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 >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

临床肺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림상폐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63
  • 国内刊号: 34-12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肺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许学受
  • 类 别: 呼吸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老年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杜飞;陆燕燕;黄晓静;袁媛;胡元生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科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766株,以下呼吸道痰标本检出率高,占59.9%。病原菌检出前几位的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酰胺酶( ESBLs)菌株的阳性率分别为70.4%和58.2%;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仍较低;而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分离率高达63.3%。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检出率为50.3%。结论老年科主要的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监控。

  • 乌司他丁对重症肺炎免疫及炎症因子影响观察

    作者:哈立新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肺炎免疫反应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73)和对照组(n=73),对照组给予抗生素、补液、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气指标变化以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Th1细胞较治疗前升高, Th2细胞较治疗前降低( P <0.05);观察组治疗后 Th1为(15.02±3.27)%,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h2为(8.33±5.0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TNF-α、IL-6和IL-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 IL-10较治疗前升高, 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和IL-8分别为分别为(150.28±62.02)ng/L、(71.02±16.35)ng/L和(41.04±13.73)ng/L,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10为(142.51±48.33)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H、PaO2较治疗前升高,而PaCO2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可能通过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氧合情况,从而缓解病情。

  •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血清不同炎症因子的水平改变研究

    作者:张霄;何芳;陈赫军;何世学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血清不同炎症因子的水平改变。方法连续性随机选取自150例肺结核患者,分别于抗结核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共四个时间点检测促炎因子( IL-12, IFNγ,TNFα,IL-1β以及Il-6)和抗炎因子(IL-10,TGFβ以及IL-4)的水平变化。综合分析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动态变化与抗结核疗效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肺结核组患者,治疗前IL-12,IFNγ,TNFα,IL-1β以及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IFNγ和IL-6明显下降(P<0.05)。肺结核组患者治疗前TGFβ以及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TGFβ明显上升(P<0.05)。相关性分析可见, IL-1β和IL-4与BMI呈负相关(P<0.05),TNFα与痰涂片细菌数量呈负相关(P<0.05),IL12与INFγ呈正相关(P<0.05),IL-6与IL-1β和TNFα(P<0.05)呈负相关。通过ROC曲线分析提示治疗前INFγ和IL-6均有中等诊断学意义(INFγ: AUC =0.768,P =0.041; IL-6: AUC =0.768,P =0.041)。结论肺结核患者血清INFγ、IL-6和TGFβ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动态变化,与病情发展和临床预后转归密切相关,是潜在评价抗结核疗效的标记物。

  • 住院危重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定植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刘继娟

    目的:研究住院危重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定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肺炎克雷伯菌定植的新生危重患儿80例为定植组,同期无肺炎克雷伯菌定植的新生危重患儿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住院危重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定植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呼吸机使用时间、合并先天性心脏病、静脉营养时间、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外科手术、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糖肽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时间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显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时间是住院危重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 OR=2.373,95% CI=1.276~4.413,P=0.006)。结论较长时间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影响住院危重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

  •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及免疫状态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欣;赵涛;郭建光;孙文娟;毕长柏

    目的:调查和分析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外表现及免疫功能情况。方法选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的60例患儿为病例组,120例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肺外表现和免疫功能情况。结果病例组患儿心血管受累、消化道受累及肝脏受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CD3+,CD4+和CD4+/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患儿IgG、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两组患儿C3和C4水平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外表现以心血管系统、肝脏及消化系统损害为常见;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导致导致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 C-8神经酰胺对肺泡上皮细胞通透性调节作用的研究

    作者:杨进;刘辉;汪影;陆友金

    目的:探讨C-8神经酰胺对肺泡上皮细胞通透性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的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alveolar type II epithelial cell, AECⅡ)在Transwell上构建成单层细胞,通过不同浓度的C-8神经酰胺(0,50,100μmol/L)刺激,并测定跨上皮电阻值(TEER);分别应用免疫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C-8神经酰胺刺激AECII单层24 h后,TEER值明显下降;C-8神经酰胺作用后,免疫印迹检测表明cleaved-caspase 3表达升高,而凋亡率明显升高。结论 C-8神经酰胺可能通过促进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增加肺泡上皮屏障通透性。

  • 深圳市宝安区结核病人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试结果分析

    作者:赵梅桂;汪文新;唐瑛;王云霞;赵安贵

    目的:调查深圳市宝安区结核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以期得到患者社会支持的综合评价,并对其社会支持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有效提高本地区结核病患者社会支持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测定919名深圳市宝安区结核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并从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学历、职业等方面,研究它们对深圳市宝安区结核病病人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结果1)被试者所得总分为(35.67±7.021),客观支持分为(9.11±2.712),主观支持分为(19.67±4.528),对支持利用度得分为(6.89±1.920);2)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与结核病患者社会支持度相关。结论1)深圳市宝安区结核病人社会支持总体情况尚可。2)女性社会支持情况好于男性;中老年人社会支持情况较差;有配偶者社会支持情况优于无配偶者;学历程度越高的社会支持状况越好;有稳定工作者社会支持情况较好。

  • 超声透药靶向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毛晓辉;曹思哲;王勃;吴璇;马庭喜;高兴华;徐纾;王清虎;薛瑜

    目的:探讨超声电导经皮透药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经胸膜活检确诊的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9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单纯化疗组(95例),化疗联合超声透药组(95例),超声电导组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超声电导经皮透药治疗,观察治疗1、2、6个月三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胸水吸收情况、胸膜肥厚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第1个月、2个月和6个月时胸水吸收率为35.8%、61.1%和94.7%,对照组分别为18.9%,29.5%,89.5%,两组60天内胸水吸收的人数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轻度肥厚50.5%,中度肥厚37.9%,重度肥厚11.6%,对照组分别为31.6%,40.0%,28.4%,两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电导经皮透药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可以加快胸水吸收,减少胸膜肥厚,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是一种新型给药途径。

