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结果分析

    作者:姚碧婉

    肝病,是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急性或慢性持续性疾病,按临床症状和疾病轻重可分肝炎(急性和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在肝病急缓及进展期间,血清蛋白各组份含量会发生变化,采用血清蛋白电泳方法,定量测出各组份变化含量,在临床诊断与治疗肝病上有重要意义[1].现通过检测212例肝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2012年3月到2013年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通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并经临床医生确诊,急性肝炎45例,慢性肝炎68例,肝硬化55例,肝癌44例;正常对照66例;所有检测对象年龄、性别等均有可比性.1.2仪器和试剂采用北京斑珀斯技贸有限公司,Microtech 696PC(蓝钻)全自动蛋白电泳分析仪,原厂配套试剂.1.3检测方法收集患者及健康体检合格者空腹血清,应用全自动蛋白电泳分析仪,使用琼脂糖凝胶片,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其步骤包括:取被检测血清25ul点样,电泳,变性,染色,脱色,烘干,自动图谱扫描,定量测出各组份含量,我实验室正常参考范围白蛋白(alb) (62-71%)球蛋白α1(3-4%)球蛋白α2(6-10%)球蛋白β(7-11%)球蛋白γ(9-18%).

    关键词: 肝病 血清蛋白电泳
  • HYDRASYS LC电泳仪温度故障检修一例

    作者:梁少海

    故障现象:做血清蛋白电泳时电脉室温度T1不能降到20℃.

  • 免疫固定电泳对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冉学兵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M蛋白的检测、分型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血液学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0例,分别对其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及尿本———周氏蛋白电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44例血清蛋白电泳检出M蛋白。50例免疫固定电泳均检出 M蛋白,分型结果为 IgG型25例(50.00%),IgA型16例(32.00%),IgM型2例(4.00%),轻链型7例(14.00%),轻链型中,κ型与λ型之比为2∶5。2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有15例检出尿本———周氏蛋白,其中4例为κ型,11例为λ型。三种方法中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的检出率高,血清蛋白电泳次之,尿本———周氏蛋白电泳检出率低( P<0.01)。结论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电泳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多发性骨髓瘤分型,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病情判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蛋白电泳联合免疫球蛋白检测对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田娟;李莉

    目的 探讨血清蛋白电泳及血清、尿液免疫球蛋白检测对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与我院肾脏内科的98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及同期其他科室102例非肾脏疾病患者,进行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血清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血清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及尿液白蛋白(albumin,Alb)、尿液IgG、尿液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 M)测定.结果慢性肾脏疾病组在血清蛋白电泳α1带、α2带、β带、检测结果明显高于非肾脏疾病组(P<0.05),γ带检测结果明显低于非肾脏疾病组(P<0.05),慢性肾脏疾病组血清中IgG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非肾脏疾病组(P<0.01),慢性肾脏疾病组尿液中微量蛋白的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非肾脏疾病组(P<0.01),血清蛋白电泳中白蛋白带与血清及尿液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结论 血清蛋白电泳联合血清、尿液免疫球蛋白检测对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骨硬化性骨髓瘤伴POEMS综合征一例

    作者:黄晓楠;丁华野;王鲁平;田玉旺

    患者男,49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逐渐加重5个月入院.体检:双下肢膝关节下感觉迟钝,膝腱反射消失,双侧小腿及双足诸肌肌力均为0级,后背部皮肤色深,弹性减低,体毛增多,双侧乳头下感觉障碍.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3×109/L,血红蛋白140 g/L,血小板计数517×109/L,血β2微球蛋白3.4 μg/ml,C反应蛋白17.5 mg/L,血糖7.79 mmol/L,尿本周蛋白检测为阴性,血清蛋白电泳示白蛋白占55.3%、A1占4.5%、A2占7.2%、B占14.1%、G占18.9%.免疫球蛋白均正常.影像学检查:胸腰椎X光片(图1)示胸腰椎体多发、大小不一、密度均匀一致、边界清楚的球形影,骨盆X光片(图2)示右髂骨、骶骨高密度片状影.B超及CT示肝脾淋巴结肿大.

