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 세계화인소화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4-1260/R
  • 国内刊号: 李军亮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wcjd@wjgnet.com
  • 曾用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太原消化病研治中心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国产PⅢP试剂盒临床应用

    作者:阳学风;蔡卫民;翁红雷;刘荣华;张明亮;曾斌

    1 材料和方法材料慢性肝病782例,年龄16岁~84岁,男614例,女168例. 按'95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诊断标准[1],慢性肝炎442例,其中轻度153例,中度227例,重度62例;肝炎肝硬变300例;原发性肝癌(诊断按1977年全国肝癌协作会议制订的临床标准)共40例,其中伴有肝硬变32例,不伴有肝硬变8例. 正常对照组67例.

  • 带膜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贲门良恶性狭窄30例

    作者:刘变英;栗彤;李勇琴;尹海萍;梁翠珍;刘胜武;刘谦民

    自1997-08以来,我们对具有严重吞咽困难的30例食管贲门良恶性狭窄患者通过植入带膜记忆合金支架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广东高明市一种新病原引起肝炎暴发流行调查

    作者:韦莉萍;廖德祥;梁蔚芳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广东省高明市某电子厂共有职工113人,男14人,女99人. 其中A,B两个车间分别为78人,29人;办公室管理人员4人,食堂职工2人. 大多数职工为当地居民,中午均在食堂就餐,餐具自备专用,早餐及晚餐在家或餐馆就餐.

  • 消化道复合声学造影诊断小肠疾病的价值

    作者:周兴祥;吕斌;殷军;吴鹏;盛明洪;陈景兰;胡方兰

    本文应用消化道复合声学造影检查可疑小肠疾病患者67例,对照X线全消化道钡餐、内镜及病检结果,探讨复合声学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 P53,P21,nm23和PC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叶晟;冯懿正;刘友富;袁政洪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P21、nm23和PC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中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并探讨PHC的某些致癌机制.

  • HPV16型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作者:周宇;叶文桃;伍灵达;李根武;陈垦

    本研究应用PCR和Southern blot技术,检测胃癌、癌旁组织和癌前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 DNA序列,以期了解HPVs与中国胃癌的关系.

  • 用16SrRNA基因诊断自发性腹膜炎23例

    作者:徐芸;冯百岁;郭伶俐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23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男17例,女6例,平均年龄42.6岁,全部为近期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消化科住院的患者,均有中等量或大量腹水,利尿治疗效果不佳.

  • 细菌L型在胆囊结石形成中作用的探讨

    作者:石景森;韩文胜;卓健生;卢云;焦兴元;杨毅军

    胆囊结石与胆道感染并存在胆囊结石形成中作用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1]. 肠道细菌,尤其是侵入血液的细菌通常可进入胆囊可能成为胆囊内的"潜存菌群"或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病因[2]. 本文对胆囊结石的胆囊组织进行HE、革兰染色、免疫组化病理学观察及细菌L型检测,探讨细菌L型在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中发生与发展的意义.

  •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治疗进展

    作者:王碧辉

    1 概况溃疡性结肠炎(以下简称溃结)是直肠与结肠部位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肠病,是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以结肠粘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消化道常见病和疑难病,严重者可有发热、关节炎、虹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等肠外症状及结肠大出血、穿孔、癌变等严重并发症.

  • 人肝癌细胞株HCV体外复制模型的建立

    作者:宋志强;郝飞;王宇明;马巧玉

    0 引言缺乏适宜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模型的窘况已极大地阻碍了对HCV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只有建立方便易得、价格低廉、对HCV易感的细胞模型,才能更好地研究HCV. 本研究用自然存在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CV直接感染培养中的人肝癌细胞7721,旨在建立接近体内自然感染状态并能稳定支持HCV体外长期复制的感染细胞模型.1 方法

  • 呋喃唑酮carbopol 934混悬液治疗Hp感染

    作者:张明福;肖正达;金冠球;谢宇野;林向阳;徐瑾;邱东鹰

    0引言为了解呋喃carbopol(FU-carbopol)混悬液延长药物在胃内的有效作用时间,对胃内Hp清除率和根除率进行探讨.

