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功能与应用

    作者:史吏;陈魁

    脂肪源性干细胞是一类可以自我更新、繁殖的干细胞,具有一般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和稳定的体外多代增殖能力.不仅能在不同诱导因子的作用下分化成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等,而且还能分泌一定数量的与细胞成熟有关的细胞因子及多种促进血管生成因子和凋亡因子,并能通过旁分泌作用于成纤维细胞,促进其分泌Ⅰ、Ⅲ型胶原和纤连蛋白,促进胶原合成,可发挥抗炎、抗氧化、抗衰老、损伤修复等作用.

  •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中免疫平衡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和意义

    作者:吴芳

    生物制剂英夫利西(IFX)单抗被广泛用于治疗克罗恩病(CD).它是一种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可靶向C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FX通过中和巨噬细胞和T细胞表面的TNF-α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机体的Th1和Th2等细胞因子以及免疫平衡也存在着相应的变化.现就上述变化及其与CD治疗中临床应答的关系进行综述.

  • 家族性低钾周期性麻痹突变位点的特性分析

    作者:武昆

    目前已知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与遗传有关,约69.0%与电压门控钙通道α1亚单位基因CACNA1S(1q31~32)突变相关(Ⅰ型),约8.6%与电压门控钠通道α亚单位基因SCN4A(17q23.1~25.3)突变相关(Ⅱ型),22.4%未知.多数错义突变位于离子通道电压感受器上带正电荷的精氨酸,大部分被组氨酸替代.不同的突变位点其临床表型存在着差异.现对目前所发现的突变位点的特点进行总结,以利于对本病的认识.

  • MicroRN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睿玲

    炎性肠病(IBD)是遗传易感宿主对异常的环境因素作出免疫反应的结果.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内源性、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调控人体多种生理过程.目前发现,miRNA在IBD中表达异常,这可能有助于今后明确IBD的发病机制,并且在疾病的诊断、靶向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 神经干细胞培养、鉴定及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康庄

    神经干细胞(N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分裂潜能的母细胞,在不同诱导条件下有不同的分化形式,其中包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当疾病发生时,内源性NSCs可以及时、准确地对疾病做出反应,迁移到损伤部位并增殖分化成为有功能的神经元,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和退行性病变得以转归.但内源性NSCs数量有限,针对外源性NSCs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原代提取NSCs后在体外模拟细胞生长的内环境、扩增细胞并可进行细胞修饰、定向移植治疗后有针对性地治疗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

  • 人体胚胎肝细胞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眭维国;谭秋培;薛雯;陈洁晶

    人体胚胎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成超过200种人体细胞类型,它在发育生物学和再生医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多潜能性使得一系列疾病,包括癌症、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治疗看到了希望.而胚胎干细胞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对揭示胚胎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机制以及其多潜能的维持具有重大意义.在此,总结在过去几年中已报道的部分关于人体胚胎干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取得的进步及其对人体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促进作用.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王璇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是细胞内的重要信息传递系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ERK1/2)作为MAPK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信号从细胞表面受体转导至细胞核的关键.ERK1/2磷酸化参与了心肌细胞肥厚、凋亡的过程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多种生物学反应.然而,对于ERK1/2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有争议,且未阐明在具体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其上游激活物及下游作用靶点.

  •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及调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鹏;杨飞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家族的重要成员,因其在促进成骨及软骨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已被从不同的方向来研究以利用其生物作用.BMP作为一类细胞因子有其自身独特的生物信号转导通路.通过研究其信号通路的转导过程及调控途径,能够为进一步调控BMP的生物作用奠定基础.

