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 >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

临床肺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림상폐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63
  • 国内刊号: 34-12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肺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许学受
  • 类 别: 呼吸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多层螺旋CT和MR肺动脉成像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俊锋;王会轩;高朝前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和MR肺动脉成像对急性肺动脉栓塞(PE)疾病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临床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病接受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的CT组和采用MR肺动脉成像诊断的MR组,每组60例,对两组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检查对PE的显示率均为100%,且两组患者栓子栓塞部位比例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PE的间接征象有马赛克征、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肺段梗死、局限性肺纹理稀疏,两组患者具体征象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采用MR肺动脉成像进行诊断较为方便,准确率也高,是一种简便、快捷、无创、有效的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田沁

    目的 探讨和分析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对照组的患儿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生素常规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感染控制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感染控制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肺炎患儿采取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儿的恢复时间,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常用生物标志物及致病菌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王如娟;黄宏

    目的 探讨常用生物标志物白细胞(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的关系.同时,比较CAP严重程度分级之间致病菌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疾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18例成人CAP患者WBC、ESR、CRP、PCT、FIB及D-D水平,比较CAP在严重指数(PSI)分级、(CURB-65)评分分级、非重症肺炎组与重症肺炎组、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常用生物标志物表达的差异及相关性.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痰培养、血培养结果,比较CAP在PSI分级之间致病菌的差异.结果按PSI及CURB-65分级,中高危组CAP患者PCT、CRP、WBC、D-D较低危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ESR、FIB测定值无明显差异(P>0.05).按IDSA/ATS指南标准,重症CAP患者PCT、CRP、WBC、D-D较非重症患者明显升高(P<0.05),非重症患者FIB高于重症患者(P<0.05),两组ESR测定值无明显差异(P>0.05).死亡组CAP患者PCT、CRP、WBC、D-D明显高于生存组患者(P<0.05),两组ESR、FIB测定值无明显差异(P>0.05).PCT、CRP、WBC、D-D与PSI评分呈正相关(r=0.316,0.176,0.224,0.356,P<0.05),与CURB-65评分呈正相关(r=0.274,0.146,0.216,0.311,P<0.05),ESR、FIB与PSI、CURB-65评分无明显相关(P>0.05).318例成人CAP患者共培养出致病菌78株,其中中高危组及死亡组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低危组及非死亡组(P<0.05).结论 PCT、CRP、WBC、D-D能反映CAP病情严重程度,其中PCT、D-D可以较好地评估CAP病情严重程度. 中高危组及死亡组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较低危组及非死亡组明显升高.

  • 全血γ干扰素测定试验在承德地区结核病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李伟敬;夏瑞雪;崔艳

    目的 探讨全血γ干扰素测定试验(TB-IGRA)在承德地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4年5月1日至2015年5月1日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六医院就诊和住院治疗的142例结核病患者、85例非活动性结核患者,均行全血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含量测定,同时与抗酸染色和血结核抗体检测进行平行比较分析.结果 结核病患者体内γ干扰素(IFN-γ)水平显著高于非结核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γ干扰素测定试验对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者的敏感性为88.73%(126/142),特异性为88.24%(75/85);142例结核病患者中,抗酸染色和血结核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41.55%(59/142)和65.49%(93/142),全血γ干扰素测定试验与抗酸染色、结核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全血γ干扰素测定试验可以快速、有效的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是一种适合本地区结核病诊断的试验方法.

  • 纤支镜下液基细胞学检查对肺癌患者的诊断效果

    作者:王静;陈张琴;李瑛;王晓苏;费春利

    目的 探讨纤支镜下液基细胞学检查对肺癌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临床怀疑和诊断肺癌患者28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纤支镜刷检标本同时送液基细胞学和传统细胞学检测,并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液基细胞学诊断的特异性为97.3%(36/37),敏感性为75.3%(189/251),准确性为78.1%(225/288).传统细胞学诊断的特异性为91.9%(34/37),敏感性为59.0%(148/251),准确性为63.2%(182/288).液基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高于传统细胞学诊断(P<0.005).结论 纤支镜下液基细胞学检查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分析准确性,优于传统细胞学检查,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莫西沙星治疗复治菌阳性肺结核探讨

    作者:廖建斌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治疗复治菌阳性肺结核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复治菌阳性肺结核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在标准抗结核方案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及肺内病灶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F-12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复治菌阳性肺结核效果优于标准抗痨方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2011-2014年某传染病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特点分析

    作者:王丽;张蓉;任丽娟

    目的 为传染病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监管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该院2011-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金额、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抗菌药物金额所占百分比由17.71%下降至10%左右,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9.37%下降至60%左右,AUD也有一定程度下降.药品金额排序中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连续3年均排名前2位,抗真菌药伏立康唑胶囊连续3年进入前10位.DDDs排名前10位的药物中每年均有3种药物是艾滋病人常用于抗真菌的药物.结论 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该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传染病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特点需引起决策部门的重视,制定符合传染病医院特点的控制目标.

  • 嗜酸性粒细胞对AECOPD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何浪涛;何奕涛

    目的 研究嗜酸性粒细胞在AECOPD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09月至2015年09月收治的125例AECOPD患者,根据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组55例,非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组70例,统计两组血气、肺功能、血常规、住院天数、机械通气、病死率、出院率、再入院率.结果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组与非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组比较,住院天数(13.35±6.49 vs 7.38±2.96)、机械通气率(38.2%vs 11.4%)、病死率(29.1%vs 7.1%)、再入院率(27.5%vs 3.1%),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036±0.017 vs 0.069±0.029,P=0.000);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可成为评估AECOPD患者预后的一种简易标志物,值得临床推广.

