下发生。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在许多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长链非编码RNA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岳文峻(综述);宋成(审校)

    多细胞生物基因组的特点是普遍表达不同类型的非编码RNA( ncRNAs)。长链ncRNAs ( LncRNAs)作为ncRNA中一种新的类型,包含着数千种不同的种类。 LncRNAs在分化和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且在复杂生物体基因组内发现的LncRNAs数量不断增加,也暗示了其在多细胞生物进化过程中调控的重要性。研究表明,LncRNAs在剂量补偿、基因印迹、细胞分化及器官形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特别是在哺乳动物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代谢组学技术在儿科学的应用

    作者:周丽(综述);张万巧;封志纯(审校)

    代谢组学是将生物体(包括细胞、器官或个体)在不同条件下所产生的小分子代谢产物作为研究对象,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终端。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其研究理念及相关技术已在生理学、诊断学、药理学、毒理学、营养学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其应用于儿科学的研究。该文就代谢组学在儿科疾病病因探索、诊断、药物监测及儿童保健等方面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探讨该技术在儿科学的应用前景。

  • 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单纯脑白质疏松症及多发性硬化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勇;张晖;耿左军;宋鹏;柳青;宋振虎;玉鉴;田欣;王哲

    目的:评价3.0 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DTI)对鉴别脑白质疏松症( LA)与多发性硬化( MS)急性期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及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已确诊为LA的患者68例以及确诊为MS的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3.0 T磁共振对68例LA患者及36例MS患者行常规MRI及DTI检查,重建出表观扩散系数( ADC)部分及各向异性( FA)图,测量LA病灶及MS急性期病灶的FA值及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LA及急性期MS病灶常规MRI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急性期MS患者中脑室周围高信号(PVH)分型为1型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单纯LA组PVH1型的比例(χ2=18.457,P<0.01)。表现为PVH 1型的LA患者,其侧脑室前角周围、侧脑室后角的ADC值与PVH 1型急性期MS患者在上述区域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7,1.862,P>0.05),而位于放射冠区域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5,P<0.01),这3个区域的F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25,4.531,7.226,P<0.01)。结论 DTI技术能够更为准确地量化指标,有助于在不进行增强扫描的情况下较为准确的分辨LA与急性期MS病灶,为MS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参考。

  • 碘海醇在特殊类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魏童;刘宏伟;李建新;陈彩珍;朱国萍;刘刚

    目的:探讨碘海醇(非离子型对比剂)在特殊类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新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临床怀疑或需要检查的特殊类消化道疾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20例)应用碘海醇300 mgI/mL,B组(21例)应用碘海醇350 mgI/mL,总量各用100~200 mL(小儿50 mL)行造影检查及治疗,并分析影像学结果。结果碘海醇应用于41例特殊类消化道疾病患者检查成功率为100%;A、B组患者影像清晰度、病变显示、不良反应及造影后血肌酐升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碘海醇300 mgI/mL或350 mgI/mL总量50~200 mL适用于特殊类消化道疾病患者检查,影像显示满意。

  • 脑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价值

    作者:周厚智;周青山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在心力衰竭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Ⅰ级患者32例、Ⅱ级27例、Ⅲ级23例、Ⅳ级18例,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40%42例、LVEF≤40%58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55 mm 46例、LVEDD >55 mm 54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不同心功能的患者和对照组血浆 BNP 和LVEF水平,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变化,以及不同LVEF和LVEDD患者血浆BNP水平。结果 NYHAⅠ、Ⅱ、Ⅲ、Ⅳ级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分别为(90±16) ng/L、(203±22) ng/L、(382±17) ng/L、(1088±30) ng/L,均高于对照组的(72±19) ng/L,且NYHAⅡ、Ⅲ以及Ⅳ级组BNP的水平均高于NYHA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Ⅰ、Ⅱ、Ⅲ、Ⅳ级组患者的LVEF分别为(62±7)%、(48±5)%、(41±3)%和(34±3)%,对照组为(62±7)%,对照组与NYHAⅠ级组的LVEF均高于NYHAⅡ、Ⅲ、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VEF>40%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低于LVEF≤40%组[(140±14) ng/L比(455±31) ng/L],LVEDD≤55 mm组高于LVEDD>55 mm 组[(515±45) ng/L比(158±1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 Ⅰ、Ⅱ、Ⅲ、Ⅳ级组患者治疗后血浆BNP分别为(59±6) ng/L、(66±5) ng/L、(71±6) ng/L及(79±4) n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BNP在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可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提供一定的依据。

