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 >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

临床肺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림상폐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63
  • 国内刊号: 34-12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肺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许学受
  • 类 别: 呼吸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联合给药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娅;张明;吴星娆;杨毅

    目的:探讨在常规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的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双途径给药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疗效。方法65例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和静脉滴注双途径给药,并联合丹参川芎嗪综合治疗;对照组33例使用激素、抗生素等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治愈18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15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72.7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的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双途径给药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阿奇霉素对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IL-4及IL-10的影响

    作者:金梅;季志宇;范丽芳;潘云虎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IL-4、IL-10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门诊COPD稳定期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上加口服阿奇霉素。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6月、9月检测血清IL-4、IL-10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IL-4、IL-10水平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血清IL-4及IL-10在治疗后6月、9月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增加抗炎因子,口服方便、安全、有效,在治疗COPD患者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运动及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缓解期COPD患者运动耐力、日常生活能力及情绪的影响

    作者:汪立新;顾晓燕;沈素娥;蒋德升;于天培;姜静;李树猛

    目的:观察运动(呼吸和步行)及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运动耐力、日常生活能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55例缓解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训练组24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组除予以药物治疗外,配合进行运动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持续观察6个月。观察期前后分别评价运动耐力(6MWD)、呼吸困难程度(Borg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同时进行焦虑抑郁程度和肺功能评定。结果 COPD患者训练后6MWD明显高于训练前和对照组(均P<0.05), ADL评分明显增加(P<0.05),而Borg评分明显减轻(P<0.05),焦虑、抑郁评定亦显著降低(P<0.05),但训练前后患者肺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运动及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尽管对缓解期COPD患者肺功能无显著影响,但可增加其运动耐力和ADL能力,减轻呼吸困难和焦虑抑郁程度。

  • 174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分析

    作者:李妍;王西娣;陈美玲;杨健

    目的:分析我所183株痰培养阳性菌株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药敏比例法对183株阳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74株结核分枝杆菌,且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 INH)、利福平( RFP)、乙胺丁醇( EMB)、链霉素( SM)的总耐药率为25.3%,耐多药率为8.0%。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SM、INH、EMB、RFP。结论陕西省结核耐药情况仍较严重。

  • 无创与有创正压通气在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衰中的应用

    作者:余文凯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 NIPPV)与有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h、治疗后24 h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等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P<0.05)。结论正确使用无创及有创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作者:麦海珊;叶欣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道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取我院新生儿172例患儿呼吸道感染的痰标本进行检测,分析其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37株)、肺炎克雷伯菌(28株)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此外还检验出36株呼吸道合胞病毒、22株柯萨奇病毒、18株腺病毒、14株EB病毒、48株肺炎支原体、25株肺炎衣原体、其他9例。常见革兰氏阴性菌对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美罗培南较为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与青霉素有显著的耐药性。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医疗质量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AECOPD中的C反应蛋白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刘慧招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AECOPD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AECOPD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患者抗感染、祛痰平喘、利尿以及氧疗等治疗,半个月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的CRP、WBC以及FEV1%,并与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患者经治疗后有65例患者得到缓解,15例未得到缓解。实验组治疗前CRP水平、WBC以及FEV1%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缓解患者的CRP水平、WBC以及FEV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反应蛋白在AECOPD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童超强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 CRP)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 M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28例肺炎患儿按照病原体的不同分为支原体组(45例)、细菌组(43例)、病毒组(40例),并选择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四组研究对象血清CRP水平和检测阳性率,并比较不同病情程度MP患儿血清CRP水平和检测阳性率,治疗1周后,比较3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和检测阳性率。结果血清CRP水平和检测阳性率组间比较,细菌组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 P =0.0000),支原体组明显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 P =0.0000),病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支原体肺炎患儿中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组血清CRP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不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组。治疗1周后,支原体组血清CRP水平高于病毒组(P=0.000),低于细菌组(P=0.0000),CRP检测阳性率支原体组高于病毒组(P=0.0041),低于细菌组(P=0.0223)。结论血清CRP水平检测可作为MP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 NBI窄波光成像用于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

    作者:谷俊东;赵辉;朱思伟;杨炳军;许洪瑞;李莉

    目的:评价窄波光( Narrow-Band Imaging, NBI)气管镜用于肺癌早期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我院内镜中心行气管镜检查患者87例,首先行普通白炽光气管镜检查( White light videobronchoscopy, WLB)检查结束后,转换至NIB成像检查,并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以活检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NBI、WLB以及NBI+WLB诊断支气管黏膜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87例受试者中4例为浸润癌予以排除,终83例受试者纳入分析,其中原位癌2例(2.3%),中重度不典型增生19例(21.8%),轻度不典型增生18例(14.9%);WLB诊断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以上病变的敏感性为10%(95%CI:1%~30%)特异性为94%(84%~98%);NBI为81%(58%~95%)和98%(91%~100%)。结论与WLB相比NBI成像对早期肺癌黏膜下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 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

    作者:高明明;张英延;王顺莹

    目的:探讨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3年3月135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65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应用激素和抗生素时间长、机械通气、糖尿病、Ⅱ型呼吸衰竭等有关(P<0.05),其中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机械通气、住院时间长、Ⅱ型呼吸衰竭是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合理运用药物,加强营养支持,早期脱机和控制血糖,可减少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 多种检测措施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区秀燕;袁小玲;郭伟洪;黄锡坤

    目的:探讨多种检测方法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10例疑为肺栓塞者行肺动脉血管照影( CTA),分析CTA联合血清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并根据D-二聚体和CRP水平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依据临床标准,46例确诊肺栓塞;依据CTA确诊41例,另17例为非确定诊断,其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13%和81.25%,当以血清D-二聚体500 mg/L为临界值,17例非确定诊断中有8例被确诊为阴性,两者联合使诊断的特异性提高至93.75%。高危组肺梗死占10.52%,心肌损伤26.32%,与低危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可辅助确诊CTA中的不确定性诊断病例,从而提高诊断特异性和判断预后。

