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 >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

临床肺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림상폐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63
  • 国内刊号: 34-12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肺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许学受
  • 类 别: 呼吸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呼吸功能评分对呼衰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指导价值

    作者:雷华艳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对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指导价值。方法112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A 组(n =36例)选择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为3~4分时撤机,B 组(n =38例)选择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为5~6分时撤机,C 组(n =38例)按传统方法撤机。比较各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VAP 发生率、无创辅助撤机率、重新插管率、总撤机成功率、直接撤机成功率,并比较不同呼吸系统功能评分的撤机成功情况。结果 A、B 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和 VAP 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C 组(P <0.05),A 组患者直接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 B 组(P <0.05),而与 C 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 >0.05),三组患者在无创辅助撤机率、重新插管率、总撤机成功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 >0.05);呼吸系统功能评分3~4分的直接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5~6分(P <0.05)。结论采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3-4分)撤机不会影响撤机成功率,且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降低 VAP 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支气管异物3例治疗体会

    作者:高燕;刘杰

    病例资料
      一、支气管异物在呼吸科及耳鼻喉科较为常见,近年我院收治3例较为特殊病例,报告如下。

  • 结节性硬化症并肺脓肿、乳糜胸报告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洁;贾金虎

    结节性硬化症:又称结节性脑硬化、Bourneville病,亦称斑痣性错构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起源于外胚层的器官发育异常所致,病变累及神经系统、皮肤和眼,也可累及中胚层、内胚层器官如心、肺、骨、肾和胃肠等[2]。临床以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及智能减退为特征[3]。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可见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头颅 CT 可见多发硬结及钙化[4]。因本病发病率低,诊断困难,临床误诊率较高。现就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一例结节性硬化症并肺脓肿患者报告如下。

  •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治疗支气管囊肿1例

    作者:姚苏梅;何海艳;马航;朱杰;吕学东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是由呼吸系统在胚胎时期发育异常所致,因发育阶段不同,病变可发生在不同部位,根据病灶的部位可以分为肺内型、纵隔型和异位型。本病一般自幼年起病,但在病灶小、未产生压迫症状、亦未并发感染时,一般不易被发现。随患者年龄增长,病灶扩大产生压迫症状或并发感染时始被发现,或无症状而于体检时偶然发现。目前支气管囊肿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单纯随访或手术治疗,国外有 Casal RF[1]等报道应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针吸穿刺排液治疗支气管囊肿的成功案例,经文献检索国内尚无类似报告。笔者经治1例类似病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联合用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效果探讨

    作者:丁明东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与尿激酶联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分别采用尿激酶单用和胸腺五肽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5 d、7 d 及10 d 胸腔积液消失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及胸腔粘连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胸腺五肽与尿激酶联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尿激酶单用。

  • 晚期肺癌合并慢阻肺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谱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淼;刘文静;郝璐;赵力;朱述阳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收治的65例化疗后肺部感染的晚期肺癌合并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0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9株,占76.6%;革兰阳球性菌8株,占7.8%;真菌16株,占15.6%。主要的革兰阴性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28.2%)、铜绿假单胞菌(15.5%)、肺炎克雷伯菌(13.6%)、鲍曼不动杆菌(8.7%)、阴沟肠杆菌(5.8%)。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高(55.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相对较好。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合并慢阻肺的晚期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真菌、革兰氏阳性球菌。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结合本地区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

    作者:童维佳;王永庆

    目的::观察并评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左氧氟沙星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疗效。方法将80例复治涂阳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治疗方案:对照组以左氧氟沙星为主,联合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盐酸乙胺丁醇、利福喷丁、吡嗪酰胺,治疗组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为主,联合用药同对照组,所有病例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至疗程结束,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为52.50%,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75.00%,治疗组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空洞闭合有效率及病灶吸收有效率都为55.00%,治疗组则均为77.50%,治疗组空洞闭合有效率及病灶吸收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皆低,且无差异(P >0.05)。结论对于耐多药肺结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利于痰菌阴转和病变吸收好转,药品不良反应低,具有推广价值。

  • 呼出气冷凝液中8-异前列腺素水平检测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志莹;徐健;陈济明;李一禄;聂莉;陈延伟

    目的:探讨8-异前列腺素检测对诊治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CVA 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纳入研究,所有受试者测定呼出气冷凝液中8-异前列腺素水平并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CVA 患者 EBV 中8-iso-PG 水平显著升高(P <0.01);治疗前后比较,CVA 患者EBV 中8-iso-PG 水平明显降低( P <0.01),而 FEV1%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EBV 中8-iso-PG 水平与FEV1%检测值之间无相关性(r =-0.17,P >0.05)。结论 EBC 中8-iso-PG 检测可直观反映 CVA 患者存在的气道氧化应激状态,并能较好的预测治疗敏感性,从而有助于 CVA 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预判。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sRAGE 与 AGEs 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黄妙毅;刘志燕;刘安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 sRAGE 与 AGEs 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8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与8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分别测量其血浆 sRAGE 与 AGEs 浓度。结果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浆 AGEs 浓度明显高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P <0.01);而血浆 sRAGE 浓度明显低于稳定期患者(P <0.01);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 AGEs 浓度与 FEV1%呈负相关,血浆 sRAGE 浓度与FEV1%呈正相关。结论血浆 AGEs 可能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血浆 sRAGE 则可能是慢阻肺的保护因素,两者对判断慢阻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慢阻肺 sRAGE AGEs
  • 深圳某羁押场所肺结核疫情控制及效果分析

    作者:吴清芳;谭卫国;罗道泉;杨应周;吕德良;管红云;车晓玲;桂静

    目的:为了解羁押场所肺结核的患病、发病情况,控制肺结核在羁押场所内的流行和蔓延。方法联合采用不同的患者发现方式积极发现肺结核患者,分析入监筛查、因症就诊、年度普查各种方式发现肺结核患者的情况。对发现的肺结核患者进行登记、住院治疗、督导服药管理等。建立健康档案,整理分析2008-2013年羁押人群肺结核患者的登记、治疗信息。结果2008-2013年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计219例,其中,入监筛查发现肺结核患者113例,占51.6%,是发现肺结核患者的主要手段。肺结核患病率从2008年的883.1/10万下降至2013年的482.8/10万,6年间下降了45.3%。2009-2013年共观察21449人年,新发现肺结核患者90例,肺结核年均发病率为419.6 / 10万。新涂阳肺结核治愈率达88.6%(31/35)。结论羁押人群肺结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肺结核患病率、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结核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卫安娜;方怡;梁国添;余燕华;邝浩斌;温文沛

