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 세계화인소화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4-1260/R
  • 国内刊号: 李军亮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wcjd@wjgnet.com
  • 曾用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太原消化病研治中心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老年人胃黏膜环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王琳;任美书;王鸿博;张蕴;章明放

    目的:评估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对老年人胃黏膜COX-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取不同阶段的胃黏膜病变共200例,用速尿素酶试验结合组织学Giemsa染色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胃黏膜H pylori感染状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COX-2的表达.结果:不同组织类型H pylori检出率以胃癌高,其次为不典型增生(AH)和肠上皮化生(IM).COX-2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IM、AH和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4%、46%和64%,呈递增趋势,其阳性率胃癌与非癌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类型 H pylori 阳性组COX-2的表达高于H pylori 阴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X-2表达上调与H pylori感染的胃黏膜的癌变有关,可能在癌前病变早期阶段起作用.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观察14例

    作者:易敏;王嵘;王建国;周世英;张淑坤;刘红明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4例SPTP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并以5例胰岛细胞瘤为对照(其中3例为非功能性,2例为功能性).结果:14例SPTP患者中男女比例1∶6,平均年龄28岁,瘤体平均直径7.25 cm,包膜均完整,组织学显示肿瘤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成实性片状区和假乳头状区,围绕纤维血管复层排列而形成的假乳头状突起为特征性组织学改变.E-Cadherin、嗜铬素A均为阴性;β-Catenin在细胞核100%表达阳性,胞质阳性率为78.5%(11/14),细胞膜均为阴性;CD10表达阳性.结论:SPTP是好发年轻女性的低度恶性肿瘤,有特征性的假乳头结构;β-Catenin与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相关.

  • 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田夫;向进见;李明忠;蒋雪峰;邓清;秦仁义

    目的:探讨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端侧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和捆绑式胰肠吻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1999-02/2009-05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资料157例,其中采用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方式61例,端侧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方式66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方式30例.分析患者胰肠吻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各指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时间、端侧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时间与捆绑式胰肠吻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85±4.73 min,37.18±6.12 min vs 20.75±4.05 min,均P<0.05).3组术后并发症各指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统计学上无差异.捆绑式胰肠吻合无1例发生胰漏.结论:3种方法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较低的并发症.捆绑式胰肠吻合具有操作更方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骨桥蛋白与缺氧诱导因子-1在大肠腺瘤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袁禧先;马晓颖;王凤荣;王喆;王晓;王树鸿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大肠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及其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0例大肠癌及24例大肠腺瘤、12例正常大肠组织病理标本OPN及HIF-1α的表达.结果:OPN及HIF-1α在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在大肠癌组织、腺瘤组织中为高表达.OPN的表达率在腺瘤组与肠癌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HIF-1α的表达率在腺瘤组与肠癌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33.33%vs 62.00%,P<0.05).二者在肠癌组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呈正相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则无相关性.OPN与HIF-1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700,P<0.01).结论:OPN及HIF-1α在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HIF-1α高表达的肿瘤组织具有较强的浸润与转移能力.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SP、SPR和D5-HT的变化

    作者:夏頔;刘希双;鞠辉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回盲部肠黏膜P物质(SP)、P物质受体(SPR)及5-羟色胺(5-HT)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其在IBS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的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IBD患者回盲部黏膜组织切片的SP与SPR进行染色,5-HT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BS组SP的阳性强度均值、阳性面积均显著增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6.463,P<0.05),其中IBS-D和IBS-C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Q=4.231、3.463,均P<0.01);IBS组和对照组相比,回盲部黏膜SPR、5-HT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均P<0.05),且SPR和5-HT密切相关(r=0.1579,P<0.05).结论:SP、SPR及5-HT相互作用在IBS内脏高敏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 奥沙利铂、顺铂联合5-FU/LV治疗晚期胃癌的系统评价

    作者:王娜;关泉林;姜雷;周欣;高晨;杨含腾

    目的:收集中英文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对奥沙利铂联合5-FU/LV(FOLFOX)方案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SJD)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其他检索.结果:共8个随机对照试验66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个随机对照研究来自美国,另7个均来自中国:且8篇RCT存在偏倚的可能性均为中等程度.FOLFOX与顺铂联合5-FU/LV(PLF)方案治疗胃癌在1年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总的生存率方面有显著差异.其OR值和95%CI分别为1.37(0.93,2.01)、1.93(1.41,2.66).3/4级的不良反应中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等治疗组轻于对照组;在外周神经毒性反应方面,治疗组重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小板减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OR值和95%CI分别为0.48(0.28,0.83)、0.26(0.16,0.42)、7.38(2.16,25.23)及1.20(0.44,3.30).结论:FOLFOX方案总有效率优于PLF方案,但是1年生存率并不优于对照组.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治疗组轻于对照组,外周神经毒性重于对照组.

