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 세계화인소화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4-1260/R
  • 国内刊号: 李军亮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wcjd@wjgnet.com
  • 曾用名: 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太原消化病研治中心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不同抗生素在不干扰胰腺手术治疗早期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

    作者:汪训实;张敏

    长期以来,重症胰腺炎(SAP)的治疗困难,临床过程漫长,手术后发生的腹腔内严重感染尤其难以控制[1,2].经过近10 a的临床观察,我们的认为[3-5],对于早期SAP患者只要经腹腔穿刺出血性腹水或啤酒样混浊腹水就应该及时手术,在手术中应该保持胰腺被膜的完整性,尽可能不干扰胰腺.在这样的治疗原则下,可以大大提高手术治疗早期SAP的成功率,手术后正确选用抗生素可以明显减少手术后的腹腔内感染,防止医院感染,从而改变了传统SAP的临床过程,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 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有关的认识进展

    作者:李军成;吴浩荣;田斌

    近年来,随着对于急性胰腺炎研究的深入,外科治疗有关的许多认识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治疗方法得以改进,从而使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大大降低[1,2].现就一些认识进展综述如下.1 影响外科治疗决策的因素重症胰腺炎病情危重,病程漫长和复杂,并发症多和死亡率高,外科治疗决策受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因、病程阶段和先行治疗的影响.1.1 病情严重程度是影响外科治疗决策的重要因素.急性胰腺炎的病变特点是既有局部病变如胰腺水肿、坏死和胰浸润、腹水以及坏死组织的感染和局部并发症如胰瘘、胃肠瘘坏死组织内血管溃破大出血等;又有全身病变如单一或多个器官、系统(心、肺、肾、肝、胃肠等器官和神经、血液、代谢等系统)功能障碍以及继发全身性严重感染.这又以局部病变中的胰腺坏死和坏死组织感染;全身病变中的心、肺、肾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严重[3-9].

  • CDKI p27Kip1及其在结(直)肠肿瘤中的研究

    作者:邱健;姜馨;何文宪

    细胞周期进程受到一系列细胞周期素(cyclins),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s)复合物的正性调控,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DKI)是一类通过抑制cyclin-CDK复合物的蛋白激酶活性,阻断其对pRb的磷酸化作用,从而实现细胞周期完整精确调控的负性调控因子.已发现的CDKI依其构效性质可分为两大家族:INK4家族包括p16INK4a,p15INK4b,p18INK4c,p19INK4d.这些蛋白均有4个回钩状重复序列(ankyrin repeats),能特异地与cyclinD-CDK4/CDK6形成复合物,抑制其激酶活性.Cip/Kip家族包括p21/WAF1/Cip1,p27/Kip1以及p57/kip2,这些蛋白高度同源,其羧基端均含有一双枝核定位信号(bipartitie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可与多种cyclin及CDK相结合,广谱抑制G1期cyclinE-CDK2,cyclinD-CDK4/CDK6以及其他cyclin-CDK的激酶活性.

  • 肝癌发生中细胞周期调控的异常

    作者:卢斌;戴益民

    肝细胞癌(HCC)的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明确.1990年代,随着对细胞周期调控认识的不断深入,一系列细胞周期调节因子被证明与包括肝癌在内的一些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瓜礫1-7].现将对近年肝癌发生中细胞周期调节异常的研究做一扼要综述.1 细胞周期的分子调控真核生物的细胞周期进程是由一系列调控因子有序的聚合和激活来调节控制的[8].细胞的正常生长依赖于细胞周期中各种调节因子的平衡调控.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主要因子有: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s,CDKs)和CDK抑制蛋白(cyclin dependent kinaseinhibitors,CDKIs)[9-16].目前已发现cyclin有A,B,C,D,E五大类和若干亚类,分别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合成和降解,显示时相特异性.CDKs分为CDK1-CDK7,单独的CDK亚基没有激酶活性,需与相应的cyclin结合,从而构成有蛋白激酶活性的异二聚体分子.

