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短肠综合征患者的代谢改变及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王金民

    目的:研究与分析短肠综合征患者的代谢改变及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8月-2018年8月时间内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短肠综合征患者52例,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52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26例)与营养支持治疗组(26例).其中我院医师对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而医师对营养支持治疗组患者采取营养支持治疗.结果:营养支持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治疗短肠综合征患者的代谢改变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针刺为主治疗短肠综合征22例

    作者:陶文强;舒鑫;方海云;李常;李尹凤

    小肠因广泛切除可导致吸收面积急剧减少,出现消化吸收障碍引起严重腹泻、营养不良、代谢紊乱等临床综合病症,属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小肠残余长度小于60 cm或小于1 cm/kg被认为是SBS的长度标准,术后残存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出现恶性腹泻为其功能性定义[1].针灸对吸收功能障碍类腹泻具有较好作用,笔者辨证针刺治疗22例SBS患者,现报道如下.

  • 补中益气汤对短肠综合征患者肠道吸收功能的影响

    作者:陶文强;舒鑫;方海云;李常;李尹凤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对短肠综合征(SBS)患者肠道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2例SBS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中药组加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两组均在肠内营养治疗前、治疗3周时测定腹泻积分和血清瓜氨酸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腹泻积分及血清瓜氨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组间腹泻积分与瓜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中益气汤能够提高残余肠道吸收功能,改善腹泻症状,对SBS患者疗效肯定.

  • 2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作者:阎友芬;李赞

    目的 探讨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和护理,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对2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要求护士要充分掌握抗凝治疗、AMVT导管溶栓治疗、病情观察、饮食及并发症的护理要点.结果 22例患者通过手术、抗凝溶栓治疗和护理后均全愈.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抗凝、及时恰当的手术,尽快对因治疗、准确细致的观察及护理是改善AMVT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

  • 小儿短肠综合征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作者:单志英

    小儿短肠综合征[1](short bowel syndrome,SBS)系指各种病因引起广泛小肠切除,使剩余小肠过短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综合征.

  • 富含谷氨酰胺二肽的20种结晶氨基酸对短肠综合征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钢乐;宋廷惠;靳继德;尉承泽;张松;徐琪寿

    目的观察富含谷氨酰胺二肽和支链氨基酸的新型20种结晶氨基酸配制的全肠外营养液对短肠综合征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谷氨酰胺二肽组、标准组、无氮组及虚拟对照组,观察各组动物之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免疫指标的变化. 结果谷氨酰胺二肽组与标准组及无氮组相比,T淋巴细胞转化率、CD4+/CD8+及TNF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结论富含谷氨酰胺二肽和支链氨基酸的20种结晶氨基酸更有利于手术后创伤应激期免疫功能的恢复,增强其生存能力.

  • 大鼠短肠综合征全肠外营养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钢乐;靳继德;宋廷惠;尉承泽;徐琪寿

    目的通过切除大鼠中段小肠,建立大鼠短肠综合征(SBS)全肠外营养模型(PN).方法选择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20种氨基酸组(Gln-PN组)、17种氨基酸组(Std-PN组)、无氮组.三组动物均切除75%的小肠,空肠近端及回肠末端各保留10 cm,空回肠以5-0丝线对端吻合.从其右侧颈外静脉插管并持续输注含有不同结晶氨基酸的肠外营养液,同时观察术后动物表现及各组动物间体重、氮平衡、肠粘膜的形态结构和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该动物模型基本符合短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不同组动物间体重、氮平衡、肠粘膜的形态结构及外周血CD4+/CD8+差别显著(P<0.05).结论本模型在研究不同营养成分对SBS大鼠营养支持效果、SBS大鼠肠粘膜病理形态改变及临床愈后等方面可供临床选用,且其重复性好、稳定、动物活动不受限、存活率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添加rhGH与Gln的肠外营养对短肠大鼠代谢效应的影响