  • 肠道肿瘤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和肺耐药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忠民;寿楠海

    mdrl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过度表达是肿瘤产生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的重要机制之一,近研究又发现了两个与MDR有关的跨膜转运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MRP)和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 LRP). 本文研究MRP和LRP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4个国际检索系统收录<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作者:

  • 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时粘膜血管病变与胃癌的关系

    作者:何文波;高国林;候姝;宋刚

    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否发生癌变是一个争论的问题. 为了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血管病变的发生与胃癌的关系,应用大鼠进行实验观察胃粘膜的改变.方法应用MNNG (150mg/L)在诱癌(n=150)过程中动态观察胃粘膜间质组织形态学改变及VitD3的作用. 并用墨汁主动脉灌注以观察粘膜血管的改变.结果局限性血管内皮细胞增大、数量增多是导致粘膜组织有效的血液循环减少,引起粘膜组织萎缩的主要因素. 经主动脉灌注墨汁表明粘膜腺体萎缩区血管明显减少,粘膜组织呈现一个功能低落,组织变性消失的过程.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是胃癌的直接相关性病变.

  • 胃粘膜肠化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CNA,c-erbB-2的表达

    作者:卢文;陈丽英;龚华实

    目的研究肠化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与PCNA,c-erbB-2表达率之间关系,以探讨Hp感染在胃肠化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慢性胃炎伴肠化116例,对照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应用改良Warthin-Starry法检测Hp,免疫酶组化SP法检测PCNA,c-erbB-2的表达,比较Hp阳性组和阴性组间PCNA,c-erbB-2的阳性表达率.结果胃粘膜肠化者Hp感染率增高(58.6% vs 18.8%,χ2=10.79,P<0.01),肠化胃上皮内少见Hp粘附,Hp阳性组PCNA,c-erbB-2表达高于阴性组(48/68 vs 12/48,χ2=9.05,P<0.05;36/74 vs 2/42,χ2=13.28,P<0.01).结论 Hp感染促进胃粘膜肠化,并使肠化胃粘膜细胞增殖迅速而启动恶性变,故Hp感染可能促进胃癌的形成.

  • 胃癌组织mdr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忠民;寿楠海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了29例手术切除人胃癌组织中的mdr1 mRNA. 术前未用过化疗.结果 mdr1 mRNA的阳性率为48.3%(14/29),mdr1 mRNA的表达在肿瘤浸润浆膜者为33.3%(7/21),明显低于未浸润浆膜者(7/8),基因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无关.结论化疗前胃癌组织中mdr1基因即存在较高的表达率,这为选用化疗药物和MDR逆转剂提供了参考指标. mdr1 mRNA表达减少似与肿瘤进展相关.

  • 莪术油对小鼠肝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

    作者:石灵春;吴万垠;张维彬;区勇全;谭敏;肖楚梅

    目的揭示莪术油对小鼠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用莪术油进行2次抑制小鼠肝癌HepA实验. 以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评估莪术油对小鼠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莪术油对小鼠肝癌HepA的抑瘤率分别为52%和51%,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经莪术油作用过的小鼠HepA肝癌细胞的PCNA阳性指数(PCNA-PI)为30±4,显著低于对照组40±6(P<0.01).结论莪术油抑制小鼠肝癌生长可能与其抑制PCNA表达有关.

  •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甲胎蛋白mRNA的意义

    作者:邬光惠;陈乃玲;范公忍;田惠英;熊锦华;黄耀煊

    目的由于PCR技术的应用,血循环中癌细胞的检测近有很大进展. 本文用RT-PCR检测肝癌(HCC)和其他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中AFP mRNA,藉以反映HCC细胞的存在,并与其他血清标记物比较.方法 HCC患者22例,肝硬变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10例,健康成人受试者(对照)5例. 取患者和对照的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提取总RNA并作电泳鉴定,用合成的两对引物进行巢式RT-PCR扩增AFP mRNA,同时分析血清AFP和乙肝标记物.结果 AFP mRNA在13例HCC(59.1%),2例肝硬变(20.0%)患者外周血中测到,其余标本均为阴性. AFP mRNA阳性的13例患者肿瘤均大于5cm,为晚期患者. 在该13例患者中仅有6例(46.1%)在血清中测到AFP,但有12例(92.3%)HBsAg,抗HBe,抗HBc全阳性,而AFP mRNA阴性的5例该3标记物全阴性.结论 RT-PCR扩增AFP mRNA是检测HCC和肝硬变患者循环肝癌细胞的敏感方法. 患者外周血中的AFP mRNA有可能作为肿瘤转移和复发的标记对HCC诊断、随访观察和疗效评定有较大临床意义.