  • 侧裂区低级别脑胶质瘤中MMP家族水平的检测及其与预后情况分析

    作者:张诚;刘艳辉

    目的:研究侧裂区低级别脑胶质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家族水平的检测及其与预后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30例侧裂区Ⅰ、Ⅱ级胶质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3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组织中MMP-2、MMP-9的mRNA和蛋白水平,并随访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组织中MMP-2、MMP-9的mRNA水平分别为233±35、253±32,均高于对照组的100±15、1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肿瘤组织中 MMP-2、MMP-9的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3.8%(83/130)、62.3%(81/130),均高于对照组的13.3%(4/30)、1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MMP-2、MMP-9阳性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短于阴性患者,1年复发率、3年复发率高于阴性患者(P<0.05);MMP-2、MMP-9是胶质瘤患者1年复发(OR=2.275,2.311)、3年复发(OR=2.291,2.541)的危险因素。 MMP-2、MMP-9阳性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短于阴性患者(P<0.05),1年复发率、3年复发率高于阴性患者(P<0.05);MMP-2、MMP-9是胶质瘤患者1年复发、3年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MMP-2、MMP-9的表达与侧裂区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MMP-2、MMP-9阳性患者的远期复发率较高。

  • 来氟米特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Th1/Th2平衡的影响

    作者:袁正洲;李作孝;李经伦;杨波;林洋;黎兰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36只雌性C57BL/6小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小剂量LEF防治组及EAE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构建EAE模型。从造模前3 d开始起EAE对照组及大、小剂量LEF防治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LEF 8 mg/(kg·d)、2 mg/(kg·d)灌胃,连续10 d。观察小鼠发病情况及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4( IL-4)、γ干扰素( IFN-γ)水平及其比值变化。结果与EAE对照组相比,LEF各防治组小鼠临床症状较轻,且外周血中IL-4、IL-4/INF-γ值增高(P<0.01),INF-γ水平显著降低(P <0.01),且与小剂量相比大剂量降低更明显。结论 LEF对EAE具有防治作用,且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其防治作用可能与调节Th1/Th2比例平衡,Th0分化向Th1漂移有关。

  • 乳果糖联合白醋灌肠预防消化道出血后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乔春萍;施建平;金怒云;魏双琴;辜新奇;王凯;李玉琴;李晓宗

    目的:观察乳果糖联合白醋灌肠预防消化道出血后肝性脑病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浦东医院收治的90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乳果糖治疗,口服乳果糖15~30 mL,每日2~3次,1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白醋灌肠,白醋100 mL+生理盐水200 mL,每日1次,3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画线试验时间、丙氨酸转氨酶( ALT)、血氨、前白蛋白( PA)、数字连接试验( NCT)、数字符号试验( DST)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画线试验时间、血氨、ALT和NC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治疗后的PA和DS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果糖联合白醋灌肠预防消化道出血后肝性脑病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氨和改善肝功能具有明显的联系。

  • 针刺联合稳心颗粒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许宝珍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稳心颗粒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张家口市建设职工医院接受治疗的10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稳心颗粒治疗,每次9 g,每日3次,连续服用2周;观察组接受针刺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室率、转复情况、P波改变及血液指标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心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2±4)次/min比(90±7)次/min],转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3.2±0.7) h比(6.9±1.0) h],转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4%比7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大P波时限、小P波时限、P波离散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7) ms比(111±8) ms、(63±5) ms比(71±6) ms、(31±3) ms比(42±6)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脑钠肽、大内皮素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0.83±0.14) g/L 比(1.23±0.41) g/L、(17.45±3.08) ng/L 比(27.78±5.11) ng/L、(2.35±0.43) pmol/L比(3.12±0.57) 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针刺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有助于增加心率转复率、降低心室率,在减小P波离散度的同时优化患者体液水平。