  • 幽门螺杆菌与临床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赖广顺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人类一个常见的细菌感染,世界各地均有较高的流行率.现已证实,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有密切联系.在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Hp定为Ⅰ级致癌原.现就近年来Hp与相关临床疾病,侧重Hp与结直肠肿瘤,消化道外疾病,如色素性痒疹、渗出性中耳炎及血友病等疾病的研究情况予以综述.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作者:何世聪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老年CHF合并贫血的临床病例逐渐增多,尽管进行积极的抗心力衰竭治疗,但临床疗效尚不满意.CHF可引起贫血,进而加重心力衰竭.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HF合并贫血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贫血与预后、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霍彦

    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行,其防治工作愈加艰巨,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直接关系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医务人员对艾滋病KAP及干预措施的研究予以综述,分析当前医务人员对艾滋病KAP现状及干预措施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改善歧视态度、强化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和积极采取相应KAP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从而推动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进展.

  •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梁柱

    左心系统瓣膜病变患者常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中度及以上FTR长期存在可引起手术后期心功能恢复不良,甚至心功能进行性恶化、死亡,降低长期生存率.既往研究认为,瓣膜置换术后FTR将不同程度减轻;但观察发现瓣膜置换术后部分患者FTR未能达到术前所期望的疗效,术后远期出现FTR或FTR进行性加重.近年对FTR采取积极的三尖瓣成形术手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的中、远期复发情况.目前影响FTR的残留、逆转或加重的因素较多,尚无定论.

  • 早产预测指标分析的概况

    作者:莫玉俏

    早产是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至今仍是世界产科领域的难题.孕周的延长意味着新生儿的生存希望,因此预防早产的发生至关重要,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和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寻求合理的预防策略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今后临床产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 国内小儿支气管肺炎辅助治疗的临床进展

    作者:段捷华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也是婴幼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适合全球儿科医师通用的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指南.2011年8月份美国在网上公布了首个小儿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但尚未被国内学者推荐使用.国内中医中药治疗支气管肺炎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辅助治疗药物和方法不断涌现,各地儿科医师做了积极的临床探讨.现对近年来国内用于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药物和方法予以综述.

  • LC术后胆管损伤合并肝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作者:陆泳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肝动脉损伤、胆管损伤较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不一,且从长远角度考虑疗效仍然欠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胆管损伤合并肝动脉损伤较单一肝动脉损伤临床表现更为复杂,治疗方法更为棘手,故其治疗方案等依然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现就腹腔镜术后造成胆管损伤、肝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应依据.

  • 肝血流阻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勤

    目前治疗肝脏肿瘤的主要方法仍然是肝切除术,肝切除术中各种肝血流阻断技术一直是肝胆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肝血流阻断方法种类较多,常用的和研究多的是半肝血流阻断法和间歇性入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时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肝血流阻断法,可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和保证患者安全.

  • 老年局灶进展性胃癌手术前后多西紫杉醇联合辅助化疗结局分析

    作者:郭凤生

    目的 比较局灶进展性胃癌分别于手术前后采用多西紫杉醇为基础辅助化疗的结局.方法 选择70例已确诊的局灶进展性胃癌患者,分为手术前组和手术后组,分别于手术前或手术后接受多西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TCF)4个疗程的治疗.结果 共计化疗189个TCF周期,手术前组118个,手术后组71个.手术前组完成4个周期26例(74%),3个周期1例,2个周期3例,1个周期5例;手术后组完成4个周期12例(34%),3个周期2例,2个周期5例,1个周期16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手术前组13例次,手术后组19例次,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x2=6.533,P<0.05).手术前化疗者手术切除321例(94%).结论 局灶进展性胃癌多西紫杉醇基础辅助化疗后手术较手术后化疗安全,且化疗不良反应少.

  • 多发伤合并骨关节损伤79例救治体会

    作者:征华勇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合并骨折的处理办法.方法 对79例多发伤伴骨折患者伤后及时按创伤控制骨科理论行多发伤救治及骨折手术.结果 患者危及生命的危险因素及时得到处理,生命体征较早恢复正常,1例患者因严重脑挫裂伤死亡.1例患者内固定周围感染,经针对性治疗后愈合,其余患者的手术伤口Ⅰ期愈合.结论 及时对多发伤伴骨折患者诊治,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率、降低伤残率.