  • 中药脂肝宁治疗脂肪肝的疗效

    作者:姚树坤;李志辉;李星涛

    目的观察自研中成药脂肝宁口服液(ZGN)(含黄芪、白术、茵陈、金钱草等)对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脾虚湿困、肝胆湿热型脂肪肝患者148例,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98例口服ZGN(20mL,2次/d),50例服用东宝肝泰(3片,3次/d)为对照. 观察2组患者服药6wk后临床症状、血脂和肝脏影像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6.3%,总有效率为90.8%,对临床症状有较高的缓解率(83.3%~94.4%),可使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下降(P<0.01),使肝脏的影像学改变减轻或消失,脂肪肝消除率为39.8%. 各疗效指标均优于东宝肝泰组.结论 ZGN对脂肪肝及其伴随的高脂血症具有显著可靠的治疗作用.

  • 大肠癌组织体内激光诱发荧光光谱分析

    作者:李静;李世荣;曹建彪;高革

    目的探讨体内大肠癌与相应正常组织激光诱发荧光(LIF)光谱的规律.方法大肠癌患者21例,癌组织与相应正常组织进行LIF光谱检测,同时对每一检测部位取材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有18例患者(85.7%)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LIF光谱在强度和形状上不同,选择F1(FI400/FI530,FI指荧光强度),F2(主峰强度),F3(主峰波长)3个参数进行比较,癌组织分别为0.57±0.23,3192±1526,465.41±1.24;相应非癌组织分别为1.49±0.36,8998±4701,461.06±0.92,二者F1,F2和F3差异显著(P<0.01). 诊断大肠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76.2%,78.3%和84.2%.结论体内大肠癌与相应正常组织的LIF光谱存在明显差异,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 肝细胞性肝癌病因学研究

    作者:刘为纹

    1 概述就世界范围而言,肝细胞性肝癌(HCC)占癌肿的第6位,而为癌肿死因的第3位. 仅1996年据估计全世界即有540000新病例被诊断,占全年所有新发现癌肿病例之5.2%(WHO,1997. Food,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 A global perspectiv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1997:202). 我国HCC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HCC(朱荣源,1996). HCC的防治,从长远看,首要在于祛除致病因子,即一级预防. 其次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包括癌前病变的确认,以便及早进行监测、干预或逆转治疗,以及早期根治,即二级预防. 因此,对于HCC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包括对癌前病变的确认和对策,始终是HCC防治的主要任务.

  • 中药胆胰和胃冲剂对胆道内成石因素的影响和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

    作者:郭振武;王连福;史美媛;安新;邓茂君

    目的研究中药胆胰和胃冲剂对胆道内环境成石因素的影响,并观察其预防术后胆石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Ⅰ组应用自制中药胆胰和胃冲剂(由柴胡、金钱草、大黄,黄芩等11味中药组成),选择胆道手术后胆道置管引流患者36例,服该冲剂者22例为服药组,不服药14例为对照组. 动态观察服药前后引流胆汁组分的变化,另设15例服药,10例对照,观察胆汁中氧自由基的变化,从多因素研究该冲剂对胆道内环境成石胆汁的影响. Ⅱ组肝胆管结石手术后取净结石患者224例,分2组,服药组130例,不服药对照组114例,随访1a~8a,观察胆石复发情况.结果Ⅰ组:服药组22例,胆汁中胆酸显著增高(mg/L,779±536→957±788),胆红素,粘蛋白显著降低(分别由μmol/L,555±272→376±206;mg/L,160±58→142±41,P<0.01). 对照组无变化. 服药组胆汁组分胆酸∶胆固醇(服药前779±536∶877±588,后957±790∶850±457);胆酸∶胆红素的比值(服药前779±536∶555±272,后957±790∶372±206),均呈动态升高(P<0.01). Ⅲ组15例,对照分组10例,检查胆汁中O与SOD,服药分组O低于服药前(8814→3930);SOD显著增高(95→142),两分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 Ⅲ组肝胆管结石术后服药组130例,胆石复发者5例(3.8%),对照组114例,胆石复发者31例(27.2%,P<0.01).结论中药胆胰和胃冲剂对调节和改善胆道内环境,逆转成石胆汁有显著影响,对预防胆石形成有良好功效.