  •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伍剑

    目的: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应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早期预防效果进行观察及分析。方法选取早产儿病例120例,根据患儿家长意愿分组为固尔苏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在常规进行心电监测、入恒温箱、抗感染等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不应用固尔苏,固尔苏组给予固尔苏用药治疗。结果固尔苏组患儿的平均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1);固尔苏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气漏和视网膜病变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固尔苏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致死率和NR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可快速改善患儿肺功能、提高肺顺应性,并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致死率。

  • L-精氨酸对COPD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明霞;范春红;罗智聪;骆国平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平喘、吸氧、强心、祛痰、抗感染、利尿、纠正内环境紊乱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L-精氨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及心功能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PAP、MIP、MEP、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P(mmHg)、MIP(kPa)、MEP(kPa)、FEV1(%)、FEV1/FVC(%)值分别为22.5、7.2、10.6、58.4、66.2,显著高于常规组35.4、6.3、9.2、54.2、63.1(P<0.05)。两组治疗后LVEDV、EF、C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 L-精氨酸与常规治疗相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并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

  • 清热宣肺化痰法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玉梅;刘博;刘亮;赵存杰

    目的:观察清热宣肺化痰法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辩证为痰热壅肺证证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使用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清热宣肺化痰法,运用复方清金化痰汤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第3 d、第5 d、第9 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中医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快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P<0.05)。结论采取清热宣肺化痰法运用复方清金化痰汤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确切,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有明显优势,能够加快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乳酸、碱缺失、降钙素原与肺炎伴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关系

    作者:姜远普;张川;郑碧霞

    目的:探讨血乳酸、碱缺失、降钙素原三种生物标记物与肺炎伴脓毒性休克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重症监护室( ICU)收治的98例肺炎伴脓毒性休克患者,检测入ICU时、6 h、24 h三种生物标记物浓度,同时入ICU时对其进行APACHEⅡ评分,以6 h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两组,比较两组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同时根据28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对两组各时间点三种生物标记物进行比较;分析三种生物标记物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6 h乳酸清除率≥10%组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比6 h乳酸清除率<10%组低( P<0.05);存活组血乳酸、降钙素原比死亡组明显低(P<0.01),存活组碱缺失比死亡组高(P<0.05);血乳酸、降钙素原与APACHEⅡ评分正相关(P<0.05),碱缺失与APACHEⅡ评分负相关(P<0.05)。结论三种生物标记物可作为评价肺炎伴脓毒性休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较可靠指标,血乳酸和降钙素原越高,碱缺失越低,提示预后不良。

  •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由

    目的:观察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放射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素,对照组剂量60 mg,每日2次;观察组剂量300 mg,每日2次;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Leicester咳嗽问卷(LCQ)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LCQ评分和总评分的改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放射性肺炎疗效显著,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侃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该院诊疗87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试验组)及同期门诊体检儿童73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检测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以及细菌感染情况,并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合并呼吸道感染占35.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P<0.01)。试验组呼吸道感染病原检出率为74.71%高于对照组24.66%,(P<0.01);试验组病毒检出率为37.93%高于对照组12.33%( P <0.01);试验组支原体、衣原体检出率为24.14%高于对照组9.59%(P<0.05);试验组细菌检出率为12.64%高于对照组2.74%(P<0.05)。结论哮喘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密切相关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和细菌感染是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和加重的主要诱因。

  • 肺孢子菌肺炎31例临床分析

    作者:蒋德雄;王红军;王廷杰;张雪漫

    目的:探讨研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在我院诊断的肺孢子菌肺炎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HIV/AIDS患者28例,非AIDS患者3例,其中男性22例,女9例,年龄23~7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气促者28例(90.3%),发热25例(80.6%),咳痰17例(54.8%),乏力,纳差15例(48.3%),胸痛8例(25.8%),腹泻4例(12.9%),反复皮疹3例(9.6%)。3例患者行无创通气,1例因严重肺部感染,低氧血症,行有创机械通气。31例患者胸部CT均表现为典型的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所有患者均选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治疗,对吸空气时血氧分压PaO2低于70 mmHg患者给予激素治疗。结论当AIDS患者或免疫抑制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其胸部CT提示典型的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需考虑PCP的可能,但其病原学检查困难,治疗以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及激素治疗为主。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AIDS
  • 降钙素原指导社区获得性肺炎抗菌治疗终止的应用研究

    作者:曾祥伯;邓建华;贵建平;何东;陈剑波;李娜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利用血清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水平判断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终止抗菌药物治疗的时机的可行性。方法220例CAP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40例,对照组80例。实验组在入院后24 h内采集静脉血清进行PCT检查,血清PCT>0.5 ng/ml者隔日进行采血检查,当PCT<0.5 ng/ml或者下降超过峰值的80%时停用抗菌药物;对照组则根据医生临床判断决定停用抗菌药物时机。结果共207例患者完成临床试验。实验组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6.7±1.3、7.2±1.4 vs 8.6±1.7、9.1±1.6),(P<0.05);实验组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4531±708.3 vs 6067±912.7),(P<0.05);两组肺炎复发率无差异(P>0.05)。结论 PCT是判断CAP抗菌治疗终止时机的良好指征,此方法具有临床可行性。

  • 大剂量沐舒坦联合N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贺丰;李启宇;于淑珍

    目的:探讨大剂量沐舒坦联合N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7),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两组给予NCPAP通气,观察组静脉输注大剂量沐舒坦,30 mg/( k·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PaO2、PaCO2和OI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 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12 h和24 h的PaO2、PaCO2和OI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沐舒坦联合N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显著,可迅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PaO2。