  • 胸腔血容量指数与外肺水指数对烧伤患者肺水肿的早期预测价值

    作者:杨坤

    目的 研究胸腔血容量指数与外肺水指数对烧伤患者肺水肿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烧伤科接受治疗及PiCCO检测且伤后10天内发生肺水肿的严重烧伤患者42例,根据患者肺水肿类型分为肺损伤型组与静水压型组,对比两组PiCCO监测指标及肺损伤评分,探索EVLWI与ITBVI、氧合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EVLWI水平相差不大,但静水压型组ITBVI及氧合指数均明显大于非损伤组,Murray评分明显低于肺损伤组;EVLWI与ITBVI呈显著正相关性,r=0.921,P<0.05;EVLWI与氧合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性,r=-0.718,P<0.05.结论 烧伤早期实行监测胸腔血容量指数与外肺水指数对患者发生肺水肿预测和鉴别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茚达特罗与噻托溴铵对强迫振荡技术测定慢阻肺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对比

    作者:申洁;董小帅;孟程

    目的 评估并比较茚达特罗和噻托溴铵单药治疗对慢性阻塞性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气流限制和呼吸阻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诊断为慢阻肺患者78例(平均年龄为72.4岁,平均FEV1预计值为61.6%),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分别接受茚达特罗或噻托溴铵治疗.在药物治疗开始及治疗8周后,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测试、慢阻肺评估测试(CAT)和多频强迫振荡技术测试.在全呼吸、吸气和呼气阶段测定5 Hz和20 Hz振动频率时的粘性阻力(R5和R20),5 Hz时电抗(X5)和共振频率(Fres)及低频电抗面积(ALX).结果 茚达特罗与噻托溴铵均可改善慢阻肺患者的气流受限情况,平均FEV1值分别提高170 mL和90 mL.患者接受茚达特罗药物治疗后CAT得分由11.2±4.3降为7.5±2.3,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噻托溴铵相比,茚达特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FEV1值,FEV1百分比预计值及CAT得分(P分别为0.042,0.008和0.027).对于呼吸阻抗,两种药物在全呼吸、吸气和呼气阶段都可改变患者的R5、X5、Fres及ALX值.茚达特罗组R5、R5-R20、X5、Fres及ALX值的变化与FEV1变化显著相关.结论 茚达特罗可显著改善慢阻肺患者的气流受限情况和症状.对于呼吸阻抗,茚达特罗和噻托溴铵两种支气管扩张药物改善强迫振荡技术参数的程度相似,均可用于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治疗.

  • 辛伐他汀对慢阻肺大鼠MMP-9及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立海;李新玲;王丽红;王雅杰;史亚楠;孙武装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剂(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3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作为实验材料,将30只大鼠分为三组:A组10只,B组10只,C组10只.B组和C组构建慢阻肺模型,C组大鼠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各组大鼠的一般症状、肺功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和血清MMP-9、TIMP-1水平.结果 4w后,各组大鼠的体质量、FEV0.3s、FVC、FEV0.3s/FVC、PEV和BALF细胞计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大鼠MMP-9为(87.14±21.76)ng/ml,TIMP-1为(82.16±14.89)ng/ml,MMP-9/TIMP-1为(1.07±0.09);B组大鼠MMP-9为(241.58±38.94)ng/ml,TIMP-1为(167.92±19.76)ng/ml,MMP-9/TIMP-1为(1.44±0.21);C组大鼠MMP-9为(134.25±29.15)ng/ml,TIMP-1为(119.41±15.62)ng/ml,MMP-9/TIMP-1为(1.12±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以降低慢阻肺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的表达水平,并改善两者的比例失衡.

  • 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中树突状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间对话调控的机制研究

    作者:孙泽辉;张彦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与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间对话调控(Cross-talk)的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重复测量设计: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性别不拘)需进行细胞治疗的患者60例.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化疗前一周实施肿瘤DC疫苗联合CIK、NK细胞方案;试验组,化疗后一周实施肿瘤DC疫苗联合CIK、NK细胞方案.共设置4个测量时间点:治疗前24 h、治疗后48 h、治疗后1W、治疗后4W.使用ELISA法监测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包括IL-12、IL-18、IL-15、分泌型TNF-α以及IFN-C.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中的IL-12、IL-18和IL-15在治疗前均无差异(P<0.05).实施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中DC细胞相关可溶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较时间点的对照组数据明显增高,IL-12(P<0.05),IL-18(P<0.05),IL-15(P<0.05);其表达在治疗后1W达到峰值,其峰值维持治疗后4 W(P<0.05).结论 在化疗治疗之后进行免疫细胞治疗,免疫细胞间Cross-talk的调控诱发的DC细胞和NK细胞间的正反馈作用显著增强.

  • 胸腺肽α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谢星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胸腺肽α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及CD4+/CD8+)和体液免疫指标(IgG、IgA及IgM)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D3+、CD4+、CD8+、CD4+/CD8+及IgA、IgG、IgM水平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CD3+、CD4+、CD8+、CD4+/CD8+及IgA、IgG、IgM水平均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17例、好转10例和无效3例;对照组患者显效12例、好转11例和无效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可以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 丹参酮ⅡA微乳对放射性肺损伤大鼠Smad7蛋白的影响

    作者:孙云晖;杨鑫蕾;鲍文华;杨晓东;平洋;于莲;马雪梅

    目的 初步探讨丹参酮ⅡA微乳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对Smad7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模型组(B组)、脂质体微乳治疗组(C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组(D组)、丹参酮ⅡA微乳治疗组(E组).采用放疗体外照射致大鼠肺损伤模型,苏木精-依红(HE)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肺组织Smad7 mRNA表达.结果(1)B、C、D、E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呈肺泡炎至间质纤维化演变过程;(2)与B组比较,D、E组肺组织Smad7 mRNA的表达及外周血水平GSH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其中E组增高显著.结论丹参酮ⅡA微乳可缓解肺泡炎及纤维化,对肺损伤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 南京地区2013-2014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流行情况调查