  • 谷氨酰胺和盲肠造口/结肠灌洗对猪急性重症胰腺炎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易位的影响

    作者:屠伟峰;黎介寿;朱维铭;李珍大;刘放南;陈永明;徐建国;邵海峰;肖光夏;黎鳌

    目的观察静脉内滴注谷氨酰胺(Gln)对急性重症胰腺炎(ASP)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易位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健康长白种猪27头,体重17kg~22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5组. 组Ⅰ:假手术对照组(n=5);组Ⅱ:ASP对照组(n=5);组Ⅲ:ASP+甘氨酸(Gly)组(n=5);组Ⅳ:ASP+Gln组(n=6);组Ⅴ:ASP+Gln+盲肠造口、结肠灌洗组(n=6). 在麻醉状态下,进腹向胰总管内注入1mL/kg 50g/L牛磺胆酸钠混合液[内含胰蛋白酶(8~10)×106 BAEEU/L,pH 7.6]诱导ASP. 以9g/L NaCl磷酸盐缓冲液取代50g/L牛磺胆酸钠混合液即为假手术对照组. 采集腔静脉血作内毒素测定(鲎试剂法). ASP后72h,采集门、腔静脉血作系列细菌定量培养和细菌鉴定. 然后推注100g/L氯化钾20mL处死后立即进胸腹取大小肠系膜淋巴结、肺组织、肺门淋巴结、胰腺组织,称重后研磨成组织匀浆,并作细菌定量培养和细菌鉴定.结果静脉内直接输注Gln后可使血浆中Gln浓度较组Ⅰ、组Ⅱ明显升高(P均<0.01). 静脉内Gln支持或Gln+盲肠造口、结肠灌洗均可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且使血液和组织器官中易位的细菌数量均出现非常显著的下降.结论静脉内Gln支持可显著地升高血浆Gln水平. 同时可显著地减轻ASP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易位.

  • 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意义

    作者:陈嵩;刘冰;蔡学敏;顾长海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重型肝炎(S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SH,32例慢性肝炎(CH)患者外周血ET和NO代谢物NO-2的水平,并用NO合成酶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 SH患者外周血ET和NO-2水平(139ng/L±14ng/L,12.7μmol/L±4.0μmol/L)明显高于CH组(85ng/L±15ng/L,6.3μmol/L±2.5μmol/L,P<0.01). 合并有Ⅲ,Ⅳ期肝性脑病与肝肾综合征患者外周血ET和NO-2水平(149ng/L±13ng/L,16.2μmol/L±3.4μmol/L)明显高于非肝性脑病患者(115ng/L±12ng/L,8.8μmol/L±2.4μmol/L,P<0.01)和Ⅱ期肝性脑病患者(136ng/L±10ng/L,12.2μmol/L±2.6μmol/L,P<0.01);L-Arg静脉滴注后血浆ET水平和平均动脉压(MAP)显著下降,而肌酐清除率(cCr)和尿钠含量明显增加.结论 ET和NO水平升高是引起SH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L-Arg长期治疗可能促进SH患者脑水肿形成和肝肾综合征发生.

  • 胃癌组织组织蛋白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沈洁;陈向荣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的组织蛋白酶B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荧光底物活性分析法测定8例胃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及8例正常胃组织匀浆及亚细胞组分的组织蛋白酶B(CB)活性.结果胃癌组织匀浆的CB活性(156.53pmol/s±29.84pmol/s)高于相应正常胃组织每克(CB)活性(43.84pmol/s±6.83pmol/s, P<0.01,t=10.42),而且胃癌组织低密度质膜组分CB活性与高密度质膜组分CB活性之比值(L/H) (4.12±2.84)比相应正常胃组织低密度质膜组分中CB活性与高密度质膜中的CB活性比值(1.34±0.17)为高(P<0.05,t=2.76). 在低分化腺癌L/H值(5.90±2.22)高于高分化腺癌L/H值(1.20±0.10,P<0.01,t=6.03).结论胃癌组织CB活性增高是其独有恶性表现,可能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关.

  • 胃粘膜异型增生形态与p53,Bcl-2和c-erbB-2表达的关系

    作者:王仰坤;纪小龙;马乃绪

    目的了解胃粘膜异型增生形态与p53,bcl-2和c-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胃粘膜炎症性增生45例,异型增生44例和胃腺癌30例,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形态观察,并采用S-P免疫组化法,观察p53,bcl-2和c-erbB-2基因表达.结果异型增生病灶,小者仅有单个腺管,多者达10余个腺管,多数3个~5个腺管. 异型腺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腺上皮细胞单层或复层排列. 核大小不等,染色质粗,核形态不一,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见核仁或核分裂. 异型增生的腺管与周围的腺管分界清,这种现象称之为胃粘膜腺管区域性异型增生. 异型增生腺管p53,bcl-2和c-erbB-2基因蛋白表达分别为9.1%,72.7%和38.6%.结论胃粘膜腺管区域性异型增生与胃腺癌关系密切.

