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 >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

临床肺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림상폐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63
  • 国内刊号: 34-12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肺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许学受
  • 类 别: 呼吸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夜间氧疗联合噻托溴铵对老年COPD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田桂珍;李小芳;高鸿敏;王海娟;吴涛

    目的 探讨夜间氧疗联合噻托溴铵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老年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及夜间氧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6MWD)、改良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6MWD及MMRC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及FVC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SGRQ)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夜间氧疗联合噻托溴铵可显著改善老年COPD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 无创正压通气间断雾化吸入在重症哮喘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龙飞

    目的 对无创正压通气并经管道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以95例住院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鼻(面) 罩无创正压通气并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气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66%,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H值、PaO2、PaCO2、SaO2及治疗后Sa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PH值、PaO2及PaCO2得到了明显改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并经管道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作者:俞蓉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科和呼吸科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婴幼儿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36例,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和酚妥拉明持续泵入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所有婴幼儿均得到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

  •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诊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裴光华;曾春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肺动脉栓塞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CT及肺动脉造影检查,分析16排螺旋CT对肺动脉显影及肺栓塞显示情况,观察肺动脉栓子的类型、分布和数量.结果 1.16排螺旋CT共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叶、段、亚段及以下动脉1787支,肺动脉栓塞429支,栓塞率为24.01%,其中肺叶动脉比例高,为38.79%,肺动脉干比例低,为7.50%.在肺动脉栓塞栓子类型方面,Ⅱ型栓子数量多,为202处,其次为Ⅳ型,共118处,Ⅲ型数量少,为31处.其直接征象为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肺纹理稀疏、肺梗死、westemark征及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及胸膜增厚等.结论 16排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特点,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重症监护病房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分析

    作者:陆朝强;谢军席;韦建勇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4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通气时间分为A组(≤7d组)18例、B组(8~14 d组)18例和C组(>14 d组)18例,后将三组人员中的不同插管前和插管后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C组年龄大于A组及B组,心率高于A组及B组,有脑梗死病史高于A组及B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低于A组及B组,插管后消化道出血、血压降低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均高于A组及B组,P均<0.05,而三组伴有与不伴有糖尿病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插管前和插管后相关因素,应引起的重视.

  • 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中运用单孔法胸腔镜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凡

    目的 研究单孔法胸腔镜在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中的应用,以及比较单孔法和二孔法腹腔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68例运用胸腔镜对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为34例患者,一组运用单孔法,另一组运用二孔法,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对其术后效果以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8例患者的手术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1~26个月不等的随访,平均时间为12.6个月.进行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手部多汗)均痊愈,有效率达到100%,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有效率进行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运用单孔法腹腔镜治疗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的临床效果和二孔法的临床效果基本一致.

  • 急性重症哮喘的临床特点和诊疗分析

    作者:公丕菊;刘焕涛

    目的 探讨重症哮喘的临床特点和急诊治疗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重症哮喘的临床特点与急诊治疗方法.并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35例重症哮喘患者经10~30 min急诊抢救处理后,憋喘、呼吸困难、气促、胸闷、紫绀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哮鸣音减少,缺氧症状显著改善.34例(97.14%)患者2周后病情稳定后出院,1例(2.86%)患者因年龄大,合并心肺等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 重症哮喘患者由于发病突然,病情多变,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慢阻肺继发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金烨;戴莉莉;陈晓红;秦斌斌;沈斌;张翀;刘炎;郑琪

    目的 评价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治疗慢阻肺继发肺间质纤维化(PF-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PF-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实验中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包括氧疗、祛痰、肺功能锻炼与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顺尔宁每日1粒,连续应用3个月.观察全部病例用药前及用药后3个月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气分析、肺功能、HRCT等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3个月后的呼吸困难评分及运动耐力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VC%、FEV1%pred 、DLC0%均明显改善,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两组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顺尔宁治疗PF-COPD有效和可行.

  • 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分析

    作者:裴志强;刘志刚;刘芸芸;石峻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效果.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氨茶碱缓释片治疗,治疗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急性发作及住院次数减少,肺功能改善,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结论 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进行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 COPD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徐薛芬;徐爱晖

    目的 探讨COPD合并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特征,并研究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COPD合并PE患者24例设为病例组(COPD+PE组),选取同期COPD急性加重患者54例设为对照组(单纯COPD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发生PE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静脉血栓史、恶性肿瘤、6周内手术史、长期卧床(≥7 d)的危险因素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晕厥、下肢非对称性肿胀、深静脉血栓形成、SⅠQⅢTⅢ征、PaCO2 、血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发生PE的危险因素为静脉血栓史、恶性肿瘤、6周内手术史、长期卧床(≥7 d).当COPD患者出现晕厥、下肢非对称性肿胀、深静脉血栓形成、SⅠQⅢTⅢ综合征、PaCO2降低及血D-二聚体升高时,应警惕并发PE.

  • 肺结核患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耐药监测分析

    作者:江丽萍;刘婷;伍仕敏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耐药性.方法对2009-2011年从我院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痰培养标本中分离的317株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从31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101株,检出率31.7%,产ESBLs菌株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100%敏感.结论 我院肺结核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产ESBL s株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及时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有重要意义.

  • 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分析

    作者:欧阳征;冉鹏;肖家荣;刘文;张舰;彭勇;林锋

    目的 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特征,探讨SPN诊断与治疗.方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节64 例,分析年龄、性别、症状、吸烟史、肺内结节的影像学表现、手术情况、术后病理等因素.结果 SPN的恶性病变与吸烟史,肿瘤直径,肿瘤的边界,肿瘤钙化有关.64例患者中诊断为恶性病变36(56.25%) 例.28(43.75%)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其中错构瘤4例,结核球14例,炎性假瘤10例.结论 SPN的良恶性与吸烟史,结节大小,肿瘤边界,是否钙化有关;胸腔镜手术有助于SPN病理诊断与治疗.

  • 结核性胸膜炎内科胸腔镜下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陈敏;赖天文;陈衡华;吴斌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内科胸腔镜下的形态表现.方法分析35例通过内科胸腔镜检查和组织活检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的胸腔镜下表现特征.结果 35例镜下表现为(1)胸膜肥厚,纤维粘连或形成包裹腔5例;(2)胸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粟粒样分散灰白或淡黄的小结节,胸膜白色片状改变13例;(3)粟粒样分散灰白或淡黄的小结节,结节融合17例.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内科胸腔镜下表现形态多样,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老年COPD患者痰IL-4、IL-10、INF-γ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军;何韶衡;刘长庭

    目的 探讨COPD患者痰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IL-4)、IL-10、干扰素-γ(interferon,INF-γ)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老年COPD患者共60例(重度20例,中度20例,轻度20例),正常对照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诱导痰IL-4、IL-10、INF-γ水平.结果 ①急性期重、中度COPD组痰IL-4水平低于轻度组(P<0.05).②急性期重度组痰IL-10水平均高于轻度组.治疗后重度、中度组痰IL-10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1).③重、中度组急性期痰IFN-γ值显著高于治疗后缓解期(P均<0.01),且重、中度组急性期痰IFN-γ值均高于轻度组.④老年COPD患者痰中IL-4与IL-10;IL-10与IFN-γ存在相关,IL-4与IFN-γ不存在相关.结论 COPD时Th1类细胞因子(IFN-γ)呈优势状态;前炎症因子水平增高.

