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壳聚糖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吸收的机制

    作者:孙露银(综述);闫彩凤(审校)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具有高效、低毒及药物间相互作用小的特性,使得它们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胃肠道在人体和外界之间形成了一个选择性屏障,允许营养物质、水等通过的同时阻止蛋白和多肽等大分子物质通过。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科学家致力于口服纳米载体的研究。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因具有黏膜黏附力、可逆地打开紧密连接及带有正电荷的特性,已被作为安全有效的肠道吸收促进剂。肠道主要通过跨细胞或细胞旁途径吸收物质,而壳聚糖可促进跨细胞及细胞旁途径的吸收。

  • 脂肪因子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孔秀芳(综述);姜林娣(审校)

    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器官,还是功能活跃的内分泌器官。研究已阐明,脂肪分泌的脂肪因子作为炎性因子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促进代谢相关疾病(如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等)的发生、发展。另外,脂肪因子还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参与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脂肪因子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认识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Polo样蛋白激酶1参与有丝分裂调控的研究进展

    作者:赫玮(综述);高丰厚(审校)

    作为细胞周期的关键环节,有丝分裂过程受到严格而精细的调控,随着对有丝分裂调控的探讨与拓展,也逐渐加深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理解。研究发现Polo 样蛋白激酶1( PLK1)参与细胞有丝分裂调控的各环节,该文拟归纳总结 Plk1在有丝分裂中诸如 CDK1-Cyclin B 复合物的激活、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分离和胞质分裂这些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并描绘 PLK-1在有丝分裂调控中的作用与意义,为进一步深入探讨PLK-1与有丝分裂调控指出可能的发展方向。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通道学研究进展

    作者:任中连(综述);傅晓冬(审校)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HDCP)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进入到基因、分子水平。离子通道的改变与 HDCP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该文总结国内外文献,深入分析HDCP与钾通道及水通道关系的相关研究,并探讨了 HDCP 与氯离子通道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HDCP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新思路。

  • 糖皮质激素对COPD及ARDS患者IL-8表达的干预作用

    作者:金珊珊;陈小岚;刘刚(综述);王兴友(审校)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呼吸道常见急症,由于两者以肺部感染作为加重病情发展的诱因,因此在抗感染的同时,基于炎症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寻求更加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8在炎症反应中作用显著,参与多种炎性细胞的聚集活化。糖皮质激素虽然在治疗方面一直存在争议,但其强大的抗炎作用应用于临床治疗肺部疾病已有近半个世纪。该文主要探讨上述两种肺部疾病患者的IL-8表达,以及糖皮质激素在控制IL-8生成方面的作用。

  • 低氧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红艳(综述);贺学;李旭光;孙正启(审校)

    动脉粥样硬化( As)作为一种慢性炎性疾病,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同时也是疾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低氧是造成AS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高原低氧地域辽阔,潜在的成为 As发病率高的国家,因此研究低氧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详述在低氧条件下,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等在 As发生中的作用,以期为阐明As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

  • 酒精性心肌病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作者:马旭阁(综述);周立君;赵继义(审校)

    酒精性心肌病( ACM)是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一种特异的心肌病,其起病隐匿,通常发展至心力衰竭时才受到重视。 ACM的发病与心肌内一些组织、细胞及结构的变化有关,其发病机制涉及多方面,包括氧化应激、细胞凋亡、钙稳态失衡、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衡以及自噬等。该文总结相关文献探讨ACM的发病机制,以期为ACM的防治提供干预靶点。

  • 甲状腺激素对肝脂代谢调节及相关非经典通路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孟丹;刘小娜(综述);魏立民(审校)

    早期,人们认为甲状腺激素仅通过核受体改变靶器官基因的转录活性发挥生物学效应,此途径为经典通路的作用机制。近年来发现独立于经典通路与其他信号传递相关的非经典通路,非经典途径的机制及其相关性被广泛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甲状腺激素非经典途径在促血管生成、抗细胞调亡、促进细胞增殖及促进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JSI-124抑制STAT3通路阻滞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的研究

    作者:崔凯;朱涛;王竞;张涛;李小飞

    目的:采用葫芦素(JSI-124)阻断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传导后,观察其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JSI-124(0、0.6、1.2、2.5、5.0μmol/L)处理Eca-109细胞后,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STAT3及下游细胞周期蛋白D1转录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食管癌Eca-109细胞中STAT3和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以及使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在Eca-109细胞中,经JSI-124处理的Eca-109细胞中,STAT3的活化水平明显降低;同时随着JSI-124抑制浓度(0、1.2、2.5、5.0μmol/L)的增加,Eca-109细胞的总凋亡率也随之增加(3.52%、19.26%、39.89%、55.22%)(P <0.05)。结论JSI-124作为STAT3的选择性抑制剂,可显著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的凋亡。

  • 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对其预后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魏铭;魏澄;王瑛;万少兵;黄敏;钟强

    目的:分析探讨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对其预后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8.0~10.0 mmol/L,而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则控制在4.4~7.8 mmol/L。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不良事件以及血清IL-6、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胰岛素使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2±8) U/d比(25±6) U/d,15.9%(7/44)比2.4%(1/42),P<0.05],胰岛素应用时间、重症病房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8±3) d比(12±5) d,(10±4) d比(14±6) d],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8%(3/44)比23.8%(10/42),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病死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水平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8±10)μg/L比(44±14)μg/L,(43±18) mg/L比(87±24) mg/L,P<0.01]。结论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保持较低的血糖控制水平,会缩短重症病房治疗时间、减少感染的发生,但是并不会改善患者病死以及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情况,并且还可能增加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情况。