  • 支气管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者肺通气功能测定分析

    作者:王明朋;肖晓辉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者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入院的单纯性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作为I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入院的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作为II组。观察两组间哮喘控制测试( ACT)评分、哮喘控制问卷( ACQ)评分、近1个月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次数、第1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和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结果 II组中患者ACQ 评分、ACT 评分高于I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中患者FEV1、PEF、FEF25、FEF50、FEF75等指标均低于I 组(P<0.05);而沙丁胺醇气雾剂近一月使用次数3次多于I组(P<0.05);FEF25-75≥80%组患者FEV1、FEF25、FEF50、FEF75、Dmin等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FEF25-75<80%组(P<0.05);FEF25-75≥80%组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率明显低于FEF25-75<80%组(P<0.05);Dmin >6.0unit组患者FEV1、FEF25、FEF50、FEF75、FEF25-75等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Dmin≤6.0unit组(P<0.05);Dmin >6.0unit组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率明显低于Dmin≤6.0unit组(P<0.05)。结论伴有变应性鼻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更差,在进行疾病治疗时应给予一定重视。

  • 血清BNP在肺心病和左心衰竭中的比较研究

    作者:肖靖华;刘升明;田东波;付志萍;王海娥;杨祥

    目的:观察血清脑利钠肽( BNP)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不同时期及左心衰竭的差异,并与RV、RVOT、LVEF的关系。方法选择对照组( A组)、慢阻肺并肺心病代偿期组( B组)、慢阻肺并肺心病失代偿期组( C组)、单纯左心衰竭组( D组)各100例,检测血清BNP值、肺功能,心彩超,比较各组之间BNP水平与各项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不同组ROC曲线,取得佳截点。结果慢阻肺合并肺心病失代偿期组的BNP值高于代偿期组;左心衰竭组高于慢阻肺合并肺心病失代偿期组。肺心病组的BNP与RV, RVOT,PASP呈正相关,与FEV1呈负相关,与LVEF%无相关性;左心衰组中,BNP与LVEF%呈负相关。慢阻肺并慢性肺心病代偿期组( B组)与慢阻肺并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组( C组)的BNP佳截点为318.7 pg/ml。慢阻肺并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组( C组)与单纯左心衰竭组( D组)的BNP佳截点为784.8 pg/ml。结论在肺心病与左心衰竭患者的BNP水平有不同,且BNP与肺心病病情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其动态监测对肺心病患者诊治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防治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刘立华;刘立鑫;王真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防治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240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肺炎继发腹泻发生、腹泻治疗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评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08例患儿完成研究,对照组111例患儿完成研究;观察组患儿肺炎继发腹泻发生率为2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2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4,P<0.001);观察组患儿腹泻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55,P<0.01);观察组患儿腹泻平均痊愈时间为(6.23±3.83)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96±4.79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0,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均未观察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可以显著降低患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减轻患儿腹泻的严重程度,缩短患儿腹泻治疗时间,同时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阮婷;叶辛幸;许连珍

    目的:分析并探索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用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的方法,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的方法,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ICU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呼吸机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3 d、5 d和7 d简化CP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患者呼吸机脱机的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运用。

  • 气道内被膜支架治疗特殊部位气道消化道瘘

    作者:欧阳武;林立;李浩;李达

    目的:探讨气道内被膜支架置入治疗特殊部位食管肿瘤性消化道气道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例食管癌消化道气道瘘在纤维支气管镜或配合X线透视下行气道内被膜支架置入封堵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病人咳嗽、呼吸困难、生活质量及随访情况。结果12例食管癌消化道气道瘘在纤维支气管镜或配合X线透视下行气道内被膜支架置入封堵治疗均取得成功,12例病人术后咳嗽、呼吸困难、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全部病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特殊部位气道消化道瘘选择不同形状气道内支架置入封堵瘘口,疗效好,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 苏州地区人副流感病毒3感染住院患儿临床特征

    作者:赵显虹;王宇清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副流感病毒3型( HPIV3)感染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2298例患儿的痰标本,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B)、人副流感病毒(1~3)和腺病毒,采用实时PCR检测人博卡病毒DNA,逆转录PCR检测人偏肺病毒及鼻病毒RNA。分析人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并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进行比较。结果2298例痰标本中病毒检测阳性者983例(42.78%),HPIV 3阳性98例(4.26%),次于RSV阳性233例(10.14%);HPIV3常年均可感染,以春、夏季为发病高峰,夏季发病率高达45.92%;发病年龄均为6岁以下儿童,1岁以下检出率高,占62.30%;98例阳性标本中,HPIV3单独感染61例,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80.33%)、急性毛细支气管炎(13.11%),以咳嗽(96.72%)、喘息(44.26%)、发热(47.54%)为主要临床症状;与RSV比较,HPIV3住院患儿喘息发生率低,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IV3是苏州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其有单独的致病性,与RSV相比,在季节分布、临床表现等方面有一定差异。

  • 初治结核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张丞;杨卿卿

    目的:了解初治结核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以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结核门诊复查的初治结核患者169例,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及自行设计的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初治结核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较低,遵医嘱服药者仅占47.92%;服药依从性受疾病认知程度、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年龄、社会支持、药物副作用等因素的影响(P<0.05);疾病认知程度、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社会支持与服药依从性呈正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年龄与服药依从性呈负相关。结论初治结核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普遍较低,医护人员应根据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服药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 HPA和MMP9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预后评价的意义研究

    作者:夏彦东;常延河;杨宏秀;刘丽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血清HPA和MMP9水平,分析其与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NSCLC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PA和MMP9的血清水平,分析HPA和MMP9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清HPA和MMP9用于判断NSCLC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通过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HPA和MMP9预测病人预后的临床意义。结果 NSCLC患者血清HPA和MMP9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HPA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血清MMP9值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血清HPA和MMP9用于预测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和0.785;NSCLC患者血清HPA和MMP9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结论血清HPA和MMP9均可用于确定NSCLC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并可用于评估病人预后。

