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伴浆细胞增多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作者:武继红;陈秋霞

    病历资料患者,男,46岁,因乏力,面色黄苍白2个月余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病史,查体:呈贫血貌,体温36.7℃,脉搏98次/分,心率稍快,两肺(-),肝脾未触及,全身骨骼无叩压痛.化验:Hb36g/L,RBC 1.22×1012/L,PLT 68×109/L,WBC 1.5×109/L,中性杆状核11%,中性分叶核26%,淋巴细胞58%,浆细胞5%,网织红细胞0.8%,血沉12mm/小时,类风湿因子阴性,酸化血清,糖水及含铁血黄素等试验均阴性,血清蛋白总量71g/L,白蛋白44g/L,球蛋白27g/L,免疫球蛋白定量:IgG 12.50g/L,IgA 2.25g/L,IgM 1.30g/L,尿本周氏蛋白阴性,X线检查:颅骨、胸骨、脊椎及盆骨均未发现溶骨现象.

  • 多发性骨髓瘤一例

    作者:付玉华;俞荣;王丽

    患者男,46岁,维吾尔族,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食欲缺乏,伴有进食后腹胀感,恶心,无呕吐,偶有头晕不适,无尿痛、尿急、排尿困难,无牙龈出血,无呕血,黑便,无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未给予重视,未到医院就诊,在家休息后上述症状未好转,后患者逐渐出现活动后心慌、胸闷憋气等不适,背部、肩胛部及腰骶部疼痛不适,上肢活动受限,不能弯腰,于2010年10月6日收住院,入院诊断:骨痛原因待查,多发性骨髓瘤?2009年8月,患者腰部扭动后诱发剧烈疼痛,自觉呈钝痛,位于腰骶部,持续性,弯腰加剧,平卧时减轻,以后一直平卧,起床便觉疼痛加剧。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84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30/80 mm Hg,病程中神志清,精神欠佳,皮肤巩膜无黄染,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肋骨无压痛,双肺(-),心脏(-),肝脾肿大,骶尾部皮肤发红,面部隆起,包块约6 cm×6 cm压痛不明显,质地较硬。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4.83×109/L, RBC 2.13×1012/L,Hb 66 g/L,PLT 133×109/L,ERS>140 mm/1 h,β2-MG 2.16 mg/dl,大小便常规、大便潜血、血黏度、凝血象、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CA153、CA199、CA125、CA242均正常,多次查ALP、CRE、BUN、LDH、HBDH升高。免疫球蛋白定量:IgG 1880 mg/dl(751~1560 mg/dl),IgA 14.1 mg/dl(82~453 mg/dl),IgM 25.6 mg/dl(46~304 mg/dl),本周蛋白测定:尿本周蛋白阳性,尿液轻链定量:λ轻链2410 mg/dl,血清轻链定量:λ轻链2560 mg/dl,κ轻链91.8 mg/dl,全身及局部骨显像提示:左前肋3、5~10和右3~10,胸椎12,腰椎2~4,多发病理骨折。骨髓活检提示:骨髓组织中有大量浆细胞呈灶状分布,符合MM。骨髓细胞形态(2010年10月11日):增生活跃,转移癌细胞88%,其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胞质呈灰蓝色,胞核呈圆形,染色质较粗糙,分布不均,部分癌细胞有一明显蓝色核仁,粒红两系明显受抑,巨核细胞可见,血小板易见。血片:白细胞数正常,偶见中晚幼粒及破溃转移癌细胞,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未见缗钱状排列,血小板单个易见,提示骨髓转移癌,建议查原发肿瘤。临床综合病历资料及辅助检查,主要考虑多发性骨髓瘤,于2010年10月16日给予VAD方案化疗1个疗程,12月10日给予MP方案化疗。2011年1月10日血常规:Hb 74 g/L,RBC 2.31×1012/L,WBC 3.67×109/L, PLT 128×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几乎全为骨髓瘤细胞,占96%,呈现白血病样变,并伴极多破溃骨髓瘤细胞,瘤细胞形态大小极悬殊,小者似淋巴样浆细胞,大者似巨核细胞,并见较多双核、多核瘤细胞及瘤细胞岛,粒红两系极度受抑,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正常。通过复习第一次骨髓片(图1A),结论为瘤细胞呈堆状分布,多在片尾,双核瘤细胞多见,该细胞分化差,形态似转移癌。结合第二次骨髓象(图1B)及临床特征,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 IgG-λ型。随后,该患者拒绝继续化疗,出院。