    目的:分析肺结核化疗中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LI)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肺结核合并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病例10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一时间段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无合并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病例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用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所有的病例肺结核病的初/复治、肺结核病变范围、痰涂片找结核菌情况,合并肺外结核、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嗜酒史、原有除乙肝外的其它肝病史、糖尿病、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贫血共12个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影响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OR =3.113、P =0.005)、嗜酒史(OR =3.427、P =0.008)、原有除乙肝外的其它肝病史(OR =2.359、P =0.032)、呼吸衰竭(OR =1.622、P =0.045)、心功能不全(OR =1.700、P =0.015)、低蛋白血症(OR =1.860、P =0.012)和贫血(OR =1.718、P =0.014)等7项。结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嗜酒史、原有除乙肝外的其它肝病史、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

  • ASV 模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秋;李靖;彭易根;陈中俊;邹文卫;杨光

    目的:研究不同通气模式对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我院2011至2014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60人,随机分为 A、B 两组,分别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 + PSV)及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每组30人。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血气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 SIMV + PSV 组相比,ASV 组的潮气量(VT)明显升高(P <0.01),呼吸频率(RR)(P <0.01)、气道峰压(Ppeak)(P <0.05)、气道阻力(R)(P <0.05)明显降低;ASV 组的 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明显低于 SIMV + PSV 组(P <0.01)。 ASV 组患者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 <0.05)。结论 ASV 通气模式有利于降低重症哮喘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减少呼吸功并改善高通气力学,减少通气时间。

  • WASP 结合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王顺华;韩文恒;谭祎媚;张逊

    目的:探讨 WASP 结合蛋白(WASP-interacting protein,WIP)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二步法,检测 WIP 在石蜡固定的11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7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 WIP 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 <0.01),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 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或 P <0.01)。 WIP 高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32.14%)低于低表达组(71.43%)。 WIP 高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是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WIP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并促进肿瘤的恶性进程,检测其表达情况会对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有淋巴结侵犯及预后起一定的提示作用。

  • 250例中青年肺结核患者再住院原因分析

    作者:丁冬云;武广红

    目的:探讨中青年肺结核患者在一年内反复住院的根本原因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一年内反复住院的中青年肺结核患者250例,对住院病历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回顾性的分析每例患者每次住院资料,得出住院原因及构成比,单因素分析住院次数与年龄、性别、户籍以及支付方式的关系。结果反复住院的中青年肺结核患者中,一年内住院次数多为7次,少是2次,住院次数中位数为2次。住院原因的前三位分别是介入治疗需要、疾病进展和药物的副反应;患者的户籍对反复住院次数的P 值<0.01,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户籍进行有序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显示,外地户籍的患者发生反复住院的危险是户籍为城区的8.873倍。结论中青年肺结核患者反复住院的原因主要是介入治疗需要,疾病本身的进展后抗结核药的副作用;而外地患者再次住院的风险明显高于本地患者。

  • 珠海地区384例继发型肺结核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作者:张洁;陈许;杜中立;陈敏;吴雪丽;韩铭钧

    目的:探讨继发型肺结核各类病变与年龄、发病时间、初治或复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继发型肺结核384例,统计分析渗出性病变、干酪性肺炎、结核球、空洞性病变与增殖性病变的发生率与发病年龄、发病时间和细菌学检查的关系。结果在不同年龄组中,各类病变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χ2=14.916,P =0.061)。初治与复治组中,各类病变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22.293,P =0.0001)。按从出现症状到 CT 检查的时间间隔,将327例新发病例分为急性组、亚急性组和慢性组。随着发病时间延长,渗出性病变、干酪性肺炎发生率下降、空洞性病变发生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97.280,P =0.001)。各类病变的痰检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χ2= 12.813,P =0.012)。结论随着发病时间延长,空洞性病变明显增多,渗出性病变和干酪性肺炎比例有所下降。

  • 深圳市2013年门诊结核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张弛;吴俊英;杨倩婷;林玲;李晋;张明霞;陈心春

    目的:了解深圳市门诊结核病流行情况,分析现有临床检查对于在临床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肺科门诊的病人的各项检查结果资料,回顾性分析各项诊断指标对结核病人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效果。结果2013年深圳市第三人民门诊病人为7726例,门诊诊断为结核病4378,阳性率为56.5%。其中3842例诊断为肺结核病人,各项检查结果阳性率分别为:痰培养27.2%,痰涂片10.6%,结核杆菌 PCR 18.8%,结核杆菌抗体测定58.3%,IFNγ ELIS-POT 检测53.2%。536例诊断为肺外结核确诊病人,各项检查结果阳性率分别为:痰培养21%,痰涂片7.6%,结核杆菌 PCR 13.8%,结核杆菌抗体测定62.2%,IFNγ ELISPOT 检测63.1%。肺外结核病人中,按不同感染部位进行分类,结核杆菌抗体测定和 IFN-γElispot 检测仍然有较高的检出率。结论各项实验室检查只能为医生对结核病诊断提供一个参考初筛。面对大量门诊病人和各种疾病,还需要医生结合病情作出诊断。