  • 不同孟鲁司特钠方案预防特应质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发作的研究

    作者:郭玉兰;郦银芳;张莉

    目的:观察并探讨不同孟鲁司特钠服药方案预防特异质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及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5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治疗稳定后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3个月服药组、6个月服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3个月服药组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3个月预防性服药方案,6个月服药组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6个月服药方案,对照组不给于药物干预,随访6个月后采血检测血清IgE、白三烯E4等炎性介质,比较三组随访期间喘息及哮喘发生率。结果随访6个月后三组患儿血清IgE、LTE4、IL-4、IL-8、IL-10浓度差异显著(P<0.05),6月组上述指标均低于3月组,3月组均低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3个月、6个月时三组患儿喘息发生率与哮喘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喘息与哮喘发生率均高于两个服药组,3个月服药物喘息与哮喘发作率略高于6个月组,两个服药组喘息与哮喘发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稳定期特应质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预防性口服孟鲁司特钠能有效降低喘息与哮喘发生率,6个月服药方案较3个月方案具有比较优势。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王华斌;谢飞;姚杰;葛卫卫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评估孤立性肺结节( SPN)良恶性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多层螺旋CT扫描并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SPN 40例,应用计算机辅助检查或诊断( CAD)分析软件的多平面重建( MPR)、表面投影显示( SSD)、感兴趣体积( VOI)法等三维重建技术对SPN的基本征象进行分析,鉴别其良恶性,胸部CT常规扫描与CAD在SPN影像征象显示率。结果① CAD较胸部CT常规扫描,在显示SPN形态特征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40例SPN中,恶性结节28例,良性结节12例。胸部CT常规扫描对SPN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5%、53.6%、66.7%、78.9%、38.1%;CAD 相应值分别为80.0%、82.1%、75.0%、88.5%、64.3%,均高于胸部CT常规扫描。结论较胸部CT常规扫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对评估SPN良恶性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社区获得性肺炎痰分离菌细菌谱及其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世平;胡慧敏;冯旰珠;李彤

    目的:了解我院近年来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痰分离菌细菌谱及耐药情况,分析年龄、性别与感染菌的关系,为住院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痰培养阳性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痰分离菌细菌谱及耐药情况,对主要病原体进行年龄、性别的统计学分析。结果204例患者分离出细菌224株及真菌18株,共2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9株、革兰阳性菌35株。肺炎克雷伯菌在高龄及男性患者中检出率高。结论我院近年来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痰培养检出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考虑到抗革兰阴性菌的治疗。

  • 108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孙勇;王利民;银春;欧阳莉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救治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入住呼吸科及综合ICU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08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8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死率为45.3%(49/108)。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基础疾病数量、多器官功能障碍、血浆白蛋白水平、血清降钙素原、低氧合指数及血乳酸浓度等因素,可能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相关( P<0.05),而性别、呼吸频率、血白细胞计数、血糖、总胆红素、长期卧床、收缩压等因素可能与预后无关( P>O.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83.5岁、血乳酸≥5.06 mmol/L、器官功能损害数量多以及氧合指数<200 mmHg等可能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83.5岁)、多器官功能障碍、低氧合指数(<200 mmHg)及高血乳酸(≥5.06 mmol/L)可能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 48例儿童链球菌肺炎发生耐药性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甄冰红;刘智飞

    目的:探讨链球菌肺炎( SP)儿童患者发生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常见药物耐药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儿科病房48例儿童链球菌肺炎患者,对临床分离的48株肺炎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针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以及发生耐药性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3.75%和91.67%,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敏感率分別为77.1%、83.33%、87.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使用疫苗以及就诊前应用抗生素等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是儿童链球菌肺炎发生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表现出多重耐药,尤其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本医院所在儿科病房患儿链球菌肺炎耐药形势严峻,对多种抗生素呈广泛的不同程度的耐药,引起耐药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动态监测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提高疗效。

  • 无创呼吸机在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治疗中应用

    作者:殷建团;邱跃灵;黄申晖

    目的:探讨BiPAP无创呼吸机通气在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治疗中应用。方法对10例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并动态观察无创通气前后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和动脉血气氧分压变化。结果通过BiPAP无创呼吸机通气并及时服用多西环素抗恙虫立克次体、支持对症后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和动脉血氧分压均较通气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通气配合多西环素有效抗立克次体及对症支持治疗效果好,减少了有创呼吸机使用、多脏器衰竭死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切换时机的研究

    作者:丁俊华;沈雁波;王霆;刘春

    目的:探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 PIC)联合自主呼吸试验( SBT)在慢阻肺急性加重( AECOPD)患者行序贯通气有创-无创切换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1例需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根据切换点的选择分为PIC+SBT组44例和PIC组47例,比较两组VAP发生率、气管插管保留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ICU住院时间、再次插管率以及死亡率。结果 PIC+SBT组的ICU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总时间小于PIC组且差异显著(P=0.020,<0.001),PIC+SBT组的再次插管率为9.1%远远小于PIC组组的27.6%,差异同样显著(P=0.023),但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 PIC窗联合SBT在AECODP患者序贯通气有创-无创切换可降低再次插管率、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开胸手术早期苏醒质量及应激反应的研究

    作者:杨吉安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在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中手术后早期苏醒的质量和应激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老年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3组,各组患者24例。分别采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吸入麻醉和硬膜外静脉复合麻醉方法。在手术前后30 min及手术后的6h进行患者的镇静评分( MAAS)的评定,并在与上述相同发的时间采取三组患者静脉血样用于检测患者的应激指标。结果与手术前及C组相比,A组、B组的ABP、HR、RR在手术结束后30 min显著升高;与术前及C组对比,A组、B组的MAAS评分显著增高;与手术前及 C组对比, A、B两组 Glu、Cor、E、NE显著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于老年患者在手术后的早期苏醒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并有效的减轻了应激反应。