  • 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王丽;唐冬云;阮玉泉

    目的:探讨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 PSE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恩施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继发性癫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卡马西平进行治疗,每次0.1 mg,口服,每日3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静进行治疗,20 mL醒脑静注射液与100 mL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痫样放电和累及导联数,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分别为(11.2±4.4) t/180 s、(5.4±1.4)/180s,观察组分别为(6.9±1.3)t/180s、(3.0±0.6)/180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分别为10.0%(4/40)和20.0%(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继发性癫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工作记忆与焦虑情绪及血浆低氧诱导因子1水平的研究

    作者:韩林华;刘晨;王红阳;郭霞

    目的:了解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者工作记忆与焦虑情绪状况,探讨两者与血浆低氧诱导因子1( HIF-1)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老年OSAHS患者121例作为OSAHS组,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老年人(排除OSAHS疾病)12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WMS-CR)、酶联免疫吸附法及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两组患者的工作记忆情况、HIF-1水平及焦虑情况进行评价。结果OSAHS 组工作记忆各项评分、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浆HIF-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AHS组焦虑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OSAHS组患者焦虑评分与WMS-CR各项评分呈负相关,HIF-1水平与WMS-CR各评分呈负相关( P<0.05);OSAH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WMS-CR各项评分呈负相关,与血浆HIF-1水平呈正相关( P<0.05)。结论 OSAHS患者可使工作记忆受到损伤,产生焦虑情绪,伴有血清HIF-1水平的升高;OSAHS患者的工作记忆损伤与HIF-1水平和焦虑情绪相关。

  • 胰岛素滴定法对多发伤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全瑶;张志坚;曹平

    目的:探讨胰岛素滴定法对多发伤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来璧山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发病时间≤24 h的多发伤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75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滴定组(39例)和常规治疗组(36例)。胰岛素滴定组采用诺和灵R生物合成胰岛素微量泵持续泵注,常规治疗组采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均定时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量使目标血糖值为4.4~10.0 mmol/L。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并于入院后第1、3、7日动态监测两组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10、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比较院内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胰岛素滴定组患者的血糖值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6.1±2.9) mmol/L比(7.9±2.3) mmol/L ],胰岛素滴定组SIRS和MODS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9.4%比51.3%,17.9%比36.1%,均P<0.05),但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滴定组患者血清第3、7日TNF-α、IL-1及CRP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胰岛素滴定组血清IL-10及PCT的水平与常规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胰岛素滴定法通过定量控制多发伤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降低血浆TNF-α、IL-1、CRP等炎性因子的水平,降低SIRS和MODS的发生率,改善多发伤患者预后。

  • 气囊法、手指分离法及IUPU法建腔应用于泌尿外科常规后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研究

    作者:褚蔚琳;李先林

    目的:探讨气囊法、手指分离法及IUPU法建腔应用于泌尿外科常规后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0例,依据建腔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IUPU法组200例,采取IUPU法建立后腹腔;手指法组200例,采取手指分离法建立后腹腔;气囊法组200例,采取自制气囊法建立后腹腔。比较3种术式的建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曲卡切口愈合状况。结果 IUPU法组、手指法组、气囊法组建腔时间分别为(4.2±1.3) min、(5.3±2.9) min、(7.4±3.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气囊法组1例患者因气囊破裂转为开放性手术,其余患者均成功构建后腹膜腔;三组患者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各组患者曲卡切口愈合状况良好。结论 IUPU法、气囊法、手指分离法均可为术者创造可操作的后腹腔手术空间,气囊法用时长,且存在破损的风险,患者术后腰肋部外凸;IUPU法简洁,用时少,切口小;而手指分离法的优劣性介于两者之间。采用IUPU法构建后腹膜腔更为简单、省时,值得在临床上普及。