  • 我国儿童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张铁民;张天哲;陈银苹;朱红俐;陈晓青

    目的:采用 Meta 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中国儿童 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联性。方法以“幽门螺杆菌”“HLA-DQA1”“基因多态性”“儿童”为检索词,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disc)、清华同方( CNKI)系列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VIP)、万方数据库、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全面检索1995年1月至2015年1月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有关HLA-DQA1与中国儿童Hp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应用RevMan 5.0软件对符合筛选标准的研究以OR值作为效应指标,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模型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1项病例对照研究,共计 Hp感染组445例和正常对照组317例。对11项研究中涉及较多的HLA-DQA1*0101,0102,0103,0104,0201,0301,0302,0401,0501,0601共10个位点进行了Meta分析。经综合分析:①HLA-DQA1*0103和HLA-DQA1*0301可能为中国儿童 Hp感染的易患性基因OR合并及其95%CI 分别为1.77(1.18,2.64),P =0.005;1.80(1.09,2.98),P =0.02;②HLA-DQA1*0104和HLA-DQA1*0302位点存在异质性,按民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为:对于HLA-DQA1*0104,HLA-DQA1*0302位点汉族组间无异质性,而少数民族组仍有异质性,亚组结果显示,HLA-DQA1*0302可能是我国汉族儿童的保护基因[OR合并及其95%CI为0.50(0.26,0.98),P=0.040];HLA-DQA1*0104可能是少数民族儿童感染易患基因[OR合并及其95%CI为2.15(2.13,3.77),P=0.007];③换用模型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显示,除 HLA-DQA1*0104和 HLA-DQA1*0301两位点结论发生改变外,其余位点结论均未发生变化。而剔除小样本后进行敏感性分析显示结论均未发生改变。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果较可靠。结论中国儿童Hp感染可能与HLA-DQA1*0103和 HLA-DQA1*0301位点有关联,未发现其余位点与感染有关。

  •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液HbA1 c水平与产科不良症状发生率关系的研究

    作者:崔风云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与产科不良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产科收治的GDM患者(孕周在24~28周)122例作为GDM组,对GDM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饮食、体育锻炼等,必要时应用胰岛素,强化血糖控制治疗。选取同期健康妊娠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入组时及终止妊娠前血HbA1c水平,比较两组产科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①GDM组入组时HbA1c水平为(6.32±0.30)%,对照组HbA1c水平为(5.31±0.60)%,GDM组 Hb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经强化血糖控制治疗后终止妊娠前HbA1c水平下降至(5.84±0.85)%,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5.01±0.68)%(P<0.05)。②GDM组早产、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5%(14/122)比3.0%(3/100),10.7%(13/122)比3.0%(3/100),13.9%(17/122)比5.0%(5/100),14.8%(18/122)比6.0%(6/100),P<0.05]。③终止妊娠前 HbA1c >6.5%者早产、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 HbA1c≤6.5%者[26.5%(9/34)比5.7%(5/88),20.6%(7/34)比6.8%(6/88),26.5%(9/34)比9.1%(8/88),32.4%(11/34)比7.9%(7/88),P<0.05或P<0.01]。结论 GDM可增加产科不良症状发生的风险,孕期强化血糖控制可有效降低产科不良症状发生率。

  • 初诊宫颈癌超声特征及与病理参数相关性分析

    作者:翁亮;柯友森

    目的:探讨初诊宫颈癌超声特征及与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1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初诊宫颈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入院后3 d内行女性盆腔超声检查,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病变组织内微血管密度( MVD)进行计数。观察初诊宫颈癌超声声像图特征,多普勒血流特征及不同分期病变间的差异。结果超声声像图显示宫颈形态正常或轻度增厚(Ⅰ期);宫颈不均匀增厚,体积增大(Ⅱ期);宫颈病变累及宫颈管、宫体或宫旁组织(Ⅲ期)。病变回声增强,呈点条状,多普勒技术显示点状血流(Ⅰ期);不均匀回声范围增大,多普勒技术显示点条状及网状血流(Ⅱ期);宫颈病变累及宫颈管、宫体或宫旁组织,多普勒技术显示血流丰富(Ⅲ期)。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间,多普勒超声阻力指数( RI)值、MVD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5±0.07)比(0.45±0.06),(32.76±6.87)比(31.43±7.43),P >0.05]。在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多普勒超声RI值、MVD值显著低于未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0.41±0.06)比(0.47±0.07),(33.54±7.65)比(28.87±5.77),P <0.01]。随着宫颈癌分期的增加,其 RI 值逐渐降低(Ⅰ期:0.47±0.05;Ⅱ期:0.44±0.06;Ⅲ期:0.39±0.04), MVD 值逐渐升高(Ⅰ期:25.36±5.61;Ⅱ期:30.52±4.72;Ⅲ期:33.51±3.91),分期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宫颈癌RI值与MVD值间呈显著负相关(r=-0.518,P=0.014)。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宫颈癌病变的特征,随病变分期增加,其声像图及多普勒血流特征存在差异。

  • 干扰素α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清疾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欧阳蓉;曾正莲

