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0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俊华;帅晓明;王国斌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对我院1992年-2002年间10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3例,疑诊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2例,1例遗留短肠综合征,7例存活.结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少见,其临床表现和体征缺少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对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提高认识,早期确诊,术中正确处理,抗凝治疗是防止复发,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浅谈外科术后并发肠系膜血管病变观察护理

    作者:刘丽媛

    目的 探讨外科术后肠系膜血管病变的护理及观察,挽救患者的生命.方法 观察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5例外科术后并发肠系膜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情况,总结临床护理要点.结果 在临床药物救治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术后护理,此5例患者中,4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好,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对外科术后应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患者肠系膜血管病变的护理及观察,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段建峰;刘晓晨;豆发福;郑明华;周亚东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属于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由于栓子的脱落或动脉血栓形成而导致肠管急性缺血坏死的外科急腹症,具有早期误诊率高、死亡率高(60-100%),预后差等特点.现将我院2010年收治的2例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此病的警惕和认识.

  • CT诊断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价值

    作者:陈占武;贺东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结果与CT诊断相符5例,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例和肠系膜上静脉栓塞4例.误诊为绞窄性肠梗阻1例.结论:螺旋CT能快速无创伤地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谭石;李敬府;白志勇;杨玉洁;王晓华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20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分析血流频谱与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本组中完全性闭塞3例,均经超声检出;15例重度狭窄中,超声误诊为闭塞1例,其余14例与血管造影结果相符;2例中度狭窄的病变,超声误判为重度.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准确诊断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

  • 老年肠系膜动脉栓塞所致肠缺血坏死的CTA表现分析

    作者:谭剑波;夏进东

    目的:分析MSCTA对老年肠系膜动脉栓塞(MAE)所致肠缺血坏死的表现,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老年MAE所致肠缺血坏死患者的MS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结果:30例均出现肠系膜血管栓塞征及肠壁强化减弱;28例(93.3%)出现高密度肠积液或腹腔积液,27例(90.0%)出现肠壁内积气.结论:MSCTA对肠系膜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老年MAE所致肠缺血坏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手术治疗经验

    作者:鲁猛;戴向晨;罗宇东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ASMO)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7例经手术治疗的ASM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7例患者,行肠切除术10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3例、肠切除及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11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及内膜剥脱术1例、肠切除及腹主动脉至肠系膜上动脉搭桥术1例、肠切除及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并右髂总至肠系膜上和腹腔干动脉逆行搭桥术1例.治愈13例,死亡14例,死亡率51.85%.13例术后患者获得随访3~24个月,随访期间再发本病者1例,经肠切除及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治愈.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合理选择术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 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26例

    作者:顾全凯;王军;张宝良;袁庆鑫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6例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入院后确诊11例,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6例,螺旋CT 9例,血管造影5例.其余15例因血性腹水探查术中确诊.全身抗凝治疗4例,Fogarty导管取栓术后完全恢复5例,小肠部分切除8例,小肠大部及右半结肠切除7例,2次探查术2例.术后6mo内死亡6例.结论:超声可作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患者的初步检查,发现血性腹水者及早行剖腹探查术.早期诊断与治疗使降低肠系膜血管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 肠系膜血管缺血外科诊治进展

    作者:王晓东;孙巍

    肠系膜血管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是潜在致命的血管性急腹症.死亡率很高,且发病率不断上升.形成AMI的原因是多样的,临床经过和预后取决于基础的病理状态.尽管对肠系膜缺血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和现代治疗方法上的改进,存活率没有显著的提高.AMI仍然存在诊断上的挑战,延误诊断会提高死亡率.临床表现在大多数病例没有特征性.当肠缺血迅速的发展为不可逆的肠坏死,随后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后发展成为多器官功能不全以致死亡.及时地诊断和处理,快速有效地恢复肠系膜血流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的临床特征

    作者:周晓峰;孟庆义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69例AMVO患者,男47例,女22例,对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女性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比例高于男性(50.0% vs 36.2%,P=0.276);患者初次就诊时均有腹痛表现,但男性呕吐和上腹痛多于女性,女性血便的比例多于男性;男性患者入院时白细胞总数明显低于女性患者[(13.50±6.53)×109/L vs (22.97±10.77)×109/L,P=0.004];男性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亦低于女性[0.83±0.11 vs 0.90±0.07,P=0.044];D-二聚体男性与女性接近[(7.72±6.82) mg/Lvs (8.09±8.76)mg/L,P=0.901].结论 在AMVO患者中,女性患者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比例高于男性,且临床病情也较男性重.