  • 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预后的研究

    作者:林祥晓;张成

    目的:探讨血清 OPG 水平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预后关系方法连续入选 IPAH 患者40例,并对其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对随访结果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IPAH 患者基线血清 OPG 水平与mPAP、CI 存在明显相关性,ROC 曲线显示,血清 OPG 界值为2247.5 pg/ ml,曲线下面积为0.824,在该点诊断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75%。生存曲线分析表明,血清 OPG <2247.5 pg/ ml 的患者有较高的生存率。结论血清 OPG 水平是 IPAH 患者预后预测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中性粒细胞 CD64指数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章洪院;吕志;蔡兆辉;李海山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 CD64指数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4例能找到病学原依据的 CAP 患者,其中细菌性肺炎患者3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34例,并用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 CD64指数,降钙素原(PCT),超敏 CRP,白细胞计数。结果细菌性肺炎组在 CD64指数、PCT、超敏 CRP 及白细胞计数方面均高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 CD64指数与 PCT、超敏 CRP、白细胞计数具有正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对 CAP 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发现治疗后 CD64指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依据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将 CAP 分为低危组与高危组,发现低危组 CD64指数低于高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CD64指数可以用于 CAP 细菌感染的判断,并可用于指导抗菌药物的治疗,在病情评估方面亦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 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肺动脉压的影响

    作者:杨博

    目的:观察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治疗前后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besity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OHS)患者肺动脉压力的变化。方法确诊为 OHS 的患者,根据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分为轻度肺动脉高压组、中度肺动脉高压组和重度肺动脉高压组。观察经 BiPAP 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后肺动脉收缩压变化。结果 OHS 患者治疗1个月和治疗前相比,肺动脉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及平均经皮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和治疗前相比,轻、中度肺动脉高压OHS 患者肺动脉收缩压、AHI 及平均 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肺动脉高压 OHS 患者治疗3个月和治疗前相比,肺动脉收缩压、平均 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AHI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合并肺动脉高压的 OHS 患者,BiPAP 是降低其肺动脉压力的有效手段。

  • 老年肺结核并下呼吸道感染菌种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陈蕾

    目的:了解老年肺结核患者并下呼吸道感染细菌菌种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183例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阳性患者分为老年组(78例99株)及非老年组(105例111株),两组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采用梅里埃 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结果共获得致病菌株210株,真菌类占51.4%,革兰氏阴性菌(G -)占42.38%,革兰氏阳性菌(G +)占6.19%。26例共53株混合菌感染占25.24%。老年组真菌类、混合菌感染率高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药敏提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二、三代、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匹美、碳青霉烯类敏感性较高,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并下呼吸道感染细菌以真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多见,较非老年组真菌类及混合菌感染率更高,且耐药严重,临床应根据本院感染的病原菌流行特征及药敏选择合理抗菌药物。

  • 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肖航宇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相关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09年3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行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和对照组(行开胸手术患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7 d 的血清 CRP、IL-6、TNF -α、IL-10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少,且术后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7 d 的血清 CRP、IL-6、TNF-α、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和开胸手术治疗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且早期炎性反应明显较轻。

  • PCT 及 CRP 在肺部感染患者机械通气撤机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颖辉;赵静洁;赵昕;远庚;刘畅;齐文升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 C 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肺部感染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广安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30例,在患者入院第二天及达到撤机标准行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SBT)前检测 PCT 及 CRP 水平,如通过 SBT 则予撤机拔管。根据48 h 内的撤机结局,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PCT 及 CRP 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 PCT 及 CRP 水平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30例患者中,撤机成功组24例,失败组6例,两组男女比例、年龄及 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入院第二天 PCT 及 CR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撤机成功组撤机前 PCT 及 CRP 水平均较失败组低(P <0.05)。 PCT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0.061),佳截点值为0.71 ng/ ml,此时的敏感度为83.3%,特异性为20.8%;CRP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382±0.138)(P >0.05)。结论 PCT 在预测肺部感染患者撤机结局中有一定价值,可作为撤机参考指标之一。

  • 肺结核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 sTREM-1水平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刘发彬;王超秀;戴福宏;周晓茜;吕晓菊

    目的:探讨 PCT 和 sTREM-1在肺结核患者血清中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87例结核患者,另纳入健康志愿者60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 PC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TREM-1。结果肺结核组血清 PCT、CRP 和 sTREM-1的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组(PPCT <0.01,PCRP =0.037, P sTREM-1 <0.01),重症肺结核患者血清 PCT、CRP 和 sTREM-1的水平均高于轻症肺结核组(PPCT <0.01,PCRP =0.041,PsTREM-1 =0.039);PCT 对重症肺结核的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738( P <0.01),当 PCT 的诊断阈值为0.22ng / ml 时,其诊断的敏感性为69%,特异性为74%,sTREM-1的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715(P <0.01),当sTREM-1的诊断阈值为15.82 ng/ mL 时,其诊断的敏感性为66%,特异性为79%;两者联合诊断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0.840(P <0.01)。结论血清 PCT 和 sTREM-1在肺结核患者中均有所升高,联合 PCT 和 sTREM对肺结核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 慢阻肺患者血清1,25(OH)2 D3、钙水平与肺功能关系的研究

    作者:周玲;张伟;刘世青;宿超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 D3[1,25(OH)2 D3]、钙(Ca2+)水平与其肺功能关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慢阻肺患者60例,分别在其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1,25(OH)2 D3、Ca2+、磷(P)的水平,并同时检测其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结果急性加重期的血清1,25(OH)2 D3、Ca2+、P 以及FEV1/ FVC 等指标与稳定期相比,明显降低;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1,25(OH)2 D3、Ca2+与 FEV1(%)呈正相关(r =0.341,0.454,P 均<0.01)。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清1,25(OH)2 D3、Ca2+水平与 FEV1(%)有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慢阻肺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 PCT、HS-CRP 和 FIB 检测在肺结核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王成勇;吴河;王伟;胡立珍;宋祖荣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2例痰菌涂片阳性或痰 TB-PCR 阳性肺结核患者作为 A 组、55例痰菌涂片阴性且痰 TB-PCR 阴性肺结核患者作为 B 组,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 PCT、HS-CRP、FIB 水平变化;选择3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对照组。结果两组治疗前 PCT、HS-CRP 和 FIB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其中 A 组 HS-CRP 水平显著高于 B 组(P <0.05)。两组治疗后 PCT、HS-CRP 和 FIB 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其中 B 组上述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A 组 HS-CRP、FIB 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肺结核患者 PCT 水平恢复早于 HS-CRP 和 FIB,但敏感性低;HS-CRP 和FIB 水平随治疗进程而发生变化,可用于辅助临床进行病情转归的判定。

