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 >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

临床肺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림상폐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63
  • 国内刊号: 34-12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肺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许学受
  • 类 别: 呼吸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死亡患者的高危因素探讨

    作者:林永平

    目的:对2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死亡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生存组有280例。死亡组有20例。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吸烟史、长期卧床、误吸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D-二聚体、CRP、BUN≥14 mmol/L、Cr、血糖、白蛋白<25 g/L、胸腔积液、双侧病变、多叶段受累等指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年龄、肾功能不全、D-二聚体、CRP、氮质血症、Cr、血糖、低白蛋白血症、胸腔积液、双侧病变、多叶段受累可能为影响老年CA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高原环境下藏汉族之间肺通气功能和血红蛋白比较

    作者:李玉红

    目的:观察移居高原不同时间的汉族人群与世居高原藏族人群肺通气功能以及血红蛋白的水平。方法在海拔4300 m高原,以移居3年以内和3年以上汉族和世居高原的藏族青年共141人为研究对象。结果(1)进入海拔4300 m高原3年以内的汉族青年的FVC、PEF、FEV1、FEF25-75%参数明显高于世居高原藏族青年,移居4300 m高原3年以上的汉族青年的肺通气参数与世居高原藏族青年无明显差异。(2)进入海拔4300 m高原3年以上汉族青年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当地藏族世居者,而3年以内汉族青年的血红蛋白与当地藏族世居者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海拔4300 m高原,世居藏族低氧通气反应钝化,红细胞无明显升高,世居高原的藏族对低氧的反应是建立在遗传和基因水平的。而移居的汉族人群通过加强低氧通气反应这一自身的代偿机制进一步适应低氧环境,但过度的代偿可能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 乌司他丁对NSCLC患者放疗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保鹏涛;赵卫国;李芸;刘宇;周怡;汤丽萍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放疗后血清中TGF-β1、IL-6和TNF-α水平变化变化情况。方法120名NSCLC患者随机双盲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放疗开始前3天及放疗中前7天接受乌司他丁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使用安慰剂治疗。在放疗开始前,放疗后第4、8、16、24周时检测患者血清中TGF-β1、IL-6和TNF-α水平。结果放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中TGF-β1、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特别是在前4周。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NSCLC患者放疗后血清中TGF-β1、IL-6和TNF-α水平。

  • 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刘东华

    目的:对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08名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每组54人。对照组通过使用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实验组则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的病灶总吸收率(88.33%)、空洞闭合有效率(85.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病灶总吸收率(57.40%)、空洞闭合有效率(59.62%),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分析使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明显好于单独使用莫西沙星的治疗效果,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关系荟萃分析

    作者:王永滨;吴静;沈景昊;杨小倩;张义宏

    目的:荟萃分析方法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ME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全文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全面收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临床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试验并评价质量,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终纳入6篇文献,荟萃分析结果表明OSAHS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是非OSAHS患者的3.56倍(95%CI 2.61-3.86)。进一步分析表明,OSAHS患者发生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的危险性分别是非OSAHS患者的3.19倍(95%CI 2.28-4.45)、2.06倍(95%CI 1.48-2.86)、2.58倍(95%CI 1.85-3.61)。结论 OSAHS与代谢综合征之间有联系,可能增加其发病危险性。

  • 肥胖对OSAHS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作者:熊畅;戢艳琼

    目的:分析肥胖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睡眠打鼾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OSAHS组、单纯肥胖组、OSAHS+肥胖组。对患者的血压、体质指数( BMI)、空腹血糖( FBG)、血脂水平、血清hs-CRP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OSAHS+肥胖组患者的BMI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OSAHS+肥胖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OSAHS组(P<0.05);只有BMI(β=0.516)可纳入多元回归方程(P<0.05)。结论肥胖是引起OSAH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 带血管蒂肌瓣填充残腔治疗慢性结核包裹性脓胸的探讨

    作者:陈颖苇;张正;廖永德;翟飞;李婷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肌瓣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总结分析应用带血管蒂肌瓣手术治疗40例慢性结核包裹性脓胸患者手术技巧和近期及远期疗效。病变位于右侧胸腔28例,左侧胸腔12例,合并胸壁结核10例,合并肋骨结核4例。结果40例患者中全部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术中复张肺叶后,均有残余空腔,采用肌瓣填充残腔,2例2年后复发,经过治疗后治愈,治愈率95%。结论慢性结核包裹性积液脓胸行纤维板剥脱术后,胸内残腔用带血管肌瓣填充,方法可行,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复发。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肺动脉压力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蔚;肖永龙;翁婷;王丽芳

    目的:探讨合并间质性肺病( ILD)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SS)患者肺动脉压力变化及其与肺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南京市鼓楼医院及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的pSS-ILD患者108例,按超声心动图检测的肺动脉收缩压( SPAP)结果,依据肺动脉高压( PAH)诊断标准将其分为PAH组(26例)和非PAH组(82例),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肺功能的检测结果,电话随访患者的用药、治疗及死亡情况,并行PAH组的肺动脉收缩压与肺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结果(1)108例pSS-ILD患者中有PAH者26例(24.0%),PAH组中SPAP为35~82 mmHg,平均(56.8±9.2) mm-Hg,PAH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无关。(2) PAH组FVC%、TLC%、DLCO%较非PAH组降低( P<0.05),肺动脉收缩压与FVC%、TLC%、DLCO%呈负相关,与FEV1/FVC无相关性。随访12月后PAH组再入院率、死亡率较非PAH组升高。结论 pSS-IL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后,肺功能减退明显,预后较差。定期对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对诊断PAH以进行早期治疗非常必要。

  • 可必特+沐舒坦雾化吸入在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连云;顾学存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可必特(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溶液)联合沐舒坦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呼吸科就诊的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可必特联合沐舒坦。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咳嗽,咳痰,发热症状减轻及湿性啰音范围固定的时间少于对照组,肺功能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雾化吸入可必特联合沐舒坦能减少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的病程,对其咳嗽、咯痰、肺部湿啰音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永靖;于奇;缪军;陶宇;彭磊磊;戚胜波;吕本博

