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30 黄芩苷元对凝血酶及凝血酶受体激动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作用

    作者:

  • 消瘀止血片对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凝血酶受体GPⅠb/Ⅸ/Ⅴ及GPⅠbα表达的影响

    作者:沈霖;沈迪;朱闽;陈瑞;卢芙蓉;秦铀;范恒

    目的 观察消瘀止血片对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凝血酶受体GPⅠb/Ⅸ/Ⅴ复合物及其组分GP Ib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该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98例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68例用消瘀止血片治疗;西药组30例用安络血、维生素C、K、P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止血疗效及血小板聚集恢复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及34名健康人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Ⅸ/Ⅴ及GP Ibα的表达.结果 中药组止血总有效率为89.7%,西药组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68,P<0.01);中药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恢复率67.6%,西药组仅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49,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GPⅠb/Ⅸ/Ⅴ及GP Ⅰbα表达荧光强度均低于健康人(P<0.05);经中药治疗后,患者的上述表达增加,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 消瘀止血片在受体蛋白水平上调节血小板凝血酶受体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出血性血小板病的疗效机制之一.

  • 反义大鼠凝血酶受体基因的构建及其对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

    作者:任国锋;王宗立;李拥军;许漫;赵三妹;刘佩毛;张华;佘铭鹏

    凝血酶激活凝血酶受体引起的一系列细胞事件和内源性PDGF-A,bFGF的产生可能是血管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平滑肌细胞增生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阐明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机理及探索有效治疗途径,针对凝血酶受体基因中一段包括转录起始点,翻译起始点,凝血酶结合和切割位点的序列作为靶序列,构建了凝血酶受体反义RNA重组表达载体pLXSN/ATR,并将其导入凝血酶刺激的动脉平滑肌细胞.结果表明重组基因转染能抑制凝血酶对大鼠平滑肌细胞DNA合成的刺激作用.提示序列特异的凝血酶受体反义重组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凝血酶受体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 大鼠血管球囊损伤促进血小板活化、凝血酶受体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mRNA表达

    作者:

    目的该研究通过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球囊损伤模型,观察血小板活化、凝血酶受体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手术组(n=24),并于术后3、7、14和28 d取主动脉,通过组织学检查、放射免疫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过程、血小板表面GMP- 140的数目、血管AT1受体和凝血酶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①凝血酶受体mRNA在正常血管组织表达极弱,球囊损伤术后3 d已显著增加,术后14 d达峰值,术后28 d开始下降.②ATi受体mRNA于术后3 d明显增高,并持续至术后14 d,术后28 d恢复至对照水平.③GMP-140于术后3 d明显升高,术后7 d开始下降.④内皮损伤术后3 d已有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移行至内膜层,术后7 d内膜开始增生,术后14 d VSMC的增殖及内膜增生更为明显,术后28 d VSMC的增殖明显减弱,细胞外基质增加,内膜继续增生.结论血小板活化、凝血酶受体和AT1受体mRNA表达增加参与了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的过程.

  • 低分子量肝素降低肾衰模型大鼠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作者:王文新;石晓云;周伟;陈香美;叶一舟;师锁柱

    探讨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细胞外基质和凝血酶受体表达的影响,用5/6肾切除的方法诱导大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模型并给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20周,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法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5/6肾切除大鼠残肾组织中Ⅳ型胶原、凝血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能显著降低5/6肾切除大鼠蛋白尿、血肌酐、血脂和减轻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程度,并且显著下调Ⅳ型胶原、凝血酶受体mRNA表达.结果提示低分子量肝素可能通过影响凝血酶受体mRNA表达,减轻肾小球重塑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异常代谢、沉积.

  • 凝血酶与肿瘤的血管新生

    作者:石建霞;顾健

    凝血酶是止血过程中的核心因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凝血酶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的生长、转移及血管新生.抗凝治疗不仅缓解了肿瘤的高凝状态,而且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本文就凝血酶及其受体、凝血酶及其受体与肿瘤生长、转移及血管新生的关系、凝血酶影响肿瘤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及抗血管新生和抗凝治疗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 凝血酶信号传导过程中PI3-K与MLCK激酶的作用