  • 对一例5岁患儿M蛋白的血清免疫学分析

    作者:汪萍;沈霞

    患儿男,5岁.于1997年因关节疼痛伴全身淋巴结肿大,病理诊断为恶性淋巴瘤.2000年8月,因关节疼痛伴发热,作淋巴结活检为反应性增生,骨髓涂片检查(BM)提示:见异常淋巴细胞.患儿于2001年2月到本院门诊就诊.膝关节片显示:右胫骨上段溶骨性破坏.BM提示:增生性骨髓象.血象:WBC 4.1×109/L,HB 107 g/L,PLT 219×109/L.生化:血清球蛋白58 g/L,经琼脂糖凝胶蛋白电泳(法国HYDRASYS Sebia)可见γ 34.6%,并且呈现单株峰.继续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出现双M蛋白: IgM伴λ轻链型和IgG伴λ轻链型.免疫球蛋白定量(Behring BN100 散射比浊法) IgG 8.7 g/L、IgA 1.2 g/L、IgM 37.7 g/L、κ 1.1 g/L、λ 9.2 g/L.显示M蛋白所属Ig部分显著增高,非M蛋白所属Ig部分并无显著降低,再经流式细胞仪作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型,结果为CD19(-)、CD20(-),进一步提示了此阶段B细胞已成熟至浆细胞.

  • 糖尿病伴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作者:杨彩哲;朱西娥;梁孟儒;史飞

    患者,女性,65岁,因反复皮肤溃烂10个月,于1999年8月入院.患者于1998年10月因进食海鲜后,右乳头内侧出现黄豆大的硬结,瘙痒,1个月后破溃,外用生肌膏、抗生素软膏无效.曾经切除缝合及植皮均未成功,全身先后出现6个硬结,溃烂,皮损逐渐扩大.既往有糖尿病史4年,现皮下注射胰岛素并口服拜糖平血糖控制良好.1982年曾患"结肠炎”,现已愈.对青霉素、链霉素、先锋V、磺胺、扑热息痛等药过敏.体格检查:T36.6℃,P75次,R16次,BP 120/80mmHg.左臂、右肩胛外侧、左臀部、左大腿内侧、左乳房下及外侧、右乳头内侧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溃疡,大的约5cm×10cm,位于右乳头内侧,中心有一窦道,深处达1.8cm,溃疡基底部呈蜂窝状,触痛明显.心、肺、腹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血糖正常;免疫球蛋白定量IgG 12.01g/L,IgA 1. 53g/L,IgM 0.85g/L;蛋白电泳正常.入院诊断:糖尿病合并皮肤感染.多次取分泌物培养均无细菌及真菌生长,病理报告为皮肤溃疡,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及多核巨细胞,有小脓肿形成.入院后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4周无效,皮损继续扩大.根据病变特点考虑坏疽性脓皮病,外用硼酸、硼锌霜和金霉素软膏,内服雷公藤,溃疡逐渐好转;愈合过程是自中心向周围生长,后留下菲薄的萎缩性疤痕.经3个月的治疗,皮损全部愈合,于同年12月出院.随访3个月未复发.

  • 伴溶骨性病变的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一例

    作者:周庆涛;王化冰;许乐

    患者男性,75岁。6个月前开始出现低热,体温高37.8°C,多为午后低热,至夜间渐恢复正常,体重下降3 kg,于2000年10月13日入院。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史, 5年前因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半年前诊断2型糖尿病。查体:贫血貌,轻度营养不良,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无雷诺现象。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1×1012/L,血红蛋白80 g/L,白细胞6.9×109/L,血小板301×109/L,红细胞平均容积 83.7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27.9 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34 g/L,血沉129 mm/1 h,血粘度大致正常,血清总蛋白78 g/L ,白蛋白33.2 g/L,球蛋白44.8 g/L ,白/球=0.74。血清蛋白电泳:Alb 0.426,α1 0.033,α 2 0.094 ,β 0.06,γ+M 0.387,免疫球蛋白定量IgA 0.775 g/L ,IgG 7.76 g/L, IgM 37.9 g/L。血清轻链定量κ 31.1 g/L,λ 3.29 g/L, 尿蛋白定性(±),尿蛋白电泳Alb 100% ,尿本周氏蛋白(-),尿液轻链(-)。X线片:正位额顶区可见散在骨密度减低区,大约黄豆大小。

