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

Medical Recapitulate 의학종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084
  • 国内刊号: 11-355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刘桂蕊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Apelin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作者:江海龙;吴宏超;唐朝枢

    Apelin是日本学者Tatemoto等[1,2]于1998年用反向药理学方法首次从牛胃分泌物中提取到的新的活性肽.Apelin在血液循环中含量较低但心血管组织含量较高,并且其受体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组织,表明Apelin可以通过旁分泌和(或)自分泌方式调节心血管功能.研究发现,与已往发现的小分子心血管活性肽如内皮素、尾加压素等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不同,Apelin在显著增加心肌收缩力的同时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对心脏泵功能的改善和血压的调节起着独特的双重有利作用,因而Apelin及其受体可望成为急、重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治疗新靶点.现仅就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简要综述.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作者:刘春艳;董文斌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是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性标志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梗死、脑缺血、感染性疾病、多发性神经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中显著升高.近年来研究发现,它也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ia encephalopathy,HIE)密切相关.本文重点就NSE与新生儿HIE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阐述.

  • 肌肉内神经源性聚集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张盈帆;江华

    聚集蛋白(agrin),早因为能促进培养肌组织表面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聚集而被发现,后从电鳐电器官的基底膜中分离出来.从结构上看,agrin是一种肝素硫酸酯类糖蛋白分子(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220×103.其N末端含有一个与K型蛋白酶抑制剂同源的序列区,介导了agrin与基底膜层粘连蛋白(laminin)的结合,而C端含有与相应受体作用的功能区,包括3个与laminin-α链的G区同源的序列和4个富含半胱氨酸残基的类表皮样生长因子(EGF)重复序列区,前者可能介导了agrin与α-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α-dystroglycan)的结合,并能促进细胞之间的黏附,而后者主要提供二硫键的结合位点.从第3个类EGF序列区到C末端之间相对分子质量长55×103的片段,主要与乙酰胆碱受体(AChR)簇集活性有关[1].

  • 内皮抑素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作者:李思维;尹宜发;邹立勇;胡远强

    1997年O'Reilly从鼠的血管内皮细胞瘤(EOMA)培养液提取出内皮抑素--一种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经过7年的实验动物研究和Ⅰ期、Ⅱ期临床试验证明,内皮抑素能促使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很强的抗肿瘤特性.近年来,内皮抑素基因治疗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疗法的联合疗法已经成功用于实验动物和临床试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就内皮抑素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基础研究现状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 基因多态性对血脂及调脂疗效的影响

    作者:姚友权;徐力辛

    原发性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的疾病,有很多的多态性的基因参与它的发病机制.本文重点叙述可能的候选基因与其相关性及其对调脂药物的疗效产生的不同,预测临床患者对药物反应,使医生为患者选择佳的药物和确定佳的剂量.

  • NMDA受体对学习记忆影响的双向性

    作者:董晓华;张丹参

    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是一种特殊的离子通道蛋白,分布在突触后膜上,既受突触电压的调控也受神经递质如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甘氨酸(glycine,Gly)、NMDA的控制,是学习记忆的关键物质[1].Glu是哺乳动物脑内含量高的一种氨基酸,并作为主要的中枢兴奋性氨基酸递质介导一系列高级神经活动,其作用是通过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而实现的.目前根据受体特异性激动剂将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分为NMDA受体、海人藻酸(kainic acid,KA)受体、α-氨基-3-羧基-5-甲基异嗯唑-4-丙酸(alpha-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 acid,AMPA)受体等,其中NMDA受体与长时程突触增强(l0ng-term potentiation,LTP)、学习记忆、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可塑性、缺血缺氧损伤及老年性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都有密切关系[2].