  • 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孟文书;陶卫龙;周玉皆

    目的:探讨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合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 DM-ILD 的认识。方法搜集南京鼓楼医院自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临床确诊、资料完整的皮肌炎患者91例,对其中39例 DM-ILD 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91例患者中有间质性肺病者39例(42.8%), DM-ILD 组发病年龄及病程与 DM-无 ILD 组比较无明显差别( P >0.05);DM-ILD 组更常出现雷诺现象、关节痛、低热、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DM-ILD 组血沉(ESR)明显增快, C 反应蛋白( CRP)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抗核抗体( ANA)、乳酸脱氢酶(LDH)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DM-ILD 组抗 Jo-1抗体阳性率增高;肺功能检查示 DM-ILD 组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为主,DM-无 ILD 组肺功能正常;DM-ILD 组胸部 CT 改变以磨玻璃影、条索状影及网格样改变常见,胸腔积液少见;DM-ILD 可增加死亡风险达2.3倍,感染是常见的死亡原因。结论 ILD 是 DM常见的系统损害,DM-ILD 的发生与疾病的活动及某些自身抗体有关,严重影响疾病预后,因此确诊 DM 的患者均应进一步明确肺部病变情况。

  • 孟鲁司特联合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凡;焦琳;吴莎;胡家豪;杨炯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支气管扩张症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个月的疗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每日加用孟鲁司特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研究组的咳嗽、咳痰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痰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半年内住院及咯血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 FVC%、DLCO%)较对照组稍有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抗生素治疗能显著改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急性加重住院率。

  • 呼出气一氧化氮诊断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洁;李秀

    目的: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患者87例,严格使用 NO 测定仪(瑞典尼尔斯 NIOX)检测其 FeNO 水平,以临床症状和支气管舒张试验为哮喘诊断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测定 FeNO 诊断哮喘的佳临界值及准确度。结果87例患者中,48例被终确诊为哮喘,39例终被诊断为非哮喘。哮喘组患者 FeNO 值明显较非哮喘组高:48ppb >18ppb,P <0.05。 ROC 曲线下面积为0.884,佳临界点为29ppb,以该点作为阈值,诊断哮喘的敏感度为79.1%,特异度为84.6%,阳性预测值为86.4%,阴性预测值为76.7%,准确度为80.5% 。结论 FeNO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可观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可以作为哮喘的辅助诊断工具。

  • 早期应用复合乳酸菌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定淼;陈琳;陈勇;徐琼辉;李星;徐冬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复合乳酸菌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12月 ICU 住院治疗的300例重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益生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 VAP 发生率、病死率、临床治疗效果以及 ICU 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同时分析比较降钙素原以及超敏 C 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改变。结果益生菌组患者 VAP 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 vs 48%)(P <0.05),并且益生菌组患者出现 VAP 的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 <0.05),平均 ICU 住院时间方面,益生菌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在治疗早期(治疗后第4天)益生菌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使用复合乳酸杆菌制剂可以有效预防 VAP 的发生。

  • AECOPD 机械通气时呼出气冷凝液 H2 O2和 TNF-α水平的监测及意义

    作者:李宁;秦立志;牛艳慧;王晓静;高勇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炎症反应与预后的关系。方法69例 AECOPD 机械通气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36例)和死亡组(33例),采用自行设计的呼出气冷凝液(EBC)收集器收集机械通气1、3、5和7 d 呼气端的 EBC,用化学荧光法测定 EBC 中过氧化氢(H2 O2)浓度,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EBC 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①存活组 EBC 中 H2 O2和 TNF-α含量逐渐下降,机械通气3、5、7 d 较1 d 明显降低 H2 O2(μmol/ L):0.12±0.04、0.08±0.02、0.03±0.01比0.22±0.14,TNF-α(ng/ L):15.14±3.11、12.24±2.37、9.76±1.89比18.54±2.59,均 P <0.05。②死亡组 EBC 中 H2 O2:和 TNF-α含量逐渐升高,机械通气第五天、第7天 EBC 中 H2 O2浓度较1 d 明显升高(0.38±0.11、0.44±0.12比0.24±0.03,均 P <0.05);机械通气3、5和7 d TNF-α含量较1 d 明显升高(18.3 ± 2.56、21.3 ± 2.34、29.7 ± 3.21比15.52±3.14,均 P <0.05);7 d 时 EBC 中 H2 O2和 TNF-α含量较3 d、5 d明显升高(均 P <0.05)。③存活组和死亡组机械通气患者 EBC 中 H2 O2浓度和 TNF-α含量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Ⅲ)评分均无相关性(均 P >0.05)。结论 EBC 中 H2 O2水平和 TNF-α含量的高低与预后有关,故可作为 AECOPD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炎症反应的重要监测指标,并可作为评估其治疗和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 不同程度肺挫伤中 sTREM-1及 TNF-ɑ表达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陆志斌;周存荣;占根生;吴卫兵;徐晓晗;吴延虎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肺挫伤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及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设立健康体检人群组(A 组)为对照组。用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不同程度肺挫伤组中血清 sTREM-1和 TNF-ɑ含量在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1天、3天、7天的变化。结果肺挫伤时血清 sTREM-1较 A 组明显升高(P <0.05);TNF-ɑ含量(除 B 组第七天)较 A 组明显升高(P <0.05);sTREM-1及 TNF-α在肺挫伤早期均明显升高,肺挫伤伤情越严重则升高越明显,同时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表达下降。结论 sTREM-1及 TNF-α可推荐作为临床评估肺挫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 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何耀众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肺炎患儿600例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继发腹泻患儿178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探讨肺炎患儿继发腹泻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82例总有效率92.1%,显著高于对照组73例82.0%,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肺炎患儿年龄、住院时间、居住地、是否应用微生态制剂、是否应用激素、是否进行侵入性操作及病情轻重程度为治疗期间发生继发腹泻重要相关因素,P <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疗效较佳,肺炎患儿治疗期间继发腹泻与年龄、住院时间、激素应用、侵入性操作及病情轻重程度等因素具有密切关联,临床应注意。

