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OPD患者多层螺旋CT HRCT和血清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洁;陆召洋

    目的:探讨COPD患者多层螺旋CT HRCT和血清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扫描图像的质量评分以及诊断准确率;对比健康人群与慢性阻塞性肺的患者BNP和血清D-二聚体表达水平以及在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病情中的水平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略低于对照组的图像评分,但两组间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COPD患者的D-D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5),两组差异有可比性(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D-D的水平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监测患者D-D的水平对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多层螺旋CT与HRCT两种检查方式均具有各自的优势.

  • 血清D-二聚体监测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及疗效判断中的意义

    作者:覃秋丽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D-二聚体监测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及疗效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60例,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3组患儿测定其血清D-二聚体。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病毒性脑炎组的D-二聚体明显增高,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病毒性脑炎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体内纤溶活性的异常,存在凝血,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小儿病毒性脑炎密切相关,判定患儿是否有急性病毒性脑炎可对患儿进行D-二聚体检测,其检测结果可作为观察治疗指标之一,对高凝状态的检测有重要意义。

  • 血清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作者:殷丽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在正常人体血浆中含量很低.但在很多病理状态下,其含量将升高.

  • 基于血清 D-二聚体水平联合 CT诊断行鼻内腔镜切除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作者:杜军峰;邵延彬;纪欣;王黎玫;吴倩

    目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联合CT诊断行鼻内腔镜切除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鼻腔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和密切护理的基础上,试验组完善D-二聚体检测和CT扫描,并基于上述检查资料行鼻内腔镜下良性肿瘤切除术;对照组仅参考CT扫描检测结果行鼻内腔镜下良性肿瘤切除术。评价2组手术疗效,计算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中突发异常事件等,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手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术中异常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与CT联合诊断行鼻内腔镜良性肿瘤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中突发异常事件发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等级高危妊娠患者凝血四项和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袁光勇

    目的:探讨不同等级高危妊娠患者凝血四项、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1月我院就诊收治的120例高危妊娠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并参照1997年W H O高危妊娠评分严重标准分为A(轻)、B(中)、C(重)三组,各40例,并选取同期正常孕妇及未孕健康女性各40例进行比较,观察主要凝血功能指标APTT、PT、FIB、TT、D-D等指标变化,并对其做出分析.结果:各妊娠组孕妇和未孕组PT、APT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T指标低于正常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妊娠组FIB、D-D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未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D水平随着高危妊娠程度的加重而逐渐上升.结论:在高危妊娠患者中检测凝血常规不能及时灵敏的反映出孕妇血液高凝状态,但是F IB及D-D指标的变化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 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定量检测在急性心梗死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薛峰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C反应蛋白定量检测在诊断急性心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急性心梗患者以及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静脉血进行定量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以及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急性心梗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以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所有差异均为显著差异(P<0.05)。结论:D-二聚体以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定可以作为一种急性心梗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同时也可以起到较好的连续监测的作用。

  • 血清D-D、NT-proBNP水平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海艳;许庆华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D-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ACS患者684例作为研究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2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亚组230例、稳定性心绞痛(SPA)亚组24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20例为对照组.抽取所有受试者晨起空腹静脉血4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D-D及NT-proBNP水平.对比各组血清D-D、NT-proBNP水平及ACS与血清D-D、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血清D-D、NT-proBNP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ACS的价值.结果 各组血清D-D、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ACS病情程度加重,血清D-D、NT-proBNP水平逐渐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rson检验可知,血清D-D、NT-proBNP水平与ACS病情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联合检测诊断的敏感度(97.22%)、特异度(98.44%)、准确度(97.61%)均较血清D-D及NT-proBNP单独检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D-D、NT-proBNP水平异常升高,联合检测有利于帮助临床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估.