  • 白三烯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研究进展

    作者:黄琰;李淑兰

    支气管哮喘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近通过大量病理学研究表明,哮喘反应的发生不仅存在着呼吸道炎症,还包括呼吸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airway remodeling),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平滑肌和基底膜增厚;气道重构是诱发呼吸道高反应性和哮喘慢性化的主要原因.白三烯(leukotrienes,LTs)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经5-脂加氧酶(5-lipoxygenase,5-LO)途径代谢的一系列产物,在支气管哮喘发病和气道重构过程中是重要炎症介质,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现主要对LTs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转化生长因子与肝硬化

    作者:陆浩;周建生

    肝硬化是绝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终末期表现,突出的病理特点是假小叶形成,间质纤维化,血管结构形态重新改建.其中,重要的是间质纤维化在此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这个过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一氧化氮(NO)、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其中TGF-β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参与了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文献报道TGF-β能导致肝硬化[1].因此TGF-β与肝硬化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 炎性细胞因子与高血压

    作者:李忠臣;于海燕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亦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许多血管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15岁以上城乡人口高血压患病率为4.85%,而90年代,15岁以上城乡人口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了约25%,已达到11.26%,估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1亿人以上,而且每年新增高血压病例20余万人,高血压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故对患者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和积极的治疗,对上述疾病的一级预防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随着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患病率的持续上升和由此而来的心脑血管病病死率的持续增加,高血压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受到重视,对高血压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目前,关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仍在不断探索中,除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精神社会心理压力以及神经内分泌机制外,近年来发现炎性机制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能为阐明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对疾病的进一步干预提供新的有意义的途径,本文就炎性细胞因子与高血压的关系的研究进展简要阐述如下.

  • 高血压治疗的某些新认识

    作者:田继华

    高血压既是常见病,又是心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目前有1.3亿患者,平均每年以350万人的速度递增.但我国的高血压防治则存在三高(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和三低(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形势,所以提高对高血压防治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老年性高血压病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黄筱文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高血压导致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等生活质量,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2].老年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与年轻患者相比,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成为了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因此进一步了解老年性高血压的诊治非常有必要.

  • 乳腺增生病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陈雪琴;王晓稼;马胜林

    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的常见乳腺疾病,本病好发于25~50岁妇女,以35~45岁为发病高峰,基本病因被认为是女性体内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随着生活和饮食习惯的逐渐西化,我国城市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已越来越高,且部分乳腺囊性增生病可由典型增生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文献报道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癌变率为2%~4%,故被临床医师关注.由于引起女性内分泌激素特别是性激素水平紊乱的病因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临床上至今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加强对乳腺增生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非常必要.

  • 肺栓塞诊断新进展

    作者:孙芳;陈美云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受累部位分布广泛,各级肺动脉均可受累,病变分布不均,肺动脉干少受累,亚段肺动脉次之,左/右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较常受累.肺动脉栓塞右肺多于左肺.

  • 广州管圆线虫病研究现状

    作者:韩剑虹;吉维忠;朱榆红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于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侵入人体引起的嗜酸粒细胞性脑膜炎,自1944年日本野村和林氏在我国台湾报道第一例病例以来,已相继在太平洋及东南亚国家等地区发现同样病例,但相关报道相对较少,我国已报道病例3000多例[1],主要集中在大陆南方地区及台湾省.1997年我国温州曾出现一次该病小流行,这也是我国大陆首次暴发[2],2003年底我国昆明市也出现一种以急性头痛和肢体皮肤游走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经初步查明,广州管圆线虫病可能性大.因此病种有明显的区域性和饮食习惯的相关性,所以相对罕见,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目前研究现状,现对其临床表现,发病情况及治疗综述如下.

  • 抗血管生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者:任健俐;尹利荣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为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约10%的育龄期妇女发生该病.虽是良性疾病,但因其具有易复发性和转移的特点,故素有"良性癌"之称,是一种严重困扰女性的难治之症.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但无论哪种治疗均有较高的复发率,寻求新的治疗措施、降低复发率成为目前研究热点.近年来EMs分子机制的研究为治疗提供了新的对策,尤其是抗血管生成治疗备受关注.

  •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疗进展

    作者:周霖;方凤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因其引起急性症状和死亡并有后期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听力系统和视觉系统受损而得到重视.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抗病毒治疗很可能在未来的CMV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先天性CMV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诊疗,重点是新生儿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 肝性脑病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作者:李健芹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严重肝病患者肝细胞广泛受损、功能衰竭所致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以计算力和定向力下降、意识障碍以及神经肌肉运动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HE的发生提示病情加重,预后不良.HE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以假性神经递质学说和氨中毒学说较受推崇[1,2].绝大多数HE都是有诱因可循的,例如高蛋白饮食、上消化道出血和严重感染等.预防HE是肝病病房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要预防HE,必须针对各种可能的诱因采取积极的护理对策,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4].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治及新进展

    作者:王同新;范一木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internal carotid-cavernoussinus fistulas)是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或其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多因外伤引起,占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75%~85%.由于常伴头部外伤或以眼征为首发症状,故常易漏诊或误诊,而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关系.现复习近年来相关文献,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和治疗简要综述如下.