  • 结核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试剂的临床试验

    作者:陈雪林;邢俊蓬;刘佳文;马亮亮;石芸;崔嘉;任海涛

    目的:验证武汉海吉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研制的“结核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简称海吉力试剂)的诊断性能,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结核杆菌相关γ-干扰素检测试剂盒(体外酶联免疫法)”(简称万泰试剂)为对照,同时用海吉力试剂对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北京老年医院、河北胸科医院1084例受试者的外周血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试剂盒的一致性、诊断性能。结果海吉力试剂与万泰试剂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0.6%,Kappa 值为0.812(P =0.000)。海吉力试剂的敏感性为80.7%,万泰试剂的敏感性为78.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P =0.20),海吉力试剂的特异性为74.1%,万泰试剂的特异性为75.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9,P =0.76)。对肺外结核、菌阴结核患者,两种试剂敏感性稍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研制的海吉力试剂与万泰试剂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者对结核病的诊断效能相当,对肺外结核、菌阴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较高。

  •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 CC16和 CRP 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查丽芬;王西华

    目的: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 CC16蛋白和 C-反应蛋白(CRP)浓度,探讨 CC16和 CRP 蛋白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病例组,2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根据 PSI 评分和 CURB-65评分,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 CAP 患者血清中 CC16和 CRP 浓度。结果1.社区获得性肺炎组的血清 CC16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且 CC16下降的程度和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2.社区获得性肺炎组的血清 CRP 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 CRP 增高的程度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3.患者血清中 CC16和 CAP 的浓度呈负相关。4. PSI 和 CURB-65评分系统均可有效判断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论 CC16和 CRP 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合利用 PSI 和 CURB-65评分系统,对病情判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佐治老年重症肺炎中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研究

    作者:梁玉荣

    目的:对比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辅助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6月入选的105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LMWH 组)和普通肝素组(UFH 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抗炎、解痉、氧疗、防治并发症、抗凝等综合性治疗,LMWH 组抗凝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次5000IU,每日2次,疗程7 d,UFH 组皮下注射普通肝素,每次6250IU,每日2次,疗程7 d,治疗后比较两组氧合指标、APACHE Ⅱ评分、临床疗效、凝血指标及出血等发生率。结果 LMWH 组治疗7 d 后 PaO2、SpO2数值明显高于 UFH 组,而 PaCO2、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 UFH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LMWH 组总体有效率(50/54,92.6%)高于 LMWH 组(44/51,86.3%)(χ2=1.116 P =0.291);LMWH 组治疗7 d 内改有创通气比例(16/54,29.6%)低于 UFH 组(18/51,35.3%)(χ2=0.384 P =0.535);LMWH 组出血发生率(6/54,11.1 %) 低于 UFH 组(13/51,25.5 %) (χ2=3.659 P =0.056)。两组治疗7 d APTT、PT、PLT 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 TXB2明显下降,6-keto-PGF1α明显上升,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MWH 组治疗后 CD62p 水平明显低于 UFH组(P <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在改善肺部氧合与降低 APACHE Ⅱ评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抗凝效果与出血发生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白介素17和白介素23表达的意义

    作者:刘淑民

    目的:分析并评价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白介素17和白介素23表达情况。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7例肺炎患儿按照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情况分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52例(观察组)与其他肺炎组55例(对照组)。全部儿童均进行血清 IL-17、IL-23、肺炎支原体抗体、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 反应蛋白等进行测定。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血清 IL-17及 IL-23含量高(P均<0.01)。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组的血清 IL-17和 IL-23含量均高于其他肺炎组(P 均<0.05)。两组的中性粒细胞数与 IL-17及 IL-23含量均呈正相关(P 均<0.05)。结论白介素17和白介素23在肺部肺炎支原体感染过程中参与免疫应答,可能与肺炎支原体清除过程有关。

  • 315例吡嗪酰胺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孙晓方;姚娟;岳英;任斐;严文

    目的:分析吡嗪酰胺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315例肺结核住院患者吡嗪酰胺的血药浓度检测结果,采用 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15例结核病患者中,低于正常浓度11.7%(37/315),正常浓度46.7%(147/315),高于正常浓度45.2%(131/315)(2)男性血药浓度及每千克体质量剂量分别为(17.54±5.80)mg/ L、(24.99±3.17)mg/ kg,明显低于女性[分别为(23.38±8.22) mg/ L、(29.03±4.50) mg/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6.586、-8.002,P 值分别为0.000、0.000)(3)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血药浓度无统计学差异(F =1.237,P =0.296)。结论加强血药浓度监测,实现合理用药。

  •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舒利迭)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使用情况

    作者:张金龙;谭亚萍;叶青;史思淑

    目的:为进一步规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正确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6例慢阻肺患者进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操作基本正确的68例,正确率为64.15%;操作不正确的38例,错误率为35.85%。常见的错误有使用前未摇匀准纳器(46.23%)、吸药时未用力按下准纳器顶部(29.25%)、吸药前未深呼气(24.53%)、吸药后未屏气或屏气不10秒(22.64%)、吸药时未及时或不正确漱口(20.75%)、吸药时未深吸(19.81%)、口含准纳器时有漏气(10.38%)等。年龄较小及文化程度越高的正确率较高,在医药护指导下使用正确率较高,年龄较大及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使用正确率较低。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在慢阻肺患者中正确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使用正确率。

  • 家庭雾化吸入治疗反复喘息患儿疗效观察

    作者:王爱琼;萨日娜;董娜;孟红

    目的:探讨家庭雾化吸入治疗反复喘息患儿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2-2013年住院治疗的反复喘息患儿316例,按照是否进行家庭雾化规范治疗分为家庭雾化吸入组和非家庭雾化吸入组。观察家庭雾化吸入治疗反复喘息患儿,能否降低再次住院率、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使用率。结果家庭雾化吸入组198例,随访1年当中其再次住院率为20.2%,门急诊就诊率为66.6%,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16.6%,应用抗生素65.6%,有症状天数14±5.2 天,明显低于非家庭雾化吸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间一年的医疗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家庭雾化吸入治疗,可降低反复喘息患儿再次住院率、门急诊就诊率、有症状天数及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治疗次数而一年的医疗费用无增加。

