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列腺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

    作者:李炎唐

    Huggins发现前列腺癌是依赖激素的癌,用双侧睾丸切除治疗晚期前列腺癌,71%(15/21)主客观均有明显改善(1941),自此,这种关系深入研究,内分泌治疗被广泛应用,药品推陈出新,副作用小,疗效好的药不断发现,有的学者称"内分泌治疗可使前列腺癌病变和症状明显缓解,但它对患者生存情况却无明显影响"的说法与事实显然不符.病理结果证明内分泌治疗可使癌细胞退变,可使原发,局部复发以及转移癌临床上消失,其中包括做过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和放疗的病人.任何一种治疗对任何癌的疗效是按多少年存活率评估,而无绝对根治.内分泌治疗能使病人存活延长,有些病人并非死于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早期用或晚期用意见也不一致.

  • 紫杉醇联合顺铂5-FU治疗原发灶不明恶性肿瘤一例分析

    作者:徐梦姗;高峰;郑坚;杨金坤

    原发灶不明恶性肿瘤(unknown primary tumor,UPT)是一种异源性发生的,首先表现为转移性病灶、确诊时找不到原发灶的一类恶性肿瘤,既往称之为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来源不明的转移癌(MUO)、隐匿性癌等[1].其发病率约占实体瘤的2.3%~42%[2],文献[3]报道,UPT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4.8个月.本科近年收治1例UPT伴全身多发转移患者,报告如下.

  • 来源隐匿的转移癌12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徐树贤;史凤毅;宋光耀

    目的探讨形态学观察、内窥镜、X线、CT、细胞学及活检在来源隐匿的转移癌(MUO)原发病灶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29例转移癌经病理活检证实后,通过镜下形态学观察、内窥镜、X线等手段查找其原发灶所在部位.结果129例中,找到隐匿癌原发部位共计47例,总发现率为36.4%.其中由X线检查发现者13例(27.7%),内窥镜检查发现者1例(2.1%),细胞学检查发现者3例(6.4%),CT发现者2例(4.3%);活检发现19例(40.4%).结论形态学观察、内窥镜、X线、CT、细胞学及活检在来源隐匿的转移癌(MUO)的原发病灶的发现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原发灶 转移癌 转移
  • 脾转移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兆祥

    脾转移癌(metastatic carcinoma fo the spleen,MCS)很少见,国内、外文献偶见病例报告,大组临床病理研究资料甚少,临床误诊漏诊率高[1].为提高对MCS发病情况和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现就国内、外文献有关MCS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对临床上有所帮助.

  • 89SrCL2联合99Tc-MDP治疗骨转移癌痛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作者:管健;介小霞;刘利平

    目的:探讨89SrCL2联合99Tc-MDP(云克)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9SrCL2联合99Tc-MDP(云克)治疗多发骨转移癌患者29例.结果:镇痛效果CR、CR+PR分别为20(58.9%)、25(86.2%).结论:89SrCL2与99Tc-MDP联合用药有对骨转移癌痛有明显镇痛作用.

  • 极高频治疗对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

    作者:蒋卫红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100例化疗患者进行随机分组,50例行极高频照射(治疗组),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6岁.其中胃癌5例,肺癌20例,直肠癌5例,乳腺癌2例,食管癌10例,恶性淋巴瘤2例,原发性肝癌5例,肾癌1例.另50例服用地榆升白片作为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5.5岁.其中肺癌20例,胃癌6例,乳腺癌4例,恶性淋巴瘤3例,原发性肝癌2例,盆腔转移癌3例,乙状结肠癌11例,阑尾腺癌1例.

  • 双眼眶内、双乳腺、多发骨转移性胃癌1例

    作者:任小琼

    病历资料患者,女,47岁.于2006年7月及2007年1月先后2次出现右侧乳腺内肿块,手术切除后病例报告乳腺良性肿块.2007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眶周肿块,伴疼痛及视力下降、视物重影,经抗炎治疗后无效.2008年1月8日症状加重,就诊于某院,行右眼眶内复杂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右眶内增生的纤维组织中见散在异型细胞,CK表达提示上皮性,支持转移癌,考虑胃内肿瘤.2008年1月28日胃镜下活检确诊为胃体低分化腺癌,部分印戒样细胞.同时双侧乳腺内肿块渐增大.

  • 验方治疗已转移肺癌1例

    作者:侯月姣;王守兰

    20余年前,患者吴某因右锁骨上有一个包块而到医院就诊.医院通过穿刺做病理切片初步诊断为转移癌,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吴某被转诊到湖北省肿瘤医院,通过拍胸片,消化道的拉网式检查等未发现原发病灶.