    目的:总结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共施行126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中取腋中线第7肋间切口约1.5 cm作为胸腔镜观察孔,腋前线第4,5肋间4~5 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所有手术均通过主操作孔在胸腔镜下完成,肺癌患者同时行系统淋巴结清扫。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110±25 min(85-150 min),平均出血70±10 ml(20-150 ml),术后胸引管平均引流量320±60 ml(200-550 ml),术后胸引管平均保留时间4.2±1.6 d(3-6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7±2.5 d(5-10 d)。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中转开胸13例。结论术前筛选把握适应症,术中进行胸腔镜探查,细致谨慎地镜下操作,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可靠,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

  •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Fe NO比较研究

    作者:野栩梅;倪松石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 Fe NO)在支气管哮喘( BA )和过敏性鼻炎( AR)患者中的应用,比较Fe NO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分类( EOS%)在健康对照组( A组)、AR( B组)、BA/AR( C组)及BA( D组)之间的不同,寻找两种疾病Fe NO、EOS%改变的意义,以及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按国际技术标准设计的尚沃纳库仑一氧化氮分析仪对A、B、C、D组患者检测Fe NO,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常规。结果三组病例 ROC 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AR、BA/ AR、BA 三组 Fe NO、 E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05),三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Fe NO与EOS%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05,P<0.05)。结论Fe NO诊断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有临床意义。 Fe NO可以反映患者气道嗜酸性炎症水平。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这两种疾病存在密切的关系。

  • 胸腺肽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刘建春;杜敬华;王晓军;王爱民

    目的:观察并探讨胸腺肽在糖尿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入选的9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47例)和对照组( n=43例),对照组在维持血糖基础上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注射液皮下注射,连用12周,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后抗结核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90 d后,观察组CD4+构成比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这P<0.05,而CD8+构成比(23.3±5.7)%显著低于对照组。②两组血糖控制平稳,观察组与治疗组空洞闭合比例、病灶吸收比例及痰菌阴转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类型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在有效控制血糖基础上,抗结核治疗中加用胸腺肽注射液能提高细胞免疫水平,加快空洞闭合、痰菌阴转与病灶吸收。

  • MICU中AECOPD患者由医院转换为家庭无创机械通气的实施观察

    作者:姚翠玲;徐喜媛;尹东;孙丽;刘仙岭;徐海燕;杨敬平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 AECOPD)患者由医院转换为家庭无创机械通气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住我科MICU采用无创机械通气(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的存在中度呼吸性酸中毒(7.2515 h。观察NIPPV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 mMRC)、SGRQ量表及血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MMP-9、TNF-R75。结果 HMV治疗组6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PaO2、PaCO2、mMRC、SGRQ评分、FEV1%pro 及FEV1/FVC明显改善(P<0.05),同时,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MMP-9、TNF-R75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HMV对MICU中存在中度呼吸性酸中毒的AECOPD患者可以安全实现从医院过渡到家庭NIPPV治疗,有效延长COPD的稳定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及白细胞介素-Ⅱ治疗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宏山;吴敏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顺铂注射液及白细胞介素-Ⅱ胸腔内灌注治疗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确诊为肺癌所致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行胸腔置中心静脉管闭式引流尽胸水后,治疗组予胸腔内灌注顺铂40 mg/m2、白细胞介素-Ⅱ100万U及10%鸦胆子油乳注射剂50 ml;对照组仅灌注顺铂40 mg/m2及白细胞介素-Ⅱ100万U,5~7 d灌注1次,共4次。结束后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1%,高于对照组的53.1%( P<0.05)。两组毒副作用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注射液及白细胞介素-Ⅱ胸腔内灌注的方法治疗肺癌所致的的胸腔积液在临床上疗效肯定,优于使用顺铂联合白细胞介素-Ⅱ且副作用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康复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海燕;钱钧;郝建

    目的:探讨心肺康复训练与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n=31),对照组(n=26)。对照组给予氧疗、祛痰以及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心肺康复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第12周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及生活质量指数均较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肺康复训练可以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封堵犬肺支气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东风;王林;李建新;赵志龙;马小军;吕国军;谢威扬

    目的:应用不同粒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 AC微球)通过支气管镜对犬肺气道进行封堵,从而通过观察肺的CT改变及病理学变化,证明AC微球能够对犬肺支气管封堵有效性安全。方法家犬20条,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C、D 4组,通过支气管镜于气道分别置入d=600μm、1000μm、2000μm、3000μm的AC微球,观察犬的一般状况变化,术后2周行胸部CT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B、C组动物封堵后形成有效封堵,肺CT示肺段性不张,炎性改变;病理学检查示肉芽肿且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d=1000-2000μm的AC微球封堵支气管安全、有效。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Ⅰ-Ⅱ期脓胸的临床应用

    作者:曹珲;刘政呈;赵一昕;邹卫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用于I-II期脓胸手术能否达到早期廓清、剥脱胸膜纤维层的目的,并观察术后肺组织复张及肺功能恢复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病程小于4周的急性渗出期(Ⅰ期)和纤维素期(Ⅱ期)脓胸病例。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15例术后有肺组织复张不良、出血、持续漏气等并发症,6例需再次手术。114例术后6 mon肺功能测定,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实测值占预计值平均为87.7%(69.5%-105.9%),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MV)实测值占预计值平均为84.4%(59.9%-97.9%)。结论VATS治疗早中期脓胸安全、有效,脓胸廓清作用明确,能够清除尚未完全纤维化的增厚纤维层,有利术后肺复张并改善肺功能。

