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 >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

临床肺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림상폐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63
  • 国内刊号: 34-12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肺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许学受
  • 类 别: 呼吸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疼痛应激及代谢反应的影响观察

    作者:张世锋

    目的:观察研究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疼痛应激及代谢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胸根治术组)39例和观察组(胸腔镜根治术组)39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 d、3 d与5 d的血清疼痛应激、蛋白代谢及其他代谢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d、3d与5d的血清蛋白代谢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疼痛应激及其他代谢指标水平则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疼痛应激程度相对较小,其手术对患者代谢反应的不良影响也相对更小。

  • 6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结核性与肺癌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瑛;徐唯傑;乐军;陈晋;江建蘋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ADA(腺苷脱氨酶)、CRP( C反应蛋白)、AMY(淀粉酶)、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CEA(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211(CA211)在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60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80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80例,运用速率法测定ADA(腺苷脱氨酶),化学发光法测定TNF-α与CEA(癌胚抗原),酶连续监测法测定AMY(淀粉酶),免疫比浊法测定CRP( C反应蛋白)及免疫放射法测定糖类抗原CA211。结果 ADA、TNF-α和AMY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高于恶性胸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 CEA和CA211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CRP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与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联合检测ADA、AMY、TNF-α、CEA及糖类抗原CA211有助于结核性与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膈肌功能对慢性阻塞肺疾病加重期插管患者撤机的指导价值分析

    作者:王慧;薛乾隆;王霞;岳秉宏;高继英

    目的:探讨膈肌功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 AECOPD)插管患者撤机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并考虑撤机的AECOPD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撤机成功与否分为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具备撤机条件后行自主呼吸试验(SBT)30 min,监测SBT 0、5、30 min时膈肌电活动(Edi)、呼吸浅快指数( f/Vt)及口腔闭合压( P0.1)。结果3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撤机成功组25例,撤机失败组12例。撤机失败组患者血PaCO2高于另一组患者(P<0.05)。撤机成功与失败组患者的年龄、PaO2、MAP等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SBT 30 min时两组患者Edi均显著高于SBT 0 min;在SBT 30 min撤机成功组Edi低于撤机失败组,以Edi>12V为临界值,撤机失败预测的灵敏度为100.0%和特异度为66.7%。在SBT 5、30 min时撤机成功组患者f/Vt较撤机失败组低,两组患者P0.1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Edi对AECOPD患者撤机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两种试验对菌阴肺结核诊断价值的比较

    作者:高爱忠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T-SPOT. TB)与结核菌素试验( PPD)在菌阴结核诊断中的诊断效果和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菌阴肺结核患者60例为菌阴肺结核组,同期收治经相关检查及治疗后排除结核感染的肺炎患者52例为肺炎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分别采用T-SPOT. TB试验与 PPD试验检测比较诊断效果。结果60例菌阴肺结核患者采用T-SPOT. TB检测,阳性56例,敏感性为93.33%(56/60),与采用 PPD检测(敏感性为71.67%,43/60)比较, P <0.01。52例肺炎患者 T-SPOT. TB检测4例阳性,特异性为92.31%(48/52),与PPD检测(特异性67.31%,35/52)比较, P<0.01。结论 T-SPOT. TB检测在菌阴肺结核临床辅助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其应用价值显著高于结核菌素试验检测。

  •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测定降钙素原水平临床意义

    作者:李作卿;王波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 PCT)水平对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意义。方法选本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80例作为重症组,同期非重症肺部感染患者80例作为非重症组,同期健康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160例感染患者均治愈出院,测定3组研究对象入院时及治疗后治愈时PCT水平、白细胞计数以及体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重症组PCT水平为(5.97±1.03) ng/ml,显著高于非重症组(1.54±0.26)ng/ml、对照组(0.11±0.05)ng/ml,tAB =37.299;tAC =50.827,均P<0.05;重症组体温、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与非重症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愈后,三组PCT浓度、体温、白细胞计数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降钙素原与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重症肺部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 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旭兰;付靖楠;张苗;张志群;屈波

    目的:研究超声与CT引导下导管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靶向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周围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诊断为周围型中晚期非小细胞癌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吉非替尼联合顺铂与紫杉醇靶向治疗,治疗组在靶向化学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行在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整体功能、特异性症状各个指标及整体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出现咳嗽、胸痛、发热、咯血、气胸,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恶心、伴呕吐、骨髓抑制,且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联合靶向与化学治疗能改善转移灶较少的周围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意识障碍病情程度与患者动脉血气参数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洪原城;黄种杰;黄鑫成;范洪涛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伴意识障碍患者的病情程度与动脉血气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90例慢阻肺患者根据意识障碍程度分为清醒组、嗜睡组和昏迷组,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各组患者及对照组的动脉血气指标及电解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阻肺患者pH值、动脉氧分压( PaO2)、血氧饱和度( SaO2)及氧合指数显著下降( P <0.05),二氧化碳分压( PaCO2)、碳酸氢盐(HCO3-)则显著升高(P<0.05),且出现Na+、CL-、K+降低(P<0.05);随着意识障碍程度加重,清醒组、嗜睡组和昏迷组PaCO2、HCO-递增,pH值、PaO2及SaO2及氧合指数递减,Na+、CL-、K+也呈递减水平( P<0.05)。结论动脉血气参数变化可以反映慢阻肺患者意识障碍程度,随着动脉血气酸碱平衡紊乱加重,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加深。

  •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秉芬;王心静;蒋静;翟斐;曹志红;程小星

    目的:研究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在不同临床样本中的结核病诊断价值。方法使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肺泡灌洗液、局部穿刺液、腹水和脑脊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特异性基因IS1081,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比较。结果在荷菌量较高的肺泡灌洗液和局部穿刺液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敏感性比实时荧光定量PCR低(80% vs 92%);在荷菌量极低的腹水和脑脊液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敏感性比实时荧光定量PCR高(34.6% vs 15.4%),但特异性略有下降(80% vs 93.3%);综合计算所有样本的敏感性,环介导等温扩增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无显著差别(56.9% vs 52.9%)。结论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用于结核病诊断。