    作者:郭晶;林霏申;张向荣;施旭东;张侠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胸科医院2013-2014年结核杆菌对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使用绝对浓度法对本院2013、2014年获得的2510株抗酸分枝杆菌株进行耐药监测及对比研究;此外统计耐多药患者临床资料,了解耐多药肺结核与糖尿病的合并情况.结果 2013-2014年南京胸科医院RR-TB、Pre-XDR-TB耐二线药物发病率呈增长趋势.Pre-XDR-TB在MDR-TB构成比可达51%,且在Pre-XDR-TB中耐左氧氟沙星明显多于耐二线注射用药.结核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卷曲霉素三种药物的敏感、耐药性高度一致,其交叉耐药明显.耐药肺结核患者中糖尿病比例呈增长趋势.结论 南京地区胸科医院结核杆菌耐药率高,应加强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监测、门诊随访、合并症分析,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科学有效的化疗方案.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王玲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符合病例标准的患者68例,其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对结果加以分析.结果 68例患者于机械通气后2~4 d发病21例、>4 d发病47例;45例好转并脱机、23例死亡,其中机械通气4 d内发生VAP死亡7例(33.22%)、机械通气超过4 d发生VAP死亡16例(34.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降阶梯治疗的39例患者死亡8例(20.51%),采用升阶梯治疗的29例患者死亡15例(5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痰细菌学培养63例阳性,检出革兰阴性杆菌100株、革兰阳性球菌25株、真菌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红霉素、苯唑青霉素、青霉素耐药率高达100%,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对苯唑青霉素、青霉素耐药率高达100%.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肠杆菌科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抗菌药物分别为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亚胺培南.7株真菌对氟康唑耐药5株(71.43%)、对伊曲康唑耐药4株(57.14%).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并VAP患者致病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高,病死率高,抗菌药物治疗采用降阶梯法能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

  • 不同程度肺炎患儿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一氧化氮水平研究

    作者:张雪琴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小儿肺炎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轻型肺炎组患者(20例),肺炎心衰组患者(16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的ET和AngⅡ水平,采用Geriss硝酸盐还原酶两点法测定三组NO水平.结果 ET、AngⅡ参与了肺炎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水平逐渐上升,轻型肺炎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肺炎心衰组明显高于轻型肺炎组,两两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NO水平轻型肺炎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NO水平不断下降,肺炎心衰组与健康对照组和轻型肺炎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ET、AngⅡ、NO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影响,ET、AngⅡ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随着肺炎程度的加重不断升高,NO水平在轻症肺炎的含量较高,重症肺炎时,含量明显低于轻症肺炎和健康对照组降低.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血清标志物研究

    作者:王娜娜;孟自力;陈亮;洪永青;朱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86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按肺动脉收缩压升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血清学CRP、ET-1、NT-PROBNP和VEGF的水平.结果CRP和ET-1在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组患者均较单纯慢阻肺组升高(P<0.05),慢阻肺并发轻、中度PAH时,CRP和ET-1水平升高与肺动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慢阻肺并发轻、中和重度PAH时,NT-PROBNP水平较单纯慢阻肺组升高,并且与肺动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慢阻肺并发肺动脉轻度和中度升高时,VEGF水平均较单纯慢阻肺组升高(P<0.05),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重度升高时,VEGF水平反而较轻度和中度升高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联合监测CRP、ET-1、NT-PROBNP和VEGF,对于预判慢阻肺患者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及其程度,慢阻肺继发性PAH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胸腔镜在渗出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燕;徐大敏;王浩凌

    目的 研究内科胸腔镜在渗出性胸腔积液检查中的高效性、安全性、并发症.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128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组64例.A组胸腔积液行常规检查,B组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结果 A组:36例为结核性,24例为恶性,3例为炎性或脓胸,1例患者病因不明确,5例患者需手术诊断.B组:40例为结核性,21例为恶性,3例炎性或脓胸,3例需手术诊断.恶性肿瘤患者45名(35.2%,P<0.0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76人(59.4%),炎性或脓胸患者6人(4.7%),1人病因不明确(0.7%).其中腺癌占28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9例,恶性间皮瘤3例.内科胸腔镜并发症较少(7%,P<0.05).结论 内科胸腔积液诊断尤其针对反复或持续性胸腔积液患者,是一种高效、微创、安全的检查手段.

  • 检测微小RNA-21对于诊断及评判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琼;张斌成

    目的 明确检测微小RNA-21对于诊断及评判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我院于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7月1日期间收治的NSCLC患者,检验患者手术前、放化疗前、放化疗后三个时间段的相关肿瘤标志物指标,并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以确认预后,根据预后再分为健康组及不良预后组,另纳入同期入院的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入选NSCLC患者手术前、放化疗前、放化疗后三个时段相关肿瘤标志物及miRNA-21之间的差异性;并分析miRNA-21与具有组间差异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此验证该指标的诊断价值.再比较健康组及不良预后组患者性别、年龄、危险因素、病理分型及肿瘤标志物的差异性;将存在显著差异性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独立危险因素;计算相应指标对于不良预后的评判价值.结果终纳入实验组患者51例,其中健康组患者30例、不良预后组患者21例,另纳入对照组患者44例.对照组与实验组不同时段的组间资料比较显示: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癌抗原19-9(CA19-9)、miRNA-21共5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其中,放化疗后组miRNA-21与CEA、CYFRA21-1、SCC、CA19-9全部存在显著正性相关(P均<0.05);不同预后组组间资料比较显示:主动吸烟史、肺癌遗传史、手术并发症、腺癌、CYFRA21-1、SCC、miRNA-21存在显著差异性(P均<0.05);其中存在手术并发症、较高的CYFRA21-1、较高的SCC、较高的miRNA-21显著影响其预后;上述三项指标评判NSCLC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临界值分别为3.519ng/ml、2.751ng/ml、1.8792-△△Ct.结论miRNA-21对于不良预后的NSCLC具有良好的评判价值,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 右美托咪啶对大鼠肺IRI中p38MAPK信号通路及肺组织HMGB1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晓光;齐晓非;李戈辉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啶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及肺组织高迁移率族盒蛋白1(HMGB1)表达的影响,为分析右美托咪啶的肺保护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各12只:A组行假手术处理;B组建立大鼠急性肺IRI模型;C组在造模前以盐酸右美托咪啶预处理.手术3h后处死,取肺组织病理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酶(MPO)活性、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磷酸化p38MAPK蛋白及HMGB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A组比较,B组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学改变,MPO活性明显更强,磷酸化p38MAPK蛋白及HMGB1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加,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p38MAPK蛋白及HMGB1蛋白表达水平与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及MPO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肺IRI时可能出现p38MAPK信号通路异常活跃、肺组织HMGB1过表达,右美托咪啶则能有效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及肺组织HMGB1表达,这可能是其发挥肺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TH17在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中的意义