  • 血清蛋白电泳分布规律对多种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袁瑞丽;孟昊;郭炫;杨波;王静;刘懿;陈葳

    目的 探讨血清蛋白电泳的分布特点及对多种不同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并进一步分析其在不同肾病中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方法 采用法国Sebia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对多种疾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进行电泳,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 各组疾病与对照组比较,除β1球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2球蛋白、γ球蛋白以及M蛋白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山形峰"、"β-γ"桥、宽γ、"M"带显著;在肾病分型各组中肾病综合征中α2球蛋白、β2球蛋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血清蛋白电泳分布规律分析对于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血清蛋白电泳在肝移植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陈立;肖萍;赵志恒;张维强;穆红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电泳用于肝脏移植术后肝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33例,检测受试者首次就诊及肝移植术后约1年时血清蛋白电泳各组分,分析移植前后各蛋白组分含量及异常蛋白的出现情况。结果肝脏移植后白蛋白组分含量明显高于移植前,而γ球蛋白组分含量低于移植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α1、α2、β蛋白组分含量移植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移植前有9例谱带呈现β-γ桥;移植后γ球蛋白异常升高例数明显低于移植前,另有2例出现寡克隆带。结论分析肝脏移植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各成分变化可以监测移植后肝脏合成功能恢复及是否出现并发症。

  • 蛋白电泳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冬梅

    目的:分析血清蛋白电泳的不同特点及对临床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法国sebia全自动电泳仪.结果:对异常的血清蛋白电泳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不同疾病中血清蛋白组分的变化情况,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观测有较大价值.结论:血清蛋白电泳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肝结节再生性增生误诊为肝癌一例

    作者:王葵;张小峰;李锡锋;施乐华

    患者男,39岁,于2008年7月25日因体检发现肝占位一周入院,发现乙肝阳性5年余.查体:脾脏左肋缘下8 cm可及,边缘钝、无触痛,质地中等,余未见异常.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2.24×109/L,血红蛋白134 g/L,血小板44×109/L,尿酮体(+),尿胆素(+),大便隐血(++),肝功能、血生化、血清蛋白电泳正常,PT 13.7 s,APTT 33.6 s,AFP、CEA、CA199均在正常范围,HBsAg(+)、HBeAb(+)、HBcAb(+).外院MRI提示:肝右叶下段及肝右叶包膜下2.0 cm×2.0 cm及2.5 cm×2.0 cm异常信号影,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门脉及延迟期呈低密度灶,脾脏肿大.

  • Felty综合征出现IgG双克隆轻链(IgG-κ/IgG-γ)异常M蛋白一例

    作者:李欢;顾炳权;张惠中

    患者男,44岁.主因"多关节肿痛3年余"于2011年5月入我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双腕关节肿胀疼痛,伴晨僵,无腰背痛,无发热、皮疹、口干、眼干等不适.查体:体温36℃,脉搏8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5/60 mm Hg,体重60 kg.贫血外观,皮肤无皮疹,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甲状腺不肿大,心肺诊查正常.腹稍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腹肌硬,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检查不理想;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示:WBC 1.88×109/L,RBC 3.42×1012/L,Hb99 g/L,PLT 70×109/L,镜检未见浆细胞.肝功能:ALT 88 U/L,AST 108 U/L,TP 96.6 g/L,ALB34.9 g/L,A/G0.6.免疫球蛋白系列:IgG 35.3 g/L、IgM 5.28 g/L、IgA 3.17 g/L、κ轻链6.35 g/L、λ轻链3.99 g/L.血清蛋白电泳:ALB 38.00%,α1 2.40%,α2 5.70%,B 6.20%,y 47.70,A/G0.61.RF:429.0 IU/ml,hs-CRP9.66mg/L.血沉124 mm/1 h.免疫固定电泳:在IgG、κ和γ轻链的泳道上均出现浓集蛋白带,见图1.骨穿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红系增生活跃,粒系占41.5%,红系占34.0%,部分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改变,浆细胞占1%,可见个别幼稚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未见异常.自身抗体:ANA(+),滴度1:10000.肝炎系列、HLA-B27、抗结核抗体、心肌酶谱、血糖、尿常规、便常规均回报正常.X线示:未查见溶骨性病变的部位,但有双手、双腕骨质改变.腹部超声示:脾肿大.腹部CT示:肝右叶后上段囊肿,脾大.胸、腰、骶MRI示:未见明显异常.结合以上检查考虑为Felty综合征.