  • 经皮椎体成形术190例疗效评价

    作者:赵刚;史相钦;郑怀亮;崔宏勋;周英杰

    目的:通过大宗病例的统计分析,探讨X线透视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下俯卧位经皮椎弓根椎体穿刺190例(275个椎体,男80例,女110例;年龄53~91岁,平均66岁),注射PMMA.术前、术后3个月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和止痛药使用评分的评定,比较改善情况.结果:190例275个椎体均手术成功,VAS术前平均(7.8±1.4)分,术后3个月平均(2.1±0.1)分,分数下降.活动能力评分:术后3个月平均(1.21±0.36)分,较术前平均(2.71±0.71)分明显改善.使用止痛药评分:术后3个月平均(0.89±0.43)分,较术前平均(2.12±0.56)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为微创性手术,早期止痛效果好,术后下地时间早,避免了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且手术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癌的有效方法.

  • 影响胃癌早期诊断的胃外表现——附835例分析

    作者:牛秀德;曹汛

    由于胃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以胃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就诊时,常导致临床误诊、漏诊,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本院自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共接诊835例胃癌患者,其中以胃外为首发症状就诊,被误诊、漏诊者448例,误诊率高达56.53%.笔者就835例胃癌患者的胃外表现作如下分析.

  • 淋巴结显著单纯性窦扩张-附4例报告

    作者:张乃鑫;张亮;姚健;赵天如

    目的初步探讨淋巴结单纯性窦扩张(SSD)的病理诊断意义.方法观察4例显著SSD淋巴结的背景性病变,了解其病变特点.结果4例显著SSD的背景性病变皆为恶性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转移癌各2例.结论对于呈现显著SSD的淋巴结(尤其是重度者),应注意仔细观察其背景性病变,高度警觉其中是否存在恶性肿瘤.

  •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内巨核细胞的形态及意义

    作者:蔺会云;皋岚湘;丁华野

    目的 认识淋巴结内巨核细胞,并与转移癌鉴别.方法 对1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内出现的大细胞进行HE形态、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 淋巴结的皮质区及髓质区的窦内及窦旁散在少量大细胞(平均直径50 pm,大者>100 μm),这些细胞胞质宽大,嗜酸性,核染色质粗颗粒状或呈分叶状.免疫组化染色:CD61、CD31和F-Ⅷ(+),CD68和AEI/AE3(-).结论 淋巴结内出现巨核细胞非常少见,应根据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结果与转移癌相鉴别.

  • 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国仪;周晓军;马捷;孟奎;马恒辉

    目的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观察和分析2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骨疼痛;X线呈溶骨性骨破坏;肿瘤多呈分叶状,瘤细胞呈条索状、巢状或散在分布于透明变性的黏液基质中;CD34、CD31、CK和vimentin(+),EMA部分(+).结论原发于骨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需与转移癌、骨上皮样血管瘤和上皮样血管肉瘤等鉴别.

  • 淋巴结单纯性窦扩张的病理诊断意义

    作者:张亮;张乃鑫;赵天如;姚健

    目的进一步探讨淋巴结单纯性窦扩张(SSD)的病理诊断意义.方法观察770例3类4种已知背景性病变淋巴结的SSD检出情况,分析淋巴结这几种背景性病变呈现SSD的检出率;还分析了8例SSD淋巴结背景性病变的分布特点.结果①770例淋巴结有4例呈现轻度SSD(5.2‰),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转移癌和反应性增生的SSD检出率依序分别为3%(3/100),0,0.2%(1/500)和0;②已发现的8例(本文4例和前文4例[1])淋巴结SSD的背景性病变皆为恶性肿瘤: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其次为转移癌(3例).结论对于呈现SSD的淋巴结(尤其是显著者),应注意观察其中是否存在恶性病变(首先是非霍奇金淋巴瘤).

  • 腺样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桂秋萍;王辅林;李向红

    目的 提高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某些特殊形态类型的认识.方法 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对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腺样胶质母细胞瘤的病例进行详细的观察.结果 该例组织形态为多中心生长,某些区域出现片、巢状生长,并见腺样及乳头状结构,类似转移性腺癌.结论 肿瘤上皮分化区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而上皮类标记物阴性将有助于排除转移癌而明确肿瘤为胶质细胞来源.

  • 探讨CK7、CK20和villin在判断转移癌原发部位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柳玮华;周小鸽;张彦宁

    目的 了解CK7、CK20和villin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联合应用这3个抗体判断原发肿瘤的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K7、CK20和villin在392例肿瘤组织(其中肺癌87例、胃癌72例、直肠腺癌36例、肾癌75例、前列腺癌22例、乳腺癌65例、卵巢癌35例)中的表达特点.结果 CK7、CK20和villin3种抗体在不同器官来源的肿瘤中的表达可以组合成8种模式:①CK7+/CK20-/villin+:胃腺癌(41.67%)阳性率较高;②CK7+/CK20-/villin-:乳腺浸润型小叶癌(100%)、肺腺癌(95.83%)、乳腺浸润型导管癌(78.57%)、卵巢浆液性腺癌(70.37%)和嫌色细胞癌(66.67%)阳性率较高;③CK7+/CK20+/yillin+:肿瘤阳性率均不高;④CK7+/CK20+/villin-:肿瘤阳性率均不高;⑤CK7-/CK20-/villin+:乳头状肾细胞癌(43.47%)阳性率较高;⑥CK7-/CK20-/villin-:肺小细胞癌(100%)、肾透明细胞癌(97.67%)、肺鳞癌(88.57%)和前列腺癌(86.36%)阳性率较高;⑦CK7-/CK2+/villin+:直肠腺癌(52.78%)阳性率较高;⑧CK7-/CK2+/villin-:肿瘤阳性率均不高.结论 CK7、CK20和villin联合表达模式有助于判断部分腺癌的器官来源,缩小转移癌原发灶的搜寻范围.