    作者:王君丽;于宝丹;徐军

    目的 探讨外周血Th17及IL-17在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3例正常对照组及28例病理类型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的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CTD-ILD)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血浆,分别检测PBMC中Th17的比例及血浆中IL-17的表达情况,并收集入组患者肺功能指标TLC(pre/ref%)及DLco(pre/ref%)数据.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TD-ILD患者组Th17比例明显增加,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D-ILD患者IL-17细胞因子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的血浆浓度明显增加(P<0.01).但CTD-ILD患者外周血Th17及IL-17与患者肺功能指标TLC(pre/ref%)及DLco(pre/ref%)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CTD-ILD患者体内Th17及其细胞因子IL-17明显升高,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

  • 乌司他丁对老年肺癌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付征;张韫辉;李蔚;高金贵;张惠军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在治疗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从2014年2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老年肺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术中、术后都使用乌司他丁,术中20万U,术后连续使用3天,10万U,溶剂为100ml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对照组仅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对患者的认知能力:视空间、延迟记忆、注意力、定向、语言方面进行观察;在术前1 d与术后1、3、5、7 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 、CRP水平,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认知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出血量、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AEP)指数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乌司他丁后,由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得出,观察组的视空间评分(4.22±0.33)、延迟记忆评分(3.83±0.6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视空间评分(3.29±0.54)、延迟记忆评分(67.8±20.2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前1 d与术后1、3、5、7 d使用乌司他丁后,血清IL-6、TNF-α 、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降低老年肺癌患者的IL-6、TNF-α 、CRP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和预防术后认知能力障碍(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

  • 检测微小RNA-126对于评判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贾涛;李秀玲;丁维民

    目的 明确检测微小RNA-126对于评判小细胞肺癌(SCLC)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SCLC患者,并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以确认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性;使用ROC进一步评判相应指标对于不良预后的评判价值.结果 组间资料比较显示:主动吸烟史、肺癌遗传史、病理分型、ProGRP、SCC、miRNA-126存在显著差异性(P均<0.05);其中广泛期SCLC、较高的ProGRP、较高的miRNA-126显著影响其预后;ROC曲线显示上述2项肿瘤标志物评判SCLC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临界值分别为42.512 ng/L、1.6012-△△Ct.结论 miRNA-126对于评估SCLC不良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32例分析

    作者:吴雪花;王昌锋

    目的 分析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特点、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在本院ICU进行机械通气患者362例(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132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2例机械通气患者中,VAP感染有132例,感染率为36.46%;机械通气发生VAP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机械通气时间≥7d、气管切开、年龄≥65岁,与相对应的项目比较,P均<0.001;132例患者共培养出菌株18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29株(70.49%),革兰氏阳性菌30株(16.39%),真菌24株(13.11%),革兰氏阴性杆菌菌株与其他菌株比较,P<0.05.药敏监测,除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个别耐药)等药品不耐药外,对其他药品均有程度不同的耐药.结论 本院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较高,主要感染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

  • 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评估

    作者:石晓岚;刘翠翠;赵龙;王宁;马彩玲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对哮喘儿童的临床症状以及肺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哮喘专科门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共4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孟鲁司特钠)和对照组,观察患儿治疗前、治疗后、治疗3个月及停药3个月(即6个月)时的日间和夜间临床症状及测定患儿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大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1秒用力呼气量、呼气峰流速).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日间哮喘症状评分、夜间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用力肺活量、大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1秒用力呼气量、呼气峰流速)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治疗组患儿的日间哮喘症状评分、夜间哮喘症状评分降低,肺功能(用力肺活量、大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1秒用力呼气量、呼气峰流速)较对照组改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3个月后患儿哮喘的临床控制率、显效比例,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有效率对照组为(76.92%),治疗组为(91.3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不仅能控制哮喘临床症状,还能改善肺功能.