  • 肝癌细胞对星状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

    作者:唐有为;姚希贤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4位,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3位[1].在亚洲某些高发区如中国,其年发病率高达34人/10万人口[2].每年全世界有25万人死于HCC,我国因HCC死亡者约占其中的40%[3]. 由于HCC是多因素疾病,其发病过程较为复杂,近年有关HCC发病机制的研究出现许多热点.如有关癌基因的研究认为HCC形成的分子机制在于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研究较多者包括ras,c-myc,cerbB-2,p53,p2l和p16等基因及其在H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4-24].此外,微卫星不稳定性[25,26]、端粒酶与肝癌的关系亦受到重视,bcl-2是抑制细胞凋亡的癌基因,bcl-2核酶可促进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发生凋亡,并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27-30].肝细胞生长因子(HGF)[31]、IL-6[32]、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33-3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36,37]转化生长因子[38,39]以及CD44v6[40]等与HCC的生长和转移亦有密切关系.

  • 丙型肝炎患者LDL-R等位基因的多态性

    作者:刘明旭;王福生;金磊;雷周云;施红;刑利和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全球分布[1],而我国是丙型肝炎的高发区[2-4].HCV感染者80%发展成为慢性肝炎[5-7],而且发生肝硬变和肝细胞癌的危险性显著提高[8,9].近证实低密度脂蛋白受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可以识别和内化与低密度脂蛋白或极低密度脂蛋白结合HCV[10-12],从而确定LDL-R为HCV受体[13-15].LDL-R主要分布于肝实质细胞,能够结合并内化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利用其中的胆固醇,从而参与胆固醇代谢,并调节血液胆固醇水平[16,17].

  • 肠道菌丛潜生体增殖方式和致病性

    作者:王瑞玲;梁后杰;徐启旺;刘俊康

    在细菌的群体生长过程中,酸性代谢产物随着细菌数量增加而在培养系统里堆积,终会导致细菌群集的出现.医学微生物面临的挑战来自临床不断出现的机会感染.1987年Costerton et al[1,2]证明了细菌群集定植致病性,为认识机会感染开辟新路,但未继续研究如何形成群集,因此无法向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林特夫[3]认为细菌可以出芽生长也有报道白喉杆菌表现节段性生长.徐启旺et al[4,5]在生物波理论研究中,观察到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出现短小杆菌和纤细状菌两种形态交替而致的宏观波动生长,呈现潜一生序变化,后者称为潜生体(cryptic growth cell,CGC),近年来Costerton观察到群集细菌周围和细菌之间存在着厚的一层胞外糖,称为glycocalyx,这种胞外糖[6]对细菌群集的结构稳定及对组织粘附都有重要作用.我们以肠道菌丛中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观察大肠杆菌潜生体的增殖方式及其致病性作用.

  • 胆囊结石对慢性胆囊炎组织学改变及p53,p21 和 C-myc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开红;李海刚

    多数作者认为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有关[1],也有人认为胆结石与胆囊癌的关系不大[2],在慢性胆囊炎中,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癌前病变[3].我们通过对慢性胆囊炎常规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情况和免疫组化检测p53,p21与C-myc蛋白的表达,探讨胆囊结石与慢性胆囊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以上3种蛋白表达的关系,推测胆囊结石在慢性胆囊炎向胆囊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 HCV感染者检测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CV RNA的意义

    作者:刘文恩;谭德明;范学工;张铮;欧阳颗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1].至少50%以上的急性丙型肝炎转为慢性,其中又有10%~20%发展为肝硬变,部分病例终发展为肝细胞肝癌[2].HCV感染慢性化的原因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国外学者报道HCV可以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但国内报道甚少[5].作者对一批慢性HCV感染者进行血清及PBMC HCVRNA检测,旨在探讨同时检测HCV感染者血清及PBMC中HCV RNA的意义及HCV感染慢性化的原因,现报道如下.

  • 乙型肝炎肝内ICAM-1和HLA-DR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绪清;张瑞;顾长海;王宇明

    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介导的肝细胞损伤坏死和肝细胞凋亡[1,2],CD4阳性Th1细胞也可引起肝细胞凋亡[3].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系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与其配体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参与介导淋巴细胞与靶细胞及淋巴细胞间的粘附[4-7].国内外研究表明,ICAM-1在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症所致肝损坏死、缺血后再灌流所致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损伤及酒精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8-19].人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分子在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中也起重要作用.我们通过研究乙型肝炎肝内ICAM-1和HLA-DR表达间的关系,拟在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

  • 大肠癌组织TGRα和TGF-β1的表达意义

    作者:应月强;周洸;吴佩;黄文斌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大肠癌不但与细胞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而且与细胞外基质和转化生长因子等关系密切.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α和TGF-β1这对正负调节细胞生长因子,在大肠癌组织、癌近旁粘膜(CAM)和癌远旁粘膜(CDM)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大肠癌的关系.