  • 综合性预防措施对低龄儿童呼吸道疾病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影响

    作者:张明娣;胡艳红;王智

    目的:分析低龄儿童(6岁以下)呼吸道疾病应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事件并探讨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十堰市东风汽车公司花果医院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低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7月后实施综合性的预防措施。随机抽取2013年1~6月的300例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另选2013年7~12月病例3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预防措施实施后,观察组消化系统[21.0%(63/300)比28.7%(86/300)]、泌尿系统[5.3%(16/300)比10.0%(30/300)]、循环系统[3.7%(11/300)比7.7%(23/300)]、过敏性休克[2.0%(6/300)比5.0%(15/300)]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不同辅助通气方法对心肺复苏的影响

    作者:欧阳后华;梁大胜;蓝海霞;曾宇;杨新疆

    目的:探讨不同辅助通气方法对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选择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院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60例进行心肺复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球囊面罩通气组、球囊气管插管通气组和机械通气组,各20例,分析三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平均心跳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指脉氧饱和度。结果三组复苏成功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球囊面罩通气组、球囊气管插管通气组平均心跳恢复时间均短于机械通气组[(11.2±1.2) min,(13.8±1.3) min比(19.5±1.7) min,P<0.05];球囊面罩通气组、球囊气管插管通气组指脉氧饱和度显著高于机械通气组(0.721±0.012,0.720±0.012比0.628±0.012,P <0.05)。结论球囊面罩通气和球囊气管插管通气可使患者更早恢复心跳,保证氧供,有利于脑复苏。

  • ⅢA期肺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后的疗效及生存分析

    作者:李栋;郑江敏;李占新;王振辉;李立彬;吴晓

    目的:探讨ⅢA期肺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 VAMT)治疗后的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32例ⅢA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行VAMT辅助肺癌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患者血清醛固酮、多巴胺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水平;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记录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74±38) mL比(257±43) mL,(3.5±0.7) d比(5.2±1.3) d](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8.8%(3/16)比31.2%(5/16)](P<0.05)。手术1个月后观察组癌症治疗功能性量表各维度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术后1、3、5 d观察组醛固酮、多巴胺、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为18.6个月,对照组为19.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VAMT手术治疗中晚期肺癌,能取得与传统开胸手术相似的疗效,且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癌手术治疗手段。

  •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张瑾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旁腺激素( PTH)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入住泗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246例,根据血清 PTH 水平分为正常低值 PTH 组(10~40 ng/L )34例、正常高值 PTH 组(40~65 ng/L)64例和高值PTH组(>65 ng/L)148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相关指标,采用生存曲线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PTH水平与患者的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低值PTH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0.6%)显著低于正常高值 PTH 组(40.6%)( P <0.05),与高值 PTH 组(2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3.73,95%CI 2.10~7.05)、低水平 PTH(HR=3.65,95%CI 1.64~9.28)、低钠血症(HR =2.69,95%CI 1.32~4.96)和胱抑素C(HR=4.59,95%CI 2.68~8.96)是病死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入院时正常低值PTH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

  • 近日节律法在社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夏治民;潘茂才;申花;宋北汇;梁建超;吴志强

    目的:探讨近日节律法口服降糖药物干预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7月东莞市沙田医院收治的120例社区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二甲双胍0.5 g三餐前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血糖监测,找到每例患者特有的血糖近日节律规则,制订个性化定时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降糖效果、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糖峰值、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3) mmol/L比(12±3) mmol/L、(5.9±1.8) mmol/L比(6.4±2.1) mmol/L、(6.3±1.2)%比(7.0±1.3)%](P <0.01)。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的23.3%,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日节律法给予社区T2DM患者个性化的时间生物性降糖药物治疗,能降低血糖高峰、回避血糖低谷,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彭雪萍;李桂平;邓华钊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收治的56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分为单纯T2DM组(340例)和T2DM+动脉粥样硬化组(2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血压和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分析老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OR=1.373,95%CI 1.051~1.945)、三酰甘油(OR=2.658,95%CI 1.146~4.925)、糖化血糖蛋白(OR=1.943,95%CI 1.042~3.287)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T2 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临床对患者进行血糖控制的同时需要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控制,从而有效预防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糖尿病患者脂肪餐后三酰甘油的变化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范文

