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Aβ级联假说”的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作者:李娜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亦称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人格改变等症状.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和神经元丢失,其中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s,Aβ).目前,在AD发病机制的众多假说中,受关注的"Aβ级联假说"认为Aβ在AD发病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1],是各种原因诱发AD的共同通路,其引起的一系列神经毒性反应导致神经细胞功能紊乱和死亡,引发痴呆.因此减少Aβ在脑内的产生、促进A3清除、抑制Aβ聚集以及降低其神经毒性已成为治疗AD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就Aβ在AD发病中的作用和近年来中药对其干预作用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 姜黄素降低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神经元丢失

    作者:蒋珍秀;陈军;刘宁;王颖;谢莉红

    目的 探讨姜黄素减轻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tMCAO)和姜黄素组(Cur,100 mg/kg腹腔注射)(n=15).于再灌注后24 h,用Longa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RT-qPCR检测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内Shh、Ptc和Smo mRNA含量;免疫荧光共聚焦检测大脑缺血半暗带内NeuN阳性细胞数量和Gli蛋白在细胞内分布.结果 再灌注后24 h,Cur组大鼠Longa评分明显低于tMCAO组(P<0.05);Cur组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内NueN阳性神经元较tMCAO组明显增多(P<0.05);与sham相比,tMCAO组大脑皮质半暗带内Shh、Ptc和Smo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Cur组上述mRNA进一步升高(P<0.05);sham组缺血半暗带内Gli-1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缺血后Gli-1蛋白部分转位至细胞核,Cur组Gli-1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结论 姜黄素治疗可促进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内神经元丢失.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组织中突触蛋白表达改变

    作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典型神经病理学特征是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及神经元丢失等.

  • 颞叶癫痫模型和失神癫痫模型的行为学、组织学对比研究

    作者:王本国;廖卫平;罗爱华;孙卫文;苏涛;易咏红

    目的比较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及戊四唑点燃癫痫模型的行为学特征及组织学特征.方法制作两种不同的癫痫模型,应用Vedio观察行为学特征,不同时点Nissl染色及Neo-timms'染色,对比研究神经元丢失及苔藓出芽的变化.结果戊四唑点燃模型无持续性癫痫自发发作,癫痫产生过程中无神经元丢失及苔藓出芽现象;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在海马的CA1、CA3及齿状回的门区出现神经元丢失,在大鼠出现反复自发发作的同时出现苔藓纤维出芽现象.结论戊四唑点燃模型类似人类失神癫痫特征,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型类似人类慢性颞叶癫痫特征,神经元丢失和苔藓纤维出芽可能是癫痫发生的原因,是一理想的颞叶癫痫动物模型.

  • 糖尿病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小明;胡予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痴呆的常见类型,以记忆减退特别是近记忆受损、认知障碍为突出表现,同时可伴有精神行为异常、人格障碍等的临床综合征.按国际疾病分类,AD有家族遗传性和散发性两种,主要神经病理变化有脑萎缩、选择性神经元丢失、老年斑(senile plaques, SP)、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和脑血管病变.

  •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4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悦娣;魏丽丽;刘娜;陈炜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病理改变为老年斑(senile plaque,SP)、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的形成以及神经元的丢失,而神经元丢失主要表现为细胞凋亡[1].

  • 老年性肠神经退行性变

    作者:吕健

    老年人胃肠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涉及肠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其主要特征为胆碱能神经元丢失,氮能神经纤维受损,交感神经纤维轴病,伴神经化学递质改变,这些变化影响胃肠神经肌肉传输功能.老年性脑神经退变可能与经突触逆行传输的α-突触核蛋白阳性路径有关.本文总结了老年相关性胃肠神经退行性变新文献,为合理防治此类疾病提供翔实资料.

  • 胃促生长素对脓毒症大鼠脑功能障碍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作者:魏华;封小美;薛庆生;张富军;于布为

    目的 探讨炎性因子在脓毒症大鼠脑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胃促生长素(ghrelin)对脓毒症大鼠脑功能和脑部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4只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ghrelin组(Sham+ ghrelin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及CLP+ ghrelin组,每组16只.采用CLP法制作大鼠脓毒症脑病模型.Sham+ ghrelin组和CLP+ ghrelin组于造模后即刻及12 h后腹腔注射ghrelin 80 μg/kg,Sham组及CLP组于相应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将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第1亚组6只,于术后6h采用动物神经功能评分表对大鼠进行评分,而后麻醉断头取左侧海马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情况;第2亚组6只,于术后24 h进行上述处理;第3亚组4只,于术后24 h灌注取脑组织行尼氏染色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造模后24 h,CLP组及CLP+ ghrelin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Sham组及Sham+ ghrelin组(P值均<0.05),CLP+ghrelin组显著高于CLP组(P<0.05),Sham+ ghrelin组与Sham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6、24 h,Sham组与Sham+ ghrelin组间海马组织中TNF-α及IL-6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LP组及CLP+ghrelin组海马组织中TNF-α及IL-6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Sham组及Sham+ghrelin组(P值均<0.05),CLP+ghrelin组显著低于CLP组(P值均<0.05).CLP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明显变性、坏死、丢失,排列疏松,部分神经元核固缩,细胞质内尼氏小体减少;CLP+ ghrelin组与CLP组相比,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但未完全消失.结论 ghrelin对脓毒症大鼠的脑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性因子TNF-α及IL-6的表达而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 青霉素点燃模型及匹罗卡品癫痫模型的行为学、组织学对比研究

    作者:及时雨;李玉

    目的 比较青霉素点燃模型及匹罗卡品癫痫模型的行为学特征、海马神经元丢失及苔藓纤维出芽的不同特征.方法 制作两种不同的癫痫模型,应用Vedio观察行为学特征,不同时点Nissl染色及Neo-timms'染色,对比研究神经元丢失及苔藓出芽的变化.结果 两种模型有不同的行为学特征,青霉素点燃模型中无神经元丢失及苔藓出芽现象,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型中出现神经元丢失及苔藓纤维出芽现象.结论 青霉素点燃模型类似人类失神癫痫特征,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型类似人类慢性颞叶癫痫特征,是一理想的颞叶癫痫动物模型.