  • 三氧化二砷诱导大肠癌细胞株SW620凋亡

    作者:詹俊;谢德荣;姚和瑞;林显敢;梁新文;向燕群

    大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1,2 ],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平均5年生存率低于40%.积极探讨大肠癌综合治疗的新手段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经济意义.研究表明,多种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障碍有关[3-6],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成为肿瘤治疗中有前景的手段之一.三氧化二砷(As2O3)是近年来新认识的对多种肿瘤有良好效果的药物,能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7-9],但对大肠癌的作用未见报道,我们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 肠化生、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ras基因表达

    作者:陆和平;郑银宝

    螺杆菌(Hp)感染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终导致肠型胃癌的链状改变虽被公认,但并非Hp高感染率的地区胃癌的发生率一定升高.胃癌的发生、发展是癌基因的突变与抑癌基因失活逐渐演变的复过程,而癌基因突变与抑癌基因失活并非Hp单一因素,而是多因素参与的结果.通过病理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21蛋白,了解在肠化生、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ras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

  • 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p73基因的表达

    作者:刘变英;崔大祥;潘胜武;闫小君;雷宇锋;栗彤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是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已证实关系密切的有K-ras,C-myc,p53,PC,DCC等.p73是新近发现的基因,与大肠癌关系尚不明确[1-9],我们通过检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p73表达,以期探讨p73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 材料和法1.1 材料大肠癌组织40例及相应远离癌灶5的非癌组织由264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提供,标本取得后立即用液氮冷却或放至-20℃冰箱保存.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作者:李华;潘承恩;陈武科;王全颍;杨广笑

    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及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丙型肝炎易转为慢性肝炎,与肝癌及肝硬变关系密切[1].HCV核心区编码蛋白是研究重点之一.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应获得大量高效表达的HCV核心蛋白抗原.HCV基因组结构与黄病毒或瘟病毒相似,为长约9.4kb的单股正链RNA,含一个开放读码框架(open readingframe,OFR),编码含3010~301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蛋白前体,经宿主和病毒蛋白酶作用加工成结构蛋白(C,E1和E2/NS1)和非结构蛋白(NS2,NS3,NS4和NS5)[2].核心蛋白约含191个氨基酸,大小约19000~22000,其氨基酸序列十分保守,比较已有的HCV各分离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超过95%.

  • 血清透明质酸HA定量检测的新方法

    作者:马岚;赵力生;李春华;邓双胜;王泽华;袁航

    血清HA值是反映肝纤维化的重要指标,定量测定血清HA对了解肝纤维化程度,转归均有重要价值.目前检测HA多采用以HA结合蛋白即HABP为主要试剂的放免药盒进行测定.但由于HABP的提取、纯化和标记等过程均很复杂,稳定性也差,使得试剂盒的稳定性差,价格也偏高.我们利用已有的抗HA单抗和多抗建立了一种新的HA定量检测双抗体夹心法,避免了上述方法的不足,其结果如下.

  • HSVtk/GCV体外诱导人大肠癌LoVo细胞凋亡

    作者:黄宗海;钱伟峰;迟德彪;蒋泽生

    目的探讨HSVtk/GCV系统在体外诱导LoVo细胞凋亡.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转染LoVo细胞获得阳性克隆,以GCV(10μmol@L-1)作用,经光镜、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情况.HSVtk+/LoVo细胞经GCV(10μmol@L-1)作用0 h~48 h不等,荧光显微镜观察计数计算其凋亡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通过光镜、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实验组HSVtk+/LoVo细胞凋亡情况,HSVtk+/LoVo细胞分别经GCV(10bμmol@L-1)作用0,12,24,36,48 h,凋亡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作用24 h后凋亡率低于0.3,48 h升至0.925.经流式细胞仪检测GCV作用后的肿瘤细胞,细胞周期变化明显,G0/G1期细胞从0.31上升到0.42,S期细胞从0.62下降到0.39.结论 HSVtk/GCV系统可诱导LoVo细胞凋亡,且存在时间效应,GCV可抑制细胞DNA的合成,阻止细胞由G1期向S期转化.