  • 浆膜腔积液中转移性腺癌与间皮细胞的病理学研究

    作者:方芳;张伟;杨丽;苏希来;贺青;刘冬戈;林凤如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中转移性腺癌与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的鉴别.方法选取胸、腹水转移癌48例及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30例,采用常规涂片HE染色观察两者形态学特点,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HBME-1、calretinin、E-cadherin、MOC-31和BerEP4的表达.结果腺癌和间皮细胞两者形态各有特点,但是分化好的腺癌和明显增生的间皮细胞仅从常规涂片难以鉴别;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反应性间皮细胞HBME-1和calretinin阳性率为86.7%和76.7%;而腺癌细胞只有少量表达,特异性高达95.8%和100%.MOC-31、E-cadherin和BerEP4对转移性腺癌细胞阳性率为70.8%、77.1%和88.4%,间皮细胞表达很少,特异性分别为90%、93.3%、93%.两者对5种抗体的表现差异显著.结论应用常规涂片和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鉴别转移性腺癌和间皮细胞增生有很大的帮助,好应用一组抗体综合分析判断,HBME-1、Calretinin、E-cadherin、MOC-31及BerEP4是目前非常有效的组合.

  • 软组织骨外软骨瘤1例

    作者:刘建成;贾晓敏

    患者男性,30岁.颈部无痛性肿块5月余,无其他不适.查体:左颈中部有一直径1.2cm大小结节,质硬,活动差,无压痛.行活检术,见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与颈椎横突的骨及筋膜无粘连,包膜完整,顺利取出肿块.临床诊断: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淋巴瘤?转移癌?病理检查巨检:肿物灰白,体积lcm × lcm×0.9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实性、橡皮样(图1).

  • 甲下黑色素瘤伴骨与软骨分化(英)

    作者:丁宜;黄啸原

    患者男性,50岁.有4年右手食指指甲营养不良病史,逐渐发展成凹槽裂开,指甲变暗并一片片的剥脱.开始诊为真菌感染,但刮除物中未发现微生物.在本例报告前6个月,X线片示手指内有一膨大的包块,使食指末端指关节扭曲、变形.其他部位无病变.当时临床考虑有如下可能:①肉芽肿钙化;②骨化性肌炎;③近皮质的软骨瘤;④慢性感染的继发钙化;⑤奇异的骨旁骨软骨瘤样增殖;⑥甲下的外生骨疣;⑦滑膜软骨瘤病;⑧纤维骨性假瘤;⑨转移癌;⑩软组织骨肉瘤;11.软骨肉瘤.

  • 纵隔淋巴结中的良性间皮细胞

    作者:刘杉;刘复生

    淋巴结中出现的良性组织常见的为腺样组织,如结内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甲状腺、腮腺、乳腺及胰腺;非腺样的组织则罕见,可有痣细胞及蜕膜.淋巴结中出现间皮细胞极其罕见,目前报道仅有8例在纵隔淋巴结,3例在腹腔淋巴结.本项研究报道了纵隔淋巴结出现良性间皮细胞合并有心外膜炎或胸膜炎病史.病例选自耶鲁大学医学院NewHaven医院,通过计算机选择了在13年里诊断心外膜炎或胸膜炎、无肿瘤病史的病人所摘除的淋巴结.淋巴结的直径为0.4~3.5cm,普通苏木精-伊红染色只发现1例有间皮细胞,因为细胞数量较多,看上去象是转移癌.细胞圆,嗜伊红,核中位、小囊状,核仁小,未发现多核及核分裂象.细胞在被膜下或滤泡间单个或呈小串出现,未见腺样或乳头状结构,不引起间质反应.免疫组化染色M5.2和AE1/AE3为强阳性,Ber-EP4、CEA、Leu-M1、B72.3及S-100染色均为阴性;其余7例做CAM5.2染色,其中4例在被膜下窦可见2~7个阳性细胞,常规切片未能发现.所有病例术前、术中及术后均未找到恶性证据,在胸膜炎或心外膜炎时,间皮细胞可栓塞局部淋巴结引流.结内良性间皮细胞极其罕见,作者认为在心外膜炎或心包炎的淋巴结引流途中相对更易找到,并需要与转移癌、间皮瘤及恶性黑色素瘤鉴别.

496 条记录 1/25 页 « 12345678...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