    目的:检测糖尿病患者脂肪餐后三酰甘油水平的变化,并观察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一科治疗的37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脂肪餐前和餐后2、4、6 h时血清三酰甘油表达水平,并采用超声检测空腹和餐后4 h 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C-IMT )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FMD )。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脂肪餐后2、4、6 h时血清三酰甘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餐前(P<0.05),且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对照组脂肪餐后2、4 h均明显高于餐前(P<0.05),但餐后6 h血清三酰甘油表达水平恢复至餐前水平;糖尿病组患者空腹状态时C-IMT显著高于对照组[(1.66±0.47) mm比(1.34±0.22) mm,P <0.01],而FMD 显著低于对照组[(4.67±1.84)%比(7.42±2.77)%,P<0.01],两组餐后4 h时C-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餐后4 h时FMD较空腹显著降低[(2.24±0.95)%比(4.67±1.84)%,P<0.01],且糖尿病组FMD显著低于对照组(4.92±2.51)%(P<0.05),ΔFMD显著高于对照组[(53.15±24.31)%比(33.05±19.16)%,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脂肪餐后血清三酰甘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对血管内皮功能造成一定损害。

  •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应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价值

    作者:凌炜;陈琛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联合椎体成形术,对照组给予单独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脊柱后突Cobb′s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的压缩率,椎管狭窄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05)。观察组术后脊柱后突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椎管狭窄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75±1.73)°比(9.54±0.95)°,(9.74±8.15)%比(15.45±7.24)%,(2.73±1.41)%比(4.94±1.85)%,(7.18±2.86)%比(10.47±3.86)%,P<0.01]。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E级比例[76.7%(23/30)]高于对照组[4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可以更有效改善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临床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华法林预防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临床研究

    作者:况志彬

    目的:探讨华法林预防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治疗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阿司匹林(每日1次,每次0.1 g,睡前口服)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华法林(初始剂量2.5 mg/d,之后根据凝血功能调整,每次增减0.625 mg,口服给药)联合胺碘酮(初始剂量每次0.2 g,每日3次,治疗2周后每次0.2 g,每日1次,口服给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房内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栓塞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采用华法林联合胺碘酮预防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效果可靠,可减少出血并发症发生,同时可以改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房内径。

  • 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指导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万明勇;郑春华;范剑峰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 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支架置入术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需行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VUS指导下治疗的IVUS组及冠状动脉造影( CAG)指导下的CAG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情况及术后12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 CAG组支架置入率显著低于IVUS组[76.7%(46/60)比93.3%(56/60),P<0.05];术后IVUS检查CAG组支架不达标率为13.0%(6/46), IVUS 组为5.4%(3/56),两组不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AG组及IVUS组两组术后平均支架直径分别为(4.0±0.6) mm,(4.2±0.6) mm,两者术后平均支架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2个月随访结果,临床心绞痛复发率、再狭窄率、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VUS可以更好地识别组织学特征以及辨别粥样斑块性质,从而提高支架置入的成功率。

  • 吸烟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安娜(综述);庄曾渊;梁丽娜(审校)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MD)是一种黄斑区的老年性退行性病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本病已成为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受环境与遗传基因的综合影响,其中吸烟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也是唯一可控的因素。吸烟导致AMD发生的可能作用机制包括氧化应激,抗氧化剂消耗,补体活化和血管改变,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正常生理结构破坏、功能损伤和数量减少,形成干性(又称萎缩性) AMD,而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 天然药物用于牙周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边可胤(综述);王丽(审校)

    牙周病是口腔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机械洁治和刮治,虽能清除牙周袋内的大部分细菌,但对于清除牙周组织内部的致病菌及其毒性产物则有局限性,因此辅助药物治疗是必需的。治疗牙周病的药物主要是抗生素,但会破坏口腔中的菌群平衡。天然药物不仅能抑制牙周病致病菌的生长,维持口腔菌群平衡,而且无耐药性,较小或无不良反应,廉价易得,已成为国内外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 颈椎棘突骨折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荣;沈彦(综述);王朝阳;李强(审校)

    颈椎棘突骨折因为症状相对较轻,且X线片上因为周围结构的遮挡而难以发现骨折的存在,所以常常被临床医师所忽视。另外,虽然颈椎棘突骨折的患者保守治疗常常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近来不断有报道,保守治疗容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疼痛持续存在等并发症,因此很多学者提出,需要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然而,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棘突骨折,哪些需要手术治疗,采取哪些手术方式尚无一致明确的定论。