    作者:韩悦;高海丽;张威;白霞;戴兰;沈文红;孙爱宁;吴德沛;王兆钺;阮长耿

    本研究比较凝血酶受体活化过程中不同浓度的wortmannin对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小板膜表面活化标记物糖蛋白GPIb表达的影响,探讨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与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在凝血酶信号传递机制中的作用.分别以凝血酶受体活化肽PAR1-AP(SFLLRN)与PAR4-AP(AYPGKF)诱导血小板活化.检测100 nmol/Lwortmannin(抑制PI3-K)与10 μmol/L wortmannin(抑制MLCK)作用过程中血小板聚集与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Ib的改变.结果显示:wortmannin作用对两类凝血酶受体诱导血小板活化的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00 nmol/L的wortmannin部分抑制PAR1-A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对PAR4-AP诱导的聚集过程没有影响;10 μmol/L wortmannin 明显抑制两类PAR肽引起的血小板活化,抑制程度达到60%-80%,仅出现少部分聚集.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GPIbα的动态分布过程中100 nmol/L wortmannin能部份抑制GPIbα向胞内移动,PARI-AP刺激后5分钟内wortmannin起效明显(1、2、5分钟P<0.05),对PAR4-AP的反应则稍延迟,在2到10分钟有意义(2、5、10分钟P<0.05).10 μmol/L wortmannin对整个PAR活化过程中的GPIbα逆转没有任何影响,只对PAR1刺激过程中GPIbα的恢复起作用,延缓GPIbαa重返血小板膜表面的进程;而PAR4-AP作用后各时间段GPIbα的动态分布不受10 μmol/L wortmannin任何影响.结论:PI3-K与MLCK在凝血酶受体的活化过程中作用不同,PI3-K在GPIbα内转的短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MLCK磷酸化仅仅对PAR1受体介导的GPIbα回复起促进作用.

  •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 SCH79797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

    作者:闫军浩;Manaenko Anatol;Chen Sheng;Klebe Damon;Ma Qingyi;Caner Basak;Fujii Mutsumi;周长满;Zhang John H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后,血浆凝血酶含量明显增加。但是,凝血酶受体(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1,PAR-1)对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影响还不清楚。本文欲探讨PAR-1抑制剂SCH79797是否对大鼠SAH后BBB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应用SD大鼠建立SAH模型,SCH79797腹腔注射。 SAH后24h,对大鼠脑水含量、神经功能等进行评估。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印迹等方法探讨SCH79797的作用机制。结果:经SCH79797治疗的SAH大鼠脑水含量明显下降,神经功能有所恢复。 PAR-1水平下降,VE-Caderin表达增加。在SAH后,PAR-1下游蛋白c-Src和PAK-1使VE-Caderin磷酸化增加,与β-arrestin-2结合增多而被内噬,而SCH79797可以减轻上述病理过程。结论:在SAH后,SCH79797可以通过抑制PAR-1活性对BBB发挥保护作用。

  • 凝血酶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孙成文;王汉斌;史寅奎;刘龙斌;王海涛;陈万荣

    凝血酶受体(TR)是G-蛋白偶连受体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有广泛的表达.TR被凝血酶(Ⅱa)激活引起机体凝血反应是引发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人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在TR被Ⅱa激活时,TR氨基末端精氨酸41/丝氨酸42间裂解,释放出一含有41个氨基酸的多肽.利用此多肽,我们制备了其单克隆抗体,建立了一种检测TR的免疫酶组织化学法.

  • 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测定

    作者:王涤非;刘国良;姜雅秋;吴桂萍

    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是一种分布于血管内皮表面的质膜蛋白,也是凝血酶受体。初是因其在体内外强大的抗凝功能而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近年来一些国外学者将血浆可溶性TM作为内皮损伤的标记物[1,2]。我们研究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的血浆TM水平,旨在探讨血浆可溶性TM是否可以反映糖尿病肾小球内皮损伤的程度,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NIDDM组:69例,年龄34~72岁。糖尿病按WHO1985年诊断标准。依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三组:正常白蛋白尿组,26例,UAER<20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27例,UAER 20~200μg/min;临床肾病组,16例,UAER≥200μg/min。以上三组再根据有无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分成两组,I组为排除上述疾病,Ⅱ组为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上述疾病。冠心病诊断按照1979年WHO制定的标准。血栓性脑梗塞诊断符合1996年全国CVD会议制定的标准。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HCY和PTM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

    作者:郭玉芬;高向玲;杨文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的病因至今不甚明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功能失调)是HDCP发病的关键环节.同型半胱胺酸(homocysteine,HCY)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标志性氨基酸,HCY对内皮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凝血和促凝血等作用[1],HDCP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并位于细胞表面的凝血酶受体,在伴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疾病中,TM便脱落于血中,可引起血浆TM(plasma thrombomodulin,PTM)的浓度上升,因此PTM常被认为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之一[3,4].HDCP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和微循环的紊乱[5].为了探讨HCY和PTM与HDCP的关系,以及HCY与PTM的相关性,我们对HDCP患者进行了血浆HCY和PTM水平检测及分析.