  • 高血压病患者在急性脑梗死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研究

    作者:刘国正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在急性脑梗死过程中血压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和4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观察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分析其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结果 观察组24 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及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有关,故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常规的抗凝、扩血管疗法时,应注意稳定患者24h的血压波动.

  • 肺功能检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评估

    作者:赵悦

    目的 探讨肺功能检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分析.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11年8月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所收治的53例COPD患者经肺功能检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FEV1%和EV1/FVC值对53例COPD患者的病情程度评估为:中度(Ⅱ级)26例(49.06%),重度(Ⅲ级)23例(43.40%),极重度(Ⅳ级)4例(7.5%).经支气管扩张试验显示,5例患者为支气管扩张试验呈阳性,48例患者为支气管扩张试验呈阴性.通过对比COPD患者肺功能情况,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呼气容积(FEV1)、吸入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显著优于试验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 应全面推广应用肺功能测定技术,尤其对患肺疾病的危险人群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将有利于及早了解疾病进程,对COPD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红/白细胞准确性分析

    作者:朱媛媛;王冰;梁凌云;李莹;信宏伟

    目的 探讨UF-1000i检测尿液红细胞、白细胞的准确性.方法 随机选取1200份尿液标本,同时用UF-1000i手动进样模式、Uritest-500B检测,再将标本离心取沉渣镜检,将三种方法检测结果分组对比,分析UF-1000i检测尿液中红、白细胞的准确性.通过UF-1000i对97份血尿标本的红细胞形态提示与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两者鉴别肾性血尿与非肾性血尿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对比仪器提示的34份非均一性血尿与52份均一性血尿的红细胞散射光参数,评价UF-1000i鉴别血尿来源的诊断价值.结果 UF-1000i联合Uritest-500B同时检测尿标本与显微镜检查结果不相符标本,假阴性份数极少,假阳性份数较高;UF-1000i仪器提示非均一性血尿与均一性血尿荧光参数相比,非均一性血尿组的RBC-P70 Fsc明显小于均一性血尿组.结论 UF-1000i联合Uritest-500B检测尿液,可提高有形成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其对红细胞形态的提示可辅助临床医师判断血尿来源.

  • LIFT术在肛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敏;张涛;龚旭晨

    目的 探讨结扎括约肌间瘘管术(LIFT)对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肛瘘管患者行LIFT术,并结合术中所见以及术后随访对LIFT术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经LIFT术治疗的肛瘘患者,随访3~6个月,仅3例出现复发,术后未发生肛门失禁.结论 LIFT术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不损伤括约肌功能,是治疗肛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LIFT术 肛瘘 治疗
  • 重症医学科细菌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分析

    作者:白静;庄海舟;翁以炳;李昂;段美丽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内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为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9~12月重症监护病房采集的89例感染患者阳性标本155份,包括痰液(81份)、尿液(29份)、血液(24份)、导管(13份)及引流液(8份),采用WalkAway 96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K-B)法对细菌进行常规药敏检测,根据NCCLS2005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重症医学科患者感染的主要细菌为G-菌.在G-菌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占首位,排名第2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袭性操作、缩短各种置管的留置时间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 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干预时机对母儿的影响

    作者:高霞

    目的 观察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至分娩的时间干预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261例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者按破膜至分娩的间隔时间分为三组:<24h的103例为A组,24~48 h的85例为B组,>48 h的73例为C组.统计各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产后住院日以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收住院率.结果 产妇绒毛膜羊膜炎、产后住院日、1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住院率在破膜48 h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对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应积极干预,缩短破膜至分娩时间间隔,尽可能在破膜后48 h内分娩,改善母儿预后.