  • T-组合复苏器联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6例临床观察

    作者:余佩英;张磊;许彬;龚志敏;胡敏

    目的:通过分析T-组合复苏器联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 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6例,探讨气管内注入PS,其在肺内迅速均匀分布的佳人工加压通气方法。方法经临床及X线胸片诊断为NRDS 7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所有确诊患儿均作气管插管,立即使用PS,治疗组每次给药同时辅以T-组合复苏器人工加压通气,观察组每次给药同时使用连接氧气的自动充气式复苏囊人工加压通气,使PS在肺内迅速均匀分布。比较两组气漏发生率。结果两组在胎龄、出生体重、性别、珂立苏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发生气胸的几率较观察组低( P<0.05)。结论T-组合复苏器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好、方便、安全,有临床应用前景。

  • 社区管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朱红艳;赵白来;章府;方娟;黄宜

    目的:探讨社区管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实验组给予全方位的社区管理措施,而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肺功能指标、慢阻肺急性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社区管理后心理状态及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社区管理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社区管理后慢阻肺急性发生次数≤1次/年例数(39例)显著多于对照组(2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7,P=0001)。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全方面的社区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肺功能,并有助于慢阻肺急性发作的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小细胞肺癌血钙与外周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

    作者:郄燕

    目的:研究不同分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血钙水平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 CTC)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8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肺癌的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分期,局限期患者33例,广泛期患者51例。对所有患者血钙水平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患者的体内的血清钙以及游离钙在广泛期明显多于局限期,P<0.05。患者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1和≥5,广泛期明显多于局限期,P<0.05。患者的血钙以及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水平会随病情发展而增加,P<0.05各项指标和病情的发展程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结论综上所述,对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血钙以及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水平的检测价值较高。对于患者的早期确诊,治疗以及病情的预后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瘦素、胰岛素生长因子-1与OSAHS关联性的研究

    作者:刘晨;刘阳;徐应军;韩林华;严志学;张海国

    目的:探讨肥胖相关的血清因子瘦素(LEP)、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的关联性,为指导OSAHS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睡眠室和唐山协和医院耳鼻喉科睡眠室就诊并经过PSG(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131例重度OSAHS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查体的90例非OSAHS者作为正常非肥胖组,其中45例BMI>=25的为正常肥胖组,另45例BMI<25的为正常非肥胖组。所有入选对象均使用统一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等资料填表登记;并对每位入选对象,清晨空腹采血捡测瘦素、胰岛素生长因子-1( IGF-1)。结果在本研究中,LEP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低,肥胖对照组次之,病例组高,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LEP暴露水平与OSAHS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 LEP水平升高,OSAHS危险性增高(χ2=6.45,OR 2.47)。而上述3个组间的IGF-1水平比较(P=0.00)。两两比较,各项指标均以病例组低,肥胖组次之,正常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6.94)。结论 LEP、IGF-1水平与OSAHS均有关联,LEP水平升高,OSAHS危险性增高,IGF-1暴露水平低的肥胖者,OSAHS的危险性升高。

  • 胸膜摩擦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再认识

    作者:王争君;徐亚欢;张高峰;孙战文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加行胸膜摩擦术对年轻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必要性。方法62例行电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年轻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两组,楔形切除( WR)组和楔形切除+胸膜摩擦组( WR+PA)。结果 WR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WR+PA组,两组患者复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加行胸膜摩擦并没有显著降低气胸的复发率。

  • CCR6-CCL20趋化轴在TH17细胞介导的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树民;鲍文华;王凤玲;张智勇;马雪梅;隋晓芳;杨晓东;李爽

    目的:探讨CCR6-CCL20趋化轴在Th17细胞介导的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作用。方法随机将63只雄SD大鼠为:N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肺纤维化模型组)、D组(地塞米松治疗组),采用经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对各组大鼠肺组织,分别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计数Th17细胞;免疫组化法评价CCR6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检测 CCL20水平;结果 TH17细胞、CCR6、CCL20、在B、D组大鼠肺组织中不同时间点与N组相比较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以造模7 d为显著。TH17细胞计数水平与 CCR6、CCL20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 Th17 vs. CCR6, r =0.693, P <0.01;Th17 vs CCL20, r=0.761,P<0.01)。结论 Th17细胞介导大鼠肺组织纤维化过程中,CCR6-CCL20起到重要的趋化Th17细胞作用。

  • CAT 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庞才双;龙虹羽;吴艳秋;万春;申永春;富强

    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 COPD Assessment Test, CAT )量表与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的关系,探讨CAT评分对识别慢阻肺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7例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利用CAT量表、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评级( 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ea, MMRC)量表进行评分。 SPSS 16.0和GraphPad Prism 5.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例患者中,慢阻肺患者80例,非慢阻肺患者77例。两组的CA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阻肺患者的CAT评分和MMRC评级均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分级增加而增加,慢阻肺组CAT评分与肺功能呈负相关(r=-0.47, P<0.001),和MMRC成正相关(rs =0.68, P<0.001)。CAT评分识别慢阻肺的敏感度78.75%,特异度94.81%,ROC曲线下面积0.93。结论 CAT评分与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和MMRC评分均有相关性,对慢阻肺有潜在的诊断价值,可用于慢阻肺患者的筛查与评估。

  • 泰兴地区0~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调查和危险性因素分析

    作者:张娟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泰兴地区0~14岁儿童哮喘发病与治疗现状,并对哮喘的危险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为合理防治哮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按照各年龄段人口比例对泰兴地区4976名1~14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共筛查确诊157名哮喘患儿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无统计学差异的157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取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哮喘的危险性因素。结果泰兴地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为3.16%,男、女患病率比为1.9:1.0;哮喘患儿中,0~3岁和7~9岁年龄段儿童患病率高,均为3.9%;首次发病集中在婴幼儿期(61.8%)和学龄初期(27.3%),在换季时容易发作(39.7%),大多患者易发时辰没有规律,发作诱因常见的为呼吸道感染。哮喘的治疗药物主要是支气管舒张剂和抗生素,而吸入激素疗法的普及率较低。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人过敏(P<0.01)、家族过敏(P<0.01)、亲属哮喘(P<0.01)、早产(P<0.05)是儿童哮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保护性因素( P <0.05)。结论泰兴地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为3.16%,比2000年全国调查水平高。哮喘的危险性因素包括过敏史、哮喘史以及早产与否。根据调查结果,可积极而又针对性的对本地区哮喘病进行防治。