  • 肺部感染病原菌检测与抗菌药物耐药状况分析

    作者:朱志芬;王云

    目的:探讨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对187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检测,分析结果。结果187份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64株,培养阳性率为87.70%,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71.95%,革兰氏阳性菌占18.29%,真菌占9.76%,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肠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93%;检出的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低,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完全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肠杆菌属对头孢呋辛酯完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头孢呋辛酯完全耐药;检出的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夫西地酸、莫西沙星耐药率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完全耐药,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完全耐药,溶血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红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磷霉素均完全耐药。结论引起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肠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的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检出病原菌均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存在一定耐药性。

  • 电视胸腔镜在Ⅰ-Ⅱ期NSCLC切除中的中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梁宇强;黄健;王茂生;罗志强;方宁;张沛荣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早期NSCLC切除中的中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64例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的Ⅰ-Ⅱ期NSCLC作为观察组,并与同期进行常规开胸手术的54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电视胸腔镜组的止痛药使用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开胸组,P<0.05,电视胸腔镜组与常规开胸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及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早期NSCLC患者切除中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安全等特点。

  • 31例白血病患者肺弥散功能检查的对照研究

    作者:赖莉芬;韩志海;周怡;刘方;舒六一;张春阳

    目的:观察分析白血病患者的肺弥散功能变化。方法对31例肺通气功能正常的白血病患者进行肺弥散功能测定,同时选择30例外科术前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获得两组未用血红蛋白( Hb)校正的弥散量DLCO、DLCO实测值/预计值( A/P)及Hb校正后的DLCO( DLCOAdj)、DLCOAdj( A/P)。结果对照组DLCO与DLCOAdj、DLCO(A/P)与DLCOAdj(A/P)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组DLCO与DLCOAdj、DLCO(A/P)与DLCOAdj(A/P)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 DLCO、DLCOAdj、DLCO(A/P)、DLCOAdj (A/P)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肺弥散功能有不同程度降低,临床分析肺弥散功能异常的原因时,首先应排除Hb的影响因素,再结合肺CT和临床资料分析其它影响因素。

  • 多西他赛联合洛铂或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继柱;徐文喜;王斌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洛铂与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80例初治的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多西他赛75 mg/m2静滴,dI;洛铂30 mg/m2静滴,d 1。对照组:顺铂25 mg/m2,静滴,d 1~3,多西他赛剂量及用法同上,21~28天为1周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2.5%(17/40)和80%(32/40),对照组为47.5%(19/40)和82.5%(33/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髓抑制和肝肾毒性方面,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恶心、呕吐及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9,χ2=6.42,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洛铂和顺铂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基本相似,但多西他赛联合洛铂毒副反应相对较低,病人更易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 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宏山;吴敏

    目的:观察和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我院已确诊的40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观察组患者在放疗基础上予以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化疗1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1年、3年生存率,有效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和常规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75.0%和35%,患者1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0.0%、40.0%和40.0%、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Ш度以上急性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0%和29.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Ш期NSCLC患者选择同步放化疗方案与单纯放疗方案相比,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存率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 针型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足多汗症(附237例报告)

    作者:李小军;张健;廖洪映;李昀;谷力加

    目的:探讨针型胸腔镜T3~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足多汗症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总结我科收治的237例多汗症病例。全部采用针型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对其进行随访,分析对手、足多汗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37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手多汗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治愈率100%。腋窝多汗及足底多汗缓解率分别为96.9%及77.2%。平均手术时间(38.4±17.3) min,术后平均住院日(3.4±0.7)d。轻-中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率16.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针型胸腔镜T3-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 结核患者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杨丽梅;靳海龙;郭艳玲;班武娟

    目的:了解结核患者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来自结核病人标本分离的9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使用纸片扩散法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计9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62株MRSA,MRSA检出率为62.6%。 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较高,依次为100%、100%和75.8%,但对其他药物呈多重耐药。 MRSA耐药率显著高于MSSA。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性,特别对于MRSA应有针对性加强监测,根据分离株耐药特点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 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镜下表现与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张廷梅;陈静;李春兰;袁国琴;潘慧兰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病变在胸腔镜下表现及与临床之间关系。方法对我院临床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447例患者作内科电子胸腔镜检查,将胸腔镜下表现与病程、病理及临床特点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47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胸膜腔内均发现明显病灶,早期表现为充血水肿、肉芽结节;晚期主要表现为纤维粘连包裹、胸膜肥厚等。各期不同形态的病变可单独或同时存在。病理确诊率70.2%。胸水及胸腔清除物结核菌培养阳性率46.3%。结论结核性胸膜炎在胸腔镜下可表现为多种形态,胸膜病变表现与病程关系密切,胸腔内纤维包裹形成是导致胸水吸收排出困难的主要原因,内科胸腔镜对诊断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及判断预后有较高价值。

  • 不同微创手术方案在肺癌患者中疗效对比

    作者:杨友同;吴喜燕;王坤;茹玉航;宋焕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 c-VATS)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 VAMT)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采用c-VATS和VAMT手术治疗肺癌患者51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法)评估患者术后第1 d疼痛程度,分别在术前1 d以及术后1 d、3 d和5 d取静脉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c-VATS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以及置管时间均少于VAMT组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VATS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第1 d 疼痛评分显著低于VAMT组(P<0.05)。 c-VATS组患者术后1 d、3 d和5 d血清中CRP水平显著低于VAMT组(P<0.05)。 c-VATS组和VAMT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7.41%和20.8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05)。术后1年 c-VATS 组和 VAMT 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70%和4.17%,转移率分别为7.41%和12.50%,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和转移率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c-VATS和VAMT手术治疗肺癌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c-VATS安全性优于VAMT手术。

  • NT-proBNP检测在急诊老年COPD合并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马静

    目的:探讨血液B型尿钠肽前体( NT-proBNP)检测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心力衰竭急诊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AECOPD患者80例,根据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结果分为两组,统计患者NT-proBNP水平。结果 COPD合并心衰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COPD患者,抗心衰治疗1周后NT-proBNP水平显著改善。结论血液NT-proBNP检验能够作为老年COPD合并心力衰竭诊断的有效指标,对临床预后判定有积极作用。