  • 14例HIV并胸部马红球菌病的动态观察分析

    作者:伍国伟;黄葵;孙华平;苏凌松

    目的:探讨HIV并胸部马红球菌病影像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分析由细菌学或病理证实HIV并胸部马红球菌病14例,经2-4次X线摄影及2-3次计算机体层摄影影像图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随访观察时间1~12个月,平均4.3个月。肺实变病灶12例,病灶范围消散50%以上6例,消散50%以下4例,无变化1例,肺实变范围增大1例。空洞12例,完全闭合1例,空洞缩小10例,空洞融合成大空洞1例。结节病灶14例,结节病灶数量消散50%以上5例,消散小于50%,大于1%7例,结节数量无变化1例,结节数量增多1例。结论 HIV并胸部马红球菌病影像表现多为实变、空洞、结节灶;结合临床病史、不同时期影像表现的特点,大部分HIV并胸部马红球菌病可以明确诊断。

  • 喘息对支气管肺炎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袁晓玲;张坤明;周波;李燕;陈云

    目的:观察喘息对支气管肺炎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喘息组25例和对照组非喘息组29例,在肺炎急性期及恢复期分别测定潮气呼吸流速容量(TBFV)环图形及参数呼吸频率(RR)、每公斤体重潮气量(VT/kg)、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吸呼比(Ti/Te)、呼出和吸入50%潮气容积时的呼气流速与吸气流速之比(TEF50/TIF50),进行分析。结果1.观察组急性期TBFV环图形分析及相关参数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恢复期TBFV图形分析正常17例、阻塞性改变8例,较对照组正常26例、阻塞性改变3例,经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恢复期达峰时间比( TPTEF/TE)、达峰容积比( VPEF/VE)较对照组低,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观察组气道阻塞性病变恢复较对照组慢,喘息可影响支气管肺炎患儿气道阻塞性功能障碍的恢复。

  • 7种β-微管蛋白同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和紫杉类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戴宏宇;李苏宜;马国栋;万明月;徐玲;夏春伟;权琳;王毅;陈文萍

    目的:探讨7种β-微管蛋白同型mRNA及Ⅲ型β-微管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紫杉类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55例未经化疗的不能手术的转移性或复发晚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一线均采用铂类联合紫杉类药物的双药化疗方案治疗,两个周期后评估疗效,将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归为紫杉类敏感组,疾病稳定(SD)为紫杉类次敏感组,疾病进展( PD)为紫杉耐药组。采用RT-R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7种β-微管蛋白同型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IHC)方法检测Ⅲ型β-微管蛋白的表达。分析各组标本中7种β-微管蛋白同型的mRNA表达水平和Ⅲ型β-微管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并与紫杉类的敏感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55例NSCLC标本中,均可检测到7种β-微管蛋白同型mRNA的表达,以Ⅱ型和V型β-微管蛋白相对表达量高。Ⅲ型β-微管蛋白的mRNA表达在紫杉敏感组和紫杉次敏感组均低于紫杉耐药组(P<0.05);而其他6种β-微管蛋白同型(I,Ⅱ,Iva,IVb,V,VI)的mRNA表达在三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IHC结果显示,Ⅲ型β-微管蛋白在紫杉敏感组,紫杉次敏感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67%(3/18),20.00%(4/20),均低于紫杉耐药组52.94%(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型β-微管蛋白在紫杉敏感组和紫杉次敏感组的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7种β-微管蛋白同型在NSCLC肿瘤组织中均可检测到mRNA表达,其中Ⅲ型β-微管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紫杉类药物的敏感性相关,高表达者显示出对紫杉类药物的耐药。

  • 血浆脑钠肽测定在小儿肺炎合并心衰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锦萍;胡丹;陶慧娴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测定在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入住我院的80例1-3岁肺炎患者,其中单纯肺炎病例46例和肺炎合并心衰病例34例。每位患者分别在入组时和治愈出院前进行血浆BNP的测定,另取20名健康体检同年龄段儿童测定血浆BNP作为健康对照。将检测结果进行入组时单纯肺炎组与肺炎合并心衰组比较、肺炎合并心衰组治疗前后比较。结果肺炎合并心衰组入院时的血浆BNP (750±120 pg/ml )高于单纯肺炎组(135±50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合并心衰组患者治愈出院时的血浆BNP(85±45pg/ml)低于入组时(750±120 pg/ml),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是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断及监测疗效的一个敏感性指标,对于临床诊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TNF-α、sTREM-1、IL-6、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廖茜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伴肺炎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6例慢阻肺伴肺炎和30例慢阻肺不伴肺炎患者,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sTREM-1、IL-6、PCT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确定四种细胞炎性因子诊断慢阻肺伴肺炎的临界值,并评价其特异性、敏感性及诊断效能。结果慢阻肺疾病进展中TNF-α、sTREM-1、IL-6、PCT存在升高,并且肺炎患者高于未伴肺炎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慢阻肺伴肺炎患者中,加重期和缓解期的TNF-α、sTREM-1、IL-6、PCT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加重期TNF-α、sTREM-1、PCT水平均高于缓解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肺炎患者中,加重期和缓解期TNF-α、sTREM-1、IL-6、PCT表达水平均高于未伴肺炎患者中其相应的组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TNF-α、sTREM-1诊断COPD伴肺炎的临界值依次为124.54 ng/L、118.76 ng/mL,敏感性依次为89.5%、91.4%,特异性依次为92.6%、89.3%;通过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大小,提示TNF-α的诊断效能和sTREM-1接近。结论血清中TNF-α、sTREM-1水平测定有助于慢阻肺伴肺炎的临床诊断。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作者:曾以萍;张秀杰;白虹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比较两组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指标,探讨AECOPD合并VTE危险因素,并分析预防措施。结果两组在相关因素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 P>0.05);卧床一周以上、口服或静脉激素、深静脉置管及D-二聚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二聚体水平升高、深静脉置管、长期口服、静脉注射激素及卧床是导致AECOPD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科学预防有助于减少AECOPD合并VTE发生,进而提高AECOPD患者生存率。

  • 综合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及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梁大胜;杜正隆;石齐芳