  • 首发动眼神经麻痹之糖尿病15例误诊分析

    作者:张丛;李涛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的常见的病因.糖尿病神经病变在临床上表现多种多样,糖尿病并发动眼神经麻痹属于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单神经病变,临床少见.若糖尿病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易导致误诊.我院于1992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15例此类患者,均被误诊,现报道如下.

  •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阳新;赵玉婷;周黎黎;赵迎春;刘光英;何丽;古来

    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仪测定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内径、血流、内膜,以探讨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膀胱癌肿瘤标记物研究进展

    作者:王世先;惠长

    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做出正确的诊断对疾病的治疗与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膀胱癌中,90%以上是移行细胞癌(TCC),超过70%的TCC在治疗后复发,复发肿瘤中约30%出现恶性度增加.目前,用于膀胱癌诊断、监测的传统手段是尿液分析、膀胱镜和尿细胞学检查.它们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尿液分析缺乏特异性、敏感性;膀胱镜检查并做组织活检是膀胱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这是有创检查,并且患者依从性差,价格比较昂贵,不宜作为常规检查;尿细胞学检查(UC)有较高的特异性,在不同的分级中检测率为50%~90%,但敏感性低,低度表浅性的肿瘤往往为假阴性,即使流式细胞学检查在临床上也没有发现比已往的细胞学检察存在更有价值的地方.膀胱癌生物学标记作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监测以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大肠癌的流行病学和病因研究

    作者:徐永成;许岸高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对人类危害严重.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大肠癌的发病因素进行了广泛探索,但迄今病因未明,而发病率和病死率却逐年上升,治愈率提高不大.因此,对其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深入研究、做好阻断病因措施的一级预防具有深远意义.现对大肠癌的流行特征和发病高危因素总结.

  • 具有特殊构形的罕见子宫平滑肌瘤类型

    作者:李新功;温黎;付静;董艳光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20%~40%[1~3],临床和病理诊断一般没有困难.但是,当平滑肌瘤出现特殊的组织学形态或独特的生长方式时,可能造成诊断困难[4].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文献中陆续报道了一些形态怪异的子宫平滑肌瘤大体类型,由于这些肿瘤相当罕见,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对其了解不多,在诊断和治疗中可能将其误为恶性肿瘤.这也是Clement[5]所指出的病理医生在子宫平滑肌瘤诊断方面面临挑战的含义之一.了解这些具有特殊大体形态的罕见子宫平滑肌瘤类型的特点,可以减少误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避免过度治疗.

  • 白藜芦醇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胜利;安利峰;李覃;何烨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属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是植物为抵抗外界刺激如紫外线、真菌、病毒感染或机械损伤而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phytoalexin)[1].其主要有四种存在形式:顺式白藜芦醇、反式白藜芦醇、顺式白藜芦醇糖苷、反式白藜芦醇糖苷,后两种形式在肠道中糖苷酶的作用下可释放出白藜芦醇,反式异构体的生物活性强于顺式异构体,在紫外线照射下,反式白藜芦醇能够转化为顺式异构体[2].对白藜芦醇药理作用的认识源自WHO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即1989年WHO"世界心血管疾病控制系统--MONIC PROJECT(莫尼卡项目)"发现的"French Paradox"(法兰西矛盾,即高脂饮食与冠心病发生率呈负相关现象).此后,对其自然资源进行广泛研究后,已经在21个科,31个属的72种植物中发现含有白藜芦醇,如葡萄科的葡萄属,豆科的落花生属、决明属,百合科的藜芦属等,含有白藜芦醇的许多植物是常见的药用植物,如决明、虎杖等[3].