  • 羟苯磺酸钙辅助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会会;姜涛;文祯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辅助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及 C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老年(年龄>65岁)患者7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研究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羟苯磺酸钙辅助治疗,治疗前后空腹抽静脉血测定血清D-二聚体、Hcy及CRP,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24%,低于研究组的92.68%( 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变化,研究组治疗后D-二聚体、Hcy及CRP低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羟苯磺酸钙辅助治疗能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 D-二聚体、Hcy及CRP水平,效果显著。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心电图QRS波时限的影响

    作者:杨弘;陆炜;应飞;严颖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D-二聚体(D-D)水平对心电图QRS波时限的影响.方法 老年CHF患者212例,按照入院时血清D-D水平分为D-D升高组(>400μg/L,72例)及D-D正常组(≤400μg/L,140例),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心电图QRS波时限指标,比较两组差异;应用多元回归方程分析血清D-D水平与心电图QRS波时限的关系.结果 D-D升高组与D-D正-常组在ACEI/ARB类药物、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QRS波时限分布情况及平均时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D水平与QRS波时限成正相关(r=0.266,P<0.05),亦与NT-proBNP、LVEDD成正相关,而与LVEF成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示D-D水平是影响QRS波时限的独立危险因素(β=0.540,t=3.652,P<0.05).结论 血清D-D水平增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HF患者QRS波时限,可能是QRS波时限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加强对患者高凝状态的干预,以促进QRS波时限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 急性肺动脉栓塞21例分析

    作者:林加锋;陈晓曙;王毅;夏剑岚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肺动脉栓塞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渐进性劳累性胸闷、气促或突发性胸闷、气促,部分患者可伴胸痛,严重者出现紫绀、低血压、休克、晕厥甚至猝死.常见的体征为P2亢进,其次是剑突下心脏搏动和/或心音强于心尖区、颈静脉搏动或充盈.入院时心电图呈典型S1QⅢTⅢ、右胸[V1~V2(V3)]导联T波倒置、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占81%(17/21),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占85.7%(18/21),超声心动图有右心负荷过重者占85.7%(18/21),血清D-二聚体初诊时阳性率85.7%(18/21).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根据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联合血清D-二聚体、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下肢深静脉彩超等无创性检查手段的综合分析,可大大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 多种检测措施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区秀燕;袁小玲;郭伟洪;黄锡坤

    目的:探讨多种检测方法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10例疑为肺栓塞者行肺动脉血管照影( CTA),分析CTA联合血清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并根据D-二聚体和CRP水平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依据临床标准,46例确诊肺栓塞;依据CTA确诊41例,另17例为非确定诊断,其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13%和81.25%,当以血清D-二聚体500 mg/L为临界值,17例非确定诊断中有8例被确诊为阴性,两者联合使诊断的特异性提高至93.75%。高危组肺梗死占10.52%,心肌损伤26.32%,与低危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可辅助确诊CTA中的不确定性诊断病例,从而提高诊断特异性和判断预后。

  • 血浆D-二聚体在进展性脑梗死病程中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吕庆良;李秀姿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imer)在进展性脑梗死(PCI)病程中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非进展性脑梗死设为对照组,43例进展性脑梗死设为观察组,测定不同发病时间段两组的血清D-dimer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发病24h内、第2天、第3天和第7天的血清D-dimer和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第14天的血清D-dimer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imer和Fib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可用于早期进展性卒中的辅助诊断.

  • 血清D-D、PCT、PA水平检测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李素利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前清蛋白(PA)水平检测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平顶山市中医医院61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观察A组31例(重度重症肺炎),观察组B组30例(轻度肺炎),检测比较各组血清D-D、PCT、PA水平.结果 观察A组及观察B组血清D-D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P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A组血清D-D、PCT水平明显高于观察B组,血清PA水平明显低于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优良组血清D-D、PCT水平均低于预后一般组,血清PA水平高于预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越严重,血清D-D、PCT水平越高,PA水平越低,可作为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依据.

  • 血清D-二聚体的升高与DIC诊断的关系

    作者:汪领;胡正义;王伟;庞玉玲;郭琪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 D-D)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诊断的关系。方法100例DIC患者根据临床确诊DIC分为肺癌DIC组和急性心肌梗死DIC组(急性心梗DIC组),每组50例,另选正常同年龄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D-二聚体( D-D)水平。结果肺癌DIC组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6 mg/L,血清D-D水平升高(阳性),急性心梗DIC组血浆FDP>15 mg/L,血清D-D水平升高(阳性)8倍以上。结论 DIC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升高与DIC的关系密切。