  • 采用改进的差示PCR技术分离胃癌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作者:崔大祥;闫小君;苏成芝

    目的建立优化的mRNA差示PCR条件;运用建立的条件及GQS-9600分离胃癌GC7901与胃粘膜GES-1细胞株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片段;根据获取的序列,设计引物并运用于胃癌组织、血、活检胃粘膜标本检测,拟从中筛选出检出率与符合率高的数对引物,建立胃癌基因诊断方法.方法以胃癌GC7901与胃粘膜GES-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探索mRNA差示PCR的佳反应条件,运用优化的条件分离细胞株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片段;以回收的片段作探针,打点杂交证实为真正的差异片段后,对纯化产物进行直接序列分析及GenBank同源性检索,同源性低的序列递交给GenBank;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胃癌组织、血、活检胃粘膜进行检测,筛选出检出率与符合率高的5对引物建立多重PCR诊断胃癌方法.结果①优化的差示PCR条件为:前5轮PCR循环采用94℃ 35s,40℃ 2min,72℃ 30s,后35轮PCR循环采用94℃ 45s,55℃ 2min,72℃ 1min,后在72℃延伸7min;②确认并分离出差异条带154条,胃癌细胞株泳道中存在而胃粘膜细胞株泳道中缺失的有82条,胃粘膜细胞株泳道中存在而胃癌细胞株泳道中缺失的有35条,胃癌细胞株泳道中表达高于胃粘膜细胞株泳道中的有23条,胃粘膜细胞株泳道中表达高于胃癌细胞株泳道中的有14条,分别来自于H-T11G,H-T11A,H-T11C锚定引物的差异条带为61条,47条及46条;③从胃癌细胞株泳道中存在而胃粘膜细胞株泳道中缺失的82条带中随机挑选出17个差异片段作探针,进行打点杂交,证实在两细胞株之间呈差异表达;④对17个片段进行直接测序及同源性检索分析,其中7个新序列被GenBank接受,接受号为AF071052至AF071058;⑤GCYS-1,GCYS-4,GCYS-8,GCYS-10,GCYS-11号序列引物在26例胃癌标本中检出覆盖率为100%,在9例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活检胃粘膜中检出率为100%,在17例病理确诊为胃癌患者血标本中检出率为53%,在其他组织中检出率较低.结论①建立了优化的mRNA差示PCR技术的条件;②分离出了154个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③对17个差异片段进行了测序及分析,其中7个新序列被GenBank接受;④建立多重PCR诊断胃癌方法.

  • 复方参七汤抑制大鼠胃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玉泉;沈洪薰;周树军;陈莉;于秀;陆丽萍

    目的中草药对胃癌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的有关机制尚不清楚,通过诱发大鼠胃癌模型,研究复方参七汤对胃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 100mg/L连续喂养Wistar大鼠9mo,制成胃癌模型,实验大鼠在喂养MNNG的同时,连续喂给中药复方参七汤18mL/kg. 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胃癌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胃癌发生率为6.9%(3/43),对照组胃癌发生率为58.9%(23/39).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复方参七汤能显著降低MNNG诱发的大鼠胃癌发生率,对胃癌有明显的抑制和预防作用.

  • 乳糖化清蛋白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作者:谢青;郭清;周霞秋;谷瑞瑛

    目的了解乳糖化清蛋白单磷酸阿糖腺苷(L-HSA-Ara-AMP)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为临床治疗乙肝患者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用L-HSA-Ara-AMP 25mg/(kg.d),1次/d,治疗10d,观察用药前后(0,5,10及13d)血清中DHBV DNA,DHBsAg,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 L-HSA-Ara-AMP用药后能使血清DHBV DNA水平显著降低,对血清DHBsAg作用相对较缓,治疗过程中未见L-HSA-Ara-AMP的毒副反应.结论该药既降低了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的使用剂量,避免了Ara-AMP的副反应,又能抑制DHBV的复制,在体内达到抗DHBV的作用.