    目的:探究干扰素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 CML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每组60例。患者均给予羟基脲治疗,每日20~60 mg/kg,每周2次,6周为1个疗程,观察Ⅱ组患者在羟基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注射液治疗,(3~5)×106 U/(m2? d),6周为1个疗程。另随机选取6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的血清前列腺素 E2( PGE2)、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碱性磷酸酶(ALp)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以及治疗2周及6周后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Ⅰ患者血清中的 PGE2、MMP-2、bFGF、ALP以及IL-6水平分别为(93±26) ng/L、(5.8±1.1)μg/L、(60±18) ng/L、(105±29) U/L、(20.4±6.1) ng/L,观察Ⅱ组分别为(96±25) ng/L、(5.7±1.2)μg/L、(60±17) ng/L、(106±26) U/L、(20.2±6.0) 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1±12) ng/L、(2.7±0.5)μg/L、(33±8) ng/L、(61±13) U/L、(4.8±1.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患者治疗前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Ⅱ组患者治疗后PGE2、MMP-2、bFGF、ALP以及IL-6均显著低于观察Ⅰ组[(52±16) ng/L 比(62±20) ng/L,(2.4±0.5)μg/L比(3.9±0.6)μg/L,(33±7) ng/L比(42±9) ng/L,(62±13) U/L比(76±17) U/L,(5.0±1.2) ng/L比(8.7±2.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观察Ⅰ组、观察Ⅱ组患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干扰素α能有效降低CML患者血清疾病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调节CML患者的血清学表现及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严重缺损的疗效分析

    作者:万能;程宏宇;杨卫玺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严重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接诊的60例下肢软组织严重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急诊清创后给予一期内固定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并封闭创口,7~21 d后结合肉芽的生长情况进行二期缝合、皮瓣转移或植皮;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清创,给予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或二期内固定并植皮。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与创面愈合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3±1.9)个月比(9.8±3.0)个月],创面愈合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20±6) d比(46±1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肢体恢复优良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严重缺损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运动视标分辨力的变化

    作者:王梦斐;吉秀祥;王瑞夫;刘毅;李霞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 IOL)植入术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运动视标分辨力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4~8月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收治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例作为治疗组,同期接受健康体检且未合并眼部疾病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手术前后与对照组单眼及双眼静态佳矫正远视力,在双眼佳矫正状态下测定不同水平运动速度的运动视标的分辨能力。结果术前,治疗组15°/s、30°/s、60°/s、90°/s的运动视标分辨力均高于对照组(P <0.01);术后,治疗组15°/s、30°/s、60°/s、90°/s的运动视标分辨力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5°/s、30°/s、60°/s、90°/s的运动视标分辨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治疗组0~15°/s、15~30°/s 及30°/s~60°/s 的视力差值变化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治疗组0°/s~15°/s、15°/s~30°/s及30°/s~60°/s的视力差值变化低于治疗前(P <0.05),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0°/s~15°/s、15°/s~30°/s及30°/s~60°/s的视力差值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可有效提升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运动视标分辨能力,值得推广。

  • 锁骨骨折术中颈臂丛联合麻醉和单一臂丛麻醉的效果比较

    作者:巨辉;程智;白国强;杨磊

    目的:比较锁骨骨折术中颈臂丛联合麻醉和单一臂丛麻醉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收治的5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锁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单一臂丛麻醉,观察组采用颈臂丛联合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麻醉后观察组的平均心率、平均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改变显著低于对照组[(72±4)次/min比(78±5)次/min,(15.2±2.3)次/min 比(16.7±2.1)次/min,(71±6) mmHg(1 mmHg=0.133 kPa)比(79±7) mmHg](P<0.05),但麻醉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颈臂丛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优于单一臂丛麻醉,对生命体征影响更小,是锁骨骨折理想的麻醉方式。

  • 结肠癌术后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区域灌注化疗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商斌;曹成海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淄博市淄川区医院收治的90例结肠癌术后发生肝转移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全身化疗组和 TACE 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各45例。全身化疗组给予500 mg 氟尿嘧啶+40 mg顺铂静脉全身给药,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先给予500 mg氟尿嘧啶+40 mg顺铂灌注给药,后使用超液态碘油2~3 mL加羟基喜树碱注射液10 mg。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不良反应和随访情况。结果①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甲胎蛋白及肝内转移灶体积均显著小于全身化疗组[(56±4)μg/L 比(290±25)μg/L,(22±4) cm3比(45±9) cm3,P<0.01];②TACE 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治疗后 CD3+、CD4+、CD4+/CD8+、CD16+CD56+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CD3+、CD4+、CD4+/CD8+高于全身化疗组[(74±10)%比(62±4)%,(44±10)%比(31±7)%,(2.7±0.6)比(1.3±0.4),P <0.01];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全身化疗组2、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TACE 联合区域灌注化疗组(44.4%比66.7%、26.7%比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TACE联合区域灌注化疗可有效预防结肠癌术后肝转移,且可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

  • 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巨彪;苏秀兰;欧阳晓晖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 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2010年12月至2013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外科住院的92例结肠癌患者、52例结肠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结肠癌组、结肠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CEA、CA199和 CA125,分析比较三组中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血清值。结果①结肠癌组血清 CEA、CA199和 CA125水平分别为(20.08±4.14) mg/L、(44±19) kU/L、(262.6±43.1) kU/L,结肠良性肿瘤组分别为(3.09±0.58) mg/L、(13±5) kU/L、(7.4±2.6) kU/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9±0.15) mg/L,(12±4) kU/L、(7.4±2.2) kU/L、结肠癌组的血清CEA、CA199和 CA125水平高于结肠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结肠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EA、CA199和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结肠癌诊断的灵敏度(87.1%)、准确度(60.4%)、阳性预测值(64.0%)、阴性预测值(36.9%)均较单独检测值高。结论 CEA、CA199和CA125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利于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提高了结肠癌早期诊断的效率。