  •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路萍;宋俊标

    目的 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24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照射加腔内照射方法进行放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3.87%,高于对照组为67.24%,经秩和检验,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12,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1.93%、77.42%、46.77%、29.03%及6.45%、30.65%、20.97%、29.68%,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能够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减少变态反应的发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影病灶25例临床分析

    作者:俞秋华;杨如松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影(fGG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南京市胸科医院经VATS治疗的25例fGGO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行CT引导下肺穿刺并亚甲蓝溶液二次定位,术中行胸腔镜下病灶楔形切除术,切取病灶送快速病理.结果 快速病理腺癌14例,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系统性清扫术;细支气管肺泡癌(BAC)4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2例,异形细胞1例,结核1例,机化性肺炎3例,行病灶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基本与术中快速病理结果相符,行薄层高分辨率CT随访至今无死亡病例,且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改变.结论 术前CT引导穿刺并亚甲蓝染色定位fGGO,术中电视胸腔镜下病灶楔形切除创伤小,可根据快速病理确定手术方式.

  • APOLLO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52例疗效观察

    作者:潘晓华;刘国荣;姜长春;李月春;王宝军

    目的 分析APOLLO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包头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经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狭窄程度>60%的颅内动脉狭窄接受APOLLO支架置入治疗的住院患者52例.临床随访采用NIHSS评分.影像学随访主要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及颈部血管超声.结果 50例患者成功进行了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为94.55% (52/55).术中、术后即刻总的血管事件发生率为9.62% (5/52).术后30 d内总的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76% (6/51).随访(21.84±13.64)个月,考虑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2例,再狭窄率为3.92% (2/51).结论 APOLLO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中远期随访症状性再狭窄发生率低.

  • B超与ECT检查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乔晓玲;张新源

    目的 研究B超与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ECT)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25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行B超和ECT显像检查,并于术后与行常规细胞病理诊断相对照,比较3种方法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甲状腺癌合计23例(9.01%),甲状腺腺瘤合计181例(70.98%),甲状腺囊肿合计15例(5.88%),结节性甲状腺肿合计31例(12.16%),甲状腺炎合计5例(1.96%).在术前经B超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癌有13例,诊断正确率为56.52%;在术前经ECT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癌有16例,诊断正确率为69.57%.结论 ECT和B超检查在进行甲状腺结节诊断时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需要结合其他有效检查方法,并且结合临床病史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霞;刘明霞;闫芳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母体的影响.方法 选取孕龄26~34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表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对比两组血压、血脂、24 h尿蛋白定量、凝血纤溶功能、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平均动脉压、24 h尿蛋白、血脂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增加,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无改变,纤溶活性降低,产后出血无增加,并发症降低.结论 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病情重,异常围生儿结局发生率高,低分子肝素钙作为基本治疗药物之一安全有效.

  • 不同浓度高渗盐水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作者:刘雅东;汪占祥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高渗盐水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复苏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手术治疗后都采用早期液体复苏,其中对照组采用3.0%氯化钠+6%羟乙基淀粉组作为高渗盐水,治疗组采用4.5%氯化钠+6%羟乙基淀粉组作为高渗盐水.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与血钾、钠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急诊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液体复苏后1h的血浆白细胞介素(IL)1、IL-6和IL-8都明显降低(P<0.01).两组在休克复苏前后的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钠在液体复苏后1h后,对照组有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高渗盐水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可有效抑制炎性因子,且机体电解质无明显不利变化,值得推广应用.

  • CT增强联合小肠造影在直肠癌术前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价值

    作者:姚文良;安永恒;张佳卉

    目的 通过CT增强联合小肠造影在直肠癌放疗定位扫描中的应用,评估其对直肠癌术前放疗靶区勾画的精确性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例直肠癌患者行平扫和CT增强联合小肠造影定位扫描,传输到Varian Eclipse 6.0三维计划系统,分别勾画靶区.结果 CT增强扫描的GTV、CTV均低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CT平扫中将肠管误认为是转移淋巴结,3例行CT增强联合小肠造影扫描后发现CT平扫中未发现的转移淋巴结.结论 CT增强扫描有利于直肠癌原发病灶的显示,小肠造影后小肠容易和淋巴结区分,CT增强联合小肠造影提高了放疗靶区勾画的准确性.