  • 不同肺动脉栓塞指数急性肺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

    作者:杨丹芬;谢圆媛

    目的:探析急性肺梗死患者的相关临床表现。方法选取不同肺动脉栓塞指数急性肺梗死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的不同分为PAOI<35%组(n=23)、35%≤PAOI≤55%组(n=18)以及PAOI>55%组(n=23)三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右心功能参数以及血气分析结果等。结果左、右室短轴大径以及两者比值在三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 PAOI<35%组的右心功能参数与35%≤PAOI≤55%组的差异显著(P<0.05),LVd与RVd/LVd与PAOI>55%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35%≤PAOI≤55%组只有LVd参数显著高于PAOI>55%组(P<0.05)。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随着PAOI指数升高而下,降且结果差异显著( P<0.05)。结论不同肺动脉栓塞指数对急性肺梗死患者的大体临床表现不同,因此临床上可以根据PAOI指数判断急性肺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令晖;房宁宁;刘勇谋

    目的:通过对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进行呼出气一氧化氮( 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检测,探讨FeNO检测在AR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4.3~2015.4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成人AR患者63例,进行FeNO检测,对FeNO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3例AR患者,男51例(占85.7%),女12例(占14.3%),平均年龄(27.49±7.273)岁,症状轻度组27例(占42.9%),症状中-重度组36例(占57.1%)。所有AR患者FeNO值36[23,45]ppb,轻度组23[20,34]ppb,中-重度组40[34.25,54.75]ppb,两组比较P<0.05;男女组间FeNO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与FeNO水平无相关性(r=-0.028,P=0.826)。结论 FeNO检测水平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年龄、性别无关。在AR患者,尤其是中-重度症状患者中根据FeNO检测水平,指导临床行早期气道炎症干预治疗。

  • 阿瑞匹坦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郭小渝;郑儒君;李俊英;余春华;符琰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采用阿瑞匹坦口服,化疗诱导性恶心和呕吐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A和B两组,阿瑞匹坦组( A组)采用阿瑞匹坦、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标准方案组(B组)采用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两组患者比较恶心、呕吐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阿瑞匹坦组患者恶心( Z =-2.028)及呕吐( Z =-2.151)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和标准方案组( P <0.05);阿瑞匹坦组对恶心、呕吐的有效控制率(96.2%、97.5%)明显高于标准方案组(81.2%、8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案其它主要不良反应如厌食、便秘、疲倦、呃逆、头晕、口干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服用阿瑞匹坦胶囊,能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而且具有很好的耐受性。

  •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不同的通气模式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疗效对比

    作者:戴月梅;李超;刘晓鹏;王在义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不同的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别进入不同通气组,观察血气指标变化、通气效果和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呼吸机治疗6~8h、24h、3d和7d时,观察组患者PH值上升和PaCO2降低较对照组有所改变,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RVC观察组通气参数VT、TA和TB显著升高, VE、RR、Lleak 显著降低。机械通气所致胃肠胀气 PRVC 组患者例数明显减少(8.33%、16.67%),其余各种并发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减少呼吸肌做功,人机协调性好,较双水平正压通气( BiPAP)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

  • CAT和6 MWT对评价社区老年中重度慢阻肺稳定期的意义

    作者:杨多华;陈亮;奚晴超;宋德香;方铭喜

    目的:探讨老年中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慢阻塞评估测试( COPD Assessment Test, CAT)、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 test,6MWT)和肺功能检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社区老年中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进行CAT、6MWT和肺功能的检查。结果老年中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CAT、6MWT与肺功能指标显著相关(P<0.05),CAT和6MWT指标与中重度慢阻肺分级的符合率较高。结论CAT和6MWT可作为评估社区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病情的有效手段。

  • HCY和IL-6水平鉴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抗生素治疗后的应用

    作者:郑青;鲍逸民;杨永青;徐莉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鉴别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抗生素治疗后的应用。方法18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6例病毒性肺炎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组测定了血清HCY和IL-6水平并进行了对比性分析。将18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随机分成5组,在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单独和组合治疗后,血清HCY和IL-6水平考核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结果18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清HCY和IL-6水平较之66例病毒性肺炎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01),66例病毒性肺炎患者较之80例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抗生素药物单独或组合治疗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痊愈者血清HCY和IL-6降至正常水平( P均>0.05),而未痊愈者仍然增高( P<0.05~<0.001)。结论 HCY和IL-6水平具有鉴别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非细菌性感染的临床意义,并是考核抗生素治疗效果的有价值指标。

  • 结核分枝杆菌依赖利福平的实验观察

    作者:李强;马丽萍;高孟秋

    目的:观察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利福平的依赖状况。方法248份痰液标本来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肺结核患者。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分离菌株,进行利福平耐药性及依赖性测定。结果痰液标本罗氏培养阳性率82.7%(205/248)。在96例(占46.8%,96/205)对利福平耐药的样本中,有27例依赖利福平,占28.1%(27/96),其中,低浓度依赖占11.1%(3/27),高浓度依赖占88.9%(24/27)。结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利福平存在较高依赖性,且与利福平浓度相关。

    关键词: 结核 利福平 依赖性
  • 顺铂、白介素-2胸腔灌注联合多西紫杉醇全身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作者:向可敏;李伟;魏云佳