  • 西妥昔单抗联合紫杉醇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探讨

    作者:王文慧;王晓玲

    目的:研究西妥昔单抗联合紫杉醇对人鼻咽癌 CNE-1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鼻咽癌CNE-1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西妥昔单抗组、紫杉醇组、联合用药组,通过噻唑蓝(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①联合用药组的MTT值(36±7)和迁移能力相对值(21±6),低于西妥昔单组的MTT值(62±10)、迁移能力相对值(55±10)和紫杉醇组的MTT值(59±11)、迁移能力相对值(5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用药组EFGR、MMP-2的mRNA含量分别为(50±14)、(45±11),低于西妥昔单组的(67±18)、(69±16)和紫杉醇组的(60±17)、(6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用药组的 EFGR、MMP-2蛋白含量分别为(43±13)、(36±8),低于西妥昔单组的(69±15)、(64±10)和紫杉醇组(56±14)、(6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紫杉醇能够抑制人鼻咽癌CNE-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EFGR、MMP-2的表达来实现的。

  •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王妍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剖宫产后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缩宫素治疗(20 U,加入500 mL 0.9% NaCl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索前列醇治疗(200 U,放置于患者直肠内)。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 h和术后24 h出血量、宫缩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血常规相关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h及术后24 h 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10±29) mL 比(331±34) mL、(252±33) mL 比(389±45) mL,P <0.01];宫缩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28±3) min 比(39±5) min,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比容(HCT)显著高于对照组[(124±5) g/L比(105±5) g/L,(41±4)%比(36±4)%,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 Hb 及 HCT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对照组为7.5%(3/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剖宫产后出血治疗中,采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能有效控制出血,改善子宫收缩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对不孕不育症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赵海鸣

    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妇科不孕不育症患者1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和宫腔镜联合诊断与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育功能和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73例患者中,妊娠72例,占98.6%,分娩70例,占95.9%,胎儿存活率100.0%;对照组73例患者中,妊娠65例,占89.0%,分娩57例,占78.1%,胎儿存活率100.0%。结论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不孕不育症与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相比,诊断准确性更高,治疗效果好,预后快,值得推广借鉴。

  • 老年牙缺失患者植体周牙龈状况及植体周齿槽骨吸收水平研究

    作者:韩永洁

    目的:探讨老年牙缺失患者植体周牙龈状况及植体周齿槽骨吸收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实施牙缺失治疗的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不同分为老年组(94例)和非老年组(82例),并在术后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的成功率、植体周牙龈状况及植体周齿槽骨吸收水平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种植体成功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植体周牙龈状况较非老年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齿槽骨吸收水平均降低,术后1个月老年组患者的骨吸收水平高于非老年组,之后在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吸收水平的差异逐渐减小。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牙缺失患者的植体周牙龈状况及植体周齿槽骨吸收水平均较非老年人差,但其对手术成功率影响不明显。

  •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影响

    作者:王情;牟英辉;高英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宝鸡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15例妊娠合并甲减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经治疗后51例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观察组),64例患者甲状腺功能仍未达正常指标(对照组)。比较不同孕期孕妇的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和甲状腺激素需求量,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胎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孕中期、孕晚期TSH水平较孕早期显著升高( P<0.05),产后TSH水平显著下降( P<0.05);孕中期、孕晚期对甲状腺素需求量较孕前显著提高( 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高血压、胎儿宫内窘迫、糖代谢异常和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和死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减孕妇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在妊娠期间要调整甲状腺激素的用药剂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闫星晨;刘培茹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规范三级康复治疗。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者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5.4±3.6)°比(12.3±2.4)°、(26.6±3.5)°比(22.0±3.5)°,P<0.01];观察组上肢简式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AM)评分、下肢FAM评分及独立性检测量表(FIM)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26±8)比(22±7)、(27±7)比(22±8)、(58±10)比(44±12),P<0.05或P<0.01]。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身体功能、情绪功能以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0.4)比(0.9±0.4)、(1.07±0.41)比(0.79±0.27)、(1.87±0.21)比(1.55±0.18)、(1.8±0.5)比(1.0±0.3)、(5.0±1.2)比(4.0±1.1),P<0.01]。结论规范三级康复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颈椎牵引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

    作者:赵光标;陈勇;植梧倍

    目的:探讨颈椎牵引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共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仅给予颈椎牵引,观察组采用颈椎牵引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每个病例均连续治疗20 d,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颈部残障指数( NDI)、颈肌力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VAS、NDI评分(3.2±1.1)分、(5.8±2.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8±2.3)分,(10.5±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峰力距、平均功率及关节活动度[(9.7±1.8) Nm,(2.6±0.9) W,(96.2±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8±1.6) Nm,(1.5±0.8) W,(85.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1.8%)高于对照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牵引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可改善颈部肌肉群做功能力。