    目的:分析综合重症监护病房( ICU)内鲍曼不动杆菌( AB)的耐药性,并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1年综合ICU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资料,作为干预前组;2012年实施干预措施并收集相关资料,监测三年内AB耐药性的变迁,比较干预措施前后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MDRAB)、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PDRAB)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三年共检查AB感染患者332例,3年内庆大霉素( GM)、阿米卡星( AK)、米诺环素( MH)耐药率呈逐步下降趋势,头孢哌酮/舒巴坦(SCF)、亚胺培南(IPM)、美洛培南(MEM)耐药率先显著升高,后显著下降,哌拉西林(PIP)、替卡西林/克拉维酸(TIM)、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TX)、头孢吡肟(FEP)、氨曲南(ATM)、复方新诺明(SXT)、左氧氟沙星(LEV)耐药率变化没有显著差异。2011年与2010年比较,AB、MDRAB、PDRAB感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012年与2011年比较,AB、MDRAB、PDRAB感染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ICU内能通过干预措施能影响AB耐药率的变迁,并能降低AB感染率,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血浆D-二聚体和血气分析测定在肺栓塞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仇爱民;陶章;祁风亮;张海林;张建生

    目的:回顾急性肺栓塞时动脉血气指标PaO2和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探讨动脉血气指标PaO2联合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肺栓塞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性别、年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与对照组对照血浆D-二聚体值、动脉血气分析测定结果。结果临床表现为胸痛8例,咯血4例,血压降低3例,咳嗽12例,心悸3例,紫绀2例,单侧下肢水肿2例。肺栓塞组血浆中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气分析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肺栓塞组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和PaO2分别检测与血浆D-二聚体和PaO2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比较,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明显增高。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PaO2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肺栓塞诊断的灵敏度,对肺栓塞的诊断和有重要意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方式探讨

    作者:马景华

    目的:探讨和比较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慢阻肺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在我院胸外科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临床资料。入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两组,即胸腔镜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开胸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状况、肺功能相关指标、并发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90例,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VV、FVC、FEV1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MVV(t=6.430,P<0.01)、FVC(t=2.173,P=0.032)、FEV1(t=3.033,P=0.0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对于慢阻肺合并有自发性气胸的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

    作者:

    关键词: 中文
  • 筛查问卷与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诊断中的研究

    作者:刘妍;邓笑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提高慢阻肺早期诊断率。方法使用统一问卷对体检中心483例体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慢阻肺组得分较非慢阻肺组高(P<0.01)。问卷得分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1)。以17分为截断点时,问卷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正确诊断指数、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7.3%、71.3%、28.7%、2.7%、73.3%、0.69、3.39、0.04。 ROC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919,本人群佳截断点为19.5分。慢阻肺总患病率为7.6%,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P<0.01),随年龄增大慢阻肺患病率增大。性别、年龄、吸烟、BMI、学历与患慢阻肺危险性因素有关。结论慢阻肺筛查问卷可以用来初步筛查慢阻肺高危人群,结合肺功能检查可提高慢阻肺早期诊断率。

  • 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充血性心衰患儿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崔云刚;吴蕾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 BNP)水平与毛细支气管炎合并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4年3月期间的住院患儿80例,其中诊断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诊断毛细支气管炎合并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40例作为心衰组,分析两组患儿血清BNP、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 LVFS)。结果心衰组与对照组患儿的BNP、LVEF、LVFS有显著差异,且心衰组患儿BNP与LVEF、LVFS均呈负相关。结论血浆脑钠肽可作为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衰患儿诊断及病情评估的客观指标。

  • IL-27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黄娜;姜轶;杨帆;王春茂;李万成

    目的:明确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IL)-27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166名健康对照者和190例慢阻肺患者IL-27位点基因型多态性。结果发现IL-27-964A /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健康对照者和慢阻肺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IL-27在慢阻肺的发展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效果

    作者:丁明霞;卢丹;常媛媛;许承斌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90例接受治疗的老年慢阻肺合并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加以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以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在临床中具有积极有效的治疗作用。

  • 低分子量肝素对肺损伤所致呼吸窘迫疗效评价

    作者:戴斌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肺损伤所致呼吸窘迫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机制影响。方法将我院ICU住院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原发病病因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量肝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凝血指标对比,观察两组平均住院ICU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28d病死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7 d后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APACHEⅡ、呼吸频率与对照组相对比, P<0.05;治疗前后PLT、APTT、FIB无明显变化,观察组PT值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平均住院ICU、机械通气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肺损伤所致呼吸窘迫疗效显著,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及CT影像学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宁;陈谨

    目的: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患者的肺功能与螺旋CT影像学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分析40例临床诊断IPF患者的肺功能和螺旋CT检查结果。入选的所有病例均在1周之内行肺功能测定和胸部CT扫描。结果螺旋CT的磨玻璃样密度影与一秒末用力呼气率( FEV1/FVC)有负相关性(轻度);弥漫性线网状阴影与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和一氧化碳弥散率( DLco/VA)有显著负相关性;蜂窝影与FVC、FEV1、TLC、DLco和DLco/VA均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结论不同程度的IPF患者肺功能参数与螺旋CT影像学征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对于提高临床工作中IPF检出率及预测IPF的进展、预后及疗效有一定参考价值。

  • 汽油吸入致外源性类脂性肺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涂容芳;张秀峰;何振华

    目的:加深对汽油吸入致外源性类脂性肺炎的认识。方法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汽油吸入致外源性类脂性肺炎资料,结合万方数据库发表的相关10例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出现咳嗽,9例伴有气促,7例患者出现胸闷、胸痛。患者胸部X片或CT出现斑块状、磨玻璃样、铺路石样、实变或结节影等改变。11例均予以抗感染治疗,2例予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2例予手术切除治疗,6例患者予以激素治疗。10例患者病情好转,1例患者死亡。结论外源性类脂性肺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我们应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误诊。