  • 肝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分析

    作者:郭晓霞;梁瑞敏

    肝脏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器官,各种慢性肝病患者肝脏功能受损程度不同,血清蛋白质组分也发生不同的变化.因此,血清蛋白质各组分定量测定在肝病诊断与治疗上有重要参考价值[1].血清蛋白电泳是目前分离血清蛋白的常用方法之一,本研究分析了不同肝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谱,现报告如下.

  • 年轻人下壁心肌梗死一例

    作者:刘温华;邓斌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0岁,因“反复胸闷半月,加重23小时”于2014-08-23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无吸烟饮酒史。患者在8-239:00 am打完篮球突发胸骨左缘压榨样疼痛,并向左肩背部放射,持续数小时不能缓解,伴有全身出汗及双上肢麻木,当地医院急诊,查心电图提示:Ⅱ、Ⅲ、aVF、V7~9导联ST段抬高0.3~0.6 mV,Ⅰ、aVL导联压低0.3~0.5 mV(图1),血压85/50 mmHg(1 mmHg=0.133 kPa),入院诊断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心肌炎?予以扩冠、抗凝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后无明显好转,遂于当日来我院急诊。血液分析、生化全套检查示:白细胞15.99×109/L、中性粒细胞81.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664 U/L,肌钙蛋白I(CTnI)3 ng/ml。心电图示:Ⅱ、Ⅲ、aVF、V7~9导联可见病理性Q波,ST段无明显抬高。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行冠脉造影示:冠脉成右优势型。右冠脉近中段见管状偏心狭窄,病变较长(约28 mm),严重处约60%,病变远端见血栓影,管腔血流通畅,余冠脉未见异常。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Ⅲ级(图2)。因患者入院后已无再发胸痛,结合患者病变情况故未处理狭窄病变。术后多次复查心肌酶呈进行性下降过程,8-25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增大(38 mm),室壁运动节段性异常,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42%)。8-29复查:CTnI 17.913 ng/ml、CK-MB 12 U/L;住院期间查甲功五项、凝血四项、感染四项、B型利钠肽、血管炎三项、血液免疫五项、抗ENA抗体谱(可提取性核抗原)、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血浆磷脂酶A2均未见异常。追问患者既往病史,父母亲诉患者曾于6个月大小左右出现过发热多天,口腔及咽部黏膜有充血,手足出疹,主要在躯干部,斑丘疹,呈多形红斑样,当时住院治疗(具体诊治不详)。

  • 老年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合并白色萎缩一例

    作者:周春;朱琴;顾军

    患者男性,61岁.1998年6月因外伤致左髋关节血肿住上海某大医院时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予以羟基脲治疗,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分类及骨髓象调整剂量,1.0~3.0 g/d,持续至今,累积服用羟基脲1 779 g;干扰素α-2b 300 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共2年3个月.2000年11月初,患者无诱因左、右足外踝关节先后出现皮肤发红,继之变白,形成溃疡,伴疼痛,口服消炎药,局部喷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均未见好转.既往有高血压史1年,无糖尿病史.于2001年2月1日入我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右足外踝关节各有1个2 cm×2 cm溃疡面,表面附黑痂,触之硬,周围皮肤略红肿,左、右足背外侧有对称分布的网状、树枝状象牙白色瘢痕,周围可见许多点状毛细血管扩张.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实验室检查:血沉56 mm/1 h,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糖、抗核抗体、血清蛋白电泳、IgG、IgA、IgM均正常,心电图、X线胸片、双足正侧位片、心脏彩色超声、腹部B超均正常.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系统以中性中幼、晚幼、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左足背外侧象牙白色瘢痕处皮肤活检病理报告:表皮角化过度,真、表皮交界处分离,有腔隙形成;真皮浅层胶原片状坏死,小血管腔内有血栓形成,管壁坏死,纤维蛋白变性.病理诊断: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