  • 苦参碱抑制HepG2细胞增殖及其剂量与抑制方式关系的研究

    作者:司维柯;潘静;陆华;李招权

    目的研究0.05 g@L-1~3.5 g@L-1浓度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抑制及其剂量与抑制方式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苦参碱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机制打下基础;为临床应用苦参碱治疗肿瘤奠定基础.方法苦参碱处理细胞后,MTT法、细胞计数法、H3-TdR掺入法测定HepoG2细胞存活率、细胞生长曲线、DNA合成率的变化;台盼蓝拒染法和细胞外液LDH活性测定观察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果苦参碱浓度小于0.2 g@L-1时不能抑制HepG2的增殖,细胞存活率大于80%;0.7 g@L-1~0.8 g@L-1时,HepG2对药物中度敏感,细胞存活率为30%~50%;大于1.0 g@L-1时为抗HepG2的敏感药物浓度,细胞存活率小于30%;苦参碱大于3.0 g@L-1时,细胞膜完整性破坏,以坏死细胞为主.而苦参碱对大鼠肝细胞影响很小,达1.5 g@L-1时,细胞存活率仍为72.4%.结论一定浓度苦参碱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且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0.8 g@L-1苦参碱可作为诱导HepG2细胞分化的作用浓度;1.5 g@L-1~2.5 g@L-1可作为诱导HepG2凋亡的作用浓度;苦参碱大于3.0 g@L-1时主要引起HepG2坏死.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一9,CD34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作者:洪照友;俞金龙;张云生;高毅

    目的探讨基质蛋白酶一9(MMP-9)CD34在肝细胞癌的表达与侵袭转移过程中的表达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析38例手术切除的肝癌标本MMP-9,CD34的变化,应用图象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MMP-9,应用血管记数分析CD34,并与临床病理相对照.结果 MMP-9的表达在有门脉癌栓或肝内转移者显著高于无门脉癌栓或肝内转移者.有门脉癌栓或肝内转移者11例,MMP-9在癌组织的表达量为8.07±0.48;无门脉癌栓或肝内转移者其表达量为5.04±0.22,P<0.05.在有侵袭转移情况下MMP-9在癌组织的表达量(8.07±0.4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97±0.23),P<0.05.MMP-9在癌边缘组织的表达(8.56±0.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97±0.23),P<0.05.CD34的表达在有门脉癌栓或肝内转移者(96.65±17.65)显著高于无门脉癌栓或肝内转移者(74.25±15.25),P<0.05.在有侵袭转移情况下CD34在癌组织的表达量(96.65±17.6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0.25±6.54),P<0.05.在无侵袭转移情况下CD34的表达在癌组织(74.25±15.25)、癌边缘组织(73.50±13.60)、癌旁组织(69.20±13.60)中无差异(P>0.05).MMP9 CD34进行相关分析r=0.74,P<0.01为正相关.结论肝细胞癌在有侵袭转移情况下MMP-9在癌组织与癌边缘组织的表达明显增高.它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关,它不仅破坏ECM而且调节血管生长使肿瘤容易扩散.而CD34在有侵袭转移情况下能反映肿瘤血管生长活跃,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关.MMP-9的作用是促进肝细胞癌的侵袭转移,CD34可以反映肿瘤的血管情况.两者有正相关.MMP-9,CD34可作为判断肝细胞癌转移、预后的指标.

  • 门脉注入扩血管药物对鼠门脉高压的作用

    作者:吴汉平;冯敢生;梁惠民

    目的研究门脉和下腔静脉注入扩血管药物对门脉和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寻找药物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合适途径及药物.方法采用CCl4诱发的鼠肝硬变门脉高压模型56只,随机平均分为8组,哌唑嗪(PRZ),维拉帕米(VER),DDPH和硝酸甘油(NG)分别经下腔静脉和门静脉注入,比较药物经此两种途径给药对门脉压(PV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影响.结果四种药物经下腔静脉注入和门静脉注入均可使PVP和MAP下降.其中PRZ,NG,DDPH门脉给药使PVP分别平均下降18.6%,13.9%,12.7%,而经下腔静脉给药PVP下降分别为10.5%,7.2%,2.3%,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VER经门脉和下腔静脉给药PVP下降分别为7.0%和2.6%,无统计学差别.PRZ,NG,VER,DDPH下腔静脉给药使MAP分别平均下降24.1%,15.8%,14.1%,10.4%,明显高于其经门脉给药,后者分别平均下降12.4%,6.1%,3.8%,5.7%,差异均有显著性.VER下腔静脉给药使HR平均下降7.6%,而门脉给药HR平均仅下降1.0%,有显著性差异.PRZ,DDPH和NG经两种途径对HR影响无显著性差别.DDPH门脉给药维持降压时间久.结论门脉给药是扩血管药物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理想途径,DDPH是较适宜的门脉给药途径降门脉压药物.