  • 大剂量氨溴索在重症肺炎治疗中价值

    作者:段玲;欧阳刚;赵亮;刘合祥;陈章

    目的:探研大剂量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在2008年6月~2013年7月收治56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再给予静脉滴注大剂量氨溴索900 mg,1次/d;对照组再给予静脉滴注氨溴索60~180 mg/d,2次/d。两组疗程均为8~14 d。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发热、咳嗽症状与肺部湿性啰音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 P<0.05);两组治疗后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8、TNF-α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IL-8、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疗效确切,能够更快缩短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更好改善氧合情况。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熊剑飞;朱长清;张柯基;吕利雄;归茜;陆晓晔

    目的:通过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条件培养液注入到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体内,观察其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4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原代培养BMSCs,传至第3代的BMSCs无血清培养24 h,收集的培养基即为BMSCs条件培养液。将3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百草枯组、BMSCs条件培养液治疗组(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将BMSCs条件培养液通过尾静脉注入各组大鼠体内,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炎评分、肺组织α-SMA表达水平和各组大鼠血浆中TNF-α、IL-1β的水平变化。结果与百草枯组相比,治疗组肺泡炎症反应较轻,肺组织α-SMA表达水平较低( P<0.05),血浆中TNF-α、IL-1β的含量较低(P<0.05)。结论 BMSCs条件培养液可减缓急性百草枯中毒引起的肺损伤。

  • 肺炎型肺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妍丽;陆兰英;韩丹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影响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0例肺炎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危险因素的生存曲线,建立病情进展性发展预测模型。结果根据生存曲线分析结果,不同TNM分期、不同影像学表现、3种病理类型之间的生存期差异显著(P<0.05);预测模型显示低危进展组、中危进展组以及高危进展组,病情进展性发展发生率分别为75.7%、14.3%、10.0%。结论男性患者、腺癌、混合阴影、TNM分期≥Ⅲ期是造成病情进展,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肺炎 肺癌 危险因素
  • COPD机械通气患者肺泡灌洗液中SP-D、IL-6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翁婷;周玉皆;王丽芳;施斌

    目的:观察COPD机械通气患者肺泡灌洗液( BALF)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 ( SP-D)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方法4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根据入院第ld和第5d的APACHE II评分变化,分为病情加重组(17例),及病情缓解组(23例),收集机械通气1、5d的肺泡灌洗液,测定BALF中SP-D、IL-6浓度,观察不同预后患者BALF中SP-D、IL-6水平的差异。结果病情缓解组BALF中SP-D含量逐渐上升,机械通气5d较1d明显升高(P<0.05);与病情缓解组比较,病情加重组机械通气1d、5d BALF中SP-D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病情缓解组BALF中IL-6含量逐渐下降,病情加重组BALF中IL-6含量逐渐上升(P<0.05)。相关分析显示BALF中SP-D浓度与IL-6含量及APACHE II评分均呈负相关性( r分别为-0.35,-0.41,均P<0.05)。结论 SP-D、IL-6在COPD患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BALF中SP-D、IL-6可作为COPD机械通气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 阿托伐他汀对肺心病患者血清中8-iso-PG水平的影响

    作者:钱晨;姚坚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中8-异前列腺素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和呼吸科住院的4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3例)和常规治疗组(22例),常规治疗组予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每晚一次,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超声心动图、6分钟步行距离(6MWD)、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同步收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8-异前列腺素(8-iso-PG)。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肺动脉压力、动脉血气分析、6MWD、血清中8-iso-PG水平,分析临床指标和各个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治疗前,两组血清中8-iso-PG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血清中8-iso-PG水平较前下降,P<0.05,但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②在治疗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肺动脉压(PASP)较前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2)、6-MWD较前明显增高;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改变,P均>0.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压力,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活动耐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 检测NT-proBNP在鉴别急性呼吸困难病因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贻平

    目的:探究利用床旁快速检测B型钠尿肽前体( NT-proBNP)鉴别急性呼吸困难病因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定量分析法对300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进行测定。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 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NT-proBNP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床旁快速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能够有效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美罗培南治疗老年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文军;黄玉蓉;张海涛;陈旭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在治疗老年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科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89例,其中73例作为病例组采用美罗培南静脉注射治疗,美罗培南治疗方法和剂量为静脉滴注500 mg/次,每日3次;而116例设为对照组,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静脉滴注500 mg/次,每日4次。疗程均为7~10 d。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19%,细菌清除率87.93%,不良反应发生率5.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93%,细菌清除率68.35%,不良反应发生率6.03%。美罗培南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美罗培南更适用于老年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老年重症感染、和或伴有中枢神经精神症状者的患者。

  • HRCT及三维重建(3 D)成像技术在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冯光;杨圣俊;靳军;王新举;高江峰;李雯;耿广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及三维重建(3D)成像技术在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4例病理证实为小肺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 MSCT)扫描和高分辨率CT( HRCT)扫描,比对分析患者的MSCT表现、HRCT表现及各自的病变分布特点和影像学特征。结果棘突征、短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以及细支气管气相的显示率方面,HRCT要显著优于MSCT( P<0.05),虽然HRCT在叶间胸膜破坏征的显示率方面稍高于MSCT,但是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HRCT及3D成像技术是临床诊断小肺癌的敏感方法,其结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新密市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控18年效果观察

    作者:邢进;靳晓伟;魏晓慧;段海霞;岗铸锋;靳鸿建;何世德;刘元森

    目的:探索在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控的方法和效果。方法①开展“六岁防痨工程”,每年进入6岁的儿童统一作一次结核病免疫应答监测,有病早治,无病早防;②对入学新生结核病进行预防性体检;③对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学生进行预防性治疗;④在学校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⑤制定落实《学校结核病应急处置预案》;6、和学校签订结核病防控目标管理责任书。结果①学生新发结核病患者占全市新登记患者的比率由1996年的14.4%下降到2013年的3.2%,年均递降率为8.5%,递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75,P<0.05);而学生中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下降幅度更大,年均递降率为10.0%,由1996年的12%下降到2013年的2.0%,递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3,P<0.05)。②学生活动性结核病发病率年均为18.9/10万(8.4/10万±36.1/10万),由1996年的25.9/10万下降到2013年的10.9%,年递降率为5.0%,递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66,P<0.05);学生涂阳肺结核发病率年均为4.1/10万(1.0/10万±8.8/10万),由1996年的8.8/10万下降到2013年的1.0/10万,年均递降率为12.0%,递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4,P<0.05)。18年来,新密市各学校没有发生结核病聚集性发病现象。结论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能有效降低学生结核病。