  • 两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辅助治疗 AECOPD 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胡耀明;唐艳华;王立忠;罗如滢;李宇晖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辅助治疗 AECOPD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AECOPD 患者160例,随机分为 A 组(80例)和 B 组(80例),分别采用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B 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显著优于 A 组(P <0.05);B 组患者1年内再次急性发作次数显著低于 A 组(P <0.05);B 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和治疗后7 d、10 d 肺部 X线摄片好转率均显著优于 A 组(P <0.05);B 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 A 组(P <0.05)。结论莫西沙星辅助治疗 AECOPD 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左氧氟沙星。

  • 胸腔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作者:任先杰

    目的:观察胸腔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5例 NSCLC 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2例,对照组33例。实验组予以胸腔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以胸腔灌注洛铂治疗,比较两种药物胸腔灌注治疗 NSCLC 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大多数胸腔积液情况均得到了改善,但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54.5%(P <0.05),且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也明显较对照组少(P <0.05)。结论胸腔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NSCLC 患者恶性胸腔积液比胸腔灌注洛铂的疗效好,毒副反应少,可考虑临床推广应用。

  • 早期矽肺患者血清 IL-8及支气管灌洗液 IL-6含量的测定及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锐敏

    目的:通过对矽肺患者的血清 IL-8及肺泡灌洗液的 IL-6进行联合检测,并与肺功能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在矽肺发病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为寻找敏感的矽肺诊疗标记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矽肺患者60例为矽肺组,选取普通肺部病变行纤支镜检查明确为非肿瘤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血清中 IL-8水平与肺泡灌洗液(BALF)中 IL-6含量以及肺功能的检测。结果矽肺组血清中 IL-8水平、肺泡灌洗液中的 IL-6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01),差异有显著性,矽肺组在 FEV1(%)、FVC(%)、FEV1/ FVC (%)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矽肺患者血清中 IL-8水平与肺泡灌洗液中 IL-6含量与肺功能检测均存在负相关(r 分别为-0.24,-0.31, P 均 <0.05)。结论矽肺患者血清 IL-8和灌洗液 IL-6含量不仅可作为矽肺早期生物标志物之一,也可以作为评估纤维化倾向和预后敏感指标,将会为早期评估患者病情提供一定的依据。

  • 深圳市宝安区居民结核病防治知信行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赵梅桂;汪文新;唐瑛;王云霞;赵安贵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居民结核病防治知信行现状,研究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及三者间的关系,以便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为促进本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面对面的形式,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939名深圳市宝安区居民,进行有关基本情况,结核病核心信息、信念和行为方面的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和四象限分析。结果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1.4%,正确信念持有率为71.1%,正确行为持有率为57.6%;在有关结核病预防、传播的知识和行为方面,居民的正确率欠佳。结核病正确知识、信念和行为持有率存在正相关关系(r >0.4)。不同学历的居民结核病知信行存在显著差异,即文化程度越低的居民,其知信行标准分得分越低,小学及以下的居民正确信念和行为持有率低。此外,不同性别居民结核病防治行为存在差异,而不同户籍居民结核病知识和信念存在差异。四象限分析结果显示:知识、态度和行为存在交叉重叠的关系,落在第Ⅰ、Ⅱ、Ⅲ和Ⅳ象限的人群比例分别为16.4%、25.6%、43.6%和14.4% 。结论深圳市宝安区居民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信行状况较差,对居民应加强结核病相关方面的健康教育,特别应该着重加强对结核病预防方法、治疗原则、定点就诊机构和传播途径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而且应重点关注小学/初中学历的居民及农村居民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

  • 冷缺血期氢气膨肺对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赵媛媛;孟超;刘荣芳;邢景春;周华成

    目的:观察冷缺血期氢气膨肺对移植肺脏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冷缺血期,对照组(control 组)采用40%氧气+60%氮气膨肺,氢气组(H2组)采用3%氢气+40%氧气+57%氮气膨肺,20 min 置换一次肺内气体,180 min 后肺移植。受体于移植前、再灌注3 min、60 min、120 min、180 min 行动脉血气分析,再灌注180 min 时检测移植肺组织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细胞凋亡及 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并行肺组织损伤评分(LIS)。结果与 control 组相比,再灌注120 min、180 min H2组氧和指数(PaO2/ FiO2)、BE 值、pH 值显著增加(P <0.05)。 H2组 MDA 浓度、LIS、caspase-3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显著低于 control 组,SOD 活性显著增加(P <0.05)。结论冷缺血期氢气膨肺能够抑制移植肺脏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

  • GPRC5A、SOCS3及 STAT3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庞玲;吕坤聚;高伟;王丽;张芳;姜欣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 GPRC5A、SOCS3、STAT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的表达与 NSCLC 临床特征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Elivision 法检测 GPRC5A、SOCS3、STAT3在 92例 NSCLC 中的表达情况,随机抽取40例的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并对三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 NSCLC 中 GPRC5A、SOCS3、STAT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4%(40/92)、44.6%(41/92)、76.0%(70/92),而在癌旁组织中三者的阳性率分别是77.5%(31/40)、100%(40/40)、32.5%(13/40),三者与 NSCLC 的分化、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0.05),GPRC5A 与 SOCS3在 NSCLC中呈正相关( r =0.537, P <0.05)、SOCS3与 STAT3呈负相关( r =-0.369,P <0.05)。结论 GPRC5A、SOCS3、STAT3在 NSCLC 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为深入研究其调控路径提供了依据,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胰岛素泵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初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顾小燕;葛海波;方刚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合并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94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比较其疗效。结果两组治疗4周及12周后空洞闭合及病灶吸收率均明显增高(P <0.05)。观察组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及病灶吸收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胰岛素剂量低,血糖达标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P <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初治菌阳肺结核的治疗中,胰岛素泵能降低胰岛素剂量,维持血糖稳定,提高疗效。