  • 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朱春玲;侯远沛;彭素真;刘成永

    目的:探寻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菌阳肺结核患者,238例菌阴肺核患者,33例非结核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血清结核杆菌抗体检测、结核菌素试验( TST)以及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试验( TB-IGRA),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B-IGRA、血清结核杆菌抗体试验以及TST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7.13%、76.10%和64.71%;诊断特异性分别为90.48%、66.67%和71.4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53%、90.79%和90.7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96%、39.25%和31.91%;诊断效率分别为87.77%、74.33%和65.97%。 TB-IGRA的诊断敏感性和诊断特异性均显著高于血清结核杆菌抗体试验以及TST(P<0.01)。结论 TB-IGRA对结核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菌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和疑似结核感染患者的排除优于其它两种方法。

  • 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对急诊呼吸困难病人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宏鑫;哈玲梅

    目的分析并评价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 NT-proBNP)含量对急诊呼吸困难病人鉴别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急诊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194例受检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110例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84例。对两组患者的血浆 NT-proBNP水平进行检测并检查心脏超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对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含量显著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t=21.093,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的LVEF水平显著低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t=18.093,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59,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血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在晚期NSCLC中的表达和临床价值

    作者:权琳;王毅;徐玲;陈文萍

    目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FGF)作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重要的血管新生因子,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检测bFGF在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bFGF在NSCLC患者疾病分期、治疗反应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66例晚期NSCLC患者和1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bFGF的表达水平,并和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SCLC患者血清bF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 vs 20.1 pg/ml, P<0.001);在治疗结束后bFGF水平逐步下降(20.1 vs 10.6 pg/ml, P<0.05);生存分析发现NSCLC患者治疗前血清bFGF水平和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显著相关,血清bFGF>20 pg/ml患者的PFS显著短于bFGF水平较低患者(5.6月 vs 9.6月, P<0.001)。结论 NSCLC患者血清bFGF水平和疾病发生发展、疾病分期和疾病生存有关,可以作为NSCLC血管新生和预后的新指标。

  • 闭式胸膜活检加胸膜刷检在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荣艳;王辉;凌敏;苟安栓;牛灵;汪海涛

    目的:探讨闭式胸腔穿刺胸膜活检同时胸膜刷检在渗出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7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同时行闭式胸膜活检术与胸膜刷检术。结果87例患者,胸膜活检113次,成功率92.9%(105/113),病因诊断阳性率为70.1%(61/87)。胸膜刷检112次,成功率73.2%(82/112),病因诊断阳性率为60.0%(52/87)。胸膜活检病因诊断阳性率虽高于胸膜刷检,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1例患者胸膜活检病因诊断阴性,胸膜刷检阳性;有20例患者胸膜刷检病因诊断阴性,但胸膜活检阳性。胸膜活检同时胸膜刷检,病因诊断阳性率提高至82.8%(72/87),高于单独胸膜活检及单独胸膜刷检(均P<0.05)。87例患者胸膜检查时发生胸膜反应3例(2.7%),气胸4例(3.5%)。结论经皮胸膜活检与胸膜刷检均是渗出性胸腔积液病因诊断的重要手段,相对安全。胸膜活检同时胸膜刷检有更高的病因诊断阳性率,在渗出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二维图像及多普勒超声血管模式在颈部淋巴结病变诊断应用

    作者:梁雄波;程小飞;李子平

    目的:探讨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模式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149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分析指标包括淋巴结的长径/短径、边界清楚与否、淋巴门有无、淋巴结的内部回声等,同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淋巴结血管模式。结果79例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结核,55例经病理证实为良性淋巴结(其中淋巴结炎37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18例),15例经病理证实为恶性淋巴结(其中淋巴瘤3例,转移性淋巴结12例),恶性肿大淋巴结长短径比<1.5,良性肿大淋巴结长短径比>2,结核性肿大淋巴结>1.5。结核性肿大淋巴结内部多见无回声区及钙化,77.2%的结核性肿大淋巴结可见边缘型或中央型血管模式,常出现无血供淋巴结。结论根据二维图像及血管模式特征,颈部淋巴结结核大多都能做出明确诊断。

  • 细辛脑注射液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多种指标的影响研究

    作者:陈波

    目的:研究及观察细辛脑注射液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疾病因子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7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76例患儿遵循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毛细支气管炎治疗组)38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细辛脑注射液组)38例,然后将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天、第5天时的血清疾病相关因子及体液、细胞免疫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时的血清LTE4、IL-4及ECP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而血清IFN-γ则高于对照组,且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均分别显著好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检测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细辛脑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血清疾病因子及免疫指标水平。

  • 氨溴索支气管灌洗佐治支气管结核疗效观察

    作者:殷建团;邱跃灵;钱树苑

    目的:观察和评价氨溴索注射液支气管灌洗佐治支气管结核的疗效。方法选择早期炎症、渗出性支气管结核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3例(常规抗痨+支气管镜下灌洗盐酸氨溴索、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次/周)。对照组32例,(常规抗痨+支气管镜下灌洗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次/周)。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强化期抗痨满1个月结核中毒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0.9%、71.9%( P <0.05)。强化期满3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7.9%、65.6%(P<0.05),肺不张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8%、62.5%(P<0.05);肺功能改善率为87.9%、65.6%(P<0.05)。结论在全身抗痨基础上,辅以盐酸氨溴索支气管灌洗可加快支气管结核痰菌转阴,较好减轻支气管狭窄、改善肺功能;临床效果好。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AECOPD临床研究