  • 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的放射学表现

    作者:马少君;刘延梅;黄范丽

    目的:探讨在一系列的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NTLs)病例的关键影像学表现,特别是CT表现。方法分析评估22例病理诊断确诊的(NTLs)患者(12例男性,平均年龄60岁)影像学表现,描述侧重于计算机体层摄影在观察到的变化。结果5个典型类癌、3个非典型类癌、3个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LC-NCs)和11个小细胞肺癌( SCLCs)。只有一个典型类癌特征表现为中央支气管结节合并远端肺不张,而其他表现为的肺结节或肿块;非典型类癌对应了外围混杂密度肿块;3个 LCNCs 有一个是周围的均质肿块,其他则是边界不清和混杂密度;11个SCLCs 对应了中央的、浸润的和非均质肿块及继发的肺及胸膜改变,钙化未在 LGNCs 和 SCLCs表现。 LCNCs 和 SCLCs 的所有病例均在较早及后续随访观察发现转移。结论虽然一些成像特点可能类似,但影像学表现与临床信息可能在分别NTLs的组织学类型的发挥相关作用。

  •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临床疗效

    作者:徐夫仅;靳福鹏;张坤;汪坤

    目的:观察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的近期疗效及急性毒性反应。方法收治的Ⅲ期NSCLC患者59例,同步加巩固化疗组36例,对照组为序贯放化疗组23例。同步加巩固化疗组:放疗同步2周期化疗,放疗后行2~4周期巩固化疗;序贯组:先行适型放疗,放疗后再行4~6周期化疗。化疗均为TP方案,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剂量放射治疗。结果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及序贯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1.1%,47.8%(P<0.05),一年生存期率分别为78.3%,54.6%(P<0.05)。主要毒副反应:骨髓抑制,同步组及序贯组分别为100%,73.9%(P<0.05),其他如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治疗NSCLC较序贯化疗疗效确切,近期局控率高。对于急性毒性反应,如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及消化道反应,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适型放疗等支持下,患者多可完成治疗。

  • 经支气管镜生物学肺减容术研究

    作者:孙元亮;方年新;陈正贤;刘思怡;杨嘉雯;黄俊伟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兔6只,麻醉后经口插入超细支气管镜观察新西兰兔肺,通过工作通道注入胰蛋白酶2 ml停留2 min,吸除,再次注入细胞培养液2 ml停留30 s,吸引干净,通过工作通道导入冠脉血管导丝,退镜,通过导丝导入双腔管,同时插入超细支气管镜观察是否到位,通过2个管腔同时注入滑石粉混悬液0.2 ml,然后分别注入生物蛋白胶1.25 ml,退除双腔管和超细支气管镜,用影像学( CT,术后1天,2、6、12周)和组织病理学方法(术后12周)观察减容效果。结果所有操作过程顺利,未发现技术操作上的困难,1只动物死于麻醉意外,其他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12周CT检查示5只兔局部肺组织均呈密度增高致密影,未见炎性病变影像,病理检查肉眼见肺组织萎陷、容积明显缩小,低倍镜下见纤维母细胞增生,部分纤维化。结论应用滑石粉和生物蛋白胶的经支气管镜生物学肺减容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并能达到持续充分的肺减容。

    关键词: 支气管镜 肺减容 COPD
  • 浅低温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循环功能影响

    作者:方志成;周昌娥;郑翔;刘伯毅;陈黎

    目的:探讨浅低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肺循环功能影响及机制。方法127例ARDS分为浅低温组和对照组,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 PiCCO)测定血管外肺水含量( EVLW)、肺循环阻力( PVR)、右室每搏功指数( RVSWI)、平均肺动脉压( MPAP)等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心脏超声测定经三尖瓣口肺动脉压力( TPAP),评估浅低温对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影响。统计机械通气时间及参数变化,测定肺组织局部IL-6及肺灌洗液中白蛋白/血浆白蛋白,评估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浅低温组EVLW、PVR、RVSWI、MAP(P<0.05)明显下降,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呼吸机支持力度下降(P<0.05),肺组织灌洗液中IL-6、灌洗液白蛋白/血浆白蛋白下降(P<0.05),肺组织炎症改善。结论浅低温治疗可促进ARDS患者肺循环功能改善,与抑制炎症、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有关。

  • 多塞平辅助治疗对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

    作者:底胜峰;张莉

    目的:探讨多赛平辅助治疗对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疗效及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140例伴发焦虑、抑郁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哮喘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赛平辅助治疗。治疗2~3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较之治疗前FEV1/FVC%和PEF均有所改善,a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bP<0.05。(2)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焦虑、抑郁情况有所缓解,aP<0.05,但观察组缓解更为明显*P<0.05。结论多赛平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 P6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研究

    作者:刘君;李高峰;陈楠;彭俊;陈新隆

    目的:研究宣威与非宣威地区非小细胞肺癌P63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 P63在肺鳞癌组织中高表达;非小细胞肺癌中,P63的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与患者性别无关; P6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在相同病理类型、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同性别的阳性表达率,宣威组与非宣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63的表达在宣威并无地区特异性,并不是宣威肺癌高发的原因。

  • 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勇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分别给予电视胸腔镜与腋下小切口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较腋下小切口术疗效更佳、创伤更小,但相对费用较高,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 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