  • 几种不同方法检测痰中抗酸杆菌结果比较分析

    作者:胡永芳;刘家秀

    目的:探讨几种不同方法检测痰中抗酸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病例组385例和对照组80例痰标本均采用直接涂片法、液基夹层杯离心集菌涂片(夹层杯法)、噬菌体生物扩增法( PhaB法)、BacT/Alert 3D全自动系统分离培养法(简称3D培养法)检测,对结果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中夹层杯法和PhaB法各有一例假阳性;病例组中3D培养法检出率56.1%为高,但耗时长,费用高,操作繁琐;PhaB法检出率53.2%,快速且可作药敏试验;夹层杯法检出率40.0%,操作简便、安全、快速;直接涂片法检出率20.5%为低,但价廉。以3D培养法结果为标准,直接涂片法、夹层杯法、PhaB 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33.8%、95.9%、61.0%;66.7%、94.1%、78.7%;89.8%、94.0%、91.4%。结论夹层杯法和PhaB法可作为直接涂片法和培养法的重要补充或是互补的方法,既可提高检出率又可作药敏试验,且快速及时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和用药指导,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 他汀类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炎性因子影响作用研究

    作者:周曦;严峻海;张柏膺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稳定期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门诊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要求肺功能符合:30%0.05),实验组中治疗前后 IL-6、TNF-α、IL-8改善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C-RP改善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实验组较对照组中IL-6、TNF-α、IL-8改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能减低患者体内的IL-6、TNF-α、IL-8水平,从而缓解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减轻肺组织的炎症损伤。

  • 多西他赛单药或联合顺铂在分子靶向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宛新安;周勤;韦永明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单药或联合顺铂在分子靶向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中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曾接受过分子靶向治疗(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随机分成多西他赛单药组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组,单药组13例,联合组19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及活动状况改善情况。结果多西他赛单药组有效率( CR+PR)23.1%,疾病控制率( CR+PR+NC)61.5%,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组,有效率26.3%,疾病控制率68.4%,两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毒副反应,联合组的恶性呕吐、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活动状况改善率分别为84.6%和31.6%,单药组的活动状况改善率明显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西他赛单药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均是分子靶向治疗失败后可以选择的方案,都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单药组毒副作用较小。

  • 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作者:陈耀武;陈一峰;毛和明;冯双云;杨洪梅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及其对机体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30名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患者选择不同剂量Dex(0.5、1.0及1.5μg/kg)静脉注射,观察Dex的临床效应及这种效应是否为浓度依赖性。结果注射后即产生明显的镇静效应,表现为警觉/镇静评分明显降低(P<0.05),并伴随心率下降(P<0.05),15 min后受试者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P<0.05)。同时亦可降低三组受试者的血压(P<0.05),但三组起效的起始时间不同。剂量因素、时间和剂量的交互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0.5-1.5 ug/kg Dex,出现明显的镇静效应,且在15 min内完成检查佳,同时Dex能有效降低受试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这种效应非药物浓度依赖性,但随着药物量的增加,其恢复时间随之延长。

  • 不同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过程的应用比较

    作者:彭文清

    目的:观察并比较压力支持通气(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和适应性支持通气( 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两种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过程的影响。方法将83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1)患者采用ASV通气模式,观察组(n=42)采用PSV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优劣性和实用性。结果两组患者撤机前后的血气分析无显著变化(P >0.05);两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撤机失败率、重新插管率以及撤机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临床水平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情况。结论 PSV和ASV在慢阻肺患者机械通气中有着较为相近的撤机成功率,临床效果无显著区别,且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呼吸负荷、保护肺组织,均能够较好地应用于临床。

  • 黄芪注射液对肺结核患者多种临床指标的影响

    作者:黄培生;赖晓宇;张东华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肺结核患者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肺结核病例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结果治疗后第2、6个月,观察组血清VC、SOD、CAT及β-CAR水平、CD8+表达率和IC 花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DA水平,CD3+、CD4+表达率及C3b 受体花环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有效抑制肺结核患者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免疫状态,有利于肺结核患者病情的恢复。

  • 强肾扶正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莹;宋相孔;宋鲁成;王燕

    目的:本文拟观察强肾扶正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收集病例4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强肾扶正中药方加减,结合含铂化疗方案( NP或GP),对照组单纯采用含铂化疗方案( NP或GP),观察两组近期客观疗效、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体重及毒副反应的比较。结果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上,采用强肾扶正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中医药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具有进一步临床研究意义[1]。

  • 3 D-CRT与CIK联合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赵衍

    目的:分析三维适行放疗(3D-CRT)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CIK)联合方案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治疗的15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78例(三维适行放疗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方案)和对照组76例(三维适行放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6.93%,3个月生存率97.43%,6个月生存率88.46%,1年生存率74.36%,不良反应发生率38.46%,与对照组相关数据比较,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三维适行放疗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方案能够有效延长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 CT与MRI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作者:于立军

    目的:探讨CT与MRI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2月份-2014年8月份我院诊治的9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所有患者的CT与MRI检查的图像特点以及检出情况。结果对于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MRI与CT关于其内部特点以及周围特征的显示情况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肿瘤直径3-5 cm以及<3 cm的患者,CT显示其内部结构以及周围特征的情况显著优于MRI检查,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MRI检出纵隔肺门淋巴结、血管断面,侵犯情况、积液以及胸膜凹陷征的情况显著优于CT检查;CT检出钙化情况显著优于MRI;P均<0.05。 CT与MRI检查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误诊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T是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重要方法, MRI能够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提供更多、更重要的信息,是CT检查的补充手段。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CT MRI 诊断
  • 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特征分析

    作者:陈效库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33例支气管扩张症感染加重期患者的痰培养、病原菌及药敏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133例患者中痰培养样品出现阳性有62例,阳性率为46.6%,并从中分离得到82株菌株,且革兰阴性菌占85.4%(70/82),革兰阳性菌占11.0%(9/82),真菌占3.7%(3/82)。所有病原菌种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6.6%(30/82)。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占15.9%(13/82),流感嗜血菌占12.2%(10/82)。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分离所得的多种革兰阴性菌均具有多重耐药性,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50%,显示较强的耐药能力。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绝大多数为革兰阴性菌,且普遍耐药性较强。