  • ICU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特点分析

    作者:赵建军;房霞;雷罗春;杨万春;郑炜;腾海英;毛媛媛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肺部感染致病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5月在我院ICU收治的128例肺部感染患者的痰病原菌细菌谱,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6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39株,占83.2%,革兰氏阳性菌28株,占10.8%.其中革兰氏阴性菌主要的病原菌依次是阴沟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结论 ICU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特点是多重耐药的阴沟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更显著,革兰氏阳性菌及念珠菌检出率不高,这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 COP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动态检测临床分析

    作者:季娟;丁玉江;夏光进;赵霞

    目的 探讨COPD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2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空腹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治疗好转时复查甲状腺激素.结果 220例COPD患者其中T3、FT3和/或T4、FT4低于正常患者168例(76.34%),死亡24例,好转196例,死亡组T3、FT3、T4、FT4均低于存活组(P<0.05),TSH无明显差异(P>0.05).196例好转患者出院时T3、FT3、T4、FT4均高于入院时水平(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异常是COPD伴随症状,检查甲状腺功能,可作为观察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临床价值

    作者:曹坤跃;施学进

    目的 明确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占位病变的确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44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穿刺活检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44例病例中41例得到明确诊断,其中恶性病变32例,良性病变9例,穿刺活检确诊率93%.l例出现需要相应处理的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明确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性质的安全有效检查方法.

  • 尿激酶治疗68例肺栓塞患者的安全有效性分析

    作者:古雪松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辅助治疗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诊治的68例肺栓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实验组34例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方案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纤溶系统指标水平、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和呼吸困难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1.18%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59%(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因子活性、D-二聚体含量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和呼吸困难评分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辅助治疗肺栓塞能更好地改善纤溶系统和动脉血气水平、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硫酸镁注射液联合丹红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俊;张永波;李沛臻

    目的 探讨硫酸镁注射液联合丹红对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加用硫酸镁注射液及丹红.2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7%,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硫酸镁注射液联合丹红能有效改善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循环.

  • 山东地区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雪梅;王静

    目的 探讨山东地区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560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其肺栓塞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高龄产妇(>35岁)、有多种合并症(≥2种)、手术时间长(>1.5 h)、卧床制动、孕周长(>40周)、激动、输血过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未使用活血抗凝药物肥胖是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的危险因素(P<0.05),而与产次数、血型、麻醉方式、焦虑、紧张、恐惧、下地时间无关(P>0.05);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卧床制动、输血情况、使用活血抗凝药物是肺栓塞的高危险因素.结论 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卧床制动.

  • 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学表现

    作者:韩锋锋;郭雪君;郏琴;张悦;王妍敏;李惠民;管雯斌

    目的 探讨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EA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5例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肺活检的病理特征.结果 EAA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咳痰、发热;主要阳性体征为轻度紫绀、肺部听诊湿啰音或Velcro啰音;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HRCT表现为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小叶中心性结节、网格影和蜂窝肺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显示淋巴细胞增多.肺活检组织病理学示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细支气管周围可见小的不典型肉芽肿和多核巨细胞.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特点可提示EAA临床诊断,肺活检是诊断EAA有效的检查方法.

  • DSA透视下隆突定位法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气道狭窄

    作者:季洪健;王辉;姚秋菊;徐凤英;王咏梅;程永德

    目的 探讨DSA透视下隆突定位法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气道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5例恶性气道狭窄患者在DSA透视下,采用隆突定位法行自膨胀金属支架置入术.结果 5例患者均一次性放置成功.患者的呼吸困难立即好转,呼吸困难指数由IV级将至0~I级.结论 对于重度的恶性气道狭窄患者,根据胸部CT预先确定气管狭窄段与隆突间距离,DSA透视下隆突定位法金属支架置入术微创、安全、有效.

    关键词: 气道狭窄 支架 治疗
  • 23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晨尿AQP2表达的变化

    作者:张建;苏军;王晶;李风森

    目的 水通道蛋白2(AQP2)在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23例及正常人群对照组23例,应用ELISA方法检测AQP2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尿液AQP2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尿液AQP2表达显著增加,提示在哮喘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AQP2参与的水液代谢异常.

  • 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

    作者:丁仁厚;张鹏;程湘

    目的 探讨结核性腹膜炎(TBP)的CT特点,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分析32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TBP的CT表现.结果 (1)壁腹膜增厚21例,其中光滑增厚18例、不规则增厚3例;(2)肠系膜改变24例;(3)大网膜改变19例;(4)腹水26例;(5)腹腔淋巴结增大6 例.结论 CT能够为临床诊断TBP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 弥漫性胸膜疾病的临床影像特征

    作者:黄洁;惠志强;李延

    目的 探讨弥漫性胸膜病变(DPD)的CT影像特征,方法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或胸膜活检证实的90例DPD的CT征像.其中,恶性病变36例,良性病变54例.结果 (1)36例恶性病变的 CT 特征为结节状胸膜增厚、环状胸膜增厚、壁层胸膜增厚超过10 mm及纵膈胸膜受累.此四种胸膜改变的特异性为100%、96%、91%和89%,敏感性分别为72%、53%、67%和47%.(2)54例良性病变的CT特征为带状胸膜增厚、线状粘连胸膜增厚及胸膜钙化.此三种胸膜改变的特异性为100%、100%和97%.结论 CT有助于了解DPD的内部结构及毗邻关系,对胸膜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院内感染不动杆菌分析

    作者:赵罗亚;王玲;卜文炳;潘美荣;汪利霞

    目的 分析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临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发生HAP合格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分离到36例鲍曼不动杆菌所致HAP,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大于5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5%.患者平均年龄79.5岁,近期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制酸剂、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者比例高,多合并营养不良、多种合并症,死亡率为25%.结论 COPD呼吸衰竭患者并HAP,高龄,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时,呈多重耐药,应评估危险因素,早期靶向治疗,规范使用抗生素,减少死亡率.

  •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痰热清治疗COPD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子成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痰热清治疗COPD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加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及痰热清.比较两组疗效、APACHE-Ⅱ评分及PaO2、PaCO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为77.78%(35/45)(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及PaO2、PaCO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痰热清治疗COPD能迅速消除炎症,缓解症状,显著提高疗效.