    作者:戴立英;张健;刘光辉;傅燕娜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38例,男27例,女11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6、24 h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 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 a/A),监测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所有病例PH、PaCO2、PaO2、OI、a/A在治疗后1、6、24 h均较治疗前改善( P均<0.01),治愈28例(73.7%),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及死亡10例(26.3%),未发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结论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度呼吸衰竭是安全和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 超敏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检测在AECOPD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任薇;王胜;季红燕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前白蛋白水平( P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稳定期 COPD 患者30例及AECOPD 患者60例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PA、血沉( ESR)、白细胞计数( 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N%),进行差异比较。结果 AECOPD 患者治疗前 HsCRP 、PA水平与治疗后及稳定期 COPD 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AECOPD患者治疗前HsCRP、PA阳性检出率与治疗后及稳定期COPD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HsCRP、PA诊断AECOPD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结论 HsCRP、PA对于AE-COPD 早期诊断及疗效判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COPD患者血液中组织蛋白酶B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观察结果分析

    作者:李雪

    目的:分析COPD患者血液中组织蛋白酶B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方法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 COPD组),另选取4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共纳入COPD组60例,对照组45例。 COPD组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蛋白酶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COPD级数升高,ICF-1水平不断升高,而组织蛋白酶B水平逐渐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患者血ICF-1与组织蛋白酶B呈现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 COPD患者ICF-1表达随疾病严重程度升高而增多,而组织蛋白酶B则随疾病严重程度升高而降低。

  • 莫西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肺脓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辛武

    目的:观察评价莫西沙星联合甲硝唑的方法治疗肺脓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细菌的清除效果。方法将急性肺脓肿在我院住院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给予莫西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头胞哌酮舒巴坦联合甲硝唑进行治疗,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以及细菌清除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改善较明显,治愈时间短,且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肺脓肿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安全、有效。

  • 辅助性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

    作者:梁锦泉;邓俊亮

    目的:探讨CD4+CD2+9辅助性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选取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及肺炎患者各30例,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9辅助性T细胞及其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的频率。哮喘患者使用氨茶碱片进行治疗,4周后复测CD4+CD2+9 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结果哮喘患者患者CD4+CD2+9 T细胞及IL-4均明显高于肺炎组及健康志愿者组(P<0.05),但后两者无组间统计学差异;哮喘组与肺炎组IFN-γ无组间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哮喘组患者CD4+CD2+9T细胞含量明显降低,IFN-γ明显回升,IL-4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 CD4+CD2+9辅助性T细胞含量升高是哮喘的一个免疫机制,该细胞分泌的IL-4诱发Th2类免疫反应,可介导哮喘的体液免疫从而加重病情。

  • 小儿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100例分析

    作者:吴春远;刘海英;庄哈娜;赵宏霞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收集住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支原体肺炎患儿8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观察组异形淋巴细胞比例,2个肺叶以上受侵犯以及合并胸腔积液,其他脏器损伤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高于对照组( P<0.05);淋巴细胞和异淋细胞升高明显(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较对照组偏低(P<0.05);ALT、AST、LDH和CK-MB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 EB病毒感染比例较高,其器官受累严重,较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症状严重,其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变明显。

  • 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房丽;王红阳;王轶楠;马守东;王玲玲;刘卫东;郑海荣

    目的:评价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0例诊断明确的老年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照射剂量60~66 Gy;并每周一次同步化疗,方案分别为奈达铂( NDP组)或顺铂( DDP组)联合多西他赛。奈达铂用量为20~25 mg/m2,顺铂为20~25 mg/m2;多西他赛为30 mg/m2;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NDP组和DDP组总有效率均为70.0%;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5个月和16.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DP组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DDP组(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NSCLC有效率不低于顺铂双药方案,且胃肠道反应显著减低,患者耐受性好,更易让患者接受。

  • 前列地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疗效的临床研究

    作者:章敬玉;罗勇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其DPAP、SPAP和MPAP的值分别为(11.9±2.5) mmHg、(28.6±3.8) mmHg、(16.3±2.5) mmH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其DPAP、SPAP和MPAP的值分别为(17.2±3.1) mmHg、(35.9±7.2) mmHg、(31.9±6.1) mmH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治疗后,DPAP与SPAP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PaO2、FEV1、FEV1/FVC的值分别为(66.84±8.03) mmHg、(81.41±11.13)%、(90.52±13.51)%,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CO2值为(52.50±7.11) mmH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对照组治疗后,PaO2、FEV1、FEV1/FVC的值分别为(55.88±7.72) mmHg、(77.39±12.11)%、(79.25±11.01)%,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CO2值为(56.6±0.42) mmH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疗效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用药后患者肺动脉压明显降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说明前列地尔注射液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占位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凤华;赵琳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联合针吸活检术对肺内肿块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临床气管镜检查、痰检,不能确诊的58例肺部占位性病变给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联合针吸术。结果58例患者中55例获得满意的组织标本,明确了定性诊断,诊断成功率94.83%,恶性病变49例,良性病变6例,不能明确诊断3例。并发症:气胸7例,肺出血12例,胸痛10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联合针吸活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轻微,对胸部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普遍推广应用。

  • 震动排痰机治疗AECOPD的疗效观察

    作者:龚昭惠;谭娟

    目的:观察振动排痰机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n=30例)给予常规药物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 n=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振动排痰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 pH、PaO2、PaCO2)变化、排痰总量、无创通气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 pH、PaO2、PaCO2)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排痰总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无创通气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结论振动排痰机联合无创通气治疗AECO-PD疗效显著,可促进排痰和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 探究噻托溴铵联合沐舒坦对AECOPD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魏莉;邓丹凤

    目的:探究噻托溴铵联合沐舒坦对危重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沐舒坦,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经治疗后试验组的FEV1、FEV1/FVC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沐舒坦对AE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较常规药物治疗好,患者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162例发热患者病因分析

    作者:赵咏梅;姜鹏;陈立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发热病因繁杂多样,但以感染性疾病为常见,因此多首诊感染科,我院无感染科而收入血液科。现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162例发热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病因分析,如下。

  • 盐酸氨溴索对COPD发作期并发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勉;张幸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发作期并发肺部感染的治疗价值和用药安全。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COPD发作期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低流量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抗感染、解痉平喘、对症支持等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对照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时间早于对照组,该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结论氨溴索能够快速改善COPD发作期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通气功能,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建议临床推广运用。