  • 甲泼尼龙和泼尼松诱导缓解治疗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宫晶;薜见珍;王凌燕

    目的:比较甲泼尼龙和泼尼松诱导缓解治疗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 PNS 患儿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泼尼松治疗[2.0 mg/(kg? d)],观察组接受甲泼尼龙治疗[1.8 mg/(kg? d)],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尿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体液免疫指标等。结果①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患儿( P<0.05);②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尿蛋白值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7.2±0.7) mg/(kg? d)比(21.2±2.3) mg/(kg? d),(47.2±6.0) g/L比(32.6±5.2) g/L,P<0.01],同时尿蛋白转阴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6.4±0.8) d比(11.6±1.7) d,P<0.01];③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IgG、C3、C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3±1.3) g/L比(6.1±0.9) g/L,(1.27±0.18) g/L比(1.13±0.19) g/L,(0.54±0.08) g/L比(0.39±0.07) g/L](P<0.01)。结论甲泼尼龙可以显著提高PNS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尿蛋白,同时提升血清白蛋白水平,优化体液免疫指标。

  • 时间药理学用药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陈金云;吴晶;蒋志红;陈咏梅

    目的:观察时间药理学用药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将海军总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4例老年 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以患者意愿自行安排用药时间,观察组按所服药物的时间药理学特点进行用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再发作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51/52),高于对照组的86.5%(4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急性再发作率为28.8%,2次以上急性再发作率为7.7%,均低于对照组(48.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动脉血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71±4)%比(64±6)%,(72±9)%比(65±11)%,(73±8) mmHg(1 mmHg =0.133 kPa)比(69±7) mmHg,P <0.05或 P <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42±8) mmHg比(45±7) mmHg,P<0.05]。结论时间干预治疗模式有助于改善老年 COPD患者肺功能,降低急性再发作率,值得临床重视。

  •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单用与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PCOS的疗效比较

    作者:梁海燕

    目的:比较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单用与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绥德县医院收治的80例胰岛素抵抗 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连续服用21 d后停药1周,连续口服3个周期)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每次1片,每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卵泡刺激素、睾酮、黄体生成素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5±3) U/L比(18±5) U/L,(1.1±0.4) nmol/L比(1.5±0.5) nmol/L,(7±3) U/L 比(10±5)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4.3±1.2) mmol/L比(6.1±1.2) mmol/L,(16±5) mU/L比(19±7) mU/L,(2.2±0.5)比(3.9±0.6),(22.4±1.9) kg/m2比(24.7±4.6)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所有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均自行缓解和消失。结论与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单药治疗相比,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PCOS 患者,不但可有效调节患者的性激素紊乱,而且还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医学综述》2014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指标

    作者:

    《医学综述》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核心版同类学科47种期刊中的总被引频次(3292)排名第7位、影响因子(0.409)排名第21位、综合评价总分(54.5)排名第8位、学科影响指标(0.94)排名第4位,他引率0.96;在2014年扩刊版同类学科129种期刊中的总被引频次(7065)排名第17位、影响因子(0.808)排名第27位、学科影响指标(0.84)排名第9位,他引率0.98。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伴发硬纤维瘤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黄晋熙;王程虎;原伟伟;陈贝贝;周一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现阶段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而硬纤维瘤是FAP 患者的一种肠外病变。现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例FAP 合并硬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有关文献探讨FAP 合并硬纤维瘤的发生、发展、诊断以及治疗,现报道如下。

  • 参考心电向量T环评估心血管风险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红;詹莉

    目的:研究不同分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向量T环的特征,探讨用 T环作为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选取2005年12月至2014年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且有T环向量异常的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 h内有反复静息心绞痛发作患者73例作为高危组,48 h内无而1个月内有静息心绞痛反复发作患者73例作为中危组,总结上述病例心绞痛发作前和发作时心电向量T环在额面、横面、右侧面三个面的状态(参考指标:QRS-T夹角、T环面积、T环形态)及转变。结果高危组或中危组的心电向量T环分别在额面、横面、右侧面三个面的参考指标组内相比较,各个组三个面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高危组和中危组的心电向量 T环在额面或横面或右侧面某一面的图形变换组间比较,在任一面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①高危组额面、横面、右侧面 R-T 夹角大变化量差≥5°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危组(86.3%比12.3%,90.4%比17.8%,83.6%比11.0%,P<0.01);②高危组额面、横面、右侧T环面积大变化量差≥2 mm2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危组(89.0%比8.2%,93.2%比5.5%,86.3%比11.0%, P <0.01);③高危组额面、横面、右侧T环扭结数差≥2个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危组(93.2%比13.7%,95.9%比8.2%,90.4%比17.8%,P<0.01)。结论心电向量 T环是有效评估心血管风险的可考量的指标。

  •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郭俊宇;李泽文

    目的:观察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52例 OSAHS患儿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记录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长呼吸暂停时间、长低通气时间及低血氧饱和度)、血清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所占百分比变化。结果手术治疗6个月后患儿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长呼吸暂停时间、长低通气时间较术前均显著降低[(1.7±0.6)次/h 比(8.4±1.3)次/h,(5.0±1.7)次/h比(17.0±2.1)次/h,(24±5) s 比(87±6) s,(30±9) s比(63±11) s,P<0.01],低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显著增高[(91±7)%比(74±13)%](P <0.05);患儿术后1个月IgA、IgG、IgM等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CD4 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百分比较术前显著降低[(1327±315) mg/L 比(1635±407) mg/L,(8.8±1.6) g/L 比(11.7±1.7) g/L,(1014±244) mg/L比(1270±379) mg/L,(35±4)%比(39±4)%,P<0.05],而术后6个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治疗OSAHS疗效显著,短期免疫指标有所下降,但长期免疫参数均可恢复至正常水平,对患儿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 2009~2013年《医学综述》在医学综合类期刊的主要指标与排名情况