  • 影响颞叶癫(癎)患儿磁共振波谱下海马神经元丢失的相关因素

    作者:罗景华;任榕娜;杨朋范;钟群

    目的 探讨影响颞叶癫(癎)患儿海马组织中神经元丢失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55例通过脑电图、临床表现及病理诊断为颞叶癫(癎)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正常的海马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N-乙酰天门氨酸/胆碱加肌酸复合物(NAA/Cho+Cr)比值低值为0.72,低于此值0.05为异常,分为神经元无丢失组(A组)和神经元丢失组(B组),对二组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颞叶癫(癎)患儿海马组织中神经元丢失的发生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有海马神经元丢失47例,总发生率85.45%.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癫(癎)家族史、有无先兆、有无损伤因子、用药种类(单药或联合用药)与癫(癎)患儿海马神经元的丢失程度无关,而发病年龄(≤3岁)、发病病程(>2 a)、发作频率(≥1次/月)、发作持续时间(≥60 s)、发作类型(全身性发作)为其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类型为海马神经元丢失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磁共振波谱能够无创地检测到海马神经元的丢失,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癫(癎)患儿海马神经元丢失的发生与发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类型等有关,因此对癫(癎)患儿早期干预治疗十分重要.

  • 吗啡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bcl-2的影响

    作者:董河;冀翔宇;王世端;褚海辰;璩竹玲

    凋亡是脑缺血后神经元丢失的重要途径,抑制神经元凋亡是目前治疗脑缺血损伤的研究热点[1]。本研究旨在观察吗啡对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吗啡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及分组: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吗啡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各18只。2.造模方法及干预措施:模型组、吗啡组大鼠参考Pusinelli法建立脑缺血模型:俯卧位下用烧灼器烧闭椎动脉,再仰卧位下分离两侧颈总动脉。监测脑电图,用无创血管夹同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若30 ~60 s内出现意识丧失、眼球变白、瞳孔散大及脑电图呈直线的大鼠,为造模成功,8 min后撤去血管夹,为再灌注起始点。假手术组大鼠仅暴露双侧翼孔及颈总动脉而不阻断;吗啡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在缺血前60 min腹腔内分别注射吗啡1 mg/kg及吗啡7 mg/kg,模型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 小檗碱对颅脑创伤模型小鼠对侧顶叶皮层继发性损伤的影响

    作者:黄树宣;朱飞奇;裴中;朱瑾华;杨志;邓旭辉;刘远

    目的观察小鼠颅脑创伤( 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对侧皮层的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及神经元丢失的情况,并探讨盐酸小檗碱对这种继发性损害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TBI小鼠模型,通过灌胃给予盐酸小檗碱[50mg/(kg· d)],共21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对侧顶叶皮层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对侧皮层COX-2(cyclooxygenase-2)、iNOS(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的表达情况以及DNA氧化损伤和神经元丢失的情况。结果 TBI导致对侧顶叶皮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COX-2和iNOS的表达以及DNA氧化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分别为(19.82±1.88)和(16.96±1.69)、(13.79±4.32)和(8.67±0.96)、(27.86±5.38)和(16.00±7.59)、(31.92±6.57)和(24.79±2.78)(P<0.01或P<0.05),但神经元数量无显著丢失,分别为(49.05±4.38)和(48.56±3.56)(P>0.05);小檗碱显著抑制对侧皮层小胶质细胞、COX-2和iNOS的表达,分别为(15.49±1.88)和(19.82±1.88)、(16.83±7.89)和(27.86±5.38)、(26.25±2.41)和(31.92±6.57)(P<0.01或P<0.05),而星形胶质细胞和DNA氧化损伤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91±1.42)和(13.79±4.32)、(32.82±2.78)和(34.40±2.41)(P>0.05)。结论 TBI导致远隔对侧顶叶皮层继发性损害较轻,仅导致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增加,但并不会导致远隔对侧皮层神经元丢失;盐酸小檗碱能够显著抑制TBI后对侧皮层的炎症反应。

  • 马桑内酯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丢失及化学性质的研究

    作者:区力;郑德枢;丁松林

    为观察癫痫发作过程海马神经元丢失细胞的主要死亡方式,用马桑内酯建立慢性致痫大鼠模型,以Nissl染色、免疫组化、TUNEL法以及后二者相结合的技术,对海马神经元及其中的抑制性神经元的丢失进行了分区观察、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致痫组海马各区神经元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不同区域减少程度不同,以齿状回减少为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致痫组的抑制性神经元GABA-IR神经元、PV-IR神经元、CB-IR神经元在海马各区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GABA-IR神经元减少明显.在海马各区所有丢失的神经元中,三种抑制性神经元所占的比例不同;并在海马各区均可见到TUNEL-GABA、TUNEL-PV、TUNEL-CB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提示:马桑内酯所致的癫痫发作,可引起海马神经元丢失,且不同区域丢失的程度不同,丢失的神经元可能以凋亡方式为主;海马抑制性神经元GABA-IR、PV-IR、CB-IR神经元在癫痫发作过程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丢失很可能也是以凋亡形式为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