  • 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自身免疫反应的作用

    作者:刘文恩;谭德明;范学工;欧阳颗;张铮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慢性HCV感染者66例,慢性HBV感染者37例和正常对照39例的血清抗GOR抗体(抗GOR)、抗核抗体(ANA)、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GA/TMA).结果 HCV感染者抗GOR,ANA,TGA/TMA的阳性率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53.0% vs 5.1%,χ2=24.649,P<0.01;42.4% vs 2.6%,χ2=19.490,P<0.01;13.6% vs 0%,χ2=5.820,P<0.01);与慢性HBV感染者比较,慢性HCV感染者抗GOR,ANA阳性率显著增高(χ2=20.550,P<0.01;χ2=4.513,P<0.05). 慢性HCV感染中,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增高者抗GOR阳性率及ANA阳性率显著高于ALT正常者(65.0% vs 34.6%,χ2=6.110;52.5% vs 26.9%,χ2=5.910,P<0.05),HCV-RNA阳性者抗GOR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者(χ2=4.810,P<0.05).结论上述结果说明HCV感染者存在自身免疫反应,这种自身免疫反应与病毒复制有关,可引起肝功能损害,自身免疫可能是慢性HCV感染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 肝动脉灌注羟基喜树碱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作者:涂水平;吴达明;袁耀宗;吴云林;江石湖;吴裕忻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和灌注化疗药物羟基喜树碱、5-FU、丝裂霉素(MMC)、顺铂治疗(TACE)进展期肝癌(HCC)21例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应用TACE治疗21例中晚期HCC患者,其中Ⅱ期15例,Ⅲ期6例.结果接受TACE患者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9%,平均生存期9.1mo,半年和一年生存率分别为71.5%和42.4%. Ⅱ期患者获得的平均生存期、半年和一年生存率分别为10.5mo,86.7%,60%;明显优于Ⅲ期患者的5.3mo,36.7%,0%(P<0.01). 多次治疗的平均生存期为11.2mo,明显优于单次治疗的6.8mo(P<0.01). 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下降和肝功能异常.结论羟基喜树碱经肝动脉灌注联合栓塞是治疗进展期HCC的有效手段.

  • 肝癌中cyclinD1扩增与HBV感染及病理学的关系

    作者:王辉云;严瑞琪;龙江斌;吴秋良

    目的探讨癌基因 cyclin D1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HBV感染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取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标本,用Southern杂交的方法对cyclin D1和CDK4癌基因以及HBV的感染状态进行了检测,切片同时行病理检查.结果肝癌39例中9例cyclin D1存在2~30倍的扩增(23.7%),其中1例检出重组杂交带;37例中5例(13.5%)有CDK4的扩增;HBV DNA在肝癌组织中检出的阳性率为94.7%,HBV DNA整合率为74.4%. 相关分析发现,cyclin D1的扩增与CDK4扩增,HBV DNA整合,肿瘤的分化高低和肿块大小等之间有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51,0.31,0.39和0.55,全部P<0.05.结论 cyclin D1的扩增与HBV DNA的整合密切相关,并在肝癌的恶化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胃癌早期诊断及预警系统的建立

    作者:闫小君

    1 胃癌早期诊断的概念1.1 胃癌是一种基因病和绝大多数肿瘤一样,胃癌也是由多基因参予的一种渐进积累转化性疾病,这种转化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细胞生物学行为由正常演变为异常的过程,即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细胞的这种变化首先发生在基因水平上,当变化涉及到基因表达产物的结构和功能时就会造成细胞自身不可逆性的功能和形态改变,终造成细胞的癌变.

  • 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肝癌免疫

    作者:李明松;袁爱力;张万岱;刘思德;吕爱民;周殿元

    目的应用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诱导高效而特异抗肝癌免疫.方法自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DC;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联合刺激DC;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肿瘤相关抗原(TAA)激活DC;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检测CTL及其上清液对HepG2肿瘤细胞、LOVO肿瘤细胞及HOS-8603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经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TAA激活并经GM-CSF及IL-4联合刺激后,肝癌患者外周血DC能够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CTL,该CTL及其上清液对HepG2肿瘤细胞均有高效而特异性的杀伤作用(杀伤率分别为92%±10.5%和41%±8.9%).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DC体外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抗肝癌免疫. 提示DC作为一新概念上的抗肿瘤疫苗可能在肿瘤治疗及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 苦参碱抗免疫性肝损伤机制的研究