  • 心房颤动合并慢性肾病的抗凝及药物选择

    作者:郑亚如;叶利方(综述);王利宏(审校)

    心房颤动(房颤)和慢性肾病发病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房颤合并慢性肾病患者脑卒中和出血风险增加。抗凝治疗可以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华法林是临床上房颤患者常用的抗凝药物,但目前房颤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从华法林治疗中获益的报道较少见。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在房颤抗凝中同样有效,且更加安全、有效、容易管理。目前房颤合并肾病抗凝治疗的观点仍存在争议。

  • 单侧输尿管梗阻再通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大伟;张晨;师小娟;刘轶宁(综述);王晓波(审校)

    间质纤维化是肾脏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些动物模型可作为研究肾纤维化的对象。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的出现成为一个研究肾纤维化机制的重要模型,对肾纤维化进展的分子和细胞水平机制提供有价值的观点。然而,无论是对肾脏功能的测定,还是对干细胞在肾脏的影响和药物的治疗评价均存在不足。 UUO再通( RUUO)模型是建立在UUO模型的基础之上,弥补了上述的不足。

  •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诊治及预后进展

    作者:曲叶为(综述);李国忠(审校)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是近年来新认识的一种特异性抗原(抗体)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绝大多数呈一种综合征样表现,具有一系列复杂的神经精神症状,早期多因精神症状而误诊,因此该病的诊断对临床医师是一项巨大挑战,其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尽早的确诊该病和多学科团队的积极综合治疗,能更大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获得长期良好的预后。

  • 学龄前儿童间歇性哮喘缓解期治疗进展

    作者:金丽文(综述);张建青(审校)

    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 ICS)是支气管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用药。学龄前儿童间歇性支气管哮喘发病率高,自然缓解率高,临床特征多变,需要个体化治疗,以达到佳控制的目的。大部分哮喘儿童可以采用急性发作或有发作先兆的控制治疗方案,即间断高剂量ICS治疗或白三烯受体调节剂,必要时联合支气管舒张剂,取代长期低剂量ICS治疗学龄前间歇性支气管哮喘。

  • 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作者:刘旭(综述);史冬泉;蒋青(审校)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它会显著降低关节置换手术的预期效果。目前预防方法主要有药物预防和机械预防。这两者预防血栓的效果确切,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且研究表明两者联合作用具有更好的预防效果。该文拟对静脉血栓栓塞症各种预防方法的进展及各自的优势与缺陷进行综述,并试图通过患者血栓危险因素的分层介绍如何选择个体化、优化的血栓预防策略。

  • 硅灰石/β-磷酸钙复合支架材料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刘宇光(综述);胡敏;刘玉艳(审校)

    骨缺损修复支架材料一直是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β-磷酸钙作为骨修复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其缺乏生物活性离子、机械性能不理想,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而硅酸钙含有生物活性离子———硅离子,它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作用,因此将硅灰石加入β-磷酸钙制备成复合支架材料近来成为热点。该文将从基本构成组分、相对配比问题及潜在成骨机制等方面对这一热点生物支架材料予以阐述。

  • 儿童非交通性脑积水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王嵩(综述);李牧(审校)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脑积水患者作为特殊人群,由于其生长发育的特殊性,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儿可能会因身体生长造成分流管过短或断裂而需再次行换管手术,终身体内带管对患儿的心理以及身体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内镜三脑室底部造瘘术为治疗儿童非交通性脑积水提供了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正逐步成为治疗儿童、特别是婴幼儿非交通性脑积水的优选治疗方法。

  • 数字医学及其在胸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满(综述);郭占林(审校)

    数字医学就是将现代医学和数字化高新技术相结合,产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众多临床学科中已有许多成功的应用。数字医学技术的应用使一些以往无法诊断的疾病现在可以用数字化技术诊断,无法准确进行的治疗操作现在可用数字化技术保驾护航。同时,数字医学技术在胸部肿瘤的诊断、疗效的判定、肺小结节的定位及胸腔镜手术中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就数字医学技术及其在胸外科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与癌并发的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