  • ENBD治疗ERCP后胆管感染及高淀粉酶血症疗效分析

    作者:黄亚彬

    目的 评价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管感染和高淀粉酶血症疗效.方法 选择行ERCP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其中术后未给予ENBD60例作为对照组,术后给予ENBD60例作为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淀粉酶值和C反应蛋白值在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和24 h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胆管感染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胆管引流术对ERCP术后胆管感染和高淀粉酶血症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与高脂血症关系分析

    作者:潘华珍;蔡昉

    目的 探讨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 以2011年5~12月在某高校健康体检的1316例教职工为调查对象,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液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通过腹部超声影像学技术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检测脂肪肝.结果 1316例体检者中脂肪肝患者266例,检出率为20.21%.高脂血症患者393例,占被检人群的29.86%.脂肪肝人群高脂血症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者(81.20%比16.86%,P<0.01).脂肪肝男性检出率为25.88%,女性检出率为15.13%.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检出率(P<0.01).结论 高脂血症是某高校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危险因素;性别也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男性高于女性;脂肪肝与三酰甘油关系密切,降脂治疗应该是该校脂肪肝患者的治疗重点之一;超声检查在脂肪肝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炎症和炎性微环境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陈赐慧

    炎症与相当一部分肿瘤密切相关,近年来炎症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于肺癌中的炎症研究仍相对较少.炎症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促进血管生成、细胞增殖、转移,从而促进肺癌的进展.其主要通过炎性因子、炎性信号通路及上皮间质转化而发挥作用.现就近年来炎症及炎性微环境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 内皮抑素抗肿瘤机制和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牛牛

    内皮抑素自发现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肿瘤生长过程中重要的抗血管形成因子,也成为肿瘤抗血管治疗的重要靶点.内皮抑素抗肿瘤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一直是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及其如何提高临床疗效仍然存在诸多争议.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内皮抑素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上尿路上皮细胞癌的术前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刘晨

    上尿路上皮细胞癌包括肾集合系统癌和输尿管癌,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日益受到泌尿外科医师的重视.但该疾病术前定性诊断较困难,而明确的术前定性诊断对于手术方式的选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术前诊断主要有影像学检查、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尿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尿脱落细胞检测、输尿管镜检活检等,其中以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为常用.传统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敏感性低,如何能够提高其诊断敏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Wip1基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莉

    Wip1基因是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原癌基因,在胰腺癌、膀胱癌、肝癌、乳腺癌、神经母细胞瘤、卵巢透明细胞癌中存在过表达,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通过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Wip1基因的表达情况,将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维辉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移行上皮细胞癌占90%以上,其中超过70%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大多数NMIBC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愈,但术后3~5年内复发率高达60%~90%.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虽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与进展,但其作用仍然有限.根据患者不同疾病状态预测膀胱肿瘤的复发与进展,进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125I粒子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作者:彭齐荣;肖必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应用于临床,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已取得良好效果.目前研究结果表明,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原发性肝癌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就近年来该技术的临床研究与应用予以综述.