    作者:王永;宋苏娟;朱宝山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呼吸机加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AECOPD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给予解痉平喘、止咳祛痰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2 ml(含异丙托溴铵4 mg,沙丁胺醇2 mg)加生理盐水3 ml雾化吸入15~20 min,2次/d。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44/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39/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3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逐渐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H、动脉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④治疗后两组心率、呼吸频率逐渐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⑤治疗组与对照组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缩短。结论 BiPAP联合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AECOPD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方便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预处理并后处理对肺移植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杨泳;张家衡;柯有力;李杰宝;何凡

    目的:对肺移植中出现缺血再灌注肺损伤,采用缺血预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鼠、模型组大鼠、缺血预处理组大鼠、缺血后处理组大鼠以及联合处理组大鼠。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建立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结果大鼠肺组织的干质量比例情况、丙二醛物质及髓过氧化物酶物质的含量,联合处理组大鼠同缺血预处理组以及缺血后处理组大鼠相比出现下降,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鼠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程度三个组经过比较,联合处理组活性程度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应用缺血预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能够对肺组织损伤起到累积保护效应,使损伤程度大大减轻。

  • 医用ZT胶在肺部结节病灶胸腔镜术前定位的应用

    作者:何锋;林铿强;许德新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注射医用ZT胶在肺部结节病灶胸腔镜术前定位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22例共22个肺内孤立性结节病灶,术前均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注射医用ZT胶定位标记,术中先行肺楔形切除术去除病灶并根据病理结果决定进一步手术方案。结果术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注射医用ZT胶定位成功率100%(22/22);穿刺定位后出现刺激性咳嗽10例(45.45%),无症状气胸3例(13.64%);无出血、血胸病例。术中均能准确定位后行肺楔形切除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16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4例,良性病变2例。均VATS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无术中、术后重大并发症。结论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注射医用ZT胶定位肺部结节病灶,快速、安全、有效,特别在直径≤10 mm的肺微小结节的定位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与Rho激酶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谢甜;黄奕江

    目的:分析老年COP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与血清Rho激酶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结果共纳入观察组38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肺动脉平均压、血清ROCK1、单核细胞ROCK1、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ROCk1水平与肺动脉高压呈现显著性正相关(P<0.001)。观察组患者单核细胞ROCk1水平与肺动脉高压呈现显著性正相关(P=0.004)。结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老年COPD患者,外周血及单核细胞内ROCK1表达均升高,且与肺动脉平均压力呈现正相关。提示ROCK1是干预COPD向肺动脉高压进展的新靶点。

  • 浅低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方志成;郑翔;刘伯毅;陈黎

    目的:探讨浅低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是否影响组织脏器功能,探讨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68例ARDS行浅低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变化、血浆肌钙蛋白浓度等,评估浅低温治疗对机体氧合情况、心律失常、组织器官功能情况有无不良影响。结果与浅低温治疗前相比,动态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逐步升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下降(P(A-a)O2)(P<0.05),肺功能改善;动态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血浆肌钙蛋白浓度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肝肾、凝血功能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浅低温治疗ARDS不影响重要组织器官功能,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 荧光支气管镜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蕾;马壮

    目的:评价荧光支气管镜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白光组和荧光组,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和/或刷检,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入组患者86例,白光组和荧光组分别为44例和42例,肺癌一次性检出率分别为52.3%和78.6%,有统计学差异(χ2=6.54,P=0.038)。镜下呈增生型病变的肺癌检出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χ2=0.34,P=0.84)。对于镜下呈非增生型病变,白光组检出率15.4%,荧光组为77.8%,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138)。对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检出率,白光组和荧光组分别为8.7%和24.2%,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荧光气管镜在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洛铂、白介素-2、凝血酶、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河;张家洪

    目的:观察洛铂联合白介素-2(IL-2)及凝血酶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NSCLC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胸腔穿刺术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待排尽胸腔积液后,对照组给予胸腔灌注洛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IL-2和凝血酶胸腔灌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KPS评分及胸水控制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且毒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洛铂联合IL-2及凝血酶胸腔灌治疗NSCLC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紫杉醇缓释剂型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孔颖颖;张杰;王婷;赵志刚;李新刚;邱小建;王玉玲

    目的:建立紫杉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缓释系统,观察其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效果,探讨用于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良溶剂蒸发法制备紫杉醇PLGA缓释微球,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并行体外释放试验对其缓释性进行评估;采用噻唑蓝法测定空白微球及不同剂量的紫杉醇缓释微球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紫杉醇PLGA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40μ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67%和66.8%。体外释药表明微球具有缓释性,可持续释放20天以上;20 mg微球每天释放的紫杉醇浓度在10-5 mol/L左右,均在有效浓度范围内。 MTT测定,不同剂量微球均可抑制HPF增殖,并且呈剂量依赖性,60 mg微球缓释液作用24 h,对HPF的抑制率可达50%以上。结论成功制备了紫杉醇缓释剂型,能够实现药物缓慢释放并可有效抑制HPF的增殖。证实局部应用该剂型在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测定评价COPD严重程度的分级

    作者:程彬彬

    目的:探讨COPD患者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血浆D-D、FG水平,以评估不同分级方法间的差异。方法收集142例COPD患者及59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D、FG。结果 COPD组血浆D-D、F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COPD患者死亡组的血浆D-D、FG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COPD D组患者的D-D、FG高于B、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间比较D-D、FG均无统计学差异;COPD Ⅳ级患者的D-D、FG高于Ⅱ、Ⅲ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Ⅱ、Ⅲ级间比较D-D、FG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OPD患者处于高凝状态,GOPD GOLD分级相对于GOLD 2011ABCD组可能更有利于评价患者的高凝状态及病情严重程度。