  • 慢性肠系膜动脉阻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作者:王茂强

    肠系膜动脉包括腹腔动脉(celiac artery,CA)、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肠系膜动脉阻塞为临床急症之一、误诊率较高,一旦发生肠梗死后,病死率为50%~80%,即使肠梗死能够得到手术治疗,多数患者术后残留肠管过短、不能保证足够的营养物质吸收,因此需要终生给予胃肠外营养[1~3].

  •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中的应用

    作者:钟熹;江魁明;麦慧;董天发;唐文艳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急诊CT平扫、CTA及三维重建资料,13例均行全腹平扫及CTA检查,并对平扫及CTA进行独立阅片分析.结果 13例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 7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栓塞(SMVE)6例.直接征象:7例SMAE中平扫2例见血栓密度影,敏感度为28.6%,CTA均见充盈缺损,敏感度为100%;6例SMVE中平扫4例见血栓,敏感度为66.7%;CTA均见充盈缺损,敏感度100%.间接征象:13例中肠梗阻5例,腹水6例.SMAE:血管壁钙化5例,薄纸样肠壁改变2例,肠壁水肿增厚强化减弱3例;SMVE:增强管壁环形强化、管径扩张5例,缆绳征4例;受累肠管、肠系膜广泛水肿增厚,增强可呈明显、减弱或未强化特点,肝脏门脉期强化减弱不均匀2例;合并门静脉、脾静脉血栓2例.结论 CTA在急性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诊断中有较CT平扫更高的敏感度,对于CT平扫阴性的患者行CTA检查是很有价值的.

  • 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时的血清酶谱变化

    作者:胡路;张福先

    目的 探讨血清酶谱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acute mesenteric vasculopathy,AMV)与几种外科急腹症中的变化,验证其对AMV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建立家兔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急性肠系膜静脉缺血、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急性胃穿孔、急性胰腺炎、假手术、空白对照的动物模型,在模型建立后0、1、3、6、9h抽取外周静脉血化验血清酶谱,分析酶谱变化,找出组间差异.结果 与空白对照相比,AMV的血清酶谱随缺血时间延长明显升高:静脉缺血组在阻断3h后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谷丙转氨酶),ALP(alkaline phosphatase,碱性磷酸酶),r-GT(glutamyl transferthe enzyme,谷氨酰转移酶)即出现显著性变化,LDH(lactate dehydrogenase,乳酸脱氢酶)在阻断6h后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动脉缺血组在阻断6h后ALT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ALT在AMV和急性胃穿孔、机械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之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T在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和静脉缺血之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酶谱变化有助于AMV的早期诊断.

  • 缺血后适应在兔急性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作用

    作者:杨牟;张居文;陈萍;孙林;车海杰;勇俊;李鲁滨;宋富波

    目的 观察缺血后适应干预措施能否减轻兔急性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兔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组(仅开腹显露SMA)、缺血再灌注(I/R)组[肠系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缺血30 min后持续灌注120 min]、缺血后适应1(IpostC1)组(SMA缺血30 min后行3个循环的灌注30 s/阻断30 s,再持续灌注117 min)、缺血后适应2(IpostC2)组(SMA缺血30 min后行3个循环的灌注60s/阻断60 s,再持续灌注114 min),每组30只.干预后采集各组兔处理后下腔静脉血及部分肠道组织标本,试剂盒测定血清及肠道组织内丙二醛(MDA)、髓过氧化酶(MPO)水平,HE染色,Chiu 6级评分法观察肠黏膜损伤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R组及IpostC1组、IpostC2组血清及肠道组织中MDA、MPO水平明显增加(P<0.01),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I/R组相比,IpostC1组血清和肠道组织中MDA、MPO水平及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1),而IpostC2组血清和肠道组织中MDA、MPO水平及肠黏膜损伤评分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 缺血后适应可明显降低兔急性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下腔静脉血和肠道组织中MDA、MPO水平及肠黏膜损伤.