  • 维生素D对慢阻肺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谭志雄;叶洲延;傅伟强

    目的 探讨慢阻肺患者维生素D缺乏情况及对免疫调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慢阻肺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维生素D3治疗,10万U每次,连用两周;同时于体检科收集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慢阻肺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同时观察慢阻肺患者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及CAT评分情况.结果(1)慢阻肺组在治疗前25-(OH)D平均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慢阻肺患者中,治疗组CAT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相关指标CD4+、CD8+、CD4+/CD4+、IgA、IgM、IgG与治疗前比较,各指标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阻肺患者有较高的维生素D缺乏发病率,添加维生素D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慢阻肺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 气管镜术联合多项无创检查对痰菌阴性肺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杨祚明;谭孟源;符春花;李永超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术联合多项无创检查对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抽取108例菌阴性肺结核患者(菌阴组)及108例菌阳性(菌阳组)患者,均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及胸部CT、PPD实验,并测定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上述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单一及联合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行支气管镜术检查,菌阴组38.0%镜下发现异常改变及组织病理检查阳性,肺泡灌洗液阳性检出率39.8%,菌阴组支气管镜检术总阳性率45.4%,菌阳组71.3%,两组差异显著;胸部CT检查阳性率菌阴组44.4%,远低于菌阳组71.3%;PPD、ESR、hs-CRP在菌阴组阳性率分别为38.0%、64.8%、63.9%,在菌阳组为48.1%、75%、63.0%,两组差异不明显;但菌阴组hs-CRP平均水平明显低于菌阳组;同时将胸部CT、PPD、ESR、hs-CRP四种进行联合检查,菌阴、菌阳两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9.4%,83.3%,差异显著.对于支气管镜检、胸部CT、PPD、ESR及hs-CRP检查,当单独1项或联合2-4项时,菌阴组阳性率明显低于菌阳组,但当5项联合时两组的阳性率均达80.0%以上,差异不明显.结论对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支气管镜检查联合胸部CT、PPD、ESR及hs-CRP等4项无创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率,达到与菌阳性肺结核人群相近的阳性检出率,值得推广.

  • 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红细胞中GLUT1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洁;李强;赵蓉;宋平;张胜男;谢延

    目的 了解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红细胞中GLUT1表达水平及患者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门诊和北京胸科医院收治入院的50例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50例单纯复治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红细胞中GLUT1 mRNA表达,通过与内参基因Ct值之间的相差来计算基因表达差异,并对患者进行耐药检测.结果研究组GLUT1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随着血糖升高,GLUT1 mR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耐药率68%,高于对照组耐药率5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3,P=0.3004).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红细胞GLUT1 mRNA表达增加,并且患者空腹血糖越高,GLUT1 mRNA表达水平越高.

  • 经纤维支气管镜取出成人气道异物56例

    作者:徐健;王莉;赵秋良

    目的 报道一组成人气道异物病例的临床特点和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我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6例成人气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人气道异物56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平均(50.18±12.32)岁.31例患者(55.36%)否认异物吸人史.20例(35.71%)病程≤3天,22例(39.29%)3~7天,14例7~30天(25%).以咳嗽为主要症状34例(60.71%).50例接受局部麻下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治疗,成功取出气道异物;6例患者喉罩全麻下成功取出异物.异物来源为动物骨骼23例(41.07%),鱼骨7例(12.50%),坚果壳7例(12.50%),坚果肉6例(10.71%)、牙齿、义齿6例(10.71%),金属7例(12.50%).异物相关并发症主要有气道肉芽增生42例(75.00%),阻塞性肺炎23例(41.07%),肺不张16例(28.57%).操作过程中及治疗完成后气道出血40例(71.43%),无因异物和治疗导致死亡的病例.结论 成人气道异物较儿童有不同临床特点,误吸史比率小,症状不典型,个别病例确诊时间长,容易误诊、漏诊.经纤维支气管镜取出成人气道异物安全、可行.

  •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用于早产儿拔管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邓伟驰

    目的 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在早产儿拔管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32周以下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为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联合咖啡因,对照组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氨茶碱.结果 (1)治疗组拔管后1 h和拔管后12 h血气显示氧分压大于对照组(P=0.027;P=0.037).治疗组二氧化碳分压小于对照组(P=0.009;P=0.039).(2)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次要评价指标中:BPD、NEC、ROP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拔管失败原因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应用在早产儿拔管后可以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减少重复插管影响因素发生,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有积极的意义.

  • 脑钠肽与D-二聚体在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马德忠;马智伟

    目的 探究脑钠肽和D-二聚体对于间质性的急性肺部疾病加重期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治疗间质性的肺部疾病的急性加重期病患42例,对42例病患进行脑钠肽和D-二聚体的常规检测,以检测的结果为依据,将42例病患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22例,均为治疗成功的存活病例,对照组为20例,均为治疗失败死亡病例,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病患在入院初期的脑钠肽和D-二聚体的常规检测的数值,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间质性的急性肺部疾病加重期治疗失败的对照组的脑钠肽和D-二聚体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钠肽和D-二聚体数值能够有效预测病患的急性肺部疾病加重期,病患的脑钠肽和D-二聚体的检测数值应成为急性肺部疾病病患加重期的判断指标.

  • 东莞市哮喘儿童用药合理性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秦又发;李志存;陈小娜;何瑞荣;王沛就;叶海艇;叶卫军;冯素芳

    目的 调查分析哮喘儿童用药的合理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市6家医院就诊的哮喘患儿及家属和负责诊治的医师进行调查,事先拟定问卷调查表,请他们回答.将患儿分为用药合理组和用药不合理组,观察在性别、年龄、监护人对疾病了解程度以及学历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过去1年哮喘发作次数以及过去1年用于哮喘的治疗费用方面的差别.同时对患儿用药不合理的原因以及医师可能影响患儿用药合理性的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用药合理组115例(53.49%),不合理组100例(46.51%).两组患儿性别无明显差别(P>0.05),而用药合理组患儿年龄、主要监护人对疾病了解程度以及学历水平明显高于不合理组(P<0.05),同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过去1年哮喘发作次数以及过去1年用于哮喘的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用药不合理组(P<0.05).导致患儿其用药不合理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为无医务人员进行用药和健康宣教,或宣教过于简单(30.37%).而在医师可能影响患儿用药合理性的因素中,没有为患儿进行详细用药指导的比例高(55.56%).结论 影响我市哮喘患儿用药主要的原因为无医务人员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宣教,我们临床药师今后还需针对这些因素,协助医师做好哮喘患儿的管理.