  • 62例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刘明伟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自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182例,其中62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的120例普通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非条件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与年龄、ESR、CRP 、MP-Ab阳性率、病变部位和大环内酯类应用时间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与ESR、CRP、MP-Ab阳性率、病变部位相关(P<0.05).结论 ESR、CRP、MP-Ab阳性率、病变部位是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危险因素.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细菌监测及分析

    作者:刘磊;刘彬;李玉;朱莉莉

    目的 调查我院耐药细菌变迁趋势.方法 收集各类标本分离的6202菌株,按照CLSI(2010版)判断标准.结果 与2010年相比,2011年球菌比例明显增高到19.41%(P<0.005),粪肠球菌明显降低至9.28%(P<0.025),MSCON明显降低至4.4%(P<0.05),球菌前三位无变化,分别为MRSCON、MRSA、MSSA;2011年杆菌比例明显降低至80.59%(P<0.005),不动杆菌显著增加到21.66% (P<0.005),杆菌前三名分别为不动杆菌、ESBLs(-)及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真菌前三位无变化,分别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及曲霉菌.结论 细菌监测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及预防细菌耐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2和CD64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汤跃强;汪文斐;杨倩婷;纪奕玲;张明霞;陈心春

    目的 检测CD32和CD64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结核病发病中的作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Illumina 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健康者(HD),结核潜伏感染者(LTBI)和肺结核患者(TB)PBMC中CD32和CD64的表达情况.结果 肺结核患者PBMC CD32和CD64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和结核潜伏感染者.结论 肺结核患者PBMC高表达CD32和CD64,CD32和CD64可能在抗结核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CD32 CD64 肺结核
  • 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艳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青霉素静注联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静注联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IFN-γ、IL-4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 重症监护病房中呼吸道感染菌监测及耐药感染因素的分析

    作者:孙莉;薛永朝;单晓萍;陈朝旺

    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多重耐药菌进行监测和耐药感染因素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我院确诊为呼吸道感染患者的137株菌株进行细菌鉴别,采用kb法药敏试验观察耐药率和分析可能造成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我院ICU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种格兰阴性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感染多重耐药菌的高危因素主要为年龄、住院时间、住院次数、COPD病史、气管切开、深静脉导管、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次数、留置胃管等.结论 我院的重症监护病房的呼吸道多重耐药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对多重耐药菌的合理监测和重视感染的高危因素对控制医院内感染极为重要.

  • 肺结节病7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连海;禇怀德;刘建伟

    目的 提高对肺结节病的认识,探讨肺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7例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40岁以下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2)症状多样且无特异性.(3)胸部X线及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SACE及PPD试验对诊断有帮助;(4)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结论 肺结节病临床表现多样,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关键是提高肺结节病的诊断意识.

    关键词: 肺结节病 诊断 治疗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胸部CT表现的研究

    作者:计明红;潘家华

    目的 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胸部CT表现.方法分析我科确诊支原体肺炎的49例住院患儿肺CT病灶的分布与形态.结果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胸部CT特点:病变位单侧27例,双侧22例.左上叶17例,左下叶24例,右上叶18例,右中叶11例,右下叶27例,节段性病变9例.病灶呈大斑片状影43例,肺门影增浓19例,肺纹理增多18例,斑点状影17例,条索状影13例,磨玻璃样影10例,肺实变12例,肺不张6例,支气管充气征9例,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4例,胸腔积液11例,空洞2例.结论 肺CT对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治有一定意义.

  • 噻托溴铵治疗COPD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俊;李剑鹏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COPD稳定期的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使用噻托溴铵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治疗前后急性加重次数,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末、4周末、8周末、16周末、24周末的FEV1和FEV1/FVC的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29/3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2/3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8%(22/3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3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噻托溴铵在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 BiPAP联合舒利迭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童皖宁;卓安山;曹玉书;徐世林

    目的 观察BiPAP联合舒利迭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被随机分成A(42例)、B(40例)两组.两组均给予BiPAP通气、吸氧、解痉平喘、祛痰、抗感染等治疗;B组同时给予联合舒利迭治疗(沙美特罗50 μg/替卡松500 μg,1吸/次,2次/d).结果 治疗后,B组在显效率、血气分析、RR、HR、临床症状评分、平均住院天数方面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BiPAP通气联合舒利迭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其疗效优于单一BiPAP治疗.

  • 超敏C反应蛋白在AECOPD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洁;范铁兵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AECOP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30例稳定期COPD患者以及30例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比较其在稳定期COPD患者与AECOPD患者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异.结果 AECOPD患者治疗前HSCR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及稳定期COPD患者(P<0.01),治疗前WBC、N%水平高于与治疗后(P<0.05),治疗后HSCRP、WBC、N%水平与稳定期COPD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SCRP是反应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对AECOPD的及早诊断及疗效判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血浆脑利钠肽检测对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意义

    作者:肖靖华;王海娥;付志萍;唐月嫦

    目的 探讨脑利钠肽(BNP)在不同阶段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测定单纯COPD组(A组)、COPD合并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B组),COPD合并肺心病缓解期组(C组)各40例,检测各组血浆BNP水平,并对三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BNP值在B组高于C组,高于A组,且两两之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NP在区分COPD是否合并肺心病及判定肺心病发病时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IGRA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周虹;伍仕敏;项杰;吴志强;黄俊;陈银芳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4例肺结核与45例健康体检者肝素钠抗凝全血,采用IGRA试剂盒检测其血浆γ-干扰素含量,同时应用蛋白芯片识别仪检测其结核菌蛋白16Kda和38Kda以及脂阿拉伯甘露糖(LAM)抗体含量,应用ELIS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TBAb),并将三种检测结果进行平行分析比较.结果 IGRA、蛋白芯片和TBAb的敏感性/阳性率分别为86.29%、67.74%和69.35%,三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3.769,P<0.01).结论 IGRA比蛋白芯片、TBAb对诊断肺结核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COPD的疗效观察

    作者:戴诗敏;向永红;梁世锋;廖立新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OPD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NAC辅助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患者hs-CRP浓度及PaO2、PaCO2水平和肺功能水平在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功能改善较明显.结论 NAC能明显降低患者hs-CRP浓度,改善PaO2、PaCO2和肺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纤维支气管镜在AECOPD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毛良平;张萍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AECO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每2天给予1次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及注射药物治疗,7天一个疗程,每个疗程共3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是治疗AECOPD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薄层CT重建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临床应用

    作者:王骅;张家文

    目的 探讨薄层CT重建引导下经皮穿刺肺部病变活检技术的价值.方法应用5 mm常规肺部扫描,1.5 mm薄层CT重建技术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内病灶活检,对采集标本行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术后行CT扫描明确是否有气胸、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75例肺部病变全部穿刺成功,取得足够病理组织.75例中发生气胸8例(10.67%);肺组织出血12例(16%),其中少量血胸2例;10例(13.33%)穿刺过程中或穿刺后有咯血、咳嗽.结论薄层CT重建引导下经皮穿刺肺部病变活检术能增加活检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阿奇霉素治疗11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分析

    作者:冯艳;丁辉;陈如华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疗效.方法分析入住我院呼吸科11例DPB患者资料,比较阿奇霉素治疗6个月前后肺功能及胸部影像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肺功能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84.31%±5.17% vs 73.44%±4.21%)、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86.27%±5.22% vs 75.10%±4.92%)、FEV1/FVC(73.14%±4.08% vs 62.44%±3.58%)、呼出75%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53.16%±4.96% vs 40.86%±3.57%)较治疗前升高,而残气量(RV)/肺总量(TLC)(47.15%±2.18% vs 48.01%±3.11%)较治疗前变化不大.10例患者胸部影像学明显改善.结论 阿奇霉素可有效改善DBP患者的肺功能和胸部CT表现,阻止病变进展,改善预后.