    目的:观察胸腔置管引流并顺铂(DDP)、白介素-2(IL-2)局部灌注联合多西紫杉醇(DXL)静脉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13例NSCLC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对照组(54例),两组均予胸腔置管引流,对照组予DDP胸腔灌注并DXL静脉化疗,观察组予DDP+IL-2胸腔灌注并DXL静脉化疗,灌注3~4次,静脉化疗2个周期,对比两组用药毒性反应、肿瘤标志物水平与疗效构成。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胸腔积液总体疗效构成未见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总体有效率(89.8%)、临床获益率(98.3%)均高于对照组(79.6%、92.6%)(P>0.05)。观察组治疗后CEA、CA125、CYFRA21-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毒性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P胸腔灌注联合DXL静脉化疗治疗 NSCLC引发的胸腔积液基础上,联合IL-2灌注,可在不增加药物毒性反应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 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勇;秦梦璐;江涛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5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n=25例)在常规治疗措施上单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 n=25例)在常规治疗措施上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和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 PH、PaO2、PaCO2、PaO2/FiO2)、呼吸参数( RR、PEEP、VT)和胸部CT示好转率、MODS及MOF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参数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ODS及MOF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胸部 CT示好转率(68.0%)明显高于对照组(32.0%)(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明显降低患者肺损伤率,起到一定的保护肺功能作用。

  • NO吸入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唐瑜

    目的:探讨NO吸入联合高频通气用于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中的可行性。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选患儿治疗后1、6、24h的PaO2、pH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PaCO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6、24h的FiO2、O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 /A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24h的MA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平均住院时间、上机时间、吸入NO平均有效浓度、时间分别为(21.3±11.6)d、(124.8±53.2)h、(10.2±2.6) ppm、(40.6±9.7)h;76例患儿中,治愈56例,死亡20例,治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3.7%、26.3%;血小板计数下降12例,气胸2例,持续肺动脉高压1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84%(28/76)。结论 NO吸入联合高频通气用于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提升患儿的治愈率,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安全有效可行,值得在临床推广。

  • 早期纤支镜介入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误吸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黄旺业

    目的:观察早期纤支镜介入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误吸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误吸患者80例按单双日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常规治疗并在入院后8h内行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30天病死率,常见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吸入性肺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不张、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0天病死率无差异(P>0.05)。结论早期使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可以减少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误吸患者的肺部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但不能降低30D病死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世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慢阻肺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肺外)的不良效应。慢阻肺可合并多种合并症。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1]。由于慢阻肺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人们越来越重视慢阻肺的合并症的研究。当前临床上研究较多的关于慢阻肺的合并症有心血管疾病、感染、肺癌、肺栓塞、骨骼肌萎缩、骨质疏松、代谢综合症和糖尿病以及焦虑和抑郁等。其中贫血是大多数慢性疾病公认的比较重要的一个危险因素[2],虽然传统观念认为高血红蛋白血症与慢阻肺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当前有研究表明,在慢阻肺中,贫血具有更高的患病率。因此,本文对慢阻肺贫血从病因、发病机制、特点以及临床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综述。

  • 肿瘤免疫治疗进展

    作者:高瑞辰(综述);俞小卫(校审)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许多疾病都得到了正确的治疗,然而恶性肿瘤始终是人类健康大的敌人。为此,肿瘤免疫治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所认可。近几年来随着各种学科的进步,肿瘤免疫学也在不断提高,为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上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对治疗分类做出汇总以及对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展望。

  • 结核分枝杆菌VNTRs位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灿灿;黄海荣;高飞;孙照刚

    结核病是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在2013年全球结核病发病人数近900万人,死亡150万人[1]。而中国是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位,因此我国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仍然刻不容缓。从基因分型方法入手研究结核病已经成为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它能够初步判断结核病传播相关危险因素、预测可能的暴发流行、追踪传染源以及区分结核病患者内源性复发和外源性再感染等。

  • 支气管哮喘表型分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文婧;宋琳;郭雪君;徐卫国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INA )将支气管哮喘定义为一种慢性呼吸道炎症疾病,以多变且反复发作的临床症状、气流受限、气道高反应性及潜在的气道炎症反应为特征。哮喘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治疗效果及预后因人而异,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学界对于支气管哮喘是有多种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还是以气流阻塞为共同特征的多种疾病一直存在争议[1,2]。2009年的哮喘防治指南( GI-NA)第一次提出“表型”这一概念,并提出基于表型的分类将有助于哮喘的治疗及判断疾病的预后[3]。

  • 角蛋白在上皮恶性肿瘤预后中的作用

    作者:黄冬云;许文景;周锐;徐兴祥;张旭东

    角蛋白( Keratins, K )是上皮细胞的中间丝状物,参与细胞质蛋白质结构骨架的形成,在简单,复层,表皮及角化上皮等所有类型上皮细胞中表达。当上皮细胞转变为恶性肿瘤时,角蛋白结构不变但会出现异常表达或缺失。因此,在癌症中,特定的角蛋白类型广泛用于与各自细胞起源相关上皮细胞恶性肿瘤诊断及预后的判断。肿瘤组织或者外周血中角蛋白全长或裂解片段异常表达或缺失往往反映不同上皮恶性肿瘤治疗疗效,并能提示癌症患者的预后[1]。这篇文章对几种重要的角蛋白在其相应细胞起源的恶性上皮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并以此来评估角蛋白在上皮恶性肿瘤预后中的价值。

  • HMGB1及其在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俊萍;杨敬平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是一种在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DNA结合蛋白,当释放到细胞外隙时可以触发炎症反应。 HMGB1在免疫活性细胞中主动分泌,在损伤细胞中被动释放。细胞外的HMGB1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转导细胞信号,比如 Toll样受体( TLRs )[1]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RAGE)[2],激活胞内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ERK1/2)、核因子( NF)-κB 等下游信号通路[3],或增加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的分泌,导致促炎因子的释放、树突细胞的成熟及平滑肌细胞的趋化和增殖。已有研究表明细胞外HMGB1在急性和慢性炎症性疾病中起作用,如脓毒症、肿瘤、关节炎等[4,5]。研究表明炎症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以及肺血管重构都相关,而阻断HMGB1信号可抑制其病理进程。因此,本文就HMGB1及其在PH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支气管哮喘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饶会林;王敏