  • 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良性瘢痕增生性气道狭窄的疗效分析

    作者:马艳莉;何元兵;齐曼古力·吾守尔;焦克岗

    目的:初步探讨在狭窄部位局部注射丝裂霉素C治疗良性瘢痕增生性气道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良性瘢痕增生性狭窄患者24例,对照组16例,丝裂霉素组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丝裂霉素组采用介入方法联合狭窄局部注射丝裂霉素C(浓度为0.4 mg/ml,给药剂量按狭窄长度计算,1 ml/cm),给药方法为气管镜下黏膜针注射。随访6个月,观察狭窄气道内局部注射丝裂霉素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气道直径、气促指数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气道直径增加值均显示丝裂霉素治疗组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丝裂霉素组6个月内平均每例介人治疗次数为(4.94±1.18)次和(2.63±0.7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丝裂霉素组患者在观察期内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局部注射丝裂霉素联合常规介入方法,可明显延长良性瘢痕增生性气道狭窄再狭窄的时间,安全性好。

  • PET/CT与增强CT对肺癌淋巴结诊断及分期的比较

    作者:吴仪仪;张建;左长京;程超;董爱生;葛继元;周围;高明军;崔斌;孔令山

    目的:比较18 F-FDG PET/CT与增强CT在肺癌淋巴结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82例肺癌患者术前PET/CT及增强CT检查者对区域淋巴结诊断及分期的效能。结果82例患者共切除区域淋巴结564枚,其中78枚(13.8%)证实为转移。 PET/CT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增强CT,P均<0.05。 PET/CT与增强CT对区域淋巴结分期总的准确性分别为[87.8%(72/82)及70.7%(50/82)],P<0.05;对区域淋巴结N0、N1、N2期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83.3%(20/24)、90.0%(27/30)] vs [85.7%(24/28)、50.0%(12/24)、73.3%(22/30)]。结论 PET/CT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高于增强CT,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临床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提高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 腺癌性孤立性肺结节病理新分类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珏;胡慧娣;张倩倩;张元庆

    目的:探讨腺癌性肺结节的病理新分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腺癌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人264例。按照肺腺癌国际新分类,对所有病例组织学切片进行复习并分类,同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原诊断腺癌性肺结节的264例病例中乳头为主型腺癌87例,腺泡为主型腺癌72例,实体为主型伴黏腺癌59例,微乳头为主型腺癌22例,贴壁为主型腺癌14例,微浸润腺癌7例,原位腺癌3例。微乳头型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微乳头和实体型腺癌分级及临床分期高。结论肺腺癌中各亚型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按照肺腺癌新分类标准进行分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 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分析

    作者:汤丽萍;赵卫国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肺动脉造影( CTPA)确诊的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46例,根据病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其中利伐沙班组19例,华法林组27例。利伐沙班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华法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状况,临床指标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明显(P <0.05),两组疗效无明显区别(P >0.05);其中利伐沙班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对于急性肺栓塞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不明原因慢性咳嗽诊断的临床初探

    作者:汤森;闫静;徐文喜;付雪玲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不明原因慢性咳嗽19例患者经临床检查排除常见原因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19例患者17例得到确诊,诊断率为89.5%(17/19)。其中慢性支气管炎6例,支气管内膜结核5例,支气管癌3例,支气管真菌感染1例,支气管息肉1例,支气管异物1例,未明原因2例。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对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HMGB1、TNF-α在COPD急性期和缓解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朱金林;胡云岚;柴云飞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检测42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临床缓解期和4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MGB1、TNF-α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缓解期血清HMGB1、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且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HMGB1、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临床缓解期( P<0.05);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临床缓解期血清HMGB1与TNF-α表达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关系(r=0.782,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HMGB1和TNF-α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对两者进行检测有助于临床准确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 CT引导下序贯减容术治疗肺大疱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祥杰;张建国;胡晨阳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及序贯减容术治疗肺大疱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及序贯减容术治疗肺大疱患者25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胸部CT、呼吸困难分级评分变化( MMCR)、及手术的安全性。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5.7 min,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胸腔引流2~7 d,平均引流3.4 d,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MMCR评分标准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胸部CT检查提示重症肺大疱消失或较术前缩小至少大于50%,肺复张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及序贯减容术治疗肺大疱操作方便、微创安全、疗效较好。尤其适用于心肺功能不全而不能耐受传统全麻开胸手术的重症肺大疱患者。

  •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

    作者:张强;祝小林;陈智明;吴玲燕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COPD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无创呼吸机行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纯应用无创呼吸机行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h、24 h、第三天、第七天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体温以及动脉血气分析(包括pH值、PaO2、PaCO2、HCO3-、SaO2)等变化,记录无创呼吸总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插管率。结果治疗组PaO2提高较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PaCO2、HCO3-均下降,而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快,治疗3 h、24 h,治疗组PaCO2、HCO3-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平均无创呼吸总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插管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结论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安全有效,降低了住院时间及费用,减少了插管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汪自然;张蔚;林汉生

    目的:探讨每分通气量控制的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 BiPAP)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以每分通气量参数为目标的BiPAP治疗,监测各个阶段的血气分析中的pH、PaCO2并自身对照统计分析,及神志变化。结果患者血气分析中pH、PaCO2治疗前后,治疗72 h后与治疗后均明显改善( P<0.01),脱机24 h后能较好维持( P>0.05),神志转清时间(2.61±0.9) h。结论每分通气量控制6~8 L的BiPAP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具有肯定疗效,神志转清后综合治疗基础上一般每天2次,每次3h辅助通气3天后可考虑停机,值得临床尝试。

  •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ARDS的疗效观察

    作者:余毓梅;周世林;陈笑霞

    目的:观察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A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7例)采用传统潮气量(10~12 ml·kg-1)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28例)采用小潮气量(6~8 ml · kg-1)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指标( PaO2、PaCO2、pH、HCO3-、BE)变化及气压伤发生率、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儿经机械通气治疗后血气指标(PaO2、PaCO2、pH、HCO3-、BE)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H、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aC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 HCO3-、BE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气压伤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可明显降低ARDS患儿气压伤发生率及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成人支气管尖锐异物钳取经验与体会