    作者:《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核心版

    关键词: 医学综述 期刊
  • 两种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作者:王岩民;樊勇;牛伟亚;高强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Ⅰ组(184例)和Ⅱ组(184例)。Ⅰ组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Ⅱ组患者实施PFNA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Ⅰ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高于Ⅱ组[(52±7) min比(64±7) min,(139±19) mL比(121±18) mL,(81±17) mL 比(70±15) mL],患肢开始负重时间显著短于Ⅱ组[(16.5±2.6) min比(26.8±3.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Ⅰ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Ⅱ组(78.8%比63.0%),Ⅰ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Ⅱ组(14.1%比4.9%),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Ⅱ组(5.4%比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身体情况好的患者,但早期并发症较多;对于身体状况较差合并有慢性内科疾病的患者,可选择PFNA 治疗,但晚期并发症多。

  • 《医学综述》杂志被美国化学文摘社收录

    作者:

    美国化学文摘社( CAS)是全球大、全面的化学和科学信息数据库提供机构,是美国化学学会( ACS)的分支机构。美国《化学文摘》是涉及学科领域广、权威性高、影响力大、实用性强、收集文献类型全、提供检索途径多、部卷也为庞大的一种著名的世界性检索工具。

  • 血脂水平与脑卒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作者:慈光胜;潘丽萍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病程<24 h的脑卒中患者260例,其中160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出血性卒中组,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同时选择同期入院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将260例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总胆固醇( TC)水平分为低TC患者组( TC<6.00 mmoL/L)组218例和高 TC 患者组( TC≥6.00 mmoL/L)组42例,再按三酰甘油( TG)水平分为低TG患者组( TG<2.00 mmoL/L)156例和高TG患者组( TG≥2.00 mmoL/L)104例。比较各组受试者血脂水平及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TC、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低于缺血性脑卒中组[(4.26±0.94) mmol/L比(5.91±1.22) mmol/L,(1.67±0.66) mmol/L比(2.60±0.58) mmol/L,(2.84±1.22) mmol/L比(3.50±1.12) mmol/L],出血性脑卒中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SSS评分)显著低于缺血性脑卒中组[(28.7±8.8)分比(41.9±1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 TC 患者组 SSS 评分显著低于高 TC 患者组[(31±14)分比(4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TG患者组SSS评分显著低于高TG患者组[(30±12)分比(45±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TC和TG水平显著低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脂水平较低的脑卒中患者病情较严重。

  • 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铭艳;曾杰;谢伟涵

    目的:探讨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子宫内膜厚度联合检测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1月至2012年11月潍坊市妇幼保健医院收治的疑似早期异位妊娠患者164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异位妊娠组(异位妊娠组,64例),宫内妊娠流产组(宫内妊娠流产组,38例),正常宫内妊娠组(正常宫内妊娠组,62例),采用经阴道超声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并测定患者的血清孕酮及β-HCG值,比较3组子宫内膜厚度及血β-HCG、孕酮水平。结果异位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0.65±0.30) cm、β-HCG(1846±655) U/L及孕酮(20±3) nmol/L水平明显低于宫内妊娠流产组(1.04±0.32) cm、(2580±1216) U/L、(33±4) nmol/L 及正常宫内妊娠组(1.38±0.19) cm、(3211±1405) U/L、(60±14) nmol/L(P<0.05);在三组中子宫内膜厚度及血β-HCG、孕酮联合诊断的准确率(95.3%、92.1%、9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单项指标判断早期异位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异位妊娠及宫内妊娠中,子宫内膜厚度与孕酮及β-HCG值均呈正相关( P<0.05)。结论血清孕酮及β-HCG值可判定妊娠发生,但对异位妊娠与宫内未形成孕囊的早早孕鉴别较难,配合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可以判定孕囊的着床部位,对早期鉴别异位妊娠有重要意义。

  • VEGF和FASC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汪晓龙;贾玉林;舒畅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细胞骨架蛋白成束蛋白(FASCIN)(能和f-actin紧密结合的骨架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80例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方法检测 VEGF 和FASCIN的表达情况。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EGF 的表达阳性率为71.2%(57/80),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为15.0%(3/20),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P<0.05);FASCIN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2.5%(58/80),在正常口腔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4/20),FASC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P<0.05);有淋巴结转移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 VEGF、FASCIN 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 P <0.05),病理分级Ⅱ级、Ⅲ级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VEGF、FASCIN阳性率显著高于病理分级Ⅰ级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 P<0.05)。结论 VEGF、FASCIN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通过检测VEGF与 FASCIN 的表达水平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提供一定的理论根据,因此也可为临床上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后续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 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会厌囊肿疗效分析

    作者:王荣兵;谢健生;周灿禄;陈颖妍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会厌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东莞市莞城医院收治的64例拟行手术治疗的会厌囊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时间,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会厌囊肿评分及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手术区域黏膜光滑、平坦,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时间均少于对照组[(9.4±2.8) min比(12.6±3.7) min,(2.4±1.1) mL比(11.2±3.9) mL,(0.2±0.1) mL 比(12.8±0.8) mL,(1.3±0.7) min 比(4.2±1.6) min,P <0.01];会厌囊肿评分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0.7±0.3)分比(1.6±0.8)分,P<0.01];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3例(9.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可精确切割病变组织,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周围组织损伤小,近期复发率低,可作为会厌囊肿优选的手术方式。

  • 磁共振扩散加权与灌注成像在乳腺癌肝转移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辉(综述);柏根基(审校)