  • 3,4',5-三羟基芪-3-β-单-D-葡萄糖苷对大肠癌细胞系蛋白激酶C的抑制效应

    作者:李学农;丁彦青;周军

    目的研究3,4',5-三羟基芪-3-β-单-D-葡萄糖苷(3,4',5,-trihydroxystibene-3-β-mono-D-glucoside,THMG)对大肠癌细胞粘附性、浸润力及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探讨THMG抗转移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利用Boyden小室法等细胞生物学技术检测4种大肠癌细胞(HR8348,Hce-8693,HT29,LoVo)在0.4,0.8,1.6和3.2 mmol@L-1等浓度THMG作用下的粘附率、浸润力.[γ-32P]ATP掺入法测定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在3.2mmol@L-1浓度时THMG对HR-8348,Hce-8693,HT-29和LoVo粘附抑制率分别为75.7%,69.4%,67.6%和78.8%,浸润抑制率分别为82.7%,85.7%,89.7%和92.7%,且随着浓度加大,粘附和浸润抑制率提高.3.2 mmol@L-1THMG对HR-8348,Hce-8693,HT-29和LoVo的蛋白激酶C活性抑制率分别是35.1%,36.8%,41.5%,49.6%,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01).粘附性及浸润力抑制程度与蛋白激酶C活性的抑制程度呈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THMG可能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活性对信号转导系统具有调变作用,THMG对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可能是抗粘附抗侵袭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 生物人工肝治疗猪实验性急性肝衰

    作者:胡还章;徐小平;高毅;杨继震

    目的初步探讨BAL治疗ALF的方法与效果,为进入临床Ⅰ期试验提供依据.方法构建包括双泵、肝素化、恒温、微囊化活性炭吸附及肝细胞生物反应器-中空纤维管的BAL循环系统,在循环回路中采用高流量再循环技术.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对照组(无肝细胞灌流组)与治疗组(肝细胞灌流组)两组.在细胞准备、模型制作及BAL循环系统安装完成后,对照组及治疗组分别进入实验.通过组间肝脏生化指标、生存时间及肝脏病理改变的差异性分析,判别BAL的体外肝脏支持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生化指标TBil,Alb,Amm,BUN,Cr,PT,Fib的变化水平差异显著,ALT,AST无差异,生存时间差异显著,肝脏病理改变无差异.结论原代正常猪肝细胞-中空纤维BAL可产生维持生命的多种肝功能,治疗猪ALF是有效的.

  • 白藜芦醇抗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的活性

    作者:田雪梅;张展霞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人肝癌的体内抗癌活性.方法建立人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瘤内注射的方法,用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进行治疗,并设对照.取裸鼠移植瘤制作光镜及电镜切片,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组织中PCNA及Bc1-2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瘤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结果瘤内注射白藜芦醇能显著抑制鼠HepG2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达38%;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率(33%±6%)明显低于对照组(84%±7%);Bc1-2蛋白表达也降低,白藜芦醇治疗组、溶剂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图像分析结果A值分别为0.187±0.007,0.835±0.006,0.954±0.008.白藜芦醇作用导致瘤内大量细胞发生凋亡.结论白藜芦醇对人肝癌移植瘤的发展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白藜芦醇阻抑癌细胞增殖和减少细胞中Bc1-2蛋白的表达有关,细胞凋亡在其中也起着一定作用.