  • 孟鲁司特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17和IL-23表达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姜红;侯丽洁

    目的 孟鲁司特钠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17和IL-23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儿科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ELISA法检测IL-17和IL-23表达,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IL-17和IL-23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IL-17和IL-23表达均显著减低(P<0.01),但治疗后观察组IL-17和IL-23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可以减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17和IL-23因子表达,,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维吾尔族饲鸽者肺血清总IgE及蛋白电泳分析

    作者:邓明琴;丁巍;邬超;陈颖;杨智辉;杨晓红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饲鸽者肺患者血清总IgE、蛋白电泳谱的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病例分析新疆省人民医院确诊的20例维吾尔族饲鸽者肺患者和同期20例维吾尔族健康体检者血清总IgE及蛋白电泳谱情况.结果 两组比较血清总I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饲鸽者肺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特征为白蛋白比例减少,γ球蛋白比例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总IgE及蛋白电泳检测对维吾尔族饲鸽者肺病临床诊断,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早期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

    作者:丁薇;赵云峰

    目的 探讨早期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重症肺炎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激素组(55例)和对照组(60例),激素组患者静脉给予5天甲强龙,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机械通气、抗感染、祛痰等治疗.测定入院时及2周后患者的血常规、血CRP、血PCT、血糖、动脉血气、APACHEⅡ评分,比较相关指标的差异,评价激素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激素组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时间、无创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除大便OB试验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血白细胞总数、血CRP、PCT、血糖、PaO2、PaO2/FiO2、APACHEⅡ评分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激素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aO2、PaO2/FiO2、APACHEⅡ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指标以及病原菌清除率、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激素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早期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病死率,不良反应少.

  • 血清PCT、CRP联合检测对老年肺炎病情诊疗及预后的价值探究

    作者:艾学才

    目的 观察并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老年肺炎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价探究.方法 选择自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老年肺炎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并排除细菌感染的健康老年人56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的PCT和CRP水平.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1周,根据病情好转分为改善组32例和未改善组24例,比较两组PCT、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PCT、CRP水平分别为(2.62±0.34)ng/ml和(34.24±4.82)mg/ml,对照组为(0.05±0.01)ng/ml和(4.71±0.18)mg/ml,观察组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RP诊断老年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4%(54/56)和67.8%(38/56),P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52/56)和76.8%(43/56),而两者联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6%(53/56)和89.2%(50/56),联合诊断特异性明显更高(P<0.05);改善组与未改善组相比,PCT、CR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明显更低(P<0.05).结论 老年肺炎患者的PCT和CRP水平均显著上升,PCT和CRP可作为老年肺炎诊断的灵敏指标,对于PCT和CRP的动态监测有助于老年肺炎预后判断.

  •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核合并气胸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海江;夏照华;邓国防;李国保;李剑

    目的 探讨单孔电视胸腔镜下治疗肺结核合并气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完成的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核合并气胸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总量、带管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中转传统VATS或开胸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4(35~126)min;术中平均出血21(10~200)ml;术后平均引流时间2.6(1~6)d;术后平均住院4.3(3~10)d.术后随访4~12个月,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核合并气胸近期疗效满意,技术可行,手术安全.

  • 白细胞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郑祝龄

    目的 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患者进行WBC及CRP的检测,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0例作为实验组,分单纯哮喘组、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组,对照组取健康查体者.检测其血清CRP、WBC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哮喘合并细菌感染者WBC、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哮喘组、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组与单纯哮喘组、对照组比较,WBC、CR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WBC无明显改变(P>0.05),CRP水平升高(P<0.05);三组哮喘患者血清CRP及WB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治疗后仍高于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组及单纯哮喘组,且高于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者联合检测WBC与CRP,有助于鉴别感染种类,及时判断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WBC CRP 支气管哮喘 感染
  • 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及药学服务模式探讨

    作者:周玥;杨明;李胜前;刘福

    目的 分析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并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服务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临床药师采用的3种不同的服务模式(分别为传统药学服务模式、间接药学服务模式干预以及直接药学服务模式干预)对呼吸内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联合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报告率、抗菌药物分级以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情况的影响.结果 (1)间接干预组和直接干预组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联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不良反应报告率以及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方面表现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其中传统组的不良反应报告率为2.60%,间接干预组为9.38%,直接干预组为7.99%;(2)两组患者在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不良反应报告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抗菌药物分级使用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方面,直接干预组患者表现显著优于间接干预组(P<0.05).结论 临床药师所采用的药学服务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呼吸内科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效率,相对间接干预而言,直接干预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肺泡灌洗对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李斯南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治疗以及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结果 治疗14天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气血分析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炎症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支镜下肺泡灌洗术能够有效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改善肺部呼吸功能,缓解炎性反应.

  • 不同切换点行序贯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

    作者:黄海;刘娟

    目的 比较以呼吸泵衰竭改善窗(RPFIW)和肺部感染控制窗(PICW)为切换点行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8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2组,RPFIW组(n=35例)出现RPFIW时,即撤除气管插管,改用面罩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PICW组(n=35例)出现PICW时,即撤除气管插管,改用面罩行NI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现RPFIW或PICW时及拔管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RR、心率(HR)、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气道闭合压(P0.1)、浅快呼吸指数、RPFIW或PICW出现时间等循环及呼吸相关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VAP发生率、再次插管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发生RPFIW时MAP、HR、pH值、PaO2、PaCO2、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P0.1、浅快呼吸指数等循环及呼吸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PFIW组患者RPFIW出现时间明显快于PICW组患者PICW出现时间(P<0.05);两组患者拔管前后MAP、HR、pH值、PaO2、PaCO2、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等循环及呼吸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再次插管发生率、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RPFIW组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VAP发生率明显少于或低于PICW组(P<0.05).结论 两种不同切换点患者的再次插管发生率、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以RPFIW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的切换点较PICW可明显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 间断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肺栓塞的疗效

    作者:杜辛歌;王迎难;倪吉祥;程燕雯;吴巧玲

    目的 对间断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肺栓塞患者5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給予尿激酶治疗.B组給予rt-PA治疗.后续均给予法华林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8 d、14 d分别检查超声心动图、左右心室舒张期内径比值(RV/LV)、心脏收缩时肺动脉压(SPA),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各指标均明显好转,但是两组同一时期的数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以及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评价疗效均无差异,但是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间断小剂量UK溶栓效果与rt-PA相同,但是安全性更高.