  • 探究血清免疫固定电泳与免疫球蛋白定量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魏张静

    目的:客观评价血清免疫固定电泳与免疫球蛋白定量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验组),同期选择30名体检者(对照组),以血清免疫固定电泳与免疫球蛋白定量为检查手段。结果两组入选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等指标定量有差距,且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诊断的总检出率是93.33%,免疫球蛋白定量的总检出率是66.67%(P<0.05)。结论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选择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可提升检查结果敏感性。

  • 血浆和尿液中免疫球蛋白分析在浆细胞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孔宪涛

    免疫球蛋白是机体中一种正常成份,在血浆中保持一定浓度,尿中也有微量存在.免疫球蛋白分五种,即IgA、IgG、IgM、IgD和IgE,血浆中IgG含量高(约12g/L左右),IgE含量低(约0.0003g/L),而尿液中只有微量IgG,其它免疫球蛋白几乎测不出来,只有在肾脏损伤时或免疫球蛋白增殖病时,可在尿中大量出现某种免疫球蛋白.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定量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检查,结合尿液中免疫球蛋白分析对许多疾病具有直接诊断意义.

  • 多发性骨髓瘤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致败血症并死亡1例报告

    作者:孙沙;康丽花;杨岩;宋艳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6岁,就诊前7个月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Ⅲ期B(IgG-LAM型),行VTD、VAD、MPT方案化疗,疾病部分缓解,口服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因再次出现骨痛10 d入本院.入院查体:左侧髂骨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2×109 L-1,血红蛋白73 g·L-1,血小板106×109 L-1.肾功能正常.免疫球蛋白定量:IgG131.00 g·L-1,IgA 0.25 g·L-1,IgM 0.17 g·L-1.血清游离轻链:λ轻链166.03mg·L-1,k轻链13.62mg· L-1,k/λ:0.08;24 h尿轻链:KAP轻链5.20mg/24 h,LAM轻链70mg/24 h.骨髓象:原浆加幼浆细胞占16%.诊断多发性骨髓瘤Ⅲ期B(IgG-LAM型)疾病进展,给予VTD方案治疗,同时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日及支持对症治疗.

  • 453例多发性骨髓瘤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红梅;仲人前;范列英;孔宪涛;屠小卿;陆慧琦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定量和κ、λ比值分析在多发性骨髓瘤实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453例经血清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尿κ、λ轻链ELISA测定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定量和κ、λ比值及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IgG类患者212例,占46.8%,IgA类90例(19.9%),IgM类35例(7.7%),IgD类36例(7.9%),游离κ链36例(7.9%),游离λ链44例(9.7%). 结论 IgM,IgG及IgA型MM患者中以κ型轻链为主,而IgD类以λ型轻链为主.在IgG类中,IgG1亚类多见,IgG2值高.

  • 原发性咽喉淀粉样变1例

    作者:慈军;王海英

    患者男,48岁.因反复咳嗽1个月,于2005年入院.入院前1wk体检时发现咽喉部新生物.检查见:鼻咽下部及口咽后壁、咽侧索大片弥漫性黄色隆起,隆起处呈光滑无蒂结节、大小不等,其上覆盖苍白色上皮,质地如软骨,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触后易出血(图①).纤维喉镜下见鼻咽下部后壁及侧壁、口咽后壁,咽侧索大片黄色隆起,会厌喉面有0.5 cm隆起(图②).血常规、肝肾功能、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血浆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尿本周蛋白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血清学检查均未见异常.取口咽部黄色隆起组织送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淀粉样变.因病变范围较广,未行手术或药物治疗.随访至今半年症状及体征无改变.