  • 嗜酸性粒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及病理学意义

    作者:崔熠;张洁;李学锋;陈琳琳;赵鑫;卢放根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G)与评判溃疡性结肠(UC)病情的其他指标的一致性,病理组织学特征与EG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11/2008-12就诊于湘雅二医院并诊断为UC患者45例,将患者分为:活动组(n=45)与好转组(n=39,在治疗6wk到后1d,经DAI、EAI组织病理学评分,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采用CAI积分、EAI积分及组织病理学积分评价疾病活动度,并进行EG计数.结果: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的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EG为主,活动组较好转组为重.固有层小血管病变和腺体病变以及隐窝脓肿的出现均以活动组为重.间质改变好转组较多.EG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在好转组呈负相关(r=0.568,P=0.001).EG浸润的出现在活动组与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形成呈正相关(r=0.755,0.524,均P<0.01),与灶性出血呈负相关(r=.0.385,P=0.010).而好转组患者中,仅有杯状细胞消失与EG浸润呈正相关(r=0.349,P=0.046).结论:EG可能为判断UC活动或好转的指标.

  • 肝硬化时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机制

    作者:杨照新;韩德五;邢桦云;刘慧荣;燕子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40只,完全随机分为模型组(n=32)与正常对照组(n=8),采用复合因素致肝硬化大鼠模型.模型组分别在饲养第2,4,6,8周末,正常对照组在实验开始时,经肠系膜上静脉末端穿刺测PVP.肝脏HE、VG染色,肝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SMA、LN、TGF-β1的动态表达,测定外周血中的内毒素、TNF-α、ALT的动态变化,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肝窦内皮细胞失窗孔情况.结果:模型组ALT在第2周末达到高峰(57.84±7.57IU/L),随后逐渐下降;内毒素在第2、4、6周末,各点呈递增趋势,到第8周末时略有下降;TNF-α在第2、4周末呈递增趋势,到第6周末时略有下降,第8周末时又逐渐升高,但各点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模型组PVP在第2、4周末,各点呈递增趋势,到第6周末时略有下降,第8周末时又逐渐升高;肝窦内皮细胞扫描电镜结果示随着肝纤维化及硬化程度的加重,窗孔逐渐变小、变少至消失;LN、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随着病变的发展,与对照组和同指标前一时间组相比阳性表达逐渐增强(均P<0.05).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第2、4、6周末,阳性表达逐渐增强,到第8周末时略有下降.结论:肝硬化大鼠发生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其可使TGF-β1、TNF-α、LN等合成增多,促进肝窦内皮细胞去窗孔化,间接参与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

  • Foxo3a对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促进作用

    作者:谭小平;张庆;朱燕妮;何长华;董卫国;范文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Foxo3a对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促进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Foxo3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培养的胃癌细胞系SGC7901 4-6 h,在FBS完全培养基培养24 h后,换成0.1%无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8 h,TUNEL染色观察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检测切割的caspase-3和PARP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Foxo3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胃癌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1和2 μg Foxo3a处理组胃癌细胞凋亡率达到了5.8%±2.3%和11.1%±3.4%.是对照组的近2和4倍.caspase-3和PARP活性明显增高.结论:Foxo3a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可通过促进caspase-3和PARP的活性来诱导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 人源乳酸杆菌对幽门螺杆菌诱导胃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调节及可能通路

    作者:邓学杰;马洪升;余倩

    目的:探讨人源乳酸杆茵对H pylori诱导SGC7901细胞分泌IL-8及p38MAPK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H pylori刺激组、SB203580干预 H pylori 刺激组和Lac15干预 H pylori刺激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该人源乳酸杆菌Lac15对H pylori致SGC7901 细胞p38MAPK磷酸化的影响.ELISA法观察该人源乳酸菌对H pylori致SGC7901细胞分泌IL-8的影响结果:H pylori能诱导细胞的p38MAPK磷酸化水平增高(L4:1.90±0.36 vs 14.01±1.12.P<0.01)以及IL-8分泌量明显增高(27.2616±0.27 ng/L vs 46.3691±0.33 ng/L,P<0.01).预先使用一定浓度(3.0×1011cfu/L,3.0×1010 cfu/L,3.0× 109cfu/L)的人源乳酸杆菌Lac15干预后,p38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IA:4.61±1.13,6.11±0.19,8.25±0.56 vs14.01±1.12,均P<0.01),IL-8分泌量明显降低(42.3209±0.24 ng/L,42.1046±0.23 ng/L,43.4636±0.25 ng/L vs 46.3691±0.33 ng/L,均P<0.05或0.01),与 H pylori 刺激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38MAPK磷酸化参与 H pylori诱导的SGC7901细胞分泌IL-8,人源乳酸杆菌三Lac15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磷酸化途径抑制IL-8的分泌,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 炎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作者:谢伶俐;周力;李丽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组分.代谢综合征代表慢性炎症状态,代谢综合征患者会呈现不同的免疫异常.脂肪组织的天然免疫功能紊乱导致机体产生异常的脂肪源性因子.某些因子抑制肝脏脂质清除,促进其在肝细胞内蓄积,产生脂肪变性.后者在肝脏先天性免疫系统发生Th-1极化的基础上诱导肝脏产生更多的致炎细胞因子,促进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形成.但由于Th-2等其他细胞因子减少,尽管肝脏持续暴露于这些可以促进多种促纤维生成因子产生的致炎因子,NASH发展成肝硬化的现象却相对少见.