  •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气分析检测对AECOPD患者临床风险预测的意义

    作者:曹友红

    目的 评估PCT联合血气分析检测对AECOPD患者临床风险预测的意义.方法检测65例AECOPD患者和50例对照组血清PCT水平、动脉血气分析数值,并动态观察以上各指标在治疗五日后的变化.结果 PCT联合动脉血气分析检测有高度的敏感性,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及血气分析对AECOPD患者的风险预测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 重症肺部感染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陈文武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将104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纤支镜组及常规组各52例,常规组给予抗感染、吸氧、雾化吸入、体位引流、鼻导管吸痰、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措施治疗,纤支镜组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及治疗10 d时评价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纤支镜组明显短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支镜组治疗总有效率98.08%,常规组总有效率7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支镜组灌洗后明显较灌洗前PH值、PaO2、PaCO2得到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采取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能明显提高治疗疗效,减少住院时间.

  • CT引导下切割针经皮肺活检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辛庆红;闫春艳;童春堂;李继成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将90例分为:肿块组60例,炎症组30例,并经皮肺活检.结果 90个病例中,明确诊断77例(恶性肿瘤35例,非恶性病变36/例),未确诊19例.肿块组,明确诊51例(恶性肿瘤31例,非恶性病变20例),未确诊9例.炎症组,明确诊断20例(恶性肿瘤4例,非恶性病变16例),未确诊10例.肿块组明确诊断率明显高于炎症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45).肿块组中的恶性肿瘤诊断率明显高于炎症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1).并发症6人(气胸4人,咯血2人).结论 经皮肺活检能明显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 活检 CT 经皮 活检针
  • 吸入性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覃善芳;张庆团;张凯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A组68例,B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3组均采用综合治疗.A组沙丁胺醇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B组沙丁胺醇加用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测定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住院天数等,随访停药1a为喘息性疾病患病人数及患病率.结果 A、B组住院天数、喘憋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哮鸣音持续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4.3%;B组喘息性疾病的发病率9.7%,明显低于对照组34.3%和A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COP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影响肺切除术患者七氟醚麻醉效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孟明华;范琳;李蓉

    目的 对影响肺切除术患者七氟醚麻醉效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肺肿瘤肺切除手术患者42例,均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诱导下进行全身麻醉,对患者麻醉效果及各项生命体征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影响七氟醚麻醉效力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别为年龄因素,气道因素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随年龄的增加七氟醚的麻醉效力增高,气道狭窄及体重指数较高的患者七氟醚的麻醉效力相对降低,应适宜增加七氟醚的浓度,有利于顺利完成肺切除手术.

  • 街道工作人员吸烟行为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於元;赵莉芳;殷健;周晖;周燕清;周艳;余荣环

    目的 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街道工作人员吸烟行为干预效果.方法上海市浦东新区街道对吸烟者进行强化干预(即包括行政干预、健康宣教、心理、药物及针灸法等),未吸烟者给予社会自然干预,比较两组控烟干预情况及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本次调查人群中吸烟者占47.9%,未吸烟者占52.1%.吸烟组肺功能较未吸烟组有所下降(P<0.05).控烟干预后强化干预组受试者的肺功能较自然干预组有所改善,尤以VC,FEV1为著(P值均<0.05).结论 相对于社会自然干预,采用强化干预措施进行控烟,可提高街道工作人员的戒烟率,能改善其肺功能.

  • 呼吸内科痰液标本中的病原菌特性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浅析

    作者:施亚平

    目的 了解来我院呼吸内科就诊患者痰液中病原菌特征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经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无菌方法采集我院住院患者及门诊病人的痰液标本,分析其病原菌的特征及耐药情况,并结合呼吸内科经验治疗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讨论.结果 一年内共检出我院呼吸内科患者感染病原菌63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78株(44.06%),革兰阳性菌35株(5.55%),真菌有318株(50.39%),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总敏感率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为100%,其次是呋喃妥因、氯霉素;真菌对依特拉康唑、酮康唑及两性霉素B敏感.结论 2011~2012年我院呼吸内科使用的抗菌药物基本符合感染致病菌的药敏结果.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微量元素缺乏间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胜立

    目的 探讨微量元素缺乏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60例RRTI患儿进行多种微量元素含量监测,并与正常儿童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儿体内锌、铁、钙、镁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铜和铅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中多种微量元素水平都有关,临床治疗的同时应重视微量元素的补充,预防铅过量,提高治愈率.

  • 长期家庭氧疗及家庭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并呼吸衰竭缓解期的疗效观察

    作者:葛艳;朱世祥;杨志芸;陈龙

    目的 观察长期家庭无创机械通气结合家庭氧疗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7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三组进行治疗:常规组(A组)、长期家庭氧疗(LTOT)组(B组)、长期家庭氧疗(LTOT)结合家庭无创机械通气(NIPPV)组(C组),同时了解家庭LTOT及NIPPV开展存在的问题.结果 出院1年内的急性加重频率、年医疗费用支出,C组低于B组低于A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PaO2改善情况B、C组优于A组,PaCO2改善情况C组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家庭LTOT及NIPPV可以改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血常规指标,同时减少COPD急性加重频率、医疗支出,两者联用效果更好.

  • 布地奈德治疗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周艳;孙红红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治疗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收治入院的经确诊60例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FEV1%(1 s用力呼气量),及日间哮喘症状、夜间憋醒次数和安全性等.结果 治疗组喘憋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FEV1、FEV1/FVC、PEF等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FEV1、FEV1/FVC、PEF等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布地奈德气雾剂对于控制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减少发作具有良好疗效.

  • 磺达肝癸钠治疗急性肺栓塞5例疗效分析及文献回顾

    作者:刘霞;尹凤先;张永祥

    目的 探讨磺达肝癸钠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磺达肝癸钠用于治疗我院5例经肺CTPA确诊的肺栓塞患者,其中包括2例血小板减少患者,1例眼底出血患者,1例对低分子肝素过敏的患者,1例剖宫产术后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愈4例,显效1例,有效率100%,未再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未发现再发肺栓塞,无出血、血小板减少并发症发生.结论 磺达肝癸钠可用于急性肺栓塞的治疗,疗效可靠,副作用低,监测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 78例早产儿原发性反复呼吸暂停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刘海燕;赵立明

    目的 探讨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反复呼吸暂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78例反复呼吸暂停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个治疗组.A组:采用氨茶碱治疗;B组:采用纳洛酮治疗;C组: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三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C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A组治疗有效率为77.27%,B组治疗有效率为76.92%,C组较A、B两组的治疗效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反复呼吸暂停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采用氨茶碱和纳洛酮,是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有效方法.