  • 多项检查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新发

    目的:探讨检测重症肺炎患者血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和比较32例重症肺炎患者和30例非感染呼吸疾病患者血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症肺炎组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NF-α、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6和IL-10表达水平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均有明显的相关性( P<0.05)。结论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10表达水平可间接反映肺部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评估疾病预后情况。

  •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学娟;冯喜英;张嫚;关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serum amyloid A,SAA)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 acute phase protein, APP)。研究发现在许多炎症性疾病,血浆SAA水平显著升高。以往研究证实SAA是淀粉样蛋白A ( amyloid A, AA )的前体[1],但SAA的生物学功能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SAA是一个炎症标志物,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于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其研究涉及呼吸系统大部分疾病,此外在一些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及心血管疾病中也有广泛研究。 SAA 在现代医学卫生领域已成为一项新的研究热点,现就SAA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microRNA-187抑制支气管肺泡干细胞生长的作用和调控机制探讨

    作者:保鹏涛;赵卫国;刘长庭

    肿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大的疾病,随着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肺癌已经成为癌症第一杀手,如何寻找更为有效治疗肺癌的方法成为目前研究热点[1]。
      国内外新研究发现肿瘤可能是一种干细胞疾病,而癌症各种传统治疗手段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肿瘤干细胞导致,肺癌也不例外,因此寻找肺癌干细胞有可能成为治疗肺癌的一个新的突破点,如果经实验研究能探明肺癌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分子特征并揭示肺癌干细胞的相关基因表达,那么将对认清肺癌的发生、发展规律,下一步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测都有重要的意义[2],2005年Kim 等发现支气管肺泡干细胞( bronchoalvelar stem cells,BA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特性而且能够分化成其他类型细胞的肺泡上皮细胞,在肺泡细胞发生瘤变的早期, BASC 的数量显著增多,肿瘤( AAH和腺瘤)的数目和大小与BASC的数量成正比,Kim等提出支气管肺泡干细胞很有可能是一种肺癌干细胞,在肺腺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3];Skrzypski等研究发现microRNA-187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能起到一定类似于抑癌基因的作用,经研究证实卵巢癌患者中microRNA-187高表达者预后较好[4],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我们发现具有类似抑癌基因作用的microRNA-187很有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起到类似作用;2011年Tan等发现特异性表达 Foxp3的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 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 CD4+CD2+5 Treg )能通过RANKL-RANK途径诱导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及分化转移密切相关[5],Candice等进一步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肺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肺腺癌患者血清Foxp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且Foxp3表达水平高者预后相对较差[6],提示如果抑制特异性表达Foxp3的CD4+CD2+5 Treg细胞生长将有可能抑制肺腺癌发生发展,成为治疗肺腺癌的一个新靶点;结合前面所述通过生物医学技术预测很有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起到抑癌基因作用的 microRNA-187,同时与干细胞生长及Foxp3表达都呈负相关,因此我们提出“高表达mi-croRNA-187将抑制支气管肺泡干细胞生长而能抑制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其靶向因子可能是Foxp3”的假设。本文将对以上假设做以综述。

  • 穴位贴敷法治疗稳定期COPD的临床探讨

    作者:危蕾;杨佩兰;汤杰;钱叶长

    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病死率较高[1]。 COPD稳定期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气喘、胸闷等,故根据其发病症状及特点,在中医学中属于肺胀、喘证、痰饮等范畴。 COPD稳定期的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三脏亏虚,标实为痰浊壅肺。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治疗手段,其依据经络学说,选取一定的药物贴敷于某些穴位上,使得药物在特定部位吸收,联合腧穴刺激,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近年来,穴位贴敷疗法在COPD的防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从治疗药物、穴位选择、治疗时机、用药频率及疗程等方面进行述评。

  • 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肺部组织细胞损伤的初步探讨

    作者:蒋慧;顾玉海

    肺组织中低浓度的氧自由基( oxygen free radi-cals,OFRs)参与机体免疫功能、抵抗外来病原菌,当肺组织发生病变或物理条件下氧自由基产生过多时,氧自由基便成为损害肺组织细胞的重要角色。氧自由基可启动膜脂质过氧化( lipid peroxidation )的链式反应,造成膜的流动性及通透性改变,并生成脂质过氧化物( LPO),丙二醛( MOD)为LPO代表物之一[1]。临床上有较多由氧自由基参与引起的疾病。本文以近年来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肺组织细胞的分子生物损伤研究进展进行初步探讨。

  • 多种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耐药肺结核37例临床观察

    作者:潘英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胸腺肽α1联合3HRZE/6HRE化疗方案在耐药肺结核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科筛选收治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3HRZE/6HRE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3HRZE/6HRE治疗方案上加用左氧氟沙星,胸腺肽α1治疗。6个月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8%(P<0.05)。治疗3、6个月观察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含左氧氟沙星和胸腺肽α1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耐药性肺结核较常规治疗有助于痰菌转阴和病灶吸收,且不良反应轻微。

  • 10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结核患者应用胰岛素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道恒;王稳才

    目的:论证Ⅱ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结核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后,在痰菌阴转、病灶吸收、抗体表达、减少复发率方面的重要意义。方法100例观察组和100例对照组Ⅱ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结核患者均取材于2003~2010年7年间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住院患者。结果10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结核患者应用胰岛素辅助治疗,9个月浓缩集菌法痰菌阴转情况:观察组91例,对照组66例。当治疗7个月时病灶有明显吸收,其中观察组96例,对照组64例。2年内病情复发率:观察组13%,对照组21%。治疗9个月结核蛋白芯片LΛM表达情况为:观察组52%,对照组36%。治疗9个月,血结核抗体IgG阳性率观察组为43%,对照组为17%。结论Ⅱ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结核患者长期规律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能够显著促进肺结核病灶吸收、痰菌阴转、减少复发,提高保护性抗体(结核抗体)的水平。