  • 营养不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的影响分析

    作者:莫建明;尹慧;宋卫东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评价营养不良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6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根据体重指数( BMI)分为营养不良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肺功能以及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学检验;并对BMI与FEV1/FVC%、住院天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死亡率、肺功能和住院天数之间均有明显差异。另外BMI与FEV1/FVC%存在良好的正相关性,而与住院天数则有负相关性。结论营养不良是导致慢阻肺患者死亡率增加以及肺功能下降的一个独立的肺外因素,且营养不良直接影响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康复时间,从而延长患者的住院天数。

  • 欢迎订阅2015年《临床肺科杂志》

    作者:

    关键词: 订阅 临床 肺科
  • 120例女性肺癌患者延误就诊原因分析

    作者:王培兰;马秀清;周素月;卢倩;孙建新;李振钢;牟小芬

    目的:调查分析1409例女性肺癌患者中120例延误就诊的原因。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1409例女性肺癌患者,将患者出现症状3个月后方来就诊的时间归为延误就诊,进行临床病例分析。结果120例延误就诊患者中主要症状是咳嗽、咯痰、咯血和气短,少数患者以转移部位出现的局部症状为首发症状。本组患者在就诊时就已出现转移病灶者85例(70.83%)。72.5%的患者病理诊断为腺癌。结论忽视早期出现的呼吸道症状是女性肺癌患者延误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延误就诊 肺癌 女性
  • 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与血浆PEDF及VEGF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魏英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参数与患者血浆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pigment epithelial-derived factor, PED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VE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8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均行CT灌注扫描,灌注软件分析获得病灶感兴趣区域( region of interest, ROI)的灌注参数血流量( blood flow, BF)、血容量( blood volume, BV)、平均通过时间( mean transit time, MTT)、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l, TTP)及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PS)5个灌注参数数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PEDF与VEGF水平。 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PEDF及VEGF水平与CT灌注扫描各参数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灌注成像BF、BV、MTT、TTP、PS及血浆VEGF水平较肺部良性病变者均明显增高(P均<0.05),而PEDF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同时CT灌注成像各参数及PEDF、VEGF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亦存在明显差异性。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PED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负相关,与TTP呈正相关(P均<0.05),与PS无明显相关性;血浆VEG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正相关,与TTP呈负相关( P均<0.05),仍与PS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肺癌CT灌注成像与患者血浆PEDF、VEGF及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是定量检测肿瘤血流灌注方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作者:李成芳

    目的:通过检测阿托伐他汀在慢阻肺患者不同治疗阶段血清TGF-β1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慢阻肺气道重构的机制及阿托伐他汀在慢阻肺气道重构发病过程中所发挥的保护性作用。方法80例慢阻肺患者分为急性加重期40例和稳定期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阿托伐他汀片20 mg/d,睡前一次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6个月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结果治疗前TGF-β1水平急性加重期患者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2、4、6个月后TGF-β1水平均明显降低,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TGF-β1水平下降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TGF-β1可能参与了慢阻肺的气道重构,阿托伐他汀可通过降低慢阻肺患者血清TGF-β1表达,抑制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沉积,减缓气道重构。

  • 细胞质胸苷激酶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锐;叶元滋;陈梅莉;金蒙蒙;张妍蓓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TK 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与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NSE)的相关性。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63例肺癌患者血清TK 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肺癌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就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与CEA,CYFRA21-1,NSE进行比较。结果 TK 1在63例肺癌中的表达与吸烟史、远处转移及临床TNM分期不相关(分别为χ2=0.127,χ2=0.090,χ2=3.937,P>0.05),但与患者病理学类型有相关性(χ2=7.549,P<0.05)。 TK 1,CEA,CYFRA21-1,NSE 敏感性分别为74.60%(47/63),39.68%(25/63),57.14%(36/63),28.57%(18/63),特异性分别为23.58%(25/106),79.25%(84/106),58.49%(62/106),77.35%(82/106)。结论 TK1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组织中存在差异,且其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较CEA、CYFRA21-1、NSE高。

    关键词: Tk1 肿瘤标记物 肺癌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翠霞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对CVA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60例CVA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期就诊的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P-IgM,研究组MP-IgM阳性及阴性血清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统计研究组31例并MP感染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清MP-IgM阳性率为51.67%,明显高于对照组11.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P-IgM阳性患儿血清总IgE及嗜酸粒细胞计数分别为(197.45±60.56)U/mL和(0.48±0.04)×109/L,均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1例 CVA 并 MP 感染患儿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93.55%。结论小儿CVA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其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311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陈晶晶;宿明;李风森

    目的:分析总结311例间质性肺疾病(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住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间质性肺疾病患者31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诊断信息。结果311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年龄在21岁至94岁,男女比例约为2∶1。311例间质性肺疾病病例中特发性肺纤维化(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所占比例多,共116例(37.3%),其次为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共77例(24.8%)。间质性肺病中年轻女性CTD更多见,年长吸烟男性IPF更多见。结论目前IPF仍是ILD中主要病种,中年女性应注意CTD的发生,与职业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仍存在,ILD诊断是难点,简单无创的诊断方法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 胸壁结核性冷脓肿的外科治疗

    作者:夏照华;宁新忠;王海江;余卫业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性冷脓肿的外科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7~2013.7经病理确诊143例结核性冷脓肿患者,分析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治疗。结果年龄范围为12岁~79岁(平均年龄30.4岁),男女比例为1.4∶1(男性83例,女性60例)。临床症状包括明显胸壁包块、胸痛、脓液破溃,3例患者有多个病灶。40例(27.9%)患者行胸壁脓肿病灶清除术,103例患者(72.1%)行胸壁和肋骨切除术。63例患者术前平均抗结核时间6.1月,所有患者术后平均抗结核治疗12月。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脓肿破溃、脓胸、胸腔积液、切口裂开、皮下气肿和结核播散。复发7例(4.9%),均进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胸壁结核性冷脓肿的外科治疗安全、有效、术后复发率低,提倡围手术期规范化抗结核治疗、术中完整切除胸壁脓肿病灶组织,包括可疑被侵犯肋骨。