  • 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胰腺EGF基因的变化

    作者:袁耀宗;楼恺娴;龚自华;涂水平;翟祖康;徐家裕

    目的探讨大黄素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前后胰腺组织细胞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mRNA的表达、DNA合成及总蛋白含量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试图阐明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腹腔注射雨蛙肽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大黄素治疗前、后6,24,48,72,96 h处死大鼠.应用RT-PCR技术检测胰组织EGF mRNA表达,同位素体外掺入法测定胰腺组织DNA合成及Lowrys法测定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结果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炎6h均未见EGF mRNA表达.胰腺炎诱导后24h~96h均可检测到EGF表达,大黄素治疗后48h其表达明显增强.同时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DNA合成在胰腺炎诱导后48h,72h时分别下降,而大黄素治疗后96h胰腺组织总蛋白质、DNA合成均明显增加.结论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胰腺组织细胞因子EGF基因表达增强,增加胰组织DNA合成和蛋白含量,加速胰腺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SVtk基因联合5-FU治疗实验性大肠癌

    作者:钱伟峰;黄宗海;迟德彪

    目的研究体内外联合应用HSVtk/GCV系统和5-FU治疗大肠癌的疗效.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转染人大肠癌LoVo细胞,MTT法观察GCV联合5-FU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裸鼠皮下注射HSVtk+/LoVo细胞建立人大肠癌肿瘤模型,应用GCV和(或)5-FU治疗后测量肿瘤体积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并用HE染色观察有无器官毒副作用.结果体外实验MTT法显示HSVtk/GCV系统联合5-FU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较GCV组明显增强(P<0.05),体内实验表明联合治疗组肿瘤体积为(348±68)mm3大小,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0.01),HE染色未观察到各器官病理改变.结论联合应用HSVtk/GCV系统和5-FU能提高HSVtk/GCV系统治疗大肠癌的疗效,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 大鼠免疫性和酒精性肝病的形态学变化

    作者:薄爱华;田翠时;薛贵平;杜建华;许永利

    目的探讨免疫性肝病(ILD)和酒精性肝病(ALD)的形态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猪血清注射法,连续8wk致大鼠ILD;饮用酒精200mL@L-1,8 wk致大鼠ALD;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脏形态变化.结果 ILD和ALD组肝细胞膜受损,肝细胞质内脂质包含物明显增多.ILD组肝内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假小叶形成.肝细胞器减少;线粒体膜破损,嵴减少.贮脂细胞数目增加,胞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ILD组呈现肝纤维化特征.ALD组肝组织大量局灶性坏死和肝细胞水肿;Mallory小体和嗜酸性小体形成,并且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论两种肝病形态学改变不同,治疗ILD应以抗肝纤维化为主,而治疗ALD应以活血抗炎为主.

  • 胃癌多药耐药细胞药物积累的异常

    作者:程时丹;吴云林;章永平;乔敏敏;郭强苏

    目的研究胃癌多药耐药细胞与敏感细胞细胞内药物浓度的差异.方法通过逐渐递增化疗药物长春新碱浓度诱导胃癌细胞株产生多药耐药性.应用[3H]长春新碱方法测定多药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摄取;利用抗癌药柔红霉素在肿瘤细胞内的自发荧光,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柔红霉素在细胞内的分布,及撤去柔红霉素后的不同时间点细胞内柔红霉素荧光强度.结果柔红霉素在细胞内的荧光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在细胞质内亦有较少的荧光显示.多药耐药细胞内[3H]长春新碱的浓度明显低于亲代细胞;撤去柔红霉素后各个时间点多药耐药细胞内柔红霉素的荧光强度亦均低于亲代细胞.结论胃癌多药耐药细胞株对细胞毒药物的摄取低于敏感细胞,外排高于敏感细胞,从而导致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降低,细胞毒作用减弱.

  •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肝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表达