    作者:周一平;夏利萍;陈小可;刘慧;喻海琼;刘念;陈霞;李艾芬

    目的:探讨成人支气管尖锐异物钳取的技术要点。方法选取分析我院5例成人支气管尖锐异物钳取经过及临床资料。结果所例举的患者4例局麻手术、1例全麻辅助喉罩通气下手术,取出异物分别为口腔科根管针、钳形蟹爪、鱼头扁骨、三角形骨片、鱼头骨片。结论尖锐支气管异物处理应尽早进行,术前应充分评估手术风险,采用合理的麻醉和入镜方式是成功取出异物的关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观察

    作者:陈泽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分析,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1年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1.7%( P<0.05);治疗后,两组在临床症状评分上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恶性气道狭窄

    作者:李勤;何元兵

    恶性肿瘤所致的气道狭窄往往患者在狭窄后短时间内出现胸闷、气憋、喘息,并且病情进展迅速,临床症状明显。恶性气道狭窄因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是呼吸科医生一直以来面临的难题。近些年,随着研究及治疗方法的探索,现在支气管镜介入技术的发展,这些疾病多数都可以经过介入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1]。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目前关于气道狭窄在支气管镜下的治疗方法的了解,并熟知各种应用支气管介入治疗恶性气道狭窄的适应症、并发症及疗效评估方法,以达到为临床服务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 纳米载体逆转肺耐药蛋白介导肿瘤耐药研究进展

    作者:张荣;刘晓民

    化疗是绝大多数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随着化疗失败案例的不断增加,人们发现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可能是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近20年来,MDR的机制研究发展迅速,研究逐渐发现了MDR的相关基因与蛋白,其中肺耐药蛋白( 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 LRP )及LRP编码基因的研究逐渐增多。 LRP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介导了MDR 的产生[1],而转运抗癌药物、siRNA的纳米载体问世,无疑为逆转MDR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就LRP特点、LRP介导的MDR机制、纳米载体逆转MDR研究热进行综述。

  • EGFR-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继发性耐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洋;江涛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组织分型中大约85%为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NSCLC的早期诊断极为困难,超过半数NSCLC患者就诊时已经发生远处转移。这部分患者传统治疗方案是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都有特异性差、副作用大。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pidermal grow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放化疗的缺点,且疗效优于传统放化疗,其在治疗晚期NSCLC,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progress-free survival,PFS)、中位生存时间( overall survival,OS)均优于传统化疗[1]。但是随着TKI的长期使用,原本对TKI治疗有效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病情进展,即发生EGFR-TKI继发性耐药。本文将对TKI继发耐药及处理策略进行综述。

  • 氢气对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孟超;周华成

    氢气是自然界中小的分子,并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2007年Ohsawa[1]首次发现氢气对脑缺血模型具有保护作用,氢气能够选择性地清除羟自由基(·OH)和过氧化硝酸阴离子( ONOO-),具有抗氧化作用。现有实验发现,氢气对肝脏、肾脏、肠道和心脏等器官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目前氢气对2型糖尿病、脑梗死、代谢综合征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疾病的临床实验研究正在进行中。但氢气应用于肺损伤的研究刚刚起步,本文就氢气在各种类型肺损伤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脂肪干细胞对肺部气道疾病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华;刘民培

    ASCs概述
      2001年,Zuk等[1]首次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一种多向分化干细胞,因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相似而称为脂肪干细胞( adipose stem cells,ASCs)。A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在ASCs的诱导分化研究中,开展早、研究多的是向同胚层的细胞分化,特别是向成骨细胞的分化。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具有向脂肪、骨、软骨、肌肉、内皮、造血、肝、胰岛和神经等多种细胞方向分化的多分化潜能,是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

  • 肺结核伴慢性气流阻塞综合征1例

    作者:赵昆;吴连君;母志睿

    临床资料
      男性,67岁。因“咳嗽1年余,喘息半年,加重3个月”于2011年12月14日入院。患者于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偶尔咳少量白色粘液痰,无发热、胸痛、喘息及咳痰带血等症状,未加注意。近半年出现喘息,以活动后明显。2011年9月27日到北京某“三甲”综合医院就诊,经拍胸片和肺功能检查确诊为“COPD”,规律使用“舒利迭”治疗,但效果不明显,故来我院治疗。既往有“肺结核”病史,已治愈。入院时体征:体温:36℃呼吸:18次/min 脉搏:90次/min 血压:120/70 mmHg 神志清醒,语言流利,营养状态良好,步入病室,自由体位,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唇无发绀,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音低钝,心律整齐,心率90次/min。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肾区无叩痛,下肢无浮肿。入院时自带的胸部正位片显示左上肺陈旧结核病灶,肺功能检查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CT检查显示左肺尖部结节和索条影,双肺见弥漫性颗粒样结节阴影及“树芽征”(图1)。故以“COPD急性加重期肺间质病变陈旧肺结核”收入院。入院后血、尿常规,生化、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肿瘤系列、血气分析等检查均正常,痰查抗酸杆菌阴性,PPD 试验阴性,痰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

  • 高压球囊扩张治疗儿童结核性气道狭窄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葛云洁;赵伟业;王毅

    支气管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约90%以上的支气管结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气道狭窄,常导致肺不张、毁损肺等并发症,单纯药物治疗对瘢痕狭窄型支气管结核效果差[1]。支气管结核所致气管狭窄在儿童发病率高,随着支气管镜下治疗的发展,使那些需要手术治疗或无法治疗的结核性支气管狭窄,通过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我科成功应用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1例支气管结核性狭窄女童,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颅咽管瘤术后伴发骑跨型肺血栓栓塞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玉全;王梅芳;熊畅;尤辉;王云;卢进昌;唐以军