    作者:梁萍;薄爱华;薛贵平;韩瑞;李海峰;许永利

    目的通过对苦参碱抗免疫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为中药治疗免疫性肝损伤开辟新的途径.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丹参对照组、苦参碱治疗1组和苦参碱治疗2组,后4组大鼠给猪血清ip,7wk以复制肝损伤动物模型,然后分别利用丹参注射液和苦参碱注射液对大鼠进行治疗,共4wk. 实验起11wk后处死动物,经心脏取血,离心制备血清,检测血清中ALT,BUN含量,A/G值,LN,HA含量,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剖腹取肝组织制作光、电镜标本检查.结果实验对照组大鼠血清ALT,BUN,A/G,LN,HA,SOD,MDA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丹参组和苦参碱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较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光镜下观察:实验对照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细胞受损,胶原纤维面密度远远大于其他组;而丹参组和苦参碱治疗2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肝细胞损伤不明显;丹参和苦参碱组间质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 电镜下观察:丹参和苦参碱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较,肝细胞变形很少,线粒体膜未见损伤,细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形态与正常对照组近似,基质内胶原纤维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苦参碱具有抗大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增强

    作者:黄耀煊;张桂霞;吕民生;范公忍;陈乃玲;邬光惠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细胞生长的负性调节上有重要作用,是肝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强抑制物但肝癌(HCC)患者肝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高. 现检测HCC患者外周血中TGF-β1 mRNA表达,血清TGF-β1水平,以及肝组织中TGF-βⅡ型受体(TGF-β-RⅡ)的表达.方法 HCC患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提取总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TGF-β1 mRNA. 血清TGF-β1水平测定用Promega公司产的试剂盒. 肝组织TGF-β-RⅡ表达的分析用原位杂交法.结果 HCC患者20例PBMC TGF-β1 mRNA用RT-PCR检测阳性率达70%,对照组阴性. HCC患者40例血清TGF-β1水平(27.58mg/L±8.1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8.27mg/L±3.72mg/L). 原位杂交表明,TGF-β-RⅡ在HCC细胞的胞质中有弱表达.结论 HCC患者TGF-β1基因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均显示表达增强. PBMC有可能代替肝组织用以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应用于基础与临床的研究.

  • 广州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多株感染的研究

    作者:曾志荣;陈湖;胡品津;崔毅;陈为;彭晓忠

    目的了解我国Hp感染人群中的多株感染状况.方法取因上腹不适行内镜检查的20例Hp阳性患者(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8例,慢性胃炎6例)的胃窦和胃体粘膜组织,进行Hp培养. 初代培养后,分别取胃窦和胃体各10个菌落进行传代,抽提各菌落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随机引物扩增的DNA多态指模技术[RAPD-PCR]进行菌株鉴定.结果 PCR扩增产物电泳分析显示有18例患者胃窦和胃体的Hp DNA指模一致,提示这18例患者均是单株感染;另有2例胃体菌株表现为两种指模形态,提示为2株Hp感染.结论广州地区存在Hp多株感染,但不普遍.

  • 慢性胃病T细胞亚群、一氧化氮、氨基己糖含量与Hp感染的研究

    作者:张辉;任锡玲;姚希贤

    目的探讨慢性胃病患者T细胞亚群、一氧化氮(NO)、氨基己糖含量变化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分别对30例慢性胃炎(CG)、3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慢性胃炎(PU+CG)与20例正常对照分别进行T细胞亚群、NO、氨基己糖含量检测.结果 CG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8, CD+4/CD+8(60.7%±2.4%, 35.8%±2.5%, 25.2%±2.4%,1.43±0.15)分别较正常对照组(68.3%±3.9%, 43.0%±3.8%,26.4%±1.7%,1.64±0.18)明显降低(P<0.05~0.01);其Hp+组CD+3, CD+4(59.7%±2.5%,34.8%±2.6%)较Hp-组(62.2%±0.9%, 36.9%±2.0%)为低(P<0.01,0.05);重度CG患者71%有Hp感染,其CD+3, CD+4, CD+4/ CD+8(59.5%±2.1%,35.4%±2.7%,1.40±0.13)分别均较轻中度患者(62.3%±1.7%,37.4%±1.8%,1.50±0.13)明显减低(P<0.05~0.01). CG和PU+CG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60.0%和75.0%,其氨基己糖含量(mg/g,40±6,39±8)较Hp-组(45±8,51±7)明显减低(P<0.05,0.01);重度CG患者氨基己糖含量(mg/g,38±4)明显低于轻中度患者(47±8,P<0.01). CG和PU+CG组NO含量(μg/L,2514±364, 2824±673)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μg/L,2227±214, P<0.05,0.01);其Hp+组NO含量(μg/L,2671±258,3071±398)均明显高于Hp-组(μg/L,2282±387,2579±668,P<0.01,0.05);重度CG和PU伴重度CG患者NO含量(μg/L,2656±251, 2880±802)分别较轻中度患者明显增高(2328±413, 2403±284,P<0.05,0.05).结论 CG尤其是重症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CG,PU伴Hp感染患者胃粘膜氨基己糖含量随感染发生、发展呈进行性减低,血浆NO含量也随Hp感染、病变程度加重呈进行性升高.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启动

    作者:王雪飞

    本刊讯 (记者王雪飞)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近日开始实施. 在首批15个项目中,人口与健康领域入选3项.