  •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 sIL-2R、IL-6、IL-8、IL-10及 TNF-α的检测意义

    作者:朱晓燕;陈慧;徐俊驰;吴妹英;陈兴年;胥萍

    目的:分析未抗痨治疗的结核患者及已经有效治疗的患者 sIL-2R、IL-6、IL-8、IL-10及 TNF-α表达的差异,以探讨上述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未抗结核治疗患者(A 组)、抗结核治疗有效患者(B 组)及健康组(C 组)上述指标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A 组 C 组相比较,均明显升高( P <0.01)。 B 组 sIL-2R 和 IL-6的含量较 A 组明显下降,分别为(509.41±96.52) U/ ml vs (1207.09±105.33)U/ ml 和(8.91±3.22)pg/ ml vs(37.84±15.46)pg/ ml(P <0.01);IL-8和 TNF-α在 B 组中的含量较 A 组明显下降,分别为(12.78±3.69) pg/ ml vs(23.82±5.67) pg/ ml 和(14.33±6.82) pg/ ml vs (32.41±11.66)pg/ ml(P <0.05);而 IL-10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肺结核病患者 sIL-2R、IL-6、IL-8、TNF-α水平明显增加,抗结核治疗后上述因子水平明显降低,初步提示 sIL-2R、IL-6、IL-8、TNF-α表达水平与结核活动程度相关,有望进一步作为评价肺结核活动程度的指标。

  • 立体定向放疗应用于中央型肺癌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杨有文;张海亮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3-DCRT)与调强放疗(IMRT)两种技术下对中央型肺癌进行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6例中央型肺癌患者分别采取3-DCRT 与 IMRT 方法设计 SBRT 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相关参数。结果3-DCRT 与 IMRT 计划的 Dmean、Dmax、Dmin 及 HI 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3-DCRT 计划的 CI 差于 IMRT 计划(P <0.01);3-DCRT 与 IMRT 计划的肺各项指标、脊髓 Dmean、心脏 V40、食管 Dmean、食管 V55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SBRT 应用于中央型肺癌满足剂量学要求,相对于3-DCRT,IMRT 在早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 SBRT 并不具明显剂量学优势。

  • 51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作者:曹兆兰;李铁成

    目的:分析2011年纳入中盖项目的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情况。方法对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的标本进行基因芯片耐多药检测,同时进行罗氏培养、比例法药敏试验和菌种鉴定。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6ZAm(Cm)LFx(Mfx) PAS(EMB) Pto/18ZLFx(Mfx) PAS(EMB) Pto 进行治疗24个月(注射期6个月,非注射期18个月),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痰涂片、痰菌培养、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胸片等项目的检查和检测。治疗全程实施 DOTS 管理。结果耐药肺结核治疗成功率54.9%(28/51),其中 MDR-TB 治疗成功率56.76%(21/37),耐 RFP 非 MDR-TB 治疗成功率70%(7 /10),XDR-TB 治疗成功率0% 。结论中盖项目中采取标准化治疗方案治疗耐药肺结核取得较满意的近期治疗效果。

    关键词: 肺结核 耐药 疗效
  • 昆明地区人群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李继鹏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哮喘患病率情况及影响哮喘的危险因素,为哮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昆明市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官渡区和东川区中,年龄4岁以上共15000例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条件 Logistic 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筛选哮喘发病的独立因素。结果本研究中总调查人数为15000人,收回问卷为14412份,应答率达到96.08%,累计哮喘患者174例,累计患病率为1.207%。不同性别、不同职业、教育程度和不同年龄患者之间患病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099,P <0.05;χ2=112.054,P <0.05;χ2=169.827,P <0.05;χ2=404.875,P <0.05)。影响哮喘患病的因素共9项(P <0.05),分别为:吸烟、家族史、饲养宠物、反流性食管炎、湿疹、过敏性鼻炎、精神紧张、冷空气、药物过敏和接触粉尘。家族史、过敏性鼻炎、吸烟、接触粉尘和精神压力为哮喘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获得昆明地区的哮喘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哮喘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家族史、过敏性鼻炎、吸烟、接触粉尘和精神压力。

  • D-二聚体和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作者:许知礼;杨进;陆友金

    目的:探讨 D-二聚体和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2011年1月~2015年4月收治102例成人 CAP 住院患者不同危险分组中D-二聚体变化情况及肺炎累及范围、有无合并胸腔积液对 D-二聚体的影响,观察不同组间的差异。按 CURB-65标准将102例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结果低、中、高危 CAP 患者 D-二聚体异常率分别为62.1%(36/58)和100%(22/22)、95.4%(21/22)。中、高危组 CAP 患者 D-二聚体测定值分别为(3.007±0.329) ug/ ml、(5.404±1.394) ug/ ml,均显著高于低危组(1.068±0.134) ug/ 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肺炎严重程度存在等级相关性。多肺叶 CAP 患者 D-二聚体水平(3.235±0.528) ug/ ml较单肺叶(0.992±0.167) ug/ ml 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肺炎伴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患者D-二聚体(3.154±0.501) ug/ ml 较未合并胸腔积液组(0.890±0.151) ug/ ml 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AP 患者血浆 D-二聚体显著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肺炎范围及是否合并胸腔积液影响凝血功能,推测 D-二聚体可能成为重症 CAP 患者良好的预测指标。

    关键词: 肺炎 D-二聚体 CURB-65
  • 汉防己甲素治疗矽肺抗肺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作者:徐婕;周中华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对矽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6例矽肺病 I 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对照组32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汉防己甲素40mg 口服,每天三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使用安慰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和各实验室指标、 X 线报告好转率以及副作用。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总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和动脉血气指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胸片好转率也优于对照组。结论汉防己甲素可以明显缓解矽肺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肺纤维化,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病毒感染与川崎病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邓正铭

    目的:探究病毒感染与川崎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川崎病患儿35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发热性疾病但非川崎病患儿3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儿冠脉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共病毒感染29例,其中,观察组感染18例,对照组感染11例,分别为 EB 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其中,观察组患儿 EB 病毒感染明显多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疱疹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将病毒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冠脉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感染组患儿冠脉损伤发生率为31.03%,未感染组为4.88%,感染组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川崎病的发生可能与 EB 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感染后冠脉损伤的发生增加。