    乳腺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全身治疗为主,根据疗效选择合适的局部治疗(局部切除、经导管化疗栓塞、射频消融等),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和灌注成像( PWI)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功能影像方法,其可区别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从微观角度监测细胞密度和肿瘤微循环的改变,定量评价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

  • 超声评价胎儿心脏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晶(综述);张志坤;吴钟瑜(审校)

    在许多胎儿疾病(包括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先天性心脏病、双胎输血综合征、特发性水肿及胎儿心律失常等)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中,胎儿心功能异常作为一个重要标志已在临床得到证明。超声评价胎儿心脏功能一般是以针对患者进行管理和评价的模式,使其为先天性心脏病提供相对完整、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进行患者咨询,或对胎儿心脏进行介入治疗。该文就超声评价胎儿心脏功能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超声诊断肾动脉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段秀芳;付遵峰;陆萍萍(综述);王秀云(审校)

    肾动脉狭窄( RAS)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病因之一,RAS引起的高血压多为顽固性,且药物降压效果不好,因此尽早诊断和积极的临床干预,可明显降低心脏等重要器官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并可减少肾萎缩及终末期肾病的发生。超声虽然具有高度的操作者依赖性,但是作为一种无创、低成本且可以广泛应用的检查方法,近年来已被国内外公认为筛查RAS的首选方法。

  • 超声新技术诊断甲状腺癌的应用进展

    作者:闫娜(综述);王伟娟;庄磊

    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不断攀升,但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仍是影像诊断的难点。 B 型和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甲状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但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方面特异性不高。三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幅度提高了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异性。

  •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应用于正畸牙颌测量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璐(综述);陈岩;王建明(审校)

    牙颌测量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是诊断儿童及成人错牙合畸形的重要方法,亦可为治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CBCT)是一种口腔正畸辅助诊断中的颅颌面影像采集设备,相较于CT,CBCT具有影像精确度高、扫描速度快、占地面积小以及放射辐射量低等优势。 CBCT在正畸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头影测量分析、定位阻生牙、辅助植入微种植体以及分析牙体和牙弓形态等。

  • 后循环梗死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武曌(综述);肖震心(审校)

    脑梗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中后循环梗死预后差,病死率高,为提高本病存活率,需进行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近年来有关后循环的临床治疗与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后循环梗死的中医治疗方法极少,无论是中药还是针灸都缺少相关研究报道。在未来的实践中,有必要对后循环梗死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 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及治疗进展

    作者:邱茜茜;廖素杭(综述);余和东(审校)

    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体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预防的方式有个人维护(包括保持口腔卫生、戒烟、减少一些药物的使用)和临床检查(包括适应证的选择、种植材料的选择、种植后维护)。治疗方案有局部清创、激光治疗、电化学治疗、联合应用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小,不良反应小,手术治疗能修复骨组织和牙龈组织等软硬组织的缺损。把握好各个方案的适应证是治疗的关键。

  •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霞(综述);张恒(审校)

    重症患者中,急性呼吸衰竭者比例高,初期可经喉插管置入气管保证换气,如需要长期使用呼吸器,推荐行气管切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了患者的安全及保证医疗效率,经皮气管切开术得到发展。研究表明,与传统外科气管切开术相比,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及手术相关病死率低。经皮气管切开术可直接在患者床边进行,提高效率。现就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发展史,执行步骤、适应证、禁忌证、相关并发症及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比较等进行综述。

  • 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军(综述);涂彧(审校)

    虽然目前放射治疗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如调强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容积弧形调强放疗等,但放射性肺炎( RP)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 RP一旦发生,常不可逆转且无特效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预防和减少 RP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RP 的发生与一些剂量-体积参数、联合化疗或辐射防护剂阿米福汀、放疗前手术、肿瘤位于中下肺、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10)、转化生长因子β1、KL-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吸烟史、慢性肺疾病、肺功能状况及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 PM2.5对血压的影响

    作者:徐建辉(综述);何荣华(审校)

    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下降,人们更加重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相关研究表明,空气污染物(主要是PM2.5)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PM2.5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血栓形成,血管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心脏自主调节功能紊乱等也被认为与空气污染物有关。 PM2.5对血压影响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其可能机制是 PM2.5通过直接作用、氧化应激、炎症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继而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受损,终引起血压的变化。

  • 白细胞与血压水平的关系

    作者:王坤伟(综述);刘军(审校)

    高血压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主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高血压与炎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白细胞是反映炎症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白细胞起着重要作用。既往研究显示,白细胞升高与血压水平升高有关,两者存在正相关性,且这种作用独立于其他多重危险因素。该文通过研究白细胞与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炎症 白细胞 高血压
  • 单肺通气时降低吸入氧浓度对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李彭依(综述);顾连兵(审校)

    单肺通气( OLV)期间吸入纯氧能使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也会导致吸收性肺不张和氧中毒。虽然OLV期间降低吸入氧浓度会使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增加,但在充分评估围术期患者全身情况下,适当降低吸入氧浓度( FiO2)能够减轻肺损伤。该文主要描述 OLV 期间氧中毒肺损伤的机制,介绍近年来OLV期间降低FiO2对肺损伤的研究现状。

  • 细胞因子参与胃癌发生和发展研究进展

    作者:李康(综述);旦增(审校)

    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发挥免疫调节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其表达异常诱发多种疾病,包括胃癌。细胞因子参与调控细胞的癌变、侵袭与转移、血管生成,并通过调控肿瘤相关抗原的抗原递呈、淋巴细胞的活化参与胃癌的免疫逃逸,且在胃癌细胞抵抗放化疗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调节机体细胞因子的水平,促使机体形成对胃癌的抗肿瘤也就成为胃癌治疗的新方向。