  • TF和P-选择素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爱民;张桂芬;柴小红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 TF)和P-选择素的检测在AECOPD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AECOPD患者、100例慢阻肺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TF和P-选择素水平的检测,分析比较在不同组中TF和P-选择素的水平。结果 AECOPD患者体内TF和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慢阻肺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阻肺对照组体内TF水平稍微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阻肺对照组体内P-选择素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TF和P-选择素水平的检测对AECOP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了解患者病程和预后情况。

  •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丹丹;沈纪录;戴梦缘;徐元宏;费广鹤

    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2009-2013年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患者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结果我院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90.6%,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22.2%),铜绿假单胞菌(19.9%)、肺炎克雷伯菌(15.3%)、大肠埃希菌(7.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2%)、阴沟肠杆菌(5.2%);革兰阳性菌占9.4%,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6%)、肺炎链球菌(1.2%)、屎肠球菌(0.2%)。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27%;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高达98.5%,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1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耐药率在15%左右;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在15%左右,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5%,肺炎克雷伯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10%;葡萄球菌属对氨基苷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60%,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株。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耐药率高,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指导治疗,以提高疗效及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梁新梅;梁克诚;卢翠梅;陆薇;覃启鲜;杨莹;冯邦化;何笛瑜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收集柳州多家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呼吸内科的AECOPD患者805例,详细记录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ECOPD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结果805例AECOPD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482例,共分离病原菌60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30株,占71.5%,革兰氏阳性菌97株,占16.1%,真菌75株,占12.5%;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居前3位,分别占20.3%、18.3%和13.8%;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均>80.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均>50.0%。结论 AECOPD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治疗应根据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痰热清对绿脓杆菌肺部感染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建;王鑫;马龙;钟华;于湘友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在绿脓杆菌肺部感染治疗中对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6和白介素-10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ICU绿脓杆菌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结果两组血清白介素-6水平均降低,且第10天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介素-10水平均升高,且第10天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APACHEⅡ评分、SOFA 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且治疗组患者ICU住院天数、28天内抗生素使用天数、机械通气的天数均较对照组也显著下降( 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具有协同抗感染作用,对治疗绿脓杆菌肺部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 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

    作者:陈学高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D-二聚体( 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1例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根据病情程度分为普通组与重症组,同时选取11例同龄健康婴儿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普通患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可用于毛细支气管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

  • 俯卧位通气治疗肺内/外源性ARDS的对比研究

    作者:宣国平;张琳;张金;郝明伟;彭松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下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36例ARDS患者按不同发病原因分为肺内源性组及肺外源性组。两组均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每次治疗时间均为4 h。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通气前及通气后1 h、2 h、4 h时的气道峰压( Pip)、气道平台压( Pplat)、静态肺顺应性(Cst)、气道阻力(Raw)、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指数(CI)等指标,并进行血气分析检查记录动脉血氧分压( PaO2)、氧合指数( 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结果肺内源性组患者俯卧位通气1 h、2 h后PaO2/FiO2、PaCO2、PaO2较通气前无明显改善( P>0.05),4 h较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肺外源性组1 h即开始改善(P<0.05),2 h较1 h改善更显著(P<0.05),4 h较2 h上述指标改善有所下降。肺外源性组患者各项氧合指标在2 h改善优于肺内源性组患者(P<0.05),在4 h与肺内源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俯卧位通气后较前在Pip、Pplat、Cst、Raw、HR、MAP、CI等参数上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0.05),肺外源性组与肺内源性组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肺内/外源性ARDS患者的氧合状况。肺外源性ARDS俯卧位通气早期氧合改善效果优于肺内源性组,且较肺内源性组氧合改善迅速,但维持时间短。肺内源性组ARDS氧合改善较肺外源性所需时间长。俯卧位通气治疗对其呼吸力学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影响。

  • 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对结核病患者耐药状况的影响

    作者:杨小猛;赵丹;陈倩瑜;秦道新;殷玲丽;杜丽伟

    目的:分析深圳市罗湖辖区结核病患者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及其L型( MTB-L)的耐药状况,探讨MTB-L感染对结核病患者耐药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的960例患者(初治916例,复治44例)痰液标本,对其中涂片染色阳性的468例标本进行培养,并对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四种一线药物药敏试验,比较MTB和MTB-L耐药率的差异。结果 MTB-L和MTB对四种一线药物的单耐药率、多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不同;MTB-L初治始耐药率显著高于MTB初治始耐药率(46.7% vs 22.4%, P<0.05);MTB-L复治耐药率略高于MTB复治耐药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7% vs 33.3%, P>0.05)。结论 MTB-L感染可能与结核病患者耐药状况改变和耐药率增高有关,加强MTB-L感染监测和耐药分析是当前结核病防控的重要策略之一。

  •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云金妹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N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儿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早产儿处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S预防性用药(100 mg/kg气管内注入),比较两组患儿NRDS发生率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NRDS发生率(21.6%)明显低于对照组(45.0%)(P<0.05),观察组患儿上呼吸机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aO2、PaCO2、PaO2/FiO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儿PaO2、PaO2/FiO2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预防性应用PS可有效降低早产儿NRDS发生率,且有助于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疗程。

  • 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孙晓坤

    目的:探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治疗的73例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持续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持续的常规吸氧治疗,检测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 d、3 d、5 d、10 d后的PH、PaCO2、PaO2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特征变化包括心率( HR)、呼吸频率( RR)、平均动脉压( MAP)以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不同时间的pH、PaCO2、PaO2变化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 P<0.05)。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均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5.6%(32/37)显著优于对照组,58.3%(21/36),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能较好的改善呼吸衰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鹏珍;刘艳芹;杨敬平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多种疾病反复发作,引起肺循环阻力的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大,终发生右心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与肺心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机体血液凝血纤溶系统发生异常,致使血液呈高凝状态[1],血液高凝状态易引起肺小动脉微循环障碍,影响肺通气/血流比例。因此抗凝及降低肺动脉压力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我院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患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泡灌洗液中骨桥蛋白及TGF-β的变化