    作者:顾岩;吴肇汉;靳大勇

    目的研究添加人重组生长激素(rhGH)及谷氨酰胺(Gln)的肠外营养(PN)对短肠大鼠机体合成代谢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SD大鼠按2×2析因设计方案随机分成STD、Gln、rhGH及GG 4组,建立PN短肠大鼠动物模型.测定各组大鼠体重及氮平衡变化,测定PN后大鼠各组织器官重量及机体总体水、脂肪及蛋白含量变化,测定血GH及IGF-1浓度. 结果 rhGH组及GG组大鼠体重显著增加,氮平衡改善;腓肠肌重量增加;机体总体蛋白明显升高,体脂下降;血GH及IGF-1显著升高,P值均<0.05;单位长度小肠重量在Gln与rhGH组显著增加,GG组增加为明显,P<0.05. 结论 rhGH具有显著的促机体合成代谢作用,Gln作用不明显,但二者对残余小肠代偿具有协同促进作用.IGF-1在rhGH的促合成代谢机制中起重要介导作用.

  • 谷氨酰胺对短肠综合征大鼠肝脏及结肠形态的作用

    作者:柳汉荣;花天放;钟福全;孔今诚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短肠综合征大鼠肝脏和结肠形态的影响。方法 23只雄性大鼠切除80%小肠,随机分3组:饮食组8只术后自由进食,全胃肠外营养(TPN)组8只输TPN标准液,谷氨酰胺(Gln)组7只,输TPN+Gln,正常大鼠8只,作为对照组。术后第7天,取门静脉血测定肝功能,肝脏和结肠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饮食组、正常组和Gln组血ALb明显高于TPN组,Gln组血TP明显高于TPN组,光镜下Gln组(2/7)和TPN组(3/8)肝脏标本呈脂肪变性改变,两者无显著差别,饮食组结肠粘膜厚度明显大于正常组,Gln组结肠粘膜厚度明显大于TPN组。结论 Gln促使结肠粘膜增生,有利于维持血TP和ALb水平,但未能减轻肝脂肪变性。

  • 短肠综合征营养支持治疗一例报告

    作者:李莉;王喜艳;董旭南;古丽艾提尔;徐佩茹

    短肠综合征 (SBS) 是指大段小肠切除术后,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患者营养需要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其治疗手段主要为营养支持和小肠移植.2001年我们对一例短肠综合征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和肠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 3例短肠综合征营养康复治疗的应用与护理

    作者:孙锦梅;彭南海

    短肠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营养支持和小肠移植,但两种方法均有其限制和不足.随着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短肠病人的营养康复治疗应运而生,即在静脉营养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谷氨酰胺和纤维饮食.特概述营养康复治疗的方法及护理.

  • 1例短肠综合征早产儿应用肠内回输技术的护理

    作者:胡晓静;张玉侠;曹云

    总结1例短肠综合征早产儿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结合造口排出液回输技术的应用.在使用该技术时注意具体操作要点以及要求,了解适应证,做好肠道回输准备工作等,终该早产儿体重增长良好,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 肠内营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作者:智绪亭;寿楠海

    近年来,肠内营养(EN)逐渐受到重视,尤其在肠粘膜屏障功能和细菌易位学说提出后,EN的应用更是逐渐增多,且渐渐认同"只要胃肠功能允许,应首选或尽量采用胃肠内营养"的观点[1].为更好地实施EN,现对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作一概述.

  • 肠内营养在腹部外科的应用

    作者:朱维铭;李宁

    肠内营养不但可以纠正营养不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还能通过营养物质从肠粘膜上皮的直接吸收,对肠粘膜产生营养作用,促进肠粘膜上皮的修复,强化肠粘膜屏障,因此其在腹部外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亲体小肠移植血管重建与二期肠吻合手术方式探讨

    作者:钱世鹍;何晓顺;朱晓峰

    目的 探讨亲体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和方式.方法 对1例短肠综合征患者分两期实施亲体小肠移植手术,一期手术采用患者母亲120 cm回肠作为供体,动脉与受体乙状结肠动脉吻合、静脉与肠系膜下静脉属支吻合、移植肠襻两端腹壁造口;二期手术于首次术后188 d将受体残留小肠横断,分别与移植肠襻的近、远端作端-侧吻合,保留原腹壁造瘘口.结果 两期手术顺利,先后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消化道漏.受体已生存213 d,二期手术后25 d,体重增加4.5 kg,进半流质饮食,生活能自理.结论 术前完善的检查和处理,术前设计多套方案对手术中的应变非常重要;采用门静脉回流方式是较为理想的术式;对移植肠襻采用二期吻合的方式降低了肠瘘的发生率.