    作者:吕鹏;罗和生;余保平

    目的观察肝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8只(体质量85 g~95 g)随机分为4组.A,B,C为实验组,采用腹腔注射CCl4的方法造模;D为对照组,代之以生理盐水.于2,4,6 wk末分别处死A,B,C三组大鼠,D组同期处理.取肝脏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做HE染色、细胞凋亡原位TUNEL检测、BAX,BCL-XL蛋白S-P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HE染色A,B,C三组分别符合肝纤维化的Ⅰ,Ⅲ,Ⅳ期,凋亡的肝细胞在肝组织中散在分布.TUNEL检测各实验组(A,B,C)肝细胞凋亡级数均高于对照组(D)(2.5±0.6),(2.8±0.4),(2.0±0.6)vs(0.3±0.5),(P<0.01,qAD=9.86,qBD=11.36,qCD=7.59).S-P法免疫组化检测BAX,BCL-XL主要分布于中央静脉及肝细胞坏死灶周围,在各实验组(A,B,C)中的表达强度均高于对照组(D).BAX:(1.0±0.6),(1.5±0.6),(1.2±0.4)vs(0.3±0.5),(P<0.05,qAD=3.05,qCD=3.82,A,CvsD;P<0.01 qBD=5.32,BvsD).BCL-XL:(1.5±0.6),(1.3±0.8),(1.8±0.4)vs(0.3±0.5),(P<0.01,qAD=4.88,qD=4.16,qCD=6.25,A,B,CvsD).各实验组的BAX/BCL-XL,高于对照组(0.9±0.8),(2.2±1.2),(0.6±0.4)vs(0.4±0.2),(P<0.05,qAD=3.44,qCD=3.40,A,CvsD;P<0.01,qBD=5.14,BvsD).凋亡级数与BAX/BCL-XL呈正相关(r=0.6037,P<0.05).结论肝细胞凋亡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存在动态变化,凋亡调控基因bax,bcl-xl的表达及其比率是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 生长因子受体反义基因逆转肝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作者:徐迪雄;陈文生;叶治家

    目的应用反义技术原理将生长因子受体反义基因,导入人肝癌SMMC-7721细胞,阻断肝癌细胞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研究其对肝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型受体(IGF-ⅡR)正、反义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用磷酸钙-DNA共沉淀方法转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经G418培养基筛选得到稳定的抗性细胞.采用Northern杂交检测反义基因转染细胞内源性IGFⅡR基因mRNA转录的抑制,同时观察转染细胞克隆形成率,细胞生长曲线和软琼脂生长能力的变化.结果 IGF-ⅡR反义基因转染后,肝癌细胞的内源性IGF-ⅡR基因mRNA转录受到有效抑制;各组转染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空载体组22.0±3.6,正义组13.3±2.1,反义组4.3±2.1,反义基因转染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软琼脂培养基细胞集落形成数为:SMMC-7721组254.8±15.9,空载体组196.4±30.4,正义组99.4±23.0,反义组0.0±0.0,说明反义基因转染细胞失去在软琼脂上生长的能力;但细胞生长曲线无明显变化.结论应用反义策略干扰肝癌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异常高表达状态,可以有效阻断配体与受体间作用的生长刺激信号环路,一定程度地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 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动态观察

    作者:马雄;邱德凯;彭延申;李恩灵;陈晓宇

    目的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EAH)小鼠模型,并对其进行动态观察.方法以同种系S-100肝抗原与弗氏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后两次予小鼠腹腔注射,并观察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肝组织学分级的动态变化.将S-100肝抗原层析分离后研究T细胞的自身抗原特异性增殖反应.结果小鼠在首次腹腔免疫2 wk后即可见到炎症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的浸润;首次注射后4 wk后组织学改变达高峰,组织学病变的消退较慢;血清ALT水平的动态变化与组织学改变相似;体外可证实对S-100抗原的T细胞增殖反应.结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由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的肝炎模型,可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研究.

  • 冰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建立及溃疡胃窦粘膜的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作者:孙凤蓬;宋于刚;朱新生;汤事能;杜江;邱庆林;赵彤

    目的建立冰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并对溃疡胃窦的粘膜组织结构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方法 3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冰乙酸0.01 mL组、冰乙酸0.05mL组、冰乙酸0.10mL组,生理盐水0.01 mL组、生理盐水0.05mL组、生理盐水0.10mL组,和正常对照组.以1mL注射器在各处理组大鼠胃窦前壁注入相应剂量的冰乙酸或生理盐水.对各组大鼠进行大体观察,对发生典型胃溃疡组大鼠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胃窦组织进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冰乙酸0.05 mL组大鼠胃窦前壁粘膜面发生溃疡,冰乙酸0.01 mL组鼠胃未见明显溃疡,冰乙酸O.10 mL组大鼠胃窦前壁穿孔,生理盐水0.01 mL组、生理盐水0.05mL组、生理盐水0.10 mL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胃窦均无溃疡.光镜观察见冰乙酸0.05 mL组大鼠胃窦溃疡部位粘膜腺体正常结构消失,溃疡边缘粘膜腺体间质充血水肿和结缔组织增生.电镜观察见冰乙酸0.05 mL组大鼠溃疡边缘胃窦粘膜粘液细胞、壁细胞、主细胞存在超微结构改变,并见坏死细胞和凋亡细胞等细胞.结论大体、光镜和电镜三水平的观察表明,以大鼠胃窦前壁注入0.05 mL冰乙酸所建立的胃溃疡模型为典型.