    作者:孙希印;刘海燕;王春香;刘兆军(综述);李新功(审校)

    胃肠道间质瘤( 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可以发生在胃、小肠、食管、结直肠以及肠系膜、肝等胃肠道外组织。 GIST与Kit基因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突变有关,临床实践证实,甲磺酸伊马替尼对其有治疗效果。 GIST多与其他肿瘤并发,大部分是在胆囊切除手术及胃癌、食管癌、肠癌等的根治手术中被发现。该文将与癌并发的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雯(综述);胡薇(审校)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一种常见的自身抗体,TgAb值增高常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易发展成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近几年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认为TgAb可能成为PTC的相关预测因子,但这一观点仍存在争议。 TgAb对PTC的筛查和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 Th9细胞在炎症性疾病及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颖;张巍(综述);闫会敏(审校)

    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9细胞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CD4+T细胞亚群,特异性分泌白细胞介素9( IL-9)。 Th9细胞的诱导分化受到多种细胞因子与转录因子的影响,且与其他T细胞亚群间存在相互影响。 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是诱导其分化的关键细胞因子,PU.1和干扰素调节因子4为调节其分化的重要转录因子。 Th9细胞在炎症性疾病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生物学效应具有双向性,研究Th9细胞的分化发育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将为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提供新的线索。

  • 子宫内膜癌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雅冬;王丽娜(综述);胡玉红(审校)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针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尚不十分理想,而对于子宫内膜癌的个体化靶向治疗将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及对子宫内膜癌致癌机制的不断探索,多种基因学改变及信号转导通路异常已被证实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正确的认识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相关的分子机制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个体化靶向治疗研究至关重要。

  •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肝细胞癌中的治疗进展

    作者:李仕来(综述);黎乐群(审校)

    肝细胞癌( HCC)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而临床上HCC患者手术切除率低,复发率高,单纯手术切除不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是一种目前广泛应用于HCC治疗的手段,是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措施。随着技术的发展,TACE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治疗效果不断改善。该文就TACE在HCC治疗中的技术原理、治疗现状、适应证、禁忌证、HCC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并发症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进行综述。

  • miR-155与妇科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晓红;刘丹;李杰;宋倩琳;高建华(综述);于红丽(审校)

    微RNA( miRNAs)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 miRNAs在调控细胞内基因表达过程中,通过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发挥作用;与此同时, miRNAs的重要作用也成为分子领域研究的新热点。经国外学者初步探讨认为,miR-155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就miR-155与妇科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依静(综述);许青(审校)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无创局部热消融技术,适用于多种良恶性实体肿瘤的治疗。胰腺癌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且化疗、放疗效果欠佳,故需要新的治疗手段改善现状。临床研究显示,HIFU作为综合治疗手段可能提高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

    作者:赵高娃(综述);何秀萍(审校)

    子宫内膜异位症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表现,如浸润生长、远处转移和极易复发,且具有恶变倾向。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氧化应激、炎症及雌激素等因素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主要为上皮性卵巢癌、其他苗勒管型肿瘤及肉瘤;恶变部位主要位于卵巢,其他部位虽少见,但仍有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早期诊断与预后关系密切,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及孕激素综合治疗。

  •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孙毅宏(综述);富丽萍(审校)

    糖尿病肾病即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2型糖尿病中的心、脑、肾三大严重并发症之一。强化血糖控制、严格控制血压、控制血脂、抗炎治疗、抗氧化治疗、中药疗法、基因治疗、饮食治疗等综合性治疗手段的采用能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并有效地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避免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实现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健康和生命的保障。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联合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治疗新进展

    作者:陈世久(综述);秦梅(审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以往对于DR通常单独采用激光光凝治疗,治疗效果较好,但并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随着近年来药物应用的新发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其他相关药物,如曲安奈德等已被应用于DR的治疗,并且取得良好的疗效。该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对DR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治疗的新进展予以综述。

  • 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兰(综述);蒋成霞;徐勇(审校)