    颅咽管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5%~4.0%,治疗首选手术。它虽为良性肿瘤,但由于生长部位累及下丘脑,围手术期及术后可发生严重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继发水电解质紊乱、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是患者预后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1]。钱海等研究显示颅咽管瘤并发肺动脉栓塞发病率2.7%,明显高于其他颅内疾患行开颅手术后并发肺栓塞的比例,且并发肺栓塞者行抗凝治疗死亡率仍高达40%[2]。骑跨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栓负荷重且不稳定,具有潜在高死亡风险[3,4]。合并骑跨型肺栓塞对于患者的治疗选择及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3]。笔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颅咽管瘤术后伴发骑跨型肺血栓栓塞病例,经溶栓仍无效死亡,并结合文献复习,现报告如下。

  • 全胸腔镜袖式支气管成形切除左上肺癌1例

    作者:徐宁;朱峰;汤磊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8岁。咳嗽、咳痰1月余。胸部CT示左上肺占位性病变左上舌段支气管狭窄伴远端支气管嵌塞,伴有同侧纵膈淋巴结肿大(图1)。纤支镜示左上叶支气管口新生物完全堵塞(图2),刷检病理见鳞癌细胞。术前诊断:左上肺中央型鳞癌T2 aN2 M0,各项术前检查未见手术禁忌。

  • 肺叶间裂Castleman病1例

    作者:沈佩婷;王炯;肖文艳;徐轲;刘荣玉

    Castleman病( Castleman disease,CD),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淋巴组织,常见于胸部[1],临床较少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CD及相关文献资料报告如下,以期提高大家对该病的认识。

  •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早期表现的肺栓塞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石余先;冯起甲;吕献军;汪诚

    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是指来自于深静脉系统或者右心的血栓栓塞了肺动脉系统及其分枝所致的一类疾病,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为肺循环障碍和呼吸功能障碍。从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有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易误诊与漏诊,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病死率可下降至8%。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3~7天内发生 PTE的概率极大;在 PTE 患者出现症状的1 h 内有约10%病例有死亡风险。休克或体循环低血压在PTE的表现中约占5%~10%;在明确诊断PTE患者中虽然一些病例没有休克的临床表现但从检查统计的数据分析,有高达50%患者有右室功能不全或心肌损伤的标志物证据;从PTE的死亡病例看大部分因未经诊断或识别而未得以治疗。被治疗过的 PTE患者中极少数会并发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有症状PTE患者如果未经抗凝治疗很容易在三个月内复发[1]。下面是我们呼吸科收治的2例肺栓塞病例,但该2例肺栓塞早期以神经系统症状的为主要表现,造成早期误诊。

  • 自动切割针胸膜活检联合CA125、ADA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应用

    作者:马玉娟;党焱;王利;刘小伟;朱波;李敏;何小鹏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弹簧式自动切割针胸膜活检联合CA125、ADA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确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10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56例,分析比较患者CA125、ADA及胸膜活检的结果。结果单独胸膜活检阳性率为80.91%,三种方法联合诊断阳性率为92.73%,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弹簧式自动切割针胸膜活检联合CA125、ADA检测可提高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率,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 床旁支气管镜直视下引导留置胃管的效果观察

    作者:朱波;王利;党焱;刘小伟;欧阳雪倩;何小鹏

    目的:探讨一种针对颅脑外伤后经常规方法失败后患者留置胃管的新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常规留置胃管方法失败后35例患者,使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引导留置胃管,比较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引导留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100%,插管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插管前后血氧饱和度未见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5 min内血压恢复正常。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直视引导下留置胃管安全可靠,可作为常规方法留置胃管困难时的有效补充。

  • 肺癌患者血浆中cofil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

    作者:刘岗;钟武装;肖丽萍;乐德

    分析不同阶段肺癌患者血浆中cofilin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不同阶段肺癌患者45例,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患者血浆中cofilin蛋白的浓度,分析cofilin蛋白在不同分期肺癌患者的表达差异性。结果中晚期(T3和T4)肺癌患者血浆中cofilin蛋白的平均表达水平为0.809±0.280 ng/ml,早期(T1和T2)肺癌患者cofilin蛋白的平均表达水平为0.225±0.118 ng/ml,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中cofilin蛋白在不同阶段肺癌患者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中晚期肺癌患者血浆中cofi-lin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早期肺癌患者,表明血浆中cofilin蛋白的表达与肺癌分期具有相关性。

  • DC-CIK联合EP方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作者:韩锁利

    目的:观察DC-CIK生物治疗联合EP方案化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42例经病理确诊的广泛期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3例,给予DC-CIK生物治疗联合EP方案化疗,对照组19例,予以EP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并观察DC-CIK生物治疗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有效率82.6%,对照组有效率52.6%(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超过10分的为17例(73.9%),对照组则为8例(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C-CIK生物治疗联合EP方案治疗广泛期SCLC患者安全、有效,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声带息肉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

    作者:张金花;孙沛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4岁。因反复“喘憋、胸闷”半年,加重1 d于2013年3月20日入院。患者近半年反复“喘憋、胸闷”,多次在外院就诊,行胸部CT见肺气肿征象,肺功能检查后,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予以抗炎、解痉、平喘等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症状发作突然,症状严重,有窒息感;运动后可以缓解;昨晚再次发作收入我院。患者有逐渐出现并渐加重的声音嘶哑病史20余年,未曾检查咽喉部。抽烟史20年,1~2包/日。

  • LKB1和VEGFR2在不同分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作者:田胜国;董景珍;于锦萍;付小红;李作生;王国臣

    目的:检测LKB1、VEGFR2在不同TNM分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88例经手术治疗的不同TNM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切取癌组织及癌周5 cm以上无转移的正常肺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LKB1和VEGFR2的表达情况。结果 LKB1和VEGFR2在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均有表达。 LKB1蛋白表达率在正常肺组织中明显高于癌组织(P<0.01),VEGFR2在癌组织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LKB1和VEGFR2在不同分期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LKB1和VEGFR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可能帮助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及预后。

临床肺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