  • 甲状腺结节CT征象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邹文远;李胜;刘源源;石思李;侯明伟;许启仲

    目的 探讨螺旋CT检查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90例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病例采用常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由2名高年资医师对病例的CT征象进行评价并给出CT诊断,并与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CT诊断良性结节79例,甲状腺癌11例,病理学检查示良性结节83例、甲状腺癌7例.CT诊断良性结节准确率为95.18% (79/83),良性结节有诊断意义的CT征象为边缘清楚、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及无淋巴结转移,占93.98% (78/83),恶性组仅1例出现[14.29%(1/7)],甲状腺癌主要CT征象有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混杂不均,多伴有淋巴结或其他器官转移[71.43%(5/7)].结论 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掌握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主要CT征象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

  • 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预防过敏性紫癜复发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江志贵;李微;吴洁;杨翠艳;刘玲

    目的 探讨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乌体林斯)预防过敏性紫癜(HSP)复发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6例HSP患儿随机分为草分枝杆菌组(n=38)和一般治疗组(n=38),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草分枝杆菌组加用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肌内注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预防HSP复发的疗效及6个月和1年内的复发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另取15例正常儿童作为治疗前健康对照.结果 草分枝杆菌组在治疗后6个月及1年内复发率均低于一般治疗组(P<0.05).治疗前两组HSP患儿外周血CD3、CD4、CD8、CD4/CD8、IgG、IgA、Ig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3、CD4及CD4/CD8低于健康组(P<0.05),IgA高于健康组(P<0.05).草分枝杆菌组经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而IgA低于一般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肌内注射对预防HSP复发有一定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促进HSP免疫异常恢复有关.

  • 某一甲医院农村COPD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变动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邹德奇;张学顺;高海;张静;陈晓燕;赵建伟

    目的 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前后及新医改药品零差价后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和变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某“一甲”医院2003~ 2010年1908例COPD住院患者的总费用和构成情况,分析医疗费用变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自2003年起,例均治疗费用和检查费逐年上升,2010年达高峰.例均药费和例均住院费自2003年起逐年上升,2009年达峰值.2010年新医改后实行药品零差价后药费和住院费下降明显,药费和住院费增长趋势有所控制,护理费变化不明显.结论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新医改药品零差价可降低COPD患者住院费用的支出.在控制住院费用增长的过程中治疗费、检查费和药费是需要控制的因素,应完善相关的农村医疗制度.

  • 肾结核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作者:杨青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肾结核的检查方法不断增多,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肾结核的影像学变化多样,早期鉴别困难,误诊率较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是疾病分期及治疗方案选择的关键.现对B超、CT和磁共振成像等影像诊断技术在肾结核应用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以利于临床对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和提高肾结核的影像诊断水平.

  • 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杨曼;李迎春

    肾上腺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重大影响,随着影像学及临床技术的发展,肾上腺肿瘤在临床工作中也越来越常见.特别是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在腹部的日益成熟,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化学位移成像扫描技术以及其任意方位成像优势,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结合弥散、波谱等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为肾上腺肿瘤与临床综合征、病理组织类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信息.

  • 卵巢肿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进展

    作者:孙琳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磁共振成像(MRI)凭其多方位成像、多种扫描技术及良好的组织分辨能力等特点,对判断其良恶性、浸润范围等方面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但卵巢良恶性肿瘤在MRI诊断上常有混淆.近年来,随着软件的发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波谱等扫描技术被应用于卵巢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发现各种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越性及局限性.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颈髓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作者:刘璐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是目前人体功能成像研究的热点之一.正常颈髓DTI研究显示,颈髓各个节段的平均弥散系数及各向异性分数是有差别的.对于颈髓病变,DTI不仅可以显示常规磁共振成像显示不了的病理学改变,还可通过纤维示踪技术直观地显示纤维束方向及其完整性的改变,为颈髓疾病的检出及鉴别诊断开拓了新的前景.现全面介绍DTI的技术原理及其在颈髓疾病应用中的研究现状.