  • 新基因"诱导"肝癌扩散转移

    作者:张东波

    本刊讯 (记者张东波)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陈志南教授等与赛若金国际有限公司杨志博士联手,发现一个被命名为"HAb 18G"的肝癌功能性新基因,并证实该基因与肝癌的扩散和转移有关. 在目前召开的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年会上,专家认为这是肝癌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

  • 首株具有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建成

    作者:陈小元

    本刊讯 (记者陈小元)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一博士生课题研究组日前宣布:国内外首株具有高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系于近由他们在体外成功建立.

  • 第二届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奖颁发

    作者:达兵

    本刊讯 (记者达兵)第二届"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奖"于1998-12-27在上海揭晓,郭亚军、陈汉等7名多年从事肝胆外科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取得显著成就的专家教授喜获该奖.

  • 基因变异分地域生活环境相关连

    作者:陈茂梁

    本刊讯 (记者陈茂梁通讯员王定珠)浙江省肿瘤医院一项研究揭示:p53及p16基因变异是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常见的分子遗传事件之一;浙江省食管癌的发生与河南林州市食管癌不同;p53,p16的基因突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 21世纪中西医结合的三种结合方式五个创新环节

    作者:宋哲民

    本刊讯 (记者宋哲民)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吴咸中教授,近在回顾40+a来中西医结合成就,展望21世纪发展前景时,提出了21世纪中西医结合有三种基本结合方式及五个创新环节.

  • 关于提高我国便秘外科工作的一点建议

    作者:喻德洪

    便秘的外科治疗是腹部外科也是肛肠外科中起步与发展较慢的一个领域,虽然近年有了一些进展,然而,总的看来,还远不能令人满意,如有关便秘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的研究开展不够,手术治疗的长期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 为此,我们普通外科及肛肠外科工作者当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以下仅就有关便秘外科提一点建议.

  • 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研究现状

    作者:杜竞辉;查文章

    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研究主要集中在肝炎病毒、化学因素、饮水污染、烟酒嗜好、微量元素、性激素等,其中肝炎病毒是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发展中国家以乙型肝炎为主、发达国家主要病因为丙型肝炎,随着近年来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逐渐下降,肝癌发病率却有上升. 这种情况可能与HCV传播有关. 现就近年来丙型肝炎病毒及其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现状简述如下.

  • 大肠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

    作者:郁宝铭;赵任

    近年来我国的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对其研究的重要性渐为人们深刻认识. 大肠癌是由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发展成息肉样腺瘤,并终成为癌肿变化而来;此多阶段的病理变化需要数年或数十年时间,还伴随着一系列特征性的基因改变. 这些基因包括:原癌基因、抑癌基因、DNA修复基因和其他相关基因.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大肠癌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人们对利用相关基因的变化作为大肠癌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指标产生极大的兴趣,并取得较大进展.

  • 汉防己甲素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作者:李定国;陆汉明;陈颖伟

    汉防己甲素(又称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是从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的块根中分离出的主要生物碱,其分子式为C33H42N2O6 ,化学结构属于双苄基异喹啉类.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Tet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主要作用于钙离子通道,影响钙离子的跨膜转运以及在细胞内的分布利用. 近年来,Tet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已渐渐为人们所重视. 随着肝脏细胞分离培养技术的建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Tet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 本文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 实验室的科学管理与科技创新

    作者:吕有勇

    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科学管理是从事现代科学研究系统工作中重要的环节,科技创新来源于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科技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实现科技创新,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实验室是这个体系中基本的要素. 而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是现代科学研究工作中重要的环节,因此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 记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本刊编委刘平教授

    作者:剑钟

    本刊讯 (记者剑钟)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只要提到刘平教授,大家一致认为他是"工作狂"、是一位严师. 他带的研究生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个个响当当.

世界华人消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