  • 靶向Pokemon基因shRNA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王波;张全乐;晏维;夏丽敏;刘梅;田德安

    目的:观察携带shRNA的重组质粒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设计3对针对Pokcmon基因不同位点的shRNA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Pokemon mRNA及蛋白质的 表达,MTT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变化,RT-PCR检测其可能的下游因子β-catenin及H-ras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含shRNA片段的重组质粒,依次命名为pshRNA1、2、3.转染HepG2细胞后,Pokemon基因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以pshRNA2强,抑制率分别为75.2%(RNA水平)和72.6l%(蛋白质水平).MTT显示pshRNA2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后细胞凋亡增加;RT-PCR显示下游因子H-ras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β-catenin的表达没有变化(P>0.05).结论:采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阻断Pokemon 基因的表达;Pokemon基因有促进肝癌细胞株增殖及抑制其凋亡的作用,该效应可能与下调其下游因子H-ras的表达有关.

  • 白头翁醇提物对大鼠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文远;姜伟炜

    目的:探讨白头翁醇提物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调控,进一步阐明白头翁醇提物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醇提物治疗组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茵肠球菌三联活菌(金双歧)组.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TNF-α、IL-10和血清内毒素,采用免疫组织学染色检测紧密连接(tight iunction,TJ)相关蛋白occludin的分布.结果: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后,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增高,结肠组织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和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而经白头翁醇提物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处理后,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有明显下降(6.50±1.27,5.90±1.67 vs 9.20±1.75:5.00±1.05,4.80±1.25 vs 7.10±0.99,均P<0.05),结肠组织TNF-α水平降低(521.24±109.37 ng/L,503.98±126.63 ng/L vs 657.54±149.60 ng/L,均P<0.05)、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0.148±0.093EU/mL,0.153±0.106 EU/mL vs 0.213±0.023EU/mL,均P<0.05)和IL-10水平升高(92.19±30.09 ng/L,95.57±27.71 ng/L vs 42.92±23.74ng/L,均P<0.05);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后,TJ结构遭到破坏,TJ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而白头翁醇提物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茵(金双歧)处理后可使TNBS引起的TJ结构受损减轻,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多.结论:白头翁醇提物可以对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屏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上调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luudin的表达、降低结肠组织TNF-α含量、提高IL-10水平,从而抑制内毒素通过紧密连接进入体循环.

  • 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

    作者:董志珍;姚登福;张崇国;钱静;李姗姗;卞银珠;邱历伟

    目的:分析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的表达、胞内分布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以自身配对法分别收集36例HCC患者经手术切除后的癌灶、癌旁和远癌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GPC-3表达及胞内分布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HCC的癌灶组织GPC-3表达于胞质和细胞膜;癌旁组织GPC-3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胞质,而远癌组织未见明显表达.癌灶组织GPC-3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和远癌组织(X2=11.445,P<0.0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6%、41.7%和0.结论:HCC组织GPC-3过表达与其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内镜下单点注射组织胶治疗GEV1胃底静脉曲张

    作者:李坪;毛羽;李常青;周安;王捷;李娜;刘晶

    目的:评估内镜下单点注射组织胶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并印证内镜下GEV1型胃底曲张静脉血流方向的理论.方法:GEV1型胃底静脉曲张进行组织胶注射治疗,注射点选在贲门旁小弯侧曲张静脉,进行单点注射.静脉内注射后观察1-10 min,2wk内进行内镜复查.结果: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治疗后静脉均固化,部分静脉明显消失.胃底曲张静脉栓塞率100%(32/32).注射点黏膜糜烂发生率6.2%(2/32).结论:内镜下GEV1型胃底静脉曲张血流方向确实是从贲门旁小弯侧流向大弯侧.由静脉起始部位单点注射组织胶治疗,疗效显著.

  • 遗传性结直肠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王石林;顾国利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全部恶性肿瘤的前列.约有1/3的结直肠癌是由遗传性结直肠肿瘤引起.遗传性结直肠肿瘤包括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和遗传性结肠息肉病两大类.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遗传性结直肠肿瘤的研究中所取得的共识与进展,并就其临床诊治进行讨论和展望.以期加深人们对他的认识,提高医务人员对上述疾病的临床诊治能力.

世界华人消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