  • 维生素E和氧化应激在糖尿病中的作用

    作者:吴夕

    维生素E作为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维生素E通过其抗氧化作用,改善糖尿病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维生素E在改善脂质过氧化,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生成,保护DNA免受氧化损伤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关于维生素E对糖尿患者心血管、微血管并发症方面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 糖尿病听力损害研究新进展

    作者:牛瑞兰

    糖尿病听力损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逐年升高.其发病相关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代谢紊乱以及自身免疫因素等.糖尿病听力损害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目前认为由高糖引起的血管及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听力损害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加重微血管病变的恶化,影响患者听力水平,但对糖尿病听力损害的发生、发展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对糖尿病听力损害的发病机制予以综述.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评价指标研究新进展

    作者:李雯雯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复杂的造血系统疾病,其复杂性不仅体现在疾病本身,还体现在疾病进展及预后上.目前MDS的诊断已形成明确的组织病理学标准,而预后的判断主要包括临床特征、骨髓形态学表现、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等几个方面.其中以国际预后评分系统应用为广泛,但该系统对MDS的预后评价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目前对该病的预后判断尚未形成全面而统一的标准.近年来一些新的预后评价系统、细胞遗传学及血清学改变对MDS预后影响的研究都取得较大进展.

  • Peutz-Jeghers综合征胃肠道息肉及癌变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妍妍;徐榕苑

    Peutz-Jeghers综合征(PJS)亦称黑斑息肉病,是一种较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约4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现已证实部分PJS患者的发病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的突变有关.PJS的临床表现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消化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和癌症易患性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对PJS胃肠道息肉的病理类型、好发部位、息肉的癌变情况等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巧巧;庞荣清;阮光萍;王金祥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涉及多种代谢疾病的临床综合征,可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MS相关模型的建立对深入研究MS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MS的动物模型包括遗传性模型、诱发性模型以及转基因和基因剔除性模型三类.三类模型均具有MS的特点,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但与人类MS的实际情况仍有一定的差距.

  • 以下肢病变为主的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诊治新进展

    作者:那金波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是一种先天性周围血管疾病.一般以下肢单纯浅静脉异常畸形较为常见,临床上以葡萄酒色斑痣、异位浅静脉曲张伴深静脉正常或阙如以及肢体肥大三联征为常见.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与先天性坐骨静脉系未闭合有关.目前,KTS的诊断主要依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者CT,明确诊断后行合理的手术治疗可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动物麻醉剂乌拉坦的生物活性

    作者:叶泉英

    在医学实验中,乌拉坦作为常用的麻醉剂,与其他麻醉剂相比,具有价廉、易配制、麻醉效果稳定、维持时间长等优点,而且对实验家兔的呼吸无明显抑制.除了麻醉效应外,乌拉坦还具有复杂的生物活性,能对抗内毒素引起的血压下降等起增强心脏保存效果.此外,乌拉坦能升高血糖,导致溶血和抑制胃排空,而且它的致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综述相关系统乌拉坦的生物活性,为深入认识乌拉坦的作用和今后在动物实验中较好地应用提供参考.

  • 地佐辛药理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作者:耿立成;李丽

    地佐辛是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对κ受体完全激动,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部分拮抗作用,不产生典型的μ受体依赖,可使胃肠平滑肌松弛,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8受体几乎无活性,很少产生烦躁、焦虑不适感.其镇痛强度、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与吗啡相当,成瘾性小,已广泛用于围术期镇痛、癌性疼痛、无痛麻醉技术等.

  • 地佐辛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李慎占

    地佐辛用于多模式术后镇痛,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增强镇痛效果;用于超前镇痛能有效地缓解术后切口疼痛、减轻炎性反应,以及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其与丙泊酚联合,镇痛及止吐作用更明显,能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地佐辛通过有效镇痛而减少患者在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能维持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抑制气管括管所造成的心血管反应.

  • 瑞芬太尼减慢心率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小兵

    瑞芬太尼以其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但其引起的心动过缓现象日益受到关注,多年来很多研究致力于揭示这种不良反应产生的机制,在此过程中也得出很多研究结论.这些研究成果认为瑞芬太尼导致心动过缓的机制有迷走神经的兴奋作用,有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有对心脏传导系统的作用,还有以上作用的混合因素.现就以往的研究成果与新进展及以后的研究趋势予以综述.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