  • M蛋白阳性患者2007例的体液免疫特征分析

    作者:徐玲玲;杨再兴;赵文静;屠小卿;高春芳;孔宪涛

    目的:分析2 007例M蛋白阳性患者血尿免疫学特征.方法:通过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以及尿本周蛋白检测,对2 007例M蛋白阳性患者体液免疫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2 007例M蛋白阳性患者中,IgG型所占比例大(47.1%),IgD型小(5.3%);血清蛋白电泳后,IgA型M带主要分布于β区,游离κ型M带约一半分布于β区、一半分布于γ区,其他类型M带均主要分布于γ区;IgG、IgA和IgM型患者对应Ig的血清浓度均显著增高,IgA型患者的IgG浓度明显低于正常,IgG和IgM型患者非对应Ig的血清浓度在正常范围内,IgD型患者非对应Ig的血清浓度明显低于正常,LC型患者各类Ig的血清浓度均显著降低;游离κ型患者κ轻链的血清浓度在正常范围内,λ轻链低于正常;其他各型患者对应轻链的血清浓度均显著增高,非对应轻链除IgM型外,均低于正常;各类型患者血清κ/λ均明显异常.结论:应用免疫固定电泳结合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球蛋白定量等方法可以比较敏感地检测出M蛋白,并对其进行分类、分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皮肤浸润四例

    作者:李艳;翟明;陈宗胜;李霞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皮肤浸润临床上较少见。我院近年来诊治了 4例,现报道如下。 例 1 男, 46岁,因全身骨痛、乏力 2个月余于 1992年 2月入院。入院体检:轻度贫血貌 ,皮肤巩膜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胸骨压痛阳性 ,肝肋缘下触及 1 cm ,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 100 g/L, 白细胞 4.80× 109/L, 血小板 150× 109/L,血沉 35 mm/1 h;血清总蛋白 100.80 g/L,白蛋白 34.10 g/L,球蛋白 66.70 g/L;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 36.20% ,α 1球蛋白 3.40% ,α 2球蛋白 7.30% ,β球蛋白 7. 40% ,γ球蛋白 45.70%;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 IgG 75.30 g/L,IgA 410 mg/L,IgM 2 500 mg/L,IgE 1.35 IU/mL;血清钙 3.10 mmol/L,血尿酸 209.00 μ mol/L。肝肾功能正常。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清和尿免疫球蛋白电泳分型为 IgG型。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原始浆细胞 0.08,幼稚浆细胞 0.16,浆细胞 0.15,可见双核、三核浆细胞。颅骨、肋骨 X 线检查见多处溶骨性改变。全身骨骼核素显像示颅骨、肋骨、骨盆多处异常核素浓集区。临床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IgG型。

  •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冬梅;梁毅;王云贵;金洁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浆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一种恶性肿瘤性疾病.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于血中,同时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抑制使机体免疫力减低,从而引起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骨髓细胞学、X线、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的定量检测等是诊断MM的重要方法,但这些方法特异性欠佳,可能对部分无症状或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造成漏诊或误诊.而免疫固定电泳的应用则使MM的诊断及分型更趋完善,可及时纠正临床的误诊和漏诊.我们对91例MM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定量、轻链定量,再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和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颅骨孤立性浆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伍伟俊;袁宜荣;黄磊;谢德斌;吴昊;刘文星