  • 凝血酶受体的生物学功能及在脑损伤中的双重作用

    作者:郑国庆;王小同

    1978年,Carney和Cunningham首次鉴定凝血酶受体(thrombin receptor,TR).1991年,Vu TK等克隆了第一个TR.1994年,Coughlin等依据TR由蛋白酶水解机制激活,首次命名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s,PAR)家族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1994年,Nystedt等克隆了另一个由蛋白酶水解机制激活的受体,该受体以胰蛋白酶为底物,被命名为PAR-2,故早得到克隆的TR也被称作PAR-1.此后Hiroaki等、Xu等分别报道了另两种TR,也都属于PAR家族,分别称为PAR-3和PAR-4.目前发现的PAR成员共有4个,分别为:PAR-1、PAR-2、PAR-3和PAR-4,其中PAR-1,PAR-3和PAR-4都是TR,而PAR-2为胰酶受体.由于"PAR"已被用于表示其他基因,故根据国际遗传学标准化命名委员会的建议,将人的PAR家族的基因依次命名为:PAR1g、PAR2g、PAR3g和PAR4g[1].凝血酶在凝血级联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凝血酶有许多细胞外的效应,通过凝血酶影响的大多数细胞的功能是由PAR介导的[2].

  • 凝血酶及其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陈荣琳;钱传云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表现为血管壁的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迁移和增殖,巨噬细胞的浸润,纤维蛋白的沉淀.目前认为,凝血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VSMCs的迁移和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关键病变,而凝血酶在诱导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平滑肌细胞强效促有丝分裂原.凝血酶还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它是介导血管病变处凝血及血栓形成的关键因子;促进病变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成分的增殖;活化血小板,促血小板释放颗粒;介导血管壁非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的增殖;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如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的趋化、浸润等.凝血酶在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是通过激活不同类型细胞表面的凝血酶受体来实现的.

  •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抗凝治疗

    作者:胡大一;许俊堂

    1抗凝药物分类抗凝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生成和/或活性,减少凝血酶作用的底物(如纤维蛋白原)来达到抗血栓的目的,分类如下:①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血酶Ⅲ依赖性):肝素、低分子肝素、类肝素.②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重组水蛭素(hirudin)及其衍生物(hirulog、hirugen);合成的低分子凝血酶活性部位抑制物,如argatrobin、efegatran、inogratran、PPACK、thrombinaptamers、Dup714.③凝血酶生成抑制剂:因子Xa抑制剂,如antistin、壁虱抗凝肽、灭活的因子X、戊糖和DX-9065a;因子Ⅸa抑制剂,包括因子Ⅸa活性部位抑制剂和因子Ⅸa单克隆抗体;因子Ⅶa抑制剂,如因子Ⅶa抗体、线虫抗凝蛋白(NAPc2)和Peptidomimetics;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等.④重组内源抗凝剂:活化的蛋白C、抗凝血酶Ⅲ、肝素辅因子Ⅱ、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⑤凝血酶受体拮抗剂:凝血酶受体拮抗肽.⑥维生素K依赖性抗凝剂:主要为香豆素类,如华法林,为口服制剂.⑦去纤维蛋白原制剂:去纤酶.

  • 灯盏花素与反义凝血酶受体寡核苷酸对凝血酶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侯俞锁;张庆华;张雅青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与反义凝血酶受体寡核苷酸(thrombin receptor oligo-deoxy-nucleotides,TR ODNs)对凝血酶(thrombin,Ⅱα)诱导的SD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贴块法培养的第4~6代SD大鼠主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分别给予反义TR ODNs和不同浓度的灯盏花素(0.5、5.0和50.0 μg/ml)处理后,采用3HTdR掺入法观察灯盏花素和反义TR ODNs对凝血酶(10 U/ml)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效应;通过RTPCR检测凝血酶受体基因表达强度来观察灯盏花素和反义TR ODNs从凝血酶受体基因水平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凝血酶受体DNA转录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灯盏花素和反义TR ODNs抑制了凝血酶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且两者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没有明显差异.灯盏花素和反义TR ODNs显著抑制了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凝血酶受体mRNA的表达,且两者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凝血酶受体基因阻断作用无明显差别.结论:灯盏花素和反义TR ODNs显著抑制了凝血酶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阻断了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凝血酶受体基因的表达.