  •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胸膜病变的应用价值

    作者:万玲;余松远;邓远;屈亚莉;郭丽燕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与人工注射胸水后穿刺活检胸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疑有胸膜增厚病变穿刺困难的患者,高频超声引导下穿刺取材,缺乏安全距离者先注射生理盐水形成安全穿刺距离,采用16G全自动或半自动活检枪穿刺活检,标本置于10%甲醛溶液中送病理检查。结果本组217例患者中,需注射人工胸水者67例,均经高频超声引导成功穿刺取材1~3条,取材成功率达100%,除8例因病理无法检出外,其余患者均获得病理诊断。发生并发症14例,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超声引导胸膜病变穿刺活检术具有微创、简便易行、穿刺过程动态实时、安全无放射性损伤、取材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价格低廉等优点,注射人工胸水后增加了穿刺适应范围和安全性,可作为重要技术补充。

  • 多种麻醉方法对单肺通气内分流的影响比较

    作者:兰晓明;屈昕;熊桂林;印武;庄爱成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异氟醚麻醉对单肺通气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58例拟行肺癌、食管癌等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 n=28例)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单肺通气麻醉,B组(n=30例)采用异氟醚单肺通气麻醉。监测两组患者在置入漂浮导管后10min(T0)、双肺通气10 min(T1)、单肺通气15、30、60、90 min( T2~T5)时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Paw在T2~T5时较T0时均明显升高( P<0.01);PaO2在T1~T5时均明显下降(P<0.01),且在T2时达到低值;Qs/Qt在T1~T5时均明显升高(P<0.01),且在T2时达到高值。 A组Qs/Qt在T2~T5时较B组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应用于单肺通气可明显改善患者动脉血氧和减少肺内分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支气管镜直视下气管造口临床研究

    作者:韩秋;李靖;朱翔宇;杜叶平

    目的:观察支气管镜直视下PDT对困难体位患者的疗效。方法77例困难体位患者分成A (支气管镜直视下PDT组)、B( PDT组)和C( SCT组)三组。比较切口长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率、治愈率、脱管率差异。结果与C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1);与B组相比,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与B、C两组比较,A组的手术成功率、治愈率明显升高,脱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支气管镜直视下PDT明显优于以往气管造口法,适合困难体位患者应用。

  • 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后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兆龙;郭俊宇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67例支气管异物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 n=32例)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后仅行常规全身抗炎治疗,观察组( n=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84.3%)(P<0.05);观察组咳嗽、气促和(或)喘息、湿性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症状体征尽快好转并缩短疗程。

  • 70例晚期肺癌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郭兰

    恶性肿瘤目前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肺癌是发病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尤其在发达国家,近年来,肺癌的全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国也不例外[1]。现将我院肿瘤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70例肺癌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作了系统的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支气管结核47例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叶晓艺;林晓东;黄颂平

    目的:探讨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方法对47例支气管结核误诊患者进行分析。结果47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经纤支镜检查后刷片找结核菌及活检病理均得到确诊。结论纤支镜对减少支气管结核的误诊具有重要价值。

  • 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兆玮;杜红丽;胡景玉

    目的:探讨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分析本院2012年肺炎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肺炎患者317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288株(90.85%),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106株(33.43%),铜绿假单胞菌80株(25.24%),肺炎克雷伯菌47株(14.83%),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19.35%;革兰阳性球菌25株(7.8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4.73%),其中9株为MRSA,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真菌4株(1.26%)均为白色念珠菌。结论肺炎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呈多重耐药现象。

  • 陕西省汉中中心医院细菌耐药检测及分析

    作者:杨云桥;孙安平;李森

    目的:总结汉中地区细菌耐药状况与发展趋势。方法收集2011年~2012年呼吸内科痰或支气管灌洗液标本,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临床共分离细菌2432株,常见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检出率为30.4%,MRCNS检出率47.60%。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为42.6%。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6.80%,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33.5%。结论2012年我院呼吸科病原菌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指导抗生素合理选用。

  • 220例AECOPD痰致病菌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金学亭

    目的:分析AECOPD痰致病菌的类型、构成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收治COPD患者220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痰液并做致病菌检测和耐药性试验,以指导临床实践。结果本组共检出致病菌117株,其中:真菌17株(均为白色念珠菌)、革兰阴性菌66株(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4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耐药性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耐药性低(分别为5.88%和17.6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低(分别为8.33%和6.67%);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分别为3.57%和7.1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分别为8.00%和0)。结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大多数致病菌对多种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 神经重症科机械通气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分析

    作者:喻昌利;梁立杰;王红阳;那雪峰

    目的:了解神经重症ICU患者机械通气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本院神经重症医学科住院机械通气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见抗生素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治疗效果评价。结果98例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见药物耐药非常严重,大部分均在60.00%以上,对多粘菌素敏感性高,98例患者66例治愈或者好转,32例对治疗无效,其中死亡15例。结论本院神经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非常高,多粘菌素可作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首选用药。

  • 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结果及相关性探讨

    作者:赵志云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的肺炎支原体( MP)感染检验结果,分析儿童哮喘与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5例哮喘患儿为观察组( n=125),并选择同时期125例体检正常儿童为对照组( n=12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的MP-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岁年龄段儿童是MP感染的高危人群。结论 MP感染是儿童哮喘的重要诱发因素,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建议优先考虑MP感染的可能性。

  • 胸腔镜在不能耐受肺叶切除肺癌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徐怀阳;钟竑;陆善伟;李杰;赵华

    目的:探讨不能耐受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利用胸腔镜行肺局限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15例不能耐受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利用胸腔镜行肺局限切除术治疗,12例行根治性肺叶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行局限切除后3年生存率为73.3%、复发率为26.7%、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根治性肺叶切除手术的3年生存率为66.7%、复发率为25%、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3例。比较组间生存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功能低下的不能耐受肺叶切除肺癌患者行局限性肺切除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