    作者:张宏华;郝小平;肖芸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泡灌洗液中骨桥蛋白( osteopontin OPN )及转化生长因子β(βtransform growth factor-β TGF-β)的变化。方法百草枯中毒患者和对照组各11例,取肺泡灌洗液检测OPN及TGF-β水平。结果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泡灌洗液中OPN及TGF-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泡灌洗液中OPN及TGF-β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引起肺损伤的原因。

  • CC16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气道功能

    作者:陈玉宝;谷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高发、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据WHO估计,目前世界范围内慢阻肺的致死率已列居第4位,而到2020年将可能成为全球第三大死因[1]。目前我国约有2500万慢阻肺患者,每年致死人数达100万,致残人数更高达500万-1000万[2]。如何提高慢阻肺的诊治水平,降低慢阻肺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研究现状

    作者:彭磊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在理论上分属于两种不同的疾病,但有时在临床实践中哮喘和慢阻肺却难以明确区分开来。2014年GOLD 科学委员会共同制定的专家共识根据现有的文献和共识进行详细回顾,该文件将哮喘和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ACOS)作为一个独立章节进行了论述。

  • 溶血磷脂酸及其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乌日娜;杨敬平;徐喜媛

    溶血磷脂酸( 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磷脂,可转导信号。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 LPA具有促进细胞存活作用,即抗细胞调亡,表现在缺氧条件下增加心肌细胞存活率[1],参与血管平滑肌增殖等[2], LPA与心、脑、肺疾病相关,本文就LPA生物学特性及肺部疾病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策略新进展

    作者:陈瑶;郭述良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LI/ARDS)是临床各科棘手的急危重症,是破坏性极大的肺损伤综合征。机械通气可争取时间对引起ARDS的特殊病因进行治疗。但传统的正压通气可引起严重机械通气相关性并发症也同样增加了ARDS的病死率。近年来,为进一步避免机械通气的相关并发症以及减少通气相关性肺损伤( VALI ),临床研究及动物试验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及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为ARDS呼吸支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近年来 ALI/ARDS 进行机械通气的通气策略在临床的应用及发展进行综述。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血管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素英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以夜间睡眠时反复间断性缺氧-低通气循环为特征的疾病,表现为血氧饱和度下降和睡眠中断。西方国家成人中约30%无症状OSAS 患者,而有症状 OSAS 发病率约2%~4%[1]。临床对照试验表明OSAS与高血压病有关,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证实OSAS是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和脑卒中的独立危因[2]。OSAS与血管损伤、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相关的证据包括:①间断性缺氧导致氧化应激、系统性炎症和交感神经活性增加;②胸腔内压改变使血管内血液振荡流度和切应力增加;③缺氧-微觉醒激活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引起血压反复性波动及持续性血压增高,以上病理改变均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3]。本综述拟从OSAS引发血管损伤的病理机制进行论述。

  • Tei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右心功能评价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俊文;朱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引起慢性肺心病的常见病因,慢阻肺引起肺心病的早期主要表现为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负荷的增加。其中,右心负荷程度是慢阻肺患者的主要预后指标。因此,在临床上准确评价慢阻肺患者的右心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肺癌术后骨骼肌转移1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作者:张佳;张靖;崔晓海;李刚;许峰;李晓军;张云锋;王健生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0%。大约5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生转移。肺癌常见转移部位为脑(10%)、骨(7%)、肝(5%)及肾上腺(3%)[1,2]。虽然骨骼肌占人体总体重的接近50%,但肿瘤发生骨骼肌转移十分罕见。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肺癌术后骨骼肌转移病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了解肺癌骨骼肌转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现状。

  • 不典型肺硬化性血管瘤1例诊治分析

    作者:顾永丽;刘玥;钞俊;张桂丽;王萍

    病例资料
      患者,女,54岁。“咳嗽4月余”入院。患者4个月前受凉出现咳嗽,咳黄痰,不伴畏寒、发热、头痛、盗汗、咯血等症状。病后患者曾口服止咳药、消炎药(具体不详),咳嗽无好转。今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以“肺部感染”收入院。既往体健病史无特殊。入院体格检查:T 36.4℃, P 74次/min,R 20次/min,Bp 122/70 mmHg,右肺呼吸音低,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CT平扫示右肺上叶见大片状实变影,其内见低密度影,周围见斑片影,右肺上叶前段支气管闭塞,纵隔内见增大淋巴结影,短径约1.3 cm。 CT诊断:右肺上叶前段大叶性实变,建议增强CT或纤支镜进一步检查,排除肿瘤性病变。入院第一天纤支镜提示右上叶前段支气管似可见新生物生长,需警惕右侧支气管肺癌,遂在超声引导下行右上肺肿块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诊断:右肺慢性炎症。

  • 气管食管瘘导致反复肺部感染1例报告

    作者:李为洲;董利民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24岁,江西人,务农。因反复咳嗽、咳痰、发热、气急6个月,再发加重3天入院。

  •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宇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该病主要发生在育龄期妇女,临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呼吸困难、反复发作性气胸、乳糜性胸腔积液等。 HRCT以肺部均匀分布的多个薄壁囊状影为特征,肺组织活检是诊断金标准,治疗无特效方法,主要是药物及肺移植。结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罕见,临床工作中若遇育龄期妇女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反复发作性气胸、乳糜性胸腔积液等应考虑有无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可能,及时行HRCT检查,必要时肺组织活检明确诊断。

  • 胸腺肽治疗难治性肺结核临床观察

    作者:何兵

    目的:观察胸腺肽配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本院100例难治性结核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3AHPaLfxZPto/18DLfxPto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胸腺肽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胸腺肽配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加快痰菌的阴转,促进肺部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33例肺结核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周春兰;潘洪秋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死亡的原因。方法33例死亡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结核病史、影像学、痰菌、并发症等资料。结果死因多以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部继发感染、恶液质、全身衰竭较为常见。结论结核患者病死率随年龄而增长,老年与男性患者病死率高。早期诊断、规律治疗、重视防范是降低结核病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 超声引导下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雍雅智;柯明耀;吴雪梅;罗炳清