    哮喘虽然不能根治,但是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可以达到哮喘控制。如果哮喘患者得不到规范化治疗,反复发作导致气道重构、肺功能降低,甚至死亡。目前哮喘诊断与疗效判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检测(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临床症状主观因素大,不能真实、客观反应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肺功能是患者瞬时状态指标,且受患者精神状态、活动状态、理解能力、配合能力等因素影响。寻找一种客观、简便方法诊断、监测哮喘疗效成为哮喘研究的热点。

  • A. TB试验盒在临床诊断结核感染的应用价值

    作者:邹琳琳;黎友伦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据WHO估计,全球约有1/3的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MTB)[1],这些感染者中约有5%会在2年内发病,而大部分人会成为结核潜伏感染(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2]。γ-干扰素释放试验(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 IGRA)是近年来用于检测MTB感染的一种新方法,其以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日益彰显了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3]。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IGRA主要有英国产的T-SPOT. TB 和澳大利亚产的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 QFT-GIT),而A. TB试剂盒是海口维瑅瑷生物研究院研制生产的国内首款MTB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试剂盒,该产品已于2011年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上市许可(国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3400801号)。本文主要就该产品的研究与应用做一综述,同时与同类产品对比,探讨A. TB试剂盒的临床应用价值。

  • 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贺(综述);关巍;冯喜英(审校)

    结核病是影响全球的重要的传染性疾病,即使有效抗结核手段,全世界仍有三分之一的人群受结核病困扰,据报道每年有超过900万人次患有活动性肺结核[1]。目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是抗结核治疗的主要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都易引起肝毒性的发生[2],联合应用大大增加了肝毒性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伤( anti-tuberculosis induced liver injury, ATLI),有较高的住院率和致死率[3],并且将导致治疗失败、疾病复发或药物耐药的发生。谷胱甘肽转移酶( glutathione turn sulfur enzyme ,GST)[4]作为一种II相代谢酶,在抗结核药物毒性代谢产物解毒上发挥着重要作用,GST基因多态性与ATLI的发生可能有着密切的关联。现对GST 基因多态性与ATLI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度哮喘的新进展

    作者:徐武;江涛

    支气管热成形术( bronchial thermoplasty, B T)[1]是近年来一项非药物手段治疗重度哮喘的治疗方式,通过高温消融气道平滑肌( airway smooth muscle, ASM )的技术。该项非药物治疗技术在2010年已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的认可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被推广,主要针对经过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后不能得到很好控制,年龄≥18岁的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近Wechsler等[2]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公布了BT治疗重度哮喘术后5年的疗效和安全数据。尽管经过了大量的临床试验研究,但仍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3]。支气管热成形术是通过支气管镜介入治疗重度哮喘患者的方式。虽然原理简单,但是需要掌握手术指针和操作程序,并通过支气管镜准确和细致的认识气道解剖结构,有能力和经验用支气管镜解决潜在的并发症和风险。 Mayse等[4]在对哮喘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的一系列的评估和检测项目等有了一个系统的描述。现将BT的一些基本原理、方法和近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结核性脑膜炎对6种抗结核药全耐药的1例报道

    作者:秦万;欧维正;蒙俊;罗志颖;骆科文;王燕

    结核性脑膜炎( TBM )是由结核杆菌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感染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是结核病中严重的病型。结核性脑膜炎常见,近年来呈回升趋势,为防治重点[1]。我院结核病科于2014年5月14日收住院1例结核性脑膜炎,经对症支持治疗十余天后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且病情还在加重,应患者家属要求转院,患者转院一月后其脑脊液培养阳性,且该菌株经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比例法药敏显示全耐药,现就该病例在转院前治疗失败原因进行报道分析。

  • 隐匿性支气管异物致阻塞性肺炎1例

    作者:杭文璐;赵杰;杜永亮;施萍

    病例资料
      患者女,46岁,因“发热伴胸痛4天”于2014年10月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天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体温达38.8℃,伴咳嗽,咳黄白色黏痰,并感右侧前胸疼痛不适,深呼吸时疼痛显著加重,于社区医院抗感染治疗(克林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2天,症状无改善,胸痛症状逐渐加重,于我院门诊查胸片示右肺大片实质影像改变(图1),以“大叶性肺炎”收入院。患者既往有躁狂症病史15年,长期服药控制;有甲状腺肿病史10年,未行手术治疗。患者6个月前有右中叶肺炎病史,胸片示右肺大片阴影(图2),输液后症状改善,未复查胸片,此后患者仍有反复咳嗽、活动后气喘。

  • 奇静脉血栓所致大量血性胸水1例

    作者:冷长燕;陈小菊

    病例资料
      患者,女,42岁,因“右侧胸背部疼痛20+天,加重伴呼吸困难5天”于2014年2月4日入院。既往史:发现血压升高3+月,高达180/? mmHg,未正规监测及治疗,余无特殊,体型肥胖,适龄结婚及生育,G3 P2,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呼吸稍促,唇稍紫绀,右中下肺叩浊,呼吸音降低,右下肺闻及少许干鸣,双肺未闻及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余查体(-)。入院后辅查:血气:pH =7.37,PaCO2:43 mmHg,PaO2:71 mmHg(吸氧后);血肿瘤标记物正常;结缔组织病筛查未见异常;结核多项抗体阴性;PPD试验(-);腹部超声:脂肪肝;心脏、子宫及其附件超声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超声示:正常。肝肾功、血脂、血糖正常;血常规:血红蛋白93 g/L,余正常。2014-02-06胸水常规示:红色、浑浊,有核细胞数5470×106/L,淋巴细胞60%;胸水生化示:白蛋白43.3 g/L,葡萄糖6.95 mmol/L,乳酸脱氢酶(LDH)1726.8U/L;胸水肿瘤标记物示:糖链抗原-125(CA-125)3402.3U/mL,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729.1 pmol/L;胸水脱落细胞:血性胸水,见大量红细胞,离心图片仅见少量淋巴细胞及间皮细胞;2014-02-08胸水常规示:有核细胞12180×106/L,中性分叶粒细胞80%,胸水生化示:总蛋白74.4 g/L,白蛋白45.2 g/L,葡萄糖6.82 mmol/L, ;LDH 2027 U/L;胸水脱落细胞:离心图片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炎细胞;入院后予以经验性抗感染、镇咳、抽胸水(共2次约1000ml)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于2014-2-10胸部增强CT示(图1):右侧胸膜腔中到大量积液(部分包裹),右侧胸膜增厚,伴右肺中叶、下叶压迫性肺不张;奇静脉增粗、迂曲,其内见低密度充盈缺损,考虑血栓形成。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停用抗感染药物,予以尿激酶20万U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共7天;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每天两次,共7天,后一直服用华法林抗凝;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 qd降血压;患者呼吸困难、咳嗽明显缓解。于2014-2-16复查胸部增强CT提示: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右肺不张组织大部分复张;奇静脉增粗考虑血栓;出院1月后(2014-3-20)复查胸部增强CT (图2)提示:奇静脉血栓较前缩小,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胸膜局限性增厚。

