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肠道早期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

    作者:周平红;张轶群

    胃肠道早期癌是指癌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而不论其大小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是治疗胃肠道早期癌的传统治疗方法,但它破坏了胃肠道原本正常的解剖结构,并影响相应的生理功能,且手术创伤大,患者恢复慢.内镜下切除术(endoscopic resection,ER)在治疗胃肠道早期癌的微创性和功能保存性上具有绝对的优势,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治疗早期胃癌的内镜技术即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l dissection,ESD).这一方法可以一次性完整剥离病变,并提供准确的病理分期.在日本ESD已经被确认为内镜治疗上消化道早期恶性肿瘤的标准方法[1-2],但ESD目前尚未被确定为大肠病变的内镜标准治疗方法,主要原因是大肠癌的病理学特点和食管癌、胃癌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日本内镜界逐渐将大肠ESD标准化,并逐步的建立一些治疗规范[3].在我国,ESD应用于临床始于2006年,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目前该技术已日益成熟.

  • 消化内镜手术彩色图谱

    作者:

    内镜技术是临床医学的一门新技术.由于其在消化内科领域中已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解决了大量以往需要外科开腹手术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这一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已成为令人振奋和鼓舞的领域之一.与国外相比,虽然我国内镜下治疗工作开展得较晚,但近十多年来,在老一辈内镜专家的指导下,广大内镜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大量的治疗工作.如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止血、息肉切除术、胰胆系统的乳头切开术、取石术、支架置入术等.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早期癌内镜下切除术、狭窄扩张术、各种支架置入术等,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工作既向纵深发展又向广度扩展.由于这一技术使患者以小的痛苦、低的花费得到佳的治疗,因此更加显示了它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随着治疗工作的深入开展,因适应证选择不当、操作不规范、技术不熟练等诱发的一些并发症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内镜医师应努力做到既开展了治疗工作,又使并发症减少到低程度.这就要求内镜医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因此,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论学习、实践操作、逐步掌握和熟练手术方法,才是每位内镜医师应当遵循的.

  • 消化内镜手术彩色图谱

    作者:

    内镜技术是临床医学的一门新技术.由于其在消化内科领域中已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解决了大量以往需要外科开腹手术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这一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已成为令人振奋和鼓舞的领域之一.与国外相比,虽然我国内镜下治疗工作开展得较晚,但近十多年来,在老一辈内镜专家的指导下,广大内镜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大量的治疗工作.如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止血、息肉切除术、胰胆系统的乳头切开术、取石术、支架置入术等.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早期癌内镜下切除术、狭窄扩张术、各种支架置入术等,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工作既向纵深发展又向广度扩展.由于这一技术使患者以小的痛苦、低的花费得到佳的治疗,因此更加显示了它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随着治疗工作的深入开展,因适应证选择不当、操作不规范、技术不熟练等诱发的一些并发症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内镜医师应努力做到既开展了治疗工作,又使并发症减少到低程度.这就要求内镜医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因此,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论学习、实践操作、逐步掌握和熟练手术方法,才是每位内镜医师应当遵循的.本书作者于1997年出版了第一部图谱形式的内镜专著,其中详细介绍了正常胃肠道、各种疾病时胃肠道的内镜表现.由于该图谱图片的病变典型、图象清晰和色彩逼真,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认为是一本非常好的参考书.为反映内镜治疗技术的进展,我们编著了这部手术图谱,与上本书可谓姊妹篇.近十几年来,作者积累了三万多张照片,本着以往选片的原则,从中选择了近700幅.特别是某些特殊病例的照片必须是连续的,既包括了术前、术中、术后的结果,也包括了多年随访的病例照片,这些照片自成一套.此外还包括了其他辅助检查的照片,如CT片、X线片、B超和病理片等.力求给读者展示一套完整、真实的手术记录,以达到可供学习参考和使用的目的.

  • 内镜治疗早期肠道肿瘤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钟芸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是消化道内镜手术中的两种重要手术方式,目前基于两者又出现了改良的新术式:ESD-S(ESD with snare,ESD联合圈套器法)与EMR-P术( EMR with precutting ,预环切EMR法)。这四种手术方式在治疗结直肠肿瘤中具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如较高的完全切除率,较低的并发症风险等。综合近几年国际发表的临床试验,笔者认为:对于直径小于20 mm的结直肠肿瘤,可根据肿瘤的情况,选择ESD术、ESD-S术, EMR-P术或者EMR术。对于直径大于20 mm的肿瘤, ESD术与ESD-S术由于其较低的复发率与较高的完全切除率,可以作为处理此类肿瘤的首选。如上述两种术式风险较高,可以采用EMR-P进行处理。 EMR术由于完全切除率较低,复发率偏高,而大于20 mm肿瘤恶变风险较高,不适合用于这类肿瘤的切除。