  • 慢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作者:李艳奎;陈剑秋;吴义生;李学东;张韬;李清乐;张翔宇;沈晨阳;张小明

    目的 分析慢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症(chronic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obliterans,CSMAO)腔内治疗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1例CSMA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3例,女8例,年龄(65 ±9)岁;单纯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起始部狭窄3例,2例狭窄约95%,1例狭窄约90%;SMA起始部完全闭塞5例;SMA及腹腔动脉起始部狭窄2例,SMA狭窄约95%;SMA起始部狭窄及肠系膜下动脉闭塞1例,SMA狭窄约90%.所有患者接受了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90.9%,5例植入自膨式支架各1枚,1例植入自膨式支架和球扩支架各1枚,1例植入球扩支架1枚,1例植入Viabahn覆膜支架1枚,2例先行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后再植入自膨式支架各1枚.随访12 ~48个月,随访率90.9%,支架1年通畅率100%,2年通畅率80%,术后26个月1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再次球囊扩张;36个月1例发生支架下方血管狭窄,又植入1枚支架.死亡率9.1%.结论 CSMAO腔内治疗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可作为首选方案.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发生肠坏死的早期预测因素

    作者:刘大方;郝小强;叶颖江;谢启伟;尹慕军;杨晓东;梁斌;王杉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发生肠管坏死的预测因素及其对于开腹探查术时机选择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5年7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29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中12例患者出现肠坏死,与未出现肠坏死的17例患者相比预后不良(x2=14.867,P =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肠坏死的潜在性预测因素包括10个:D-二聚体≥600μg/L(x2=11.455,P=0.002)、INR≥1.2(x2 =3.948,P=0.047)、pH值<7.4(x2=8.191,P=0.004)、碱剩余<-1.0 mmol/L(x2=8.191,P=0.004)、血乳酸≥2.2 mmol/L(x=7.535,P=0.006)、血BUN≥6 mmol/L(x2=10.076,P=0.002)、CK≥80 U/L仅2 =8.191,P =0.004)、LDH≥210 U/L(x2=13.079,P=0.000)、AST≥25 U/L(x2=10.076,P=0.00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x2=10.076,P=0.002).多因素分析未发现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发生肠坏死的早期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发生肠坏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预后不良;出现凝血异常、肝、肾功能异常、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应警惕肠坏死的发生并争取尽早行手术探查.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浩;席时富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00-2007年收治的1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5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4例.入院后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其中2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11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管切除术,2例放弃手术.术后均行肝素等抗凝治疗.4例死亡,总病死率为27%.结论 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突然出现腹部疼痛,应警惕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可能.早期诊断、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小肠广泛坏死七例治疗经验

    作者:吴庆华;韩延民;杨宝钟;陈忠;邓洪儒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小肠广泛坏死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991~1999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小肠广泛坏死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术后剩留小肠28~30 cm的3例,70~90 cm的4例.本组2例术后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5例发生短肠或超短肠综合征,经静脉营养与经口进食等综合治疗全部治愈.本组随访18个月4例、36个月1例,均健在.结论及时诊断和早期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尽可能保留有生机的肠段,对术后剩留小肠在28~90 cm的短肠和超短肠综合征,采取静脉营养和经口进食并举的综合治疗,可以较快恢复肠管的消化吸收功能.

  • 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诊断和治疗三例报告

    作者:史争鸣;蔺锡侯;柏楠

    目的探讨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病因,术前诊断和治疗. 方法分析了1992~1998年收治的3例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和腹膜刺激征,均未能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3例共行剖腹探查术4次,包括部分回肠切除术2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死亡率2/3. 结论早期诊断和术中准确判断肠管活性十分困难,应争取完全切除梗塞肠管或术后早期再次探查.

  • 经腹小切口逆行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慢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九例

    作者:吴鉴今;曲乐丰;职康康;柏骏;吴永发;金杰;邹思力;贺元;王昊邈

    目的 总结经腹小切口逆行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肠系膜上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symptomatic chronic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occlusion,SCSMAO)的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采用经腹小切口逆行穿刺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行球扩支架成形术治疗9例SCSMAO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切口长度、穿刺位置、穿刺成功率、有无动脉夹层发生、支架类型及尺寸、出血量、造影剂量和手术时间等.随访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再狭窄发生.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切口平均长度(5.8 ±0.6)cm,穿刺成功率100%,动脉夹层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0%.均成功置入球扩支架(Boston Scientific,Express LDTM):1例为7 mm×19 mm、7例为8 mm×37 mm、1例为9 mm×37 mm,术后造影通畅率均>85%.9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9)个月,全组患者术后1周内症状消失、食欲改善,术后6个月体重平均增加(4.9±1.2)kg,出现无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1例(1 1.1%),无支架断裂发生.结论 采用经腹小切口逆行支架成形术治疗SCSMAO,可行性好、疗效确切,兼具较好的安全性,为SCSMAO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10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