  •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徐健;张维维;唐敏;费玲;赵秋良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Extrinsic Allergic Alveoli-tis EAA),又称过敏性肺炎( 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 HP),是由于吸入有机性或小分子无机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性肺损伤,属于一种弥漫实质性肺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回顾并文献复习。

  • 肋骨骨巨细胞瘤1例

    作者:叶丽

    临床资料
      患者,男,28岁。“发现右前胸壁包块半年”入院。患者半年前洗澡时发现双侧胸壁不对称,无疼痛,未引起注意。近半年来右前胸壁逐渐隆起并可触及包块,按压时有明显疼痛感。门诊胸部CT示:CT平扫轴位相,纵隔窗见右侧第三前肋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可见更低密度液化坏死区域,肿块显著膨胀并包绕第三肋骨前端右侧第三前肋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图1A)。入院体检:T:36.4℃ R:20次/min P:80次/min Bp:120/80 mmHg;既往史无特殊。专科检查:双侧前上胸壁不对称,右前上胸壁局限性肿块样隆起,质中、固定,移动性差,压痛明显,大径线约8.0 cm ×6.0 cm ×6.0 cm,包块随胸廓呼吸运动上下移动。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确认无禁忌症后在气管内插管全麻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肋骨病损切除术”。术中右侧第三前肋见一巨大肿块,大小约8.0 cm ×6.0 cm ×5 cm,部分肋骨皮质断裂,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完整切除肿块及部分肋骨后送病理学检查。肿块巨检:灰红肿块一枚,8.0 cm ×6.5 cm ×5.0 cm大小,切面灰红,中央有出血坏死,周围似骨组织。病理显微镜下见瘤组织主要由类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和呈圆形与梭形的基质细胞组成。病理报告:(右胸第三肋骨)骨巨细胞瘤Ⅰ级,伴出血和囊性变(图1B)。

  •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肺淀粉样变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波;姚国忠;陈林桂;迟维维;许萍

    淀粉样变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于细胞外软组织而导致的少见疾病。淀粉样变累及多脏器,也可局限于某个组织或器官病变。据病变累及部位淀粉样变分为系统性病变和局限性病变两种。在局限性淀粉样变中以呼吸系统的原发受累为主。介绍我院2013年发现一例支气管肺淀粉样变,并文献复习。

  • 支气管扩张合并肺结核及皮肤结核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世安;杨立云;赵卉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咳嗽、咯痰,有时伴有咯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支气管树病理性、永久性扩张,导致的反复化脓性感染。其症状反复发作,病情进行性加重,终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肺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本文对我院2013年6月收治的1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结核及皮肤结核患者进行总结,进一步提高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认识。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咳嗽、咯痰,有时伴有咯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支气管树病理性、永久性扩张,导致的反复化脓性感染。其症状反复发作,病情进行性加重,终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肺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本文对我院2013年6月收治的1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结核及皮肤结核患者进行总结,进一步提高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认识。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5例临床分析

    作者:严晓娟;刘文卫;童允洁;刘海;刘娟;马可忠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或系统损害,部分患者可出现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随着诊断技术和诊断意识的不断提高,SLE合并PAH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共明确SLE合并PAH患者5例,现报告如下。

  • 新生儿先天性肺结核1例

    作者:张雪;潘家华

    临床资料
      患儿,男,10天,G3P3,36+1 W剖宫产,Apgar评分9-9分,羊水呈泡沫状,出生体重2.2 kg,头围32 cm,否认窒息、产伤史,生后反应好,吃奶可。出生后未接种卡介苗。在生后第7天患儿出现脐部感染、低热、呼吸困难、皮肤黄染,食欲尚可。胸片显示肺纹理模糊,右上肺野斑片状融合影(图1),考虑肺部感染可能,建议胸部CT检查以明确性质,因“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住院治疗。查体:T 37.9℃, R 60次/min,体重2 kg。神清,前囟1.5×1.5 cm,平软,皮肤中度黄染,无发绀,无贫血貌,反应差,哭声弱,双肺呼吸音粗,右上肺可闻及湿啰音,HR 150次/min,律齐,肝肋下2 cm,质中,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张力正常,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均存在。血常规:WBC 12.8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6.7%,淋巴细胞百分比33.4%, Hb 153.0 g/L, PLT 329×109/L;CRP正常;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7.3 IU/L,谷草转氨酶31.1 IU/L,白蛋白32.9 g/L;两次痰涂片及胃液抗酸染色找TB 菌均未检出;血检抗阿拉伯多聚糖抗体阳性;PPD 试验72 h■(★22×20 mm )。胸部CT检查提示右上肺密度增高影,提示:原发综合征(图2)。追问病史得知其母亲有结核病史数年,曾应用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治疗,症状控制良好,已生育二子均体健;孕母在此次怀孕5个月时出现盗汗、发热,药物强化治疗后控制良好,之后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未再继续服用药物治疗;产后2天母亲因空洞性肺结核血行扩散导致全身衰竭死亡,当地医院在患儿出生后亦未予抗结核预防治疗。此次入我院后结合病史、结核抗体和PPD试验结果,诊断“新生儿先天性肺结核”明确,遂予异烟肼治疗。治疗一周后,患儿体温正常,呼吸平稳,吃奶可,治疗有效,继续院外抗结核治疗。期间每月定期随访,动态观察肝功能变化,并根据患儿体重增加情况调整抗结核药物的剂量,每3个月复查胸部CT (图3~5)。治疗3月门诊复查胸部CT(图3)示右下病灶,调整用药为异烟肼+利福平二联治疗,门冬氨酸钾镁保肝、复可托调节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并嘱家长加强营养支持治疗。3月后胸部CT(图4)示肺部病变明显好转。患儿目前体重已达9 kg,生长发育正常,治疗9月胸部CT(图5)显示右肺散在少许钙化点,仍存在部分条索状影。

  • 一本值得珍藏的好书--《回首九十年》

    作者:

    关键词:
临床肺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