    患者女,61岁,因半年前开始出现左顶部头皮不适、麻木感,进而出现进展性头皮针刺样疼痛(触软、压之可凹陷),于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左颞顶部局限性肿物,约6 cm ×7 cm大小,质软,皮温增高,皮色正常,无搏动感,活动度差。外院MRI检查示左侧颞顶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膜瘤。入我院后行常规及增强CT检查,示左侧颞顶部肿瘤,颅骨侵蚀。遂于完善术前准备后实施“左侧颞顶部肿瘤切除术+颅骨修补术”,术中见肿瘤侵蚀颞、顶骨及颞肌,与硬脑膜粘连紧密,呈鱼肉状、灰红色(部分呈暗红色),质软,无明显包膜,血供异常丰富。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颅骨浆细胞瘤。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为7.16×109/L,中性粒细胞为0.529,淋巴细胞为0.381,红细胞为4.61×1010/L,血小板为173×109/L;肝肾功能、生化、血钙及尿常规未见异常;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IgG为50.90 g/L, IgA为698 mg/L,IgM为1080 mg/L;IgD为100 mg/L, IgE为1.17 mg/L;尿本周蛋白(-)。心电图、腹部B超、胸部正侧位片未见异常。免疫组化:白细胞共同抗原 CD45/LCA +/-, CD20(-), CD38(弱+), CD79a(+),上皮膜抗原(EMA)(-), CD3(-), Ki67为50%阳性,嗜铬粒蛋白A (-)。全身X线摄片未见其他病灶。骨髓检查:涂片中未见骨髓瘤细胞。行局部普通放疗,颅骨病灶扩大野放疗4500 eGy/25 f,放疗过程顺利。出院前复查血常规:白细胞为3.1×109/L,Hb 为124 g/L,血小板为136×109/L。血生化、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在正常范围;颅骨CT连续平扫示病灶消失。随访6个月未发现复发迹象。

  •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定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刘青

    目的:比较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定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结果: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与对照组比较,IgG分型中IgG定量明显升高,IgA及IgM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IgA分型中IgA定量明显升高,IgG及IgM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链组IgG及IgM定量明显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后,其中45例为阳性,符合率为93.75%.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检出率明显高于免疫球蛋白定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价值较免疫球蛋白定量高.

  • 肾淀粉样变10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黄仁发;马晓露;周巧玲

    现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10例肾淀粉样变患者临床病理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发病年龄32~79岁,平均55.4岁,病程1~31个月,3例低血压.均表现为肾病综合征,24 h尿蛋白定量3.76~10.6 g,1例镜下血尿,2例血肌酐分别为163 μmol/L、207μmol/L.7例心电图肢导联低电压,8例心肌肥厚.1例肺淀粉样变,皮肤淀粉样变、神经系统损害各3例.凝血功能障碍、合并糖尿病、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各1例,合并乙型肝炎2例.均行尿本周氏蛋白、血脂7项、血清蛋白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胸X片、泌尿系B超,部分患者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有皮肤损害的行皮肤活检并行刚果红染色,如阳性,则用高锰酸钾氧化试验.10例均行肾活检,肾组织光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过碘酸雪夫氏染色、六胺银染色、Masson染色.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检测IgG、IgA、IgM、C3、C4、C1q、纤维蛋白原.

  • 小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作者:李炯佾;邵进

    患者女,49岁.5年前在查体中胸透及摄片发现肺部阴影.当时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其间患者未做任何治疗.5年后胸片及CT检查示肺部阴影较5年前明显增大,但仍无任何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肝功能正常,免疫球蛋白定量:IgM 26.7g/L(正常值为0.6~2.5g/L).