    目的:观察气道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透壁针吸活检( EBUS-TBNA)诊断肺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住院的258例肺癌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转移病例进行EBUS-TBNA检查结果。结果2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BUS-TBNA检查,234例通过EBUS-TBNA获得病理学证据(其中非小细胞肺癌193例,小细胞癌48例),22例获取阴性结果,该22个阴性病例通过胸腔镜、纵隔镜或手术等方法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癌。诊断淋巴结转移癌敏感性90.70%,特异性100%。结论 EBUS-TBNA是判断肺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病变性质的有效检查技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化疗联合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肖肖;毕大鹏

    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放化疗的近期疗效和1年生存率。方法同步放化组:脑放疗36GY后给予顺铂为主的方案化疗。序贯放化组:脑放疗结束后序贯顺铂为主的方案化疗。结果两组的脑转移灶及胸部原发灶的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83.3%及79.4%(P>0.05);中位PFS分别为13.8个月及11.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分别为19.5个月及16.5个月。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头晕头痛发生率分别为90%、100%、100%及76.4%、91.2%、97.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同步放化疗比较序贯放化疗,前者的近期疗效及1年生存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 先天性多发支气管囊肿误诊1例分析

    作者:刘绍英

    病例资料
      患者,女,38岁。“咽痛、咳嗽20余天”入院。患者于20天前受凉后出现咽痛、咳嗽,咳嗽程度剧烈,呈持续性,间断有咳黄色粘痰,痰量较多能咳出,伴有咽部瘙痒,病程中无发热、盗汗、流涕、咯血、胸痛等不适。病后患者在当地卫生所行输液治疗(头孢类)1周,痰量较前明显减少,但仍有剧烈咳嗽。门诊CT增强检查(图1a-1b)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脊柱旁见不规则肿块,大截面约2.8 cm ×2.1 cm,肿块边缘不整,呈多结节聚合,可见多发分叶,肿块边界清楚,其内密度均匀,周围肺野清晰,邻近胸膜牵拉,增强扫描示肿块轻度均匀强化(强化约15Hu)。 CT诊断: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肿块,考虑肿瘤,肺癌不排除。既往2008年行“剖宫产术”。入院体格检查:T 36.4℃, P 88次/min, R 20次/min, Bp125/80 mmHg。咽充血,咽后壁可见少许淋巴滤泡,双侧扁桃体无明显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左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痰涂片找抗酸杆菌阴性;结核抗体阴性;血沉 mmH2 O/h (参考值0-20),超敏C反应蛋白0.2 mg/L (参考值0-10 mg/L)。入院后综合各项检查无法确定肿块良恶性,遂与患者沟通后在气管内插管全麻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肺叶部分切除术+胸膜粘连松解术+胸腔闭式引流术。术中见:胸腔无粘连,无胸水,右肺下叶后内基底段可见3.0 cm ×2.0 cm、2.0 cm ×2.0 cm两枚大小囊性肿块,质软。术后病理诊断(图1C):(右肺下叶)肺支气管囊肿伴间质慢性炎症。

  • 多项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中应用价值

    作者:王雪峰;黄景荣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血浆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 Fbg)多项检测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AECOPD)患者中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AECOPD患者及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者,测定血浆SAA、PCT、D-D、Fbg值。对AE-COPD患者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值。结果 AECOPD患者的SAA、PCT较慢阻肺稳定期者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AECOPD患者的D-D、Fbg较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 AE-COPD患者死亡组中的SAA 、D-D、PCT、Fbg高于未死亡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血浆SAA、D-D、PCT、Fbg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负相关(r =-0.249,P <0.01),与动脉血氧分压呈正相关(r =0.276,P <0.01)。结论 AECOPD患者测定血浆SAA 、PCT、D-D、Fbg血气分析有利于评价患者的病情、血栓并发症发生风险及预后。慢阻肺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居当前死亡原因的第四位,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因此,本文检测AECOPD患者血浆中SAA、PCT、D-D、Fbg的水平有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

  • 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性在结核病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邹远妩;刘尚武;朱蕾;王智存;杨莉;李芬

    目的:探讨Xpert MTB/RIF检测方法在结核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同时对同一份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 MTB)液体培养(以下简称TB培养)和Xpert MTB/RIF实验的149例临床诊断为结核患者的资料,统计结果,并以TB培养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9份标本中有痰液标本106份,胸水标本43份。 Xpert MTB/RIF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为63.8%(95/149),TB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为51.0%(76/149),Xpert MTB/RIF检测法对痰液标本检出率为65.1%(69/106),TB培养检测法对痰液标本检出率为67.9%(72/106),Xpert MTB/RIF检测法对胸水标本检出率为60.5%(26/43),TB培养检测法对胸水标本检出率为9.3%(4/43)。结论 Xpert MTB/RIF检测法检测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与TB培养法有较高一致性,Xpert MTB/RIF检测法对肺外结核的诊断可能有较高价值,在结核分枝杆菌及其对利福平耐药快速检测方面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

  • 咳嗽、胸闷、皮下结节、肺部阴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作者:张海琴;程齐俭;万欢英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7岁,退休护士。因“咳嗽伴皮下结节3月余,发热10天”于2014年7月入院。患者入院前3月余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少量白粘痰;伴劳力后胸闷气促、休息后可减缓;发现四肢(上臂、膝盖)皮下结节,不痛不痒、无皮肤破溃,少许盗汗,无咯血、胸痛、心悸、少尿、下肢浮肿,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关节肿痛、皮疹。查血常规、CRP正常。胸部增强CT示“两肺斑片影,两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0天前出现发热,体温夜间高38℃,伴畏寒,咳嗽、皮下结节同前.血常规:WBC 13.69?109/L,N 89.5%,Hb 142 g/L,PLT 216?109/L,CRP 12 mg/L,胸部CT示“两肺感染伴右中肺部分实变,左上肺胸膜下小结节,右肺门增大,纵隔内数枚淋巴结”(图1),左氧氟沙星治疗1周后发热缓解,咳嗽无好转。拟“肺部阴影”收入院。病程中,胃纳尚可,二便正常,无体重减轻。追问病史,患者近3年出现劳力后胸闷气促,逐渐加重。有桥本甲状腺炎、甲减史,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鼻窦炎;否认结核病史。

临床肺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