  • 伴溶骨性病变的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一例

    作者:周庆涛;王化冰;许乐

    患者男性,75岁。6个月前开始出现低热,体温高37.8°C,多为午后低热,至夜间渐恢复正常,体重下降3 kg,于2000年10月13日入院。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史, 5年前因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半年前诊断2型糖尿病。查体:贫血貌,轻度营养不良,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无雷诺现象。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1×1012/L,血红蛋白80 g/L,白细胞6.9×109/L,血小板301×109/L,红细胞平均容积 83.7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27.9 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34 g/L,血沉129 mm/1 h,血粘度大致正常,血清总蛋白78 g/L ,白蛋白33.2 g/L,球蛋白44.8 g/L ,白/球=0.74。血清蛋白电泳:Alb 0.426,α1 0.033,α 2 0.094 ,β 0.06,γ+M 0.387,免疫球蛋白定量IgA 0.775 g/L ,IgG 7.76 g/L, IgM 37.9 g/L。血清轻链定量κ 31.1 g/L,λ 3.29 g/L, 尿蛋白定性(±),尿蛋白电泳Alb 100% ,尿本周氏蛋白(-),尿液轻链(-)。X线片:正位额顶区可见散在骨密度减低区,大约黄豆大小。

  • 以类似肺部感染为首发症状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一例

    作者:苏琴;贾军红

    患者男性,61岁。因间断发热、咳嗽近2个月,关节肿痛1个月入院。1999年4月12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白色粘痰,伴有活动后气促,在当地医院拍X线胸片诊断为肺部感染,先后给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类药物抗炎治疗,效果不佳。5月2日出现双手近端指关节、双肩、膝、踝关节肿痛,指关节呈梭形改变,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就诊于当地医院,即给予口服泼尼松10 mg,3次/d及萘丁美酮1 g,1次/d,消炎止痛治疗。3 d后体温降至正常,关节疼痛明显减轻。1周后停药改服中药治疗,症状复发,关节疼痛剧烈,红肿明显,伴发热、咳嗽,有少量痰,中药治疗无效。6月2日再次口服泼尼松及萘丁美酮,剂量同前,症状再次明显好转。于6月7日收住我院。查体:体温36℃,神志清,浅表淋巴结不大,颈软,双肺叩诊清音,右下肺可闻及湿性音,左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双手近端指关节红肿,呈梭形改变,屈曲功能受限。胸部X线片示右下肺感染;肺部CT示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右侧叶间裂胸膜肥厚、粘连,右肺感染。实验室检查:血沉65 mm/1 h,2次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抗核抗体阴性,C反应蛋白18.4 mg/L,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42.9%,α1 4.3%,α2 13.7%,β 18.7%,γ 20.4%。入院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 双膦酸盐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下颌骨坏死一例

    作者:

    患者女,77岁.因腰骶部、胸肋骨疼痛1个月,于2006年2月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M,IgGⅢ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幼浆细胞0.81,IgG 37.81 g/L,IgA 0.30 g/L,IgM0.16 g/L,血清蛋白电泳γ球蛋白0.45,Hb 81 g/L,WBC6.4×10~9/L,中性0.83,淋巴0.13,血小板(PLT)180×10~9/L.

  • 成人血清蛋白电泳正常参考值建立的初步探讨

    作者:石新慧;熊瑜琳;王海滨;李玉茹;于勇

    目前,血清蛋白电泳已广泛应用于各临床实验室,但由于各个实验室实验条件不同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各异,可能会导致结果有差异.本实验室采用Helena EDC电泳扫描仪,对37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进行了蛋白组分的检测,为我实验室建立正常参考值提供了初步依据,现总结如下.

  • HIV感染者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欣;闫惠平;檀玉芬;郭继桥;刘妍;马冬梅;张海萍