  •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凝血酶与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

    作者:文果;邓奕辉;刘文华;覃弘宇;李定祥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凝血酶(Thrombin)及其受体(PAR 1)和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 1)、核转录因子κB(NF κB)的时间变化规律过程及其相关性。方法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MCAO),分别在大鼠缺血后1 h,6 h,24 h,48 h,72 h进行行为学评分,断头取脑,荧光定量实时 PCR(Real timePCR)方法检测脑组织内 Thrombin、PAR 1及MCP 1、NF κB的 mRNA表达。结果大鼠缺血后,荧光定量实时 PCR分析提示:Thrombin、PAR 1、NF κB及MCP 1的mRNA在造模后开始明显升高,24 h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结论脑缺血后,脑组织内炎症因子表达增多,其表达与凝血酶表达在时间上有相关性,凝血酶可能通过诱导脑组织表达和产生炎症因子,促发炎症反应,加重脑细胞的损害。

  • 血栓调节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作者:史书红;白晓丽;付艳红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是一种分布于血管内皮表面的质膜蛋白,也是凝血酶受体,对血管内凝血起重要调节作用.初是因其在体内外强大的抗凝功能而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近年来一些国内外学者将血浆可溶性TM作为内皮损伤的标记物[1.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是纤溶系统的主要生理抑制剂,抑制纤维蛋白水解和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引起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硬化在糖尿病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出发点在于,通过实验了解TM、PAI-1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趋势.

  • 凝血酶受体拮抗剂在抗血栓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史建硕;谭伟强;崔欢;冯玉真;夏岩

    20世纪90年代初克隆和发现的凝血酶受体(PAR-1)为研制抗血栓药物提供了一个新靶点,引起学术界和制药业的广泛关注.由于凝血酶受体的特殊活化机制,其自身相连的活化氮端与活化中心近在咫尺,只有结合力很高的小分子化合物才能有效地拮抗凝血酶受体.因此,多年来,只有少数化合物被发现具有较好的凝血酶受体拮抗活性,其中vorapaxar和atopaxar进入了临床试验.vorapaxar在Ⅲ期临床试验发现有显著疗效,但也有出血不良反应,尤其不适用于有中风史的患者.近,vorapaxar与PAR-1结合的晶体结构已经发表.这些结果为设计和研制新一代凝血酶受体拮抗剂指出了优化的方向,提供了分子水平的结构信息.本文从药物化学角度综述近年来凝血酶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和现状,重点描述vorapaxar、atopaxar以及相关化合物和新发表的PAR-1拮抗剂.

  • 葛根素对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小板活化及凝血酶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永红;葛志明;郭明磊;董果雄

    目的研究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过程、血小板活化水平、凝血酶受体mRNA的变化及葛根素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和葛根素治疗组,分别在术后3、7、14和28 d通过组织学检查、放射免疫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内膜增生的情况、血小板表面GMP-140的数目、凝血酶受体mRNA的水平及葛根素[50 mg/(kg·d)]腹腔注射对它们的影响.结果①凝血酶受体mRNA在正常血管组织表达极弱,球囊损伤术后3 d已显著增加,术后14 d达峰值,术后28 d开始下降.②GMP-140于术后3 d明显升高,术后7 d开始下降.③术后3 d已有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移行至内膜层;术后7 d内膜开始增生;术后14 d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内膜增生更为明显;术后28 d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明显减弱,细胞外基质增加,内膜继续增生.④使用葛根素后血小板表面GMP-140的数目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弱,但凝血酶受体mRNA表达及内膜增生程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的过程中血小板活化、凝血酶受体mRNA表达增加,葛根素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但对凝血酶受体mRNA的表达及内膜增生的程度无明显影响.

  • 凝血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孟庆华;朱金墙;John Orgah;张萌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共同病理基础,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过程.凝血酶能通过受体和非受体途径激活血小板,参与凝血和血栓形成,促进血管壁非细胞成分的累积、血管内膜合成以及释放炎症反应因子,调节血浆白细胞及血管壁细胞的炎症反应,对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等均有广泛的影响,在AS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5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