  • IL-25和TSLP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姚丽;宋丽敏

    目的 探讨IL-25和TSLP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病房住院的哮喘患儿共80例作为哮喘组,另取来我院进行健康查体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以及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儿外周血中IL-25和TSLP的含量.检测哮喘患儿血清中Eos、IL-4、IL-5、IgE水平,对比其与1L-25以及TSLP水平的相关性.检测哮喘患儿的肺功能及FeNO水平并对比其与1L-25以及TSL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①哮喘患儿外周血中1L-25、TSL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1L-25、TSLP水平与哮喘患儿肺功能成负相关,与IL-4、IL-5、IgE、水平成正相关,与Eos数量成正相关,与FeNO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中IL-25、TSLP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可以预测对1L-25、TSLP靶向治疗,可能成为哮喘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肺部感染菌群研究

    作者:唐硕润;李艳红;梁珍;杨帆;黄希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肺部感染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 以湖南省胸科医院内三科肺结核住院患者的连续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痰培养出病原菌株或经纤支镜灌洗液、刷检培养出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情况.结果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122例,共培养出病原菌303株,排在前十位依次为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寡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产气肠杆菌.患者感染1种菌株比例为47.5%,感染2种菌株比例为40.2%,感染3种菌株比例为9.0%,感染4种及以上菌株比例为3.3%.药敏试验提示多数革兰氏阴性病原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在62.5%~78.6%之间,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在70.0%~87.5%之间,对三代头孢类的敏感率在21.4%~88.3%之间,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在75.5%~92.0%之间,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在28.6%~66.7%之间,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索敏感率较高.金葡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索和万古霉素敏感率较高,对其他抗生素敏感率均较低.结论 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以及耐药情况严重,易合并多种病原菌感染,因此在结核患者合并感染临床选用抗生素治疗时应以药敏试验为依据,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生素,减少盲目用药和不良反应的产生.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韩晶;毛锦娟

    目的 评价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老年慢阻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80例老年慢阻肺疾病患者给予随机对照性分组研究(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NAC口服治疗,评价8周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及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同期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NAC对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均有一定改善作用.

  • 29例以肺部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结缔组织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石书梅;孙家润;王瑛

    目的 对以肺部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结缔组织病患者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29例以肺部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结缔组织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预后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29例患者肺部表现均为首发症状,其中咳嗽/干咳7例、胸痛3例,胸闷、进行性呼吸困难19例.胸部CT检查,胸腔积液/胸膜肥厚10例,肺间质性改变16例,肺动脉高压3例.19例患者行肺功能检查,肺功能基本正常11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5例,轻度弥散功能障碍3例.随访6~12个月后,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较差,并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的患者,经激素、CTX、硫唑嘌呤或MTX等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好转.合并肺间质性改变的16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1例多发性肌炎、1例MCTD患者临床症状反复,治疗效果欠佳,肺间质改变无明显好转,余患者肺部病变较前好转.结论 CTD临床表现多样,由于原发病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忽视,造成漏诊和误诊.

  • 关于肺炎链球菌易感人群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琳;刘晓民;贾琰琰;马雨霞;张敏

    肺炎链球菌是造成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侵袭性疾病的常见细菌之一,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易发生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症( 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IPD). 临床感染症状表现上,以肺炎为多,肺炎中尤以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为常见,根据国内外各种流行病学资料来看,肺炎链球菌仍然是CAP的常见病原体. 近年来随着肺炎链球菌耐药率不断增加,使得IPD及CAP的病死率逐年上升. 肺炎链球菌易感人群很多,虽然近年来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患有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肝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及免疫抑制的人群,但是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心脏疾病、糖尿病以及吸烟人群不容忽视. 研究显示,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心脏疾病、糖尿病以及吸烟的人群与没有上述疾病及不吸烟的人群相比感染肺炎链球菌的机率更大[1-3]. 而且由于上述疾病的慢性特点,不像是流感多发生于冬季,几乎全年均会增加肺炎链球菌的感染风险. 现就上述人群与肺炎链球菌感染关系综述如下.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娅钦;马丽;刘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 该病由于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至2020年慢阻肺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近年来,大量的科学研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对慢阻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IL-6、血小板计数在肺结核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媛媛

    临床上评价肺结核严重程度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的轻重、胸部CT提示肺部病变范围大小,而经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评价好转或恶化的客观的指标就是胸部CT提示肺部病变的吸收程度. 故肺结核患者在经抗结核治疗后一般每1-2月需复查胸部CT了解肺部病变吸收情况,但肺结核治疗时间长,频繁复查胸部CT,费用相对较高,导致患者依从性差,故不能及时评价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疗效. 故寻找简单而有效的反映肺结核病情严重程度、监测治疗疗效的相关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辅助意义. 目前研究认为肺结核可引起IL-6、血小板计数( Plt )的变化,且IL-6、Plt检测方便、快速、便宜,了解IL-6、Plt 与肺结核病情的相关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1]. 本文就外周血Plt、IL-6与肺结核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 咯血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杨鲸蓉;曾志勇;吴波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即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出血,并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的过程. 尽管只有少于5%的患者发生大咯血,但大咯血可危及生命,死亡率高,需要快速诊断和治疗.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道出血而窒息,而不是出血.大咯血单纯药物治疗死亡率为50% -100%. 一旦发现咯血,首先应该确定病因和咯血部位,这样才能有效治疗. 在发展中国家,结核仍是常见的咯血原因,其次为支气管炎症和肺癌. 目前暂无一致的咯血的诊断治疗指南. 即使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医生,咯血的诊断治疗也存在有一定的难度. 现对咯血的病理生理、病因、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施静;罗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慢阻肺)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对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且病程呈进行性发展,伴随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1]. 目前在我国,慢阻肺已是人们因疾病死亡的第四大原因,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慢阻肺患病率为8. 2% [2] ,对人们的健康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3]. 所以,应刻不容缓地找到合适的方案对慢阻肺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目前临床上对慢阻肺的诊断仍主要使用肺功能检查( pulmonary function test,PET) ,但是不同的慢阻肺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疾病的发展、治疗效果以及疾病预后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致使慢阻肺表现出不同的表型( phenotype ). 对不同表型的慢阻肺进行研究,从而制定出对不同的患者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慢阻肺表型的研究已经成为慢阻肺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慢阻肺表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以颅骨破坏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高亭;何小鹏;张渭波;李敏;马玉娟;党焱