    目的 分析HIV感染者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HIV感染者血β2MG、蛋白电泳、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肌酐,分析血β2MG与蛋白电泳、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相关性.结果 HIV感染者血β2MG升高者占86.5%(64/74),其中无症状期、AIDS期患者中血β2MG升高者分别占90.9%(20/22)、84.6%(44/52).AIDS期患者血β2MG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期感染者(P<0.01),且CD4<200/ml的HIV感染者血β2MG明显高于CD4>200/ml的感染者(P<0.05);78.8%(67/85)HIV感染者血清γ球蛋白百分比升高,其中无症状期和AIDS期感染者分别为75%(27/36)和81.6%(40/49).未观察到无症状期和AIDS期感染者γ球蛋白百分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无症状期感染者血清白蛋白百分比明显高于AIDS期感染者(P<0.05).HIV感染者血β2MG与血清γ球蛋白百分比呈正相关:r=0.455(P<0.01),而与血清白蛋白百分比呈负相关:r=-0.586(P<0.01).HIV感染者血β2MG与CD4计数呈负相关:r=-0.279(P<0.05),也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399(P<0.01).对血β2MG>3.0 mg/L的HIV感染者,其血β2MG与CD4计数、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434、r=-0.427 (P<0.01).几乎所有的HIV感染者肾功能指标都正常.结论 绝大多数HIV感染者血β2MG升高,且随着疾病进展而升高,可能与免疫系统被激活和淋巴细胞被破坏有关.HIV感染者血β2MG升高是因机体产生了更多的β2MG,而非因HIV感染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滤过功能受损所引起.

  • 半身交替照射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二例

    作者:魏绪廷;姜梅杰;刘广丽

    患者男,52岁.患多发性骨髓瘤(MM)10年,于1993年4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血液科初诊.检查示肋骨两处骨折、腰椎虫蚀样改变;血沉98 mm/h;骨髓象为粒、红、巨细胞增生,浆细胞占19%,可见双核、3个核成熟浆细胞.结合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尿本周氏蛋白和肾功能等相关指标,依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确诊为非分泌型MM.

  • 重症肌无力合并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一例

    作者:李海峰;王海萍;丛志强;闫文静;李培媛

    患者女性,65岁,因"右眼睑下垂9个月,四肢无力3个月"于1998年2月就诊于我院,症状晨轻暮重,有贫血史.查体:睑裂左6 mm,右1 mm,左眼外展露白1 mm,双眼上下视不能,埋睫征消失,鼻音、语音嘶哑,饮水呛咳,无憋气,平卧位抬头不能,伸舌受限,四肢近端肌力Ⅴ-级,远端Ⅴ级,侧平举和直腿抬高时间为5 s.注射新斯的明1 mg后 30 min 睑裂增加为10 mm,侧平举时间45 s.重复神经刺激低频递减,诊断为"重症肌无力".采用激素渐增法治疗1个月后可抬头18 s,侧平举40 s,外展露白、眼球运动受限、饮水呛咳以及伸舌受限均明显改善,肌力正常.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发现胸腺瘤,经放疗后胸腺明显萎缩.1999年5月睑裂9 mm→8 mm,抬头80 s,侧平举120 s,直腿抬高80 s,服泼尼松15 mg/d.2005年8月再次就诊于我院,此时患者已自动停药7个月,出现进展性无力4个月,同时诉双手发麻10个月,渐加重,无踩棉感.睑裂左8 mm→5 mm,右10 mm→8 mm,抬头15 s,侧平举120 s,直腿抬高左60 s,右70 s.四肢肌力Ⅴ级,腱反射减低,病理征(-).痛温觉正常,四肢远端振动觉减低,位置觉正常.血常规和生化正常,血沉9 mm/h,类风湿因子和C反应蛋白正常,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血补体C3 0.65 g/L,C4正常,血免疫球蛋白(Ig)和血清蛋白电泳正常,本周蛋白(-);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自身抗体(-);空腹血糖5.7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糖耐量试验示糖耐量异常.脑脊液中白细胞3×106/L,蛋白0.63 g/L,糖正常,IgG 64.1 mg/L,IgA和IgM正常.胸腺CT示胸腺萎缩.肌电图:5 Hz眼轮匝肌递减17.0%,小指展肌递减10.0%,高频无递增;左尺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减慢21.5%、30.4%和22.4%,左腓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50%,左胫神经和腓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25.8%和36.6%,左尺神经时间离散,左胫神经传导阻滞,左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40.0%,所有被测神经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正常.针电极肌电图和定量感觉测定无异常.激素治疗3个月后无眼睑疲劳,抬头59 s,直腿抬高左95 s,右97 s,腱反射仍低,振动觉稍改善.

163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