  • 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朱敏;李明阳;吴本俨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69例早期胃癌经内镜下切除治疗并定期随访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随访时间13~57个月(中位时间24.5个月),169例患者中12例出现胃癌复发,总复发率为7.10%,复发时间为3~36(28±23)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0.5、1、2、3年的复发率分别为1.18%(2/169)、3.55%(6/169)、9.91%(11/111)、12.24%(12/98).12例复发患者有11例发生在2年以内,其中组织分化不良(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浸润至黏膜下层、有淋巴管浸润的早期胃癌容易出现术后复发(P<0.05).结论 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术后的复发多出现在2年以内.组织分化不良、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及有淋巴管浸润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严谨的内镜随访对于这些患者尤为重要.

  • 内镜下切除与传统开腹根治术对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柴智勇

    目的 探讨内镜下切除术和传统开腹根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随机分组法"将64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32例一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根治术,观察组进行内镜下切除术.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根治术相比,使用内镜下切除术对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临床内镜下切除术对结肠息肉治疗方法及效果探讨

    作者:周军明

    目的 探讨对结肠息肉患者实施临床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方法 及效果.方法 将消化科50例结肠息肉患者(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进行观察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下切除术,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患者手术时间为(28.3±5.8)min,术中出血量为(15.2±3.4)mL,术后卧床时间为(2.1±0.6)d,术后住院时间为(5.8±1.2)d.结论 对结肠息肉患者实施临床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且并发症低,术后恢复快.

  • 内镜下切除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元轲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术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下切除术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行内镜下黏膜结扎剥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切除标本直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期间复发情况以及手术应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术中,观察组患者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切除标本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2年复发率及康复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内镜下切除术联合皮圈结扎闭合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相较于内镜下黏膜结扎剥离术临床效果更优,可有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术中应激反应更加平缓,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

  •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李海萍;胡佳慧

    肠息肉是指高出于黏膜、突向肠腔的赘生物,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生率随之增加,常见的息肉是结肠和直肠,而小肠息肉较少发生,肠息肉患者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可出现便频、便血、排便不尽感、黏液便,少数发生肠梗阻、穿孔等症状.肠息肉早期发现,早期切除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远期的预后有很大影响.内镜下清除肠息肉是一种非外科手术处理肠息肉方法,被广泛应用,成为治疗肠息肉的首选方法,但如果术后处理不当,会发生肠道出血、肠壁穿孔等并发症,给予肠息肉患者合理、科学及综合性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早期恢复良好的影响.

  • 应用结肠镜治疗结肠息肉259例分析

    作者:吴永勇

    目的 分析应用结肠镜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结肠镜治疗259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9例患者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均康复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结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操作简便,效果满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改良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下切除术的疗效、安全性与护理干预

    作者:杨华;王倩

    目的 探讨改良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切除术疗效、安全性和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13年至2017年32例行改良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其疗效、安全性及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要点,观察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改良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下切除术后完全切除率为93.8%,整块切除率为87.5%.32例患者中发生穿孔1例,迟发性出血2例,急性轻症胰腺炎2例,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5.6%.出血患者以钛夹及氩离子凝固术(APC)止血后未再出血,穿孔患者以钛夹封闭创面后经留置胃管负压吸引、禁食、预防感染、抑酸、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好转,2例胰腺炎患者给予禁食、抑酸、抑制胰腺分泌、营养支持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于2个月后复查内镜示创面愈合良好.护理满意度为93.8%.结论 改良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切除术疗效好、并发症少,恰当的术前宣教、精确的术中配合、严密的病情观察与处理能有效保障手术顺利完成.

  • 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后复发及异时癌的影响因素探究

    作者:黄戬;章庆伟;张昕恬;周颖;李晓波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EGC)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及异时癌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EGC(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309例患者(318处病灶)的病例资料,先后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复发及异时癌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时间6~80个月,中位时间26.6个月,出现13例(4.2%,13/309)复发和8例(2.6%,8/309)异时癌,复发和异时癌总发生率为6.8%(21/30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非治愈性切除(P<0.01,HR=5.73,95%CI:1.75~18.74)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周边黏膜中-重度萎缩(P=0.04,HR=4.87,95%CI:1.10~21.50)是分化型EGC异时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GC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及异时癌并不多见,但不容忽视.对于非治愈性切除者,须警惕术后复发;而对分化型EGC且术前病灶周边黏膜中-重度萎缩者,须警惕术后异时癌的发生.