    临床资料男性,以"左侧额部肿块进行肿大2 月"之主诉入我院神经内科.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左侧额部可见一10 cm ×15 cm 大小肿块,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未触及结节,质地中等,无压痛,皮温不高.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两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未见异常.

  • 同期多原发肺癌1例

    作者:张倩文;徐宁;李爱君;曲涛

    多原发肺癌为同一患者肺内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或2个以上原发性恶性肿瘤. 其诊断有时较困难,可能被误诊为转移癌. 近年来其发病率上升,同期多原发肺癌中,腺癌为常见主要病理类型 [1] ,而由不同病理类型即小细胞癌与非小细胞癌构成的同期多原发肺癌病例近年来增多. 现将我院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的1例包括腺癌和小细胞癌的同期双原发肺癌患者报道如下.

  • 二氧化碳冷冻法取出气管内水蛭2例分析

    作者:杨中传;熊志举;李荣庆

    呼吸道异物中以植物性居多,动物性则较为少见,且异物不易察觉,日久可致贫血、体重下降等并发症. 因此,一旦确诊应立即取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总结了2 例气管内水蛭,经支气管镜二氧化碳冷冻法取出的临床病例资料,并着重对CO2 冷冻法在该项技术中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

  • 胸腔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例

    作者:宋艳华;韩鸣;张天辉;马丽萍

    病例资料患者青年男性,29岁,因间断发热2 月,胸痛1月余,在2015-1-4入院. 患者在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37. 3℃,为下午发热,自服抗生素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1. 5月之前出现右侧胸部深呼吸时疼痛,无明显咳嗽咯痰,无明显胸闷气短,无乏力盗汗,就诊当地某医院,胸片考虑右侧胸腔积液,胸腔超声检查"右侧胸腔积液,内见分隔"不能抽取,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予以HRZE抗结核治疗,患者胸痛有减轻,几次胸腔超声检查胸水均不能抽取.

  • 临床如何合理使用利福平注射液的探讨

    作者:周卫刚;迪力夏提·艾尼瓦尔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静脉滴注利福平(舒兰新)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探讨利福平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临床应用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方法 设计利福平临床应用各个环节相关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82例住院患者中,18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21.95%.结论 利福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给药速度有密切关系.

  • 纤支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51例临床观察

    作者:徐继庆;陈亮;张波;林士军;刘玉春

    目的 探讨局麻纤支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1例手汗症患者行局麻纤支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记录手术完成情况、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费用,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时间42~92min平均56min,无霍纳氏综合征和血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仅3例术后并发少量气胸;术后第三天恢复学习和工作,住院费明显降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手部多汗症状完全消失,切口未见明显瘢痕,隐匿于腋毛内完全不可见.结论 局麻纤支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安全有效,费用低,术后瘢痕小而隐匿,更加适合美容.

  • CO2冷冻在良性气管狭窄支架置入后肉芽组织增生的应用及疗效

    作者:苏伟平;洪原城;杨和平;黄鑫成;林凤华

    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下CO2冷冻治疗良性气管狭窄行支架置入后肉芽组织增生的疗效.方法 总结27例良性气管狭窄行支架置入术后肉芽组织增生的患者资料,分析电子镜下CO2冷冻治疗的效果.结果 27例患者,治疗后气管狭窄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近期疗效100%;平均随访4.2个月,4例患者出现管腔再狭窄,继续冷冻治疗后,2例无明显改变,给予气管支架置入术,随访疗效92.6%.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下CO2冷冻治疗良性气管狭窄行支架置入后的肉芽组织增生,效果明显,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 非小细胞肺癌手术联合放化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谭庆麟;贾筠;朱介宾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手术联合放化疗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化疗组、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随访三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并观察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化疗组、放疗组和化疗联合放疗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年龄、肿瘤切除方法、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周边组织的病理报告结果阳性指标以及口服四君子汤加减中药对患者生存时间有影响(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不同的辅助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影响,另外对生存时间造成影响的因素有肿瘤切除方法、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切除肿瘤周围病理报告结果阳性以及口服四君子汤加减辅助治疗.

  • 广泛期SCLC二线化疗的单中心研究

    作者:李庆玲;周向辉;周辛灿

    目的 探讨二线化疗的治疗方式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中心收治诊断为广泛性SCLC患者78例进行研究,按照临床试验数字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9例采用拓扑替康(topotecan,TPT)进行治疗,另外39例采用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进行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相比,拓扑替康治疗组显著高于伊立替康组,P<0.05;拓扑替康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4个月,与伊立替康组2.9个月相比,P>0.05;但拓扑替康组总生存期(OS)为8.5个月,显著高于伊立替康组的6.2个月,P<0.05;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腹泻及疲乏,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 广泛期SCLC采用拓扑替康进行二线化疗效果较好,在延长患者总生存期上有一定的改善.

临床肺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