  • VATS治疗≥65岁自发性气胸临床观察(附23例)

    作者:李坤生;苏宜江;韩志锋;赵润润;李莉;刘会平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技术(VATS)在治疗≥65岁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分析23例≥65岁自发性气胸患者行VATS的相关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胸管时间、漏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围术期死亡率、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手术时间72~127 min,平均103.57±13.77min;术中出血40~260 ml,平均150.96±52.91 ml;术后放置胸管时间2~13 d,平均8.83±1.92 d;术后漏气时间2~11 d,平均6.13±2.26 d;住院时间8~26 d,平均16.91±4.84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治愈率100%.结论 ≥65岁自发性气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VATS是治疗≥65岁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 神经外科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琦;尹忠民;闻华;王磊;杨志鸣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分析我院神经外科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6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分析病原菌分布特点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高为28.9%,P<0.05.主要病原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结论 神经外科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给予相应的药物,使下呼吸道感染能够早期得到控制.

  • 两种胸膜固定术方法治疗老年性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

    作者:许承琼;钟国华;刘建鹏;何小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胸膜固定术在难治性老年性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6例老年性难治性自发性气胸患者,作胸部CT或胸部D确诊后,作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外接水封瓶引流2周,效果不佳.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 例采取经胸膜腔闭式引流管局部注入50%葡萄糖40ML+无菌滑石粉膜治疗.对照组40例经胸膜腔闭式引流管局部注入50%葡萄糖治疗.观察气胸内气体吸收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6.4%(54/56),对照组有效率85%(34/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胸膜腔闭式引流管局部注入50%葡萄糖+无菌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治疗老年性难治性自发性气胸效果好.

  • 大肠癌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

    作者:啜东宇

    目的 对大肠癌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策略.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大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出现术后肺部感染,设为观察组,另选择34例未出现肺部感染的大肠癌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结果 气管插管比例为85.3%、上腹部切口比例为52.9%、术前贫血患者比例为38.2%、术前低蛋白患者比例为29.4%、手术时间平均为(140.8±29.6)分、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62.4±57.3)毫升、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为(4.9±1.5)天、胃管留置时间平均为(5.0±1.9)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管插管、上腹部切口、术前贫血、低蛋白,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卧床时间长、胃管留置时间长可能是导致大肠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对稳定期中、重度COPD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董星芳;段燕芳;陈娇阳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中重度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6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并进行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治疗期间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FEV1%、FEV1/FVC、PaO2、6MW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评分、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噻托溴铵粉对于稳定期中、重度COPD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

    作者:孙建光;谭欣;智利霞;王焕;李坤;孙爱红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把178名研究成员按照是否合并OSAHS分成两组,比较两组间血尿酸水平的差别及平均动脉压(MAP),甘油三酯(TG),血糖(GlU),血氧饱和度(SaO2),体重指数(BMI)情况及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的患病率的差别.结果 OSAHS患者组血尿酸水平较非OSAHS患者组血尿酸水平高,且平均动脉压、甘油三酯、血糖、血氧饱和度、体重指数,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的患病率等指标较差.结论 OSAHS能够增加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考虑与血压、甘油三酯、血糖、血氧饱和度、体重指数、肾脏受损等有关.

  • 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以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霞;杨云桥;李艳红;郭秋野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方法对40例老年VAP患者的致病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40例患者共分离出65株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49株(75.38%),革兰阳性球菌14株(21.54%),真菌2株(3.08%).革兰阴性杆菌中感染率居前三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8株(27.69%)、鲍曼不动杆菌12株(18.46%)及肺炎克雷伯杆菌9株(13.85%).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为10株(15.38%).真菌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他唑巴担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达100%.结论 老年VAP患者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且呈多重耐药现象.

  • 48例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分析

    作者:武艳霞

    目的 探讨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为临床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收集我院感染科收治的AIDS合并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支气管镜镜下表现及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培养、肺活检等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48 例患者病变累及双肺者20.8%,43.8%患者累及2或2个以上肺叶(段),镜下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达45.8%,20.8%的患者双肺大量脓性分泌物及痰栓,BALF检查8.33%的患者结核杆菌阳性,12.5%为真菌感染,37.5%的患者诊断明确并给予对因治疗.结论 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易行,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病原学检查,又可畅通气道,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派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肺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黎汝;王亚军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老年肺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54例老年肺炎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亚胺培南联合左氧氟沙星,实验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结果 实验组血液D-二聚体,血液、痰液炎症因子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实验组有效率93.5%高于对照组的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与对照组的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能显著提高老年肺炎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急重症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晓军;陈淼;曾红科;胡北;何楷然;陈纯波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急重症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呼吸系统急重症患者因气道阻塞、肺不张或严重肺部感染均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及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心率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治均成功,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及心率较治疗前均明显缓解(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呼吸系统急重症患者应及时进行支气管镜辅助性抢救措施,其作用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 浅谈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与调查分析

    作者:张翠

    目的 探究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方法选取门诊接诊的13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根据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等的结果调查分析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结果 54例1.5岁~3岁的RRI患儿,上呼吸道感染者22例,40.7%,下呼吸道感染者32例,占59.3%;44例3岁~5岁RRI患儿中,上呼吸道感染30例,占68.2%,下呼吸道感染14例,占31.8%;33例5岁~8岁RRI患儿中,上呼吸道感染者21例,占65.6%,下呼吸道感染者11例,占34.4%.130例RRI患儿中,有102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锌元素和(或)铁元素和(或)钙元素的缺乏,正常者占21.5%;95例患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IgG和(或)IgA和(或)IgM的偏低,免疫功能正常者占26.9%.结论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复杂,加强患儿的免疫力,避免微量元素的缺乏,应该得到每一个家长和临床医师的重视.

  • 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肺炎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赵立明;刘海燕

    目的 探讨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138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个治疗组.A组:采用单纯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B组:采用单纯氨溴索静脉滴注;C组:采用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氨溴索治疗.观察三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C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48%,较A、B两组的治疗效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A、B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较单纯静脉滴注或雾化吸入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有效方法.

  • 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梁新梅;卢翠梅;冯邦化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确诊或拟诊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性霉素B治疗34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疗效满意,有效率91.2%.不良反应发生率47%,畏寒、寒颤5.8%;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胸闷)23.5%;肾功能受损2.9%;肝损害,5.8%;低钾血症23.5%.结论两性霉素B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高,是有效治疗曲霉菌和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首选之一.