  •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胃癌

    作者:陈俊忠;徐嘉凤;叶红军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对上皮细胞及许多肿瘤细胞有促进分裂和促进移动的作用.原癌基因c-met编码的蛋白(c-Met)是HGF的主要受体,HGF与上皮或内皮细胞上的c-Met结合,导致细胞分裂或分化增加,细胞分离,运动能力增强,细胞连接消失.近年国外对HGF及c-Met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发现HGF/c-Met与胃癌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就HGF/c-Met与胃癌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 结直肠癌氟尿嘧啶工具酶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华;季加孚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美国,结直肠癌在癌死亡中占第二位.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转移和复发是结直肠癌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行根治术的患者有30%~40%在5年内出现转移和复发[1].对于这些群体,辅助治疗不失为一种标准治疗方案.遗憾的是,只有60%~65%的患者单纯接受手术治疗,余下的不到1/3行辅助治疗[2].也就是说,只有很小一部分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要求或得到了辅助治疗,肿瘤分期与预后结果密切相关.然而,一些特定分期的患者,尤其是Ⅱ、Ⅲ期患者,预后的差别也很大.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内在本质和患者的基因背景.

  • 维甲酸对小儿实体瘤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作者:张浩川;陈肖鸣

    恶性肿瘤的诱导分化是指使恶性肿瘤细胞转变成较成熟的细胞,改变其恶性生物行为,停止恶性增生,终使恶性肿瘤得以缓解,甚至治愈.这不仅是肿瘤治疗中的一种新方法,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是迄今为止重要的一类诱导分化剂.自1980年以来,对应用RA和RA类物质预防和治疗肿瘤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retinoic acid,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已取得了极大成功,新资料显示完全缓解率已达87%~92%[1].近年来,小儿实体瘤的发生率逐渐上升,虽然随着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技术的提高,实体瘤患儿的生存率有较大提高,但其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尤其是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导致治疗失败和后遗症,对肿瘤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因此,研究探索维甲酸在小儿实体瘤诱导分化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缺锌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永波;李俊;宋益兴

    锌是机体抗氧化防御、电子传递、DNA修复和p53蛋白表达等诸多生物过程的重要辅酶.在氧自由基释放和DNA损坏及癌症发生与发展方面,营养锌缺乏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大约10%的美国人口日摄锌量低于推荐生理需要量的50%.机体长期营养锌摄入量不足,可以损害机体的抗氧化防御功能和细胞修复机制,造成DNA破坏和基因突变,使免疫监视网络失调,不能逆转癌变生物信号,成为促发癌症的重要因素.

  • 嗜铬粒蛋白A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蔡运林;王明

    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是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产物,在多种内分泌肿瘤中都有升高,这些肿瘤包括嗜铬细胞瘤、胰岛细胞瘤、类癌和甲状腺髓质瘤等.近几年,嗜铬粒蛋白A已被作为这些肿瘤有用的标志物.随免疫组化技术运用于神经内分泌分化标志物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前列腺癌也存在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别是在有远隔转移中,其分化率可达50%~100%[1].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产物有嗜铬粒蛋白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5-HT、CT、SS、蛙皮素等,其中嗜酪粒蛋白A的临床意义尤其明显.现综述如下.

  • 雷洛昔芬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峰;衣志勇;曲建昌

    绝经后妇女因雌激素(ERT)水平下降,患骨质疏松症ⅱ(PMO)的风险增加.雌激素替代疗法(HRT)可改善妇女更年期症状,降低骨折率,有效治疗因ERT缺乏引起的PMO.但长期补充ERT增加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风险[1],乳房触痛、阴道流血、情绪波动及血栓栓塞等一系列副作用也降低了治疗顺应性.2003年欧洲与国际绝经学会、北美妇科学会提出,不主张将ERT作为绝经后妇女防治PMO的首选药物[2].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药物雷洛昔芬(raloxifene,RLX)与ERT对骨骼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十分相似,但可完全拮抗ERT对子宫内膜的刺激[3],并能降低绝经后妇女患浸润性乳腺癌的相对风险[4].近年来国内外关于RLX及其治疗PMO的研究很多,现将其防治PMO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近况

    作者:黄云华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高血压病5年治疗结果显示,SBP下降10~14mmHg(1mmHg=0.133kPa)、DBP下降5~6mmHg可减少脑卒中40%,减少冠心病17%,并可减弱肾功能减退[1].显然,合理有效的降压治疗确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危险性.目前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众多,现结合文献就其近况综述如下.