  • 去铁疗法在实验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作者:白玉;曹治宸;庄甲举;勾凌燕;刘景冬;宋艳改

    目的探讨去铁疗法在实验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高铁组、低铁组、CCl4组、CCl4+高铁组和CCl4+低铁组.复制高铁模型、低铁模型和CCl4攻击肝损伤模型.观察各组血清铁(SI)、ALT、AST、丙二醛(MDA)、肝组织铁含量(HIC)以及病理变化.结果低铁组与空白组、CCl4+低铁组与CCl4+高铁组比较,HIC明显降低(q1=17.79,P<0.01;q2=17.56,P<0.01).CCl4+低铁组与CCl4+高铁组比较,ALT,MDA显著性降低(q1=3.96,P<0.05;q2=6.70,P<0.01).铁在肝脏中的分布有三种类型:窦周型、血管周围型、肝细胞型.无肝损伤或轻微肝损伤时,以窦周型为主.肝损伤严重时,以血管周围型为主,并且病变周围,铁沉积增多.结论放血疗法可以减轻高铁负荷加重的实验性大鼠肝损伤.

  • 肝脏疾病的红细胞免疫学研究

    作者:郭峰;张乐之;许育;钱宝华

    免疫不平衡是肝病发病机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人们已认识到弄清免疫发病机制的重要性.因为肝病患者都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紊乱与亢进[1-6],但由于我们对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缺乏整体深入的认识,因此对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还是不深刻的.现代免疫学在不断发展,现已认识到天然免疫(即非特异性免疫)在机体防御反应中位于首当其中,并认为天然免疫对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关于抗原选择与应答类型有指导作用[7],而肝脏巨噬细胞网状内皮系统是天然免疫反应发生的重要区域之一,枯否细胞(巨噬细胞)功能严重损害导致内毒素清除严重障碍,损伤肝细胞,促使肝炎慢性化,而补体C3主要在肝细胞内合成,肝细胞受损必然影响天然免疫反应[8,9].因此肝病的发生与天然免疫反应的异常(即免疫不平衡)应是密切相关的.

  • 消化内镜手术彩色图谱

    作者:

    内镜技术是临床医学的一门新技术.由于其在消化内科领域中已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解决了大量以往需要外科开腹手术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这一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已成为令人振奋和鼓舞的领域之一.与国外相比,虽然我国内镜下治疗工作开展得较晚,但近十多年来,在老一辈内镜专家的指导下,广大内镜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大量的治疗工作.如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止血、息肉切除术、胰胆系统的乳头切开术、取石术、支架置入术等.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早期癌内镜下切除术、狭窄扩张术、各种支架置入术等,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工作既向纵深发展又向广度扩展.由于这一技术使患者以小的痛苦、低的花费得到佳的治疗,因此更加显示了它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随着治疗工作的深入开展,因适应证选择不当、操作不规范、技术不熟练等诱发的一些并发症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内镜医师应努力做到既开展了治疗工作,又使并发症减少到低程度.这就要求内镜医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因此,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论学习、实践操作、逐步掌握和熟练手术方法,才是每位内镜医师应当遵循的.本书作者于1997年出版了第一部图谱形式的内镜专著,其中详细介绍了正常胃肠道、各种疾病时胃肠道的内镜表现.由于该图谱图片的病变典型、图象清晰和色彩逼真,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认为是一本非常好的参考书.为反映内镜治疗技术的进展,我们编著了这部手术图谱,与上本书可谓姊妹篇.近十几年来,作者积累了三万多张照片,本着以往选片的原则,从中选择了近700幅.特别是某些特殊病例的照片必须是连续的,既包括了术前、术中、术后的结果,也包括了多年随访的病例照片,这些照片自成一套.此外还包括了其他辅助检查的照片,如CT片、X线片、B超和病理片等.力求给读者展示一套完整、真实的手术记录,以达到可供学习参考和使用的目的.

世界华人消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