  •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石荣强;骆文珍;卢应心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在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3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进行了随机分组治疗,其中32例治疗组采用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31例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进行分析,发现治疗组血液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能有效缓解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细胞因子IL-10、IL-13与COPD

    作者:田慧芸;顾玉海

    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且呈进行性发展.该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但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COPD气流受限与气道炎症密切相关,炎症的发生引起许多炎症细胞和结构细胞被活化,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IL-10、IL-13等[2],IL-10、IL-13的表达和分泌可能作为重要的免疫介导因子参与了COPD的病理过程.本文就IL-10、IL-13与COPD炎症过程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钙结合蛋白S100A9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毛安强;湛晓勤

    1965年从牛的大脑组织中分离出一种不含糖、脂、磷的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混合物 ,由于能够100%溶解在饱和硫酸铵的中性溶液中故得名S100蛋白.迄今,这类蛋白发现有共二十多个家族成员[1,2],S100A9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属钙结合蛋白S100蛋白家族成员.现在发现它参与多种病理生理活动,如神经冲动的发生、肌肉收缩、细胞迁移及生长分化、以及活化、酶活性的调节、细胞调亡、坏死等也与炎症、创伤、肿瘤关系密切,现就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肺血栓栓塞症的抗凝治疗

    作者:张秀峰;何振华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人类致残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肺血栓栓塞(PTE)是一个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抗栓治疗则是肺血栓栓塞预防策略和抢救治疗的核心,其中抗凝治疗则是抗栓治疗的关键 [2-4].本文从抗凝药物、抗凝时机、疗程及长期抗凝治疗药物选择四方面介绍肺血栓栓塞的抗凝治疗.

  • 肺部局限性GGO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外科处理策略

    作者:汪金钱

    一、GGO的诊治意义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世界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第一位.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及工业化进程加快导致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且仍处于上升趋势[1].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肺癌患者因缺乏早期症状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且失去手术机会,术后总体五年生存率只有15%[2],而早期肺癌术后总体五年生存率能达到80%以上,以GGO为表现的早期肺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能达到100%[3-4].因此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成为改善预后的关键.

  • 老年急性重症肺血栓栓塞抢救成功4例

    作者:贾勤惠;古丽巴哈尔;何艳梅

    例1,患者男性,79岁,因胸闷、心慌7年,伴刺激性干咳,胸闷,气短,低热半月,于2006年5月15日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收入院.既往心脏ECT: 心肌缺血,高血压史25年,2型糖尿病5年.

  • 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和耐药性分析

    作者:任光平;周胜玉;方平

    目的 了解铜陵地区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耐药情况,为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年所有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各类致病菌142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14.1%,革兰阴性杆菌占78.2%,真菌占7.8%.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药物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5.0%,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在50%以上.结论 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现象严重.

  • 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6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麦冬;吉兆宁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单药一线或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36例我科就诊的ⅢB期或者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所有患者均为病理学确诊,患者因体力状态较低一线选择厄洛替尼或至少接受1~2个周期化疗,治疗失败或因毒副反应不能耐受后二线选择口服厄洛替尼,具体用法:150 mg/qd,直至病情进展或者不能耐受副反应.结果 在36例患者中,CR0例,PR 9例(25.0%),SD17例(45.2%),PD10例(27.8%),ORR为25.0%,DCR为72.2%.中位TTP为5.3个月,统计学结果显示:病理学类型与患者的DCR有关(P=0.029),腺癌的DCR较高.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及腹泻,经对症处理后可好转.结论 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

  • Th17细胞、RORγt在肺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鲍文华;李树民;穆晓春;梁建合;于永江

    目的 初步探讨Thl7细胞及其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retinoid-ralated orphan receptor γt,RORγt)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64只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 )、肺纤维化模型组(B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采用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苏木精-依红(HE)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 PCR 检测肺部RORγtmRNA 的表达;流式细胞术计数肺组织 CD4+IL-17+Th17 细胞;ELISA测血清 IL-17 水平.结果 (1)B、D组肺组织病理呈现逐渐由肺泡炎至纤维化动态改变过程,B、D组肺组织内HYP含量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N组(P<0.05),28 d时数值高;(2)与N组比较,B、D组在不同时间点肺组织中TH17细胞和RORγtmRNA、血清中IL-17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以造模7 d为显著.结论 TH17细胞、RORγtmRNA和血清IL-17 表达增高在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老年人肺癌诊断特点(附215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德兵;顾佳云;孔庆军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肺癌的临床诊断和病理特点.方法分析收治的≥60岁肺癌215例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人肺癌占同期肺癌的60.9%(215/353).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68.8%)、咯血(37.7%)、胸痛(24.2%),听诊局部呼吸音降低和/或湿啰音(56.3%).约15.8%病人无症状而在体检时发现.误诊漏诊率为16.7%.结论 部分老年人肺癌缺乏特异的症状体征,易发生漏诊和误诊,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关键词: 老年人 肺癌 诊断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对其生存期的预测作用研究

    作者:胥常琴;刘艺薇;李燕玮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对其生存期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EORTC QLQ-C30法评估2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在治疗前及3个月时两时间点的生活质量参数改变对其生存期的预测意义.结果 多变量模型分析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能、恶心呕吐、失眠症状评分改变与患者生存期之间存在相关(P值均<0.05).病理分级为Ⅳ期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体能评分每增加10分,患者死亡率则下降8%(OR=0.92,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参数与其生存期存在相关,对其相关因素的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 早期有创机械通气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

    作者:陈伟;王鹿杰;刘杜姣

    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2周"入院.患者既往有5年不明原因过敏史,服用抗过敏物质后可缓解.患者于入院前2周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畏寒、发热,高体温为38.0℃,感左侧胸痛、胸闷、气短,且逐渐加重至入院时需绝对卧床,入院时体温:37.4℃,脉搏:123次/分,呼吸:43次/分,血压:130/90 mmHg;吸2L氧时的血气分析提示:pH:7.51,PO2,59 mmHg,PCO2:17 mmHg;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7.23×10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8%,血红蛋白:124 g/L,血小板:32×109;生化提示:AST:473 IU/L,ALT:91 U/L,ALB:27.0 g/LBUN:14.4 mmol/L,CRE:151.2 μmol/L;心肌酶谱提示:CK:20751 U/L,CK-MB :1651U/L;免疫全项提示:IgA:49.7 mg/dl,IgG:1617 mg/dl,IgM:34.6 mg/dl,血沉:50 mm/h;血D-二聚体>1000 ng/mL;CT提示:双肺感染,右侧胸腔积液(少量),双侧胸膜增厚、粘连,脂肪肝,肝内小脓肿;诊断多脏器功能衰竭明确.入院后给予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患者于入院后第一天出现咯血,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给予有创机械通气、CRRT治疗,并抗感染、抗炎、清热、化痰、抑酸、营养支持等治疗.

  • 吉非替尼在晚期肺腺癌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于忠和;阎靖芳;权红良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经放、化疗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27例.口服吉非替尼(250 mg /次/ d),服用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结果 27例患者CR2例,PR14例,SD10例,PD1例.客观缓解率59.26%,疾病控制率96.40%.PFS 14.17个月.中位生存期20.23个月.EGFR基因突变阳性者生存时间长于基因未突变患者(P<0.05),女性生存时间长于男性(P<0.05).结论 对晚期肺腺癌患者进行EGFR基因检测,选择优势人群使用吉非替尼疗效肯定,安全易耐受,无明显毒副反应.