  •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松;王虹;刘蓓莉;万毅新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是一种淀粉样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沉积于气管、支气管黏膜下而引起相应临床表现的罕见疾病,本文结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收治1例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患者的诊治经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归纳,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糖尿病合并曲霉菌感染临床分析1例

    作者:杨健;吴世明

    近年来临床上侵袭性肺部真菌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其病变程度取决于真霉的致病力和患者的免疫状态,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已成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1,2],现报告1例2型糖尿病患者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治体会。

  • 涂阳肺结核合并肺癌11例临床分析

    作者:严生兵;叶鹏

    目的:探讨涂阳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特点,避免漏误诊。方法通过分析确诊的涂阳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多见于农村、老年人,男性居多,吸烟常见。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45%)及咯血(27.2%为主;多有结核中毒症状(54.5%)。影像学中见块影伴空洞(54.5%)空洞内壁不光滑,阻塞性肺炎(36.3%),确诊有赖于病理及病原学检查,以鳞癌多见。治疗需要抗痨及抗癌双管齐下,预后较差。结论提高对于农村老年人肺癌合并结核的认识,特别是有明确吸烟史同时具有结核中毒症状患者,需要进行结核病病原学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避免误诊、误治。

  • X线下支架置入治疗气管狭窄的临床观察

    作者:华双一;徐翔;徐仁良;吴国成;沈松柏;余龙伍;严雄

    目的:探讨在X线下行气管狭窄支架置入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15年2月期间,46例气管狭窄患者,其中45例恶性气管狭窄,1例良性气管狭窄,在X线透视引导下置入镍钛合金支架。结果46例患者成功置入47枚支架,气管支架42枚,L型支架2枚,倒Y型支架3枚;支架置入后,呼吸困难评分从3.1+1.3下降至1.4+1.2,动脉血氧饱和度从84.3±6.8%上升至96.1±2.5%,气管前后径从5.0±1.2mm增加到15.3±1.4mm(P<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例良性气管狭窄至今存活24月,恶性气管狭窄平均存活6月。结论 X线下支架置入治疗气管狭窄,是一种技术可行,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肺动脉栓塞合并主动脉夹层临床误诊1例报道

    作者:张晋;贾金虎

    肺动脉栓塞( PE )是一组以全身各部位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系统引起的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为病理基础,以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功能不全、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咯血、晕厥及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由于其起病隐逆,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出现误诊、漏诊,使患者失去佳治疗时机,使得死亡率较高[1,2]。主动脉夹层是临床上常见急危重症,死亡率极高,因胸痛表现与肺栓塞临床表现颇为相似,在两者合并时误诊率较高。现就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2014年6月呼吸内科中心收治1例肺动脉栓塞合并主动脉夹层误诊患者报道如下。

  • 2012~2014年901株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分析

    作者:张齐武;刘丽娟;牛淼

    目的:铜绿假单胞菌是目前临床上较难清除的细菌之一。通过分析近3年从本院呼吸道标本分离的90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药敏结果,汇总其耐药情况,以便更好地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各种呼吸道感染。方法采用液体稀释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菌药的MIC值,依据NCCLS/CLSI推荐标准分析药敏结果。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类制剂如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敏感性好,敏感率分别为96.7%、95.9%。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72.6%。阿米卡星敏感率70.4%,排第3位。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67.6%,排第4位。其它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敏感率均低于6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类制剂敏感性好,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也具有相对较好的敏感性,可经验性地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作者:李永怀;胡先纬;胡杰贵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22岁,学生。因“咳嗽、发热9天”于2009年5月25日入院治疗。患者入院前9天出现咳嗽及发热,咳嗽较剧烈,咳少许白色粘痰,发热多于午后起热,高达39℃,体温波动在38.5~39.0℃,无畏寒,夜间能够自行退热,热退伴有出汗,无咯血、无胸闷,无关节及肌肉酸痛。否认既往传染病、冶游史及慢性疾病史。外院2009年5月23日血常规示:WBC:10.3×109/L,N:78%,RBC:4.18×1012/L,PLT:123×109/L。外院2009年5月24日胸片提示:双肺纹理稍多,未见实质性病变。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感冒灵及罗红霉素”治疗效果不佳,转来就诊,收入病房。

  • 抗结核药物间生物学关系的再思考

    作者:孙照刚

    抗结核药物间存在相互作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在制定合理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时已经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并且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实践,其可靠性得到充分认识。当然这些因素也包括抗结核药物与治疗HIV和糖尿病等合并疾病的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在WHO抗结核治疗指南中也做了描述[1,2],在此不再赘述。本文重点强调在制定缩短疗程方案和抗结核新药治疗方案等方面时应当考虑组学( OMICs)技术、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科学发现,主要从抗结核药物之间关系的科学发现入手,探讨他们对抗结核药物选择的影响,以供结核病工作者参考。

  • 欢迎订阅2016年《临床肺科杂志》

    作者:

    关键词: 订阅 临床 肺科
  • 《临床肺科杂志》2015年论著总目次[按期、页排列]

    作者:

    关键词: 临床 肺科 论著 总目次
临床肺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