  • 多发性骨髓瘤伴发类白血病反应1例

    作者:严香菊;张长庚;姚新洁

    患者,女,75岁,主因体检发现白细胞计数( WBC)升高1个月于2014年11月22日入院。患者既往10余年间断食后上腹痛,近1年频繁发作,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10 mg/d、多潘立酮10 mg/d治疗。1个月前,患者于体检时发现WBC升高(16.23×109· L-1),口服头孢克肟胶囊200 mg/次,2次/d,7 d后查血常规示 WBC 无降低(16.86×109· L-1)。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76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37/73 mmHg,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出血点及瘀斑,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6次/min,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查血常规:WBC 32.55×109· L-1, RBC 3.00×1012· L-1,Hb 94 g/L,Plt 202×109· L-1,中性粒细胞0.89,淋巴细胞0.07,单核细胞0.03;血沉100 mm/h。尿常规:潜血(+),余无异常。尿蛋白定量242 mg/24 h(正常范围24~141 mg/24 h)。便常规:白细胞(+),潜血弱阳性。肝肾功能检查:β2微球蛋白5.81 mg/L(正常范围1.00~3.00 mg/L),余正常。骨髓检查: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增生较明显,杆状核粒细胞比例较高,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可见毒性颗粒。红系各阶段细胞比例均少,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多;浆细胞增多,幼稚浆细胞约占12.5%,成熟浆细胞约占19.5%;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371分。骨髓活检: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略升高,粒系各阶段细胞均可见,易见嗜酸性粒细胞,红系以中晚期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数量大致正常,局部浆细胞比例升高,可见纤维组织,银染色(+)。 X线检查:胸腰椎退行性改变,胸12椎体压缩骨折,腰4椎体Ⅰ度滑脱。流式细胞学检查:以CD38/SSC设门,异常细胞群约占有核细胞的7.42%,表达CD138、CD38、cλ、CD56、CD200,弱表达 CD117、CD45、CD81、 CD20、 CD27、 CD28,不表达CD19、cκ。骨髓细胞融合基因:BCR/ABL、JAK2V617均阴性。补体 C3、C40.34,无异常。血液M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定量:IgG 4.12 g/L (正常范围7.51~15.6 g/L),IgA 24.70 g/L(正常范围0.82~4.53 g/L ), IgM 0.08 g/L (正常范围0.46~3.04 g/L),IgE 5.00 IU/mL(正常范围0~165.3 IU/mL),轻链κ318.00 mg/dL (正常范围629~1350 mg/dL ),轻链λ1030.00 mg/dL (正常范围313~723 mg/dL ),κ/λ0.3087(正常范围1.53~3.29)。尿轻链定量:轻链κ1.85 mg/dL (正常范围0~1.85 mg/dL ),轻链λ46.30 mg/dL (正常范围0~5.00 mg/dL),κ/λ0.0400(正常范围1.53~3.29)。血液免疫固定电泳:未见 IgD 单克隆成分, IgG、IgA、IgM:在β区可见一条单克隆IgA-λ成分。尿免疫固定电泳 IgG、IgA、IgM:在γ区可见一条单克隆轻链λ成分。诊断:多发性骨髓瘤IgA-λ轻链型Ⅱ期 A 组伴类白血病反应。给予TTD方案化疗,具体为:沙利度胺50 mg/d(用后可耐受,加量至100 mg/d)口服,吡柔比星20 mg 第1~3天,10 mg第4天,持续静脉泵入24 h,地塞米松20 mg第1~4天、9~12天静脉滴注。后复查血常规:WBC 4.11×109· L-1,RBC 2.82×1012· L-1,Hb 91 g/L, Plt 165×109· L-1,中性粒细胞0.83,淋巴细胞0.10,单核细胞0.03。

  • 31例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实验室指标分析

    作者:肖明锋;刘基铎;吴培洁;袁晴

    目的 探讨实验室检测指标在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MM)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轻链型M M患者31例及对照组60例,对照组为健康者20例(健康组),以及该院诊断的IgGκ型和IgAκ型MM患者各20例.检测免疫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尿素氮(UREA)、肌酐(Cr)、β2微球蛋白,并进行流式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及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 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到M蛋白的阳性率为29.03%,Durie-Salmon临床分期Ⅱ期与Ⅲ期M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均需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加做IgD及IgE抗体复查;轻链型MM患者与健康者的IgG、IgA、IgM、UREA、Cr、β2微球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细胞形态特征改变显著,细胞抗原表达以CD38、CD138、CD56为主.结论 免疫球蛋白定量及免疫固定电泳可作为M蛋白的筛查方法,血清蛋白电泳可用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疗效观察;骨髓细胞学检查对轻链型MM起到重要的诊断作用,轻链型MM比其他类型MM有更加严重的肾功能损伤.

  • 免疫固定电泳分型技术在M蛋白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辛;林洁;吴颖稚;张庆五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分型技术在M蛋白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球蛋白定量、血清及尿蛋白电泳、血清及尿本周蛋白免疫固定电泳及其他试验,对2例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和确认。结果结合实验室检测及患者临床体征,1例患者确诊为血清单克隆Ig A‐κ轻链型多发性骨髓,1例患者确诊为血清Ig M‐λ型巨球蛋白血症。结论随着电泳技术发展,免疫固定电泳分型技术在M蛋白鉴定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加强其临床应用。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