  • 经口双镜联合切除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的临床初探

    作者:令狐恩强;秦治初;唐平;翟亚奇;高颖;黄启阳;柴国君;赵永伟

    目的 探讨经口双镜联合切除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对2013年3月经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患者2例,在静脉麻醉下行经口双镜联合切除治疗,辅助镜提拉肿瘤和固有肌层,主镜完整切除病变和牢固夹闭固有肌层创面,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例胃黏膜下肿瘤,经口双镜联合成功完整切除.术后病理1例为胃间质瘤,1例为平滑肌瘤;病变直径2 cm.手术时间分别为48 min和66 min.术后无一例出现感染、穿孔及出血等并发症.住院时间为8d和6d.结论 经口双镜联合切除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优势.

  • 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较大肿瘤25例

    作者:原丽莉;陈星;汪嵘;刘丽萍;毕淑娟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是其曾一度被视为内镜下切除术的禁忌证,尤其是直径较大的黏膜下肿物,主要原因是由于肿瘤侵犯深,切除后有发生穿孔的可能.我院于2005年9月至2008年12月尝试用尼龙绳套扎治疗直径大于1.2 cm的黏膜下肿瘤患者2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宫颈息肉误诊为直肠息肉一例

    作者:郭海梅;崔保继;刘飏;苏彬

    患者女,60岁,便血2个月.外院结肠镜检查示直肠距肛门10 cm可见一息肉样隆起,大小约0.6 cm ×0.6 cm,息肉附近肠腔狭窄,结肠镜不能通过(图1).结肠镜诊断:直肠息肉、肠管嵌顿.遂来我院要求行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住院后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无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主诉大便失禁约30余年,24岁结婚,育1子1女,绝经8年.绝经后无阴道出血.肠道准备后来我科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示全结肠黏膜光滑,部分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直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未见肠管狭窄及嵌顿,未见息肉.结肠镜诊断:慢性结肠炎.结肠镜检查时发现患者会阴部异常,请妇科会诊.妇科检查描述:会阴部陈旧性Ⅳ度裂伤,宫颈萎缩,双侧附件未触及,宫颈口可见一息肉,直径约0.6 cm,妇科会诊诊断:宫颈息肉,会阴陈旧性Ⅳ度裂伤.建议行会阴部Ⅳ度裂伤修补术.该患者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及年龄关系,未行妇科治疗,遂出院.

  • 癌前病变与早癌内镜下切除术的演变与发展

    作者:令狐恩强

    发现与切除消化道早癌与癌前病变,一直是内镜医师关注的焦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早是南1973年Dyhle等[1]首先报道的黏膜下注射牛理盐水切除结肠无蒂息肉的方法发展而来,1984年多田正弘等[2]首次将该技术用丁诊治早期胃癌,并将之命名为"剥脱活检术(strip biopsy)",又称"内镜黏膜切除术".

  • 保留食管黏膜内镜下切除食管固有肌层占位一例

    作者:舒小芮;于劲;王雷;赵国策

    患者男,45岁,因反复剑突下疼痛2个月入院.胃镜检查示:食管中段距门齿约25 cm处见一包块样隆起,表面光滑,活检钳探查滑动感不明显(图1).超声内镜检查示:病变来源于固有肌层,呈均匀低回声,病变大切面2.0 cm×2.5 cm(图2).拟行保留食管黏膜内镜下切除术.术中内镜先端安装透明帽,内镜用二氧化碳(CO2)泵持续泵入CO2气体,首先于包块上段食管注射0.2%美蓝使局部黏膜隆起,三角刀沿食管纵轴线性切开表面黏膜长约2.5 cm(图3),沿切口进入黏膜下进行包块分离,分离过程中可见包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纵行平滑肌(图4),完整切除包块后可见浆膜层(图5),采用Olympus HX-610-090型钛夹夹闭食管黏膜切口(图6),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无病变残留.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尤慧华;王翰青;诸葛盼;施海明;李栋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有复发、局部侵犯和恶变的倾向,近年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多样化,我院采用显微镜下切除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并与鼻内镜下切除术比较,报道如下.

  • 鼻内镜下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

    作者:陈焕均;王明明;刘勇

    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和儿童鼾症的主要病因,长期不治疗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且常合并有慢性扁桃体炎,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1].传统的手术方式存在切除不彻底、不易控制出血等缺点.近年来,我科对40例扁桃体炎及腺样体肥大患者行鼻内镜下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心理护理干预对内镜切除消化道息肉患者术前血压及焦虑的影响

    作者:徐小慧;汪波;张敏

    目的 对比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内镜切除消化道息肉患者术前血压及焦虑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入住消化内科行内镜切除消化道息肉的患者45例,分为干预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术前1 h血压与基础血压及术前焦虑的消除率.结果试验组基础血压及术前1 h血压波动不大,P>0.05,84%病人消除焦虑,而对照组中的血压波动较大(P<0.01),有显著性意义,病人的焦虑消除率仅为21%,两组消除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主管护士系统地,一对一地,全程地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消化道息肉切除病人的术前的应激反应,从而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