  • 尼古丁依赖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程玉芳;徐江平

    世界上将近有11亿尼古丁和烟草制品的消费者,吸烟所致死亡占死因分析的首位,每年约有400万人死于吸烟.尽管如此,只有部分吸烟者能够戒烟,一部分仍然不能戒掉.辅助戒烟的标准药物疗法(如:尼古丁替代治疗、缓释安非他酮)对许多吸烟者无效.近期对尼古丁依赖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证实,几种神经递质系统可能有助于吸烟的维持和复吸.而近来对尼古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效应的基础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为临床药理学家开发治疗尼古丁依赖的新药物提供了理论指导.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作者:耿令奎;付燕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病的主要病症,长期以来人们对冠心病的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但近些年大量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发现,其与冠脉病变造成狭窄的程度没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提出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概念.

  • 阿司匹林抵抗与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金莎

    阿司匹林(ASA)于1897年问世,初主要用于疼痛或炎症的治疗,20世纪70年代起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大量循证医学的资料证明,心、脑和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应用ASA可减少各类栓塞和血栓形成事件约23%[1].但是ASA的抗血小板作用在人群中的反应并不一致,部分患者对ASA的抗血小板作用发生抵抗,即在服用治疗剂量ASA的同时发生血栓栓塞等血管事件.

  • 高半胱氨酸对血管损伤及药物保护研究进展

    作者:滕晓茗;李吕力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功能除为血流提供光滑的表面、维护正常血流状态外,还起屏障作用,调节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此外,还促进或抑制平滑肌生长;摄取、转换或灭活循环与局部产生的活性物质,合成和释放舒、缩血管物质等.VEC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AS会造成血管舒缩性降低、管腔变窄甚至阻塞以及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是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近年来确认的一种新的独立的促AS危险因子[1].现仅从Hcy对VEC损伤的病理生理及其与AS的关系,以及近年来有关Hcy对VEC损伤及平滑肌增殖的拮抗试验概况简要综述.

  • 硫酸镁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季占胜;唐学东;闵连秋

    随着对脑损伤机制的认识的深入,硫酸镁(MgSO4)作为一种价廉而有效的脑保护剂备受人们关注,由于其所含的Mg2+与Ca2+的化学性质相似,可以特异地竞争Ca2+,拮抗Ca2+的作用,抑制其神经化学的传递,具有阻断各种损伤机制诱发的Ca2+内流,细胞内Ca2+超载,从而保护血脑屏障、保护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恢复能量代谢、减轻脑水肿、缩小梗死体积,终改善神经功能.新研究[1]显示,MgSO4具有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管的循环功能.目前,对于MgSO4的临床应用价值还存在异议[2],但大量的动物试验研究证实MgSO4是一种有效的脑保护剂.

  • 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研究进展

    作者:董瑞剑;赵仁亮

    阿司匹林(aspirin,acetylsalicylic acid,ASA)应用于临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初主要用于疼痛或炎症的治疗,自20世纪70年代因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其临床疗效近年来得到了循证医学的强力支持,阿司匹林可减少心、脑及外周血管等血栓和栓塞事件的25%.然而,近年许多实验研究发现,有的患者尽管服用常规剂量甚至较大剂量的阿司匹林,但仍不能完全抑制血栓素的生成和血小板聚集,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或阿司匹林失败(aspirin failure)[1].现将对AR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宫腔镜手术并发症及防治

    作者:刘小萍

    宫腔镜技术以其安全、有效、微创、保留子宫等优点,已被广大妇科医生所接受.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宫内良性病变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首选方法.随着宫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手术器械的更新,手术的安全性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年下降.文献报道[1,2],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28%~2.7%不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诊治中心报告[3],各类宫腔镜手术1747例,术中发生并发症17例,发生率为0.97%.上海市14所医院10年内宫腔镜手术18306例,发生并发症16例,年发生率0.04%~0.20%[4].随着宫腔镜技术的普及,大量的临床病例报道及手术方法已见于各种杂志,但并发症的报道文章却很少,可能认为并发症的出现说明手术质量不高,而非正常医疗情况怕招来非议之缘故.宫腔镜手术同任何手术一样,并发症的发生是必然的,其发生率取决于手术的复杂程度和医师的经验.所以重视基本操作的培训,提倡术中监护及术前预处理,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立红;顾岩;李国华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光导纤维及电子技术的发展,60年代末诞生了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并逐渐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我国自70年代初开展纤支镜检查,现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1].为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纤支镜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近年来的进展情况,特予简要综述.

医学综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