  • 肺隔离症16例临床分析

    作者:曹仕鹏;傅满姣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 PS 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16例 PS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 PS 患者中14例(87.5%)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症状,影像学检查 PS 均位于双下肺,尤以左下肺多见(87.5%),形态呈肿块状或囊性表现,胸部螺旋 CT 增强及三维重建血管成像可以显示起源于体循环的异常供血动脉,12例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正常者7例(58.4%),4例(33.3%) 支气管内见脓性分泌物,16例 PS 患者中14例(87.5%)为叶内型,胸部普通 CT 平扫误诊率为87.5%,胸部普通 CT 平扫+增强扫描误诊率为70.0%,16例PS 患者中异常供血动脉源于胸主动脉者12例,异常供血动脉1支者13例,3例患者因术中操作不当发生大出血,术后随诊的13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PS 发病率低,容易误诊及漏诊,螺旋 CT 增强及三维重建血管成像可以确诊 PS,外科手术是本病的佳治疗方法,术中重点是异常供血动脉的处理。

    关键词: 肺隔离症 临床分析
  • T-SOPT 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晔

    目的:比较现行常规的结核诊断方法的优劣并寻找经济有效的诊断方法组合。方法分析我院确诊为结核病(包括肺结核和肺外结核)76例与非结核病39例,对以上病例进行比较 PPD、结核抗体、T-SOPT 这三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并得出结果。同时比较临床方面花费及性价比。结果115例患者中,协助诊断结核病的三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 T-SOPT 92.11%,PPD 为63.16%,结核抗体为50%;特异性分别为 T-SOPT 89.74%,PPD 为92.31%,结核抗体为58.97%;出结果时间分别是48 h,48~72 h,24 h。结论相比传统结核检测方法,T-SOPT 在结核病检测中有着更高的灵敏度和可信性,对结核病有更强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T-SOPT 结核诊断 PPD
  • IL-8 mRNA 定量检测在活动性结核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曹志红;曹彦;程小星

    目的:研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 mRNA 表达情况并与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及非结核感染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方法提取研究对象的 PBMCs,经特异性抗原肽刺激后,收集细胞并提取总 RNA 然后经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技术比较各组 IL-8 mRNA 表达情况。然后以敏感性(sensitivity)为纵坐标,1-特异性(1-specificity)为横坐标绘制结核组和 LTBI 组相比较的 ROC 曲线。结果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结核组PBMCs 中 IL-8基因 mRNA 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 LTBI 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ROC曲线下面积为0.72。以3.985为临界值,鉴别活动性结核病和 LTBI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4.17%和90.00%,此时阳性似然比等于5.42,64.7%的病例诊断准确。结论 IL-8有可能作为新的活动性结核病诊断标志物,有助于活动性结核病与 LTBI 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 结核 趋化因子 IL-8 LTBI
  • 气管多形性腺瘤及无痛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

    作者:冷再君;夏淮玲;操乐杰

    病例资料
      患者女,46岁,农民。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2年余于2014年10月21日入院。患者 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活动后气喘,在当地医院考虑为“支气管哮喘”,给予抗感染、平喘等对症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近 2年活动后反复发作咳嗽、气喘,休息后自行缓解。6天前患者就诊当地医院,胸部 CT 发现气管肿物,门诊拟“气管肿物”收入院。病程中患者无发热,无心悸、胸痛。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变化,体力明显下降。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有高血压病史3年,间断服用卡托普利降压治疗,血压未监测。

  • KL-6与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姚莉;尤青海

    KL-6是一种粘液素样糖蛋白,主要由 II 型肺泡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 KL-6先用于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价,但随着研究深入,发现 KL-6与其他肺部疾病也有相关性,故本文就KL-6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MicroRNA 在肺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强

    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肺实质恶性肿瘤的90-95%,目前在我国已跃居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其中80%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其5年生存率常小于15%,主要原因与肺癌缺少早发现、早诊断的有效方法是分不开的,大部分患者被发现时,已经处于肿瘤晚期,丧失了治疗的机会。因此对于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寻找仍然是肿瘤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之一。 MicroRNA( miRNA)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 RNA,其大小长约20~25个核苷酸。研究表明 miRNA 参与了大多数细胞的生物学调控,比如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迁徙和转移等,尤其在恶性肿瘤的产生、转移等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此外,研究发现 miRNA 具有不被 RNA 酶降解的特性,无论在强酸还是强碱的环境下都能不被降解,可以在血液中稳定存在,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将 miR-NA 作为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来进行研究。近年来 MiRNA 与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研究逐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就 miRNA 在肺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进展

    作者:陈豪;江涛;周蜜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原因不明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确诊后其中位生存时间为2~3年,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IPF 的传统治疗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临床疗效观察传统治疗药物并不能有效防止 IPF 的发展,并且长期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产生较多的副作用。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潘月影;刘辉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是当今社会常见的睡眠障碍相关呼吸系统疾病,国外报道 OSAS 的患病率为2%~4%,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因睡眠时反复发生的上呼吸道塌陷阻塞,导致慢性间歇缺氧和睡眠片段化,患者常表现为打鼾、自觉窒息而觉醒、白天睡眠增多、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OSAS 可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本文就 OS-AS 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重庆华邦制药“注射用利福平冻干粉针在肺外结核病的临床应用”征文通知

    作者:

  • 常见呼吸病诊断治疗指南共识的解读与评析

    作者:何权瀛

    制订和实施各种疾病的诊治指南是规范各项医疗工作,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措施。通过制订、推广疾病诊治指南可以广泛地、有效地规范临床医疗行为,减少临床实践中的随意性和不一致性,减少不同地区、层次、类型医疗机构中不同临床医师的医疗水准的差异,避免不必要的诊断检查操作,避免继续采用已经过时或被实践证明无效或低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推广新理念,新疗法,新药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尽可能减少医患矛盾,节省医疗经费开支。

临床肺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