  • 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冬雪(综述);秦成勇(审校)

    原发性肝癌( PH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PHC的治疗方法目前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常用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经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经皮无水乙醇注射、射频消融、生物疗法、中医治疗等。近几年PHC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取得明显进展,应用也日益广泛,尤其是生物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 Fas/FasL系统在肿瘤细胞凋亡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建华(综述);李雁(审校)

    Fas作为肿瘤坏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在细胞凋亡及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Fas系统是目前研究清楚的介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系统,主要由 Fas 及其相应配体( FasL)组成。细胞在接收到凋亡信号后,主要经外源性(死亡受体途径)和内源性(线粒体途径)两条途径引发细胞凋亡。此外,Fas还可以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该文概述了 Fas和 FasL的分子特征及在肿瘤细胞凋亡中的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肿瘤 Fas FasL 细胞凋亡
  •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邹蕴(综述);宛红娥(审校)

    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快。放疗是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体部立体定向放疗在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定位是放疗的重要步骤,定位是否准确及图像清晰程度直接影响靶区勾画的准确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PET/CT)弥补了 CT 定位困难和 PET 假阳性及定位不精确的不足。该文就 PET/CT 在 NSCLC 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予以综述。

  •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胃癌发生和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瑞英;王玉平(综述);周永宁(审校)

    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高居不下,其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的复杂病理过程。幽门螺杆菌( Hp)作为胃癌独立的危险因素已众所周知,根除Hp可显著减少胃癌的发生。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研究者发现,Hp在不利于自身生长的环境中会发生变异而形成更难根除的幽门螺杆菌L型( Hp-L),Hp-L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胸膜肺母细胞瘤基础研究与诊治进展

    作者:高欣凤(综述);郭志平(审校)

    胸膜肺母细胞瘤( PPB)是好发于儿童的一种罕见恶性肿瘤,在病史、基因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及预后方面有一定特点。 PPB常累及胸膜和肺,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和复杂的生物学行为,常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其病理学特点为肿瘤间质内有大量原始小圆细胞及纺锤状细胞,肿瘤组织的上皮细胞为良性呼吸道上皮细胞。该文就近年来 PPB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前景

    作者:胡璟(综述);肖常青;庞翠军(审校)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延缓胰升糖素样多肽1(GLP-1)、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 GIP)降解而延长生理性GLP-1作用时间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除此之以外它的众多胰腺外作用逐渐被发现。 DPP-4抑制剂可以安全的单独使用及和与多种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联合使用,不影响体质量,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性价比较高,在临床上逐渐广泛应用广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又一个有力武器。

  • 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作者: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可以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可以起到情报检索与文献计量研究作用;可以节省论文篇幅。

  • 纳米银的抗菌机制及其生物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永彬(综述);赵亚群(审校)

    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对于新型抗菌材料的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对纳米银颗粒的研究。纳米银材料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性强以及不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临床多个专科。但对于纳米银抗菌机制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而且已有研究发现,新型纳米银材料也有一定的毒性,不恰当的或过量的使用会导致银毒性的产生,危及身体健康。

  • 他汀类药物潜在治疗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作者:陆万里(综述);滕华建;蒋青(审校)

    骨性关节炎(OA)是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好发于老年人,是造成老年人疼痛和残疾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OA将会给我国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然而至今仍缺乏改变OA疾病进程的药物。近些年,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OA从基础及临床层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相关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软骨细胞老化及退变、防止细胞外基质降解等作用。故他汀类药物有望成为改变OA疾病进程的药物。

  • 腹腔镜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及术中卵巢功能的保护

    作者:王政;邓锁(综述);卢美松(审校)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既担负着重要的内分泌功能,还承担着延续后代的生育功能。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卵巢疾病日趋增多。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妇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来说,在腹腔镜手术中如何有效地保护其卵巢功能,成为了妇科腔镜临床实践中备受重视的关键问题。该文主要总结腹腔镜手术对于卵巢功能的影响,并概括有效应对卵巢损伤的腹腔镜手术方法。

  • 内镜在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立(综述);安韦华;沈军(审校)

    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是口腔外科的常见疾病,随着涎腺内镜的发展,对于涎腺疾病的病因人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同时,涎腺内镜治疗技术的应用为涎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在涎腺内镜的帮助下,进一步直观了解到涎腺疾病导管内的病变原因,更重要的是通过内镜可以直接治疗涎石症、涎腺导管狭窄及异物等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涎腺疾病,并取得较好的疗效。该文主要通过回顾近年来涎腺内镜技术的应用,探讨涎腺疾病的治疗进展。

  • 输尿管镜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杨洪海;综述崔喆;审校

    输尿管镜技术不仅被广泛应用于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对肾盂肿瘤、胆管结石、尿道损伤等的诊治也有一定疗效。该技术适用于内径较为纤细的各种人体腔道,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规范、熟练操作,其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空间。该文系统回顾了输尿管镜技术的器械发展,介绍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总结目前输尿管镜技术的主要临床应用范围及相关并发症。

  • 兼症医学

    作者:刘桂蕊

    兼症医学是临床医学在应用诊断、治疗、预防的一种方法学。这方法学强调了“统一同一时体论”在医疗、教学、科研实践上的重要性。统一性强调了共性(整体性),同一时性明确了个性(差异性)。人是由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组成的自身整体的个体,也是宇宙间的独立体,但是必须统一于宇宙。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