  • 短肠综合征康复治疗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作者:李宁;朱维铭;郭丰;任建安;李幼生;王新波;黎介寿

    目的观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谷氨酰胺和膳食纤维行康复治疗的实验动物及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3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短肠组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组,短肠组和GH组切除80%小肠,GH组术后第1天开始注射GH 1U.kg-1.d-1,共28d;9例患者残存小肠长度为(44±24)cm,其中3例无完整结肠. 结果 S期细胞比率系数、增殖指数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增强表明外源性GH可明显促进残存小肠粘膜的增殖,GH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原癌基因C-jun表达的改变有关.康复治疗后9例患者营养状况和残存肠管吸收功能均明显改善,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75%的患者完全脱离肠外营养,25%的患者需间断肠外营养补充. 结论康复治疗为短肠综合征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 短肠大鼠结肠对15N-甘氨酸的吸收研究

    作者:靳大勇;许剑民;吴海福;吴肇汉;夏立均;王锦华;胡耀明

    目的探讨短肠大鼠的结肠对氨基酸代偿吸收能力。方法切除80%小肠的短肠大鼠,经肠喂养21天后,测定结肠对15N-甘氨酸的吸收率和血15N-甘氨酸丰度及形态学改变。结果正常大鼠3h水吸收为(1±0.5)ml,对15N-甘氨酸无吸收,血中15N-甘氨酸丰度为零。短肠大鼠3h水吸收为(2.6±0.82)ml (P<0.05),15N-甘氨酸为(4.39±1.2)% (P<0.01),血中15N-甘氨酸丰度为(0.614±0.517)% (P<0.01)。形态学检测显示: 喂养组与对照组相比结肠直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结肠壁厚度、粘膜厚度、皱襞高度和皱襞表面积差异有极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短肠大鼠结肠对水和15N-甘氨酸有一定代偿性吸收,组织形态学也有一定程度的代偿。

  • 短肠综合征患者血清游离氨基酸水平的改变

    作者:蒋小华;朱维铭;李宁;刘放南;罗楠;黎介寿

    目的研究短肠综合征患者血清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变化规律,指导短肠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法对17例短肠综合征患者于入院时检测17种血游离氨基酸水平,并选择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17种氨基酸中,短肠综合征患者血清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丝氨酸、胱氨酸、组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短肠综合征患者支链氨基酸水平(381±124)μmol/L、必需氨基酸水平(1895±460)μmol/L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比值(0.4±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肠综合征患者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均缺乏,在营养支持时需增加必需氨基酸的给予.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小肠广泛坏死七例治疗经验

    作者:吴庆华;韩延民;杨宝钟;陈忠;邓洪儒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小肠广泛坏死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991~1999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小肠广泛坏死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术后剩留小肠28~30 cm的3例,70~90 cm的4例.本组2例术后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5例发生短肠或超短肠综合征,经静脉营养与经口进食等综合治疗全部治愈.本组随访18个月4例、36个月1例,均健在.结论及时诊断和早期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尽可能保留有生机的肠段,对术后剩留小肠在28~90 cm的短肠和超短肠综合征,采取静脉营养和经口进食并举的综合治疗,可以较快恢复肠管的消化吸收功能.

  • 全小肠切除患者家庭肠外营养16年的代谢研究

    作者:吴肇汉;吴国豪;吴海福;许剑民;吴肇光

    目的探讨家庭肠外营养(HPN)患者的代谢变化及并发症. 方法总结1例全小肠及右半结肠切除并接受家庭肠外营养支持16年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不同阶段的代谢状态. 结果患者在接受肠外营养5年后妊娠,产下1健康女婴.在16年中,肝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正常.每根静脉导管的平均留置时间为 240*!d,长1根导管使用26个月,而且导管感染率仅为0.2次/年.但先后曾出现贫血、低锌血症及高铁等代谢异常,其脂质过氧化及DNA损害,尿中8-OH Gua值(66.8*!fmol/μg DNA)等明显高于正常值. 结论长期HPN患者可出现一系列代谢、感染等并发症.应积极防治导管的堵塞与感染,并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调整其营养配方.

170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