    造血干细胞表达同源盒基因、T细胞因子7L2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1基因、脂联素启动子基因及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基因等遗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 GDM)的发生密切相关;腺苷受体的高表达及脂溶性维生素D缺乏也与GDM相关。 GDM引起胎盘线粒体DNA拷贝数下降和DNA氧化损伤,并使胎盘的微血管内皮功能发生障碍,导致不良围生期结果。钙蛋白酶10基因与2型糖尿病相关,但与妊娠期糖尿病没有联系,表明基因只是糖尿病可能发生的基础,表观遗传修饰也发挥重要作用。

  • 糖尿病心肌病与氧化应激

    作者:王婵媛(综述);汪晓霞(审校)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主要的独立并发症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尿病时活性氧类( ROS)产生增多,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是导致糖尿病心肌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抗氧化剂可抑制ROS的产生,增强抗氧化防御系统清除能力,抑制氧化应激对心肌的损伤,从而发挥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是延缓糖尿病心肌病发生和发展有潜力的治疗策略。

  • 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管径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春艳(综述);徐力(审校)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主要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管径的改变与视网膜病变进展有关。传统的扩瞳眼底检查受个人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误差较大,且对眼底微小病变容易漏诊。近年来,随着眼底数码成像技术以及血管分析软件的发展,精确测量视网膜血管管径成为现实。该文就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管径的变化、测量方法及其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与血脂紊乱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雨梅(综述);康文娟(审校)

    脂代谢紊乱在2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中有很高的患病率。血清高三酰甘油、高胆固醇可直接作用于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细胞而损害肾脏;还可通过血清高胰岛素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合成,使单核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他炎性因子而间接损伤肾脏。及时检测糖尿病患者血脂蛋白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 双歧杆菌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朱寅荣(综述);李郑芳(审校)

    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但这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人类基因组及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肠道菌群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及免疫之间有着复杂的双向作用,肠道菌群的改变可以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性内毒素血症、肠道渗透压改变,从而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而双歧杆菌属作为肠道菌群中一种主要的益生菌,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视。

  • 《医学综述》2014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指标

    作者:

    《医学综述》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核心版同类学科47种期刊中的总被引频次(3292)排名第7位、影响因子(0.409)排名第21位、综合评价总分(54.5)排名第8位、学科影响指标(0.94)排名第4位,他引率0.96;在2014年扩刊版同类学科129种期刊中的总被引频次(7065)排名第17位、影响因子(0.808)排名第27位、学科影响指标(0.84)排名第9位,他引率0.98。

  • 术中脑代谢监测研究进展

    作者:周艺蕉(综述);角述兰;赵宁辉(审校)

    在颅脑损伤致死的人群中,脑缺血缺氧的发生率高达90%以上;开颅手术也存在很多因素影响脑代谢,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缺血缺氧的发生与保护一直是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脑代谢监测对于脑保护的重要性无论在神经外科、麻醉科还是重症监护室都不容忽视。术中脑代谢监测的研究,可指导颅脑手术麻醉药物的使用,了解用药是否存在差异,避免手术和麻醉引起脑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更为术中脑保护起到监测指导作用;选择个体化有针对性的监测方式,降低费用,提高患者后期生命质量;为探寻术中麻醉管理方式,加强麻醉管理质量起到了指导意义。

    关键词: 脑代谢 手术 监测
  • 纠正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方法学研究进展

    作者:姜树朋(综述);李艳(审校)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建议的血细胞计数抗凝剂,其在应用过程中偶尔会发生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EDTA-PTCP)。为了防止临床误诊误治,导致不必要的血小板输注,必须对血小板计数进行纠正。目前纠正方法主要有稀释模式法、替代抗凝剂法、微量离心管法、药物稳定法、网织红细胞通道法、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等。

  • 基因诊断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李姗珊(综述);焦娟(审校)

    基因诊断技术是传统诊断技术的一个有效补充,其可以在基因水平上对疾病进行预测、防治和诊断。其主要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患者体内的遗传物质结构和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对相应的基因进行突变分析,以达到诊断特定疾病的目的。目前基因诊断技术已在临床多个领域广泛应用。该文就目前基因诊断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和特点进行概述,并详细介绍基因诊断技术在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癌症和血液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