  • 痰液、血液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中P16INK4a基因甲基化与临床肺癌诊断的关系

    作者:潘江;范惠君;姜燕;马丹;王劲;夏聪

    目的 探讨血液、痰液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中的P16INK4a基因甲基化与临床肺癌诊断的关系.方法 运用甲基化特异度聚合酶链技术(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40例临床诊断肺癌患者和45例一般呼吸道疾病患者血液、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和痰液标本中P16INK4a的甲基化状况.比较单一组织来源标本检测和多种组织来源标本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诊断特性.结果 肺癌患者单一血液、痰液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来源标本中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54.54%(18/33)、65.00%(13/20)和71.43%(10/14);一般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单一血液、痰液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来源标本中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8.18%(6/33)、23.08%(3/13)和23.53%(4/17);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肺癌患者多种组织来源标本联合检测甲基化阳性率为85.00%,和前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检测诊断试验的准确率为84.71%,阳性预测值82.93%,阴性预测值86.36%,阳性似然比为5.46,阴性似然比0.18.结论 肺癌患者痰液、血液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中P16INK4a基因甲基化有助于肺癌诊断,对同一患者获取多种组织来源标本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阳性率.

  • LKB1和VEGFR2评价肺腺癌预后的意义

    作者:王国臣;李作生;侯静朴;张卫红;陈志全;郑贸根

    目的 探讨LKB1、VEGFR2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肺腺癌中LKB1、VEGFR2的表达情况.结果 LKB1在癌旁正常肺组织、淋巴结转移阴性组肺腺癌、Ⅰ~Ⅱ期肺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肺腺癌组织、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肺腺癌和ⅢA期肺腺癌(82.61% vs 63.04%、75.00% vs 44.44%、75.00% vs 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EGFR2在癌旁正常肺组织、淋巴结转移阴性组肺腺癌、Ⅰ~Ⅱ期肺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则明显低于肺腺癌组织、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肺腺癌和ⅢA期肺腺癌(34.78% vs 58.70%、46.43% vs 77.78%、46.88% vs 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KB1、VEGFR2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可能与肺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LKB1低表达、VEGFR2高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关键词: LKB1 VEGFR2 腺癌 预后
  • 进口与国产培美曲塞二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分析

    作者:李雪峰;陈雁

    目的 探讨进口与国产培美曲塞二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1例,其中45例采用国产培美曲塞二钠治疗为对照组,46例采用进口培美曲塞二钠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临床疗效、毒副反应、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成本效果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口培美曲塞二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毒副反应小,成本效果性好,优于国产培美曲塞二钠.

  • 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杨锫;师颖瑞;杨敬儒

    目的 探讨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术(NSCLC)术后放疗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确诊的195例ⅢA期N2 NSCLC术后放疗患者资料,以5年生存情况作为预后指标.结果 ⅢA期N2 NSCLC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8.5%、29.7%、19.0%;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影响N2期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肿瘤体积(OR=2.840)、T分级(OR=1.923)、N2转移组数(OR=2.672)为危险因素,而N2包膜完整性(OR=0.316)和放疗剂量(OR=0.270)为保护因素.结论 ⅢA期N2 NSCLC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预后较差;肿瘤体积越大、T分级越高、N2淋巴结转移组数越多、N2包膜不完整、术后放疗剂量越低,是N2 NSCLC期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免疫健全者肺隐球菌病伴大咯血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黄种杰;卓惠长;吴祖蛟;赖国祥;戴映;饶文晨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一种少见的主要由新型肺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在肺部侵袭性真菌病变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肺曲霉病,占20%左右[1].主要侵犯肺和中枢神经系统,但也可以侵犯骨骼、皮肤、粘膜和其它脏器.因为PC无特异的症状、体征、影像特点,痰涂片及培养阳性率一般很低,所以诊断很困难,易误诊为肺炎、肺结核、肺癌,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现报道福州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1例免疫健全者肺隐球菌病并大咯血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 病程达十年支气管异物1例

    作者:杨澄清;陆兰英;黄海

    患者男,42岁,因"咳嗽咳痰1月"于2011年3月10日入院.10年前曾因咳嗽,当年曾行纤支镜提示右下叶基底段新生物,取活检提示支气管粘膜组织呈慢性炎,当年就诊医院未重视异物吸入病史,行纤支镜后考虑新生物为结核和肿瘤可能,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1周后咳嗽好转,未进一步诊治.近1月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外院头孢曲松抗感染10 d无好转,肺部CT怀疑"肺结核,支气管结核"入院.入院后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肺部CT提示右中叶外段不张,内可见支气管气象,气管内可见高密度钙化影.完善血常规,生化,出凝血时间,肿瘤标志物检查等均无异常,并给与五水头孢唑林抗感染治疗.3月15日利多卡因雾化麻醉后经鼻行纤支镜检,镜下见中叶支气管管壁中度充血、肿胀、肉芽增生,少许脓液潴留,清除脓液后可见一长条状异物嵌顿并肉芽完全堵塞中叶支气管.清除脓液后给予钳夹异物并取出,取出异物后少许出血,给予冲洗抽吸退镜.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术后无咯血、无气胸、纵膈气肿等并发症.1月后复查肺部CT右中叶复张,病灶明显吸收,复查纤支镜中叶支气管仅管壁充血、肿胀,官腔通畅.术后1年随访无任何症状,未引起反复感染.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抽吸活检临床分析

    作者:张定培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抽吸活检的技术要点、临床应用价值及并发症等.方法分析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抽吸活检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100%,经病理证实恶性肿瘤58例,炎性病变6例,胸壁纤维瘤1例,5例未做出诊断,诊断率92.86%(65/70).并发症中气胸10例,发生率为14.29%(10/70);少量咯血4例,发生率为5.71%(4/70).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抽吸活检诊断正确率高,并发症较少,是肺内疑难病变定性诊断的理想方法.

  • 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及低蛋白血症营养治疗1例

    作者:张晓峰

    患者女性,37岁,发现血糖升高4年,双下肢水肿20天于2012年9月15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怀孕第二胎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血糖达16~17 mmol/L,伴口干,无多饮、多尿,后导致宫内死胎、胎盘早剥行剖宫产术,之后血糖一直偏高,于当地诊为"2型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 2片 3/日,格列吡嗪 1片 3/日",偶测空腹血糖7~8 mmol/L,伴体重下降(具体数值不详).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CNB1IP1及c-Cbl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冯士生;梁建琴;王金河;史晓朋

    目的 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c-Cbl和CCNB1IP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例健康人、20例肺结核和40例NSCLC患者外周血标本,采用RT-PCR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c-Cbl和CCNB1IP1基因突变.结果 所有标本中均未检测出CCNB1IP1基因突变;而仅在NSCLC患者外周血检测到4种c-Cbl基因突变,突变率为20%;突变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理学分型均无相关性(P>0.05);而不同临床分期间突变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c-Cbl基因突变,且不同临床分期间突变率不同.