  • 血清D-二聚体浓度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郎波

    目的:探讨D-二聚体血清浓度在急性肺栓塞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在入院检测其血清D-二聚体水平,并根据测定结果将60例患者分为高浓度组30例(血清浓度高于5000 ng/L)和低浓度组30例(血清浓度低于4999 ng/L ),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主要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危险分层,评估预后。结果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呼吸困难、胸痛、晕厥)以及血气分析等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患者近期预后分层中高危比例(43.33%)明显高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病死率(10.00%)也明显高于低浓度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来说,D-二聚体血清浓度的高低预示着临床预后效果,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 老年肺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变化分析

    作者:王洪云

    目的:探究老年肺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情况,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6月15日至2017年10月18日我院59例老年肺炎患者(实验组)及59例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观察对象.对其均实施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研究对比两组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相比轻中度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老年肺炎患者实施血清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医师分析其病情,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房颤患者血清 D-二聚体、钠尿肽水平及其对血栓形成的预测作用

    作者:何永辉;赵建祥;邓新桃;赵根宝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血清D-二聚体、B型钠尿肽水平及其对血栓形成的预测作用。方法房颤患者55例,按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左心房血栓及外周动脉血栓栓塞并发症分为血栓形成组(25例)和非血栓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形成前的血清D-二聚体、钠尿肽、C 反应蛋白( CRP)水平,以及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 ),左心房内径( LAD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心室舒张期内径( LVEDD)。结果血栓形成组血栓形成之前的血清D-二聚体、钠尿肽、CRP、LAD、LVEDD、PT、APTT指标均显著高于非血栓组(P<0.05),血栓形成之前的LVEF低于非血栓组(P<0.05)。血清D-二聚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3(95%的可信区间0.872~0.993,P<0.001)。血清钠尿肽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95%的可信区间0.741~0.843,P<0.001)。结论血清D-二聚体、钠尿肽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指标,血清D-二聚体对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高于血清钠尿肽。

  • 肺动脉CTA联合血清D-二聚体检测对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覃少佳;邓碧玉;张鸿魁;黄欧阳;罗敏著

    目的 探讨肺动脉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D-二聚体检测对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来宾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疑似患者178例,均给予肺动脉CTA、D-二聚体检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及影像学终确诊,比较肺动脉CTA、血清D-二聚体及二者联合对肺栓塞诊断的价值.结果 178例急性肺栓塞疑似患者终确诊为肺栓塞75例(42.13%),非肺栓塞患者103例(57.87%);与非肺栓塞组比较,肺栓塞高危组、中高危组、中低危组、低危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升高[(314.25±71.69)vs(589.21±57.17)、(556.25±45.92)、(547.82±45.59)、(459.25±4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患者间血清D二聚体比较,高危组>中高危组和中低危组>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二聚体预测阳性率方面,肺栓塞高危组(90.48%)>中高危组(73.08%)和中低危组(66.67%)>低危组(46.15%)和非肺栓塞组(4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CTA联合血清D-二聚体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86.41%、83.33%、94.68%,均明显高于肺动脉CTA(81.33%、68.82%、67.78%、82.05%)和D-二聚体(77.33%、62.14%、59.79%、79.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肺动脉CTA联合血清D-二聚体检测可提高肺栓塞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减少漏诊、误诊,临床应用价值高.

  • 血清D-二聚体表达水平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作者:梁志冬;欧琳霞;陈岁容

    目的 分析血清D-二聚体表达水平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38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均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中顺产190例(顺产组),剖宫产198例(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二聚体表达水平对产后出血的相关预测价值.结果 顺产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为2.63%,明显低于剖宫产组的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产妇的出血量为(331.87±43.85)mL,明显少于剖宫产组的(460.12±43.4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和剖宫产组产妇产前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48±0.77)mg/L和(1.51±0.62)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产后出血者D-二聚体水平为(2.27±0.81)mg/L,明显高于产后未出血者的(1.09±0.76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出血者的D-二聚体水平为(2.32±0.76)mg/L,明显高于产后未出血者的(1.14±0.7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后出血和产后未出血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绘制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ROC曲线,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6.8%,曲线下面积为0.800.结论 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而且D-二聚体水平对出血量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龙璠;张湘;蔡雪梅

    目的 探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血清D-二聚体水平(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DIC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DIC患者62例,作为观察1组;肺癌DIC患者48例,作为观察2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各组进行血清D-D水平检测以及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血清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D-D水平与DIC的发生关系密切,随着病情进展水平持续升高.结论 DIC患者血清D-D水平升高显著,该指标可作为DIC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并可为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估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