  • 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谢周华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效果.方法选择1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化疗方案为3ADZE/9DE,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左氧氟沙星.结果 观察组治疗以后1、3、6、12月痰结核菌涂片阴转35.00%、60.00%、71.25%、86.25%高于对照组的15.00%、37.25%、51.25%、56.25%(P<0.05);观察组空洞缩小或闭合1、3月15.00%、22.50%与对照组的12.50%、21.25%无显著性差异(P>0.05),6、12月40.00%、63.75%高于对照组是30.00%、50.00%(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95.00%高于对照组的83.75%(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65.00%VS62.5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变吸收,提高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未增加,可作为有效的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选择.

  • 复苏因子促进临床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的作用分析

    作者:周辉;杜春英;刘忠泉;张治国

    目的 探讨结核杆菌复苏因子在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中的实用性.方法收集41份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的患者痰标本;经过NALC-NaOH法处理;接种到Bact/Alert mp 快速培养瓶中;放入Bact/Alert 3d快速培养仪中;记录培养物阳性时间,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阳性率均为90.2%,对照组阳性率为87.8%;实验组平均培养时间为14.8 d,对照组平均培养时间为14.9 d,两组比较有差异,但不明显(P>0.05);实验组有4份标本未生长,对照组有5份标本未生长且4份未生长标本与实验组相同,实验组有17份标本早于对照组生长,多的提前2.67 d,20份标本晚于对照组生长,多晚了2.61 d.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因子对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没有明显差异.

  • 临床路径在AECOPD患者护理的应用

    作者:康艳

    COP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是全球目前第四位死亡原因[1],已居我国疾病负担的首位[2].随着COPD发病率不断增高,传统的常规护理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临床护理需要.临床路径是指医疗健康机构的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的、标准化的照顾计划[3].能够有效确保医疗质量和控制医疗成本,在各系统疾病护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针对AECOPD的临床路径护理开展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对2011年3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60例AECOPD患者运用临床路径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隆突及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杨阳

    目的 隆突及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是胸外科有一定难度的手术,探讨该手术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分析2008年06月~2010年06月本院胸外科行各类气管支气管成形术122例,探讨优质的围术期护理的益处.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发生肺不张等并发症11例,无支气管胸膜瘘等重大并发症.结论 通过术前心理护理、呼吸训炼、练习有效咳嗽及术后协助患者咳嗽排痰、翻身扣背、雾化吸入、充分镇痛等方法,可达到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围手术期安全、促使患者平稳恢复的目的.

  • CT引导下穿刺联合亚甲蓝定位在肺小结节微创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孙梅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穿刺联合亚甲蓝定位在肺小结节微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8例患者行肺小结节胸腔镜微创切除,术前采用CT引导下穿刺联合亚甲蓝定位.结节共58枚,直径5~10mm,统计定位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联合定位的成功率为10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6%,其中气胸 11例,痰中带血4例,少量咯血2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与亚甲蓝联合定位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肺部小结节微创术前定位方法,准确率高,并发症小,可提高肺部小结节胸腔镜微创楔形切除的成功率.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宋承东;曾光;黄鼎祥;周聪

    目的 探讨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和分析42例DPB患者胸部及鼻窦的CT表现,其中病理活检确诊5例,临床诊断确诊37例.结果 DPB胸部CT主要表现为:①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② 小气道细支气管扩张;③炎性斑片影.鼻窦CT检查多伴随有副鼻窦炎表现(37例,88.1%),常累及上颌窦.结论 DPB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数患者合并副鼻窦炎,有助于DPB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 气管插管麻醉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的效果观察

    作者:吴静;吴轶净

    目的 比较气管插管麻醉和局部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行球囊扩张术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或Ⅱ级患者,分别采用气管插管麻醉组(A组,n=30)和(B组,n=30),比较其在手术时的耐受情况,术中SBP、DBP、HR、SpO2的变化及患者术后感受.结果 A组SBP、DBP、HR变化均小于B组(P<0.05),患者清醒后自我感受显著优于B组.结论 气管插管麻醉用于纤支镜下球囊扩张术能减少手术过程中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复诊依从性,扩大了适应症,值得推广应用.

  • 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继艳;胡颖文;段建明

    目的 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肺部感染.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3例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和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疗效及恢复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肺部感染疗效满意,患者恢复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帕瑞昔布钠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王晓芳;刘维刚;林辉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进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12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M、N、P三组,每组均40例患者,M、N组为实验组,P组为对照组,M、N、P三组患者均于术前使用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输注麻醉.M组患者于术前2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术后注射生理盐水10 ml;N组于术前20 min注射生理盐水10 ml,术后2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P组术前术后均注射生理盐水10 ml,观察记录M、N、P组术后2 h (T0)、4 h (T1)、8 h (T2)、12 h (T3)的疼痛评分(VAS),术前(T4)、术后拔管时(T5)、术后30 min(T6)、2 h(T7)、4 h(T8)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M、N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均低于P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M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N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瑞昔布钠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术注射帕瑞昔布钠痛好于术后注射帕瑞昔布钠.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在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彭姣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拟行气管插管麻醉方式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8例)仅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n=40例)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5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与诱导前和气管插管前比较,两组气管插管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指标均明显升高,而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气管插管后5 min时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指标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气管插管手术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胸腔内注射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作者:独宁鸽;燕真锋

    恶性胸腔积液是肿瘤累及胸膜或胸膜原发性肿瘤所致,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由肺癌引起,其次为乳腺癌,常常引起严重的压迫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平均生存期为3.3个月,肺癌低至2个月.因此,有效地控制胸水,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科2008年1月~2012年5月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下给予腔内注射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4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气管内吸入异物长期误诊为支气管哮喘1例报告

    作者:宁大米;王永;王红梅;滑金伟

    一、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2岁,因"反复发作性咳嗽、咳痰、气喘2年"就诊.患者于2年前不明原因下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咳嗽呈阵发刺激性,咳剧时出现气喘,无发热、咯血、盗汗、胸痛、咳脓痰.2010年3月12日外院胸片提示:未见明显异常.2011年8月22日外院胸部CT:右下肺散在点片状阴影.查体: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右肺呼吸音稍粗,左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余(-).患者曾在多家医院考虑"支气管哮喘?社区获得性肺炎?",予激素、抗菌素及多种平喘药物及对症治疗,效果均较差,仍反复发作性咳嗽、咳痰、气喘不止,故于2012年5月30日就诊我院.

  • 探究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呼吸内科见习的比较研究

    作者:佘巍巍

    目的 探讨探究式教学法在呼吸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学生80名按随机数字法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探究式教学法),对照组(传统教学法),对比分析两组差异.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多阶段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核心能力、病例分析成绩、期末总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核心能力和成绩.

临床肺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